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德爾斯突然全線結業 止凡

來源: http://cpleung826.blogspot.hk/2015/08/blog-post_4.html

德爾斯突然全線結業,十幾間舖,900多名員工,這樣的生意,一晚間結業。止凡家附近也有間德爾斯,周日看到它沒有開店時已經感到很奇怪,上星期還感受不到有何異樣的,的確可用「突然」來形容。

一向頗喜歡這家公司,平日也在那裡消費不少,尤其我發現當德爾斯租下某商場,會令那商場多了不少生氣,變成了客人的消閒地。不過,從生意的模式看,我一直不明白它如何能保持,因為所租的地方面積都很大,可能在租約上有很好的優勢吧。

按報章上的專家分析,德爾斯乃走「薄利多銷」的路線,而估計今次死因是近日因自由行放緩,使零售業不濟,所以營運出現問題。我對此說法不太理解,因為很少看到德爾斯做自由行的生意,內地人會來買傢俬嗎?相信他們要買都可能上淘寶了。電器亦然,豐澤、百老匯等舖就可算是做自由行生意,受自由行影響,但德爾斯應該很少吧。

每盤生意死亡,主因都是現金流出現問題,當年八佰伴如是,早年U.Right亦然。大企業倒下,好像金融海嘯時雷曼與AIG,未必是資不抵債,而是現金流出事,多多資產,但不能一時之間變現,難逃一夜倒下的命運。今次德爾斯欠債億元,我們都不知道德爾斯有否作高槓桿負債,但或然負債就一定有,租金、人工、應付賬等,現金流處理不當,這一定是出事的重點。

當然,生意的話,「十個杯九個蓋」,總比生意差時「十個杯兩個蓋」好得多吧,所以生意突然放緩絕對有關。從德爾斯的生意模式來看,「薄利多銷」、「多舖」、「產品雜亂」,其實這模式可圈可點。這樣的多樣化、多功能的零售店,很多商場都愛,例如德爾斯與港鐵簽下租約,在多個港鐵商場租下面積頗大店舖,可算互惠互利,一些偏離的港鐵商場可能因為有了一家德爾斯而搞起,而德爾斯亦能因這「協同」租約把租金成本壓下。

能替大業主搞好個場的店,租約亦理應不貴。然而,若賣傢俬,從商業角度看,我較喜歡Ikea的模式,一家在沙田,一家在九龍灣,一家在銅鑼灣,即港、九、新界各一家店而已,集中資源,中央控制成本,這樣營運的效率可以很高。雖然偏離,但由於一站式,有新居要添置傢俬的客人都會去逛逛Ikea。就這樣一間旗艦店,自然會吸引人去潮聖。這就是你開多店去遷就顧客,還是只開一家而要顧客遷就你,反正買入大量傢俬之後都是安排送貨的,顧客不會因為要搬大件貨物回家路遠而不來光顧的吧。

德爾斯始終營運了這麼多年,一直都安然無恙,應該有不少學問在其中。而死因未必與自由行有關,我大擔亂謎的話,可能與樓市不活躍有點關係。主因是我總覺得德爾斯這類賣「就手便宜貨」的店舖,若我搬家自住需要的話未必會對其貨品太有興趣,但若我租出投資物業,包全屋傢電,我絕對會考慮德爾斯的貨品,因為平、靚、正,又不是自己用。可惜,近幾年換樓鏈與物業投資市場都極不活躍,很難有足夠生意,利用「貨如輪轉」、「薄利多銷」的生意一定最受影響。

一家大型連鎖店的「起承轉合」、「盛極而衰」,雖然我們沒法知道其失敗的箇中原因,但借鏡這樣的事情,檢視個人財務的狀況,常常提醒自己對投資組合作平衡,這十分重要。人家搞生意,十幾間舖,900多人,早已上軌道的,也可以一夜消失,何況個人的財務。XX股神,沒有財商,看誰笑到最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6000

DSC德爾斯

1 : GS(14)@2011-03-27 14:14:44

14年內,由樓上傢俬電器舖,發展成有 21個據點的連鎖店,迅速擴展背後,是成功揣摩到顧客貪便宜不怕多行幾步的心態,同時亦源於對研究電子產品的狂熱。 DSC德爾斯主席許明順說,「我嘅客有目的而嚟,佢哋有腳,就算上 20樓都嚟。」記者:黃碧珊 攝影:梁鑑章
自小對電子興趣濃厚,許明順 15歲已與同學合資在黃大仙東頭村開電子維修舖,同時銷售插頭、燈膽、光管等小電器。小小年紀便有資本開舖?「我家境唔係好好,不過除咗讀書,可以有多一樣嘢發展,屋企精神上支持,我用儲起嘅利是錢、零用錢開舖。」店舖雖小,但意義重大,因為這裏是他與數位志同道合的同學聚會,研究收音機電子零件的地方。將課堂所學的電子原理,在維修舖實習,把舊電器拆件研究及維修,任何牌子的電器都難不到許明順,「電視機火牛成幾萬 watt,買個新火牛返嚟仲貴過部機,惟有拆出嚟自己整火牛。對線圈、用幾多號線,跟住用人手蹺個新火牛,試阻力,要整成幾個禮拜至一個月。」由於要維修的收音機、電視機增加,加上街坊棄置的舊機,令店舖地方不夠存貨, 3年後,許明順在附近開分店,「嗰時全程投入電子,返學『釣魚』,但整電子就好投入。好多機要整,夜晚索性喺舖頭瞓。」
不靠門面作招徠

對電子的興趣從未減退,同時對做生意,許明順亦開始積累心得, 97年創辦 DSC直銷中心,他選擇樓上舖,「街舖要成四萬幾蚊先租得幾百呎,我租嘅樓上舖月租只係 6000蚊」,當時投資約 10萬元,在旺角開設約 600平方呎的傢俬電器舖。
缺乏門面招徠顧客,許明順決定以價格搶灘,他開創直銷方式,「連鎖店經過買手、拆家、批發商、零售商,一層一層成本加到好高,我直接叫總代理送貨,慳返車隊錢。」他教顧客到其他店舖揀選貨品,記錄型號後向他訂貨,「好似廠價係 100蚊,一般去到用家要 300蚊,但我加維修保養都只賣 150蚊。」那豈非利潤微薄?「我打個電話有百幾蚊賺,點解唔做﹖」
對於揀舖,他亦有一番心得, 2000年後許明順在屯門開了第一代地舖,但仍不忘往「樓上」發展,「我連埋上層一齊租,平先租。」同一屋苑商場的舖位,他寧選擇位置較偏僻但租金較低的舖位,「我嘅客有目的而嚟,佢哋有腳,就算上 20樓都嚟,所以我揀舖位只考慮兩點,就係靜中帶旺、交通方便。」

擴充初期遇難題
有生意頭腦,懂得揀舖,並不代表生意一帆風順。許明順指,擴充初期曾遇上大難題,「嗰時由 3間發展到 5間、 7間,公司癱瘓咗,舖開多咗但後勤跟唔上。」原本送貨期為一星期,但延至一個月,部份客人要求退款,「之後改善物流、營運系統,喺運作上改咗好多,家即使做多 3倍生意額,都無問題。」

許明順簡歷
60年代末 開設電器維修店
80年代初 發明「大膽復活器」
80年代中 將有線電視機改裝為無線
80年代末 轉型為電器零售商
97年 成立 DSC直銷中心
09年 改名為 DSC德爾斯
2011年初 共 21間分店

憑大膽復活器賺首桶金
做電子業,除了要有技術,創意及膽識亦不可缺。 80年代初,許明順從電子雜誌知悉有新技術,可用高壓打入電子層,維修電視機老化內膽。不過買一台機器逾百萬元,他與朋友自行研發,結果成功研發出「大膽復活器」,憑這在 3年內,賺逾 20萬元。
80年代中期,由於電視機由有線過渡至無線,許明順將回收來的有線電視機,加上無線接收器出售,收機價數十元,加上維修保養費,他標賣數百元出售。為增加銷路,他更與電器零售店掛鈎,賺得第二桶金。「港九周圍走,喺舖頭同供應商、零售商吹水,識晒佢哋,加上中國開放,電視機需求增加,開始由維修轉做買賣。」這亦是許明順由電子維修,轉營為零售的轉捩點。

倒轉嚟行都識
除了零售,許明順更涉足製造,當一般連鎖店等供應商提供新產品,他走先人一步,「直接同廠傾,如果量夠大,我哋會搵好零件畀工廠,派埋 QC駐廠。好似電視機喺市場賣緊第五代,我哋已經賣到第六、七代。」
許明順還參加世界電子展,了解最新趨勢,「 3D電視唔係好適合香港市場,因為香港地方細,咁近睇好容易頭暈。」但用於數碼相片,立體感凸出,可舒服地欣賞照片,他認為可以發展,「做咗四十幾年,倒轉嚟行都識。」
從許明順的經營策略,可見其為人相當實際,事實上,他曾於 90年代初打算移民,並為此報讀不同課程,如室內設計、互聯網、金融、股票等,「每個星期讀 20個課程,好似因為識設計,親自幫客戶設計屋企,公司個 website初頭都係我自己做,家先畀人整。」

泰林結業 乘勢擴充
金融海嘯掀起零售業結業潮。 08年 10月, 62年老字號泰林電器全線結業,卻為許明順帶來擴充的機遇。

電器出問題都要「抄家」
放大圖片

泰林於 08年底結業,許明順吸納大部份泰林員工。 資料圖片


「泰林結業,我接收咗佢大部份員工。我同泰林客路唔同,直銷中心嘅客戶群係中、低檔,泰林係中高檔。原本泰林班高級客會諗我唔係買開 cheap嘢,所以我改名,由『 DSC直銷中心』改名做『 DSC德爾斯』。」「 DSC」直譯就是「德爾斯」。
現時 DSC德爾斯銷售的品牌,包括大、中、小牌子,但這位電子界老行尊說,「大牌子用幾多錢賣廣告?實際係心理因素,無論乜嘢牌子電器,入口香港嘅手續一樣,要有產品安全認證,一出問題都係要『抄家』。」怎樣打破客戶對名牌的「迷信」,他說:「啲客好精明,電視機人哋賣 6000、 7000蚊一部機,我賣 2000蚊,大牌子都係嗰幾間廠做,你無得抗拒。」

後記


問到快將 60歲的許明順如何交棒予幾個子女?「要睇佢哋興趣同能力,唔一定要做呢行,我畀技能佢哋,唔係財富,開發佢哋自己思想。」大女已參與公司工作 5年,曾在多個部門工作,「自己教唔到仔女,佢由每個阿頭調配,先做到家。」
話雖如此,但許明順談到子女,仍難掩慈父面容,「見佢喺人哋度做阿四,又無嘢學,不如返嚟,但無親口叫佢返嚟,係佢食飯時自己主動講,做得唔開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357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