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6000萬留守兒童教育滯後問題突出 親情慰藉缺失

19日公布的《中國流動人口發展報告2016》顯示,總量超過6000萬的留守兒童面臨教育和親情的雙重缺失,心理健康存在威脅,亟需得到政府和社會的關註和扶持。

過去數十年間,中國流動人口數量持續上升。2015年,中國流動人口總量已經達到2.47億,每六個中國人中就有一個流動人員。

大規模的人口流動導致中國兒童群體出現急劇分化。部分兒童跟隨父母進城的同時,更多兒童以留守的方式滯留農村。根據第六次人口普查,中國流動兒童和留守兒童已經分別達到2880萬人和6100萬人,占全國兒童的比例分別為10.3%和21.9%。在中西部典型的人口流出地,農村兒童中留守者的比例已經過半。

當流動兒童在城市的生存面臨種種挑戰時,留在農村的留守兒童們的生存狀況更加艱難。《報告》稱,農村留守兒童普遍存在學校教育和親情慰藉的雙重缺失。

留守兒童的高中凈入學率比全國水平低20個百分點,不到城鎮兒童的一半,也低於農村非留守兒童。同時,留守兒童還存在比較突出的教育進度滯後和超齡就學現象。初中和高中推遲入學率分別高達21.3%和56.5%。

不能與父母保持日常的、近距離的溝通和交流是留守兒童們最大的煩惱。《報告》認為,親情慰藉的缺失,將會嚴重影響留守兒童心理的健康發展。

根據貴州省遵義縣和江西省修水縣的“留守兒童健康和生存狀況調查及幹預項目”,6歲以下兒童留守現象普遍,占比接近一半。留守兒童的主要養護人為祖輩,缺乏科學的兒童健康照料知識。

調查顯示,留守兒童意外傷害的比例高於非留守兒童,心理行為和人格發展問題突出。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指標異常檢出率高於非留守兒童。留守兒童更容易出現情緒控制問題,在探索主動性和獨立性方面都落後與非留守兒童。

《報告》提出,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問題應得到家庭、社會和政府的重視。托幼機構和有關政府部門,應該加大對留守兒童教育的關註與資金投入,積極對留守兒童的不良心理狀態進行疏導,促進留守兒童健康發展。

根據《報告》,中國流動遷移人口總體出現家庭化的趨勢,越來越多的家庭選擇舉家流動。尤其是1980年及以後出生的新生代,更願意選擇與配偶、孩子,甚至是老人一同流動。這意味著,有更多的留守兒童將會轉變成流動兒童。雖然流動兒童的成長環境仍待優化,但對於眾多留守兒童來說,能跟父母家人在一起朝夕相處,夢想就已經部分實現。

鑒於近年來與留守兒童有關的傷害事件增多,今年初,國務院下發《關於加強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工作的意見》,要求各級做好依法強化家庭監護主體責任,完善關愛服務體系,打擊侵害留守兒童的各種違法行為。

中國人民大學社會與人口學院學者段成榮認為,通過推進農民工市民化、鼓勵流動人口帶孩子進城、推動區域經濟均衡發展、引導扶持返鄉創業就業等措施,可以從源頭上減少留守兒童,從而緩解留守兒童面臨的教育和親情缺失的困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9481

【動畫】父母太恩愛被忽略阿女網戀閃婚求慰藉

1 : GS(14)@2016-11-20 23:51:55

老鄧和妻子已結婚20多年,兩人依然恩愛如初。歐美報告顯示,父母相處和諧的家庭,孩子也會陽光健康,或許是老鄧夫妻倆恩愛過了火,二十多年如一日,始終保持熱戀狀態,忽關愛女兒,讓女兒「缺愛」。女兒為尋求精神上的慰藉,與大自己9歲的男子網戀並閃婚。老鄧的女兒小鄧今年23歲,自小就覺得自己在家裡「無足輕重」。父母感情深厚、出雙入對,經常拋下她長途旅行,二人世界。小鄧感覺父母不關愛她,為尋找精神寄託,便通過網絡排遣寂寞。一次偶然的機會,她通過聊天app認識大自己9歲的王某。王某是山東人,對她噓寒問暖,關懷備至,與她無話不談,與父母的冷落形成鮮明對比,小鄧開始依賴王某。二人相識3個月後,單身多年的王某提出與小鄧結婚。出於和父母賭氣,小鄧答應了。她瞞着父母偷偷和王某領了結婚證,二人雖辦了婚姻登記手續,但沒舉行結婚儀式,也未共同居。由於兩人婚前接觸時間很短,缺乏深入了解,婚後漸漸從彼此身上發現很多缺點。父母知道女兒閃婚的消息後,感到非常震驚。與女兒多次深入溝通後,他們認識到問題的癥結所在,對忽略女兒的行為進行了深深反省。最終,在父母勸說下,小鄧決定結束這段離譜的婚姻。婚後僅5個月,小鄧便向法院起訴離婚,被法院駁回。半年後,小鄧再次提起訴訟。許昌市魏都區法院審理後認為,夫妻關係應以感情為基礎。小鄧和王某婚前感情一般,婚後缺乏溝通,感情淡薄,雙方無子女,亦無婚前個人財產及婚後共同財產,夫妻感情確已徹底破裂,遂准雙方離婚。中國青年網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1119/1983903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6238

包機票送iPhone求慰藉大媽搵囡囡伴遊咁孤寂?

1 : GS(14)@2016-12-10 03:45:18

上一輩把生兒育女視為晚年的保障,但隨着社會變遷、家庭觀念愈趨薄弱,「養兒防老」早已被遺忘了。前日,微信熱傳一則廣告,一位黎姓女士在朋友圈發廣告稱,自己一個人住在鄭州,今年冬天特別想去三亞看大海,想找一位「女兒」陪其去旅遊,並且願意負擔全程所有費用。黎女士在的朋友圈以《想找一個「女兒」陪我一起去旅遊》發文,原文如下:大家好,我叫黎彥玲,今年63歲了,自己一人住在鄭州,身體健康,女兒們常年工作在外,也不想打擾他們。今年冬天特別想去三亞看看大海,但自己又怕孤單。就想找一個貼心的小棉襖跟我一起去,年齡19至24歲最好,活潑開朗,希望她能一路陪我聊聊天,拍拍照。我願意負擔全程所有費用(機票和食宿),並送一個小禮物蘋果7手機。內地記者根據廣告上的電話致電跟黎女士聯繫,她說確有其事,因為女兒長期在加拿大,自己也感到挺孤獨的。最近想去三亞,想了很久了。這次就是想找個「女兒」陪着照照相、聊聊天。老無所依,不少當地人對黎女士要用錢招聘「女兒」伴遊,大多感到唏噓,亦覺得她很可憐。有網民紛紛爭做「女兒」:「招不招老伴?」亦有人調侃說:「岳母在上請受小婿一拜!」「大媽不是大媽,其實是大爺!」「只要乾女兒?太遺憾了!媽,姑爺要不要。」大河網/微博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1209/1986014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8894

為摯愛遺體梳洗穿衣是慰藉定再痛一次?

1 : GS(14)@2017-01-12 08:03:19

日本電影《禮儀師之奏鳴曲》中,男主角親手為死去的父親梳洗,這一幕為不少觀眾帶來心靈震撼。新加坡一間殯葬公司受電影啟發,推出新服務讓家屬為父母或摯親的遺體梳洗穿壽衣,希望藉此協助家屬走出悲傷。殯儀公司「心篇章」(Life Celebrant)下月提供這項特別服務,讓家屬在獨立房間內為死者洗頭髮、清潔手腳、塗抹潤膚霜、穿壽衣、扣上外套鈕扣或戴上飾物;收費為1,500新加坡元(8,074港元)。「心篇章」董事經理洪鈺琇指,中國、台灣和日本家屬均有參與入殮過程,認為家屬參與其中有助擺脫悲傷,「這個儀式讓家屬有機會參與最後一個程序,有一個可以安心哭泣的地方,或向已逝親人說說心裏話」。41歲的林先生就親手為亡母穿上衣鞋,又看着母親上妝,他說這次經歷可以加強家人的關係,「關門後與她共度獨處時刻,可平復大家的心靈,加強家庭成員的關係」。回教和印度教(Hindus)教徒一向有家屬為死者清潔身體的傳統,但在其他宗教儀式就甚罕見。有殯儀業者認為新加坡白事日程緊迫,讓家屬參與並不適合,而且不少人對遺體會感到不安,過程或會造成心理創傷。新加坡《海峽時報》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111/1989345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2170

余香凝攬廖子妤慰藉

1 : GS(14)@2017-04-12 22:42:36

《西遊記之孫悟空三打白骨精》前晚在金像獎贏得最佳服裝造型設計和視覺效果兩獎,身在無錫為第三集《西遊記之女兒國》趕戲的導演鄭保瑞,聽到這喜訊感到開心,更多謝老闆王海峰支持。有份拍《女兒國》的梁詠琪亦替鄭保瑞開心,其有份參演的《骨妹》,兩位女主角廖子妤及余香凝分別提名最佳女配角及新演員獎,但前晚兩人都輸了,梁詠琪感惋惜:「其實佢兩個都好努力去演,輸咗唔緊要,仲有好多機會。」廖子妤與余香凝前晚出席慰勞宴時攬攬安慰,廖子妤表示:「當日知道入圍已經好開心。」撰文:鍾國仁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70411/1998622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0137

杜如風買衫慰藉 好過買樓

1 : GS(14)@2017-07-01 10:50:20

■對「衫癡」杜如風來說,靚衫遠比磚頭來得重要。



現年42歲、走在潮流尖啄的杜如風,跟普通女人一樣不停減肥,日前她在中環接受專訪公開地獄餐單:「我食緊水飯房嘅嘢,阿媽自創餐單,豆腐加嚿海參,?家一日食一餐,有衫買就得。」減肥都是為了穿靚衫,「衫癡」杜如風坦言每年置裝費夠畀4、500呎樓的首期:「做嘢咁辛苦,梗係搵嘢開心吓,冇理由買啲磚頭返嚟。」採訪:余燕儀攝影:沈健程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70701/2007451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7522

【專題籽】剛果拳王思鄉 老婆煮木薯葉慰藉

1 : GS(14)@2017-10-08 23:41:05

Bresson的妻子Elsie也是剛果人。結婚七年,Bresson最喜歡她做的家鄉菜式。



【文化籽:非洲拳王」】尚哥,Bresson"The Beast" Lefoumbou Ngoma,八屆剛果業餘拳擊冠軍、國家隊前隊長、非洲業餘拳擊冠軍。2000年,年僅21歲的Bresson獲得悉尼奧運會參賽資格,卻因國家發生內戰而無法參加,Bresson決定到離開國家到香港追求其拳擊夢,在2012年在九展Star Hall擊敗了來自南韓和泰國的拳手,取得UBO世界拳王的寶座。當時他已在香港成家有了小孩,權衡輕重後Bresson覺得家庭較重要,所以決定留港發展當個全職教練賺錢養家。長年離家,Bresson也會有思鄉的時候。這時妻子做的剛果家鄉菜便能為他的心靈帶來慰藉。剛果菜最常用的材料是木薯葉(cassava leaf)、山藥(即鮮淮山)、棕櫚油、花生醬和魚乾。其中一道叫saka-saka的簡單菜式最得拳王的歡心,就是用木薯葉煮山藥。在香港很難買到木薯葉,他們便要靠住在廣州的親戚幫忙。「很多非洲人住在廣州,常往返兩地做生意。如想吃到家鄉的味道,便只好託他們帶回剛果的木薯葉和魚乾。」更多時Bresson和家人會以白飯代替山藥、以其他肉類代替魚乾,嘗試煮一頓「妥協」的家鄉菜。
Bresson常說剛果人文化是open-minded(思想開放),很容易接受新事物,對陌生的人和事張開雙臂擁抱。香港作為國際大都會,很多人卻故步自封。「可能他們一生就在香港,沒有到過世界不同地方。剛來港時有人見我膚色黝黑,很害怕和我接觸,我不怪他們。我還教我的小孩一定要和鄰居打招呼呢,如今他們都會主動和我們say hi呢。」



一道由木薯葉煮成的家鄉菜,能慰解Bresson思鄉的情緒。

Bresson初來港時,曾遇過歧視。但剛果人豁達的性格,令他對這些行為一笑置之。

製作:A moment(部份圖片由受訪者提供)編輯:施明慧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71007/2017453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178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