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宏利力壓渣打續做股王 下月交中期成績表再決勝負 李華華

2009-07-28  AppleDaily





 

港 股噚日上演一幕股王爭奪戰,沉寂一時嘅「過氣」股王宏利(945)股價發力,同渣打(2888)角逐港股王地位(以每股股價計)。雙方股價早上喺175蚊 至177蚊互相追逐,大家互有領先,宏利最高見178蚊,渣打就最多升至177.4蚊。不過渣打午市後腳軟,股價俾宏利拋離,最後報172.7蚊,宏利就 高收177.9蚊,再度躍升為香港股王。

海嘯後雙雙跌穿百元

曾幾何時,宏利股價風光一時,成為散戶心目中「不倒」股王,股價 長升長有,07年更一度炒上至360蚊歷史新高,奈何一場金融海嘯,股價狂瀉不止,今年3月更一度俾大戶質低至56蚊邊,搞到高位揸貨嘅散戶一殼眼淚。渣 打亦唔失禮,亦係散戶眼中「最佳銀行股」,股價07年大幅跑贏獅子行,升至271蚊,不過,海嘯後股價最低曾見67蚊。

渣打業績牌面勝算高

現 時宏利只係小勝一回合,能否保住股王寶座,仲要睇番嚟緊8月6號嘅中期業績,不過牌面睇就危危乎,點解?因為佢今年首季業績大幅虧損71億銀,好難咁快填 番條數。至於渣打,就比宏利早兩日公佈中期業績,即8月4號,估計業績會勝過宏利,因為佢首季收入已經創新高。李華華 [email protected]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985

柳、杨二度组合“首份成绩单”:联想“税前赢利”


From


http://www.21cbh.com/HTML/2009-8-7/HTML_JG9VJQQF4RRB.html


8月6日 ,联想集团(0992.HK)发布了截至6月30日的2009-2010财年第一季财报。

这 是联想集团董事局主席柳传志复出后交出的首份成绩单。与上一季度相比,联想最新一季的各项运营数据均大幅改观。财报显示,不包括重组费用及一次性项目,联 想集团季内经营赢利为1600万美元;除税前赢利大致收支平衡,为32.2万美元;股东应占亏损为1600万美元。而上一季度,联想集团经营亏损7600 万美元,税前亏损8100万美元,股东应占亏损2.64亿美元。

该财报还显示,联想第一季度总销售额为35亿美元,其全球个人电脑销量同比上升1.1%,而同期全球整体市场销量同比下降3.3%。

“今年全球个人电脑行业无疑仍充满挑战,但我们近期所采取的果断举措已在第一季度显现成效。”柳传志显然对这份成绩单颇为满意。

但 是,一个值得注意的信号是,联通集团业绩严重倚重中国市场的趋势得到进一步强化——由于西欧和北美商用个人电脑市场持续疲弱,联想在成熟市场第一季度的销 量较去年同期下降17%,而与此同时,联想来自中国区的销售额则进一步上升17亿美元,在总销售额中占据48%的比例,接近半壁江山。

“全球电脑销量继续下滑,联想却已经实现税前赢利,这表明年初的调整成效显现。”发布财报的当天,身在美国的联想集团CEO杨元庆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重新返回CEO岗位的杨元庆称:“现在我负责的是运营,需要行动;而董事长是把握宏观,需要思考。”

关键在中国区

《21世纪》:截至目前,PC行业的几家巨头以及上游CPU厂商都陆续发布了最新一期的财报,你认为,与业内同行相比,联想财报有哪些亮点?

杨元庆:可以说,上个财季,联想取得了不错的业绩。与前两个季度相比,联想实现了税前盈亏平衡。联想管理层提交了一份不错的成绩单。

《21世纪》:从亏损2.64亿美元到亏损1600万美元,你认为短短一个季度内大幅减亏的关键在哪里?

杨元庆:有两个原因:一是新兴市场,特别是中国市场增长;二是全球复制交易型业务的成功模式。这是联想实现税前盈亏平衡的两大引擎。

尤其中国区是全球增长的引擎,这块增长最快的市场是联想的后方与根据地,中国区的销售占联想全球市场的48%,中国区的业绩增长带动了联想全球业绩增长以及财务状况的好转。

《21世纪》:中国区的强劲增长是不是意味着其它区域市场的相形见绌?

杨元庆:联想在俄罗斯实现了90%的增长,在东欧、东南亚、印度等新兴市场,联想的经营都获得了改善。联想在新兴市场很成功。

短期走不出低谷

《21世纪》:英特尔认为, PC市场将于今年下半年复苏,你是否也这么乐观?

杨元庆:关于全球PC市场,我们看到了稳定的迹象。但我们持谨慎态度,全球PC市场不能在短期内走出低谷。从上个季度看,消费市场开始增长,但商用市场比较萧条,中国保持增长,中国以外的市场仍然下降。全球出现PC市场明显回升,还需要一段时间。

微软即将推出Windows 7,这对全球PC厂商来说是个好消息,会带动PC销量回升,我们已经做好了各方面的准备。

《21世纪》:财报显示,联想集团运营成本节省5.34亿美元,这是如何实现的?

杨元庆:运营成本降低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今年年初的重组,重组提高了运营效率,员工有所减少;二是去年有一部分奥运推广费用,今年没有了。其中,四分之三的成本节省来源于重组。

《21世纪》:柳总复出后,另一战略重点是在全球推广交易型业务,结果如何?

杨元庆:全球推广交易型业务模式也很成功,尤其是Idea系列产品的推出,带动了交易型业务的扩展。期内,交易型业务增长达到了27%。

“联想已经比较国际化”

《21世纪》:联想在成熟市场的销量较去年同期下降17%,这是不是意味着联想国际化受挫?一些分析师认为,联想在海外市场只有低成本优势,是这样吗?

杨元庆:对这个观点,我很不认同。联想海外业务还主要是ThinkPad产品,面向高端企业客户,也一直是高端客户的首选,是高端的产品。对高端客户的占领,是通过公司品牌、技术创新,产品品质来实现的。

联想的优势有三个方面:一是业务模式,包括关系型、交易型业务的双业务模式;二是成本结构,联想位于中国,能向全球复制中国的成本优势;三是创新的产品,收购完IBM PC之后,联想拥了最先进的技术。

与其他厂商相比,联想还有一个优势,即全业务能力。有的厂商主要关注消费类,有些厂商主要关系型的,有些厂商只关注高端,有些厂商只关注低端。联想却有能力覆盖所有的产品与客户。

《21世纪》:为复制交易型业务模式,联想从中国派了大批员工进入海外市场,如何解决文化认同?

杨元庆:海外员工主要是推广联想在中国消费类及SMB(中小企业)市场的经验,这些经验包括获知客户对产品的需求、对量大面广的产品进行推广和营销,让客户更易于购买,让供应链、渠道运作高效等。

联想派驻海外市场的员工在这方面有丰富的经验。当地的员工非常欢迎来自联想中国的员工。海外员工跟当地客户特别熟悉,与当地商圈无缝融合,能促进销售。而派驻海外市场的中国员工也很尊重海外员工。他们是优势互补,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文化融合问题已经得到初步解决。

《21世纪》:对于正在国际化的联想,中国市场的业绩突出意味着什么?

杨元庆:联想不是正在国际化,联想已经是比较国际化的企业了。联想是双总部,超过50%的业务来自海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100

滙控成績 左丁山



2010-03-06  AD



 

滙 控宣佈○九年全年業績,只賺58.34億美元,增長2%,未免令人失望。賺五十八億,係市場預期下限,好彩有一間摩根史丹利估滙控利潤係37.16億美 元,滙控仲可以安慰吓自己啫。翻查各大證券行嘅預測,大和證券真巴閉,預測利潤係57.97億美元,直情算係命中紅心。呢位大和分析員好似有個水晶球,或 者對滙控盤生意瞭如指掌,否則點會估到咁中o架。相形之下,最牛嗰位瑞銀分析員預測利潤係117.21億美元,與實際數字相差百分之一百,佢點樣計數嘅 呢!真係服咗佢。德意志估66.49億,瑞信估67.6億,算係不過不失,已經及格。

滙控利潤,毫無驚喜,股息當然唔會增加,散戶投資者唯 有耐心啲,睇吓紀勤所講之長期策略是否有效,紀勤話滙控努力增加存款,似乎與目前低利率環境作對,但係利率已經低到無可再低,唯一移動方向就係向上升,假 如伯南克加息嘅話,滙豐因為存款多,會首先得益,但幾時加息呢?大家都唔知,紀勤之言就係貼士,假如美國加息,滙豐最有利,加息之時,會有人追揸滙豐。如 果現時利率維持不變呢?滙控股價已經反映晒,欲升無力。好彩滙控嘅孳息率仍然唔錯,雖然只係三厘幾,買滙豐一手,勝於擺同樣銀碼嘅錢(約三萬四千港元)喺 滙豐儲蓄戶口!

 

不過有一位資深投資者/炒家A就叫左丁山睇定啲,唔好增持滙控,要等到佢下一次宣佈業績時,表現出穩定增長 先至追都未遲。佢有一套特別觀察方法:「嗱,滙控啲蘇格蘭大班素來低調、節儉,以前沈弼興建天比高為大班住宅,未免太揚,就發生咗佳寧事件,撥備甚巨;浦 偉士接班後,以節儉苦幹出名,在佢領導下,滙控遷冊順利,中方諒解,政治手腕一流,為滙控創製黃金時期;到咗龐約翰呢位鍾意威風嘅先生上場,收購美國 Household,埋下禍根至今未曾消腫。現在葛霖當政,主席在倫敦,行政總裁紀勤來港,做雙頭馬車,呢對配搭在○七年二月已經發出次按預警,但之後仍 然在北美輸到喊,好令人失望。紀勤來港上班之日,竟然有大隊滙豐職員在總行夾道歡迎,滙豐從來都冇咁樣突出個人o架!所以我有滙控股票,但有疑慮,要等紀 勤證明咗佢真係有料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519

中環在線:保誠CEO認低威省鏡成績表股東 李華華

2010-6-8  AD






 

保誠 (2378)收購友邦單刁撻Q,粉碎嘅唔單止係保誠稱霸亞洲保險業嘅夢,CEO譚天忠(Tidjane Thiam)嘅烏紗都可能隨時不保。為咗穩住自己張凳,佢惟有使出撒手鐧,提早喺噚日股東年會開始前,派發頭5個月嘅成績表,希望股東睇錢份上,放佢一 馬。

睇返保誠張成績表,今年頭5個月保費銷售增長27%,仲特別highlight咗4月同5月嘅增幅,高過首季兩個百分點,有成28%, 擺明係同股東講,保誠喺自己嘅領導之下做得有聲有色啦!而佢一直話要focus嘅亞洲業務,首5月增長33%,4月同5月更加創新高o忝!

保 誠張成績表咁省鏡,股東又冇理由唔受嘅,加埋譚天忠喺股東會一開場就認低威,話友邦單刁搞到佢同部份股東不和,o依家非常後悔,所以以後會盡心盡力做牛做 馬。使出呢兩招,究竟可唔可以保得住張凳?真係要拭目以待。

李華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032

“后黄光裕时代”国美成绩单


http://2009.nbd.com.cn/newshtml/20100806/2010080603410441.html


每经记者  李娇凤  李卓  发自北京

        4月7日,“后黄光裕时代”国美首份年报出炉。

        国 美这份2009年年报显示,其全年实现销售收入人民币426.68亿元,较2008年459亿元的总营收下滑了7%;但净利润较2008年有大幅提振,增 34.45%,由10.48亿元上升至14.09亿元,比2007年黄光裕主政时期的11.27亿元净利润还增长了25%。此外,通过融资,国美于 2009年12月31日持有现金及现金等价物达人民币60.29亿元。

  与此同时,在其竞争对手苏宁交出的成绩单中,苏宁2009年实现营业总收入583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6.84%,净利润为28.9亿元,同比增33.17%。在门店数量上,国美上市公司部分共726家,而苏宁则达941家。

        国美将营收小幅回落的原因归于公司2009年门店调整。财报显示,该公司去年全年关闭了189家门店,新开56家门店,门店总数降至726家。

        对于2009年的经营情况,董事会主席陈晓在业绩发布会上曾连说3次  “满意”,但他最后也坦陈,公司去年谨慎、清醒有余,聪明不够。

        陈晓承认,在净利润、销售规模等方面,国美上市公司低于竞争对手。但是这种比较没有考虑国美非上市公司部分,国美集团的大中和永乐单个品牌,在北京和上海均超过竞争对手。

        据 悉,国美加上大中、永乐等非上市公司部分,整体门店数量达到1170家,而苏宁941家的门店数量仅占国美整体数量的80%。如果按照国美上市公司单店年 销售额5877万元计算,444家非上市公司门店将产生261亿元销售额,国美整体销售额将达到687亿元,那么,苏宁销售额相当于国美整体数字的 84%。

        陈晓曾表示,2009年作为公司长期发展历史上的一个调整阶段,国美由过往在市场高速发展背景下的粗犷、单一的 外延式发展和经营卖场的模式,拉回到商业流通企业得以生存和立足的商品管理模式。今年国美将以京津唐、大四川、广深等5个地区进行重点扩展,同时对二三级 市场等新的增长点做重点投入,拓展深入网络布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192

明星潛力股 力求國際規格 繳出連續三年獲利成績 台灣神隆 打造生技業的台積電

2010-10-11  TWM




九年前,台灣神隆獲得美國FDA 查廠認證,卻因虧損連連,被批為豪奢蓋廠;九年後,台灣神隆用連續三年獲利成績,證明自己是製藥產業的明日之星。一路走來,台灣神隆總經理馬海怡堅持力求 國際規格,也打造出生技業的台積電。

撰文‧賴筱凡

談到集團軍布局生技產業,一定不能忽略的,就是統一集團轉投資的原料藥廠「台灣神隆」,它既是台灣最大原料藥廠,更是全球最大的癌症原料藥供應商;然而, 九年前,神隆卻是一家虧損連連,甚至曾被統一檢視,考慮是否要出脫持股的轉投資公司。

位在台南科學園區東緣,坐落在這裡的不是十二吋晶圓廠,更不是七.五代面板廠,而是全球生產癌症原料藥的最大藥廠。在這裡,身著白色實驗衣的研發人員穿梭 在各個實驗室,層層關卡都須嚴密管控,因為他們生產的是藥,是得對人類生命負責的藥品,多了一個化合物都可能會影響到藥的品質。

「沒有高先生的支持,也不會有今天的台灣神隆。」台灣神隆總經理、也是神隆創辦者馬海怡,進入回憶的時光隧道中,內心充滿感慨。因為九年前,沒有人相信台 灣神隆會成功,外界貶多於褒,更讓她感謝一路走來始終力挺的大股東──統一集團創辦人高清愿。

選擇高門檻原料藥為切入點一九九七年,那是個台灣半導體產業盛行的年代,剛從美國回台創業的馬海怡與台灣神隆副總詹維康,要投入的卻是連枝芽都不見影的生 技產業。她很明白,在這龐大的產業鏈裡,唯有門檻高的產業,別人才跨不進來,所以,台灣神隆選了癌症藥,一種「活性高」,並且用來對抗全球死亡率最高病症 的藥。

所謂「活性高」,意即在生產過程中,小分子都須化學合成,所以製程中必須要控制的要素就更多。馬海怡選擇癌症藥,不光是因為它的門檻高,更因為她與詹維康 在美國辛泰製藥︵Syntex)工作時,就是開發同樣也是活性高的避孕藥。馬海怡很清楚地將台灣神隆定位為市場導向的公司,要做的產品不僅要有市場,還要 有高門檻。

所以,馬海怡又進一步去定位台灣神隆在製藥產業的角色。宛如台積電在半導體產業中,居中扮演研發製程、替IC設計廠生產製造一般,台灣神隆接受新藥廠的委 外代工,研發原料藥,但馬海怡心裡明白,「光替別人代工,毛利不會好。」所以台灣神隆也自行開發原料藥,進而提供給學名藥廠。

不過,台灣神隆與其他原料藥廠最大不同的地方,也與台積電著墨於製造生產相異,就在於它不投入製劑生產,是少見的「獨門獨院原料藥廠」。

對於原料藥廠來說,開發出原料藥後,大量生產製劑,進一步賣給學名藥廠,經濟規模效益可達到最大,但台灣神隆卻不這麼做。「這麼多年來,高先生只要求我們 一件事,就是正派做事,他說我們要懂得分享,錢如果都被我們賺去,不會有人想和我們合作。」高清愿的話,馬海怡始終銘記在心,所以台灣神隆只開發原料藥, 絕不跨進學名藥的生產。

連虧九年,高清愿一路相挺儘管生技業冗長的前製期,讓馬海怡看盡產業冷暖,但這都不影響她堅持的目標,「在生技產業這一行,你如果急功近利,就跑不遠。」 你今天想要在生技產業裡賺一塊錢,可能至少要努力八年,才能賺得到,「生技絕對不是一個可短期操作的行業,我們的股東比任何人都理解這一點。」馬海怡不諱 言,從一九九七年成立那天起,大股東對他們的檢視不曾少過,尤其統一集團持股高占四成,自然年年被拿出來用放大鏡看,但台灣神隆成立十三年,統一卻始終力 挺。

所以馬海怡更加確信,她就是要按照自己的腳步走。從大手筆投資四十多億元蓋廠,馬海怡一開始就要求台灣神隆要以國際規格做起,自二○○一年FDA(美國食 品暨藥物管理局)來查廠,花了不到三年的時間,○三年台灣神隆手上的第一批原料藥就開始出貨,但這還不足以證明台灣神隆的實力。

原本得花上三十年的研發前製期,台灣神隆在第九年就轉虧為盈,從產品組合、客戶選擇,甚至專利權,馬海怡都力求走國際規格。從研發過程起步,都不能有侵犯 別人專利的情況出現,甚至要建立起自己的專利庫。此外,從規格、品質到交貨期、價格競爭力,台灣神隆都一步步奠定根基,因為一路走來不易,「所以衝勁更不 能減緩下來,因為機會根本就不等人。」就是這樣的求生意念,讓一家沒人看好的企業,轉變成製藥業的明日之星。

連續三年都繳出獲利成績單的台灣神隆,年底將送件申請上興櫃,以去年創獲利新高的十.四一億元計算,EPS︵每股稅後純益︶達一.八九元。如今未上市股價 已達五十元的台灣神隆,不僅成為貢獻統一集團獲利的小金雞,也將是未來生技股中,最值得關注的一檔新股。

馬海怡 Profile

出生:1947年

現職:台灣神隆總經理

學歷:美國李海(Lehigh)大學化學博士經歷:美國Monsanto化學公司晶圓廠長、美國辛泰製藥副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595

內外夾攻 奇美電成績單「丟面子」

2010-11-15 TCM




鴻海集團面板大將軍段行建,交出一張自己都不滿意的成績單。

今年三月十八日奇美和群創正式合併以來,鴻海總裁郭台銘給了奇美電總經理段行建一個難題:四個月內,三合一(奇美電子、群創光電、統寶光電)整合完畢。

十一月一日,第三季成績公布,單季虧損達約三十六億,大出法人意外;據傳這樣成績連段行建都認為「相當丟面子」。

這份成績單不僅輸給過去有意「搶親」的韓國三星(Samsung)、LGD兩大面板廠,甚至營收、獲利都遜於友達,合併後奇美電仍舊是市場老四。

市場都在納悶,奇美電整合出了什麼問題?

產業市調機構DisplaySearch大中華區副總裁謝勤益為段行建抱屈,「四個月是相當困難的挑戰,」四年前友達和廣輝合併,大併小,也花了半年到一年的整合時間。

先天是個不可能任務,偏偏段行建一掌舵後,內憂外患不斷,讓向來堅持一百零一分的大將軍也不得不傷神。

外患一》 遷廠產能降低,影響接單

先 是,深圳龍華廠「十三跳」事件,鴻海集團總裁郭台銘大筆一揮決定加薪,每月薪資人民幣兩千元,破紀錄的高薪價格,讓龍華廠得往高價產品走,郭台銘將此區規 畫為專接蘋果訂單和高單價產品區;原本位於廠區、原群創的後段模組廠,展開所謂「分流」作業,將人工成本重的後段模組廠,遷往寧波、重慶和內陸地區,龍華 只留下觸控相關高利潤產品。

這個遷廠舉動造成奇美電兩頭落空,公司的策略是降低庫存過高的風險,先在第三季產能利用率由八五%下降到六 五%,來到金融海嘯後新低,低於友達兩成,墊高生產成本;產區遷移所有人員和機器都必須重新調整,在服務客戶的環節有一陣子銜接不上,並影響到後續的接 單。奇美電財務長兼發言人陳彥松認為,遷廠已經告了一段落,這個狀況在第四季後會改善。

再加上防鴻效應發酵,這些都是造成單季虧損外部原因。

外患二》 與日企合作不順拖累出貨 再來,則是高利潤產品LED電視出貨量不如預期。原因在於奇美電和日本磊晶廠日亞化學(Nichia)初期合作不順利。

鴻海入主LED封裝廠先進光電,為解決專利問題,決定要和擁有最完整LED專利的日商日亞化學合作,業內人士指出,「郭老闆的算盤是未來要是發動專利戰,」而兩者的合作,對全世界的代工廠來說,都有可能會吃上侵權官司。

然而,日亞化學作風保守,導致雙方在開發上僵持了一、兩個月,讓奇美電在今年高毛利產品LED電視的出貨量一直遜於敵手友達,近日日方態度開始軟化。

內憂》 人事磨合,內耗三個月 內憂則是人事整合。過去帶有奇美實業色彩的人馬,在許文龍轉變成「純股東」後,也逐漸退出奇美電,這些人回到原本擅長的實業領域,對奇美電來說不見得是壞事。

問題就出在群創和奇美合併後,內部人事的磨合。對此說法,陳彥松指出,三家公司各有所長,一開始就知道各自的長處,沒什麼爭議。

然而,內部人士指出,分工上採取什麼做法並沒爭議,但問題就是出在文化差異。一位奇美電資深人員觀察,鴻海強調的是「競爭就會進步」的叢林法則,一開始讓大家去搶,看誰有能力,好處是競爭力變強,缺點就是會經過一段內耗。

經過兩、三個月競爭,現在區分得很清楚,採購和後段組裝由原群創團隊主導,前段製程和技術則由舊奇美團隊負責,由段行建在聯友光電的老同事:丁景隆和薩文志,分別負責生產和技術。

對 於這樣個分配,內部人員多持正面看法,特別是採購權的調整,雖然劃分給群創,但是權力已不像以前舊奇美大,且以成本效能考量,非一定採購自家零組件。一位 工程師指出,過去舊奇美採購影響力大到說一是一,根本沒有人敢反駁,「這就是為何過去每股盈餘(EPS)常輸給友達一塊錢的原因。」

最有爭議的就是前段製程,原本群創人馬也想插手前段製程,卻發現由過去管兩個廠(群創早期只有一座四‧五代和一座五代廠)增加到管十個廠,面板世代變高、複雜度也高,只好讓出權力。

內部人士指出,「老段覺得Q3(第三季)成績很沒面子,Q4(第四季)至少要贏該贏的人,給了內部很大的壓力。」

奇美電在十月份展開二次組織改革,針對前幾大客戶,成立特別服務小組以客戶為導向稱為CU(customer unit)積極搶單。

拓墣產研面板研究員李秋緯也認為,現在是奇美電營運的谷底,第四季應該還是調整期,明年電視品牌代工會進一步釋單,才是考驗整合是否成功的決戰點。

合併時,段行建原本喊出二○一○年達到「五五五目標」,監視器、電視和筆電出貨量各自達五千萬台,今年將無法達陣,特別是筆電的數量還差得很遠。

在人事底定、遷廠完成,和日本LED廠合作順遂,絆腳石拿掉一半後,將考驗段大將軍的作戰實力。

延 伸閱讀----段行建兩波改革整合奇美電2009/10 群創合併統寶 2009/11 群創光電和奇美電子宣布合併,隔年3月18日生效,郭台銘訂下4個月整合目標 2010/05 第一波組織改革以產品分事業群 2010/06 郭台銘宣布龍華廠提高薪資到人民幣2千元,奇美電展開遷廠作業 2010/08 段行建在第二季法說會後下修監視器出貨目標,調降產能利用率 2010/10 展開第二次組織改革,成立客戶導向部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254

成績單無可挑剔的挑剔股王 周永明

2010-12-13  TWM




宏達電有一位曾是奧運桌球國手的員工,周永明特愛找他較量;他遇強愈興奮,正如面對強敵如林的智慧型手機市場時,率領的宏達電總能超越極限,表現更為優異。

重登股王寶座,並不是容易的事,它象徵一家傑出公司能夠忘掉昔日光榮,向自己的極限挑戰;觀諸台股歷史上,也不過出現三次,今年,唯一主角是宏達電。

破釜沉舟 搶回股王寶座宏達電今年營收上看二千七百億元,足足較去年成長八六%。對於這樣的成績,一向被員工認為很難取悅的宏達電執行長周永明,在接受本刊專訪時,難得說出「我很滿意」的結論。

然這個結論,卻是周永明已準備好破釜沉舟心態換來的。

時間回到去年九月,在為期三天的宏達電全球業務會議上,一向積極求表現的宏達電主管們,幾乎每個人都低著頭,「報告聲音小到不行,聽得出來有氣無力。」周 永明回憶。因為,去年宏達電竟出現公司成立以來首度的營收衰退;儘管只比前一年衰退五.三%,然面對法人相繼調降公司評等,加上媒體一面倒看衰,「所有人 都沒信心,更沒士氣了。」周永明口中「說話變小聲」的宏達電主管,在第一天的會議上,只定出二○一○年要成長一○%至一五%的目標,如此保守,讓周永明相 當不滿,「我當時預期一○年智慧型手機市場至少會有三成的成長,我們卻只訂出成長一○ %至一五%目標,不就連市場平均水準都達不到嗎?」當下,周永明要求散會,明天重新來過。

隔天,周永明不等其他人發言,先喊了一句「Go big , or go home」,他斬釘截鐵的說,與其經營一個低於市場成長,甚至不成長的品牌,倒不如宏達電現在就打道回府,看要換人接替它、重回代工行列,或者就關門大吉 算了。「我是很認真說Go big , or go home這句話的。」周永明回憶當時。一陣靜默後,開始有人提出更積極的目標,但周永明仍是眉頭緊鎖。

挑剔 要做就做最難的

聽完新一輪報告後,周永明提出他的想法,「如果一○年宏達電要成長一○○%,大家的策略會是什麼?」這是原先的七倍,甚至十倍的目標,「我們的員工就是這 麼可愛,給了超高難度任務,大家反而活了過來。」周永明說,他要部下突破原有的條件框架進行思考,宏達電要有爆發性的策略,於是第三天,各種計畫慢慢的被 提出來討論。

「其實,成長一五%宏達電也是可以存活,事實上還活得很好,去年我們也還是賺了二百多億元;只是這樣不夠有企圖心,對我來說不夠exciting(興奮)。」周永明說道。

這就是周永明,挑剔,幾乎與他畫上等號,就如同他在宏達電內部的名言,「我們今年絕對不再做去年的產品,要做新的,要自己突破自己,不要等別人來突破 你。」一位和周永明共事多年的宏達電中階主管就說,「我最佩服他每一次的決定都是選最難的做,真的很難,我們常想,這做得出來嗎?但想歸想,大家都知道如 果你沒做到好,休想說服他。」無論是哪一款手機,周永明都會要求工業設計部門至少得做出五十種顏色給他挑,「許多顏色,若不擺在一塊,根本分不出差別。」 這位中階主管指出,而且周永明不只將顏色定義得很細膩,他還會閉上眼睛,要求工程師放在手中細細體驗觸感。他甚至要求工程師將手機模型拿到耳朵旁聽十分鐘 模擬,工程師回他,「兩分鐘就夠了吧!」結果遭周永明一頓排頭,「電話常常講十分鐘以上,如果手機貼在臉上十分鐘後感覺不舒服呢?」「你要讓他滿意高興很 難,」一位宏達電員工說,「在宏達電,最難的客戶不是Orange,不是T-Mobile(兩家公司為宏達電的系統商客戶),是Peter(指周永 明)。」因為他挑剔,加上有話直說的個性,且不笑時總皺起眉頭,感覺凶又酷,也讓員工很怕他。曾在一場討論會議上,一位機構工程師拿兩支手機給周永明看, 因為太怕他罵人,雙手直發抖,甚至抖到螢幕畫面看不清楚,讓周永明不得不抬起頭對他說,「你不要這麼害怕好不好。」會如此挑剔,並設下高難度挑戰,因為周 永明再清楚不過,面對智慧型手機市場強敵如林,包括蘋果、RIM、三星等,都是規模比宏達電更大、國際知名度更高的公司;一旦落後了,在這場「大衛與巨人 們」的戰爭中,可能就再也沒有追上的機會了,周永明知道在宏達電衰退之際,他更需要突破。

致力突破 因為強敵環伺遇上強的對手,只會讓周永明更興奮,生活上的他也是如此。周永明愛打桌球,今年宏達電新加入一位曾是加拿大奧運國手的同仁,每逢周二、四晚 上,他一定會找這位同事切磋球技,「老是找比你差的對手,永遠不會進步;找厲害的,就算老是輸,但很快能躋身一流。」周永明拿著韓國世界球王柳承敏剛送他 的親筆簽名桌球拍這麼說。

雖然,如此一來,周永明常被幹部私下抱怨龜毛,而且授權不夠,因此產生水土不服。如原來擔任惠普個人系統事業部門中國總經理的莊正松,轉任宏達電業務副總 之後,卻在今年低調離開;最大原因就在莊正松苦於發揮空間不大,所以即使與周永明是政大企家班同學,兩人過去私交甚篤,最後還是分道揚鑣。

挑剔,周永明十年如一日,即使已高居執行長一位,若要說周永明這幾年最大的改變,可能是服裝上的改變;昔日的西裝造形早已不再,如今周永明的註冊商標就是 他的牛仔褲。訪問當天,他一如慣例以牛仔褲造形出現。特別的是,這天他不穿襪子踩了雙loafer鞋,用現在年輕人的術語來說,周永明很「潮」。

輝煌 還沒有真正到來

周永明說,因為要做品牌,就不允許自己的產品在市場上看起來很醜、很笨,而且,「現在宏達電已經是國際品牌,我很多機會在國際曝光,如果還是很 serious(嚴肅)、很宅,很難說服大家宏達電是很消費性的品牌。」「造形雖變了,」周永明說,但不變的是,他見到同事穿著太拘謹,仍會盯著要他們改 變,不改其挑剔的個性。

被員工形容很難取悅的周永明,難得為今年的宏達電下出「我很滿意」的結論。而包括麥格理、巴克萊、高盛,與野村等四大外資券商,也已全將宏達電目標價調升到千元之上。

對此,周永明回說,「大家還是低估了宏達電。」他的論點是,「和其他國際上對手比較,我們的品牌、人才都毫不遜色,我們的價值應該還要更高才是。」挑剔的他,在二○一○年成績輝煌,宏達電V形反轉,一一年他還要繼續挑戰巔峰!

(黃智銘)

強調「全方位體驗」

——宏達電西雅圖設計中心宏達電決定轉型品牌後,就在西雅圖成立設計中心;它位於先鋒廣場歷史保護區,是一棟相當有歷史感的紅磚建築。宏達電以「體驗設計」模式,在這裡打造屬於宏達電專用的介面、音樂,是周永明強調全方位體驗的有力輔助工具。

當設計師在白板上畫滿使用者流程,規畫好最新的使用介面後,設計師接下來就需要與軟體工程師合作,把構想變成可以在手機運作的軟體程式。

這一排白色的獨立工作室,讓設計師想不受干擾進行思考或是趕進度時,就能進到裡面進行「閉關」。

設計師在苦思終日之後,偶爾也需要一點調劑,設計中心設有休憩區,也有Xbox 360等遊戲機讓設計師轉換心情。

在Benjamin Bethurum操刀下,宏達電調配出獨家鈴聲,只要鈴聲響起,就知道是hTC手機。

使用者體驗設計處長班佛(Drew Bamford),因相信行動科技會改變未來世界而加入宏達電,負責使用介面(UI)的設計工作。宏達電備受好評的Touch Flo、sense等介面,就是班佛率領的團隊在此開發出來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248

政府補助減少 太陽能廠照樣交出好成績蠑太陽能產業重回鎂光燈下的祕密

2011-3-7  TWM




油價高漲,太陽能補貼價格卻反向步步走低,多空交雜的太陽能市場沒人看得懂,當下游廠商還忙著抗議政府調降補貼,太陽能產業生態卻已悄悄改變。

撰文‧賴筱凡

利比亞政局動盪,一朵茉莉花點燃了中東地區的政治革命潮,但任誰也想不到,茉莉花不只在中東遍地開花,更催升油價飆上一百美元,讓太陽能產業重新見到光明。

「我 實在不懂太陽能。」搖了搖頭,一位觀察太陽能產業已久的投資人充滿了疑惑,「怎麼去年第四季一片看衰,隔了一季,現在太陽能產業前景又一片光明了?」這大 概是觀察太陽能產業投資人的共同心聲,因為去年第四季,許多投資機構都預估今年太陽能產業將供過於求,偏偏太陽能廠今年營收交出好成績;就在茉莉花革命點 燃中東改革之火後,太陽能股票再次成為投資人的新寵。

關鍵因素是什麼?中美晶董事長盧明光給了這個答案:「價格。」

當降低補貼成趨勢

產業開始邁向成熟化

「今年申請的補助都還沒下來,哪有人就在砍明年的補助額度?」這是一位太陽能廠董事長的抗議之聲,當他聽到經濟部要再調降太陽能安裝補貼,直呼沒道理。

然 而,面對德國、法國、義大利等國頻頻調降太陽能裝機補貼,政府減少補助的動作,似乎是反映全球趨勢,「這就是一個新興產業邁向成熟化的必經路程,起初能用 補貼來刺激需求,但當產業漸形成熟,政府補貼減少才能讓產業更獨立。」工研院太陽能產業分析師王孟傑舉例,像德國去年調降補貼後,今年還要進一步將補貼減 少一五%。

每每德國、義大利等太陽能需求大國調降補貼,市場便多以利空解讀,這也是為什麼去年德國確立減少補貼策略時,市場擔心,需求恐怕也會同步減少,供過於求的夢魘又再度籠罩太陽能產業。

「當 你看到江西賽維、保利協鑫這樣擴產,需求卻一直減少,你絕對會害怕。」盧明光舉了一個例子,有一次保利協鑫主席朱共山來到中美晶參觀,提到他最佩服的人是 江西賽維董事長彭小峰,原因是去年彭小峰一口氣就訂了兩百台的長晶機台,「結果,朱共山回去之後,他訂了兩千台。」在盧明光眼中,大陸的競爭對手就是這麼 瘋狂,「中美晶這次擴產已經是多達一五○億元的投資,可是要追上江西賽維,我們還得再投三百億元。」倘若這樣打下去,儼然是新一輪的太陽能軍備競賽。

於是,當去年各國政府減少補貼太陽能產業的消息紛紛傳出,盧明光踩了煞車,「我們得非常小心,因為比大不一定就能贏別人。」之所以感觸深刻,是因為二○○九年一場金融風暴,讓過度擴張的太陽能廠狠狠摔了一大跤,江西賽維就是最好的例子。

所以,當去年第四季太陽能市場一片看衰時,中美晶的擴產計畫轉向了,變得非常保守,「因為風浪越大的時候,越是考驗船長掌舵能力的時候。」

當毛利率走低

太 陽能廠打群架的時代來臨然而,時序來到今年一月,太陽能市場看法開始出現分歧,儘管補貼越來越少,在供過於求的陰霾下,太陽能廠卻個個交出好成績。市場上 供過於求的聲音言猶在耳,卻有一件事改變了整體生態的平衡——「下游cell(電池)價格降低的速度比我們想像的還要快,系統廠cost down(縮減成本)幅度比補貼減少的還多。」盧明光說。

這就是答案!原先市場擔憂政府補貼減少會讓需求跟著萎縮,但令人意料不到的是,太陽能電池價格急速降低,系統廠的成本減少,反而維持住終端市場的需求。所以,cost down能力越好的廠商,成為關鍵贏家,尤其在全球政府減少太陽能裝機補貼的趨勢下,越具競爭力。

「這 是我去年的課題,想著如何才能贏。」盧明光拿出整個產業鏈的價格、毛利率開始推論演算,假若二○一三年市電價格要來到每度電○.三至○.三五美元,系統安 裝廠的價格在二十美元,多晶矽的價格每公斤得來到三十六至三十八美元,等同於多晶矽製造成本幾乎是在○.一五至○.一八美元,「可是現在多晶矽的製造成 本,每瓦是○.二八美元至○.三五美元。」所以,整個太陽能產業鏈的毛利率都要跟著修正,三年後,多晶矽的毛利率可能只有三五%,下游電池廠的毛利可能從 現在的二○%降低到一二%,系統廠剩四%,「台積電、友達都想進來,連做代工的鴻海、英業達也要做太陽能,怎麼勝出?只有自己從wafer(矽晶圓)做到 module(模組)這條路。」不可避免的是,太陽能產業已經進入打群架的時代。

因為,隨著太陽能價格降低,整體產業鏈毛利率向下走,三年後單做上游矽晶圓,抑或是下游生產電池,都很難存活,「這就像歐洲太陽能廠商,他們之所以成功,就是從多晶矽原料、做矽晶圓、模組,到系統裝機垂直整合。」王孟傑說。

不論如何,在國際確立太陽能補貼逐步減少的趨勢後,太陽能廠得思索的關鍵課題是,怎麼讓自己更有競爭力,因為太陽能產業需求不會隨著政府補貼減少而萎縮,吃大鍋飯的日子已經過去,反而是有能力降低成本的廠商,越有機會在這波淘汰潮出線。

盧明光不諱言,「以現在產業的供需來看,電池廠面對供過於求的壓力,恐怕比上游多晶矽廠還多。」但還是那句,有競爭力的才是贏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128

手機代工慘澹經營 它卻逆勢交出獲利成績 陳世惠魔鬼大改造 華冠逃過虧損命運

2011-5-23  TWM




在手機代工大廠紛紛出現虧損的狀況下,華冠卻能逆勢交出獲利成績,華冠總經理陳世惠用兩個月魔鬼改造,讓小麻雀也能舞出手機代工的新春天!

撰文‧翁書婷

二○一○年,是手機品牌廠宏達電最風光的一年,智慧型手機熱賣,讓宏達電獲利創下歷史新高;但是,二○一○年對台灣手機代工廠來說,卻是最慘澹的一年,全 球最大的手機代工廠富士康,跌破眾人眼鏡,出現巨額虧損二.一八億美元(約新台幣六十四億元),華寶也大為失色,虧損三億元,就連英華達也在營收大幅縮小 下,三月宣布併入英業達。

然而,在市場普遍看衰手機代工廠下,有一家公司卻開始賺錢,走出連年虧損泥淖,逆勢交出EPS(每股稅後純益)○.二八元的成績,今年它的手機出貨量還要突破二千萬支關卡,上看二六○○萬支,全年營收有機會衝上二八○億元,成長幅度高達四三%,這家公司就是華冠。

手機代工業在虧損邊緣掙扎新北市中和某棟大樓裡,華冠總經理陳世惠穿梭在各個實驗室,桌上一字排開都是華冠這幾年做的產品,「你能想像嗎?十年前,我們代 工一支傳統的功能性手機(feature phone),可以賺四百美元。現在,我們做一支更好的功能性手機,利潤卻只剩四美元。」毛利低落是代工廠普遍的悲歌,只是全球智慧型手機銷量大幅成長, 但手機代工廠無一不在虧損邊緣掙扎,讓人不禁疑惑,手機代工產業怎麼了?

答案很簡單,「我們暫時沒有委外釋單的計畫。」宏達電財務長容覺生說。智慧型手機市場技術門檻高、利潤肥厚,讓手機品牌廠將組裝製造緊握手中。在品牌廠無 意對外釋單下,高毛利的智慧型手機訂單拿不到,代工廠又難從功能性手機銷量賺到錢,青黃不接的結果,手機代工成了落日產業。

談到大環境的問題,陳世惠也忍不住感嘆,「前幾年我們做feature phone都有賺錢,只是賺來的錢全拿去開發智慧型手機。」早在○四年,華冠就積極投入智慧型手機的開發,以為很快就會有爆發性成長,沒想到,卻等不到期 待的智慧型手機大筆訂單進來,拿到的都是二線手機品牌的小單,沒有達到規模經濟,讓華冠短短兩年就大虧十二億元,虧到連董事會都罵。

「現在每十個人,至少有四個人用的是智慧型手機,可是在二○○七年以前,能有一個人拿智慧型手機,就很厲害了。」陳世惠看來,當時行動網路環境的不成熟,造就了需求不彰,在3G網路尚未普及下,消費者怎麼會有購買智慧型手機的需求?

品牌大廠關起門來自己做,代工市場規模小,又僅兩、三家品牌獨大,缺乏訂單支持的華冠,成績當然不好看。

屋漏偏逢連夜雨,開發智慧型手機的投資大洞來不及填滿,又遇到了○九年的金融大海嘯,整體手機出貨量負成長,智慧型手機獲利春燕沒飛來,功能性手機訂單也開始衰退,整個華冠風雨飄搖,逼得陳世惠不得不想辦法動刀改造。

「當時可能很多人恨我。」裁員、關廠、智慧型手機研發喊卡,陳世惠改造的動作一波波,因為他明白,如果不改造華冠,讓華冠重新動起來,整家公司可能會遭金融海嘯滅頂。

陳世惠一聲令下:「兩個月,營業費用要降二○%,製造效率得提升五○%,開發時間要縮減一半。」這是陳世惠給高階主管的嚴苛任務,時間這麼短,動刀的幅度卻這麼大,因為他一想到手機代代演進,生命週期遠比其他電子產品還要短,就沒有太多的時間能浪費。

一聲令下執行內部大改造

不過,華冠的好處在於規模小、組織相對扁平,比起富士康、華寶企業結構上的疊床架屋,組織調整豈是一朝一夕。可是,華冠不一樣,它的組織簡單,卻又五臟俱全,調整的命令一下,整個華冠都開始動了起來。

「不要的成本先砍,產線也都要重新規畫,每個環節都一一被拿來用放大鏡檢視。」華冠財務長周照程說,營業費用要減少兩成,每一塊錢都不容許浪費。就連工廠 營運也一樣,產線重新調整後,以前花三十秒做檢驗工作(testing),現在要縮減到三分之一,效率、成本全部重新調整,讓華冠重新上緊發條。

另外,為了盯緊各部門的改造進度,每個禮拜陳世惠都和高階主管開會,他要華冠從上到下都動起來,「因為手機產業的變化實在太快,我們不能等。」果然,金融 海嘯一過,景氣開始復甦,加上iPhone掀起的智慧型手機風潮,在在顯示華冠的機會來了,「許多買不起高價智慧型手機的消費者,也開始選購中高階的 feature phone。」華冠副總洪一峰觀察,相對低價的中高階功能性手機,一樣有觸控與上網功能,表現雖不若智慧型手機好,價位卻親近一般消費者。

於是,陳世惠把智慧型手機的研發團隊投入中高階功能手機,性價比完全不輸入門款的智慧型手機,還讓摩托羅拉因而找上門,短短半年就設計四款機種,出貨一百萬支,未來更瞄準Android平台,殺進智慧型手機戰場,希望一舉拉高智慧型手機的出貨比重。

儘管如此,資策會MIC行動通訊分析師林柏齊倒沒這麼樂觀,因為各大品牌廠釋單,最快要等到一二年,因此,華冠能否順利接到智慧型手機訂單,甚至進一步將智慧型手機出貨比重拉高至六成,將是觀察重點。

面對未來挑戰,華冠也不敢大意,陳世惠眼神堅定地說:「我每天都戰戰兢兢,就像坐在薄冰上!」

華冠

成立:1999年

資本額:40億元

董事長:李森田

總經理:陳世惠

主要業務:手機代工(無線通信器材、電信射頻、電子零組件)

近三年獲利:

2008年EPS -1.65元2009年EPS 0.06元2010年EPS 0.28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31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