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怎樣管理心懷不滿的員工

http://xueyuan.cyzone.cn/guanli-HR/227243.html

在動盪不定的世界裡,焦慮和不確定性讓人變得有些暴躁易怒。正當領導人需要員工努力工作時,脾氣古怪的人卻到處散佈消極情緒,埋下 懷疑的種子,結果打擊了每個人的士氣。如果他們在績效上又出了問題,令這種日常的乖張情緒愈演愈烈,那麼一旦被公司除名後,他們這種單純的乖戾就會演變為 不滿,也許還會出手去傷害曾經的團隊。

我在職業生涯的早期,與幾位朋友在一所度假屋裡度假時,從人類學家瑪麗·道格拉斯(Mary Douglas)的一部經典著作Purity and Danger中學到了重要的一課:要保持一切井然有序,需要許多人協同合作,但要把事情搞得一團糟,只要一個心懷不滿的人到處濺灑污泥就夠了。而其他人的 任務是不要讓他得逞。

當我向公司老闆和董事會提供諮詢服務時,這成為最受歡迎的一條管理洞見。在最近的一個案例中,一家小公司的首席財務官(CFO)因涉嫌報銷違規而遭 到解僱,在同事眼中,他還是個不稱職的戰略家,而且不善於團隊協作。這位前CFO並沒有就此罷休。他諮詢了律師,當第一位律師說他的官司打不贏時,他又去 找了第二位、第三位。他召集了一些朋友,讓他們向重要客戶發送電郵,替他訴苦。與此同時,CEO和新任CFO不得不籌集資金和收入來填補虧空,而那位一肚 子怨氣的前任CFO認為這全都是別人的錯。他大張聲勢地到處講述自己的不公待遇,幾乎搞垮了整個企業。

當你面對乖僻、暴躁或心懷不滿的人時,以下這些注意事項可以幫助你。

1. 不要讓他們得勢。不要讓他們的抱怨佔據太多的時間,耗費管理層太多的精力。派一個人去解決這個問題,讓其他人繼續忙正事。

2. 要不斷講述積極故事,包括組織目的、使命、目標和成就。提醒大家關注大局。

3. 不要表現得怒氣衝衝。要保持冷靜和專業。不要講一些庸俗的故事,把自己降格到和他們一樣的層次。最近研究表明,惡意攻擊他人的人最終會自食其果,人們對這種人不會有什麼好印象。

4. 不要替他們講述他們的故事。不要在會議或對話開始時把整個情況複述一遍。只需發表一兩則簡短的聲明,承認你對員工的抱怨感到遺憾。不要讓人覺得你在辯解。不要通過回答聽眾不知道或不關心的問題來提高自己的可信度。

5. 不要以為只要做得對就夠了。在法庭上,也許掌握事實證據就已足夠,但在輿論法庭上卻未必。你只有通過實際行動才能說服其他人。他們要親眼看到你按原則辦事,要評判你能否做到誠實可靠、始終如一。

6. 要做出一點姿態,即使沒有必要這樣做。無論如何,你也許並不是100%正確。做出一點讓步會讓你顯得寬厚大度、善解人意。那個心懷不滿的人可以宣稱自己取得了部分勝利,這樣公司把他打發走也會更容易些。要明確自己的底線。

7. 要立即對流言蜚語做出反應。不要容忍誹 謗中傷,要做出準確反應,不僅令人信服,還要引人注目。要駁斥顛倒黑白的說法,但不要重複那些侮辱性的語言。

8. 要儘早並經常向你的盟友通報信息。要讓他們瞭解事實和細節,尋求他們的支持。

9. 要繼續前進。不要停止行動。要制定並宣佈令人興奮的計劃,幫助大家構想未來。

最重要的是,你所做的一切都要有利於公司使命和利益相關人。即使在一個動盪不定、需要做出艱難決策的世界裡,要對付性情乖僻的人,最好的辦法就是制定一項鼓舞人心、充滿激情的目標。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717

徐小平:時勢造就英雄,格局成就偉大,創造者要心懷對人類命運的悲憫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1020/159331.shtml

徐小平:時勢造就英雄,格局成就偉大,創造者要心懷對人類命運的悲憫
真格基金 真格基金

徐小平:時勢造就英雄,格局成就偉大,創造者要心懷對人類命運的悲憫

創業者在創業後異性緣大幅度增長,可見創業者已經到了職業鄙視鏈的最高端。

本文由微信公號真格基金(ID:zhenfund)授權i黑馬發布。

我前兩天去上海出差,深夜抵達機場。在過去我需要請朋友、找熟人開車來接機,但現在下飛機以後叫個易到專車,馬上就可以聯系到附近的司機。網約專車的創新,已經徹底改變了人們的出行方式。清晨在上海街頭,我看到六七輛黃色的 ofo 自行車,還有幾輛紅色的 MoBike 自行車。

這兩家公司都在短短一年內從無到有,進一步改變了我們的出行,而它們的估值都達到了幾億美金。在上海這一個城市就投放了無數量輛自行車。真格也參與投資了 ofo,我相信明年滿大街都能看到他們的黃色單車,成為城市獨特的一景。

如此年輕的公司已經在改變上海人的交通方式,讓人們的生活更加便利。這就是發生在我們眼前所謂“資本寒冬”中激動人心的故事。

創業創新及其催生的新經濟崛起,正在中國形成一股嶄新而豐厚的改革開放紅利,對經濟發展形成了巨大的推動力量。盡管對於新商業模式和新現象的政策監管出現過一些糾結和調整,但創業創新的實踐總體上得到了社會和政府的全力擁抱,在未來會給中國經濟帶來巨大的飛越。

創業創新對中國社會有什麽意義?我想從中美高校創業創新對比來說明問題。有學者對斯坦福、MIT、清華這三所學校的經濟影響力進行了衡量與對比。如果把大學校友所創立公司的年收入都加起來,測算顯示:斯坦福校友每年創造 2.7 萬億美金的收入,相當於全球第十大經濟體;MIT 每年創造 1.8 萬億美金的收入,相當於全球第十一大經濟體。

清華大學每年創造 500 億美金的收入,相當於全球第七十大經濟體。2016 年全球第十大經濟體是加拿大,第十一大經濟體是韓國。第七十大經濟體是哪個國家呢?危地馬拉!一聽就是很危險的地方。

清華大學是美國公認的高校排行榜里全球排名第一的工程類大學。但是學生老師創辦的企業所創造的經濟影響力,和斯坦福、MIT 比起來,竟然相差著六十個國家。這個差距是和中國的經濟體量不相匹配的,也是和中國的教育水平不相符的。

盡管這個統計結果可以爭議,但我們還是可以看到,中國的創業創新實際蘊含著巨大的爆發力。如果清華、北大這樣的高校能夠達到 MIT、斯坦福的水平,相當於中國經濟長出了一個韓國和加拿大,這里的潛力,是不可估量的。

斯坦福,MIT 是如此。普林斯頓,哈佛的畢業生也不差。哈佛的比爾蓋茨、紮克伯格創造了微軟和 Facebook,市值加起來近 8000 億美元;普林斯頓的貝索斯創造了亞馬遜,市值 4000 億,這些公司改變了全球經濟版圖。而我們反觀國內的頂尖大學,清華最有名的創業者是張朝陽,北大出了個李彥宏,當然還出了個俞敏洪,以及真格基金。複旦有郭廣昌、陳天橋,上海交大當然也有很多很好的公司。

他們都是了不起的創業者,但從企業的高科技創新力和全球影響力的角度來看,還有巨大的發展空間。有人說我們還是有騰訊、阿里這種偉世界級的大公司啊,不錯,但看看這些公司的境外用戶和收入,依然是微不足道的,這說明中國公司離征服世界還有距離。

但這就是我們的機會所在,我的信心和激情都來自於此:我相信我們跟發達經濟體有多大差異,我們就有多少潛力;中國創業者有多少激情和夢想,中國就有多大創造價值、創造財富的未來。巨大的夢想和機會,巨大的未被滿足的需求和巨大的市場空間,這是這個時代的中國年輕人特有的機會。

要充分地釋放中國創業者的激情,激發他們的想像力和能力,給他們創造更好的創業創新環境,必須要繼續拆除一些障礙,我總結為“三知障礙”。第一是認知障礙,是指對創造財富以及創業者的態度。

最近一位非常令人尊敬的科學家,發表了一篇演講,批評這是一個人人只想著掙錢的時代。其實,追求財富與追求道德並不沖突。創造財富實際就是承擔社會責任的最佳途徑之一。除了坑蒙拐騙與貪汙腐敗,金錢是社會對創造價值者的激勵和回饋。一個創業者或企業家,只有當他創造了社會價值,提供了優質的服務和產品,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便利,給社會文明帶來進步,他才有可能獲得財富。

所以,與其說人人都在想著掙錢,不如說,這是一個人人都在夢想創造價值的時代。如果一個科學家,把他的科技成果變成抗癌藥或機器人,成為億萬富翁,有什麽不好的呢?但另一種觀點可能批評這種人不務正業,不搞學術而去從商,他是一個商人而不是一個學者。商人比學者難道就低人一等嗎?新東方成功之後,我太太跟我說:去北大搞個教授頭銜吧。我說:我是新東方老師,這個頭銜足夠了!

對商業的鄙視、對金錢的誤解,對民營私企這些改革開放新事物的低看,在人們內心深處,在潛意識里面,還在阻擋我們放開想象的翅膀,這是無形的價值觀枷鎖,是阻擋中國創業創新事業的認知障礙。

第二點,我稱之為行知障礙,也就是創業者的執行能力。怎麽找合夥人、怎麽談股份、怎麽做營銷、怎麽建品牌……萬一一個合夥人不合作,你怎麽解決他,員工不努力你怎麽激勵他?這些事情聽起來難,做起來更難。真格基金投資了很多公司,見過了太多因為行知能力不足而失敗的悲壯故事。

一個想法變成一項技術再變成一個產品是個漫長的過程,有些科技人才可能掌握了技術,但是沒有對於商業、金融、營銷、公關的知識以及對於人性敏銳的觀察力,離成功的距離仍然遙遠。這就是真格基金存在的意義,我們與青年創業者分享豐富的經驗,為他們指出前進路上的陷阱,指明迷路時的方向。

最後一點是政"知",其實也就是政府政策的大環境。1996 年我回國創業時,中國剛開始進入深度的改革開放,但對創業者來說仍然有很多困難和不確定性。當時有個新聞是某地的科技工作人員業余時間做項目賺了幾萬元人民幣,被抓起來判了幾年刑,我們當時聽到之後心情低落,想不通一個人用智慧才華換來經濟和社會的發展有什麽錯?還有比如進行工商註冊:以前要求多個人一起才能註冊公司,不允許一個人註冊,而且要求有註冊資本。但是我沒錢才創業啊,有錢我不就去做投資了,對吧。如果我要去借錢,也不行,屬於虛假註資……

創業難的時代已經過去了。現在政府在創業政策上越來越開放,越來越鼓勵和便利創業者,這也是我作為投資人所觀察到的情況。我們的創業政策環境越來越好,雖然還可以更好。

最近國務院頒發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讓無數科技學者感到歡欣鼓舞。新政策鼓勵科研人員將科研成果轉化為商業應用並從中獲得相應的回報。科研成果轉化自此在法律上有了明確的依據,大多數高校高校對此的態度由過去的"不鼓勵、不支持、不反對"轉化為"明確不反對"……當然我希望看到有一天這種態度變成明確支持,明確鼓勵,明確贊同。

無論是社會觀念和還是政府政策,中國創業生態正在經歷全面的改善和升級。上個月我去北大演講,有一個學生站起來說,大學生以往的職業選擇鄙視鏈是去投行的瞧不起去咨詢公司的,去咨詢公司的瞧不起四大的,四大的瞧不起做快銷的。他問創業者在鄙視鏈的什麽位置?

在我回國加入新東方的 90 年代,創業者絕對是在鄙視鏈的最底層。但現在,情況已經大不相同。真格基金和零點調查做了一個創業者調研,84%的創業者都表示即使創業失敗也是值得的,64%的創業者認為即使創業失敗再去就業的優勢也非常明顯。最有意思的是創業者在創業後異性緣大幅度增長。可見創業者已經到了職業鄙視鏈的最高端。

職業鄙視鏈在過去這幾年發生的大逆轉,背後實際上是整個社會的觀念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而且這是一種不可逆轉的、意義極為深遠的變化。從中央到地方,從政府到民間,其實我們正在做一件事,就是中國站在新起點上,中國青年人正站在如同三十多年前改革開放那樣的重大節點上。

我們現在有一個嶄新的時代,嶄新的機會,機會永遠不會過時,過時的只有你的想法和猶豫。創業對個體來說,相當於一次偉大的解放實驗,一次偉大的個人命運的革命。創業創新使得每個人都能通過勇敢頑強的奮鬥,把命運掌握在自己手里,成為這個時代的英雄。

2006 年紐約時報的著名評論人 Thomas Friedman, 對於中國當時建立“創新國家”的新戰略表示質疑,他在一篇評論里寫道:“你知道,總是說英國掌控了 19 世紀,美國掌控了 20 世紀,而中國將要成為21世紀的霸主。我們完了。抱歉,我可沒準備好把 21 世紀交給中國。”

而十年之後,紐約時報的科技記者 Paul Mozur 發表文章指出,“中國走在移動科技的前沿,而不是矽谷”。而中國不僅僅只在移動科技這一個領域搶占了先機。美國白宮這個月發布的數據顯示,在人工智能領域的研究論文發表數量,中國已經超越了美國,而且這些是高質量、為學界所引用的論文,說明在這個未來註定會影響人類命運的領域中,中國的學者和科研人員有著遠大的抱負和突破性潛力。

最後我想講一點我最近讀書的心得體會。我讀 Elon Musk 傳記,我發現 80 年代末, 我和 Elon 前後腳來到了加拿大的 Saskatchewan。我所在的城市叫 Saskatoon,有 18 萬人,他去的外公住過的城市叫 Swift Current,才 8 千人。比起來,我所在的地方真是個大城市。Saskatchewan 是個農業省份,一般人不會去那兒,除了我和 Elon這種不一般的人。當時 Elon 才 18 歲,而我已經 32 歲。2002 年 Elon Musk 把第二個創業公司 Paypal 賣掉,賺了 1.7 億美金。緊接著他就把 1 億美金投入了 SpaceX,7000 萬投入了特斯拉,1000 萬投入了 SolarCity。

2006 年新東方上市的時候,我其實也處在一個相似的狀態,手上握著很多足以創辦 SpaceX 的錢,但我卻沒有像 Elon 那樣做出一個特斯拉,或是一個 SpaceX 。我自己會反省,這是為什麽?當時我覺得,可能是中國政策不允許吧。其實這是一種自我欺騙的借口。我覺得主要問題在於我和 Elon 不同的思想觀念和精神意識。

Elon Musk 他想要做的就是改變世界、改變人類命運的事,為人類文明的延續和人類智慧的啟蒙做出貢獻。而對我來說,談到能源短缺、氣候變暖等等這些世界性的問題,我往往會覺得離我很遠。我在做的事業的確在改變著青年人的命運,我並不妄自菲薄。但就從精神意識和價值追求的角度,我是在為困頓的學生代言,而 Elon 在替困窘的人類擔憂。

兩種追求,也許談不上誰對誰錯,或者,它們反映了中美兩國的經濟社會發展階段。但如果中國真的要走向世界前沿,中國創業者如果真的要締造世界級的公司,我們就不僅僅要有對優質產品和服務的追求,對金錢與成功的追求,我們更應該要有對人類整體命運的悲憫和擔憂,要有對人類文明在歷史長河乃至浩瀚宇宙中的位置更加深邃和超前的思考。唯有我們的精神高度上升到了這里,我們才能在創業創新的銀河系里,與世界最璀璨的明星爭輝。

中國的創新創業的事業已經取得了偉大的成就。圍繞創業創新,我們需要社會對此的認知升級、創業者對創業的行知升級和政府對創業政策的政知升級,但可能我們最需要的還不僅是這些。

在人工智能必將代替大部分人類工作,生命科學必將極大延長人類壽命的黎明時刻,我們要有對人類文明和人類命運的整體思考和關註。中國創新需要新思想的註入以及新的精神力量的激發,從而為我們的創業創新事業帶來新的原動力。

真格

真格基金 徐小平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9698

敞開心懷 活得自在 盧巧音 2017-11-24

1 : GS(14)@2017-11-27 02:04:15

https://www.am730.com.hk/news/%E ... %a7%e9%9f%b3-105136
歸來 以歌會友

迎接明年踏入樂壇20周年,Candy將於下月在麥花臣舉行《RE:TURN》演唱會,「主題很簡單,就是回來,也有按下鍵盤『Return』鍵的意思,翻開新一頁。」跟舊公司滿約後,轉投何兆基(樂隊野佬成員)成立的新公司,原打算明年3月才舉行演唱會,有投資者提出12月檔期的合作建議,便索性提早舉行,「其實我也掛念這裡的樂迷,很久沒見了!今次純粹是以歌會友。」Candy表示,舞台以簡潔為主,歌曲會以傷感、開心或迷惘等情緒分類,配合下月推出的新歌,「上次推出《哲學家》後,沒太多跟進宣傳,很少人留意,新歌感覺較輕快,今次不想太沉重。」歌曲起用全女班創作,調子輕快,「想從女生角度出發,寫婚後生活的小點子,想告訴大家我以甚麼心情回來。」婚後的Candy變身賢妻,打理家頭細務之外,全情投入擔任丈夫樂隊Kolor的幕後軍師,生活自在愜意,開演唱會是錦上添花,「與丈夫相處一段日子,是時候建立自己的工作和社交圈子,剛巧遇上好有諗頭的何兆基,給我加添動力,做自己想做的音樂。」
news-images
退一步 開闊視野

Candy自言一直心繫樂壇,對於婚後深居簡出,她解釋,「其實,結婚前開始感不安,日夜留在家裡,人便胡思亂想,將小事放大,經常質疑自己做得不好,情緒抑鬱、喜歡購物、無緣故地哭!」病向淺中醫,她在適當的治療下,病情雖告穩定下來,但她自知身心狀態,仍未適合站台演出,「不太懂面對壓力,很容易迷失,所以決定暫時專注幕後工作,先鍛練身體和精神,希望站台有更穩定的表現。」不說不知,Candy曾有一段迷失的日子,6年前才決定退居幕後,「那時,我對唱歌沒信心,自感演出不好看。」從台中央走到幕後,給她嶄新視點角度,「站後一點,便能看到整體圖畫,接觸不同崗位的朋友,讓我學會放低身段,打開心聽別人的意見。」同時,調慢生活步伐,讓她回望走過的音樂路,自我檢視,「以前我的弊病是從不看自己任何演出,無法放開心懷,從不知自己有甚麼而要改進,其實應該要先忘記自己是誰,才能客觀看自己表現,再花時間研究如何進步。」她半說笑指,要積極將勤補拙,「曾經聲帶受傷,這幾年跟新老師學唱歌,同時,經常進出不同錄音室跟進別人的錄音,獲不同的監製提點,給我嶄新看法,鑽研唱功,才慢慢重拾信心再起步。」

唱我心 告別慘情

眼前的Candy精神奕奕,對答從容不迫,問她兩年沒推出新作,想帶甚麼給樂迷?她坦言,「人生已進入不同階段,不想再唱慘情歌,而且已結婚,難引起共鳴,想傳遞多點正能量。」人隨閱歷成長,思考方式也有變,「以前喜歡唔開心,覺得情緒多點起伏,創作便有較多靈感,但問題是負面情緒會影響身體,承受不了大壓力,患上甲狀腺病,身體無法吸收食物,瘦得恐怖……我唔想這件事再發生!」這是她憑《好心分手》和《三角誌》橫掃樂壇頒獎禮的兩年,想不到的好成績,令她異常繃緊,「站台唱了一、兩首歌,仍因緊張影響演唱水準,愈唱自信心愈低。」費盡心力才能掙脫負面情緒的纏擾,她自知不能再慘下去,與其重複成功模式,不如另闢蹊徑,2005年推出大膽前衛的《天演論》專輯,雖不屬主流,卻得到極高的評價,「很proud of這張專輯,很多謝有梁翹柏監製和編曲,唱片公司在最後一次合作,仍讓我大膽一試。」Candy最感恩是遇上愛錫她的幕後音樂人,讓她能發揮獨特個性與唱腔,「現時樂壇都愛跟大潮流,同一款歌、同一把聲、同一個樣……其實,不應隨波逐流,應該隨自己的心去做,注入個人特色,我深信每個音樂人都有本身的獨特風格,何不將個人風格放大,給樂迷多一點選擇?」Candy語重心長地說。
news-images
餐枱前解決

從拍拖到婚後的七年多,Candy與Sammy經常在工作上合作,烈女與band友卻不如想像般火星撞地球,「因知彼此性格,不會刻意去激嬲對方,即使意見不合,絕不會在Band房或電話爭吵,必需要等待回家後,坐在餐枱前傾掂解決,一五一十說清楚,這是共識的相處方法,先Step back冷靜想清楚。」兩人2009年開始拍拖,反是Candy與Kolor其他成員磨擦較多,「大家都性格火爆,起初有很多衝突,但不打不相識,鬧完交,說句對不起,友誼便慢慢建立。」那麼,丈夫夾在中間,可會左右做人難?她笑言,「全部都是成年人,他從不理我們吵甚麼,由我們私下解決。」學習多顧及別人,是成長的必修課,「沒可能遇上完全match的人,難道這把年紀還要人忍受自己的刁蠻任性?」她自言近年接觸new age和信佛後,願意學習自我調節,「以前很強悍,自己喜歡怎樣便怎樣,現在也是我行我素,但懂得溫柔點,沒那麼硬朗。」

雙親示範 愛上運動

Candy強調,這不是勉強改變自己,壓抑負面情緒,當生活遇上不快事,更要盡爆心中鬱結,「找個受得氣的朋友說出來,還可做運動出身汗發洩,釋放安多酚,會令人開心點。」Candy力推以跑步解愁煩,別以為她是運動健將,「以前我不做運動,跑兩、三分鐘便喘氣。」從零運動到經常練跑,Candy歸功於雙親,「媽媽的體質很差,退休後開始日日游水,就是冬天氣溫降至10度以下,都從不間斷,媽從不勸我做運動,但以身作則,見她身體好了,也認識很多志同道行的朋友做運動,爸爸八十幾歲亦經常行山。」後來,丈夫提議齊齊練跑,加上有父母的美好見證,才驅使她跑出第一步,「起初,是跟自己鬥氣,又覺得答應了自己,沒理由做不到,有點自虐,然後,能跑2km已很開心,有點自high,感覺身心都健康了,這也是意志和心智的訓練,當發現不放棄會帶來很多好處,便keep住做。」她不時與丈夫結伴練跑,本月初更一起參加10公里比賽。
最後,請Candy選一首最「盧巧音」的歌曲,她沉思良久,皆因每首歌都代表不同階段的她,「以前的歌太慘太怨……或許是《自戀自在》(Fabel合唱)吧,放下以前的自己,自在生活。」那怕歲月洗禮,相信歌詞「我信的法則 通通恪守」也是Candy一直努力的方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454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