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資金與技術掣肘中國「Siri」

http://news.cyzone.cn/news/2012/04/29/226454.html

當地時間2012年3月13日,美國華盛頓,一位女士正在試用iPhone4S手機上的Siri語音助理功能。東方IC供圖

類似中國「Siri」或安卓「Siri」的計劃不太適合國內創業公司,因為投入大、風險高、技術難以實現。——創新工場董事長兼CEO李開復

中國「Siri」從頭開始創業難,但有積累有實力的中國企業還是存在的。建議這些實力企業積累自身創新研發能力的同時,要考慮可持續發展性。——天使投資人薛蠻子

「『漢堡包多少錢一個』英文怎麼說?」科大訊飛董事長劉慶峰向手上的智能手機發問,頓了兩三秒,手機「說話」了,不過說的卻是德國城市漢堡的百科知識。劉慶峰再試,手機才給出了正確的回答:「How much is a hamburger?」

這不是蘋果的「Siri」,而是科大訊飛不久前發佈的「訊飛語點」,柳傳志、李開復等知名人士和1000多個開發者見證了此次發佈。幾位業界大佬們的現身和發佈會上語音識別出現錯誤,是國內手機智能語音助手開發領域火爆與問題並存的一個縮影。

自從蘋果在iPhone4S上推出智能語音助手「Siri」以來,智能語音助手的開發熱潮從國外迅速蔓延到國內。短短兩三個月,小唐龍、Airi、蟲洞、小i機器人等智能語音助手,如雨後春筍般冒出頭來。

如此火爆的情景,讓人不由發問,在中國類似「Siri」的開發和應用迎來春天了嗎?

中國「口音」帶給本土企業機遇

目前,蘋果公司對於Siri中文版研發進度、推出時間三緘其口。蘋果公司為何遲遲未推出Siri中文版呢?

有分析認為,聲調和地方口音龐雜,或許是Siri中文版遲遲未推出的主要原因。一家國外媒體表示,對於語音識別來說,中文極具挑戰性,因為普通話只有400個單音節聲音,根據聲調予以區別,而且中國還擁有很多種方言和數不盡的地方口音。

「中國語言和文化的特殊性,是Siri中文版需要克服的最大癥結。」捷通華聲董事長張連毅分析,以中國為代表的亞洲語言、文化有其特殊性。雅虎、谷歌等互聯網巨頭曾經橫掃國際市場,但到了中國就「水土不服」,就是因為這個原因。

在這種情況下,一些國際語音巨頭轉而謀求收購中國公司。今年1月,自主研發的智能手機助手「小唐龍」,僅比蘋果公司iPhone4S發佈的Siri晚了3個多月。但早在2010年,總部位於美國的一家世界級語音技術公司就找上門來,希望收購捷通華聲。

「蘋果公司前段時間在日本推出了Siri日文版,但並不是很成功。」張連毅分析,在中國市場上,蘋果公司一定會慎重而行,畢竟中國是一個龐大的市場。一旦推出一款不完善的產品,將會對蘋果公司的品牌形象造成「難以估量的影響」。

國際巨頭的劣勢,對中國企業而言就是機遇,這也是中國企業研發類似Siri產品的最大優勢。

此外,與蘋果公司相對封閉的體系不同,中國本土企業的語音平台從一開始就是開放的。今年初,捷通華聲和科大訊飛兩款智能語音平台——「靈云」、「語音云」上線,向第三方開發者開放。第三方開發者可以利用語音平台開發出第三方應用。

創新工場董事長兼CEO李開復認為,語音平台向第三方開發者開放,開發者的參與必然會提高語音技術應用成功的概率。他還以自己的博士論文為例解釋 說,做語音技術都基於語料庫,語料庫越大效果就越好。一個人能錄的語料很有限。但如果中國有一億用戶,每人一天哪怕講三秒,綜合起來是一個可觀數字。

「從3000萬用戶、到一個億、再到三億用戶,用戶量增長會讓語音云功能更強大。」劉慶峰期望通過用戶增長帶來更豐富的語料,「新一代語音云平台推出後,用戶對口音、專用詞彙進行個性化訓練,可進一步提升語音作用」。

資金與技術掣肘中國「Siri」

看起來前途無量,但張連毅卻馬上加了一句:「即使再過一百年,語音技術也到不了完全成熟的地步。」一句話,折射出語音技術絕非一蹴而就的境況。

對於語音控制的前景,微軟的創新人蓋茨也曾說過,五年後語音會改變世界。只是,這樣的論調,蓋茨每隔五年都要再說一遍。

「過去30年,總說語音要改變世界,為什麼沒有改?有幾個理由,第一是語音識別的精確度不夠,第二是語音應用在哪裡,靠一小批的語音專家拍腦袋想,不是辦法。」李開復說。類似中國「Siri」或安卓「Siri」的計劃不太適合國內創業公司。

要知道,李開復從上世紀80年代就開始研究語音技術,他的一項語音技術還獲得過美國商業週刊最重要發明獎。但這其中到底難在哪兒?

資金投入是第一個難題。「語音合成、語音識別、語義識別,這些方面都需要建立數據庫。從成立以來,公司累計在語音技術上的投入至少超過2億元。有限的利潤中,前七八年股東沒拿過一分錢,全部投入再開發。但由於市場有限,企業效益卻不能立竿見影上新台階。」

張連毅承認,就是因為公司「過得很艱難」,他數次想到要放棄。當2010年那家外國公司上門談收購時,他「心動」了,最後簽字前才拒絕這項收購邀約。

那有了巨額投入,就能成功麼?

「做語音技術,沒錢肯定不行,但有錢也不一定就行。」張連毅說,因為有些知識是需要時間積累的。在以前,語音技術通常用於特定領域,比如天氣、股票 等,這樣的數據庫相對就小很多。而現在,它們的技術已經可以不限領域,不限話題範圍,不限制發音人。但即使這樣,仍然存在問題。「比如,如果說一句話時, 中間增加停頓,它便無法正確理解。」

小i機器人的創始人袁輝亦認為,Siri的核心不是語音控制,而是人工智能,對複雜語法的分析。比如你對手機問「北京天氣怎麼樣、北京下雨了嗎、需 要加衣服嗎」,這三句話表達的是一個意思,智能機器人需要理解這三個問題,通過語法分析給出一個答案,但語音控制解決不了這些問題。

另外,語音的交流會帶來用戶期望值的提高,人們一旦開始使用語音跟機器交流了,就會把它當做一個人,期望值的提高,會給語音帶來很大的挑戰。美國的 iPhone4S用戶此前就提出訴訟,稱Siri無法理解用戶表達的內容,蘋果具有欺詐性質的廣告與實際使用及操作Siri的體驗嚴重不符。

中文智能語音交互是一個巨大的市場,也是一個亟待挖掘的金礦,「但只有那些長期積累和考慮可持續發展的企業,才能使中國『Siri'技術得到更好的發展,成為代表中國的『Siri'。」袁輝直言行業憂慮。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034

搜狗阿里閃電分手內幕:馬云只為掣肘360

http://news.cyzone.cn/news/2012/07/03/229071.html

從幸福牽手到和平分手,搜狗與阿里巴巴這段戀情維持了兩年。如今,阿里巴巴獲得超過千萬美元回報,搜狗則渡過安全期,尋求一個更大的發展。

看似平靜的和平「分手」背後,仍隱藏著不小分歧。搜狗CEO王小川發給全體員工內部郵件如此解釋此次回購:隨著搜狗戰略升級,預期阿里難以在戰略層面繼續加強對搜狗支持。

互聯網分析人士洪波表示,阿里巴巴入股搜狗以來,2年多時間雙方實際上並未達成任何實質性的戰略合作,搜狗並未從阿里巴巴獲得戰略支撐。資深媒體人程苓峰表示,搜狗已經渡過安全期,阿里巴巴退出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一名深喉向騰訊科技提示,搜狗與阿里巴巴這一談判已進行了很久,阿里巴巴的使命已階段性完成,未來搜狗將謀求有更大動作。

分手解讀:搜狗與阿里合作兩年無實質進展

搜狐近日提交文件顯示,搜狐將從阿里巴巴手中回購所持搜狗在外流通股本總量10.88%,收購價格為2580萬美元。這距離阿里巴巴1500萬美元 入股不到2年時間,這似乎是一筆看似不錯的生意:阿里巴巴獲得175%的投資回報,而搜狗則獲得1500萬美元用於兩年的發展。

不過,相比兩年前雙方合作時的高調宣傳,此刻搜狗與阿里巴巴都顯得異常安靜。搜狗官方表示,目前沒有進一步消息可以披露。阿里巴巴方面則回應說,此事更多應向搜狗諮詢。

搜狗CEO王小川內部郵件也顯示雙方分歧。王小川寫到:「隨著搜狗的戰略升級,預期阿里集團難以在戰略層面繼續加強對搜狗的支持。經協商,搜狐將回購阿里所持有搜狗股份。 」

王小川並未做更多說明,搜狗官方僅表示,目前沒有進一步消息可以披露。阿里巴巴方面則回應說,這事應更多向搜狗諮詢。云峰基金仍持有搜狗股份,云峰基金創始人虞峰表示,自己正在國外,還不太瞭解具體情況,不便就此事作出表態。

對此,一位搜狗離職員工向騰訊科技表示,阿里巴巴已經失去利用價值,從具體業務來說,不僅搜狗搜索與阿里巴巴旗下一淘網存在一定的競爭關係,而且一淘使用的技術也不僅僅來自搜狗,還來自雅虎中國和微軟Bing,搜狗並未從中獲得多少好處。

分析認為,回購股票後的搜狗將加快上市進程,搜狗的員工也將受益。目前搜狗員工持股比例為10%到15%,未來這一比例也將大幅提升。「對於阿里巴巴來說,當前正在私有化和回購雅虎所持股權,比較缺錢,而且投資搜狗並非核心業務,出售股票在情理之中。」

一名深喉向騰訊科技提示,搜狗與阿里巴巴這一談判已進行了很久,阿里巴巴的使命已階段性完成,未來搜狗將謀求有更大動作。「多注意觀察搜狗產品方向動態。」

曾經的合資內幕:周鴻禕破局,馬云救局

實際上,阿里巴巴與搜狗的這段姻緣與奇虎360董事長周鴻禕有很大關係,甚至在2010年搜狗的分拆過程中,周鴻禕也扮演了至關重要的「破局者」角色。

2010年初,谷歌宣佈退出中國市場,讓搜狐CEO張朝陽對搜索引擎再次看到機會。周鴻禕向張朝陽提出合作方案:希望張朝陽把搜狗旗下的瀏覽器業務 轉給360,同時360和搜狐成立一家合資公司專做搜索引擎。身處其中的王小川卻著了急。他認如果沒了瀏覽器,搜狐就失去對流量控制能力,最終也會喪失在 合資公司中的話語權。

環視周圍,百度佔據大部分份額不可能合作,騰訊旗下有搜搜,唯有阿里巴巴是理想選擇。2010年5月份王小川去杭州遊說馬云,稱聯手對抗百度自然對阿里巴巴有好處,最終倉促促成這一合作。這不僅使周鴻禕戰略佈局落空,也讓360成為搜狗強勁競爭對手。

不過,雙方牽手近2年來,卻很少有實質合作,不僅搜狗與淘寶合作推出安全網購瀏覽器聲音大雨點小,而且阿里巴巴還涉足購物搜索,其旗下一淘與搜狗搜索存在一定競爭關係。

傲游CEO陳明傑表示,搜狗與阿里巴巴競爭增多,價值觀不同,產生分歧很正常。互聯網分析人士洪波指出,當初馬云投資搜狗完全是應急,是在360幾乎與搜狐達成協議,王小川反對情況下倉促上馬的合作。實際上,阿里入股2年來雙方戰略合作並不多,仍然是各做各的。

資深媒體人程苓峰表示,搜狗搜索流量提升並非來自阿里巴巴,而是依託自身輸入法和瀏覽器,阿里並未體現出戰略價值,而且淘寶購物搜索和全網搜索是兩個概念。搜狗渡過安全期後,回購阿里所持股票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未來:360與搜狗或必有一戰

據瞭解,搜狗今年第一季度已實現營收2300萬美元,較2011年同期增長184%。搜狗在分拆之後連續7個財政季度,保持了23%複合增長率。同 時,搜狗員工已突破1000人。搜狗今年下半年將對搜狗輸入法、搜狗瀏覽器、搜狗搜索重大升級,並將發佈若干款PC和無線產品。

在王小川的戰略藍圖中,搜狗要做的不是以搜索去正面顛覆百度,而是通過打造「客戶端入口+泛搜索」模式,從百度外圍向其內滲入,通過用戶在「入口」上的輸入行為,來分析數據將用戶細分,再將「入口」流量精準的導入到各個分發應用中,從而借助可變現的應用來商業化。

不過,在搜狗繼續做大並挑戰百度的過程中,有一個繞不開的對手360。雙方在壯大過程中均成了百度的「護城河」。搜狗和360都有各有的方法獲取用戶信息,為他們匹配上精準的廣告,但兩者在瀏覽器和搜索市場上存在很大競爭。

從國內瀏覽器市場趨勢看,短短2年時間IE從份額90%下跌到50%多,360佔據20%多市場份額,並通過瀏覽器及網址導航獲取大量收益。搜狗也 佔據近8%的份額。搜狗高管楊洪濤曾表示,隨著本土瀏覽器產品質量提升,非IE的瀏覽器份額還會大幅提升,瀏覽器價值將進一步呈現。

瀏覽器作為變現重要手段越來越重要,也使得360和搜狗矛盾將更加深化。科技博客云科技曾撰文分析稱,360和搜狗是兩家在模式上類似的公 司,360要向百度發起挑戰,須徹底打敗搜狗,搜狗期望通過瀏覽器力量擠佔百度搜索份額,卻在擴大瀏覽器份額道路上遇到360這個天花板,二者必將有一場 較量。

這對未曾牽手的 「戀人」曾有過一次較量,去年底一直順風順水的搜狗就遭360阻擊,搜狗從研發到市場人員均經歷「戰鬥」。在交手中360輕車熟路,搜狗則狼狽迎戰。

據稱與搜狗頗有些淵源的360已被王小川列為頭號對手。王小川曾對外表示,對於360採取「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態度,埋頭苦幹,努力提升核心產品競爭力。但如果非要有人跟搜狗打架,搜狗肯定會毫不客氣地接招。

不過,目前的360並沒太多精力糾纏於搜狗,周鴻禕正在手機戰場上與雷軍「酣戰」。一直到昨天深夜,周鴻禕還在為360特供機發佈會做最後準備,對搜狗這段「分手戀情」並不知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782

羅欣藥業股東大會-發展受政策掣肘 歲寒知松柏

http://xueqiu.com/1272530506/24130019
6月10號,我赴山東臨沂參加了8058羅欣藥業的股東大會,由於是臨時做出的決定,所以沒趕在規定的截止時間前(股東大會前48小時內)進行股東登記。

上週五(6月7號)上午我曾致電公司秘書劉漢基先生,問他能否允許我不登記股東身份,入會場旁聽而不參與投票,他說必須登記,並且說只要公司在10號收到中央登記處的信息就行,時間還來得及。結果我委託兩個券商幫我做登記,都被回覆稱中央登記處在前一天即已關閉系統,根本沒法進行登記。

下午劉先生的電話一直無法撥通,無奈之下我撥通了執行董事兼董秘韓風生的電話,我向韓總表明自己的身份和意圖後,韓總勉強答應我可以入場旁聽。

10號一早我和「愛麗舍」大哥以及一位北京的股友趕到會議室時,卻被投關部的張經理攔住了,說我們沒有登記不能旁聽,可以安排我們到工廠內參觀。我找到韓總,韓總說得問問在場的核數師國衛所的意見,這香港人真是有點死腦筋,怎麼說都不行。

當時參加會議的流通股東大約有十來人,基本都認識我,大家一齊上來說情,最後韓總同意讓我們三人旁聽,但不准投票不准發言,且下不為例。我不清楚香港的證券法是怎麼規定的,請懂行的朋友解答一下,謝謝。

上週六我正好發表了一篇文章《羅欣藥業逆襲》(我自己寫的標題是羅欣藥業的核心競爭力是企業管理優秀),我在機場買了一本《證券市場週刊》,在會前送給了韓總。後來我想到新晉執行董事劉振騰(即董事長的長子)是負責公司財務人事工作的,並且之前在證券和基金業工作過2年,所以又臨時將文章複印了一份送給了劉振騰。我注意到小劉總認真的看了十來分鐘,並且有與我交流的意願,但一旁的張經理強行支開了我。我給小劉總留了聯繫方式,他說會短信回覆我,但我至今都沒有收到信息。

我原本準備了提問內容,但因為臨時被剝奪了發言權,所以只能將提問紙轉交給了其他流通股東,讓他們代問。

下邊是我想瞭解的問題,劉總在會議上的講話基本都有進行解答,詳情如下:

收入、成本費用和利潤

一、第三終端進展:與原來的預期相符嗎?目前總人數多少,計劃達到多少?人員流失情況如何?二季度銷售任務和情況如何?(聽說現在有2000多人,計劃擴大到3000人的規模,人均大約每月4萬元左右,但實際老業務員只能完成2-3萬元,新業務員還完成不了,人員流失率比較大。)市場反應說公司的產品質量好,價格平,客戶反響較好,但一方面是前期開拓市場,本身比較難;另一方面第三終端主要是抗生素,藥品品種(可能不太對路)公司如何看待?第三季度是旺季,在產量和品種方面會不會有突破,比如人均達到(四五萬元)一月?

答:去年跑了十幾萬公里,大部分時間在各地醫院診所調查。第三終端進度沒有以前的樂觀,去年計劃達到2000人規模,目前實際只有1300人(我之前聽股友說已經2000多人是誤傳)。第三終端進度不如預期的原因是城鄉一體化的實施,即農村全民醫保導致私營診所業務受損大,國有的村診所和鄉鎮醫院因為必須100%使用招投標的基藥,所以羅欣的終端業務員銷售進度不如預期。

像羅欣有很好的新抗生素藥品,但可能價格較高而無法進入到基藥目錄,所以企業有創新成果卻無成長環境。原本預計今年第三終端要達到10億銷售額,現在受到影響,重心只能轉私營診所和民營醫院,空間還是有的。我個人估計今年第三終端只有5億的銷售收入。

二、銷售費用率:過去幾年,由於我們建設第三終端直銷系統,加上低開票改高開票,很多原本由代理商處理的費用開支轉為公司承擔,這導致了我們的銷售費用每年都翻倍的增長,銷售費用率也一路上升,今年一季度超過了40%,請問我們的費用率什麼時候能夠穩定住不再攀升?

答:銷售費用和費率,大概有一半是第三終端的支出。費用率高,一方面是近年藥品價格競爭導致費用開支大,利潤下降(也包括了高開票);一方面就是第三終端建設前期開支大,另外,新版GMP認證和兩個新廠的建設也會增加一些費用。

如果全國都實施廣東模式的基藥招標制度,那麼羅欣會受到很大影響,費用率可能還會上升,否則的話,費用率會逐步下降。

三、成本結構:近年一些醫藥同行向生產經營成本更低的地區,如內蒙古進行戰略轉移,請問公司如何看待?在成本結構裡邊,地理位置與內部管理哪個對成本的影響會更大些?羅欣現在多了兩個新廠,企業規模擴大之後,成本控制方面會不會壓力很大?

答:近幾年同行都受到抗限和醫改的影響,聯邦製藥以前股價十幾塊,現在只有二塊多了,這方面流通股東會更瞭解。新廠肯定會增加一些成本費用,包括GMP改造和環保方面的要求,羅欣最大的問題是有六七十款新藥一直拖著沒批,新工廠在等米下鍋。

四、業績:未來幾個季度和未來幾年,公司的業績期望和發展遠景是怎樣的?

答:短期的東西預期不了,有什麼都會講實話,當初就沒想過從市場上融多少資金,所以也沒必要講些不能兌現的大話。

劉總的意思是現在國家的政策完全不確定,羅欣只能做好自己能做的,如果做短期投資,那就不要買羅欣的股票,如果長期投資,那可以相信他。午餐時我向他敬酒,他又特意同我重複了這番話。

最後有個流通股東提到派息政策時,他似乎有點不太高興,聲音比較高,我沒聽清楚他的山東話。接著有幾個內資股東搶著發言,他們表示對羅欣相當的滿意,認為這種行業環境下,羅欣已經做得不錯了。


新藥儲備和產能


五、新藥:我們看到公司在研發領域成長迅速,成績斐然,今年擬上市藥品新增了39個註冊申請,其中17個是新藥,但我發現藥品審批速度有點慢,差不多要2年,為什麼?請問公司未來在產品線上的儲備和發展方向是怎樣的?會不會進軍生物製藥和中藥?目前我們銷量額最大的蘭索拉唑,一年也不到5億,未來會不會有幾款拳頭產品出現?

答:新藥審批問題劉總重複了好幾次,目前羅欣在註冊申請中的新藥有70款,其中國外有上市國內未上市的3類新藥(應該就是國外已過專利保護期的首仿藥)大約有60款,在網上都可以查到具體的名稱和進度(比如丁香園醫藥數據庫及國家藥品食品監督管理局網站),這裡邊有小部分是抗生素,大部分是消化呼吸等其它專科用藥,懂藥的朋友可以去網站查看分析一下。

劉總說國家老說鼓勵創新,但政策始終不落地,鼓勵企業生了孩子,卻不給生存生活的環境。羅欣過去3年的新藥註冊申請數量是同行業第一名,現在兩個新廠一期工程早已經建好並通過新版GMP認證,但卻都在等米下鍋。

六、新的藥品招標制度對公司影響幾何,像廣東省這種基本以價格為導向的招標制度,可能降低了藥品質量方面的要求,公司如何應對?相對於我們的競爭對手,這整體上對公司會是利好還是利空?

答:新的藥品招標制度的不確定,各地都不統一,朝令夕改,像廣東省的這種制度,90%的考量是價格,品質等方面只佔10%的權重,這會扼殺民營企業的創新和發展。劉總重複了幾次,中午我向他敬酒時,他又提到廣東省的招標制度的弊端,並稱如果全國全面實施的話,會對羅欣和整個醫藥同行有較大的負面影響。在大會上,他說了很長一段這方面的意見,後來新任獨立董事杜冠華教授也講了一番類似的話。

七、歐盟GMP認證進展如何?時常看到公司網站上有國外大型藥企來羅欣參觀,也有看到公司招聘外貿和國際藥品註冊方面的人才,除了引進專利即將失效的藥品進來外,是否出口代工也有可能突破?聽說公司的藥在品質上並不亞於國外的藥企,但成本要低很多,這方面是否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答:出口突破方面,目前有少量出口到幾個國家。國內新版GMP已經通過,但歐盟GMP認證不容易,非企業所能控制,也許半年,也許一二年。

資本市場

八、全流通與轉主板:羅欣是H股,內資股一直無法流通,要解決這個問題,一方面可能得等國家政策的變化,另一方面只能回A股上市,公司如何看?另外,轉主板的進度如何了?今年創業板有多家公司申請轉主板,但至今還沒有一家成功,原因何在?去年證監會45號文出台後,轉板就只需要港交所同意了,按理港交所沒有理由不批啊。

答:這個問題大會上沒有人提,午餐時我們問了投關部的張經理,他回覆說這是港交所的事,羅欣自身沒有問題。

九、信披:很多中小投資者都反映,我們羅欣的報表披露過於粗淺,信息量少,而公司投資者關係部的人員接待我們時又過於保守,比如撥通張紅星經理的電話後,他總要求我發Email,但我寫了長長的郵件,他回覆都是三五十個字,幾乎是啥也問不到。我們也理解公司的保密制度,但做為上市公司,儘量向投資人披露公司的基本情況是應盡的義務。我個人認為羅欣不太被市場認可,和信披工作不夠也有很大的關係。當然,這對所有股東都是公平的,正因為大家都不太瞭解,所以也才給了我以低估的價格買入並持有的機會,但權衡之下我還是希望公司能在信息披露方面開放一點,這更能讓我們小股東放心些。

答:這個問題沒機會提,我的感覺是羅欣既然短期內無融資需求和計劃,那麼對流通股東的這種訴求就不會太重視,提了估計也沒什麼用。

十、資本運作:公司於05年上市,當時規模較小,市場對我們也不是太認同和瞭解,所以只融資4000多萬元,招股價才0.26港幣,實際淨融資僅3150萬港元。這麼多年來,公司銳意進取,業務高速發展,實實在在的回報了廣大投資者,做為小股東的我對管理層和全體羅欣人的努力付出表示衷心的感謝。如今公司已經完成恆欣和裕欣新廠的建設,第三終端渠道建設也快完成,可能不再有大規模的資本支出了,對比3年前,我們的分紅擴大了10倍,而手持現金卻翻了一倍多,還買了6億多的理財產品,現金流非常強勁。做為大股東,是否覺得當年資本市場對羅欣不夠公平,幫助太小?未來有沒可能增發股份來進行大規模的收購?大股東的資產狀況如何?我看到去年全國醫藥批發年度報告顯示羅欣集團銷售已經達到20.5億元,排名全國第45位,這其中半數以上應該不是上市公司的產品(2012年實際向集團銷售的金額為4.92億元),那麼羅欣集團有可能整體上市嗎?

答:公司會像以前一樣,紮紮實實做好管理,當年上市時就不是想圈錢,這些年也沒有一分錢銀行貸款。收購是有這方面的想法但時機不成熟,得有好的產品,好的團隊,並且因為整合不容易,所以不會隨便出手。

大股東的問題,大會時沒有人提,午餐時我特意問韓總大股東的資產規模和整體上市的意願,他說數據我都說了,就不重複了(我不確定自己的數據是否正確)。他只是說大股東除了從上市公司採購的近5億的化學藥品外,自己還做一些醫療器械和中藥材貿易。

有H股東問,大股東為何關聯交易達到近5億元,僅僅在臨沂地區需要這麼多嗎?韓總回覆說,臨沂有一千多萬人口,僅僅是臨沂第一人民醫院,一年的用藥就超過了20億,所以大股東的5億元不算什麼。

十一、     股權激勵:以前公司的員工收入被指偏低,近年增加了不少,但中高層現在的收入吸引力如何?有沒有考慮股權激勵?

答:這個問題劉總沒有正面回答。下午我參觀了工廠,還去職工宿舍看了一下。廠房乾淨整潔,機器設備佈局緊湊,寫字樓是比較寬敞,還有專門的人員講解企業發展歷程和文化之類,估計是經常有領導參觀吧。

劉和他的家人住在職工宿舍的別墅區,一些中高層也在,他除了羅欣集團的其它業務資產外,似乎沒有地產之類的投資。韓總在午餐時還特別提到以前有人拉劉總搞房地產,劉總說自己只專注醫藥,沒興趣分散精力和資金搞別的業務。

但劉總私人用車比較好,兩輛奔馳S,一台寶馬X5,一台路虎。公司應該還有寶馬、沃爾沃、奔馳等車。另外中午在當地唯一的五星級酒店用餐,內資股東單獨一個包房,一桌人;流通股東另一個包房,也有十來個人。

我是感覺招待、展覽和個人用車等方面闊綽了點,可能民營藥廠也有一定的需要吧。以前曾聽說一般的政府機關來參觀都不招待,每年也只是股東大會招待得好,我不知道是真是假。

第一張圖是別墅區,應該有十來棟。
查看原圖
第二張圖是公寓樓,一共254戶。
查看原圖
羅欣大概有四千人左右(不算第三終端),另外羅欣的大股東羅欣集團可能也有部分人住在裡邊,這個羅欣之家費用是誰出不太清楚,保安是上市公司的員工,他們說對公司挺滿意。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8775

中國芯專利申請量23倍增長 欲擺脫歐美技術掣肘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07447.html

手機圈曾經流傳著這樣一個段子:蘋果一“饑渴”,其他手機品牌就要挨餓。其實說的是由於高端芯片供應有限,在芯片廠商選擇客戶時,國產手機廠商只能“稍等片刻”。

如今,雖然蘋果已走下神壇,但背後折射出的畸形的商業生態狀況依然存在,“一芯難求”的局面仍然困擾著渴望走高端路線的終端手機廠商。而在其他領域,雖然如華為海思、中興微電子等國產芯片的自給率逐年提高,但在對穩定性和可靠性要求很高的通信、工業、醫療以及軍事的大批量應用中,依然是國際芯片廠商的天下。

中國社科院在2014年《經濟藍皮書》中指出,中國工業雖然存在產能過剩狀況,但很多行業的高端環節大量依賴進口,例如,芯片90%依賴於進口,每年進口額超過石油。

“中國的集成電路需求量達到了萬億級別,但和市場需求相比,不到3600億的中國集成電路產值確實還是不夠。”深圳中興微電子技術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劉新陽在4月26日知識產權日上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全球芯片專利數量在過去18年里實現了6倍的增長,而中國芯片則實現了23倍的增長,從數量上中國已經成為芯片專利申請第一大國。

“相比國際企業,中國的集成電路企業需要補的課太多,但要想不受制於人,就必須找到自己的長處,逐步追趕,5G設備上有很多的機會。”劉新陽說,中興微電子希望在5G終端芯片領域做到全球前三。

“空心之憂”下的追趕

中國半導體產業協會發布的數據顯示,去年12月份全球芯片銷售額較上年同期下降5.2%,全年銷售額略低於2014年的歷史最高水平,其中,中國市場增長7.7%,為銷售額唯一增長地區。

從體量上看,中國目前已經成為全球最大、增長最快的集成電路市場,2014年市場規模首次突破萬億。

“中國集成電路的發展是極為快的,在芯片產業涉及到的幾個領域中,IC設計增長38.7%,IC制造業增長25%,IC封裝業則增長達到16.9%,對比全球個位數的增長,呈現爆發趨勢。”劉新陽對記者表示,去年中興微電子出貨量相比2014年有成倍的增長,其中核心的4G芯片增長達到10倍。

劉新陽說,雖然起步較晚,但從追趕的速度來說,中國企業具有在某一領域趕超歐洲企業的技術實力。

“過去我們說IC的投入有三高,高風險、高投入、高產出,對於資金的需求非常大,隨著摩爾定律的演進,現在要做16納米的芯片,投入的資金金額不能低於億元級別。”劉新陽表示,但目前中國企業迎來了較好的發展機遇,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的支持,資本推動的支持,讓有技術積累的企業有更多的空間發展。

在國際專利檢索公司QUESTEL發布的《芯片行業專利分析及專利組合質量評估》報告中,中國企業在芯片專利數量上已逐步趕上國外老牌企業。

但也有業內人士提出質疑,認為目前在很多高精尖的領域中,如高速光通信接口、大規模FPGA、高速高精度ADC/DAC等主要依賴美國供應商。對此,劉新陽對記者表示,從光到電,電到數字需要一些轉換的技術,我們把這塊的技術叫做ADDA,但很多國內的團隊都在做技術積累,國家也在支持,會有實現突破的機會。

“手機這塊我們已經建立起了自己的射頻團隊,也有自己的產品,目前五模的芯片可以使用自己的。而在基站的處理器等產品上,基本可以做到自己供應。”劉新陽說。

“超車”的機會

據QUESTEL報告統計,中國芯片專利申請量從2001年之後出現穩定增長,自2010年後申請節奏顯著加速,技術創新越來越活躍,整體水平越來越高,對芯片行業的知識產權保護更加重視,到2012年超過3萬大關。在全球芯片專利申請量前30位專利權人中,日本公司居多,日立、東芝和NEC排名前三位,其次是美國的IBM、英特爾、德州儀器、高通等老牌企業,中興通訊、華為的專利申請在國內企業當中排名靠前。

但和國際廠商相比,手機中國聯盟秘書長王艷輝認為仍有天然的差距。他對記者表示,目前國產芯片廠商和國際廠商的差距主要體現在幾個方面:一是商業模式上的差距,美國有很多IDM公司,韓國有從頭到尾的產業鏈,中國各自為戰,沒有清晰的模式;二是龍頭企業差距,國內企業的銷售額和生產規模與歐美公司相比有一定的距離;三是生產工藝和技術上差異;四是資本差距,有傳言稱國內集成電路制造行業全行業的研發投入不及英特爾一家的六分之一。

這意味著,由於難以依靠自身積累完成再投資和持續的研發投入,中國芯片廠商從一開始就輸在了起跑線上,但在很多廠商看來,這並不代表未來沒有“超車”的機會。

“華為對於芯片的研究從1991年就開始了,海思芯片去年也實現了5000萬片的發貨。”華為輪值CEO郭平對記者如是說。

而劉新陽也認為在5G時代,中國廠商,特別是具有通信能力的廠商在集成電路領域有更多的優勢。“5G技術有更多的連接,可以解決物聯網多連接、低延時的需求,這都是中興微所擅長的領域。”他認為,智能制造和物聯網需要集成電路提供更多的智能化或者通信的能力,包括計算、存儲、無線控制,同時也聯接更多的終端。

“終端芯片應用趨勢上會與智能家庭結合,與未來多媒體數據中心結合,整體市場有很大潛力。”王艷輝對記者表示,從2016年市場,智能終端品類向更寬泛的形態發展,而智能終端市場的活躍會讓中國芯片產業有彎道超車的機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4302

盜版掣肘文化外延產品 中國離打造超級IP還有多遠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30160.html

有調查數據顯示,中國文化外延產品的主要消費群體為年齡35歲以下、有一定消費能力的青年,並且該群體數量正逐年增長。這意味著,年輕一代的消費意願正在激活國內的文化衍生品市場。不過,我國文化產業的真正崛起也面臨著盜版和無序競爭的困擾。

在6月18日由聚力傳媒主辦、第19屆上海國際電影節聯辦的“文化外延產業(國際)高峰論壇”上,諸多文化產業從業者圍繞“文化外延產業的繁榮與割裂”主題分享了IP(知識產權或知識產品)運營的思考與路徑,探討國內IP衍生品未來的發展方向和模式。

超級IP迪士尼

“我不能允許我的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看的是盜版的影視劇,玩兒的是盜版的玩偶,然後去山寨的樂園。”聚力傳媒副總裁曾鋼在論壇上表示,隨著經濟的發展,多數人不再為溫飽發愁時,會更多傾向於情感消費,這些消費所依附的就是文化產品。

以傳統視頻平臺為人所熟知的PPTV聚力今年5月份宣布轉型文化O2O行業,此後很快便與上海國際電影節合作開發衍生品,配合大股東蘇寧強大的線下渠道,正在嘗試開拓文化外延產業的新模式,戰略設想是打造中國最大的文化衍生品交易平臺。

在對IP的理解上,最近剛剛在上海開園的迪士尼樂園可以被視為一個經典的IP,在此之前,迪士尼作為一個從動畫制作起家的影視和文化巨頭已經成功運營多年,在全球的樂園項目都成為現象級的文化產品。

“在1996年東京迪士尼開業時,我是當時的七個戰略顧問之一。當年迪士尼來到東京的時候,對整個日本的主題公園產業帶來巨大沖擊。”上海新創華文化發展有限公司CEO孫劍多年來致力於動漫授權業,他表示,當時日本的市場狀態跟中國非常接近,也有類似歡樂谷等主題公園。但是,迪士尼通過強大的IP管理和豐富的衍生產品,帶來了“迪士尼效應”。孫劍舉例:“迪士尼當時嚴格限制園內的米老鼠產品,條形碼都不一樣,你要買他的衍生品只有在園內才可以買,園外是買不到的。”

客觀上講,作為傳統制造業大國和眾多新科技選擇的孵化地,中國在文化外延產品的制造具備生產商和生產技術的雙重保障,成為文化外延產業崛起的充分條件。

此外,除了借鑒經典IP的經驗,眾多市場玩家也正在躍躍欲試,開拓一些細分IP的領域,例如影視劇、體育、動漫、文學。據測算,一個網絡作家平均2年就能打造一個小說同名的超級IP和眾多小說人物同名的IP。而這些衍化出來的IP,各自都可以形成難以估量的衍生品消費市場。

“我們現在是一個初期階段,需要有一個不斷完善的過程,包括借鑒和學習方式、方法來產生自己新的或者更好的、更切實的、讓中國人都能接受的IP。”盛世九鼎投資有限公司總裁侯俐表示,“一個真正好的版權,價值在於它被傳播的次數,如果不能夠有效地傳播,其實是不存在所謂的IP價值的。”

談到與上海電影節的衍生品合作,曾鋼認為,文化外延產品應該介於奢侈品和必需品之間。在電影節啟幕前,聚力已和上影節就開發衍生品計劃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其中一個重要方面就是與著名雕塑家瞿廣慈合作,專門為上海國際電影節定制相關衍生品。“這次邀請設計師與我們做一次本土化的合作,平臺我們去做銜接,衍生品可以在我們的消費平臺上面銷售,或者我們組織線下體驗,這些都是可以的。”

對盜版問題需要耐心

圍繞IP的討論,盜版問題是繞不開的。對此,業內有人樂觀,有人悲觀,但基本上都保持耐心和期待,理性、漸進地看待盜版問題。

“除了法律約束外,還有人的綜合素質、社會道德的提升,再加上我們被授權方管理的嚴謹、精細化。一些日本和歐美的精細化品牌管理,在國內都很缺失,或者還沒有成熟的土壤讓它發力。”杭州天雷動漫有限公司CEO雷濤表示。

“你可以說我們是一個盜版情況非常嚴重的國家,但我們並不是一個盜版國家。其實每個國家都經歷了這麽一個過程。韓國大概花20年解決了盜版問題,日本花30年解決盜版問題。”孫劍表示,“那麽日本衍生品的問題最後是怎麽解決的?真的完全沒有盜版了嗎?不是的。是因為它在靜岡縣一個工廠做一件盜版T恤成本已經高於在中國做一件正版T恤成本的時候,盜版才死掉的。”

國外超級IP的入侵、國產IP的惡性炒作和被盜版運營,這些都是我國當前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所面臨的不確定因素。其中最重要的是,因受到盜版產品的沖擊,一個好的IP形象卻難有高品質的衍生品出現。雖然國內不乏高端制造商,但這類制造商更多的是將資源集中於國外IP的衍生品代工,如何使優質IP在產業新生的當下進入良性發展,是全行業從業者需要冷靜思考的命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1309

美團滴滴,互為掣肘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1231/166715.shtml

美團滴滴,互為掣肘
億歐網 億歐網

美團滴滴,互為掣肘

美團與滴滴之間的打車之戰一觸即發,當前人們比較關心的問題就是誰會是最後的勝利者?

美團和滴滴之間的大戰更像是美團為了完善自己的品類體系而主動發起的一次“對外擴張”的戰役,而滴滴則是處於被動應戰的局面。因此,美團和滴滴之間的大戰並不會如共享出行井噴時期那般慘烈,同樣也不會產生或勝利或被兼並的極端狀態。

最終,美團還是開啟了打車的端口。美團與滴滴之間的打車之戰一觸即發,當前人們比較關心的問題就是誰會是最後的勝利者?誰又將能夠主導未來的打車市場?從目前整個市場的反應情況來看,希望美團能夠在這場戰役中勝利的人占據了大多數。滴滴一家獨大的局面無論是對於司機還是乘客來講都是他們不願意見到的。

對於乘客來講,他們希望能夠有更多的入局者參與其中,這樣他們能夠獲得更多的選擇性,甚至還有可能獲得競爭者之間的價格戰帶來的紅利。對於司機來講,一家巨大的局面對於他們來講更多地是任人宰割,而無法有太多的自主性。因此,無論是對乘客還是對司機來講,美團涉足打車領域對他們來講都是一件好事情。

可能有人會說,王興覬覦打車市場的心思太過急躁,可能也有人會說,滴滴對於當前的打車市場已經構成的壟斷,新的競爭者加入,特別是像美團這樣的競爭者加入可以讓市場生態更加多元化。但是,企業之間的競爭並不是一廂情願的理想狀態,太多的不確定性決定了美團和滴滴的這場大戰非常好看。那麽,在這場大戰中,誰會是最後的贏家呢?

第一種狀態:美團獲勝。

盡管美團在與大眾點評合並之後基本上確立了其在外賣市場乃至生活類O2O市場上的地位,但是美團畢竟是一個以資本驅動為主的公司,為了獲得發展必然需要不斷進行融資來壯大自己。而獲得融資的關鍵就在於自我生態鏈條的足夠豐富,以便於它能夠從不同的角度都能夠實現盈利。

打開美團,我們發現,美食、電影、酒店住宿、旅遊、休閑娛樂、生活服務、運動健身等門類已經不再是美團關註的重點。為了獲得更大的發展,美團開始涉足寵物、民宿等消費升級的範疇。而在這些諸多的領域當中,唯獨少了出行。

因此,美團此次加入到打車領域當中或許更多地關註的是完善自我生態的一部分,而非要和滴滴要爭個你死我活。但是,美團在互聯網市場當中的地位以及它在相應領域的戰略布局,我們都不得不揣測其會不會和滴滴爭奪打車領域的老大。

盡管互聯網時代已然過去,但是在流量已經成為稀缺品的當下,美團龐大的用戶流量和齊全的分類生態系統無疑能夠讓不同品類的用戶都能夠向打車端口轉化。相對於美團來講,滴滴的品類則相對單一得多,盡管它幾乎占據了整個出行領域的市場份額,但是它的業務僅僅只是局限在出行領域。如果美團參與打車業務,滴滴面臨的將會是美團通過不同門類的刺激來獲取用戶的尷尬,而滴滴想要反擊只能從打車本身著手。

從這個角度來看,美團手里的彈藥要比滴滴多很多,完整的產業鏈布局讓它能夠從不同的角度來對滴滴施壓。而如果美團獲勝,打車則能夠作為一種工具將其他門類串聯起來,讓自己的生態布局更加多樣化。可以暢想一下,以後我們不僅可以通過美團點外賣、買電影票,還能夠通過美團打車,在外賣上得到的紅包還能夠用在打車上,在打車上的積分同樣能夠兌換外賣等美團原有優勢品類的折扣券,通過打車將美團的品類架構更加完善。

第二種狀態:滴滴獲勝。

能夠在打車大戰當中幸存下來,滴滴對於同質化的競爭自然非常擅長。正如程維在接受采訪時表達的那樣,爾要戰,便戰。之所以說這樣的話,程維的心里還是有底氣的。在確立了滴滴在打車領域的優勢地位之後,滴滴並沒有躺在功勞薄上止步不前。它不僅通過資本布局實現了自我生態體系的資本化打造,而且與眾多異業建立了緊密合作。

除了通過資本和異業來豐富自己的生態類型之外,滴滴還以快車為出發點,推出了出租車、順風車、專車、代駕、公交、豪華車、敬老出租、自駕出租、二手車等衍生性的服務。單單從出行領域來講,滴滴對於出行品類的打造已經達到了“登峰造極”的程度,一個人只需要有打車方面的需求,滴滴都能夠從不同的角度來滿足他的要求。

從這個角度來看,滴滴對於美團的競爭並不會有太多懼怕,只需要按照自己的節奏來應戰即可。盡管滴滴不能夠像美團一樣通過不同行業之間的融合和聯通來實現用戶流量的自由流動,但是滴滴在資本布局和異業合作上的先進經驗能夠讓它通過這樣的形式來彌補自我品類僅僅只是在打車領域的尷尬。

如果滴滴在此輪大戰中獲勝,它作為打車領域的龍頭老大的位置將會進一步鞏固。而在此輪戰鬥當中積累起來的經驗同樣能夠讓它更加堅定進行出行領域之外布局的決心和勇氣。除了進行資本布局之外,滴滴還有可能會依據業已形成的業態類型進行更多相關領域的布局,等到相關領域的布局完成之後,滴滴同樣有可能會對美團發動類似的進攻。對於用戶來講,我們以後通過滴滴不僅能夠享受到便利的出行服務,更有可能會獲得滴滴相關領域的優質服務。

因此,無論在美團和滴滴的大戰當中誰會獲勝,作為消費者的用戶們都將會獲得相應的福利。作為互聯網時代脫穎而出的優質企業,兩家優秀的互聯網公司對於自我領域與生態的完美布局都在讓我們有理由相信他們將會豐富和完善業已形成的行業生態,帶來更多優質的發展經驗以及生存的基因,由此將會給互聯網行業的其他企業帶來更多美好的想象空間。

而從現實來看,美團和滴滴都在被同一家資本公司所投資,如果兩家公司在大戰當中喪失了太多的利益,對於資本方的戰略布局來講將會是一個不可估量的損失。有評論指出,美團和滴滴之間的大戰將會是一場沒有結果的戰役。因為美團不會因為打車而放棄業已形成的返生活O2O上積累的巨大優勢,滴滴也不會因為打車而喪失其在打車領域巨頭的地位。

從現在的層面上來看,此輪美團和滴滴之間的大戰更像是美團為了完善自己的品類體系而主動發起的一次“對外擴張”的戰役,而滴滴則是處於被動應戰的局面。因此,美團和滴滴之間的大戰並不會如共享出行井噴時期那般慘烈,同樣也不會產生或勝利,或失敗,或被兼並的極端狀態。當美團推出打車業務之後,其與滴滴之間的不定期戰役將會成為常態,滴滴不會像當前一家獨大時這樣隨心所欲。

未來,美團和滴滴兩家公司的攻守角色將會不斷轉換,由此所帶來的行業的進步以及良性增長將會讓互聯網後時代的出行領域帶入到一個全新的發展階段。到底是美團獲勝,還是滴滴獲勝,抑或是兩家公司互為掣肘,我們將拭目以待!

美團 滴滴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0031

AI芯片生態之爭 高通的野心與掣肘

作為全球手機芯片的霸主,高通擁有著移動生態領域最強的話語權,但到了人工智能時代,端與雲的競爭拉扯愈發激烈,AI芯片王者的爭奪也呈白熱化的態勢。

AI的未來趨勢是什麽?高通在AI領域有何作為?在5月24日北京的一場關於人工智能的創新論壇上,高通第一次公開且高調的在中國談論起這些問題,並且同時宣布了多項投資和合作夥伴計劃,其中包括在北京成立人工智能研究部門“Qualcomm AI Research”。高通稱,將把全公司範圍內開展的全部前沿人工智能研究,進行跨職能部門的協作式強化整合。

“你可以明顯感覺到高通在人工智能領域的企圖心,包括在無人駕駛、智能家居、醫療健康等領域,高通在擴大自己的生意圈,而依托的正是AI芯片。”集邦拓墣產業研究院分析師姚嘉洋對記者表示,面對AI芯片領域上的其他對手,高通並不是“省油的燈”

但Canalys研究分析師賈沫認為高通的挑戰仍然巨大,“包括競爭對手在AI手機芯片市場的份額搶奪都在考驗著這家廠商的創新能力。”

賈沫對記者表示,在全球智能手機市場,70%的高通驍龍系列處理器是出貨給中國的手機廠商,如OPPO,vivo和小米都是高通十分重要的客戶。但是聯發科有希望通過更低的定價,同時提供相較驍龍系列極具競爭力的產品,來奪取更多的市場。比如OPPO在R15普通版本,vivo在X21i中已經應用了P60,從而得以降低手機的價格,增加其旗艦產品系列在市場的競爭力,同時提供不輸驍龍660的使用體驗。

AI芯片終端側“混戰”

自從深度學習取得突破性進展以後,芯片巨頭們動作頻頻,成為AI時代下一個開發IOS的“蘋果”或是開發Andriod系統的“谷歌”成為許多企業的目標。

僅以終端側的AI芯片為例,硝煙早已彌漫其中。

高通總裁克里斯蒂安諾•阿蒙在上述會議上表示,高通對人工智能的研究已經有10年之久,此前,高通需要在雲端完成人工智能的訓練、推理等工作,但隨著5G到來,可以在最靠近數據源的邊緣設備上完成這些任務,從而起到互補的作用,更好的保護用戶隱私,帶來更高的效率。而與之前推出的驍龍660相比,驍龍710在AI應用中實現了2倍的整體性能提升。

但事實上,華為在去年就已經高調發布“全球首款AI芯片”,並表示在一顆指甲蓋大小的芯片上集成了55億個晶體管,AI運算能力相比四個Cortex-A73核心有大約25倍性能和50倍能效的優勢,可以大幅提升手機在圖像識別、語音交互、智能拍照等方面的能力。

而與麒麟970處理器相比,蘋果A11仿生芯片更是集成了“神經網絡引擎”,蘋果表示,神經網絡引擎已勝任諸多任務,包括更智能的識別人物、地點和物體,為“Face ID”和“動畫表情”等功能提供強大性能。

賈沫對記者表示,目前廠商的解決方案都是特別針對AI所需運算方面的能力做出優化。比如高通是通過DSP,CPU和GPU的協同來實現加強AI運算能力。而麒麟970則是通過內置獨立的NPU來實現,其實只是不同的路徑,從性能上說,很難說誰能把其他對手“甩開了距離”。

生態“圈地”

高通認為,人工智能未來三大趨勢是在視覺、音頻與增強現實三大領域上。視覺包括了人臉識別、音頻則像是語音助理應用。在無人駕駛、智能家庭、娛樂遊戲等場景,都可以看見上述技術應用於其中。

在現場,記者註意到,高通還展示了未來人機自然交互的各種情境,比如人工智能將能理解情境,提供路況分析、主動告知附近的電動汽車充電站,駕駛人可以手勢更換歌曲。同樣在出行場景中,當人工智能發現駕駛人進入疲勞狀態時,會自動播放他喜歡的搖滾樂,同時,AI將偵測人體溫度並自動進行車內調溫、依照用戶的體型為你自動調整頭枕在最舒適的狀態。

高通高級研發總監侯紀磊表示,高通對語音助理的理解是:終端里有個“數字化的我”,語音助理不只要感知人的需要,還能主動出擊。在疲勞駕駛時,語音助理能主動提醒並且提供解決方法。

但這些功能的實現需要更多的合作夥伴參與。高通在現場宣布了多項合作,比如與百度PaddlePaddle的合作,通過ONNX轉換器以推動百度PaddlePaddle開源深度學習框架在驍龍終端上的部署。還有網易有道,用戶只要打開有道翻譯官,將智能手機攝像頭對準需翻譯的文字內容,即可實現中英日韓的實景AR翻譯,無需進行拍照,也無需依賴網絡或雲端進行處理。

“在各自子領域的獨角獸公司,想要更好的發展,合作是必須的,因為對方都無法吃掉對方,合作才會更強。”Counterpoint Research智能設備及生態系統研究總監閆占孟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人工智能技術是一種基礎能力,未來將由應用場景驅動發展,移動端AI計算在突破了性能瓶頸後將會帶來大量的全新的AI體驗。

但對於高通而言,AI領域的進一步發展少不了恩智浦的助力。恩智浦是汽車處理器企業中的佼佼者,而無人駕駛顯然是下一個風口所在。

姚嘉洋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如果收購最後完成,高通有望取得更多車用領域的客戶群,與此同時,也能分散近年智能型手機成長趨緩的風險。

但姚嘉洋也表示,考慮到當前環境,不論從何種角度而言,這項並購的通過都不會容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4765

銀行系債轉股子公司迎來私募基金牌照,“有錢買買買”緩解融資掣肘

隨著近期利好“債轉股”政策陸續落地,金融機構終於有錢“買買買”了。

“允許金融資產投資公司設立附屬機構申請成為私募股權投資基金管理人,通過設立私募股權投資基金開展債轉股業務。” 6月29日,中國銀保監會官網發布《金融資產投資公司管理辦法(試行)》(中國銀保監2018年第4號令),對"銀行系AMC"設立相關規則、業務範圍、資本管理等內容進行了規範。

近日,第一財經記者獲悉,國有大行中,工商銀行、農業銀行已經先後開動。第一財經從農業銀行獲悉,該行已經落子銀行系債轉股機構私募基金子公司。這家農行旗下農銀金融資產投資有限公司專門設立的私募基金子公司,名稱為“農銀資本管理有限公司”,註冊資本金5億元。

與此同時,根據中國證券基金業協會官網公示,“工銀金融資產投資有限公司”已於8月3日獲得了基金業協會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備案登記。

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曾剛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目前一些債轉股項目都會以私募基金方式介入,或者由基金入股還債。曾剛指出,銀行系債轉股子公司申請私募牌照對於拓展債轉股方式有很大幫助,私募基金作為重要通道,金融機構可以通過發私募產品,拓寬融資來源以及業務模式。

拓寬業務模式

本輪市場化債轉股拉開序幕已經兩年,但阻礙市場化債轉股的攔路虎依然沒有全面清除,資金成本高、融資渠道難以打開,導致金融機構實際落地債轉股金額遠小於簽約金額。

8月8日上午,國家發展改革委、人民銀行、財政部、銀保監會、國資委等五部委聯合印發《2018年降低企業杠桿率工作要點》(下稱“《要點》”)要求深入推進市場化法治化債轉股。

《要點》稱,研究推動私募股權投資基金更多參與市場化債轉股。支持各類實施機構通過多種方式增強資本實力,推動實施機構與各類股權投資機構和社會產業資本合作,提高業務能力特別是股權管理能力。

其次,要拓寬實施機構融資渠道。支持金融資產投資公司通過發行專項用於市場化債轉股的私募資管產品、設立子公司作為管理人發起私募股權投資基金等多種方式募集股權性資金開展市場化債轉股。支持符合條件的金融類實施機構發行專項用於市場化債轉股的金融債券籌集資金,鼓勵符合條件的各類社會資金投向市場化債轉股項目。

而在此之前,銀保監會已下發《金融資產投資公司管理辦法(試行)》(中國銀保監2018年第4號令),對"銀行系AMC"設立相關規則、業務範圍、資本管理等內容進行了規範。

按照新規要求,銀行系債轉股子公司不僅可以發行金融債借,還可以通過債券回購、同業拆借、同業借款等方式融入資金,還允許金融資產投資公司設立附屬機構申請成為私募股權投資基金管理人,通過設立私募股權投資基金開展債轉股業務。

“有了錢就能買買買,然後轉成股權。”業內人士指出。

對於目前債轉股的做法,金融法詢PE研究院報告指出,銀行可以將債權賣斷給金融資產投資公司,需要註意的是潔凈轉讓,不能變成遠期賣出回購。金融資產投資公司可以將債權變為股權。此外,金融資產投資公司先對目標企業增資擴股,企業拿到貨幣資金後並不投入生產,而是用於償還銀行債務。

一位大行省分行副行長告訴第一財經記者,雖然銀行、銀行系AMC子公司以及最新設立的私募基金子公司屬於母公司與子公司和孫公司的關系。但“越是同一個集團內部,競爭越激烈”。

他指出,如果是基金模式,基金將債權從銀行買走,一筆交易就結束了,損失已經計入該地區銀行分行的資產負債表,之後基金跟投的股權收益與銀行再沒有直接關系。作為分行負責人會就回收率與集團內部的投行爭得“死去活來”,雖然在外界看來是左口袋到右口袋,賣多賣少並無所謂,但在銀行內部看,所涉及的不良、利潤率下降都是實實在在記在自家分行頭上。

緩解資本壓力

此前,銀保監會已經批準五大行各成立一家債轉股實施機構。公開資料顯示,工行、建行註冊資本金為120億,農行、中行、交行註冊資本金為100億元。

不過曾剛指出,“債轉股”子公司投資“債轉股”過程中最大的障礙是在商業銀行層面進行並表監管的問題。由於目前依然按照較高權重在子公司層面進行並表,即便此前定向降準釋放一定資金,4號令給債轉股子公司拓寬多元化融資渠道,但存在並表資本約束,規模越大,給母行帶來的資本壓力就越大。

金融法詢PE研究院報告指出,金融資產投資公司如果用資本金、融入資金來做債轉股,那麽就是表內業務,假設100個億註冊資本,也就能做800多億。

根據媒體報道,此前市場傳銀保監會或下調銀行持有債轉股股權風險權重。此舉將會有利於減小銀行資本壓力。

此次,工行、農行AMC債轉股子公司先後設立的私募基金子公司則滿足了4號令中關於金融資產投資公司還可以再設子公司,即新規中定義的附屬機構——作為私募股權投資基金管理人。

業內分析人士指出,這種模式可以解決銀行“債轉股”此前無法參與企業管理的掣肘。金融法詢PE研究院報告指出,典型的是有限合夥型基金,既是一家實體機構,又是一個資管產品(SPV)。作為GP,找到LP,入股目標企業後就可以參與企業管理。

此外,金融資產投資公司還是資管新規中明確認可的資管產品管理人。因此,可以募集資金發行資管產品來做“債轉股”。由於資產管理業務是資產管理人的表外業務,不耗用資本,所以想做多大就能做多大。但值得註意的是,按照要求必須向合格投資者發行,產品性質必須是私募產品。

業內人士表示,目前理財細則為“債轉股”開了口子。由於債轉股實施機構,未來也可能會設立自己的私募股權投資基金,理財產品可以投資金融資產投資公司未來附屬機構依法合規的私募股權投資基金。

對於資本金占用問題,曾剛指出,目前最大的問題是在商業銀行層面,母公司如何對債轉股子公司進行並表,而債轉股子公司的私募基金子公司(孫公司)如何向上並表並非核心問題。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
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email protected]

責編:於艦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7341

朱鶴新首次亮相:銀行服務小微企業不必擔心MPA掣肘

2018年以來,貨幣政策調控面臨的國內外形勢較為複雜,外部不確定性明顯增多,國內經濟出現一定下行壓力,影響貨幣政策傳導機制的因素增多。在這一背景下,人民銀行先後出臺、落實了一系列旨在緩解融資難融資貴的政策措施,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高質量發展營造適宜的貨幣金融環境。

8月21日下午,國新辦舉行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朱鶴新表示,總體看,相關政策措施有序落實,政策效果逐步顯現。他強調,未來要進一步打通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最後一公里”。對於下一階段貨幣政策,朱鶴新指出,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但絕不搞“大水漫灌”,平衡好多個目標之間的關系,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切實有效緩解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

不搞大水漫灌,打通信貸投放渠道

“總體看,相關政策措施有序落實,政策效果逐步顯現。流動性保持合理充裕,無風險利率水平明顯下行,對實體經濟的金融支持力度不斷加大,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得到有效緩解。”朱鶴新介紹了近期一系列支持小微企業融資難問題的措施所取得的成效。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一是銀行體系流動性合理充裕,貸款保持較快增長。二是信貸結構繼續優化,金融支持實體經濟力度不斷加大。高新技術制造業、服務業、扶貧等領域信貸支持力度較強,增速均明顯高於全部貸款。三是債市融資功能有所恢複,高等級債券利率顯著下行。

從衡量銀行體系流動性的主要指標看,7月末金融機構超額準備率為1.7%,比去年同期高0.6個百分點;存款類機構間七天期回購利率(DR007)中樞從去年末的2.9%左右下降到8月中旬的2.6%左右,實際起到了“降息”效果。

不過,有市場人士認為,目前流動性更多地聚集在銀行間,但是信貸投放的渠道卻並不通暢,並未順利到達實體經濟。

央行近日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今年7月社融增量1.04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少1242億元,情況不及預期。

朱鶴新對此作出回應稱,進一步疏通貨幣傳導機制,對促進金融和實體經濟的良性循環,防範系統性風險具有重要意義,是打通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最後一公里”的關鍵舉措。

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稱,貨幣政策要通過定向調整,鼓勵金融機構將這些資金投入到小微企業融資的領域去,接下來最重要的是把目前比較寬裕的流動性引導到實體經濟中,通過多種形式讓資金進入實體經濟。包括信貸、委托貸款、信托貸款、銀行存兌匯票等一系列融資方法和工具,還包括債券、股票、資產證券化等,甚至可能同業業務等方式,鼓勵金融機構以非信貸方式提供資金。

朱鶴新稱,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需要多方面的努力。一方面是貨幣政策要處理好穩增長與防風險、內部平衡與外部平衡、宏觀總量與微觀信貸之間的關系,堅持結構性去杠桿的大方向不動搖;二是金融機構要下沈金融管理和服務重心,按照財務可持續原則,合理覆蓋風險、優化考核激勵,增強服務小微企業的內在動力;三是與其他部門做好統籌協調,發揮好“幾家擡”的合力,堅持不懈抓好小微企業金融服務;四是從長遠看,通過改革的舉措在體制機制上下功夫,疏通貨幣政策渠道,優化金融資源配置,支持實體經濟長期可持續發展。

朱鶴新強調,把好貨幣供給總閘門,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但絕不搞“大水漫灌”。平衡好多個目標之間的關系,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通過機制創新提高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和意願,切實有效緩解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

調整MPA,鼓勵金融機構支持小微信貸投放

最近市場有一種聲音,銀行在服務小微企業的時候由於資本金占用,面臨宏觀審慎評估體系考核(MPA)的掣肘。對此,朱鶴新表示,這個擔憂是不必要的。

他認為,少數擴張過快的金融機構可能在這方面感覺到有壓力,但是當前的MPA對總體金融機構廣義信貸增長實際上是不構成約束的,金融機構有足夠的廣義信貸增長的空間來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總的來看,目前金融機構資本充足率普遍高於監管要求,同時金融機構也在通過內源和外源多渠道補充資本,可以滿足實體經濟的發展。

關於如何利用MPA考核引導金融機構支持小微企業,朱鶴新表示,MPA適時做了一些調整,特別是參數上鼓勵金融機構圍繞方向性的東西做一些推進,通過正向激勵解決發展中的問題。

據了解,4月定向降準後,人民銀行在MPA考核中新增臨時性專項指標用於考察金融機構小微企業貸款,要求金融機構將降準釋放的資金用於小微企業信貸投放,並將節約的資金成本用於向小微企業讓利。

在7月定向降準後,人民銀行在MPA結構性參數中將考察範圍擴展到普惠金融領域,普惠金融領域表現突出的金融機構將獲得更優惠的結構性參數,引導金融機構將信貸資源向小微和“三農”等領域傾斜。

7月23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通過實施臺賬管理等措施,建立責任制,把支小再貸款、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貸款利息免征增值稅等政策抓緊落實到位。

對此,朱鶴新強調,資金的用途一定要規範,從哪里來到哪里去、流向哪里要說得清楚,金融機構運用支小再貸款資金發放小微企業貸款應建立臺賬,詳細記錄每一筆貸款發放的對象、類型、證件號碼或組織機構代碼,貸款金額、期限、利率、用途等要素,並將臺賬按期報送當地人民銀行。

不僅如此,朱鶴新稱,人民銀行會結合臺賬通過日常的監測評估、現場和非現場核查,對再貸款資金運用情況進行跟蹤監測,確保支小再貸款資金全部用於發放小微企業貸款,優先支持單戶授信500萬元及以下的小微企業,將支小再貸款優惠利率政策切實傳導至小微企業,緩解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
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email protected]

責編:林潔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7564

中手游決心回歸A股上市 稱港掣肘多 未允「同股不同權」減吸引力

1 : GS(14)@2016-10-24 05:54:18

【明報專訊】近年於美國上市的中資概念股掀起退市浪潮,欲回歸估值較高的A股市場;惟隨着國內收緊政策,打擊借殼上市,加上輪候上市隊伍太長,令一眾中資股歸期無望。作為退市浪潮中的先行者,中手游回歸A股決心甚大,更斷言不會考慮香港上市,認為香港掣肘多,「只適合傳統行業上市」。

內地遊戲股市盈率高 「上市定受追捧」

自去年8月於美國退市後,中手游一直尋求回歸國內上市的機會。副董事長兼執董冼漢迪表示,美國市場對遊戲公司估值偏低,導致盛大遊戲及完美世界等遊戲股亦先後退市;不過,由於國內的遊戲股估值高達80至100倍市盈率,「只要成功上市就必定會受到追捧」,難怪一眾遊戲股紛沓而至。他亦坦承,於A股上市並無想像中容易成功,因為輪候隊伍達700家企業,而當局亦有政策打擊借殼上市。事實上,目前只有完美世界成功借殼於A股上市。

境外上市首選美國 估值考慮行業前景

當被問到會否考慮中國以外的地方上市,冼漢迪稱,若於境外上市,首選必定是美國,因為當地主板上市並無盈利要求,亦允許同股不同權,且估值會考慮行業特色及業務前景。

相反,他認為,香港市場太實際,股份估值只着重市盈率;主板有盈利要求,創板交易量偏低,吸引力不足。

他又表示:「更重要的是香港不允許同股不同權,但很多中國VC(Venture Capital,創投基金)須依靠集資以壯大資本,必定會令股權分散,並非香港市場不好,但它只適合傳統行業上市。」他又以阿里巴巴為例,指出阿里巴巴不能來港上市乃一大遺憾,「要好多公司才可以抵得上一間阿里巴巴(的交投量),但香港人不檢討,由這件事過去,想法不夠商業化」。

港上市令股權分散 「內地VC依賴集資」

於2009年創立的中手游,正好迎接中國手遊市場的冒起。冼漢迪表示,當時遊戲企業估值較低,約在市盈率5倍左右,3年內用4.4億元人民幣收購3家遊戲公司的七成股權;後來中手游上市後,市值一度超過10億美元(約78億港元),獲利不俗。不過,他續稱,現時遊戲估值太高,利潤微薄,由2012年起改為發展IP(智慧產業)項目,向東映漫畫、華納兄弟等先後購入《火影忍者》、《星球大戰》等版權並製作成遊戲。

另外,他亦於今年年初創立私募基金國宏嘉信資本,迄今已經投資接近20個IP項目,涉資逾3億元人民幣。

明報記者 溫婉婷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8779&issue=2016102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332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