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違約蝴蝶效應——從倫銅暴跌到銅融資“黑天鵝”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79912

「超日債」違約事件已經開始發酵,由此引發的連鎖反應開始影響到中國大宗商品抵押融資格局,對鐵礦石、倫銅等大宗商品的價格也造成衝擊。

3月7日倫銅價格大幅下挫,當日跌幅達4.2%,這也是2011年12月以來銅價最大跌幅:

伦铜,铜融资,铜价,信贷危机

铜

違約風險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一些進行銅融資的貸款人紛紛拋售手中的銅,已達到現金要求,這些行為進而打擊了銅價、降低了銅等大宗商品作為抵押品的價值,從而導致信貸環境看上去進一步收緊。

德意志銀行在解讀中國首例公司債違約(「11超日債」)的報告中表示:

超日公司債券違約,「11 超日債」第二期利息8980萬難以全額兌付,其違約的數額其實相對較小(票面價值10億元人民幣,約合1.6億美元),且發行主體的規模也較小(資產規模為12億美元),但是有一些因素讓這個事件頗有意義。

首先,這些債券的大多數持有者為散戶投資者,這就將以往以機構投資者為主的市場擴展到了另一個層面。

其次,應該注意到,去年上海超日曾經在上海地方政府的介入下避免了一次違約,當時政府說服了銀行將貸款展期。而這一次,政策立場顯然有所轉變,最後一分鐘的救援之手已經不見,違約事件似乎更體現了市場的決定性作用。

考慮到近幾年中國政府對於太陽能市場的大額補貼和扶助,類似事件的發生頗為耐人尋味。但新華社相關文章指出,超日債違約不會成為中國的「貝爾斯登事件」。

(編者按:此前,彭博新聞社曾引述美國銀行表示,「超日債事件」或許就是中國的「貝爾斯登」時刻,重燃投資者對於信貸風險的擔憂,就像2008年貝爾斯登接受救助的時候那樣。詳見 「殭屍」公司來襲 超日違約是信貸危機起點?

 此外,《21世紀經濟報導》稱,負責超日公司發債的銀行和承銷商不會幫助該公司支付利息。所以,雖然這筆債務規模不大,但有可能節外生枝。

彭博新聞社還報導,今年中國可再生能源行業面臨77億美元到期債券,路透社稱目前已經有3家公司取消或推遲發債。詳細內容參見華爾街見聞此前對該事件的介紹 「超日債」違約引發債市動盪 十家公司發債計劃受阻 

銅是中國影子銀行系統套利的重要工具,華爾街見聞一直關注著銅融資可能觸發的風險,下圖是典型的簡化版銅融資交易模式:

普通的中國銅融資交易涉及了四方實體,以及四個步驟。

實體A——一般是離岸的貿易公司

實體B——一般是國內的貿易公司

實體C——一般是離岸的實體B的子公司

實體D——在國內註冊為服務客戶實體B的國內或離岸銀行

铜融资

第一步)離岸貿易公司A以價格X出售保稅銅的倉單(中國保稅區倉庫的銅在向海關申報前,是免徵增值稅的)或進口銅(在貨船上正轉到保稅區的銅)給國內的實體B(也就是B從A那裡進口銅)。B以國內銀行D開立的美元信用證支付給A貨款。而信用證的開立,就是外管局新政針對的關鍵一步。

第二步)國內的實體B通過把倉單文件發送給離岸的子公司C,把銅出售或再出口(其實交易的實物銅一直都在「離岸的」保稅區中)。C給B支付美元或離岸人民幣現金。利用來自於C的現金,B利用銀行D把美元或離岸人民幣換成國內人民幣,那麼B就可能自由利用這筆資金了。

把美元或離岸人民幣換成國內人民幣是,外管局新政策所針對的關鍵另一步。之前外管局批准這些兌換,是因為外管局預期再出口的過程,是通過中國經常賬戶與貿易相關的活動。現在,中國銅融資交易和其它類似的交易,已經明顯變成完全不涉及實物原材料真實運轉的活動了,外管局看起來正在行動阻止這些活動。

第三步)離岸子公司C把倉單再次出售給A(這也是沒有實物銅運轉的,實物銅一直停留在「離岸的」保稅區中),A給C以低於X 10-20美元/噸的價格支付美元或離岸人民幣現金,也就是B以折扣價把銅的倉單再次賣給A(與第一步方向相反)。

第四部)在信用證的有效期內(一般是6個月,可能為3-12個月不等),儘可能多地重複上述一二三步。在6個月的信用證有效期內,可以重複10-30次,主要受到處理文件工作所耗時間的限制。基於這個方法,在一年時間裡,基於特定數量保稅銅或進口銅開立的信用證名義總值,將是涉及其中的實物銅價值的10-30倍,具體取決於信用證的期限。

銅的所有權和對沖:在這個過程中,涉及中國銅融資交易的每噸銅都會通過出售LME期貨進行對沖(交易一般包含了在中國銅融資交易的期限內,做多實物頭寸,做空期貨頭寸,除非銅的所有者希望進行銅價走勢的投機活動)。

雖然一般是由實體A持有並對沖銅庫存的,但對沖者也可以是實體B、C、D,這取決於銅庫存倉單的所有權在哪裡。

高盛曾明確闡釋了中國銅融資的重要意義:

過去幾年在中國進行的這些影子交易,可能已經產生了數以千億元計的金融槓桿,甚至可能更多。現在,這個融資的循環即將宣告終結。實際上,沒有人能預計影響有多大,但可以肯定的是1)這將抽離系統中的金融槓桿;2)這將給中國吸收通脹和促進經濟增長的能力帶來負面的影響。

如果讀者希望瞭解更多中國銅融資的信息、影響以及前景,請移步參看華爾街見聞對銅融資的全面介紹: 銅融資時代的終結是中國的雷曼時刻?

而最新的數據顯示,中國2月份大宗商品進口激增,其中銅進口顯著增加: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2317

國策透視:從倫奧看中國模式困境

1 : GS(14)@2012-08-13 10:45:20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20813/16598379
倫奧終於閉幕,中國今屆在金牌及獎牌的數目只能「超英」,未能「趕美」;孫揚於奪得1500米泳金牌後,在池邊狂吼且於受訪時以悲壯豪言「歐美人做到的,中國人也做得到。」自鴉片戰爭及甲午戰爭以來,國人那種不憤、受屈的情緒又藉這次奪金而渲洩出來,可惜中國未能延續京奧金牌霸業,令國人仍有點不是味兒。
不是嗎,孫揚「每天早上4時起床,一天24小時除了睡覺,基本都在訓練。」而且單是孫揚一個人前後四次澳洲受訓,粗略計算要投入200萬人民幣;這種傾全國之力,犧牲人民普及運動建設的制度,仍未能全面「做得到」,實在有點倖倖然。特別是一些強項,怪不得於我們旳李慧詩以「業餘」性質奪得銅牌的單車凱林賽,屈居銀牌的中國選手郭爽除了在台上影了合照外,未有慣性在奧運五環再影合照,且獨自走出場邊後,瞬即把掛在頸項的銀牌除了下來,充分顯露了這些「爛銅爛鐵」掛來幹啥的心態。
這種以傾國之力培育精英來揚顯民族尊嚴,只是中國「造大造強」的核心思維,通過體育運動而表現出來的一環而已,是毛澤東於1955年10月29曰在「資本主義工商業社會主義改造問題」座談會上的講話中強調「趕上美國,超過美國」所建立起來的,其後的「不要褲子要核子」的口號更突顯了出來。
「改革開放」以來,這種核心思維更成建設經濟的「中國模式」,每個「五年計劃」便是傾國之力發展某幾類型產業,頭廿年是取得了一定成績;然而,近十多年已然弊病叢生,政策下來,一窩蜂的「盲目投資」,更因行業產能過剩要整頓而浪費資源,甚至多年前出現電能過剩而整頓,結果是隨後部分地區電能供應趕不上發展需要。
近數年更出現鋼鐵、煤炭、建材、玻璃、 LED、太陽能、風電,甚至是極低技術的「代工」行業等產能過剩,不單只要整頓,更在經濟下滑,市場需求大降,令資金鏈斷裂而頻爆走佬潮;城方政府因要落實政策而大舉發展「政績產業」,除了盲目建設而導致部份建設因貪腐而令質素惡劣外,更形成中國金融體系最大隱憂的地方債。
盲目投資經濟陷危機
今年歐債危機日重,美經濟亦明顯下滑,2008年金融海嘯,中國因金融基本封閉,且投下4萬億人民幣救市而能「這邊風光獨好」,更為國人自傲的「中國模式」已面臨困境。
中國面對 GDP明顯下滑,各行各業叫救命之際,未能如2009年般再豪擲數萬億出來,就是害怕再現舉國炒樓、盲目投資的情況,結果會陷經濟更大危機。看來只有擺脫所謂「中國模式」,加快推行開放36項戰略產業民間投資政策,徹底落實「國退民進」,由市場自行運作,才可走出「一收即死、一放即亂」的魔咒。
郭小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091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