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堵賣壓!金管會盤算「作弊」救台股

2011-12-05  TWM




考試不及格,可不可以過關?可以 的,但只限定在總統大選前夕。

隨著選情激昂,台股卻相對低迷,主管機關從上到下都在病急亂抓藥,而近來的藥方看上的是壽險業者上千億元的股票部位。

十一月中以來,台股連續大跌,跌破七千點信心關卡。金管會為止血,二十三到二十五日,連續三天,找上台股「法人大戶」壽險業者,兵分二路,從多、空兩面下 手,苦思如何挽救選舉行情。

從空方下手挽救選舉行情!在鎂光燈下,引起最多討論的,莫過於金管會副主委吳當傑表示,金管會的確有「提醒」壽險業者注意借券給外資法人放空可能引發的後 遺症,試圖採取柔性勸阻的策略,截斷外資放空的貨源。

從多方下手救台股!同一時間,金融圈有另一則重大動態悄悄登上媒體版面:金管會在二十三日,發函要求保險業者,試算資本適足率(risk-based capital,簡稱RBC)。並且因為台股波動過大,正在考慮是否要放寬保險業者台股未實現虧損(尚未賣出股票的帳上虧損)的認列方式。

病急亂抓藥?可減少百億元股票賣壓

如果真的實施,這一招,將可以減少壽險業者在年底前要砍出至少百億元股票的賣壓,對於選舉行情將會有舉足輕重的效應。

台股跌到投資人臉綠、一片哀鴻遍野。外資賣壓不斷,國內的壽險公司就成了護盤的重點關切對象。根據統計,光是國內四大上市的壽險公司,截至今年第三季為 止,台股部位就高達五千六百多億元,雖然不及外資來得兵強馬壯,但規模卻比政府四大基金還大。

這五千多億的部位,到底是賣出,還是買進,是影響大盤後續走勢的關鍵。「保險公司現在面臨的兩難就是,要不要停損?即使保險公司不借券(給外資),但它 (指壽險公司)在現貨市場上賣出,對台股衝擊是更大的,」一位壽險公司投資部門主管分析。

每年此時,是保險公司最有可能、也最需要停損的時候。每年十二月三十一日,各家壽險業者,必須繳交自家年底結算的資本適足率給金管會檢視,最低門檻二 ○○%,高標二五○%,是保險公司未來能否順利申請業務的關鍵。

為了讓年底的這個數字好看,各家壽險公司都會在十一月就展開動作,若判斷股票會繼續跌的,就砍掉、停損,以免留在帳上,讓資本適足率變得難看(編按:股票 的未實現虧損,必須認列成淨值的減項,在不增資的前提下,會拉低資本適足率)。「(壽險)法人為了RBC就先砍了,結果本來(台股指數)不會跌三百點的, 但是一砍了,就真的跌三百點了,」一位壽險業高層分析。

正因為擔心這種滾雪球般的「砍部位效應」,壽險公會正在跟金管會爭取,台股的未實現虧損,可以從原本必須一○○%認列,降低為只要認列三○%的暫行措施。 這就好像是考卷改出來,全班都不及格,老師只好把全班成績都開根號乘以十。大家依然不及格,但多數人卻可以免於被當。只要金管會點頭答應這麼一個措施,對 台股,就是大大利多,可以讓壽險公司大金主們,不需要賣股救RBC!

恐留後遺症!保險公司信用將遭質疑

「金管會要趕快拿定主意。如果我們損失可以打三折,虧損三百億、只認列一百億,那衝擊就不會那麼大了。不然你一方面希望我護盤、買進,一方面希望我不要賣 股,但為了顧及RBC,我就不得不減(減碼台股),」壽險業主管分析。

但到底要不要幫業者們「作弊」,卻讓金管會陷入進退兩難的交戰。「最主要是股票損失認列的標準,調整會影響到股市。所以這個部分我們要持續觀察,目前還沒 有定案,」金管會主任秘書林棟樑表示。

天人交戰,原因無他。離總統大選只剩四十多天,這步棋,會鼓勵壽險業者把資金留在股市。但這卻是個潘朵拉的盒子,一旦主管機關習慣性幫業者「作弊」,勢必 讓市場秩序大亂,「其實這是一個遊戲規則。規則如果常常變動的話,會讓市場失去對保險公司RBC的信心……,常常修改的話,當保險公司要去募資的時候,市 場很多人對它的信用、財務能力會打折扣,」一位長期觀察台灣市場的外資金融圈高層強調。

總統大選迫近,只要股市一天不好轉,金管會從各種面向救台股的壓力就更大,該怎麼做,考驗主管機關的智慧。

【延伸閱讀】國泰、富邦兩大龍頭,持有台股近4千億

國泰人壽持有台股部位:2,560億元

富邦人壽持有台股部位:1,360億元

新光人壽持有台股部位:1,217億元

中國人壽持有台股部位:502億元總計:5,639億元

註:本表只列有上市的壽險公司,資料統計至100年度第3季資料來源:各公司官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782

陳沖救台股 「沖哥」散戶將成炮灰

2012-12-17  TCW
 
 

 

就在證所稅、二代健保補充費即將上路(二○一三年元旦)的前三個星期,行政院下令財經部會提出振興股市方案,避免近期好不容易炒熱的台股量能又被澆熄。

曾當過證交所董事長的行政院長陳沖最重視成交量,因為「量先價行」,成交量放大,股市才會漲。沒想到,金管會配合政策衝量而傾向放行的新措施卻是「現股當沖」,讓九百萬名股民化身為股市的「當沖哥」。

挑軟柿子吃散戶被推上投機列車

十二月五日,金管會找來三大公會舉行會談,二十多位代表證券、期貨、投信投顧公會的董事長一起出席,討論如何振興台股。兩個小時下來,金管會對於三大公會提出的五套振興措施,僅先同意明年二月開放「先買後賣」的現股當日沖銷,彰顯了金管會救台股沒誠意,柿子挑軟的吃,只是增加股市的投機性質,讓散戶當炮灰。

現股當沖可以多「沖」出台股成交量,而且單向放行的先買後賣,可避免放空導致股價波動劇烈的問題,剛好符合金管會的兩大標準:一是衝量、二是股市不能跌。

其他建議,包括開放中小型股可以平盤以下放空,可能會增加台股更多不確定性及下挫風險,金管會已經表示不願放行。至於調降證交稅,由於是財政部主管業務,金管會做不了主,馬英九總統也表明不降證交稅。

然而,有三個問題,恐怕會讓現股當沖政策最後變成是個空包彈。

問題一:跟現有的融資券制度重複,極大多數投資人目前都有信用交易資格,早就可以進行當沖。元大寶來證券副董事長黃古彬指出,這項政策沒新義,有興趣進行當沖的投資人,早已開設融資戶,而且大多可輕易取得融資融券的信用戶交易資格;那些無法開融資戶的,可能缺乏財力證明。

問題二:新開放標的缺乏吸引力,大部分個股已納入融資券交易範圍,一旦開放現股當沖,新增可以當沖的個股,除了新上市櫃半年內的個股外,就是淨值低於股本二分之一、遭取消信用交易的個股,但這些個股並非台股盤面的主流,對主力、當沖客的吸引力不夠。問題三:限定先買後賣有「沖不掉」的風險,想要當天沖銷,必須尋找流動性高的個股,才能避免沖不掉的風險,但交易量大的個股原本就已經開放融資戶進行當沖,而且,現股當沖限制只能先買後賣,且平盤下也沖不掉,恐怕也使得有意參與者退縮。

在操作面上,對擅長風險管理的資深投資人或中實戶來說,當沖的好處是一旦判斷錯誤,可以即時停損,避免虧損擴大。但一般散戶如果抱著賺錢心態,恐怕只會陷入追高殺低的窘境。

「要在台股交易的四個半小時內判斷股價走勢,還得先算好交易成本如證交稅和手續費,同時也得預留交割款,一般散戶根本很難做到。」一名資深投資人指出,一般散戶如貿然參與,當盤中跌停時賠錢事小,盤下沖不掉變成「違約」交割,則非同小可。

一旦現股當沖成為「集體行為」,一早開盤大家都勇於買進,尾盤再軋掉出場,恐怕造成「殺尾盤」現象更加頻繁,不僅對散戶不利,原來的當沖客能施展手腳的機會不大,也可能不願進場。

投信投顧公會理事長林弘立表示,現股當沖雖然能夠製造量能,但長期來說,對股市交易是否健康還值得討論。畢竟投資的正確心態是中、長期持有,鎖定優質的公司,賺取股利和資本利得,但現股當沖卻是變相鼓勵散戶投機,也與證所稅鼓勵長期投資的原意相違背。

券商認為,除了開放現股當沖,必須搭配另一項措施,就是開放中小型股平盤下放空,才有助於活絡台股量能。目前平盤下可放空的股票僅限於台灣五○、台灣中型一百的成分股,中小型個股平盤以下不能放空。

配套未同步平盤以下禁空掐死台股

所謂平盤以下不能放空,是指交易當日的成交價若低於上一交易日收盤價的平盤以下時,投資者不得融券放空。政府啟動平盤以下不能放空的禁令,是在亞洲金融風暴(一九九七年)期間推行的,目的是為了防範投資者過度做空,但最後卻成為常態性規定。

對許多當沖客來說,如果只開放台灣五○、台灣中型一百成分股當沖,這些大型績優股的股價向來波動不大,做當沖沒搞頭,反而是操作活蹦亂跳的中小型股,才能吸引他們進場。但金管會認為,中小型股籌碼原本就稀少,如果開放平盤下放空,將引來股市禿鷹,恐怕更容易造成股市的不安定及下挫風險,暫不考慮放行。

政府限制中小型股平盤以下不能放空,主要是擔憂空頭時,放空會造成助跌,但這卻也是掐死台股量能的原因之一。根據券商統計,在台股還未祭出平盤以下不能放空禁令之前,就算遇到空頭行情,每日仍至少有超過三分之一的成交量是由當沖貢獻,但現在台股只要一面臨空頭行情,平盤以下不能放空便深深影響當沖,造成交易量窒息。

不過,追根究柢,台股先前成交量能低迷,關鍵就是受到證所稅干擾,導致投資信心低迷,並非交易制度的影響。主管機關總動員,要振興股市,等於動用更多政策來彌補證所稅所造成的後遺症。

【延伸閱讀】衝高台股量能5招,金管會只放行現股當沖

券商振興台股建議:現股當沖金管會態度:須有配套措施,包括預繳保證金

券商振興台股建議:開放中小型股可以平盤以下放空金管會態度:增加台股更多不確定性及下挫風險,暫不考慮放行

券商振興台股建議:資券互抵進一步開放循環額度金管會態度:目前開放一半額度,暫時不會再擴大額度

券商振興台股建議:調降證交稅率金管會態度:由財政部主管,金管會做不了主,馬英九總統拍板不降

券商振興台股建議:降低自營商手續費金管會態度:視交易量而定,暫不考慮放行

資料來源:金管會、券商 整理:鄧麗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1658

彭淮南救台股 只怕越救賣壓越大

2013-08-19  TCW
 
 

 

中央銀行總裁彭淮南,當起外資多頭總司令?八月八日,央行意外宣布簡化外資融資手續,鼓勵外資借錢買台股。

對照近來外資大舉賣超台股,八月六日起更連續四天賣超逾三百六十億元,造成台股失守八千點大關,外資成了左右台股走向的重大力量。以目前台股總市值二十二兆元來估算,外資持有比重約三三%,可質借的股票部位高達七兆三千億元,如果融資六成,等於可以創造四兆四千億的資金活水。

漏洞一:外資借錢放空

不過,央行立意良善,但在台股基本面欠佳下,卻可能會弄巧成拙。「外資借錢買台股,不一定要做多,也可以放空。」台新投顧董事長吳火生表示,央行鼓勵銀行借錢給外資,可能變成放空台股和期貨的銀彈,最終招致更大的賣壓!

「雖然政策鬆綁是好事,但外資反應相當冷淡。」台灣摩根大通證券董事長林照寰表示,國際投資者主要是透過借美元,分散投入不同國家的股市,況且,借新台幣的彈性太小,只能買賣台股,反而會影響資金調動的靈活度。

漏洞二:假外資見獵心喜

事實上,在低利率和量化寬鬆(QE)政策下,大部分國際機構投資人手頭上的資金不虞匱乏,央行進一步開放外資質借台股的措施,最多只是有利於「假外資」身分的股票大戶及上市公司大股東。尤其是過去一年因證所稅復徵,許多大戶和大股東為了節稅,化身為假外資再回台投資股票,據市場推估,這些假外資占比達三成之多,較有融資需求。

因此,金融界普遍認為,央行此舉看似救台股,實則還是為穩定匯市。外資用已投資在台股的有價證券再融資買股票,等於少匯一筆錢進來,不僅可減少熱錢進出、降低新台幣匯率波動,還能借此「綁住」外資,讓資金繼續留在台股。

從發行暌違十年的兩年期定存單來測試市場水溫,到大幅鬆綁實施二十年的外資質借辦法,彭淮南最近動作頻頻,不管能否吸引外資上門借錢投資台股,最後卻都能在後QE時代下,達到降低國際資金撤離造成的匯率波動風險,完成央行穩定匯率的終極任務,證明薑還是老的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4154

馬雲、雷軍為何搶著救台灣青年?

2014-12-22  TCW

 

誰有這麼大的魅力,能讓兩岸超過八百名企業家乖乖坐在台下,聚精會神聽演講,讓宏?硅a譽董事長施振榮拿出手機拍照、曾任中國人大常委會秘書長的盛華仁不斷手抄筆記?那就是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馬雲。

十二月十五日首度移師台北的兩岸企業家峰會,包括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聯發科董事長蔡明介、海協會會長陳德銘、海協會顧問陳雲林等人,都是座上賓。

自二○一○年後就不曾在台灣公開發表演講的馬雲,縱然公司已經上市,仍維持犀利風格,演講開始,便對著台下平均年齡六、七十歲以上的企業家說:「今天在這麼多企業家前輩面前(演講),都是我很年輕、小時候在書上看過的企業家前輩,真的是備感榮幸。」幽了大家一默。

曾看台積電、郭董,就火大

自嘲「也老了」的馬雲,話鋒一轉,卻化身「青年代言人」,希望大老們把機會讓給年輕一代,不諱言自己過去「看見比爾.蓋茲、看見台積電、看見郭台銘,火氣就大,(覺得)他們把我們的機會都拿走了。」

不只請命,馬雲更打算自己跳下來「拯救」台灣年輕人。

他認為,台灣過去十五年缺乏新企業家與新企業,值得反思。並直言不諱的表示,台灣的網路業起步得早,近幾年卻不如中國,最怕是「起得大早,趕個晚集,」將成立基金,幫助台灣年輕人到中國創業。

其實看上「台灣年輕人」的不只馬雲,還有中國第一大手機業者小米創辦人雷軍,他將在二○一五年一月中訪台,其投資且為最大股東的防毒軟體公司獵豹移動員工透露,雷軍訪台時將宣布成立一筆基金,獎勵台灣的新創團隊,並將在寒假後開始執行。言下之意是,雖然馬雲搶先宣布將在台成立基金幫助年輕人,但雷軍的基金將在兩個月後,率先正式運作。

對於中國網路兩大巨頭爭相獎助台灣創業圈,專門投資網路創業的之初創投共同創辦人詹益鑑認為,在中國薪資上漲、網路公司估值不斷上升的背景下,目前投資台灣新創公司其實性價比很高,近兩、三年日韓也都看上台灣網路業。

一場企業大老往來的峰會,卻成為馬雲與雷軍進軍台灣年輕人創業圈的序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5174

毛院長,您怎麼救台灣經濟?—— 台灣經濟之病在投資

2015-07-20  TWM


出口不佳,多數企業主對投資心灰意冷,出口、投資兩條腿齊斷,房股兩市不振,內需消費也不會好,經濟將是明年搶到總統大位者的嚴厲考驗!

這個月的七日,正當希臘倒債風暴,及中國股市雪崩式暴跌,這兩大衝擊排山倒海而來之際,行政院主計總處公布六月出口數據,六月出口重摔,出口金額只有二三○.七億美元,年減一三.九%。這是是連續第五個月的衰退,也是二○一○年十月金融海嘯以來最大跌幅。

以上半年累積數據來看,出口金額一四二四.三億美元,較去同期減少七.一%;其中第二季出口七二一.九億美元,較去年同期衰退九.八%,也較主計總處預估的七四四.八億美元,少了二十二.九億美元。台灣出口數字表現欠佳,勢必拖累GDP(國內生產毛額)的表現。

電子業面臨夾擊 更壞的還在後頭主計總處在四月三十日下修第一季經濟成長率,由三.五%下修到三.四六%,這個小小下修動作,卻透露了大大的警訊,因為這個GDP成長放 慢,背後代表了投資的衰退、民間消費的疲弱。這其中,最顯著的是首季投資(資本形成)轉呈衰退,較去年同期出現一.一二%的負成長,拉低了GDP○.二 五%,而股市、房市持續低迷,第一季的消費成長較二月預估值減少○.六四%,而國際需求不足,全球出口普遍下降,再加上台灣一向引以自豪的電子業,如今出 口也面臨紅色供應鏈夾擊,更壞的狀況看起來還在後頭。

構成GDP成長的三個要項,包括投資(政府投資、民間投資)、消費、淨出口,而出口是台灣創造經濟成長的主要大柱,如今出口大柱看起來就要折斷,眼看著經 濟情勢危急,出口衰退出現警訊,行政院長毛治國緊急在七月十二日召開財經會議,指示國發會在兩周內提出擴大版的出口振興方案,這些方案除了聚焦出口振興 外,還擴及中長期產業結構的調整,服務業高值化及激勵投資措施。

毛治國院長除了邀集所有財金、經濟部會首長外,還找來六位民間學者,預計兩周後提出新方案,但是國際大環境表現不佳,出口的拉升效果恐怕十分可怕。因為從○八年金融海嘯以來,各國奮力用寬鬆貨幣的手段全力救經濟,除了美國經濟表現搶眼外,各國經濟表現大都乏善可陳。

去年算是風平浪靜的一年,美國全年出口一.六二三兆美元,年成長二.八%,德國成長三.八%,中國成長六.一%,英國成長○.三%,台灣也成長一.七%。 但今年首季情勢急轉直下,美國第一季出口衰退四.六%,德國衰退一四.四%,法國衰退一四%,英國衰退九.六%,出口衰退造成歐元、英鎊都在四月創了新 低。

亞洲國家除了中國首季仍成長四.七%之外,其他情況也不太妙,日本首季衰退六%,南韓衰退二.九%,台灣衰退四.二%,新加坡更是衰退一一.五%。第二季 亞洲的頹勢仍然持續,上半年日本出口衰退七.四%,新加坡擴大到一三.二%,南韓加大到五%,台灣則是衰退七.一%,只有中國勉強出現○.六%的成長。

從這個現象看,全球經濟持續不景氣,除了出口不振,因為油價等原物料下跌,進口也出現萎縮,以上半年的數字來看,台灣的出口一四二四.三億美元,年減七. 一%,但進口一一六六.七億美元,年減一四.九%。由於進口萎縮幅度遠大於出口,造成上半年貿易順差二五七.七億美元,增加了九十五.六億美元,這是進口 萎縮所造成,也顯示台灣內需的虛弱一面。

紅色供應鏈搶單 台廠第三季壓力仍大六月出口衰退的數字,為什麼會嚇得毛治國院長召開緊急財經首長會議?這其中有兩個重點,一是六月出口值數據中,台灣對中國及香港的出口 大幅衰退一七.一%,中國是台灣最倚重的市場,如今出現大衰退;同時,除了美國以外,台灣在五大出口市場都出現明顯的衰退訊號,例如,歐元貶值,侵蝕了台 商在歐洲出口競爭力,今年上半年對歐洲出口衰退一一.七%;另外日圓貶值也造成台灣對日本出口的壓力,今年五月以來自日本的外銷訂單衰退二二.八%,很多 工具機業者都出來喊救命;甚至我國過去在東協國家一向有競爭力,但上半年我對東協市場衰退幅度也超過一二%。這是台灣在五大出口市場呈現的全面頹勢,全球 經濟不振,台灣已處在十分不利的情勢,但真正關鍵的是台灣產業出口競爭力的衰退。

第二個是出口產品也節節敗退,這其中台灣電子業受到紅色供應鏈撞擊,連央行彭淮南總裁都不得不承認「壓力是成長的開始」。台灣六月電子產品的出口只有七十 四.二億美元,年減一○.八%,這是連四個月的衰退,且是○九年八月以來最大跌幅;這其中資訊通訊產品顯著下滑,手機出口連續兩個月大減逾五成,手機零組 件出口也減少逾四成,這正是紅色供應鏈崛起的殺戮。

從個別公司來看更清楚,像是台灣出口十分倚重的宏達電子,首季營收四一五.二四億元,第二季剩三三○億元,衰退二○.五二%,單月營收從三月的二○○.二 三億元掉到八十六.七九億元,嚴重影響台灣的出口。電聲產品的美律,第二季營收也比去年同期少一○.七%,受到德賽電池的競爭,順達科第二季營收較去年同 期衰退二五.九%,另外靠PC出口的宏碁,第二季營收也較去年同期減少二六.二%。

進入第三季,台灣還要面對蘋果供應鏈遭到中國紅色供應鏈搶單的壓力,而蘋果換機潮已過,在新機還沒有出來之前,台廠壓力仍然存在,像台積電今年營收持續走 低,一月有八七一.二億元,六月掉到五九九.五五億元,這六個月當中,台積電營收已掉三成。台積電除了市值高,撐住台股半邊天外,也是台灣產業競爭力重要 指標,這個下滑訊號,值得重視。另外,手機晶片的聯發科,第二季營收也比去年同期減少一三.一%,單月營收仍在持續往下滑。

台灣電子產業景氣面臨四大利空,包括匯損干擾,電腦備貨保守,智慧型手機需求疲弱,再加上強勢美元衝擊,報載這四大利空進入下半年改善機會都不大,這當中還有一個新台幣的僵固性,台灣一時很難克服。

今年各國匯價疲力趨貶,像歐元一度見到一.○四元,英鎊也跌到一.四鎊,日圓也出現一二五.八四的新低價,跌最多的澳幣出現○.七三七兌一美元新低,紐幣 也創了○.六六二的新低。亞洲的馬幣一度跌到三.八三二,印尼盾跌到一三五三二,泰銖跌到三十四.四二,韓元最近急貶到一一三八.八七,但是新台幣去年底 在三十二.○一結帳,今年穩守在三十一元左右,一度讓上市櫃公司出現不小的匯損。今年很多出口業者都希望台幣加大貶值力道,但都會遭來貶值不是救出口唯一 手段的撻伐聲浪,使台幣貶值提振出口的手段受到壓抑。

所有問題都盤根錯節交纏在一起,看起來結論是「無解」。最近有兩位經濟學者跳出來看問題,第一位是李登輝時代的經濟國師劉泰英,他在台綜院的經濟前瞻報告 中一開口便說:「台灣經濟情況不太妙!」這話說得簡潔有力。劉泰英指出,台灣不僅出口減少,機械設備的進口也大幅減少,這不只是油價下跌、匯率因素的問 題,台灣必須靠內需接棒帶動經濟成長動能;但政府投資不夠,公營企業不投資,民間投資也嚴重不足。劉泰英指出,以政府為首的公部門,過去十五年來的投資萎 縮,未來必須面對的是中央及地方的經常收入不足以支出,政府儲蓄是負數,政府沒有錢就縮減公共投資,將形成台灣長期經濟發展的陷阱。

最近希臘債務危機,讓更多民眾深切體認到台灣正逐漸步入希臘式的經濟衰退模式,苗栗縣政府發不出薪水,這已是小型希臘倒債的翻版。台灣政府的歲入,拿來支應軍公教退休金及勞保退休金,真正進入食之者眾、生之者寡的惡性循環。如果民間投資再裹足不前,情勢更加險惡。

除了政府投資及民間投資外,各國政府都大力招商引資,奮力吸引外國直接投資(foreign direct invest),可惜的是台灣只有FPI(foreign portorfolio investment),沒有FDI,這些年進入台灣直接投資的外商有限,反而這幾年我們看到的都是外國直接投資的退出,像二○一一年眾多外國壽險機構相繼退出台灣,那一年台灣的FDI是負一九.五七億美元,今年凱雷、安博凱相繼賣出有線電視系統,FDI數字仍不會好看。

馬英九總統從二○○八年上任以來,也很努力吸引外國直接投資,但○八年到一四年台灣累積的FDI金額只有一八四.一六億美元,對比扁政府執政的前七年(二 ○○○至二○○六年)的二一八.八二億美元還少。台灣沒有FDI,卻靠著外國人來台的FPI,這是炒股與炒匯的投機資金,這個部位一直在二○○○億美元以 上,也就是說,台灣FPI金額是FDI金額的十倍以上。

外資來台只為炒股、炒匯,除了增加央行匯率管理的困難外,台灣產業的股息所得也都被外資囊括而去,外資在稅負上享有優勢,除了抬高了股價,對台灣實質經濟成長貢獻有限。

劉泰英先生憂慮台灣投資不足,真正的內涵是台灣只有FPI,沒有FDI!第二個提出示警的是元大寶華經濟研究院的董事長梁國源,他憂心台灣進入第十四次景 氣循環擴張,但速度極為緩慢,他發現台灣成長模式已出現質變,他憂心台灣經濟正陷入失焦式的成長,且有危及永續成長之勢。他擔心民間投資能見度不高,台灣 科技業在雲端的世代又沒有跟上,台灣出口長期集中在電子業,一旦電子業競爭失利,台灣經濟成長的陰霾將不退。元大寶華也將今年台灣GDP成長從三.六六% 下修到三.三二%,其中民間投資從三.八一%下修到二.七三%。投資不足恐怕是眼前台灣最大的痛!

政府債台高築 已無力增加投資最近在台外資機構都加入調降台灣全年GDP成長預測的行列,星展銀行二度下調GDP成長預測,成長率從三.四%再降到二.七%,星展銀行的 經濟學家馬鐵英以「非常!非常!非常差!」來表示台灣出口衰退的憂慮。澳盛銀行也將GDP成長從三.七八%降到二.八一%。今年下半年,若房市、股市表現 持續再低迷,台灣將出現內外皆差的慘況,全年GDP成長數字不但不能保三,最後的數字可能出乎大家預料之外。因為出口見不到曙光,投資這一項更茫然。

目前政府債台高築,已沒有餘力增加投資,而過去一年從一○一大樓到彰銀收歸國有,再到一連串BOT爭議,台灣已嚇跑了外國人。

至於民間投資,大多數企業主已心灰意冷,今年出口與投資這兩條腿齊斷,而股市已跌破年線,台股已出現進入空頭市場的訊號,這回希臘危機、中國股災,台股跌 幅全球第一。今年下半年若加上房市已進入冷凍櫃,房股兩市不振,內需消費也不會好,毛揆救經濟必須小心台灣「三足齊斷」的經濟下滑壓力,對明年搶到大位的 領導人,將是十分嚴厲的考驗!

台灣貨品出口主力一覽

6月 1∼6月合計

金額

(億美元) 年增率

(%) 金額

(億美元) 年增率

(%)

電子產品 74 -10.8 467 -0.7 基本金屬及其製品 21 -17.2 131 -8.7 塑橡膠及其製品 17 -17.7 108 -11.6 機械 17 -11.9 101 -0.4 化學品 15 -20.7 95 -14.6 光學器材 14 -14.3 87 -4.8 礦產品 12 -18.4 64 -39.7 交通運輸設備 10 3.9 59 2.9 紡織品 9 -8.8 56 -3.6 資訊及通訊產品 8 -31.4 56 -12.3 電機產品 8 -15.1 46 -5.8

資料來源:財政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466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