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地產大亨侯西峰 要靠美食再闖股市 海港餐廳從南夯到北 貢獻漢來美食四成營收


2015-12-07  TWM

侯西峰從國揚建設的輝煌,到大舉負債請辭國揚董座,他沉潛十七年,重整旗下事業,漢來美食就是從漢來大飯店衍生的事業體;挾著漢來海港、漢來蔬食以及新引進的香港名人坊,年底將再闖資本市場。

今年年底自助餐「南霸天」漢來海港餐廳揮軍北上插旗,不但挑起台北自助餐界的敏感神經,且一億元優惠票券,分十天限量搶購,日日秒殺,北上以來展店的新據點接連創下訂位連滿半年的成績,在在讓人見識到漢來美食來勢洶洶的實力。

漢來海港去年營收達八.五億元,是「漢來美食」主力旗艦事業,貢獻營收高達四成,伴隨海港自助餐的營業爆發力,從高雄飯店霸主漢神大飯店分割出來的漢來美 食,預計年底在興櫃掛牌,屆時,可望與同列觀光股的王品、瓦城比價,炒熱市場,同時這也是集團創辦人侯西峰暌違十七年後,再登資本市場的新作。

十七年前,侯西峰的國揚建設借殼上市以來,股價節節高升,一度飆至八十二元高價,創下八八五億元的市值,同年,卻因過度轉投資,爆發財務危機,國揚名下負債達一九八億元,侯西峰為此黯然辭去國揚董事長一職,也踏上還債的漫漫長路。

還債拚重整 找出餐飲利基此後,正當四十四歲盛年的侯西峰,積極重整旗下事業,進行一連串瘦身,把心力集中在國揚建設、漢來大飯店及漢神百貨。這次即將上興櫃的「漢來 美食」,即是二○○三年從漢來大飯店的餐廳所衍生而來的事業體;而侯西峰家族目前持股超過八成。

漢來美食旗下含括十五項品牌,超越王品集團的十四項品牌、瓦城集團的五項品牌。一四年的營收近二十二億元,四成來自海港貢獻、三成業績來自宴會廳、另外還有一一年急起直追的「漢來蔬食」、一五年新引進的香港「名人坊」等,都是新納入集團旗下的潛力小金雞。

侯西峰以漢來美食重返股市,若想維持亮眼股價,第一根支柱當然就是知名度最響亮的海港,這也是他苦心經營二十年的品牌。

一九九五年,高雄漢來大飯店開張,海港原是飯店內的自助餐廳,海派的裝潢、豐盛的海鮮美食,成功打開市場,等到海港開進小巨蛋,超值澎派的定位,業績更是一路開紅盤,自此奠定漢來海港在自助餐「南霸天」的封號。

一三年,侯西峰任命主掌飯店「宴會廳」業務的戰將林淑婷掌舵,擔任總經理。林淑婷深耕市場二十年,業務能力一把罩,在她領軍下,吃下高雄飯店宴會市場超過五成市占率,成功把「宴會廳」拉拔長大後,近年林淑婷又扶植「漢來蔬食」,一舉成為排隊名店。

蔬食獲肯定 緊抓養生商機漢來蔬食的成立,有段與星雲法師的淵源。○八年,星雲法師在高雄巨蛋舉辦世界佛光大會水陸法會,席開百桌的素食宴由漢來宴會廳負責,一開始, 佛光山的法師們還擔心宴會廳無法應付蔬食料理,沒想到結果圓滿,連星雲法師都對菜色表示滿意,種下日後邀請漢來進駐佛陀紀念館開設蔬食餐廳的因緣。不過, 曾經吃素長達十多年的林淑婷則說「我一直很想做這塊,覺得這是趨勢。」近年來消費者的健康意識大為提高,吃得健康養生更成為顯學,林淑婷看好市場,積極串 連資源,把飯店的港點師傅請來設計菜單、廚房教學,同時大量選用有機無毒的食材,成功打造漢來蔬食特色。

她表示,漢來蔬食客群不同於傳統素食,以年輕人為目標客群。翻開菜單,松露鮮蔬鍋貼、香茜菌菇腸粉等新型料理,多是傳統素食餐廳找不到的創意佳餚。目前漢來蔬食在全台有四個據點,平均單店年營業額高達三千萬元,儼然是漢來美食旗下的新一代生力軍。

今年六月,林淑婷再添新軍,拿下香港二星級米其林名廚鄭錦富粵菜「名人坊」全球代理權,名人坊也率先坐落漢來大飯店十二樓,吸引熱愛粵菜的老饕上門,開幕至今,日日滿座,每月貢獻達千萬業績,估計單點每年將為集團增添一.二億元收入。

品牌拚西進 漢來三箭齊發過去兩年,林淑婷不只積極開出新品牌,也持續北討西征,海港、漢來蔬食等品牌不單單跨出大高雄,也西進中國,去年漢來海港便跨海登陸至西安漢 神購物廣場,明年海港、名人坊、漢來蔬食更將三箭齊發進駐中國一線城市上海。林淑婷指出,海港、蔬食預計進駐上海七寶萬科廣場,正是看中該區多條地鐵匯集 區的便捷性。

除了積極拓展事業,漢來美食還有一個特色:把店務交由主廚負責。「我們董事長是西餐主廚;事業靠廚師支撐,便由廚師當家。」林淑婷說。漢來美食旗下三十二間餐廳,由三十二位主廚當店長。

主廚當店長 客訴處理有感其中,中餐、海港體系兩大系統則由兩位年資超過二十五年的主廚擔任品牌長。負責海港餐廳的品牌長劉子銘指出,如果客戶對菜餚的抱怨由外場人員 傳達,待在廚房的廚師未必能體會;若站在第一線,當客人對食物的好惡影響業績,負有業績任務的主廚店長就會更有感。

餐飲的靈魂是主廚們,為了穩住這批美食事業拓展的主力部隊,林淑婷也向侯西峰爭取員工認股,她認為認股能提高員工的認同與打拚的動力,於是,二○一四年, 以每股六十元讓所有正職員工認股,「為什麼我們要IPO(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其實就是員工分紅的概念。」一五年,漢來美食又辦理現金增資三千張,現增價 為一五○元,換句話說,兩年前的員工認股,帳上已淨賺一.五倍。

漢來美食目前規畫拚今年年底上興櫃、明年轉上櫃,成為第五家投入資本市場的餐飲集團,屆時股市新添一支小而美的生力軍,而曾在股市大起大落的侯西峰能否霸氣回歸,市場都在看。

精品老店SOGO敦化「拉皮」喚回三倍人潮全台百貨周年慶剛結束,最資深的精品百貨SOGO敦化館繳出一到九月年成長兩成的佳績,比起平均僅成長5.2% 的同業,表現令人驚豔。沒人料到,原本因面積過小、裝潢老式、人潮稀疏而一度考慮關門的SOGO敦化館,居然演出逆轉勝。

20年前,SOGO敦化館是全台第一家精品百貨,盛況時的年營業額曾經衝到30億元,但近五年平均營業額只剩18億元,只有當年的六成,SOGO集團一度想討論關館。

幸而SOGO副總吳素吟力排眾議,她看準敦化館位於忠孝東路、敦化南路、仁愛路交界的地利優勢,認為只要抓對切入點,就有機會恢復昔日榮景。去年,她成功說服集團董事長徐旭東、百貨董事長黃晴雯同意,今年初起前後斥資5億元進行改裝。

吳素吟將SOGO敦化館重新定位為「精品生活館」,新增男性SPA品牌,加上原有的女性SPA、生鮮超市,讓老客戶不只來買精品,更能享受生活。為了年輕 化,身為老東區人的吳素吟,引進「開飯」平價餐飲品牌、歐美城市自行車概念店VELO CITY吸引年輕人,現在20到30歲客人明顯增加。

再加上引進有「自助餐南霸天」之稱的漢來海港餐廳,排隊人氣強強滾。

邊改裝邊營運,今年SOGO業績就達到逾兩成的成長率,「經由改裝,SOGO敦南館12天周年慶人流是以往周年慶的3倍。」副理黎冠里表示。還沒全部改裝完畢,成長力就傲視群雄,也讓人好奇明年內外完工後,成長力將如何爆發。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4666

【探訪海上藝術絲路】東南亞窗口新加坡,從南洋風到多元主題的嬗變

10月,新加坡國家美術館即將迎來開業三周年。新加坡河畔,埃爾金橋以北,建造於20世紀20年代前後宏偉的市政廳和最高法院見證了大英帝國皇權的隕落,如今被巧妙貫通成6.4萬平方米的現代美術館,連接處垂下鋪滿鋁合金葉片狀材料的弧面屋檐,頂部由樹狀支柱撐起,陽光從透明屋頂灑下,明亮而不灼熱。

市政廳四樓,最近揭幕的南洋畫家林清河(Lim Cheng Hoe)個展《新加坡繪畫》(Painting Singapore),逾60幅水彩畫、素描、檔案資料,以新加坡河為起點,絕好地提點了這個新興國家早期的藝術面貌——借助描繪東南亞的風土人情來表現對家國的認同感,南洋風格也是新加坡第一代畫家在巴黎畫派和中國傳統繪畫的沖撞中不斷探索的過渡期。

5月,POY部分獲獎作品在新加坡大華銀行大廈一座(UOB Plaza One)畫廊展出  攝影記者/王曉東

坐落於最高法院的UOB東南亞展館則將視野拓寬至整個東南亞,囊括了印尼著名畫家拉登•沙勒(Radem Saleh)、菲律賓著名畫家胡安•盧納(Juan Luna)等人的經典作品。新加坡國家美術館也是目前全球唯一一個從區域出發、聚焦東南亞藝術歷史發展的國家級藝術機構。

新加坡河沿岸高樓林立  攝影記者/任玉明

自19世紀以來,東南亞藝術史與這個地區的政治、社會的變更和發展密不可分。時間往前推,通過古代海上絲綢之路,東南亞完成了貨物貿易與思想交流,並形成了印尼巨港(舊港)、馬來西亞滿剌加(馬六甲)這樣繁榮的港口中轉站。古道之下,絲路之上,如今的東南亞已不滿足於昔日集市的朦朧回響。

尋找當代的表達

新加坡國家美術館開業時,除了常設展,還舉辦了中國藝術家吳冠中和新加坡藝術家蔡逸溪(Chua Ek Kay)的特展——兩者都擅長以本土題材入畫,結合東方水墨與西方美學為創作基礎。

新加坡國家美術館是目前全球唯一一個從區域出發、聚焦東南亞藝術歷史發展的國家級藝術機構  攝影記者/任玉明

1988年,69歲的吳冠中應新加坡國家博物館及南洋美專之邀,赴獅城舉辦首個海外個展。20年後,他將113幅作品捐給新加坡,這是該家族迄今最大規模的捐獻。吳冠中對新加坡有一份特殊情感,他在受訪時曾留下一句話,“我一輩子努力的就是希望找到人類共同的感情;新加坡離我很近,所以感情近了些。”

吳冠中一生致力實現的“油畫民族化、水墨現代化”,在他同時代的新加坡南洋畫家身上得到呼應,代表人物有劉抗、陳文希、鐘泗濱、張荔英。作為後起之秀,1947年出生的蔡逸溪師從海派畫家範昌乾,後赴澳大利亞學習藝術。1988年,蔡逸溪舉辦處女展《新加坡街景》受到認可,15幅創作全數被認購,後來他將目光轉向荷塘、山水等景觀創作,文筆新穎,畫風獨樹一幟。

“你看不到一片清楚的荷葉,卻能感受到滿池搖曳的荷花。”如今移民新加坡的作家何華在《在南洋》一書中寫道,若幹年前他第一次看到蔡逸溪的抽象荷塘,第一印象就是詩意。“他的美學核心還是來自中國藝術的‘寫意’傳統,並將它進一步抽象化。”

《我的故鄉》,蔡逸溪

蔡逸溪的畫作往往寥寥數筆,註重意境,現代感十足,很快引起業界關註。1991年,他獲得大華銀行全國繪畫比賽(UOB POY)大獎,這項始於1982年的繪畫比賽是新加坡最悠久也是東南亞最有聲望的繪畫比賽,發掘並嘉獎了諸多優秀畫家。蔡逸溪和1983年POY大獎得主方謹順,分別於1999年和1990年獲得過新加坡政府頒發的文化獎。

1979年出生的畫家顏明正(Aaron Gan),是受益於這個賽事的年輕一代。從小,他就顯露出不俗的繪畫天賦,並磨煉了紮實的水彩繪法。“但傳統技法已經不足以表達我的藝術理念,我開始在中國水墨和當代藝術之間‘取經’,自創了一種用刷子輕觸的畫法。”他在接受第一財經郵件采訪時寫道。

《繁星點點》,顏明正

顏明正成長於新加坡經濟起飛的年代,人們對當代性的追求,遠超對傳統的留念。“藝術機構都傾向收藏當代藝術,今天的傳統畫家已經不被寫入新加坡藝術史了。”作為傳統技法和當代思考的交集者,顏明正希望能改變這種現狀,他嘗試用水彩畫了一幅《繁星點點》。

黑夜被撕裂,碎成深淺不一的墨色小正方體,均勻散落在畫面上。正中央的留白反而是最閃耀的星星,周邊氤氳彌漫。“最黑的夜里,星星才最閃耀。水彩可以用來表現夜空的美妙,以及一個人如何在最深的夜里發現希望。”同一系列,他筆下的小正方體時而是水墨色調,時而是亞克力玻璃般的斑斕艷麗,質感完全不同。“水彩這種傳統媒介,也能轉變為當代的方式和表達。”憑借《繁星點點》,顏明正獲得了2015年POY新加坡賽區資深組金獎。

縱覽POY 30多年的獲獎作品,從七八十年代的南洋風格,到90年代探討家庭關系和代溝問題,再到新世紀後的多元主題,當代藝術創作為新加坡的轉型社會寫下生動而現實的註腳。

1982年首屆POY大獎作品,吳瑉權的《沙丘》

東南亞藝術國際化

新加坡扼守馬六甲海峽,被譽為“東方的十字路口”,與鄭和下西洋時期比,新加坡在今日世界版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坐守地緣紅利,它締造了七八十年代經濟飛升的新加坡速度;以719平方公里國土面積、561萬人口的城市容量,成為東南亞文化交流的窗口。

在顏明正的記憶中,因為著迷畫畫,他從小看過很多漫畫,比如美國的《X戰警》、日本的《龍珠》、比利時的《丁丁歷險記》、法國的《高盧英雄傳》、中國香港的《風雲》;又因為東南亞豐富的歷史文化遺產,幾乎每天都能接觸到印度廟宇、馬來蠟染、娘惹建築等藝術形式。“從我的畫作中,你可以輕易看到東西方影響的結合,因為我們這一代從小就被暴露在全球化的藝術交流中。”

在東南亞,新加坡被視為一個藝術國際傳播的重要樞紐,“(藝術家) 去做駐留、交換以及其他項目,來新加坡是至關重要的,因為它被視為東南亞藝術家進入國際藝術圈的第一站。”來自印尼的藝術策展人阿莉婭•斯瓦斯蒂卡(Alia Swastika)觀察到。

新加坡國家藝術理事會(The National Art Council)、新加坡國際基金會(Singapore International Foundation)等機構不遺余力地資助新加坡藝術家和作品走出新加坡、參與國際合作與交流,也讓這種交會到來得更早。2013年,新加坡國家藝術理事會準備在威尼斯雙年展設立新加坡長期館,簽訂的租期長達20年。

“所以,多元融合對我們來說是很自然的一件事,都不用多想,就像魚兒在水中遊,不會意識到自己正被水包圍著。”這是顏明正的觀點。

如今,資助藝術的國際傳播以及從東南亞出發的藝術聯動,是新加坡從官方到民間都活躍的一股力量。大華銀行從1973年開始支持新加坡藝術家,收藏其作品,到1982年確定設立POY,堅持以藝術實踐回饋社區,讓藝術成為一種生活方式。隨著銀行東南亞業務的有序推進,2010年,POY來到泰國,2011年又設立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賽區,並增設東南亞大獎,今年的分賽區年度最佳畫作獎金高達2.5萬美元(約合17.17萬元)。

“藝術家尊重這個比賽,因為它是公平的,對所有人開放。許多藝術類獎項和比賽只采用提名式,關系緊密的藝術家才能參與。”顏明正表示,參與POY能帶來更多藏家關註與媒體曝光,不菲的獎金也一定程度緩解經濟壓力,讓藝術家專事創作。2015年獲獎後,他相繼與雀巢、輝柏嘉等知名品牌達成合作。

“我一直夢想成為一名職業藝術家。但在我這一代人的觀念中,藝術家並不是一份正式的工作,像是退休後才會做的事。好在時代在變。”顏明正介紹,2015年至今,新加坡藝術市場經歷一輪生死洗牌,不合格的藝術家和畫廊出局,總體成交趨穩。

33歲辭職畫畫的他,大學讀商科,始終信仰適者生存法則。“我主要賣畫給畫廊的藏家來賺錢。這是我覺得最好的方法,不管市場接受或者最終拒絕我的藝術。”

《我以為,我們能像巖石一樣堅固》,卓於沾

《新加坡河》,林清河,1962年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
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email protected]

責編:李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768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