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國銀對中國曝險激增 地雷四伏 陸企重挫台資銀行 還有未爆彈?

2014-05-19  TWM
 
 

 

中國知名民營企業「華通系」傳出財務危機,多家台資銀行借貸給集團旗下企業旭光高新,曝險金額達新台幣二十六億元,但事實上,台資銀行搶做中國生意、輕忽風險的問題,始終存在。

撰文‧張舒婷

今年五月,是兩岸銀行界同時提心弔膽、草木皆兵的時刻。因為知名中國民營企業「華通系」(騰中重工、旭光高新、華通投資、華拓實業)傳出財務危機,身價曾達三十五億人民幣的「華通系」負責人李炎疑似捲款潛逃,至今音訊全無,不但讓十多家中資銀行遭到波及,八家台資銀行也同樣焦頭爛額。

去年四月,七家台資銀行共同承辦華通系在港掛牌的旭光高新一年期無擔保品聯貸案,金額共達八千五百萬美元(折合新台幣約二十六億元),主辦銀行兆豐銀的貸款部位約一千五百萬美元,其他參貸銀行(台新銀、大眾銀、國泰世華、北富銀、開發工銀、台企銀)各借出一千萬美元;這樁聯貸案,已在今年五月二日到期。

借貸銀行高層一度﹁掛保證﹂未參加聯貸的遠東銀行,則在去年四月自行以無擔保品的方式貸放兩千萬美元,目前已撥款四四○多萬美元。

事實上,在今年三月二十五日,旭光高新遭到美國放空機構格勞克斯(Glaucus)突襲、停牌交易後,借貸銀行的高層們仍異口同聲「掛保證」,強調這是一家優質的香港上市企業,財報漂亮、營運穩健、繳息正常,放空報告出爐的當天,某家聯貸銀行的主管甚至說:「這件聯貸案是兆豐銀行牽頭的,我就不信格勞克斯會比嚴謹的老大哥(兆豐銀)高明?」直到三月二十八日,整起事件急轉直下,在旭光高新公告,會計師需要更多時間審計集團年度帳目,不能如期發佈業績後,部分台資銀行開始察覺苗頭不對,主動﹁提醒﹂旭光高新必須在五月二日如期償還本金。

債務到期後,旭光高新遲遲無還款動作,五月七日,兆豐銀行透過電話,緊急向旭光高新追討債務,對方要求還款期限再延長一年至明年五月,期間將分期償還。

對於這項要求,問了一輪參貸銀行主管,得到的答案几乎都是「情況還不明朗,很多問題都無法回答」,只能以主辦行的意見為主;遠東銀行副總周添財也說,雖未參與聯貸,但基本上會比照兆豐銀行的方式,追討貸款。

恰好在此事爆發不久前,金管會公佈最新統計,今年第一季國銀對中國曝險部位接近一.五九兆元,佔國銀整體淨值的○.六五倍,較去年第四季的○.五八倍明顯增加;曝險部位佔淨值七成以上、接近「不得超過淨值一倍」上限規定的銀行,也從去年底的十一家增加至十四家。

無庸置疑地,台資銀行與陸企生意往來日益緊密,但是在旭光高新的地雷引爆之後,至今無人能確定,兩岸之間還有多少顆「未爆彈」,本土銀行業者人人自危,內部掀起檢討聲浪。

某位公股行庫主管分析,台資銀行飽嘗長期殺價競爭的苦果,國內各項業務的利差,皆已殺到低檔,幾近無利可圖。至於中國,影子銀行、地方債務飆升、信用違約風險激增等問題接踵而至,資金漸趨緊縮,企業借貸不易,一遇到滿手爛頭寸的台資銀行,雙方一拍即合,各取所需,才演變成至今局面。

金管會銀行局官員透露,去年出手管制業者惡性殺價搶聯貸案業務後,目前國內聯貸案的利率已回穩,但基本上也就是一.六%到一.七%,扣掉成本後,利差極可能不到一%,依舊微乎其微。

反觀陸企聯貸案,目前台資銀行的承作行情,平均利差都在三%以上,以旭光高新聯貸案來說,利率為較倫敦銀行間拆放款率(LIBOR)加碼約四九五個基點,利差空間約四%左右,是台灣的好幾倍,難怪台資業者情願「觸雷」,也要搶食陸企聯貸商機。

不要求擔保品 風險相對高此外,看準陸企聯貸好賺,各業者在金管會堅持不放寬「對陸企放款不得超過淨值一倍」的規定下,也想方設法提高淨值。

去年才剛辦完一百五十億元增資的兆豐銀行,今年二月又確定發行一二○億元次順位債(可充當銀行第二類資本),擴充可新增的曝險部位;曝險額度達到淨值七九%的大眾銀行發言人張寒青則說,為了保持淨值水位,公司政策是發放股票股利為主,不發放現金股利。

相較於對陸企放貸的高昂興致,台資銀行對陸企的風險評估,卻讓不少業內人士捏把冷汗。

某位在中國金融圈待超過五年的外商銀行法金部主管,對此就相當感嘆:「台資銀行進去中國市場後,就被視為行情破壞者,不只在利率方面亂殺價競爭,外商銀行借款給陸企,十之八九都有擔保品,但很多台資銀行為了搶生意,不會要求(擔保品)。」另外,即使台資銀行取得擔保品,多數也沒有鑑價能力,又普遍不願意支付高額費用,請有口碑的估價公司協助,自然而然必須承擔較高風險。

經過幾次來自陸企的教訓後,雖然國內銀行圈開始出現痛定思痛的聲音,日後選擇合作對象應會更加謹慎,但隨著對大陸曝險部位的警報響起,銀行圈是否還要再付上幾筆學費才能「止血」,需要更多時間來驗證。

今年對中國曝險佔淨值比重前十大銀行銀行 曝險額度佔淨值比重(%)

中國信託商業銀行 96

兆豐國際商業銀行 92

渣打國際商業銀行 89

上海商業儲蓄銀行 87

台新國際商業銀行 86

台北富邦商業銀行 84

永豐商業銀行 84

澳盛(台灣)商業銀行 83

大眾商業銀行 79

玉山商業銀行 77

附註:統計至2014年3月底 資料來源:金管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9562

對中國高曝險 外資銀行拉警報! 債權金額過高比蘋果、高通的麻煩還大


2015-09-14  TWM

中國經濟陷入衰退,布局這塊市場的企業紛紛叫苦,高盛點名對中國高曝險的二十家美國企業,以零組件廠為最大宗。其實,相較於科技業和食品業,外資銀行踩的地雷,恐怕更超乎想像。

才在不久前,深耕中國市場

在大家眼中還是一大優

勢,彷彿站穩這個山頭,就能搶占未來商機。孰料,如今優勢反成風險,參與這場大賭局的全球各大企業,為數不少看似都成了輸家,但其實,布局中國的風險不一,有的言過其實,有的遭到低估,端看企業性質而定。

高盛(Goldman Sachs)八月曾針對標普五百(S&P500)企業中,點名對中國高曝險的二十家,奇怪的是,逾四分之一營收來自大中華市場的蘋果,竟然不在名單上。

上榜企業只有三家為傳產公司,分別是水利度假村(Wynn RESORTS:

擁有澳門賭場)、百勝

鬢飲集團(YUM:子公司包括肯德基與必勝客)、美強生營養品(嬰幼兒奶粉大廠)。其餘十七家大多為零組件供應商,所生產的零組件在中國製造成成品,進而銷售到全球各地。

以美商高通(Qualcomm) 為例,營收比重六一%是中國的貢獻,但搭載高通晶片、在中國組裝完成的手機卻行銷全球。蘋果的曝險程度,恐怕還更高。因為蘋果賣的是高單價產品,但中國經濟正陷入衰退,消費者可能不如以前闊氣。

零組件廠慘了?

全球需求仍在 衝擊不大不過,對零組件廠而言,只要全球對高科技產品的需求仍在,晶片就不怕沒有市場。如果產業價值鏈驟變,生產據點轉移(例如遷到印度),只要全球智慧型手機市場依然暢旺,中國變天對零組件廠的衝擊並不嚴重。

速食連鎖店與奶粉廠也不必發愁,中國的消費大軍永遠是最好的靠山。倒是永利可得擔心了,澳門的博弈產業過去十五個月急轉直下,對業績前景絕非好事。

再看到外資銀行,對中國的曝險程度乍看之下並不高。

根據國際清算銀行(BIS)的數據顯示,外資銀行對中國銀行、企業、消費者、政府部門的債權水平,仍處於可掌控的範圍,唯獨澳洲與英國銀行對中國的曝險部位偏高。

此外,外資銀行對中國市況異常機警,自二〇一四年第三季已逐漸降低對中國銀行的債權水平。

外資銀行踩雷?

中國外債是希臘的三倍

這樣的評估看似合理,卻可能是假象。國際清算銀行在六月季報中指出,以絕對數值計算,中國是全球第八大債務國,債務金額總計一兆美元。

比比看就知道——外

國銀行對希臘的債權金

額一直在三千億美元上

下,沒有超過。

相較之下,外資大

銀行對中國的曝險金額

高出更多。

英國銀行對中國的

曝險遠高出其他國家,

去年底高達一九八〇億

美元(註:今年為一九

三二億美元),再對照

營收大部分來自中國的

港商匯豐銀行與英商

渣打銀行,英國的曝險程度尤其嚇人。由

於「債務積壓」debt

Overhang.國家的債務

超越國家未來償還能

力)是中國經濟的一大問題,對高曝險的外資銀行,是雪上加霜。

法國農業信貸銀行(Credit Agricole)幾個月前曾撰文寫道:「債務居高不下加上經濟增速減緩,對中國是雙重打擊,代表投資效率逐漸降低。

在此情況下,必須累積更多資金與債務,方能維持經濟成長水平,以金錢換取社會和諧。

急忙搶救之下,造成產能過剩,房市供過於求,在二、三線城市尤其嚴重。目前正

在上演的經濟『再平

衡』(rebalancing)過程,使得資產跌價,

連帶衝擊到以資產為

擔保的債務人士

相較於科技企業

和食品公司,銀行面臨的風險更大,也可能付出更多的成本。

當然,中國現階

段的問題還比不上

希臘債務危機,但已

經出現外資銀行不得

不正視的警告跡象,

例如:最近的股市大

失血:中國政府極力出手救股市,卻回天乏術:截至今年七月的前十二個月,「國際準備」(intermational reserves.國家為了支付貿易及資本不均衡的赤字所持有的準備,如外匯存底)已蒸發三一五〇億美元。

中國經濟正值風雨飄搖之

際,最先成為受災戶的,除了出口依賴中國的國家之外,恐怕是金融機構。

中國是全球第八大債務國,債務金額總計一兆美元。比比看就知道一一外國銀行對希臘的債權金額一直在三千億美元上下,沒有超過。

譯者.連育德

彭博觀點精選

全球發行量第一的財經專業媒體美商Bloomberg公司,獨家授權本刊精選摘譯專欄內容。透過《彭博》的獨特視野,帶您看透天下大事,掌握全球趨勢之先。

里奧尼德,波希德斯基(Leonid Bershidsjy)

《彭博觀點》撰稿

人,現旅居德國柏林,著有三本小說與兩本非小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004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