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深圳保障房棄選風波

http://magazine.caixin.cn/2011-09-24/100309000.html

「安裝最小的灶台、最小的水池後,以我這樣的體型,在廚房炒個菜轉身都困難。」在諸多棄選松坪村三期經適房的理由中,她的理由最奇怪,卻更打動人心。

  楊小姐是深圳第二次保障房合格申購者中的一員。他們在2009年底開始申請,但直到2011年9月才最終獲批。但當他們面對政府所提供的房源,卻大呼上當,認為是「九審仍被騙」。

  南山區松坪山寶深路南側的松坪村三期,共有數千套正在施工中的住房,是這次經適房的主要房源。但與他們概念中的經適房大相逕庭。「以前是簡裝 修,現在是毛坯房;以前是現房,現在是期房;以前面積70平方米-90平方米,現在變成48平方米-60平方米,面積縮水了?廉租房改為經適房?現房哪裡 去了?」

  「不公平」是這批申購者最大的不滿。不少申購者組織起來進行遊行上訪,並宣佈棄購。在9月15日選房的現場,深圳政府甚至出動警察維持選房秩序。

大房為何被雪藏

  9月15日至30日,是上述申購人選房的日子,但他們棄購的呼聲甚高。

  這批合格申購家庭,共計5612戶,絕大部分申購的是經濟適用住房,符合條件的家庭5030戶,符合公共租賃住房租賃條件的家庭582戶。而政府共籌集房源6073套,其中經濟適用住房4488套,公共租賃住房1585套。

  其中,松坪村三期提供經濟適用住房3647套,預計交付時間2012年11月30日。建築面積為48.63平方米-60.46平方米,戶型為兩 房一廳。60平方米基本集中在東區,基準售價4762元/平方米,48平方米則集中在西區,基準售價4722元/平方米。而西區的房源將近2000套,而 已被選購的,基本上都是東區的房源。

  申購者經過實地測量樣板房,發現建築面積為48.63平方米的使用面積不足29平方米,使用率不足63%。

  財新《新世紀》記者在松坪村三期樣板房現場發現,政府提供的樣板房數據顯示,建築面積48平方米的戶型,套內建築面積約34平方米,使用率71%。不過,當中並沒有使用面積的數據。

  多名申購者告訴財新《新世紀》記者,「不是不想要,是真的沒法住。」「一看到房源就鐵了心放棄了 。」

  不過,這批申購者發現,2010年深圳保障性住房竣工1萬套,2011年計劃竣工1萬套,其中有許多是大戶型。但是這些房子並沒有拿出來分配。

  深圳政府的公開資料顯示,「十一五」期間,截至2010年底,保障性住房竣工(含籌集)約2萬套,實際分配8209套,向全市企事業單位提供約7000套公共租賃住房。這意味著,截至2010年,政府手裡的現房約5000套的房源尚未分配。

  這些大房子是為誰所蓋呢?據瞭解,其中並沒有正常輪候的申購人,主要是一些特殊人群。

  一部分是搭上福利分房末班車的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主要是老師、醫生和基層的公安人員。1998年,國務院決定,停止住房實物分配,逐步實行 住房分配貨幣化。但深圳2001年最後一批福利分房時,符合條件的大概1萬人,當時房源只有3000多套,「將近7000人沒有房」。

  為解決這個所謂的「遺留問題」,深圳明確,2002年12月31日前符合購買全成本微利房條件但未購房的職工,由政府規劃建設一定數量的經濟適用房出售給他們。

  不過,直到五六年前,僑香村和深云村才以經濟適用房之名先後開工,並於2009年和2010年相繼竣工。

  這兩個小區,房屋建築面積以90平方米為主,其中僑香村有少量戶型超過100平米。僑香村竣工後,因其地段和面積被視為豪宅,一時社會輿情兇猛。

  但深圳市住建局一名主管官員表態稱,當初符合條件的7000多人,無論現在「有幾套房,都一定要分給他們」。

  至於2011年計劃竣工的1萬套房源,則多數又屬於另一類人——大企業的職工。深圳市住建局副局長胡建文向財新《新世紀》記者解釋,其中 6600套均是屬於中興通訊公司的項目。而另有1000多套,是梅山苑二期項目,也是小戶型,為40-50㎡,主要是想用於公租房的用途。

  按照深圳的政策,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在內,各類人才的住房需求,產業園區配套的公寓和宿舍,以及歷史遺留問題,均統一納入同一保障房體系。不過,其中這些特殊人群的保障房分配並不需要經過公開的申購程序。

24萬套的挑戰

  現房雪藏的爭議背後,是深圳市保障房緊缺的現實。

  松坪村三期在2007年的規劃中,是作為經濟適用房和公共租賃住房兩種用途,後來卻全部改為經濟適用房項目。

  綜合開發研究院(中國·深圳)旅遊與地產研究中心主任宋丁告訴財新《新世紀》記者,這是「保障房建設壓力大,新的房源不出來,舊的不夠分」所致。

  這一調整所釀惡果,也許深圳住建局也始料未及。「如果五年前早知道住房這麼緊缺就好了,這樣我們會把48平方米的全部改成60平方米。」胡建文無奈苦笑,坦承「全社會都缺房,實在一下子也造不出房子來」。

  據深圳住建局統計,深圳保障房的缺口是,根據常住人口1000萬的比例,目前保障房解決的比例是9.1%,「十二五」期間該比例將提高到19%;如果按照戶籍人口計算,目前保障房已解決的比例是37.6%,「十二五」期間將提高到52%。

  即便如此,在胡建文看來,「缺口還很大,低收入,夾心層,全社會都面臨困難。光是夾心層,即各類人才,初步估算大概有20萬人面臨安居困難問題。」

  「房價是近幾年才上漲起來的。此前,對保障房需求不像現在這麼突出,因此不如現在這麼重視。」胡建文說。他指出,「十一五」期間,深圳保障性住房竣工(含籌集)約2萬套。但到了「十二五」期間,深圳計劃建設和籌集保障性住房24萬套,是「十一五」的10倍之多。

  保障房的建設困難重重,是各地政府必須面臨的現實。「十一五」期間,深圳保障性住房建設和籌集16.9萬套,僅開工7.9萬套,竣工(含籌集)約2萬套。

  胡建文承認,在深圳,資金不是大問題,最大的問題是土地資源緊缺。不過整體來說政府是優先供應,而建設週期,少則需要3年-4年,多則需要5年-6年。胡建文認為,今後通過開發商代建的形式有望加快建設週期。

  供應不足,並非保障房的全部問題所在。關於保障房的標準,在供應和需求之間顯然存在認識上的偏差。「建議將松坪村三期西區的兩房改成一房一廳。兩房的太不適用了,會造成浪費的。」一名申購者說。

  9月19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公租房面向城鎮中等偏下收入住房困難家庭、新就業無房職工和在城鎮穩定就業的外來務工人員,以小戶型為主,單套建築面積以40平方米為主,租金標準由市縣政府結合當地實際、按略低於市場租金的原則合理確定。

  原中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副部長宋春華曾建議,保障性住房建築標準是,少於三人的家庭,廉租房面積應為30平方米,公租房為40平方米,而安居房 是60平方米;三口之家,廉租房面積應為40平方米,公租房為50平方米,安居房是70平方米;而三口以上的家庭,廉租房面積應為50平方米,公租房為 60平方米,而安居房應為80平方米。

  但深圳市建築設計研究總院一名人士告訴財新《新世紀》記者,一般做建築設計時,不是按照人居,而是根據政府規劃要點,以容積率為根據。

  面對需求和供應之間的標準差異,胡建文表示,深圳將建立保障性住房輪候制度。屆時,對於保障房的需求將會一清二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00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