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批零差價2300 中石油中石化在山東“賺翻了”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06307.html

這段時間,無論是作為“老大”的山東“兩桶油”的銷售部門,還是作為山東地方煉油企業,都笑瞇瞇的。

業內人士日前告訴第一財經記者,近來外省“兩桶油”的銷售部門紛紛到山東來取經,看看他們在當前的形勢下是怎麽賺錢的。

其實,外省的根本學不了。因為山東有著全國最大的地方煉油企業群體。

“兩桶油”自己煉油賣,虧錢;從山東地煉買油賣,卻穩穩地賺錢。“兩桶油”現在開始放下架子,與山東地方煉油加強“合作”。

批零差價每噸2300多

作為全國地方民營煉油企業最集中的省份,山東共有煉油產能1.89億噸/年,占全國煉油總能力的26.62%。其中地方煉油企業煉油能力11265萬噸,占60% 。

“兩桶油”與山東地方煉油企業之所以笑瞇瞇,是因為他們都賺了錢。

這個渠道就是“兩桶油”購買地方煉油企業的產品自己銷售,賺取其中的差價;地方煉油找到了產品出口,可以開足馬力生產。

“現在山東地方煉油的開工率起碼比上年末增長了三成以上。”上述業內人士告訴記者。

“‘兩桶油’從山東地煉收油的價格與它們的零售標價,其中落差有2300-2400元。所以,即使‘兩桶油’的銷售終端大幅度降價促銷,也是有錢可賺。”

第一財經記者了解到,因為收油成本較低,“兩桶油”才有底氣進行優惠促銷。在濟南,每升汽油的優惠在0.6元左右,在山東地方煉油的大本營東營市,優惠可以達到0.7元,煙臺離得遠了些,每升可以優惠0.2元。

即使優惠到每升0.7元,相對於每噸2300元左右的批零差價,“兩桶油”還是有1500元以上的利潤空間。

地煉成了“如夫人”

上月下旬,中石油燃料有限公司、中石油山東銷售有限公司分別與山東省永鑫化工、京博石化、魯清石化等8家地方煉油企業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中石油燃料油有限公司將向合作煉廠提供煉油原料,且同等條件下中石油將優先采購合作煉廠生產的成品油。

業內人士告訴記者,此前,中石油、中石化作為“老大”,基本不擺山東的地方煉油,並且原料供應、產品收購方面設置道道門檻。山東地煉對“兩桶油”來說,連個“通房丫頭”的地位都不如,現在成為“如夫人”了。

這份協議有一個很重要的標誌,意味著山東地方煉油在“老大”家庭中地位的變化。這就是付款方式。

此前,“兩桶油”也向地方煉油企業收購成品,但貨款到賬周期長的問題是一直以來地煉與主營合作的困擾。

“老大”向地煉采購成品油,並非現款現貨,而是需要經歷很長的內部審批周期才能將貨款打給煉廠。現在,由於協議中雙方有原料合作業務,所以在結算時,中石油銷售公司可向煉廠開具商業承兌匯票,煉廠背書轉讓給中石油燃料油公司,作為原料合作業務的貨款。

也就是說,中石油可以用給煉廠供應的原料油抵外采成品油的貨款,這大大提高了煉廠與中石油合作的積極性。

促成這種變化有很多因素,但當前的全球原油價格與國內具體情況有密切關系。

上述業內人士對記者分析稱,當前“兩桶油”的自采原油價格大概是54美元一桶,國際油價是30多美元。對“兩桶油”的煉油部門來說,煉油就意味著虧損。不如減少自煉,讓地方煉油去填補供應的缺口。

地方煉油的腰桿現在也硬了,因為他們開始擁有了進口原油的資質。雖然現在量還比較小,但難保將來不會增加。

上述業內人士告訴記者,上個月,國家發改委曾派出調查組到山東調查原油進口配額的使用情況。現在地方煉油形成的“倒逼機制”,其實符合供給側改革的原則。

山東的地方煉油企業也在用進口原油資質這個環節抱團爭取話語權。這個“老大”當年用來打壓地方煉油的杠桿,現在正在逐步失去作用。

據媒體報道,今年2月末,中國(獨立煉廠)石油采購聯盟正式成立,成員包括東明石化、匯豐石化、天弘化學等16家山東省內外企業,且大多數已取得原油進口使用權和原油進口權。

聯盟第一批成員總產能達6300萬噸、聯盟成員企業獲得的進口原油使用權數量達到5300萬噸;其中已取得原油進口和使用資質的企業5家,占國內已取得資質的獨立煉廠企業總量的62.5%,已申報並正在接受檢查的企業9家,占比達同類企業總量的90%。

這種形勢對“老大”的壓力是巨大的。另外,中海油在南海所采的原油也在不斷運往山東地方煉油企業。這可不是在原油進口配額之內的。選擇與山東地方煉油的戰略合作,應該是應有之義。

“如夫人”能提供好產品嗎?

本月7日,山東省政府下發文件,要求對山東成品油生產與銷售企業進行整頓。

整頓的內容包括,暫停新上加油站,依法關停和取締無照無證生產經營企業,加強對生產環節的監管等。

其中,“加強對生產環節的監管”是指,敦促煉油企業落實進銷臺賬,加強對組分油以及國Ⅳ標準車用汽、柴油流向的監管;依法查處國Ⅳ冒充國Ⅴ、普通柴油冒充車用柴油和組分油冒充成品油、不合格品冒充合格品的違法行為。

上述業內人士對記者分析,地方煉油現在形勢很好,但過去存在的問題也更加顯現出來,這就是調和油問題。

“有些小的地方煉廠拿劣質的油品進行調和,加入一些材料之後使得指標貌似達標,但實際並不達標。這些產品,除了少量流入小的加油站意外,很大一部分賣給了地方大煉廠,大煉廠再賣給‘老大’。”

“有的地方煉廠年設計產能400萬噸,產量也達到400萬噸。這可能嗎?其中的問題,明眼人都清楚。就是走了上面所說的路徑。”

“在油品升級方面,山東地煉已走在全國前列。目前拿到進口資質的企業,都已經具備了國五標準油品生產能力。”山東東明石化集團董事局主席李湘平對媒體如是表示。

上述業內人士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相關部門對原油進口資質的掌握是很嚴格的,產品質量不行,環保不行,設備不行,是拿不到進口原油資質的。現在,已經有一些企業在退出這個市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338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