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從背債小孩到上億家產的鬼才會計師

2010-02-01  商業周刊





一個公務員出身的人,要如何創造自己的一億人生?

林敏弘,十八歲那年,他的父親過世,他接下八萬元的債務;十九歲,高商畢業就到了印刷廠上班。雖然他半輩子在當公務員,但是強烈想要賺錢的動力,讓他不甘心停留在朝九晚五、打卡上班,在規律中累積財富的方式。

從負債中爬起: 賣掉父親的土地,替全家還債

「這 筆錢(指八萬元的債務),當時在台中可以買兩棟透天厝,更可怕的是,我父親是用月息八分利在借,」林敏弘回憶這段往事時說,這筆錢如果不還清,過了十二. 五個月,利息錢就相當於本金八萬元,「這筆債不還,我們全家沒辦法好好生活。因此,父親過世幾天後,我馬上把六兄弟找到祖先牌位前,將父親留下的土地分成 七份,大家抽籤,三個月內,辦好土地分割。為了兌現對父親的承諾,我決定賣掉我持分的土地,替全家還債。」

從此,未滿二十歲的他,就決定了這輩子要擺脫父親在錢上面跌倒的命運。

透過考試,他成為公務員、進入高等法院擔任書記官、審計部科長,曾經擔任會計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但是這樣按階攀爬的速度,和他賺到上億元的家產有很大的落差,他靠的是投資理財,一顆靈活的頭腦,和不再讓自己為債務所苦的動力。

因 為從年輕時就注定要和「錢」脫不了關係,以及對錢的高度興趣,有關錢的事務也都難不了他,在他擔任會計師的期間,包括像是台南幫創辦人侯雨利、永豐餘集團 創辦人何永、股市聞人陳德深的遺產稅,都委託他處理。甚至因此在業界博得「鬼才會計師」的名號。他不但幫有錢人處理稅務,還運用這些知識,讓自己從一個背 債的高職生,變身為在台灣、日本、加拿大都擁有房產的投資人。

賺到第一桶金: 買股買房理財,就是絕不借錢

「我當公務員時,因為有做投資,才能在二十五歲賺到人生第一個一百萬元。」在林敏弘的理財觀念裡,買地、買房、買股票,就是絕不借錢。

「我記得爸爸曾經告訴我,利字就像一把刀在割稻,速度很快。」林敏弘說,「爸爸過世後,我會賣土地還債,就是因為那時候父親為了讓我讀書,用月息八分去借錢,債務越滾越大。不這麼做(賣地),全家會陷入利滾利的負債循環,沒完沒了。」

他不希望像父親一樣,有財產,卻負債一堆。結果,念書拿第一名,卻因為家裡有地不能申請清寒獎學金,非常委屈。所以,父親去世後,他立定決心,長大一定要拚命賺錢。

因為「借人一萬的人,與向人借一萬的人,」隨著時間拉長,是會越差越遠的。「絕不舉債」因此成為他以後的理財原則。唯一一次例外是民國六十七年宣布中美斷交時向銀行借錢買房,「可是那次我有算過,若中共真的打過來,我的債務也不必還了。」

在投資上,經過多年的修鍊,形成了他賺錢的幾項鐵律:

一、他只買股票和房地產,因為這是致富最好的工具。他兩邊都買,是因為有錢不能通通放房地產,房地產金額動輒千萬,變現不容易;股票金額較低,流通性高,變現能力強。

二、股票用現金買,絕不融資。就算股價腰斬,也沒關係,因為可以等股價再漲回來。買股也都是長期持有,而且只有在大盤跌三成時才進場。專挑中鋼、台積電兩檔買進,這兩家公司穩定配息,每年領到的股息再買進股票,等到要用現金時,才會賣股票換現金。

三、所謂的「內線」,絕不碰。林敏弘擔任很多公司的董事與會計師,知道很多公司的內部事情,但他絕不碰這些公司的股票,因為有會計師朋友就是為了賺這個錢,結果去坐牢。

四、買房子幾乎都只進不出。

二十五歲有了第一桶金,是很多剛出社會年輕人所羨慕的,林敏弘的建議是,股票和房地產,是致富最好的工具。但對年輕人來說,應該先買股、再買房。因為股票幾千元就可以開始做,房地產卻需要上百萬,而且股票短時間就能賺錢,能做為買房子的本金。

靠房地產致富: 最高增值十三倍,海外也漲一倍

林 敏弘的財富,主要來自房地產。「每次社會發生危機,我就去買,前年金融海嘯,我還跑到台中買房。因為房地產是累積財富最好的工具,放久一定會增值,」像他 在中美斷交那年買的房子,三十年增值十三倍;二十年前買的房子現在也增值四到六倍不等。連十幾年前在日本大阪、加拿大溫哥華買的房子,大概也都增值一倍以 上。

為什麼房子會增值?他的看法是,世界各國正常來講,物價會維持上漲,這樣經濟才會成長,如果物價萎縮,經濟就會往下掉。因此,政府打壓 房市都只是短暫的,長期來講,政府還是要讓房價維持高一點。「開玩笑一點說,政府讓財團賺錢,對國家財政才有貢獻。光看稅收,台北市信義區的國稅局,一年 稅收九百億元,超過南部八縣市總和。可是這件事政府只能做、不能說。」

有人說台灣人口長期會變少,未來三十年房價會下跌。林敏弘認為,郊 區、鄉下或許會,可是豪宅旁邊的住家、交通便利的地方像台北市大安區、忠孝東路就不會。為什麼台北市房價會一直漲?因為都是金控在買地,他們不用付利息 (指房貸),有地就買。因此,除非遷都、或是大地震,以後是有錢人會住台北市,沒錢人住到台北市以外地區。

這也是他買房子只進不出的主要原因。

給年輕人的建議: 公務員不能當太久,錢要自己拚

他建議年輕人可以去當公務員,因為考公務員才會念書,把相關知識拼起來。但做公務員不要做太久,因為財富跟學問沒有直接關係,你必須靠自己拚,公務員薪水不夠,不會讓你變有錢。

林 敏弘在父親剛去世就變賣遺產,當時他的叔叔很生氣,罵他不肖子,「還說父親這輩子最大錯誤就是讓我去念書,沒念書還不知道要賣祖產?我很難過,但是沒辦 法,叔父甚至要我寫切結書:『本人不孝,致父親早死,在此致歉。本人賣掉的遺產,將來長大賺到錢,一定會優先把地買回來……。』」

如今,他的願望老早就實現了,錢,對於他來說,早就過剩,而無不足。

去年十一月,他生命出現另一個轉折,因病入院,完成腦瘤摘除手術,「開刀時,權力、金錢都要交出來,就穿著一件衣服而已……。」這是「鬼才會計師」林敏弘另一次對錢的深刻體會。

延伸閱讀:買名車,不如捐救護車!

○九年八月,第一次採訪林敏弘,那時他精神奕奕,向我們傳授他的中古屋投資撇步。三個月後,他悄悄進醫院動了腦瘤手術,將腦袋內三公分大小的良性腫瘤取出,在頭頂上留下一道二十四公分的疤痕。

再見到他,一頭黑髮全部染白,原本會計師的精明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對人的溫暖,對財富、金錢的豁達。

舉個例子,身價上億元的他,雖然長年擔任財團老闆的私人稅務顧問,往來盡是有錢人,但他迄今開的是一輛十五年的富豪(Volvo)老爺車,問他幹嘛這麼省?他告訴我們:「車子還可以用啊!與其花錢買名車,不如捐錢、送救護車!」

因 為就他看,開好車,還不是為了彰顯身分,一台進口雙B名車,動輒要兩、三百萬元,如果開這些車是為了出名、讓人羨慕,還不如去捐一台救護車。一來救護車也 是進口的,而且加上隔離衣、心臟電擊器等配備,一台也要兩百萬元,捐車不但可以救人,自己的名字還會刻在車子上,救護車到處跑,大家都看得到。

這些年,他前後就花了七百四十萬元,捐了四輛救護車,台中、桃園、台北都有捐。結果,朋友看到,還打電話跟他說剛剛看到他捐的救護車出動去救人,「聽了,就非常高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139

杜國楹:從背背佳到8848,4次創業為我帶來了什麽?

來源: http://www.iheima.com/top/2016/0806/157951.shtml

杜國楹:從背背佳到8848,4次創業為我帶來了什麽?
杜國楹 杜國楹

杜國楹:從背背佳到8848,4次創業為我帶來了什麽?

創業是愛好,對我或很多人來講,是一種激情。

演講丨杜國楹

整理丨楊博丞

8月5日,由創業黑馬主辦的“青島黑馬運動會”在青島拉開帷幕,8848創始人杜國楹出席活動並發表主題演講。

杜國楹在演講中表示,他是一位連續創業者,從背背佳到現在8848讓他經歷了18年,而這已是他第4次創業。杜國楹用4個方面為現場創業者們剖析了企業從人、產品、客戶到商業認知需面臨的種種問題與挑戰。

杜國楹認為,在創業時,往往會把自己聽得懂的事情認為自己會做,自己會做一點,都覺得自己會做成全國第一。

“這是不可取的,會有問題,從不懂到懂,僅僅是掌握了知識;從懂到會做,有了技能;而會做到做得好,才能成為專家,這是絕對的核心競爭力。”

以下為經i黑馬編輯過的演講節選:

大家好,非常高興來到青島,與大家做分享。

我們有一個共同的身份——創業者。我聽牛總說完了以後,我發現我是天派,需要無休止的融資,而我們幾乎不需要融資,上來就有清晰的商業模式,我們追求持續的發展。

我是一個連續創業者。

1997年,我辭去老師的工作,開始第一次創業。我想很多80後的人都記得這個品牌——背背佳。

通過這個項目,獲得了人生的第一桶金,但我表現得很誇張,覺得自己無所不能,2000年第一個項目背背佳宣布破產。

2003年,在山東濟南,我開始人生的第二次創業。這個品牌很多,80後、90後的孩子都用過——好記星。

2009年,我開始人生的第三次創業,這個項目叫E人E本。我們先於iPad,上市賣了4個月之後iPad發布。那時,沒有3G,沒有安卓,沒有移動互聯網。

2015年,我創立了人生中的第四個品牌——8848。可能很多人還不太了解這個品牌。去年7月28日,我們發布了第一代8848,今年7月,我們發布了第二代產品。

所以,我是一個連續創業者,在過去的18年當中,一直在不停地創業。目前,前三個品牌都已經賣掉,現在幾乎更多的時間在做8848。我想我所有的分享,更多用這一個最新的案例來講我所有對創業的理解。

創業不僅要有激情,

更要講科學

很多人說,你創業為什麽跨度這麽大?跨度之間你如何把握?我說事實上每次創業背後,有兩個要素:第一,銷售對象;第二,產品;一個產品一個營銷。

從背背佳到好記星,用戶是一樣的,都是家長買單,孩子使用。雖然一個是普通消費品,一個是電子產品,但我只變了一個東西,就是產品。我所處的行業,所需要的核心技術發生了變化,但是營銷技術是不變的。再到E人E本,技術是相同的,但是目標客戶發生了巨大變化。

過去學生是我們主要的產品使用者,後來到E人E本就變成了商務人群,這個跨度是巨大的。所以我們每一次,僅僅變一個要素。

再後來到8848,核心技術幾乎一樣,人群一樣,這次創業是我所有人生創業當中最順利的一次。因為品類沒有變,所需要的核心技術沒有變,目標客戶沒有變,營銷對象沒有變。對我的營銷對象講合同語言我懂,講核心技術我也懂,所以這樣遷移的成本和創業的成本非常低。

創業是愛好,對我或很多人來講,是一種激情。在過去的20年當中,對我來講幾乎就是一種生活方式。但幾次的創業經歷也告訴我,創業也是一門科學。我覺得不科學的話,創業本身是一個低概率事件,在今天全民創業的過程中,概率會更低。

我試圖從四次創業當中,把共性的東西,把有借鑒價值的梳理出來與大家分享。

首先,創業前有三句話。第一,幹什麽?每個人都想創業,你去做什麽?第二,我幹這件事情,我怎麽幹?你怎麽比別人幹得好,你的勝率才會高。第三,怎麽想?在做企業的過程中,如何遵循商業的基本常識?這就是思考問題的基礎邏輯,要很清晰。

所以幹什麽,是科學的選擇,你必須知道什麽適合你,什麽不太適合你。怎麽幹?無論你做的是一個線上的,還是線下的,是產品還是服務,都是一樣的。

要清楚這四大要素:產品、價格、渠道、推廣。

作為一個創業者,你必須對這些四個要素的本質,理解得透徹。在怎麽做的過程中,盡一切可能尊重商業的常識,這是你做產品決定、做市場決定,做銷售決策時的一個重要依據。它是一個重要的商業邏輯。所以以8848為例講這三點,如果你還沒有創業,如果你還在創業的路上,如果你第一階段已經取得了成功,我想都適合大家。

在我們內部,一直講四個字,順勢而為。核心在勢字,一是優勢、二是趨勢。你必須很清楚,你的優勢是什麽,為什麽你成功的幾率高,而別人有可能低。另外,你要看出你的行業、品類的未來是否符合發展趨勢,短看優勢,長看趨勢。短期成不成,跟創業者的核心能力息息相關。

做產品之前要了解

產品和客戶

在創業的第一階段,你的核心能力是否跟事情所需要的核心要素匹配?所以做對趨勢,用足優勢,這是選擇的第一步。你可以發現自己的優勢,並且和趨勢充分結合起來,創業者本人非常非常重要。

可能很多年輕人都知道8848是非常怪的價格定位——9999元。國產手機中最貴的,但為什麽我們取得第一階段的成功?因為我們選擇的路徑與定位是不一樣的。

在我看來,中國只有4類手機:性價比、硬件、體驗、奢侈。他們的代表分別是小米、三星、蘋果、VERTU。

目前,中國所有品牌的手機都可以歸到這4類中去,4個極致。而我們想做第5部,你看它們的價格,3500—7000元是iPhone,7000元到10萬元中間是一個空白。很多人希望有一臺與眾不同的手機,雖然iPhone是全世界最好的手機,但仍然無法滿足一部分人的需求。所以我們決定做第5部不同於其他4部的手機。

可能有的人聽說過VERTU,用奢侈品的做法做手機,在科技和奢侈品之間尋找平衡,而奢侈品30萬、50萬買一塊腕表,即使我不戴了,可以留給子孫,它有可能是垃圾,但是買的時候顧客會有這種幻想。

我們說科技是什麽?是日新月異的,兩年前的手機沒人願意再用,兩年前的手機樣子看不上,功能看不上,大家都接受不了。

科技和奢侈之間是一個非常強烈的矛盾,你該如何平衡?VERTU做得很好,這種定價在腕表上可以、在服裝上可以,但在手機上不可以。

iPhone會做一萬塊錢的手機嗎?8年過去了,它沒有,未來也不會。VERTU會把一萬美金變成一萬人民幣嗎?也不會。三星、華為、小米、OPPO會嗎?更不會。

所以,我覺得這個市場就是我們的,因為大戶看不上,小戶幹不了。要做奢侈品的VERTU,做了12年,全球每年2.5萬部,我們在全球第一年順利實現10萬部。為什麽是我們?因為我們做E人E本,七年的服務經驗。

2009年,我們在國內組織第一只安卓的研發團隊,有4年安全開發部署的實踐經驗,有7年移動設備的開發積累經驗,數據安全、通訊安全都是定制的。

要洞悉產品市場銷售關系的本質,做產品之前要理解產品和客戶。無論是APP,還是實際的產品,都要了解他們,了解產品,了解人性的弱點和優點。弱點是尋找痛點,優點是建立品牌。市場,通俗的理解是廣告、公關,是內容的創造與傳播的效率。

如何創造高質量,高傳播價值的內容?跟渠道之間的利益分配如何去做?我想整個重點是管理二字,對人也一樣,最重要的原則是順勢而為。如果一個人不擅長做某件事,但你非要把不擅長的事情變成擅長,這個非常艱難。把擅長的人放到合適的崗位上,這是用人第一原則。

所以遵循這個邏輯,我們要打的痛點是所有高端商務人士對安全的訴求。我們希望基於奢華,建立高端品牌,這便是我們的整個邏輯。所以8848主打安全,怎麽安全?可以加密通話,可以快捷切換雙系統,可以對系統進行加密。

奢華我們如何去做?有一位日本的年輕設計師,跟我們做了兩年。我們手機所有的材質基本都是鈦合金,比鋼硬,但輕50%,但加工難度非常之大。因此,所有鈦合金加工廠是找腕表行業加工做的。一塊真皮,我們選擇和愛馬仕和LV的皮料供應商ECCO。把鈦合金和皮作為手機的外殼,把冷峻的金屬和溫暖的皮革融合在一起,所以賣到了9999元。

做企業要尊重商業常識

要有自知之明

有的人經常問我,產品和營銷的本質是什麽?其實,產品是道,營銷是術。好的企業首先要有好產品,營銷的使命是把好產品做好,營銷的使命不是把垃圾賣出去,而是把好產品賣出去。

產品和企業,尤其是做產品,要順應人性,滿足人性的弱點。人是懶惰的,是希望少付出、多得到的,是不需要學習的,所有的這些都要盡量滿足。但是做企業,是逆人性的修煉,大量的決策過程,實際是對人性是扼殺,是消滅,是需要道去做。

另外,我想提醒創業者們,做企業一定要尊重商業的常識。企業的本質是為消費者提供有價值的產品和服務。這應當是所有人必須遵循的,企業作為一個商業組織,存在的原因是因為你能為社會,為目標客戶提供有價值的產品或服務。如果你的產品沒有價值,這個企業就不要存在了。

如果產品沒有競爭力時,同樣的成本,別人比你做得更好的時候,你也會出局。所以這是一個非常樸素的認知,我想提供有價值的產品和服務,是你的公司,是你創業得以成立的一個最原始的東西。如果這個產品和服務不成立,不能為客戶創造價值,那這個創業理由是不成立的。

最後,創業者要有自知之明。每個創業者既要有夢想、有雄心壯誌,還要有自知之明,基本的自知之明。

一個人如何建立自知之明?我想我們有一個認知的邏輯,對任何一個事物認知的過程都是從不懂到懂,到會,再到精。會做到做得好,這是非常大的距離。

我們在創業時,往往會把自己聽得懂的事情認為自己會做,自己會做一點,都覺得自己會做成全國第一。我覺得這會有問題,從不懂到懂,僅僅是掌握了知識;從懂到會做,有了技能;而會做到做得好,才能成為專家,這是絕對的核心競爭力。

所以不懂到懂,一定智商的人一聽就會,會做到做得好,99%的人無法成為專家,他沒有這個能力,也沒有耐心付出。我想認知的邏輯,可以放在我們生活中,創業前,多問自己的核心競爭力,還有很多事情可以用到這個工具。

杜國楹向創業者們推薦的5本書:

1、《定位》,如何在用戶的心目中尋找你的位置,無論產品還是營銷都是一樣,我覺得所有的創業者,無論各個行業做,都值得讀一讀。

2、《營銷管理》,產品營銷、產品價值、渠道、推廣,四要素。我想任何一個創業者,去經營一家公司時,都要平衡這四要素之間的關系。

3、《喬布斯傳》,做產品的人要去看。這是全世界所有做產品的人的偶像,要認真讀這一本書。

4、《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作者是德魯克,現代管理學的奠基人。

5、《設計中的設計》,這是一位日本設計師寫的,我覺得最高的設計,歐洲比亞洲早很多,但是日本把歐洲和亞洲的東西消化掉,變成自己的東西,形成了自己獨立的風格,我覺得這本書值得讀,無論產品還是廣告的設計,所有的設計,我覺得你需要掌握基本的原由。

所有這些都是西方市場經濟學當中最傳統的經典書籍,我們應該讀經典,少走彎路,因為太多中國人在忽悠,斷章取義,按自己的理解。

這些都經過了時間的檢驗,在西方市場經濟歷史中經過了50年、上百年的檢驗,我覺得我們應該牢牢掌握這些基礎的原理,然後做本土化的實踐,所以我覺得西方的理論、本土化的實踐。

杜國楹 黑馬運動會 創業 產品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893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