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專項檢查剛剛開啟,前5個月銀保監會已開罰單1386張

從今年前5個月銀保監會開出的罰單看,當前大力整治銀行業亂象的力度絲毫不減。

第一財經記者梳理原銀監會官網顯示,前5個月,銀保監會共掛出1386張罰單(包括銀監會機關、地方銀監局以及銀監分局),與去年前二季度1187份行政處罰相比,力度有過之無不及。

其中,除了銀監會機關開出10張罰單,地方銀監局方面其間共開出464張罰單, 銀監分局則共開出912張罰單。

而監管的罰單數也呈攀升趨勢。僅5月,銀保監會已經開出高達179張罰單。且從近3個月的罰單單月數據看,3月份監管罰單為109張,4月份為170張,逐月環比上升。

罰單

3月

4月

5月

銀保監會

0

0

10

地方銀監局

37

56

40

地方銀監分局

72

114

129

合計

109

170

179

 

(第一財經梳理原銀監會官網)

與去年年底原銀監會針對個別銀行動輒上千萬甚至過億元的天價罰單相比,今年的處罰力度並不紮眼,但綿里藏針、面面俱到。例如,今年5月初,銀保監會剛剛合並後,對興業、招商及浦發三家股份制商業銀行開出的三張超5000萬元以上大罰單,是前5個月監管部門的最大手筆。

可以預計,後半年還有更多罰單浮出水面。第一財經從接近銀保監會人士處獲悉,目前,銀保監會專項檢查開啟,有銀行資管業務已被查滿一個月。上述人士指出,銀保監會專項檢查陸續啟動,覆蓋銀行與非銀行機構,其中有不少問題尚未被清理。

“前3個月共處罰銀行業、保險業機構646家次,罰沒合計11.58億元,責令停止接受新業務12家次。處罰責任人員798人次,罰款合計2861.85萬元,取消任職資格及禁止從業107人。”4月20日,銀保監會在官網發布的《穩中求進從嚴監管切實打好防控金融風險攻堅戰》一文中曾披露。

五大行領罰單創新高

近期,三家股份制商業銀行因為都吃了5000萬元以上大額罰單備受市場關註。

從三家銀行的行政處罰決定看,被罰原因涉及多項業務領域,而非單一或幾個重點業務領域,理財、房地產貸款等業務成上述銀行被罰的重災區。除了銀行被罰外,此次開出的罰單中也有銀行從業人員因違法違規操作而被處罰的案例,共6名銀行從業人員被罰。

從上述三家股份行罰單可以看出,今年監管處罰重點已經不局限於去年“三三四十”同業等業務。

此外,從銀保監會前5個月對銀行業金融機構的處罰看,對單一機構“天價”罰單較少,但地方銀監局以及銀監分局都加大了處罰力度,更算得上“面面俱到”。金額小、數量多、更分散,是今年監管處罰的重要特點。

第一財經記者梳理包括銀監會機關、地方銀監局以及銀監分局罰單後發現,其中,信貸業務違規、同業業務、票據違規操作、違反審慎經營規則、不良資產、理財、房地產貸款等方面成為銀行業踩雷的重災區。

例如,5月16日,青島銀監局行政處罰信息公開表顯示,工商銀行青島市分行因信貸資金被挪用及違規使用信貸資金被罰款人民幣80萬元;4月10日,銀監會浙江監管局行政處罰信息公開表顯示,中國銀行浙江省分行由於個人消費貸款資金被挪用於購房,被罰款人民幣30萬元。

根據市場統計信息顯示,今年5月份(截至5月29日),中農工建交五大行領各地銀監局、銀監分局罰單共22張,合計總額超710萬元。對比2017年,五大行全年才領79張罰單。業內人士預期,今年五大行被監管處罰的頻次將高於去年。

此外,非銀行金融機構方面,消費金融公司、金融租賃公司近期也頻吃罰單。例如,江南金租因售後回租業務中存在租前調查不盡職、租後管理失職、未有效識別關聯客戶授信風險進行統一授信等問題,被罰75萬元。

而此前,上海銀監局也對中銀消費金融有限公司做出“警告”及“罰沒合計人民幣138.68萬元”的行政處罰。

下半年罰單數量可能還將上升

隨著目前銀保監會進行專項檢查到來,多項業務將被重點抽查,下半年罰單數量可能還將上升。

去年銀監會掀起的“三三四十”監管風暴檢查共發現約6萬多個問題,涉及金額17.65萬億元。

2018年1月,銀監會決定進一步深化整治銀行業市場亂象,印發《關於進一步深化整治銀行業市場亂象的通知》,要求持續保持銀行業監管高壓態勢,嚴肅懲處違法違規行為。同時印發的《進一步深化整治銀行業市場亂象的意見》和《2018年整治銀行業市場亂象工作要點》,將同業、理財、表外等業務以及影子銀行作為整治重點,同時確定嚴查“陽奉陰違”或選擇性落實宏觀調控政策和監管要求等行為。

其中指出“八大方面”要嚴查的亂象。原銀監會指出,這八大方面,基本涵蓋了銀行業市場亂象和存在問題的主要類別,同時單獨列舉了監管履職方面的負面清單。此外原銀監會相關負責人稱,重點整治問題多的機構、亂象多的區域、風險集中的業務領域,嚴查案件風險。

一方面,“八大亂象”覆蓋面更廣,在八個領域的檢查力度更為平均,另一方面,對銀行業資管行業將帶來巨大影響的資管新規已經落地,目前銀行資管業務面臨較大合規壓力。

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曾剛對第一財經記者指出,新規的重點直指剛性兌付、期限錯配、多重嵌套、非標資產等行業頑疾,目的在於有序化解影子銀行風險和交叉風險、消除監管套利空間。銀行和信托,前者因為傳統運作模式與資管新規相去甚遠,後者則因為通道類業務占比較高,都有比較急迫的轉型要求。

目前,資管新規細則已在路上,銀行業金融機構面臨較大合規壓力。一位股份制商業銀行資產管理內部人士對記者指出,此次銀保監會重點檢查銀行的資產管理這部分業務,已經檢查一個月。

根據第一財經此前報道,近日多家銀行發行“假結構性存款”引發市場熱議,第一財經記者獲悉,監管部門已經開始醞釀針對結構性存款的相關政策,對理財與結構性存款采取兩套監管,並對“假結構性存款”的發行進行限制。

銀保監會指出,下一步,將繼續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打好防範化解金融風險攻堅戰的決策部署,深入分析金融亂象成因,進一步加強補齊制度短板工作,從根本上、源頭上遏制金融亂象的發生;始終堅持強監管嚴處罰的執法導向,提高監管能力,增強執法科學性;以罰促改、懲前毖後,切實維護市場秩序,保障金融穩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5141

7月銀監開8000萬元罰單農商行占半,違規辦理同業業務是主因

繼2018年上半年銀行業開展整理市場亂象,處罰銀行業金融機構798家、罰沒14.3億元後,7月以來強監管繼續。

銀保監會網站顯示,7月銀監系統開出的罰單數量已接近200張,金額總數超8000萬元,在這眾多罰單中涉及農商行的罰單數量占比近三成,被罰金額占比近半,超過4000萬元。

一位業內人士稱,農商行在制度建設和內部管理方面與大銀行有差距。由於同業競爭加劇,農商行較為激進和冒險,在風險管理和授信條件上較松。“農商行違規的問題近年來一直存在,只是最近監管趨嚴,處罰力度和處罰金額比以前更大了,顯露了出來。”

7月初,銀保監會稱,盡管當前銀行業風險總體可控,但一些領域風險隱患仍然比較突出,一些體制性制約因素沒有根本消除,打破傳統觀念束縛還存在諸多困難,外部沖擊的不確定性不斷加大,銀行業面臨的形勢依然嚴峻複雜。

農商行成處罰重點

農商行是銀行業違規的“重災區”。在7月份銀監系統的處罰中,涉及農商行的罰金達到4148萬元,占比整個銀行業的一半,受罰原因有違規辦理同業業務、違反審慎經營規則、違規發放貸款等。

謀求同業增長屢踩紅線是一個重要方面。7月13日,黑龍江大慶銀監分局連開4張罰單,其中大慶農村商業銀行被罰1000萬元,黑龍江林甸農商銀行被罰700萬、黑龍江杜爾伯特農商行被罰700萬、黑龍江肇州農商行被罰600萬元,共計罰款3000萬元,這四家銀行被罰主要原因均為違規辦理同業業務。

從歷史來看,農商行的同業業務起步相對較晚,初期業務只是簡單的流動性管理和貸款規模的調劑,近年來由於貸款業務並不好做,同業業務於是成為了各農商行新的利潤增長點。

東方金誠首席金融分析師徐承遠表示,當下,同業業務過度發展,多通道模式下套利鏈條被拉長、底層資產難以穿透等問題愈加引發監管關註。部分農商行出於對短期利潤增長和規模擴張追求,過度發展同業業務,但其風險管控能力卻無法與業務發展相匹配,導致資金業務風險快速積聚。

在今年7月銀保監除對涉事銀行罰款外,還對一些涉事銀行的主管領導進行了處罰。7月6日,山東濱州銀監分局發布了關於山東惠民農村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10人的行政處罰信息。其中,董事長兼總經理因對機構同業融出超比例、違規發放貸款等違法違規行為負有領導、管理責任,依據《銀行業監督管理法》第四十八條,濱州銀監分局對其予以警告並處罰款8萬元的行政處罰,此外,其他高管也受到了處罰或警告處分。

另外,村鎮銀行被罰的案例也在不斷增加,在7月,18張百萬元級的罰單中,村鎮銀行占了2張,分別是:長春雙陽吉銀村鎮銀行因違規遷址、違規將信貸資金挪作他用、違規為他行同業投資提供第三方擔保被罰款140萬元;另外,因未按《流動資金貸款管理暫行辦法》,嚴重違反審慎經營規則等原因,本溪同盛村鎮銀行被罰100萬元。

多重壓力下,出路何在

不僅屢屢被銀監系統處罰,最近多家農商行不良率激增、評級下調、利潤下滑,此外,銀保監會表示下半年會嚴格按照打好防範化解金融風險三年攻堅戰的路線圖和時間表,繼續推進整治市場亂象,由此農商行壓力不可謂不大。

招商證券研究員鄒恒超預計未來農商行不良會繼續暴露,原因在於:農商行資產質量歷史包袱較大,隨著監管強化要求貸款分類真實反映,原來劃分在逾期、關註類貸款中的潛在不良將逐漸浮出水面;農商行貸款主要投向於小微和涉農客戶,在供給側改革中受益並不明顯,供給側改革帶動企業盈利回升主要集中在規模以上的大中型企業。隨著今年經濟下行壓力增大,小微和涉農又將是不良暴露的“災區”。

但另外一方面,農商行在銀行系統中占據非常重要的地位,截至2017年底,全國農商行數量達到1262家,占農信系統機構總數的48.9%,占全國銀行業金融機構的28.7%,在服務“三農”和中小微企業、支持地方經濟發展起著重要作用,是國內金融市場的有機組成部分。

多重壓力下,農商行未來應如何發展?

徐承遠表示,整體來看,在當前的外部環境下,業務開展面臨的風險不斷加大與農商行等中小銀行風險管理能力不足之間的矛盾,是導致農商行風險暴露的根本原因。

徐承遠認為,農商行等中小銀行應加快提升風險管控能力,以匹配業務開展面臨的風險管控需求;農商行等中小銀行應積極發揮自身紮根地方、熟知地方經濟產業環境等優勢,深根細作,回歸業務本源,提高風險識別能力。此外,對於風險暴露,農商行等中小銀行應積極尋求股東、地方政府等外部支持,發揮省級聯社體制優勢,及時有效化解風險,避免風險的擴大與蔓延。

有研究員認為,目前省聯社是農商行的實施管理平臺。在全國20多個省聯社中,一般來看,在省聯社強勢的地區,農商行市場化程度低,反之,農商行的市場化程度較高。“推動農商行的蓬勃發展,就要進一步推動省聯社的改革,把市場化的力量還給地方農商行。”

華創證券銀行業分析師張明表示,未來農商行的經營水平將進一步分化,好的越來越好,差的越來越差,或會出現一股兼並重組潮,但是由於部分銀行與地方政府的關系很微妙,淘汰機制還需進一步完善。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
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email protected]

責編:林潔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710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