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另一個角度看民生-------民生VS招行?你們選錯對手了 成財

http://xueqiu.com/2374042794/22498094
今天看到還有人在討論民生銀行,就來囉嗦幾句,本來以為已經不是個話題了。

大家都喜歡把民生和招行比,其實我覺得這是有問題的,這兩位做的事情不太一樣。如果你把民生銀行歸入小額貸款行業,你會發現它好強大。

先給結論,方便對數字頭痛的人:由於民生銀行擁有小額貸款行業唯一一塊全國銀行牌照(記住我們把它歸入小貸業),他可以利用國家背書的銀行信用,拿到全行業最低成本的資金(2%),然後以市價的一半出售(10%左右)。由於價格超低,公司挑客的空間很大,圍繞衣食住行、地區行業龍頭等等,而不是只能吃銀行的剩飯,房地產之類。

另一方面,由於公司規模巨大,網點分佈全國,大數定律是用得上的。2500億的商貸通,其他5600家競爭對手合計也只有5000億餘額,每家就幾十個客戶,沒有什麼大數可言。

而且公司兼營銀行業務,擁有全行業最先進的內控,管理和IT系統,成本和效率遠遠好於同業(再次強調我們把它歸入小貸業)。根據張化橋的說法,目前小貸公司很多程序還是用人工記錄,手算的,而且貸款之前,連央行的信用報告都查不到,要委託關係好的銀行幫忙去查。

同時,又由於公司利用國家背書的銀行信用(這個真好使),可以加到很高的槓桿(20倍),因此公司8%的利差雖然低,但是最終的ROE卻不低。

我想說的是,要比較的話,就要把民生和他的競爭對手比較。不然的話我說民生比中國神華優秀,你要如何去分析呢...

按照這個角度,民生其實是想利用自己的銀行牌照去搶小貸公司的飯吃,招行是利用網絡和服務,搶四大行零售的飯吃。

同時,大家在否定民生的時候,事實上是在否定整個小額貸款行業。而招行正在進入這個行業,邏輯扭曲了嗎?

這貼這麼熱,就再分享一些資料吧,公佈一些利空,以平衡這篇文章的視角。其實在小額貸款的發源地印度,去年這個行業就已經爆掉了。而爆掉的原因,就是高收益吸引了大量資本進入這個行業,然後風控一鬆,壞賬就出來了。國內會不會這樣,有待跟蹤研究。

印度最大的小額貸款機構SKS小額信貸,有530萬借款人,去年的年收益達19%,該機構上市之後,股票大受追捧,在很短的時間裡股價就上漲了60%。較高的資本回報率吸引了大量的國際熱錢和私人資本,投資小額信貸的投機者蜂擁而至,剎那間小額信貸機構在印度如雨後春筍,自然造成巨大的競爭,機構間搶客戶,不管借款人的還款能力,也不管社會效益,造成了大規模的違約風險。小額貸款機構過於集中的分佈也激發了公司之間的惡性競爭,由於未能採取有效措施限制多重貸款行為,同一客戶往往以相同名義在多家公司獲得貸款,這種為爭奪市場盲目擴張的行為,造成客戶過度負債,超過還款能力,最終導致違約,以及絕望自殺等慘劇發生。

投資還是得有國際視野。


————————————————————————————————————

下面是詳盡分析:

先來看看什麼是小額貸款行業,香港上市的兩家公司,中國信貸和金榜集團,都是張化橋的愛股。

第一家:中國信貸 市值12億港元,8倍PE,1.7倍PB。

產品,以一單交易為例:
貸款金額7000萬,已有餘額9000萬,單一貸款人(房地產)合計佔貸款組合的20%
利率:21%-23%  +服務費:1%-3%
期限:6個月        方式:股份抵押(借款人淨資產5億)

成本:資金來源70%是股權,要求收益率假設是10%,不過分吧;30%是貸款+債券,利率9.5%-11%。因此,平均看資金成本大約就是10%,以上面交易的收益率計算,貸款利差為15%。

槓桿負債率低,只有30%,槓桿為1.4倍。因此儘管利差很高,但ROE只有20%左右。

————————————————————————————————————

第二家:金榜集團  市值8億,0.3倍PB。背景很深,董事長是以前中信集團主席王軍,私募巨頭弘毅也入股了,給的估值大約是13億。

產品以一單融資租賃為例:
設備價值2500萬,租3年,租金總額2930萬。相當於一筆1.5年期的2500萬貸款,算出來利率為11.5%,比上面的低很多。(這裡我算錯了,設備3年後應該會買斷,還有一筆收入,收益率11.5%以上)

不過融資租賃是新業務,公司主要經營貸款,因此綜合收益率應該也在20%附近

成本:資金來源和上面差不多,成本大約也在10%附近,利差10%以上。

槓桿,負債率40%,槓桿1.6倍。

ROE不好意思,公司是虧損的,因為之前一筆珠海貸款壞了,要提幾千萬的損失。沒錯,是一筆壞賬就虧損了。

————————————————————————————————————

最後來看民生銀行
:市值1700億,1.1倍PB,5倍PE。2500億的商貸通餘額。

產品:商貸通,不用介紹了。利率按2011年約10%,非常便宜的產品。

成本:存款成本2%,500億小微支持債成本4%,綜合起來看在2.4%,利差8%。

槓桿:95%負債率,20倍槓桿

ROE:按照30%成本收入比,25%稅,8%利差計算,2500億商貸通已經有100億的淨利潤,目前賣17倍PE。附送一間2萬億資產的垃圾銀行。


查看原圖

——————————————————————————————————————

引用幾段話,來自花都萬穗小額貸款公司主席張化橋,以前的瑞士銀行董事:

全國6000家小額貸款公司面臨著一個共同的挑戰。除了少數幾家小貸公司有像樣的IT設施,其它都是土法上馬,當然沒辦法做大業務。一個公司1-2億股本金,依靠手工能做多大?如果每家小貸公司都開發自己的IT系統,這就是6000個小兒全,全社會有多少重複勞動?我們可以共用一套中央系統嗎?我很想知道。

如果沒有像樣的IT,小貸公司就不能做千千萬萬的微小貸款,也就只好發放大額貸款,吃銀行的剩飯。小貸公司的放款利率(年息24%上下)大大高於銀行的貸款利率(8-9%),如何保持長期的競爭優勢?這會成為一個惡性循環。高風險的客戶到小貸公司,低風險的客戶到銀行。

缺一個徵信系統。商業銀行可以用人民銀行的徵信系統。雖然這個系統有缺陷,但是遠遠好過沒有。現在,在多數省市,這個系統並沒有對小貸公司開放。在開放的省市,這個系統收取的使用費也是個門檻。這是歧視還是懲罰?我們小貸公司在審查客戶時,不知道客戶在其它地方有沒有貸款,有多少,過去的信譽如何。在同一個地區,每個小貸公司都在做重複勞動。

最近幾個月,人民銀行減息,很多人認為,銀行的利息差會因此收窄。我不同意。其實,銀行可以很容易把貸款利率向上浮動30%,50%甚至120%(只要他們願意)。這樣既合法合規,客戶也無法抵抗。我看民生銀行和招商銀行在未來幾年的利潤上升幅度會大大超過市場預期。他們發放的中小貸款既降低了銀行的風險,利率又很高。我們小貸行業的人們很嫉妒他們。

銀行業受寵,犧牲其它行業。我們這些自私自利的投資人,該怎麼辦?除了批評政府以外,只好買銀行的股票。英文裡有句套話,if you cannot beat them, join them。"如果你鬥不過他們,那就加入他們吧"。當我發現我們小貸公司,租賃公司和典當公司實在無法跟銀行較量時,我服服帖帖地買了招商銀行和民生銀行的H股。這就發生在今年2月。

空談風險控制,好像很時髦,很酷。但是如果你願意花點時間理解小貸行業,你就會發現,只要你堅持"小額,分散"的原則,你的信用風險就非常小。你必須相信大數定律。我們廣州萬穗小額貸款公司的餘額客戶2100家,單筆貸款12萬元。三年來,雖然有過一些逾期貸款,但是還沒有一筆壞帳。我們的資金絕大部分是股東和管理層自己的錢,我們當然小心翼翼。我很高興地告訴大家,很多家小額貸款公司比萬穗公司做的更優秀。三年來,整個行業的壞帳率還不到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0040

上一輪的熊市記憶-2005年 成財

http://xueqiu.com/2374042794/22582359
我是在05年開始接觸股市的,那時候對炒股完全沒有興趣,只是剛好工作上的原因,必須每天接觸到股市。今天,我彷彿又穿越回到了那時候。

2005年初的時候,股市完全沒人理會,指數在五年來的新低徘徊,而且亂鬨哄的,德隆系剛剛倒下,中科健又爆了,一堆堆的公司高管被抓。感覺這就是一個破罐子破摔的地方,難怪有人說要推倒重來算了。

有一篇文章,中國股市六大敗筆,是這樣寫的:

股市運行出現與國民經濟完全相悖的走勢,是「三分天災七分人禍」。

  從宏觀上說,2004年的中國經濟確實出現了一些對股市走勢發生重大影響的新的因素。宏觀調控措施的突然出台並且力度不斷強化,物價指數的持續走高並且導致銀行的利率政策發生方向性轉折,是中國股市運行中所出現的兩個最大的變量。但是,在中國的國民經濟年增長率仍然達到9%且又在年初公佈了「國九條」的情況下,如果措施得當,股市走出大熊市應該不是什麼奢望,至少是不該走出迭創新低的市場走勢。

  然而,市場的期待畢竟不是股市的現實,中國股市的疲弱走勢幾乎將市場的所有希望都擊得粉碎。市場運行仍然山重水覆、市場發展仍然危機四伏、市場預期仍然混沌無序--這是中國股市現實的真實寫照。在2004年的市場建設中,管理層仍然是失誤連連,並且在決策中出現了對市場產生重大負面影響的重大敗筆。

一大敗筆,對「國九條」的理解出現重大偏差、對「國九條」的落實出現嚴重走偏。
二大敗筆,以規範非流通股轉讓為名,把非流通股的轉讓從場外轉到了場內,並且大大降低了非流通股轉讓的市場條件。
三大敗筆,複製主板市場制度缺陷的中小企業板的推出及其大肆「圈錢」。
四大敗筆,以整體上市為名行「圈錢」之實。
五大敗筆,讓大股東來確定「以股抵債」的價格從而縱容原有的掠奪者對市場和流通股股東進行再掠奪。
六大敗筆,在發行制度創新和市場化的旗幟下推出市場詢價制。



查看原圖查看原圖
查看原圖

查看原圖
--2005年1月
"恨一個人就讓他去做股票 中國股市倖存者採訪錄" 你有看過更煽情的題目嗎...[心碎]

那時候,我看到政府說要放開銀行進入,鼓勵民資發展,要開徵房產稅。難怪最近總感覺新聞那麼耳熟。

查看原圖查看原圖
那時候,我看到房價一個季度就上漲了10%,想買房。聽到建設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說,不能把買房當存款,我相信了,於是永遠失去了買房的機會。


查看原圖
查看原圖----2005年4月

到了年中,股改啟動了,當時的人們一點感覺也沒有,這個市場還能改出什麼東西來呢?於是股指跌到了6年來的新低,展開所謂千點保衛戰。

後來,股改莫名其妙的成為股市上漲的重要原因,一直吹上6000點,然後,產生的大量流通股又成為股市下跌的原因,一直跌了6年。我真服了你,市場先生。

查看原圖----2005年5月


查看原圖---2005年6月


那個時候,證監會為了支持股市,想了很多辦法,例如改革新股發行制度,降印花稅,放開公司回購股票,支持券商拓寬資本渠道,直到今天,他們還沒搞定這些事情。

查看原圖
查看原圖
查看原圖查看原圖---7月

那時候,個稅起征點上調,本來說1500,後來意見很多,於是上調100元,到1600元。是不是很熟悉的情景啊啊...

查看原圖

謝國忠先生已經開始唱樓市崩盤了,那首歌好長,一直唱到今天。
查看原圖




中國證券報是這樣總結2005年的股市的:


股市創8年新低,債市現歷史牛市
上證指數6月6日跌破千點,收於998.23點,創出自1997年以來的新低;國債指數則在10月20日攀上109.73點的歷史高峰。與此同時,債券市場發行主體不斷豐富,金融創新也取得長足的發展。

理財週刊是這樣展望2006年的股市的:

股市難現大行情
經歷了4年多熊市折磨,投資者普遍盼望股市能重新走出大牛市行情,但大牛市出現在2006年的幾率並不大。首先,上市公司的利潤經過前兩年快速上升後,已經出現了下滑的趨勢。2005年3季報顯示,所有上市公司的淨利潤小幅下滑,預計2005年全年業績也很難超過2004年。受國內經濟增速放緩、人民幣升值導致出口增速下降等因素影響,2006年的業績可能比2005年還要差,因此,基本面並不支持股價大幅走高。

投資者是這樣看待2006年的股市的:
查看原圖

還有一些有意思的年終報導:
守得住寂寞 QFII長線投資抄了A股大底
滬深兩市空賬戶近4500萬個佔比63.68%
2005個人投資者八成虧損 預期不樂觀
2005十大暴利行業:能源、醫療、教育、殯葬、教材、高速路、有線電視、房地產、網遊、美容。

沒錯,沒有白酒,哈哈。

大家在圖片中一直看到2012年12月7日應該是因為騰訊財經設置了自動抽取日期系統,真實的日期我都在圖片下方標出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0770

聰明的投資者讀後感終-一個讓我意外的葛拉罕 成財

http://xueqiu.com/2374042794/22561491
"價值投資"已經接近發展成為一種宗教,很多人急著傳教布道,捍衛自己的理念,卻經常忘記去看看真正的"聖經"。

我還在讀大學的時候,第一次翻開此書,那時候的版本還叫做"格雷厄姆投資指南",翻譯得狗屁不通,我對著英文原版,一段一段的改正,補充,畢業前大約看了7,8次,恨不得把書都背下來。因為當時就是把價值投資當作宗教的:只要你信了,你就會得到眷顧,投資收益就會大幅提高。

今天人民郵電出版社的版本已經翻譯得非常好了,而且製作精美,黑色的封面,有鏤空的作者頭像,金色的書名,看上去真的像一本聖經。

過去我認為,除了市場先生,安全邊際等概念,本書的一切都是教條(因為作者提供了太多的操作規則),只適合當時的市場,因此沒有給予什麼關注。在真正投身股市並艱難求存多年後,我終於發現我錯了。

本書的精髓所在,是如何建立投資方法。與大部分投資人不同,由於葛拉罕本身開創了證券分析這項事業,因此他本人沒有任何成功先例可以學習,也沒有哪個偶像可以模仿,他只能自己去創造投資分析的方法。

因此,他看報表,也觀察公司經營,也留心市場報價。他不會試圖搞懂什麼高深的商業內幕,只是以財務數據和合理邏輯得出結論,並且以後來的市場情況驗證自己的想法,錯了就改正。他不會提供魯莽的觀點,生怕誤導了你。他也不吝分享自己的模式,像是一位高尚的智者,而不是滿身銅臭的華爾街人。

沒有理由把格雷厄姆當作舊時代的代表,在聰明的投資者的最後一章,你會看到他對於成長股,價值陷阱和集中投資的話題討論,是相當開放性的。在我以前看到版本中,是沒有這部分內容的,也沒有看到別人提及過這些內容。應該是格老1972年因應市場的變化而做出的新的說明。果然爛書害死人啊。

關於成長股投資

"沒有理由認為,細心估算出來的未來利潤,比過去的利潤記錄更缺乏指導作用。與普通投資一樣,成長股的分析方法得出的安全邊際也是可靠的,只有對未來的計算是穩妥的,並且相對於購買價有著令人滿意的安全邊際。"

關於價值陷阱

"如果前景肯定不好,那麼無論證券價格多麼低,投資者最好都是不要去購買。可是,被低估的證券多數來自這樣的企業,他的未來既沒有明顯的吸引力,也不是明顯的沒有希望。此時,安全邊際就能發揮應有的作用。"

關於分散與集中

"一次幸運的機會,或者一次極其英明的決策(我們能區分兩者嗎?),所獲得的結果可能超過一個熟練投資者一輩子的努力。可是,在幸運或者關鍵決策的背後,一般都必須存在專業能力等條件。人們必須在打下足夠的基礎後,機會之門才會敞開。當然我們不能指望所有的投資者都有這樣絕佳的經歷。但是金融領域存在大量有趣的可能,積極投資者在這個大型盛會中,應該能夠同時找到快樂和利潤。"(全書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0772

一個有趣的賭局---分散化對於發揮概率優勢的重要性 成財

http://xueqiu.com/2374042794/22727534
對於像我這種沒有判斷未來的能力,只能依靠風險收益比盈利的投資者來說,分散化到底有多重要。今天來談談一個有趣的例子。

假設玩一個拋硬幣遊戲,猜對了獲利100%,猜錯了虧損50%。由於正反面的概率都是0.5,因此這是一個統計上對賭徒有利的遊戲,平均來看每次下注便能獲得25%的利潤。

但是,如果你每次下注都是全副身家放下去,那麼即使是如此顯著的統計優勢對你一點用都沒有。因為獲利100%以後,虧損50%就會回到原點。在1000場賭局了,你會贏500局,輸500局。無論賭多少次,你的財產都不會有增長,還是原來的數值。

查看原圖查看原圖


還是一模一樣的1000場賭局,如果你把身家分成10份平均下注,那麼你每一次(10局)大約都可以獲得25%的盈利。用不了多少局,就會成為世界首富。

查看原圖查看原圖
——————————————————————————————————

在實際的EXCEL表試算中,我發現第一種方法的盈利極其不穩定,有時是幾億,有時又是0.00000001。為什麼會這樣呢,後來發現,原來在1000個空格中隨機填充50%和200%的話,不一定是各有500個。而最終的盈利就取決於是200%多了20個還是50%多了8個。也就是說,當你極度集中投資時,你就把命運交給了隨機性。

相反的,分散投資的方法在多次實驗中都是產生了巨額的利潤。在實際的投資裡,唯一的問題可能是找不到這麼多概率上有利的機會。


結論,分散投資對於發揮概率優勢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思考1,兩者的差異似乎與標準差無關,我的想法是分散化可以影響注碼的分佈,對於第一種方法,相當於是同樣數量的2和0.5連乘。每一個贏的賭局,都必然對應著一個兩倍注碼(因為之前贏了一次)的輸的賭局,因此不會有盈利。

第二種方法裡,每一組(10局)裡,都會有5個贏的和輸的局,而同一組的注碼是一樣的。即每個贏的賭局,都對應著一個同樣注碼的輸的賭局。整體贏是必然的。

思考2,面對同樣的1000場賭局,只要改變下注的方式,就可以產生巨額盈利,並不一定要提高預測的準確度。在投資裡,合適的賠率(價格)和基本面的走向幾乎同等重要的。而大量的智力資源只被用在了提高預測準確度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2118

三大險企一致減持招行... 成財

http://xueqiu.com/2374042794/25024882
隨著中國平安在29日晚間公佈中報,A股上市的4家保險企業上半年的經營情況已經全部展現在投資者眼前。在上半年大小分化的凌亂走勢中,這些資金雄厚的機構投資者究竟都做了些什麼呢?

中國人壽:抱團取暖,邊打邊撤

主要操作:增持民生興業,減持招行

持續六年的熊市磨掉了許多投資者的信心,其中就包括壽險行業的大佬中國人壽。雖然坐擁1.9萬億的投資資產,公司投資在股票上的資金卻一減再減,到6月底只有800多億元。加上基金投資,權益類資產的配置比例只有8.02%,遠低於2009年小牛市時的15%,以及2007年大牛市時的23%。

國壽表示,"上半年公司把握權益市場波段機會,及時鎖定收益,進一步控制權益風險敞口"。很顯然,公司趁著股市反彈的機會賣出了部分持倉。

看來,別人恐懼時我貪婪的傳說,也只能屬於巴菲特。

從具體持股看,公司上半年明顯採取了抱團取暖的戰略,在股票持倉整體下降的情況下,十大重倉股的持股比例全線上升。其中民生銀行依然是國壽的最愛,持股市值超過120億元。上半年民生發行可轉債之後,國壽又買入了近13億元的民生轉債,鍾愛程度可見一斑。

此外,公司對興業銀行、萬科、神華、茅台等重倉股的持股比例也全面上升,唯獨是招商銀行從十大持股中消失了。年初時公司還持有招行1.14%的股份,市值34億元,筆者估算國壽上半年至少減持了12.5億元的招行。

查看原圖

中國平安:最愛大銀行

實際操作:增持工行,減持招民興

一直以來,中國平安都有一個銀行夢。除了收購深圳市商業銀行和深發展,公司近年來也在股票市場上不斷買入銀行業的股票。今年上半年,公司繼續增持了工商銀行0.2%的股權,按現價計算市值約27億元。另一方面,公司賣出了少量持有的招商銀行、民生銀行和興業銀行股票。

目前公司股票持倉中的前三名都是大型銀行,包括工行、農行和建行。加上對交行和浦發的持股,公司手頭上的銀行股至少有450億元。

整體來看,公司的權益持倉也從年初的9.5%下降至9.4%。和其他險企不同,平安的權益持倉僅包括證券和基金,不包括理財產品、基建項目投資等內容,因此平安對股市的敞口應該是四家險企中最大的。

查看原圖

中國太保:擁抱高息股

操作:加倉大秦鐵路,減持中型銀行


中國太保在中報裡明確表示,"密切關注權益市場波動,持續調整持倉結構,重點配置高股息率的股票"。因此股息收益率達到5.8%的大秦鐵路成為太保愛股並不令人意外。公司上半年大概買入了1.4億股大秦鐵路,目前持股市值接近40億元。

此外,公司也增持了長江電力、農業銀行等股息率較佳的股票。不過,公司對浦發銀行和招商銀行的持倉有所下降。

太保的權益類投資佔比從年初的10%上升到10.3%,不過增加的部分主要是對非上市股權的投資。

新華保險:劍走偏鋒

操作:什麼都可以買,就是不買四大行


對於一個大型機構投資者來說,忽略市值都在萬億上下的四大國有銀行是很難的,但是新華保險做到了。公司中報的十大持股中,完全沒有四大行的身影,而對唯一上榜的銀行股交通銀行,也作了減持。

目前公司的最大持股是今年新買入的伊利股份,賬面值超過10億元。組合裡相對冷門的股票還包括興業證券,中材國際等,上半年均有顯著增持。

新華保險上半年的權益類投資佔比大幅上升1.4個百分點,到8.2%。和太保一樣,增加的主要是非證券類的投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4365

中美最大殯葬公司對比:福壽園與SCI 成財

http://xueqiu.com/2374042794/26478532
在中國最大的殯葬服務公司福壽園宣佈上市之時,國內的投資者似乎找到了一個追隨投資大師足跡的方法。作為有史以來投資業績最好的基金經理之一,彼得林奇對美國最大的殯葬服務企業國際服務公司(SCI)曾經愛不釋手。

  在彼得林奇提出的13條選股準則中,第7條是「公司業務讓人感到有些壓抑」,這一部分舉的例子便是SCI。1981年,該股曾是林奇管理的麥哲倫基金的重倉股之一。

  那麼就讓我們仔細地看看這兩家企業。必須首先注意到,林奇當初看好SCI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它的利潤增長被華爾街忽略,這與今天各大投行為福壽園IPO大唱讚歌的情況顯著不同。

  收入來源:開發商VS保險商

  收入來源上,SCI有64%的收入來自殯儀服務,36%的收入來自墓地服務。而福壽園絕大部分的收入(86%)都來自墓地銷售。從這一點來看,福壽園更像是一家地產開發商,盈利的核心在於低價拿地。在招股書中,福壽園指出:「我們業務的增長及成功依賴於持續按商業上合理的價格收購土地的能力。」

  為了強化現金流,SCI創造了一種在生前預付殯葬服務費用的業務。翻開公司的資產負債表,可以發現預收的服務費用高達40億美元,是股東權益的3倍多。財報中也因此充斥著對投資收益、費用和折現率假設的分析。從這一點上看,SCI又更像是一家保險公司。

  護城河:高毛利VS低毛利

查看原图
  從盈利能力方面看,兩者的差異令人咋舌。福壽園的毛利率超過80%,ROE達到55%,比貴州茅台還要暴利。而SCI的毛利率只有20%,ROE只有可憐的11%,這還是在86%的超高槓桿率之下取得的。

  很顯然,SCI的護城河並不在於壟斷性資源。公司2012年年報指出,殯葬服務業的競爭壓力持續加大,公司在多個業務領域都面臨低成本供應商的價格競爭。

  如上所說,福壽園的暴利主要來自廉價的墓園土地。公司90年代拿下的上海福壽園土地成本每平米只有190元,而2012年拿下的山東墓園,土地成本更只有142元。相比上海每塊墓地14萬元的平均售價,地價簡直可以忽略不計。

  相應的,公司也因此面臨監管風險。在一個帶有公共服務色彩的壟斷競爭領域,80%的毛利率實在太過引人注目了。無論是價格上的管制(價格下降),還是地方要求分得更多的利益(地價上升),都不利於公司的盈利。

成長性:耀眼VS低調

  由於人口老齡化的影響,美國殯葬服務業的市場空間是持續增長的,但遠遠達不到投資者的要求。在2003年至2012年的10年間,SCI的收入幾乎沒有任何增長,利潤增加了80%,年化增速在6%左右。

  相比之下,福壽園近年的增長軌跡絢麗,以今年2億元的預期利潤計算,4年間利潤翻了一番,年化增速達到18%。至於市場空間、預期利潤等內容,投行已經挖掘得很徹底,就不多說了。

  估值分析:現金牛VS應許之地

  這一塊,SCI終於賺回一些面子了。儘管ROE、成長性都不耀眼,SCI依然給投資者帶來了豐厚的回報。最近10年,SCI累計派息接近3億美元,回購股票15億美元。十年間年化收益率達到14%。但必須注意,這個收益率的起步點是14倍市盈率。

  按照上市後約60億港幣的市值計算,福壽園的預期市盈率大約為20倍,低於SCI目前的26倍。不過美股身處熾熱牛市之中,可比性一般。接下來,就看福壽園能否到達投行描述的應許之地了。

  要想聰明地進行證券投資,你必須事先對不同的債券和股票在不同條件下的表現有足夠的認識。——本傑明·格雷厄姆

——————————————————————————————

補充一些大家關心的資料:

-SCI於1974年上市,在40年間,累計為投資者創造了超過65倍的收益,年化收益超過11%。

-SCI目前市值大約240億元人民幣。在美國擁有超過1000家殯儀館和300處墓地。福壽園市值估計在50億元人民幣,擁有6處墓地和5家殯儀館。

-SCI市場份額目前為13%,中國最大5家殯葬企業市佔率不到2%。

針對誤導的問題,特此提醒:新股普遍高估,價值投資大師普遍不投資新股。請務必獨立思考,謹慎行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4353

2013八大投資陷阱 你踩中了幾個? 成財

http://xueqiu.com/2374042794/26517370
2013年即將過去,對於投資者來說,今年有不少"誘人的機會"讓人傷痕纍纍。從股票、債券到黃金、比特幣,以下這八大年度投資陷阱中,你踩中了幾個?

  1.風格轉換-銀行股

  上篇的4種陷阱,都與股市有關。首當其衝的是所謂風格轉換。年初的時候,銀行股以一輪令人窒息的猛烈上漲展開攻勢,和去年12月的低位相比,在短短的2個月內,民生銀行上漲接近九成,興業銀行上漲了65%。

  這時,您一定聽到了風格轉換的說法。大盤藍籌要起來了,估值要修復了。某位擁有"大校軍銜"的分析師吶喊,牛市要來了。然後,一切又無聲無息地歸於平靜。民生銀行回吐了年內大部分漲幅,遭遇央行政策密集打擊的興業銀行一度跌回近年低位。

  2.新型城鎮化-地產股

  今年,政府提出了新型城鎮化的思路,強調人,而不是磚頭水泥。這很好,很多投資者也找到了看好樓市的新理由。但如果這時候你想,樓市回暖,地產股必定受益吧,那麼你就踩雷了。

  今年以來,一二線城市房價如脫韁野馬,但地產股卻像一潭死水。北上廣深房價動不動就上漲20%,對於3倍槓桿的供樓一族來說,這意味著60%以上的收益。地產股呢?萬科全年下跌了15%,保利全年下跌了34%。今年前11個月,萬科和保利的銷售增長都超過兩成。但市場並不在乎這些。

  房價下跌,股價下跌;房價上漲,調控加碼,股價下跌。這似乎就是地產股的宿命。

  3.價格改革-煤炭電力石油

  要更好地發揮市場的作用,價格調節機制自然是重點。能源領域的定價機制改革今年獲得了重大進展,都投資者卻難以從中分得一杯羹。

  先說煤電聯動。在過去煤價暴漲的時候,煤電聯動啟動被認為是火電企業的救星。看好火電股的投資者搬出很多必須改革的理由。例如五大電力集團負債高企,再虧就破產了;例如火電投資連續多年萎縮,再虧就沒人投了。

  那就改吧。去年末,國務院發文要求完善煤電價格聯動機制,電煤價格波動幅度超過5%時調整上網電價。只是沒想到,在煤價暴跌的情況下,投資者迎來的卻是電價的全面下調。10月份,煤電聯動年度調節時點還未到來,發改委就以環保理由,下調27省火電上網電價,測算到平均降幅為3%-4%。

  過去幾年,國內最大煤企神華耗資數百億元大肆收購火電廠,試圖構建一個多元業務版圖,以緩衝煤價波動的影響。但今年煤電齊降的情況下,投資者並沒有從中獲得保護。中國神華股價今年下跌了32%,接近於純煤炭股伊泰36%的跌幅。最大上市電企華能國際則下跌了22%。

  然後是成品油定價的改革。3月份,發改委出台了新的成品油定價機制,調價週期縮短至10個工作日,並取消了上下4%的幅度限制。投資者驚呼,中石化的好日子來了。

  從財務上看,確實如此。今年前三季度中石化的煉油板塊實現經營收益66億元,實現扭虧為盈。而在2012年,公司煉油虧損高達114億元。這一來一回之間,就是180億的利潤啊。

  然後,中石化的股價今年下跌了7%,並一度刷新7年新低。投資者此時應能體會到紫霞仙子的感受:我猜中了開頭,卻沒想到是這樣的結局。

  4.重組股:昌九生化們

  重組股投資,這個由明星基金經理王亞偉發揚光大的A股法寶,在今年卻連續遭遇滑鐵盧。最引人注目的無疑是昌九生化。自從11月初重組預期消散以來,公司股票復牌後連收7個跌停板,股價腰斬,然後停牌。截至目前,公司仍有2.6億融資買入餘額,每天滴答滴答地在計息。

  與此同時,冠豪高新也因重組預期落空,復牌後兩週暴跌44%。然後是江蘇宏寶、華潤錦華。前仆後繼,絡繹不絕。

  看來,重組股投資這種高難度動作,還是交給專業人士來完成比較好。

  5.黃金

 愚蠢的人類啊,記憶總是短暫的。在連續12年的大牛市中,金價的每一次回調都會重拾升勢,空頭幾乎已經絕跡。因此,在今年4月份金價兩天暴跌13%的時候,中國大媽們終於看到了"歷史性機遇",以強大的購買力橫掃各大賣場。據估算僅五一長假期間,大媽們就買走300噸黃金,硬生生地把金價抬了起來。

  好景不長,金價很快就繼續回落。今年以來,國際金價已經累計下跌了24%,預計將出現13年來首次年度下跌。而從五一搶金潮以來,金價已經下跌了15%。

  幸好,大媽們並不寂寞。根據統計,全球央行在金價暴跌中也損失慘重,各國黃金儲備價值總計下跌超過4000億美元,相當於希臘2年的GDP。

  6.比特幣

  比特幣是一場投機者的狂歡。年初的時候比特幣價格只有13美元,年中最高昇至1240美元,暴漲超過90倍。儘管工業用途不多,畢竟還有一半的黃金用作首飾,而比特幣除了作為一種貨幣,本身沒有任何使用價值。

  當香港給比特幣交易平台發放牌照,加拿大出現首台比特幣ATM的時候,投機者真的以為比特幣離官方認可不遠了。隨後,中國、韓國央行發佈公告,拒絕承認比特幣是一種貨幣。3天之內,比特幣價格就暴跌了一半。

  想來可笑,僅憑信用就可以發行貨幣,是全球央行的一種特權。即便如此,還有好多麻煩事,例如要照顧好經濟,主權債務還不能太高,否則別人就不認這種貨幣,資本就流出。程序員們寫幾行代碼,就想來分享這種特權,還想獲得央行的承認?想一想美國用了多少經濟和軍事手段,才取得了美元的全球地位吧。

 7.債券基金

  今年以來市場利率穩步走高,債券表現不好並不讓人意外,但債券基金的運行機制卻給投資者蒙受了額外的損失。

  一般來說,低買高賣是投資的重要原則。但是在暴跌中,巨大的贖回壓力卻可能逼得債券基金低位減倉,甚至引發一輪踩踏。今年10月10日-11月20日,中債財富指數下跌了2.2%,期間金鷹元盛分級債券基金遭遇巨額贖回,份額從32億下降到13億不到。同時,基金淨值暴跌11%,跌幅遠大於指數。

  故事還沒完。對於該基金的B類份額投資者而言,10月10日元盛B的槓桿高達3.8倍,由於資金融出方A類份額大幅縮水,在淨值下跌了10%之後,11月20日元盛B的槓桿下降到1.5倍。也就是說,即使債市立刻回升到之前的水平,分級基金的持有人也將蒙受6.5%的損失。

  8.P2P貸款

  超過15%的利率,每月還本付息,人人貸的這些特徵吸引了不少城市白領的目光。君不見各大民企為了開間銀行爭得頭破血流,人人貸多方便,鼠標一點就成功理財了,還免掉了銀行盡職調查、催收等煩惱。

  美好的時光總是易逝。今年以來,人人貸平台資金鏈斷裂,自融,甚至捲款跑路等問題不斷浮現。根據中國小額信貸聯盟理事長杜曉山的數據,目前全國有500餘家P2P平台。而僅在10-11月份,就有近40家平台倒閉。其中眾貸網上線一個月就倒閉了,網贏天下被警方認定為非法集資罪。

  從市場邏輯來看。目前央行允許的最高借貸利率為基準貸款利率的4倍,1年期大約在24%左右。而11月份人人貸的平均利率達到23.7%。即便假設網貸平台都是活雷鋒,轉手不扣點,人人貸投資者面向的也是風險級別最高的一批借款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4514

騰訊增速創新低 微信真的值4700億? 成財

http://xueqiu.com/2374042794/28314323
在中國,你幾乎擺脫不了騰訊的影子,無論是社交娛樂、在線購物還是外出就餐。不過,真正推動公司股價暴漲的,還是投資者對微信的期待。

香港上市的騰訊控股週三晚間公佈了2013年業績,全年盈利增長22%。這是騰訊8年來最低的利潤增速。激增九成的推廣費用拖累了公司的業績表現。例如,為了推廣其移動支付,騰訊對使用打車軟件的客戶提供了數億元的補貼。

但投資者並不在意這些。乘著移動互聯網的東風,去年以來騰訊股價上漲超過一倍,市值增加了4734億。毫無疑問,這都應該歸功於微信用戶的大幅增長。財報顯示,去年微信活躍用戶激增121%,達到3.55億人,已經成為新的"國民級"應用。

那麼,微信真的值4700億元嗎?又或者一切都只是一場泡沫?

參考社交網絡巨頭FACEBOOK的估值,目前市場給其活躍用戶的估值大概是每人140美元。按此計算,3.55億用戶的微信應該值3000億左右。當然,微信的用戶每天都在增加。如果用戶數最終達到電腦QQ的8億人,微信就值6000多億。

這有點懸。根據騰訊自己的說法,與個人電腦用戶相比,較少手機用戶使用多個賬戶。

從另外一個角度看,最近騰訊入股了京東。根據交銀國際的測算,為了獲得京東20%的股權,騰訊一共付出了21億美元的資產,外加微信的一級入口。假設京東上市後估值為206億美元,則這筆交易體現的微信入口價值大約相當於123億人民幣。

也就是說,只要騰訊能夠找到38個像京東這樣的買家,微信就值4700億啦!

談完了夢幻般的未來,讓我們來看看現實。財報顯示,去年四季度手機QQ和微信的遊戲中心一共為騰訊創造了6億元的收入。匯豐控股認為,微信需要創造更多的收入,來支撐騰訊目前的估值。

另一方面,2013年電腦QQ的用戶數下降近1%。在激動人心的科技浪潮背後,移動互聯網對傳統互聯網的替代是否會傷害騰訊原有的業務?畢竟它們都是在搶奪人們的閒暇時間而已。花在手機遊戲上的時間多一分鐘,花在電腦遊戲上的就少一分鐘。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358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