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克洛絲44歲社長戰功直逼柳井正 愈反對愈多機會 這家店10年營收增20倍


2015-09-28  TWM

日本克洛絲(Cross Company》社長石川康晴,憑藉與眾不同的策略,讓營業額在過去十年增加二十倍,而他的目標是成為下一個ZARA、GAP和優衣庫。

他 是服飾業的異類。由於言行大膽,曾有人把他與推展優衣庫的迅銷會長暨社長柳井正相提並論。四十四歲的他,是「後柳井」時代最被看好的人。這位企業經營者名 叫石川康晴,也是旗下推出「地球音樂暨生態」(earth music & ecology》這個服飾品牌的克洛絲公司(Cross Company)創辦人。

眼光獨到

卡位車站大樓、郊外購物中心克洛絲目前正以明年在東京證交所一部新股上市為目標,其成長狀況甚為驚人,營收在過去十年間急增為約二十倍,集團在二0一四年度(一五年一月底止)衝破營收千億日圓大關,分店數在全球已破千家。

設立於一九九九年的主力品牌「地球音樂暨生態」(以下簡稱地球),在年輕隨興服飾領域常是銷售冠軍。

但石川的野心不止於此,還斷然表示,「接著要多前往全球,以ZARA、GAP、優衣庫為努力目標」。

克洛絲的成長原動力,來自於「做和人不同的事」,不受業界常識所束縛。

原本就愛服飾的石川,二十三歲時在出生的岡山當地創業開設複合精品店,賣的是自歐美進口的華麗服飾,九九年時,店開到第四年,轉換為當時還很少見的「製造商直營零售店」SPA,並設立日後的主力品牌地球。

地球當初主打隨興簡單風,概念是「可愛」。雖然是在複合精品店正盛之時大膽轉換事業路線,卻一如石川的預料很成功。第一家店開店當天,人氣就高到有幾百人排隊。

他的銷售管道也與眾不同。

0三年,地球在新宿的車站大樓開店。那時最受歡迎的是巴而可或Laforet等時尚大樓,車站大樓給人「店家都賣已婚婦女服飾或低價品」的強烈印象,服飾同業其實不愛進駐。

周遭的人當然反對他這麼做,石川卻斷然決定到車站大樓開店。

後來,車站大樓取代時尚大樓成為人氣地點,而克洛絲因為比其他業者早起步,0五年幾乎所有集客力高的車站大樓都有克洛絲的店。

克洛絲也很積極進軍家庭

型的郊外購物中心(SC),既有店面每年以破竹之勢成長。

不過0九年既有店營收卻低於前一年,原因在於競爭對手反擊。「經過幾年後,對手就會模仿,市場開始學我們。」石川把賭注下在那時還沒人在電視上打的年輕服飾廣告。

同業嗤之以鼻,公司內部也對於投資成效難料的電視廣告持懷疑看法。

最重要的是費用龐大,當時營業利益才二十九億日圓,卻要花十二億日圓在電視廣告上。以地球本身來看,廣告宣傳費將占營收八%,而服飾業平均是二%左右,這不得不稱之為「異常值」。

反向思考

壓低庫存專攻小型店

但石川認為「愈多人反對,愈是機會」。研究過去案例也發現,JR由國營轉民營時,曾大打電視廣告,提高用戶認知度。這也能讓員工體認到「很多人在看」而顯著提升服務水準。「電視廣告是否成功,一半一半,但地球的認知度從一七%成長到七0%。」石川說。

展開電視廣告的一0年

度,營收為四一0億日圓,是前一年二六六億日圓的一.五倍。營業利益則達到七十二億日圓,是前一年的二.五倍,雙雙寫下最高紀錄。短短四年後,營收就成長到千億日圓。

而且,克洛絲不同於競爭對手,專攻小型店,以較少的庫存提高周轉率,拉高收益。以大型店為主的SPA,庫存周轉要七十天左右,而地球的庫存周轉比別人快得多,只要二十六天,是大型店的一半以下。

石川要求店長顧好三個關鍵字:「低資產」,即壓低裝潢投資;「高毛利」,推動SPA模式;「庫存周轉數」,盡可能把它提升到最極限。整合起來就是集中於小型店的戰略。

「開始限時促銷!」購物

中心內,地球的店員經常部如此喊著。每天,他們都會檢視數字,例如三周左右以定價銷售,若售出率低於三0%,售價就降一級;六周就再降一級,在較早的階段就持續降價。

商品下單也是,有只做一千五百件的商品也有生產二十五萬件的商品。「會花很長的時間考量要將何者設為強化商品。一半靠感覺,一半靠過去的POS(收銀系統)資料。」一旦決定強化何者,就二話不說投入人力、物力與資金。

「雖然以原價銷售時的售出率低,但商品最後全數賣光的售出率,應該幾達百分之百,」石川說。這種壓倒性的庫存清空率,連競爭者也咋舌。

克洛絲是否能超越優衣庫?

石川康晴正在努力中。

Profile 石川康晴

出生:1970年

現職:克洛絲社長

經歷:克洛絲創辦人

學歷:岡山大學經濟系

譯者 江裕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2907

「賺錢愈多,捱罵愈多」

1 : GS(14)@2011-06-23 22:17:10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10616/News/ek1_ek1a1.htm
「賺錢愈多,捱罵愈多」可以話係央企寫照,其實早響2008年,有關部門已經推動建立央企新聞發言人制度,並對外公布120間央企新聞發言人的聯繫方式,講到明24小時不關手機,以塑造央企滿足公眾知情權的良好形象。央企自己亦聘請一些內地輿情機構及公關公司來應對媒體,監測輿論情,據講,淨係呢方面的開支,少則年花數百萬,多則投入上千萬。

經過呢幾年的博弈,央企都算深諳輿情監測之道,因為不少事件起端源自網絡,曾經就有傳有央企安排員工響主要網上論壇及博客註冊多個用戶,以「老百姓」的身分為公司講好說話,粉飾太平。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4972

中信泰富案愈揭愈多 庭審爆高層早知炒爆

1 : GS(14)@2012-09-01 14:53:14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20901/News/ea_eaa1.htm

證監會起訴中信泰富前財務部助理董事崔永年內幕交易的案件,於8月27日在東區法院開審,為期7日,中信泰富前主席兼股東榮智健,於8月22日大手減持近8000萬股公司股票,持股量降至須披露界線的5%以下。
榮智健不斷減持 持股低於5%
中信泰富股價則於8月24日起連跌6個交易日,尤其以昨日跌勢最急,單日跌7.1%至9.49元,以全日低位收市,亦為2009年4月以來新低。
高層曾發電郵:已失控
根據控方即證監的陳辭,中信泰富前財務總監周志賢於2008年8月28日已獲悉炒輸外匯,覑當時的副董事總經理張立憲與崔永年一同跟進公司的外匯虧蝕情,張立憲於同月30日向崔發電郵則指「情已失控」。
不過,中信泰富於同年10月20日始發盈警,披露炒輸逾百億元外匯Accumulator,通告指董事局於9月7日知悉事件,該說法明顯與證監的調查結果有出入。
有法律界人士認為,倘若證監會在這宗案件勝訴,中信泰富隨時被追究,包括事件是否涉及發放虛假或誤導通告等,亦有機會面臨小股東的索償。
早於2009年已質疑中信泰富管理層發放誤導通告的Webb昨日表示,仍在等待司法部門作出起訴個別人士的決定。
Webb:政府愈遲行動 愈惹人疑竇
他續稱,政府現在是時候決定做些什麼,如政府浪費太多時間,不及早行動,到正式向個別人士提出起訴時,被告可能會因為年代久遠推搪「不記得」。
此外,Webb認為公眾等待的時間愈長,愈會令政府看來不想起訴一些很高級的人──包括前中國國家副主席榮毅仁之子榮智健,以及前行政會議成員范鴻齡。
事實上,立法會超級區議會候選人涂謹申今年5月曾代表部分中信泰富小股東,於股東會上質疑公司,就「炒踎」外匯事件上訴要求禁止警方解封部分文件,是利用小股東資金掩護前高層過失,並促請律政司上訴至終審庭,要求中信泰富放棄保密權,但上訴期限已過,未見律政司行動。其餘超級區議會候選人包括陳婉嫻、何俊仁、馮檢基、劉江華、白韻及李慧垰。
2 : GS(14)@2012-09-01 14:54:42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20901/News/ea_eaa2.htm


【明報專訊】中信泰富(0267)管理層涉嫌刻意延遲公布重大負面消息,香港投資者學會主席譚紹興指出,若證監會在此次內幕交易案中成功起訴中信泰富前管理層,即成案例,投資者可以此案例索償。

譚紹興說,由於香港沒有集體訴訟權,小股東普遍而言極難向上市公司索償。以年前的亞洲果業(0073)事件為例,小股東到小額錢債審裁處索償,但被告否認控罪,案件即會轉到區域法院甚至高院,小股東根本沒有本錢與上市公司對簿公堂。

港缺集體訴訟機制 增索償難度

不過,就中信泰富是次有可能發放虛假或誤導通告,證監會已循內幕交易起訴個別高層,法院一旦接納證監的指控內容,即可成為有力佐證,供執法機關追究公司責任,以及該小股東作為案例,向法庭申請索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1342

Facebook具護城河 商機愈掘愈多 盧志威

1 : GS(14)@2016-01-18 21:03:14

2016-01-14 HJ

歷史上每場戰爭,都具有顛覆性、革命性,例如百年前第一次世界大戰,德國原先想用鐵路系統運兵,在6星期內打敗法國,結果失敗,變成曠日持久的戰壕陣地戰。

到了二戰早期,由於大規模運用裝甲部隊,突然變成閃電戰,講求機械化,推進速度快,遇上戰壕就開車衝過;二戰後期則變為講制空權,誰掌握了空中優勢,就可將裝甲部隊炸得四腳朝天。

越戰和韓戰時為了消除美軍的制空權,在山地大舉使用地道和游擊戰,用地形成功抵擋了美軍引以為傲的陸空協同作戰優勢。

造就《黑紙》成功

戰爭武器雖然改變,但原理上大致分為陣地戰和機動性,隨着環境和人為因素有優劣之分,商業社會同樣出現上述情況,例如傳媒業原本屬於重資產陣地戰,本身很難賺錢,試想開一間報館要請人、燈油火蠟,沒有打算使幾千萬投資,抱住蝕本的心態,都別要開門做生意。

但據朋友兩年前在《信報》訪問林日曦所寫〈慢慢學習半世 慢慢思考半生〉,偏偏《黑紙》可以從一張紙的規模,靠3個人的創意,以及數千元的投資,最多一期賣12萬張,按每張零售一元,假設成本0.5元,未計廣告,那星期可以有6萬元收入。

之後隨着發行量、流量的增加,才加大公司規模,以《黑紙》、《100毛》、毛記電視近3年的增長情況,應該是採用亞馬遜(Amazon)經營法,每當有收入就全數拿去做新投資,老細們落袋應不多,尤其是《十大勁曲金曲分獎典禮》,如果不是最後找到贊助,就算計及門票收益,可能真的要虧損7位數字,幸好最後是成功的商業冒險,人氣(很多)與財富(相對較少)兼得。

《黑紙》的成功,很大程度要多謝Facebook(fb),不知大家開fb時有沒有留意,News Feed對於新聞、內容農場的分享,現在遠比遊戲更多,原因有分成和用戶潮流因素,但想講的風險,在於fb作為平台,具有較強的議價能力,將來商業化再做大,隨時會加Fan Page廣告費。

如果用戶不願意付錢,fb就會把用戶分流到願意付錢的Fan Page,甚至如網頁遊戲般,不宣傳、不理會,由得它們慢慢凋零。

當然fb不會亂來,萬一影響用戶體驗,對平台會得不償失,所以最多是加價壓毛利,不會真的逼死Fan Page。《黑紙》應該是全香港最會玩fb的媒體,殺到埋身時就會想到辦法。

每逢股價跌可吸入

多得互聯網,現在的商業世界完全是打機動戰,3年前誰會想到紙媒創業,可以開網上電視、頒獎典禮?所以學俞琤在台上話:「有時經驗捉在手裏面,分分鐘會化為老餅,反而與時並進,才可以歷久常新!」

與時並進跟投資這話題,上個月在〈炒股也要與時並進〉已寫過,亦是我們工作很想達到的目標,就不再重提,如果覺得機動戰很難打,經常要找趨勢很辛苦,可以學「股神」畢非德,重點找有護城河的公司,例如Facebook在同等級的平台出現前,都會在新聞、娛樂、休閒上佔據我們的生活時間,將發掘愈來愈多商機,每逢下跌都可以慢慢買。

本人客戶持有Facebook

#盧志威 #投資評析 #鴻鵠財誌 - Facebook具護城河 商機愈掘愈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4506

李克強:經濟打硬仗 挑戰愈大精力愈多

1 : GS(14)@2016-03-06 01:54:29

【明報專訊】面對去年持續的經濟增速放緩,內地今年經濟能否保住健康持續增長令人憂慮,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圖)昨日出席政協經濟及農業聯合小組討論便明言今年要維持經濟是場「硬仗」,但表示挑戰愈大精力愈多。



李克強就任國務院總理以來,每年兩會舉行第二日便即會見經濟界別,展示其對中國經濟發展的關注,今年亦不例外。據經濟組政協委員林大輝引述,昨日會議上李克強明言,今年要維持經濟發展在合理水平更不容易,甚至要打一場「硬仗」,因現時經濟不確定性和不穩定性因素增加。

更精準有效實施宏觀政策

但李克強表示,今年雖面對更多困難、更多挑戰,但挑戰愈多,精力愈旺。至於如何迎戰硬仗,李克強提出,要更精準有效實施宏觀政策,堅持供給側改革,擴大有效投資和消費,化解各種風險隱患,以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

瑞穗首席經濟學家沈建光認為,今年中國經濟硬仗在於四點﹕首先是全國經濟疲軟及美聯儲貨幣政策不確定性,增加了中國防範金融風險難度;其次是去產能、去槓桿難免衝擊經濟,去庫存、降成本則是避免衝擊過大,如何平衡是個考驗;三是供給側改革所需要的制度創新是否可落實推進;最後是改革推進速度,例如國企、金融、財稅等改革,節奏要拿捏得當。

此外,李克強重申,現時世界經濟變化、市場波動,都不是中國「拖累」。兩會期間外界憂慮中國經濟放緩對全球造成影響,評級機構穆迪繼周三將中國的信用評級展望從穩定下調至負面後,前日又將多間中國企業和金融機構評級展望下調至負面。

經濟學家指穆迪過度解讀中國經濟

全國政協委員兼著名經濟學家賈康對此回應,認為穆迪有過度解讀中國經濟嫌疑,過去有多次評級機構對中國信用評級下調,具有警醒意義,但不應該將其引導到「中國崩潰」的方向去。

根據穆迪稱,將中國降級主要是因為政府負債加重、外匯儲備下降、改革存在一些不確定性。賈康表示,雖然財政擴張力度加大,舉債規模擴大,但公共負債仍處在安全區間,並沒有必要過分擔心。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60305/news/ea_eaa2.htm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6853

曾淵滄﹕愈多政客抗議 股價升得愈高

1 : GS(14)@2016-09-30 08:03:33

【明報專訊】過去一個星期,恒指呈上落市,美國總統大選電視辯論前曾經引起一些震盪,理由是被稱為「瘋子」的候選人特朗普民調支持度追上老政客希拉里,不過,電視辯論後,股市收復失地,一般美國民眾認為希拉里的電視辯論表現較好,但是總統選舉畢竟不是辯論比賽,我們還得繼續留意兩人的民調結果。

不用太擔心特朗普勝選

許多人擔心特朗普當上美國總統,但我比較樂觀,正如英國公投結果脫歐,許多人也很擔心,我則看好,最終證明是我對而許多人錯。過去多年,美國新總統在上任前與上任後根本就是兩個人,上任後的總統可以完全忘記他在競選時講過的話,當年,克林頓在競選期間說他如果當選,會取消美國給予中國的最優惠貿易待遇國的資格,但是,克林頓上任後,第一件事是給予中國永久的最大優惠貿易待遇國資格,不必每年檢討。

奧巴馬任期只剩4個多月,開始成為跛腳鴨,美國國會完全不給面子,推翻了奧巴馬的總統否決權而強行通過法律,允許美國911事件的家屬控告沙特阿拉伯政府,今後沙特阿拉伯政府麻煩了,美國也麻煩了。

去年,沙特阿拉伯大量增產石油,據說是響應美國的號召,目的是在低石油價格以打擊俄羅斯,很神奇的巧合,美國國會否決奧巴馬的否決權同一天,沙特阿拉伯及其他石油出口國決定減產石油,是6年來第一次,這項行動有沒有政治意味?石油價格上升,俄羅斯就更有錢來與美國對抗,石油價格一升,依賴入口石油的日本受最大打擊。

內地煤礦停產 煤礦股最受惠

石油價格一升,煤礦股價格升的最多,兗州煤(1171)昨日升上9.55%,這隻股份我推薦過多次,石油股與煤礦股都屬燃料股,升則同升,跌也一齊跌,中國產煤多,煤礦股近期表現好的另一個更重要的原因,是中國政府嚴格執行供給側改革的政策,大量小型煤礦被迫停產,得益的自然是上市的煤礦股。

近來有傳媒報道新世界發展(0017)在橫洲的收地黑幕之類的事,這不是壞事,從小股東的角度來看,更可以說是好事,這證明新世界的確賺了很多錢,所以才會引來搞政府的人抗議。這種情况有如領展(0823)與港鐵(0066),愈多政客抗議,股價就升得愈高。

大學教授

[曾淵滄 滄海明珠]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2659&issue=2016093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0629

未憂「滬倫通」 李小加:通道愈多愈好

1 : GS(14)@2016-12-07 07:24:13

【明報專訊】中港兩地三家交易所昨日終於連通,不過早前中證監副主席方星海表示「滬倫通」已取得階段性的進展,引來內地與其他地區互聯互通或影響香港的憂慮。港交所(0388)行政總裁李小加認為毋須擔心,反而認為愈多愈好,並以本港過海隧道為例,指愈多隧道過海人次就會愈多;中國市場愈大,對香港只有好處沒有壞處,香港必須保持開放的態度。

稱中國市場愈大 對港只有好處

港交所主席周松崗稱,香港擁有早人一步優勢,可更快拓展至其他資產類別,而且內地較熟悉香港,加上中國經濟增長強勁,香港毋須擔心。行政長官梁振英亦稱,深港通標誌着兩地互聯互通進入新的階段,是在滬港通的成功經驗上加上創新及優化,同時亦充分體現一國兩制的優勢;香港將作為中國及國際市場的金融中心,並扮演着超級連繫人的角色,實現互惠及共贏。

另外,李小加又提到互聯互通的起源,稱其是誕生於2012年12月6日前後、在深圳一間小茶館與時任上交所理事長桂敏杰的傾談中。他憶述當時桂敏杰提議先覆蓋5至10隻股票,作為試點,但當他們將計劃上報內地監管部門時,反被問為何只有5至10隻股票而不是全部,最終獲得中央的大力支持。

[深港通]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3520&issue=2016120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8382

湯文亮:銀主盤愈多 樓價愈升?

1 : GS(14)@2017-08-29 01:38:27

【明報專訊】雖然我的「細價樓爆煲論」備受劣評,但現在有一些當日不同意爆煲論的專家撰文認為,辣招將買家逼去買細價樓,造成細價樓飈升,所以現在樓市,最危險的是細價樓。到今日我才發覺,原來當日那些批評爆煲論的人,有些根本沒有睇過爆煲論,不知道我在爆煲論中早已提及政府推出DSD(雙倍印花稅)之後,投資者已經不再投資中型單位以及豪宅,因為要付高達8.5%印花稅,買細價樓只需要付2%至3%,結果令到細價樓的需求加大,在供不應求的情况下,細價樓樓價飈升是可以預期,當時,我並且提及如果太多人向財務公司借錢上車,又未能如期還款,他們的物業就會被財務公司沒收變成銀主盤,如果銀主盤太多,細價樓樓價就會急跌,這是一個很正常的推算,但有專家不同意,他們認為銀主盤愈多,樓價愈升,這將會是新常態。

推DSD後 細價樓需求反增

我雖然要為我的爆煲論認輸,但很多人認同我的觀點,只不過是時間不夠。其實,爆煲論關鍵之處就是財務公司與銀主盤,如果數量不多,樓市是不會爆煲,但數量如果增多,銀主是會減價賣樓,他們只要收回借款便可以,就算有損失,以往所收的利息及雜項一定可以彌補,所以,當銀主盤增多之日,亦是樓市下跌之時,這亦是樓市的「物質不滅定律」之一,毋須推算亦毋須預測。

銀主求收回借款 願減價賣樓

如果話銀主盤愈多,樓價愈升,這將會是反定律,一定要有很充分理據才可以發表,如果說不相信的話,到銀主盤增多,大家便可以睇到樓價上升,我覺得這並不是一個答案而是狡辯。不過,專家亦承認了一個事實,就是銀主盤將會增多,這是非常重要的,至於在銀主盤增多之後,樓市上升抑或下跌,我相信大家心中有數。

紀惠集團行政總裁

[湯文亮 敢說亮話]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4324&issue=2017082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0444

湯文亮:潛在供應 愈潛愈多

1 : GS(14)@2018-02-04 20:58:00

【明報專訊】陳茂波大約在兩年前開始講潛在供應量,有老友問我何謂潛在供應量,我話我是陶淵明學生,好讀書不求甚解,真的不知道什麼是潛在供應量。有人解讀為政府可以提供的土地用作興建私人住宅單位數量,當時大家都認為政府是誇大了數字,到最後結算,可能有一半供應量潛水,所以應該叫「潛水供應量」比較恰當。政府當時亦了解一般人想法,但沒有官員澄清,令人更加肯定所謂潛在供應量其實是潛水供應量。

最初陳茂波提及潛在供應量的時候約是8.2萬個單位,當時一般人認為即使數字確實無誤,仍是不足夠,以每年消耗兩萬個單位速度,8.2萬個單位只夠4年,但兩年後,現在潛在供應量是9.7萬伙,比兩年前還多,結果令一般人更加不明白,點解潛在供應量會愈潛愈多。原來陳茂波是會計師出身,用一套簡單存貨出貨表來解釋,半製成品及貨尾就是潛在供應量。

潛在供應量包括新盤貨尾

簡單來說,已申請興建或興建中單位,扣除已出售的就是潛在供應量,到新樓入伙,貨尾單位亦會歸納為潛在供應量。過去兩年潛在供應量增加1.5萬個,證明供應比消耗多,供應不足根本不成立,今年逾兩萬個單位入伙,相信有不少仍未售出,所以我估計今年潛在供應量因貨尾增加而上升,到今年底,潛在供應量將不會少於10萬個單位。

有人曾經問我,點解潛在供應量是增加不是減少,理由很簡單,就是不斷有新樓動工來補充消耗,如果潛在供應量能夠維持在8萬至10萬個單位,代表動工量與消耗量持平,樓市應該很健康,如果低於8萬個單位,代表動工量不足,有可能令樓價上升,如果超過10萬個單位,代表貨尾單位增加,地產商有減價促銷壓力,樓市亦可能會下跌,如果大家了解多一點潛在供應量,對了解樓市走勢亦會有所幫助。

紀惠集團行政總裁

[湯文亮 敢說亮話]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1313&issue=2018013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768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