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從複制到創新 中國科技變革之路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6/01/4740538.html

從複制到創新 中國科技變革之路

一財網 錢童心 2016-01-18 19:33:00

新時代的創業者不再低著頭不問前路,而是積極地在探索一條屬於中國的創新之路。

十年前,高科技行業觀察者總是抱怨中國沒有創新。即使是盈利豐厚的高科技公司,但是它們仍然小心謹慎,很少開創性地去冒險,總是滿足於複制矽谷的技術。

比如,百度是谷歌的翻版,騰訊學的是雅虎,阿里、京東就是中國的亞馬遜。中國年輕的“程序猿”寫起代碼絕對不輸給全球任何國家,但是中國少有像紮克伯格和喬布斯這樣的開創型的人才。

不過,十年後的今天,情況正在發生深刻的變化。新時代的創業者不再低著頭不問前路,而是積極地在探索一條屬於中國的創新之路。

再談電商

2000年,中國年收入在9000~34000美元之間的中產人群僅為4%,不過到了2012年,這一收入群體已經占到三分之二。2013年,中產階層在服務方面的消費占到總消費支出的44%。麥肯錫預計,這一數據到2022年將增至50%。這也改變了中國經濟的增長結構。美銀美林統計數據顯示,去年十一黃金周,全國影院票房同比增長超過70%,境外旅遊同比增長近40%。人們消費模式的改變也為OTO提供了新的發展機遇。

盡管阿里巴巴為首的電商已經深入了消費的每一個角落,不過增長空間仍然很大。比如中國80%的旅遊支出仍然是通過線下來實現的。這也為類似Booking.com這樣的線上酒店預訂平臺提供了發展空間。Booking.com近期就表示,將聯合中國合作夥伴,擴大中國境外遊的客戶人群。中產階層的消費需求增加尤其表現在生活方式的轉變。擴大客戶群體是一方面,如何精準定位是另一個關鍵。擁有十幾年日本生活工作經歷的360前副總裁沈海寅,自己就投了一家專做日貨海外購的電商平臺豌豆公主。他說,我們提倡把國外的生活方式帶給中國消費者,而不僅僅是產品,在豌豆公主的APP上,沒有價值昂貴的奢侈品,陳列的商品都是日本普通人家里用的產品。但這個前提是基於對日本產品和中國市場都非常了解的情況下。

貝恩公司最新發布的消費報告中顯示,2015年盡管代購市場的增速在放緩,但是品牌在電商渠道投入的預算仍在大幅增長。隨著中國消費者個性化消費需求的增長,未來幾年電商發展的趨勢都將呈現小眾、專屬、定制等特點。

基於移動社交平臺的線上交易為何受到年輕人青睞?方便和價格優勢是一方面,但更重要的是公平和透明。去中介化是未來的一大趨勢。不過中國與電商的起源地美國相比,有它的特殊之處,最明顯的不同就是商業模式的複制速度驚人地快。

這與過去幾年,政府和民間將資本大量投向初創企業有直接關系。2014年風投在中國初創公司的總投資規模達到了驚人的155億美元,盡管這比起美國同期480億美元的水平仍然有差距。中國政府也為鼓勵創業專門設立了一項65億美元規模的基金,希望通過對創業企業的扶持,來解決就業。

不過,PE公司豐厚資本創始合夥人譚群釗表示,現在電商獲取顧客的成本已經太高,平均在50至200元之間,燒錢遊戲已經沒那麽好玩了。他說,相比OTO平臺,未來更加看好智能硬件。

智能硬件蓬勃發展

過去30年,中國是一個巨大的世界代工廠。以深圳為例,全球銷售的大部分手機和電子產品的硬件是在深圳生產制造的。制造業的長期積累也為物聯網時代中國自主研發硬件產品奠定了天然的基礎。深圳如今已經轉身變為世界領先的創新之城。在年初舉辦的拉斯維加斯消費電子CES展上,深圳企業的展位數量再次創下歷史新高。近水樓臺先得月。深圳企業永遠最先知道哪種最先進的傳感器到貨了,哪種零件的價格大幅下滑了。

深圳的優勢也惠及到全國各地的創業者。ZeppLabs是一家做3D傳感系統硬件產品的初創公司。CEO韓錚2009年中途退出微軟亞洲研究院回國做遊戲傳感器,2011年創辦了ZeppLabs,推出了一款輔助高爾夫球訓練的3D產品,還入駐AppleStore向全球發售。後來又推出網球、棒球訓練的運動產品,並獲得了包括紀源資本、貝塔斯曼等投資人數千萬美元的融資。韓錚在接受采訪時稱,在中國做硬件,比全世界任何一個地方都要來得容易,因為我們有深圳。

同樣放棄國外發展回國創業的還有上海翰臨科技的創始人陳越猛。陳越猛擁有加拿大的博士學位,在矽谷打拼近十年,2013年回到上海創建專註於運動的智能可穿戴硬件Cling。目前已經發布了一款智能手表和一款智能腕帶。Cling的下一款產品將擁有最先進的近場支付功能NFC,很快就能實現非接觸性支付。陳越猛說:“中國消費市場變化之快和競爭之激烈讓很多有著海外背景的公司會很不適應,在美國花十年培育的市場,中國可能不到一年就飽和了。這就對創業者提出了極高的要求。你必須想盡一起辦法先生存下來,很有可能你最後存活的方式和你的初衷截然相反。創業的時候是帶著夢想,而現實總是很殘酷。”

隨著物聯網的發展,翰臨科技這樣的企業或許正在面臨新的機遇。陳越猛考慮的是把Cling設備作為一個檢測用戶數據的接入口,連接到不同的健康設施,比如健身房的跑步機、社區里的按摩椅等等。

事實上,中國的創業者向全世界證明了他們已經準備好了和全球頂級的科技企業競爭。在中國發源的優勢也很顯然,這里擁有全球最大的消費者基數,並且中產階層的規模在不斷增長。另一大優勢是中國仍是制造大國,西方創業者也都要聚集在中國的沿海城市,企圖與中國合作或在中國建立代工廠。比如法國人Cregoir就和中國合夥人一起打造了奢侈品海淘網站Lily&beauty;還有一些來自五湖四海的極客慕名來到位於上海靜安寺的一家創客空間“新車間”參觀並尋求合作機遇。動點科技創始人CEO盧剛透露,不久前在上海市中心區域開設了一個新的孵化器,而且大多數是法國和歐洲的初創企業。這讓人們很容易聯想到十幾年前的矽谷。或許過不了幾年,一個新的矽谷就將誕生於東方。

編輯:彭海斌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2663

從複星CEO梁信軍的退出,談中國式合夥與散夥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401/162345.shtml

從複星CEO梁信軍的退出,談中國式合夥與散夥
七八點股權設計 七八點股權設計

 從複星CEO梁信軍的退出,談中國式合夥與散夥

一手抓合夥人股東關系建設,一手抓合夥人股權制度建設。

本文由七八點股權設計(微信ID:qibadianbuluo)授權i黑馬發布,作者何德文

所謂“天下無不散之合夥”,聚散離合也是創業常態。

中國式合夥,為什麽總是那麽脆弱?

如何做好中國式合夥與散夥?

做好合夥人股東關系建設,合夥人股權制度建設,企業才能基業長青。

1  複星二當家的退出

2017年3月28日,複星集團CEO梁信軍發布“致全體複星同學的一封信”,稱由於身體原因,辭任複星管理層和董事會的工作。公開信寫得很動情,梁信軍兩次提到“廣昌、阿汪”,表示“為複星人才輩出的70後80後90後和全球化組織的叠代,喝彩、鼓勁”,並稱“我們的心始終是在一起的”。

在同一天,複星集團董事長郭廣昌發布“致複星同學們的一封信”,回應梁信軍的退出。郭廣昌的公開信也寫得很動情,回顧了與梁信軍“這一路風風雨雨、胖胖瘦瘦,二十五年走下來,一路兄弟情誼”的創業歷史,感謝梁信軍為複星的努力和付出,並號召複星同學們“要樂觀地應對一切的變化”。在2017年3月29日,郭廣昌又發布“致複星股東的信”,談到複星致力建設的“愈發具有活力的全球合夥人制度”,提到“複星的合夥人也絕不是終身制,每年都會有新增和退出”,並表示要“持續為股東創造價值”。

複星創立於1992年,啟動資金3.8萬元,從市場調查業務起家,如今已經發展為橫跨保險、地產、醫藥與礦業等產業,總資產人民幣4867.8億元的巨型投資集團,資產翻了1281萬倍。創始團隊郭廣昌、梁信軍、汪群斌與範偉被譽為“複星四劍客”。其中,梁信軍是與郭廣昌並肩作戰25年的老戰友,是複星副董事長與CEO,二號人物。梁信軍的退出,引發了媒體廣泛的討論與猜測,包括梁信軍“裸退”、“兄弟情絕”或“戰略轉型的犧牲品”。在複星四劍客中,梁信軍並不是第一個退出的。在2013年,範偉也因“健康原因”隱退。

我無意傳播或制造八卦。人生沒有不散的筵席。創業合夥人走向散夥,或早或晚,這是沒有任何懸念的必然。通過複星合夥人的退出事件,討論中國式合夥,為什麽總是那麽脆弱?如何做好中國式合夥與散夥?這些比傳播或制造八卦會更有建設性價值。

2  中國式合夥,為什麽總是那麽脆弱?

一方面,我們從媒體看到一個個的創業故事與“中國合夥人”,包括新東方三駕馬車、騰訊五虎與阿里巴巴十八羅漢。但另一方面,合夥人之間的股權戰爭層出不窮,我們從媒體與身邊近處也看到一樁樁的創業事故與“中國散夥人”,包括新浪、真功夫與西少爺,很多的合夥也進入了“同舟共濟、同床異夢、同室操戈與同歸於盡”的死循環。中國式合夥,為什麽總是那麽脆弱?

1. 合夥組織:朋友身份與股東身份,一鍋亂燉

在電影《中國合夥人》里有句經典臺詞“千萬別和好朋友合夥開公司”。但在實踐中,一方面基於創業階段資金與資源的局限性,很多創業公司招個員工都不容易,更難吸引到心儀的合夥人,另一方面也是基於信任基礎,絕大多數創業者都是吃窩邊草從三老“老同學、老同事、老同鄉”下手找合夥人,創業團隊成員大都是好朋友。徐小平老師就曾調侃新東方的早期創業團隊是“老同學+老鄉+老媽”。

好朋友合夥創業,結果是朋友關系與股東關系合二為一。在朋友關系中,通常身份平等,不太涉及重大利益關系。但在合夥人股東關系中,身份有主有次,也涉及重大利益關系。好朋友合夥創業,如果處理不當,就會出現“談錢傷感情”與“談感情傷錢”的兩難境地。新東方的股權改制也曾引發高層危機,俞敏洪發現“在友情為基礎的結構里,你不能下命令、不能指揮,只能通過友情來權衡利益和權力”。

2. 合夥理念:談利益,傷感情

中國是個人情社會。在公司初創時,公司股份不值錢,也基於信任與礙於情面,合夥人股東通常回避或淡化利益分配,簡單粗暴但高效的方式就是平分股權,更沒有股權分配的“進入機制、調整機制、退出機制與傳承機制”的遊戲規則。

但等到公司值錢或出現重大問題時,耗時耗錢解決股權問題已經是船大難掉頭。

3. 合夥制度:生硬照搬中國公司法與公司章程

中國公司法把創業者當成投資方來看,完成貨幣出資即成為享有完整權利的股東,工商局“欽定”的公司章程模板也沒有多少制度創新的空間。

很多創業者照搬公司法與公司章程,導致絕大部分的股權分配方案:

只考慮合夥人股東的貨幣出資貢獻,不考慮人力出資貢獻;

只對錢定價,不對人定價;

股權既沒有進入機制,也沒有調整機制、退出機制與傳承機制。

這些股權分配方案,100%符合中國公司法,100%符合公司章程,100%符合傳統的股份分配方案,但導致實踐中出現大量的問題。

在電影《天下無賊》里,黎叔有句很經典的臺詞“21世紀,什麽最貴?人才”,但實踐中對人才的定價是多少呢?“0”。

3  如何做好中國式合夥與散夥?

一手抓合夥人股東關系建設,一手抓合夥人股權制度建設。

1. 合夥人股東關系建設

合夥創業,既是合夥一種長期利益關系,更是合夥一種創業理念。比如,合夥人股東分配股權時,應該事先在一些軟的理念層面達成共識,做好合夥人預期管理,包括:

經營團隊分配的股權是基於長期全職人力投資的貢獻,不是基於早期的貨幣出資;

如果中途掉鏈子離職沒有退出機制,對長期創業的合夥人股東是既不公平也不合理的;

公司老大得帶頭遵守遊戲規則,而不是遊戲規則制定出來約束合夥人,不約束自己;

在尊重股東歷史貢獻的前提下,合夥人股東職位可上可下,股權可增可減與可進可退;

合夥人散夥,並不都是被動,也可以主動;並不都是破壞,也可以是建設;並不都是死亡,也可以是新生。

討論散夥,是為了更好地合夥。在這些軟的理念達成共識後,合夥人之間再簽署那些冷冰冰硬邦邦的法律文件條款。

2. 合夥人股權制度建設

合夥人股權,不是一分完事,需要有配套的進入機制、調整機制、退出機制與傳承機制。

比如,傳統的股權分配模式容易導致階層固化與利益固化,導致股權分配只保護早期創始合夥人的利益,忽視其他“共同奮鬥者”的利益。華為的虛擬受限股制度,雖然不太符合中國資本市場的要求,但卻是對沖股東階層固化與利益固化的制度創新。

再比如,如果沒有退出機制,合夥人股東就會導致江湖式進入,野蠻式退出。在一代經營團隊退出與二代經營團隊進入方面,騰訊與美的都有啟發借鑒。

在騰訊五虎中,創業元老張誌東、曾李青與陳一丹都已經退出了騰訊的經營管理,騰訊二代經營團隊劉熾平與張小龍已經平穩過渡,參與執掌騰訊。

美的創始人何享健已經把上市公司董事長與法定代表人的身份都交給了方洪波,交接得最徹底幹凈。

這兩家公司,第一代經營團隊打下了江山,退出時歷史貢獻也得到認可和尊重,同時通過接班人培養、身份崗位讓賢與利益分享激勵完成了向第二代經營團隊的平穩過渡,第二代經營團隊也從職業經理人身份向企業家身份進化,引領公司進入下一個新高度。

在這些合夥人股權制度建設中:

如何平衡貨幣出資貢獻與人力出資貢獻?

如何平衡股東歷史貢獻與未來貢獻?

如何平衡老股東貢獻與新股東貢獻?

公司老大是否也應當一視同仁遵守遊戲規則?

這些都會是難點。

比如,很多創始人也提倡“以奮鬥者為本”,提出合夥人離職退出就不再是奮鬥者了,需要退出股權,但人的生老病死是沒有任何懸念的必然。就好比梁信軍,在複星奮鬥了25年,退出是最自然最人性也最天經地義的事情。郭廣昌在公開信中也說“我們都是過客,信軍是過客,我也是過客”。

但問題是,此前離職的複星四劍客之一範偉退出了公司股權,如果梁信軍也退出股權,公司創始人郭廣昌哪天不奮鬥了,是否也同樣應當退出股權?如果不退出股權,創始人本人成為企業文化與企業制度的破壞者,那遊戲規則的合法性基礎何在? 這些都會經受拷問。

4  結 語

基於複星四劍客的信任基礎、接班人梯隊人才儲備、全球合夥人制度、老股東職位讓賢與公司利益激勵等方式,複星正妥善處理合夥人股東退出事件。複星合夥人退出事件不是個案,而是很多中國式合夥與散夥的預演。做好合夥人股東關系建設,做好合夥人股權制度建設,這樣會有更多的中國企業不再是曇花一現,而是基業長青。

複星 CEO梁信軍 合夥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413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