📖 ZKIZ Archives


發改委李鐵:未來城市發展需打破等級化行政管理界限

22日,在“新都市圈生態與未來城市峰會”上,中國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主任李鐵批現行城市管理的等級化體制,將過多資源集中在大城市、特大城市,忽略了中小城市的發展。他建議,想解決未來城市發展,需要打破等級化的行政管理界限,突破區域封鎖,來按照市場的機制推動中小城市發展。

他說,近年來中國大城市發展非常快,千萬人口以上的城市有6個,500萬以上的城市有21個,100萬以上的城市134個,這在全世界都沒有先例。之所以這樣,在於城市管理的等級化體制,通過行政方式調動資源,把過多的資源集中在大城市、特大城市。

他說,以天安門輻射50公里範圍的區域,北京是2444萬人口,同樣的面積東京為3000萬,首爾是2530萬,上海是2707萬。可以看到,東京都市圈涵蓋的人口比京滬都要多。這其中的差距就在於,北京、上海只有一個主城區,但是東京確實是一個高度密集的城市群。

不論是20萬到50萬人口的城市數量,還是5到20萬人口的城市數量,北京、上海都跟東京差距很大。李鐵提到,前者東京有19個,首爾有10個,而北京只有4個,上海只有5個。而且是把北京所有的郊區縣,上海也把郊區獨立區域算進去,才是這一數據。後者東京有84個,首爾有10個,北京有6個,上海因為把蘇州的一部分算進去,所以有28個城市。

李鐵認為,這說明我們雖然有都市圈,也有核心區,但是真正的都市圈還並沒有形成,在大都市周邊的中小城市還處於發育期,政策好的地方發展的快一些,政策不好的地方受到嚴格的限制。

以都市圈周邊的交通分布這個決定都市圈發展非常重要因素為例,李鐵說,跟世界著名大城市對比,北京地鐵554公里,上海地鐵617公里,超過東京(304公里)、倫敦(415公里)、紐約(368公里)、巴黎核心區(215公里)、韓國(269.8公里),之所以仍然感覺不到地鐵的便捷性,在於京滬將重點放在都市的核心區,忽視了周邊中小城市的發展,所以北京、上海特大城市病的問題非常突出。

他提到,有一個非常重要的體制現象容易被忽視,城市群、都市圈大多數都是以行政區劃為界限,所有的資源配置都是按照行政區域申報,這就導致行政區域所配置的資源和城市的等級和公共福利相匹配。等級化越高的城市,福利越好,封閉型越強,使外部的要素很難雙向流通。

李鐵說,在這樣的行政區域管理下,城市和城市之間不是協作關系,是競爭關系。要想真正解決未來城市發展,就需要打破這種等級化的行政管理界限,突破區域封鎖,按照市場機制來推動中小城市發展,配置公共服務資源、基礎設施,打破這種空間孤立的利益結構,是未來解決都市圈發展的最重要課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6448

李鐵:要重視發展中小城市 北京核心區人口過度集中

中國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理事長李鐵在15日的2016城市中國計劃年度論壇上稱,要尊重城市發展規律,通過調整城市間的空間格局,促進中小城市的發展。

李鐵提到,中外的城市發展模式存在差異,而且城市之間的關系也是不同的。

他表示,1997年,中國實行嚴格的土地保護制度,按指標分配土地。自此以來,土地的稀缺性越來越強,導致國內房地產一枝獨秀,成為各大城市的財政主要來源。而地方官員上任伊始最先做的肯定是招商引資,以解決稅收,維持政府財政運轉,不過這只解決了“吃飯”問題,幹不了別的。於是,就利用土地的計劃分配,獲得超額土地出讓金,補償城市基礎建設,解決發展問題。

但是,招商引資也並不容易。

李鐵提到,中國的城市實行等級管理,這決定了資源分配和流向。資源分配多集中於高等級城市,導致低等級城市的發展受到很大遏制。其次城市彼此間是赤裸裸的競爭關系,誰能開出豐厚的條件,將土地出讓金降到最低、提供的資源最多,誰就能在招商引資中占到優勢。這樣導致政府在競爭中付出較多,於是就需要依靠房地產來彌補。

李鐵分析道,中國的城市發展,形象得說,是用別人家的錢來蓋自家的房子。這導致大城市、特大城市很多。而城市發展規律不是有些學者所說的建設特大城市,真正能夠疏解城市功能、緩解城市壓力、平抑房價的還是中小城市。對比國內同等規模的省份跟國際上的國家會發現,國內20—50萬人口規模的城市跟國外差距特別大,50—100萬規模的城市差距更大。

由於當前的城市發展模式沒有發生轉變,開始遇到挑戰。

李鐵說,雖然經常看到房價的上漲,但房價上漲是極小部分的情況,二三線城市的房子根本賣不出去。由於房地產出現危機,導致整個國家的產能過剩,房子賣不出去,新房子又不能蓋,受到壓抑遏制的房地產傳導到鋼鐵、水泥、煤炭等所有產業,都開始受到限制。可以說,正是城市的發展模式影響著整個宏觀經濟的變化。

而這樣的城市發展模式,在他看來,還會產生未來的就業需求脫節,排斥中低端人口,而且城市規模越大排斥越強,城市的債務危機也會逐步加劇,基礎設施配置不合理。而且服務業發展嚴重滯後,不能充分吸收就業,而且發展方式粗放問題突出。

針對這些問題,他認為,要出臺改革政策,釋放土地要素的活力,改革土地指標分配機制,更多的向中小城市釋放,而且存量的土地改革還有很大的空間。還有就是要尊重城市發展規律,通過調整城市間的空間格局,促進中小城市的發展。對比擁有3000多萬人口的東京,是由周邊無數小城市支撐起來的,而北京核心區明顯人口過度集中。此外,還要將政府職能轉型列入議程,未來的城鎮化要是不解決政府發展導向問題,所有的城鎮化都無法推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7910

李鐵:要重視發展中小城市

中國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理事長李鐵在15日的2016城市中國計劃年度論壇上稱,要尊重城市發展規律,通過調整城市間的空間格局,促進中小城市的發展。

李鐵提到,中外的城市發展模式存在差異,而且城市之間的關系也是不同的。

他表示,1997年,中國實行嚴格的土地保護制度,按指標分配土地。自此以來,土地的稀缺性越來越強,導致國內房地產一枝獨秀,成為各大城市的財政主要來源。而地方官員上任伊始最先做的肯定是招商引資,以解決稅收,維持政府財政運轉,不過這只解決了“吃飯”問題,幹不了別的。於是,就利用土地的計劃分配,獲得超額土地出讓金,補償城市基礎建設,解決發展問題。

但是,招商引資也並不容易。

李鐵提到,中國的城市實行等級管理,這決定了資源分配和流向。資源分配多集中於高等級城市,導致低等級城市的發展受到很大遏制。其次城市彼此間是赤裸裸的競爭關系,誰能開出豐厚的條件,將土地出讓金降到最低、提供的資源最多,誰就能在招商引資中占到優勢。這樣導致政府在競爭中付出較多,於是就需要依靠房地產來彌補。

李鐵分析道,中國的城市發展,形象得說,是用別人家的錢來蓋自家的房子。這導致大城市、特大城市很多。而城市發展規律不是有些學者所說的建設特大城市,真正能夠疏解城市功能、緩解城市壓力、平抑房價的還是中小城市。對比國內同等規模的省份跟國際上的國家會發現,國內20—50萬人口規模的城市跟國外差距特別大,50—100萬規模的城市差距更大。

由於當前的城市發展模式沒有發生轉變,開始遇到挑戰。

李鐵說,雖然經常看到房價的上漲,但房價上漲是極小部分的情況,二三線城市的房子根本賣不出去。由於房地產出現危機,導致整個國家的產能過剩,房子賣不出去,新房子又不能蓋,受到壓抑遏制的房地產傳導到鋼鐵、水泥、煤炭等所有產業,都開始受到限制。可以說,正是城市的發展模式影響著整個宏觀經濟的變化。

而這樣的城市發展模式,在他看來,還會產生未來的就業需求脫節,排斥中低端人口,而且城市規模越大排斥越強,城市的債務危機也會逐步加劇,基礎設施配置不合理。而且服務業發展嚴重滯後,不能充分吸收就業,而且發展方式粗放問題突出。

針對這些問題,他認為,要出臺改革政策,釋放土地要素的活力,改革土地指標分配機制,更多的向中小城市釋放,而且存量的土地改革還有很大的空間。還有就是要尊重城市發展規律,通過調整城市間的空間格局,促進中小城市的發展。對比擁有3000多萬人口的東京,是由周邊無數小城市支撐起來的,而北京核心區明顯人口過度集中。此外,還要將政府職能轉型列入議程,未來的城鎮化要是不解決政府發展導向問題,所有的城鎮化都無法推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819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