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於鶯: 沒有什麽不可能——從急診女超人到診所CEO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5/0526/149884.html

黑馬說:在新落成的美中宜和綜合門診中心候診廳等候於鶯的時候,我在想見面時該如何稱呼她,沿用微信聯絡時我對她的稱呼“女超人”顯然不妥……

“於老板——”,前臺小護士的喊聲讓我應聲回望,並且很快意識到這應該是她的新稱謂。幾乎沒有寒暄,我開門見山,“於老板是你的新稱謂嗎?”她答“叫什麽的都有”。

於鶯,上海人,八年碩博連讀後2001年畢業於協和醫學院,後就職於北京協和醫院,任急診科主治醫師。

2011年,於鶯開通了自己的微博,每天與網友分享自己工作、生活中的趣事、糗事、悲催事,豁達的個性、辛辣的語言,把一個協和醫院急診女大夫活靈活現地推送在公眾面前。很快“急診科女超人於鶯”的粉絲數急劇飆升,到目前為止,她的微博粉絲數已經有三百多萬,成為醫療界最火的微博。

2013年6月,她從協和醫院離職。

2015年4月,於鶯參與籌建了10個月的美中宜和綜合門診中心開業。

 

\文 | 於鶯

一帆風順求學路

於鶯,1974年出生在上海,從小學習成績就很優秀,小學升初中再到高中都是保送入學。高考填誌願時,和父母有了一點點分歧。父親希望她上外國語學院,母親希望她考財經,而她自己渴望學醫。最終父母尊重了她的選擇,而她報考的第二軍醫大學,卻因視力不合格拒絕了她。

“一怒之下,我就說要考中國最好的醫科大學,於是就選擇了協和醫學院。”沒想到進了協和,一讀就是八年,很多人都被這八年壓垮了,而她“經常出去玩,還不時曠曠課,屬於班里非常調皮的學生”,憑借著超強的學習能力,最終順利完成了學業。

暗潮洶湧職業路

2001年,畢業後的於鶯直接進入北京協和醫院,渴望成為醫生的她終於穿上了白大褂。

“說實話,這個工作帶來的感覺很複雜,一面是快樂,包括跟患者、家屬之間溝通的快樂,治愈疾病的快樂,同事之間共事的快樂;但另一面是些許沮喪,比如自己醫治的患者去世了,被患者家屬和患者誤解、謾罵,還有我第一個月拿到工資條一看,傻眼了——只能吃蘿蔔白菜。”

在醫院這個特殊的地方,尤其是急診科,於鶯見慣了生死離別、人情冷暖,也越來越明白,醫生面對疾病所能做的其實非常少。

“醫生這個職業可以有個人樂觀主義,但說到底其實都是有些悲觀主義的,因為醫生很明確地知道有些疾病是根本不可治愈的,所以很多時候如果輪到醫生自己,比如得了腫瘤,除非早期能夠手術切除,大部分都會選擇不去受罪,順其自然就完了。”

一朝成名微博路

2011年10月,於鶯開通了自己的微博。她說,開微博緣於醫院的一位主任去世,同事在微博上提及此事,她覺得微博可以及時得到消息。開通新浪微博後,於鶯辛辣的語言、幽默的文字,讓人們認識了一個有著豁達個性、超然心態的協和醫院急診科女醫生。

“其實看似平淡的生活里總有閃光點,關鍵看你能不能發現。我在微博里寫了一個丈夫給患病的妻子買包子的感人故事,有人說不就是買個包子嘛......所以,關鍵在於從平凡瑣事中發現美,我很在意那些正面和令人感動的故事。”

讓她始料不及的是,她的微博粉絲數以近乎令人咋舌的速度增長,她因此成了醫療界的微博第一人。於鶯火了,鮮花、掌聲、謾罵、詆毀都來了。她執業的協和醫院,也難免不勝其擾,擔心給醫院惹來不必要的麻煩。

石破天驚辭職路

當於鶯在微博宣布辭職時,在她的粉絲圈,這個消息恐怕和當年劉翔退賽一樣有爆炸效果。

“航母式的醫聯體最終會讓專註於臨床的一線大夫尤其是急診科醫生成為炮灰;不和科研考核大夫的評判體系玩了,我玩不過。”於鶯在微博上列出了這樣的辭職理由。

當然,支持、力挺、質疑、猜忌……各種辭職內幕說甚囂塵上。

她顧不了那麽多,首先要說服家人,“在這兒,女兒40歲還得上夜班。”就這樣一句話,心疼女兒的雙親讓步了。

接下來,她忙著辦理離職手續,每天都要去找各種不同的部門蓋章,“蓋個章還需要結婚證、生育服務證、獨生子女證”。曾自封為“無組織無紀律的小於大夫”的她,面對一張需要蓋20個章的離院通知單,忍不住調侃,“有木有人跑斷了腿都蓋不全,然後大喝一聲,老娘不辭了的?”

於鶯坦言,辭職時並沒有清晰的未來規劃,“當時就覺得體制比較束縛人,要麽按它的要求成長,要麽就打破這個牢籠。我想的更多的是應該從那兒出來,就我的職業前景而言,再不出來可能就沒有機會了,畢竟年齡擺在那兒。”

她說自己是一個“不顧及鮮花在不在手而不斷向前奔的人”。剛辭職時去臺灣學習,在朋友的規勸和幫助下,開了淘寶店,“我不賣假貨,合理合法的掙錢也沒有什麽錯。”但網上說什麽的都有,“罵得很難聽,但我是一個別人越罵內心越強大的人,你越罵我,我越要幹,我就是要比你過得好”。開淘寶店之初,她最大的感受是“不好意思,怕粉絲失望,那種感覺持續了大約半年”。得益於微博名人的感召力,於鶯的淘寶店做得很紅火,“果然像我朋友說的那樣,掙得比在協和多多了”。

不管是網絡大V,還是醫療界第一微博,在某些方面於鶯已經具備了先天的優勢,所以她“根本不擔心工作的問題,即使是裸辭,也不會擔心後續跟不上。”

辭職不足兩年,於鶯如今的身份是——美中宜和綜合門診中心CEO。
 

\一波多折創業路


【寧靜】辭職時你沒有清晰的職業規劃,那什麽時候開始有開診所的想法?

【於鶯】我從協和一出來,就有很多醫療機構、投資公司、甚至醫療相關的健康產業都拋來了橄欖枝。那時我想,如果單純到某個醫院做一名急診大夫,或是到醫療機構做醫療顧問,就違背了我離開協和的初衷。

因為當時沒有明確的目標,我就想不如離開北京先去參觀、學習、交流,比如去美國、香港、新加坡等地,正好臺灣我沒有去過,就選擇了臺灣。

到了臺灣,接觸到很多公立私立醫院後,我才意識到,所謂的公立和私立醫院只是所有制的不同,本質上都是為患者服務的。醫生的優勢無非就是臨床經驗以及與患者溝通的技能,這都是我所具備的,而且一個診所幾個人的小團隊協作,也是我所擅長的,我覺得診所的形態更適合發揮醫生的優勢,於是就逐漸清晰地意識到,我應該開一個這樣的小診所。

【寧靜】聽說你最初想在通州開一家診所,後來還嘗試過去呼和浩特開診所,沒有成功的原因是什麽?

【於鶯】我家當時住通州,你也知道北京的交通,如果我在一個離家很遠的地方開診所,上下班三個小時,太浪費時間了。如果離家近,走路幾分鐘,節約下來的幾個小時完全可以用來看診。在臺灣,很多私人診所都是自己家的房子,一層是診所,二層住人,感覺也非常好。通州的醫療相對欠缺,居民又特別集中,所以我就想在家附近開診所,如果定價合理,我認為應該可行。

後來,我托朋友去衛生局咨詢。目前我國沒有成熟的管理私人診所的機制,衛生局認為私人診所管理起來特別難,所以操作起來會非常困難。這條路註定不好走,但是我還是想嘗試,中國的很多事情,如果不嘗試,你永遠不知道是否可行。

從2013年底到2014年初,我在不斷的碰壁中走過來。首先,個人開診所執照很難批,最重要的要符合行政規劃,很遺憾通州沒有規劃,即使有規劃,也還有眾多要求,比如不能離居民區太近,如果利用居民樓底商做診所,需要讓所有鄰居都同意,附近還不能有幼兒園、學校,不能有餐廳……一堆的條件。其次,如果醫保不能對接,如何定價?如何定位?所以最後就沒有成功。

起意在呼和浩特開診所,緣於我的一個朋友。他是內蒙人,因為有很多朋友找他聯系北京的醫院,聽說我想開診所,他就提議他來投資,把診所開到呼和浩特。後來我來來回回去了呼和浩特好幾趟,發現當地有錢人很多,但他們把錢都消費在了北京。我如果在那兒開診所,最終會變成一家轉診中心,即幫助那邊的病人與北京的專家對接,開診所就失去了意義。

【寧靜】我知道經過十個月的籌備,這個綜合診所剛剛開業。美中宜和一直專註於婦兒領域,你為什麽選擇與美中宜和合作?為什麽不是醫院而是綜合診所?在籌備診所的過程中又經歷了什麽?

【於鶯】2014年4月,美中宜和的CEO胡瀾到深圳找到了我的朋友朱巖,他在深圳開了一家診所,胡瀾想和他在北京合作,但朱巖並沒有在北京開診所的計劃,就向胡瀾推薦了我。胡瀾很快就聯系了我,我們的理念一致,價值觀相同,都認同醫療是服務產業,核心是以患者為中心,我們就開診所的問題溝通細節,對投資回報達成一致,一個月之內,我以合夥人的身份與美中宜和簽訂了合作協議。

診所與醫院的最大區別是有沒有夜間門診和病房,如果有就可以叫醫院了,而我們這個門診中心沒有設置病房,目前也沒有夜間門診。

達成協議後,就是滿北京的找房子,最後發現只有這一塊地方比較合適,拿到設計圖紙以後,就開始跑衛生局,看這個地方能否開診所,得到肯定的答複後,我們就開始簽租賃合同。

這其實是一個非常拗口的事情,只有拿到租賃合同才能去審批,如果審批不能通過,我們就需要承擔很大的損失,這是一個讓很多人頭疼的政策問題。我們從租房到拿到執照用了十個月的時間,這已經是非常快的了。

在籌建的過程中,美中宜和的拓展部,專門負責前期工作,比如找地方、談租賃合同、找平面設計、找工程隊、找監工等等,我也都參與,後來逐漸接管了所有的事。

當然也有很抓狂的時候,但事情經過了以後,我才覺得,其實沒有什麽特別難以逾越。我是一個非常樂觀的人,誰能想到我一個急診大夫,會有一天和樓下浩沙的老板坐下來談消防通道共用的問題。
 

\【寧靜】診所籌建十個月,如果重新來過,有沒有可能縮短這個過程?

【於鶯】現在仔細回想過程,是有可能縮短的。比如,早期就與衛生局建立聯系,看所選的位置是否能建診所;然後盡快找專家設計平面流程,要考慮消防通道合不合理,層高夠不夠,周圍的環境是否支持,消費水平是否合拍;第三,盡快搭建團隊,這也是我們耽誤時間最多的,前期都是我一個人在跑,當然,搭建團隊就需要考慮前期成本,也是一個兩難的事情;最後,施工同時要考慮驗收,盡早請有經驗的人涉入,我們後期改動很多就是因為沒有讓有經驗的人盡早涉入。

另外,我們找了專業醫療設計團隊,但因為診所在國內畢竟很少,大家都沒有什麽經驗,真正國外的有經驗的又非常貴,所以我們幾乎是自己在設計,到處求人,找專家、找醫院的技工、有經驗的護士,幫我們看流程,一點點補充完善。

【寧靜】診所各方面是否都已到位?目前最需要的是什麽?對於市場需求,你是否有一些擔心?與公立醫院相比,收費的差距是否很大?對於診所的未來,是否有進一步的規劃?

【於鶯】團隊已經組建完成,18位醫生全部到位。目前最需要的是理清流程,內部調適,各部門協同作戰。我不擔心沒有病人,因為市場是需要培養的,早期需要樹品牌、立口碑,我更希望能把內部管理做細,各方面調適到位。

我們的醫生都來自公立醫院,需要轉變觀念,為了適應全科醫療的需要,也要不斷地學習。診所的醫生也許不如專科醫生在某個領域那麽專,但需要什麽都能做,只有這樣才能紮根社區,為社區服務。

診所的收費主要是三項:掛號費、檢驗費和藥費。無論醫生年資,掛號費統一285元,在高端醫療里應該是最低的;檢驗費可能比公立醫院翻一倍,藥費與公立醫院是一樣的。

對於未來,我有一個理想:假如我們現在看一個感冒發燒需要三百元,等費用能壓縮到一半時,就可以複制擴張了。我曾和一個朋友開玩笑說,“開連鎖診所就是我的目標,到時要是誰攔我,我就砍誰。”

【寧靜】在協和做急診大夫與今天私立診所的CEO相比,哪個工作會更難?隨著醫療政策的放開,很多醫生都在躍躍欲試,但又躑躅不前。從離開協和這兩年的經歷來看,你認為什麽樣的醫生適合走出體制,出來創業?

【於鶯】其實都不難,我有一個特別大的優點就是善於與人交流。在急診時,需要化解糾紛,只要有一顆慈悲的心,懂得包容,對方總會了解到你的善意。相對來說,現在的工作更有挑戰性,我曾和一個記者說過:我離開協和兩年,如果明天讓我去協和報到,無論做一線二線還是三線,我八點到醫院,八點五分就可以開始工作,但是我如果一直在協和呆著,我今天所做的事,可能一輩子都不可能做到。

在這個時代,做比說更重要。一個真正想創業的人,想清楚了就要勇敢去做,有想法就好好規劃,不要只是說,到處問,沒有人知道你會不會成功。

我現在很喜歡一句話——沒有什麽不可能!\版權聲明:本文作者於鶯
,文章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i黑馬觀點與立場,i黑馬版權所有,如需轉載請與zzyyanan聯系,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