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為什麼「騙子」歐陽坤、丁海森、盧俊卿們能夠如魚得水? 東方愚

http://www.dongfangyu.org/?p=4867

有兩句話常被中國年輕人拿來鞭策自己。一句是「出名要趁早」,一句是「三十而立」。他也不例外。出生在河南原陽縣一個普通家庭的他,18歲中學畢業 後進入民營影視學校,並開始積極尋找演出機會,20歲時就曾志偉等香港明星一起演了一部戲;21歲即畢業當年在成立自己的影視公司,並開起一間影視培訓基 地——雖然辦了兩屆就關張大吉了,但他的野心更大;25歲時搖身一變成為奢侈品行業的「專家」,而真正讓他覺得找準方向的,是以「世界奢侈品協會中國代表 處CEO」的身份在國內開疆拓土:製作榜單、會展、諮詢,以及在全國各地發展「世奢會中國Club會所」,30歲的時候他已經成為「知名人物」,頭銜多到 自己都數不過來(當然大都是自封的)。

他是誰?毛坤、毛紹坤、歐陽坤、毛歐陽坤…沒錯兒,《南方週末》的封面報導告訴我們,這是同一個人。而他聲稱根據風水師的指點改叫「歐陽坤」,正是 2008年30歲時。他希望自己飛得更高,可能骨子裡又覺得改姓氏是對祖宗的不敬,所以雖然對外的名字是歐陽坤,身份證上的名字卻是「毛歐陽坤」——一個 多麼性感又糾結的名字啊!

故事如果只講到這裡。歐陽坤或許也可以視為一個典型的有著「中國夢」的普通中國年輕人的標本,當年的「屌絲男」現在專門在富人圈裡做生意,多麼勵 志。可是,4年後的2012年,他的真實面目被揭開了,即所謂的「世界奢侈品協會」其實是「廉價」的,只是他牟利的外衣和工具,他為了使這一切看起來逼 真,一開始就用心良苦註冊離岸公司等。

一時間,他被貼上了「騙子」等標籤,成為人們嘲諷和對象。

沒錯兒,他虛假的教育經歷是在騙人,自己炮製出來的各式頭銜也讓人不齒,打著NGO名義卻幹著「收錢就讓你上榜單」的勾當讓人憤憤不平。可是硬幣的另一面是,他為什麼能夠「成功」,以至於他在奢侈品行業那吹起的大泡泡直到第十個年頭的現在才被戳穿?

值得玩味的是一些媒體,當年把歐陽坤視為行業明星,對他發佈的榜單甚至做過長篇累牘的解讀,但現在又義正詞嚴怒斥其所作所為。更好玩的是一些企業,明明知道所謂的「世奢會」名不副實但卻選擇沉默甚至交錢上榜。

說白了,在現階段的中國,世奢會有著誕生和野蠻生長的肥沃土壤。就算沒有歐陽坤,也會有慕容坤、司馬坤出現。這讓我想起來兩個人,一個是盧俊卿,一個是丁海森。前者是因女兒「盧美美」炫富而被挖出來的一名政商掮客,,其執掌的「世界傑出華商協會」——一家在香港花1萬港幣註冊的皮包公司,在內地搞 「論壇經濟」到風生水起;後者的頭銜也是讓人目不暇接:《哥倫比亞新聞評論》中文版總編輯、《世界經理人週刊》和《世界企業家》總編輯,他甚至還自己註冊 了聽起來很酷的《華爾街郵報》,而所有這些名號都是為他的斂財工程「世界品牌實驗室」開路和服務的,這是一家借經濟學家蒙代爾,同樣以搞論壇和如「亞洲 500強品牌排行榜」一類排名為主的商業機構。

盧俊卿的致富路徑被曝光後,他覺得自己很委屈。而丁海森呢,15年前媒體開始揭露其騙局,但直到今天,他仍然活得很滋潤,值得關注的的仍然是莫過於 一些媒體,明明知道丁氏排行榜真相,有時卻還是會去領獎,作為在傳媒行業品牌實力的一項榮譽。丁海森一邊經營著自己的「品牌」,一邊偷著樂,現在他旗下 「雜誌」的數目更多,不久前還搞了一個「中國10大超級豪宅排行榜」。

很明顯,不是我們的智商不夠高,不是我們的甄別能力有限。在消費主義盛行,和「重名號、輕內在」的商業文化中,排行榜上的虛擬名次,和以「最XX」 為噱頭的各式獎頂,有時像偉哥、有時則像大麻一樣為從下至上的市場主體所尊崇;而當有政府官員來為這些排名捧場或有意無意「正名」時,整個國家就呈現出一 種「留一半清醒留一半醉」的半癲狂半魔幻色彩的特徵。

這種癲狂和魔幻吹出的色彩斑斕的泡泡,就像股市裡的遊戲。交錢上榜者好比上市公司,歐陽坤、盧俊卿和丁海森們便是「股市紅嘴」(相對於黑嘴),收人 錢財,幫人吹牛。但股市是個零和遊戲,靠炒作而噴發的股價終有一天掉頭向下甚至一瀉千里,那時真正的埋單者便是中小散戶,它們對應的是市場上的普通消費 者。當然上述三人當中,盧俊卿要比歐陽坤和丁海森更甚。前者玩轉政商關係,從一開始就是在侵佔公共利益。而後兩者只不過是商海中的「深度鑽營者」,有的時 候遊戲的特徵便是「願者上鉤」。

當「世奢會」成為眾矢之的時,歐陽坤曾拿胡潤說事:「胡潤給中國企業家排名,因為他是洋人,大家相信他,我作為一個中國人給世界奢侈品牌排名,大家 就說我是騙子。」這個邏輯乍聽起來有一定合理之處,胡潤也曾說過在他受到威脅時,他的外國人的身份無形中起到一定的保護作用。但如果把胡潤制榜的商業密碼 歸結於他是個外國人,要麼是高估了外國人身份的能量,要麼就是在偷樑換柱。

胡潤當年從和《福布斯》合作發榜,到單獨制榜,到同樣包含有民營企業品牌價值榜在內的一系列胡氏榜單的現在,13年過去了,他榜單這一塊業務的商業 化程度其實還是蠻低的。4年前我和胡潤合作出版一本圖書時,曾有兩三家機構找到我,希望我幫其諮詢一下胡潤是否可以把其中一個或幾個榜單「外包」給他們。

我沒有去幫著打聽,因為我瞭解胡潤是典型的歐洲人的價值觀,視工作為一種樂趣和生活方式,而不是單純的實現財富積累的工具。但到中國人這裡,一切都 變了,中國人做事非常有目的性,熱衷於「技術路徑」上的「創新」和「突破」,如果像歐陽坤一樣找到實現通達路徑之前的人生幾多崎嶇,就更加注重「投入產出 比」,希望短時間內賺個盆滿缽滿以彌補當年吃過的苦,所以就算再給歐陽坤以機會,他一樣學不來也不會學胡潤那一套。

(本文系週末畫報專欄。上文三張插圖均來自網絡,自上而下分別為歐陽坤、盧俊卿、丁海森。)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540

老將陳彤加盟一點資訊,“內容元老”會如魚得水?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1027/159473.shtml

老將陳彤加盟一點資訊,“內容元老”會如魚得水?
羅超 羅超

老將陳彤加盟一點資訊,“內容元老”會如魚得水?

“內容元老”陳彤如魚得水?陳彤會給一點資訊帶來什麽?

本文系作者羅超(微信ID,luochaotmt)對i黑馬投稿。

今天一早看到傳言,小米副總裁、“門戶元老”陳彤將加盟一點資訊擔任總裁一職。這則消息在經歷了“例行辟謠”之後,最終得到坐實,陳彤將加盟擔任總裁一職,同時兼任鳳凰網聯席總裁。未來,陳彤將全面負責一點資訊的內容運營、產品運營和公共關系等工作,以及鳳凰網內容運營管理。

2615382560v3

“內容元老”陳彤如魚得水?

陳彤是中國門戶網站第一波逐浪者,在內容行業浸淫近20年,在新浪做到了執行副總裁、總編輯,在業界被稱為“門戶元老”。在入主新浪微博之後制定了幫助新浪微博後來居上、脫穎而出的“名人戰略”,給相關團隊立下邀請名人大V的KPI,並取得顯著效果,今天微博市值已超過110億美金風頭蓋過Twitter。

兩年前陳彤離職服役17年的新浪,加盟小米擔任內容副總裁,負責內容運營和內容投資。

在加盟小米之後,雷軍拿出10億美金交給陳彤投資內容,陳彤亦立下軍令狀要做救火隊員。加盟小米之後,陳彤先是主導投資了優酷土豆,在優酷土豆成為阿里巴巴子公司之後小米又入股了愛奇藝。最新進展是小米電視已接入優土、愛奇藝、騰訊視頻和搜狐視頻四家內容。記得去年小米電視在廣州高德置地商場搞了一場公眾體驗活動,我看到陳彤親臨現場還是挺驚訝的,畢竟其身份是副總裁,這種小活動照理說不需要親赴廣州,這也側面說明,陳彤在小米期間主要負責內容是視頻。

陳彤在小米期間,小米內容尤其是視頻內容實現了爬坡卻是事實。這一次加入一點資訊,並不是回歸門戶——個性化資訊市場如日中天,是一個比門戶大數倍的全新市場。不過,對於陳彤來說卻沒有太大的不同:繼續做內容和產品,可以說是如魚得水。

陳彤會給一點資訊帶來什麽?

新聞客戶端大戰之後,移動資訊大戰正處於白熱化競爭之中。中國一共有九大玩家逐鹿移動資訊平臺市場,包括門戶新聞客戶端、個性化資訊平臺、UC百度為代表的工具以及微博微信等社交媒體。

與傳統新聞客戶端不同,今日頭條、一點資訊和天天快報三大個性化資訊客戶端更偏技術,尤其是一點資訊,其創始團隊由來自雅虎、谷歌、百度、Facebook等國內外知名技術大牛組成,技術是一點資訊的天然基因,其核心模式是基於搜索和推薦的個性化技術分發。與其他客戶端固定幾十個頻道不同,一點資訊允許用戶通過搜索關鍵詞去消費內容,每個關鍵詞都是一個頻道,一點資訊曾公布其已積累300萬個頻道。

在邀請陳彤加盟之前,原搜狐執行總編輯吳晨光已加盟一點資訊擔任副總裁和總編輯。邀請兩位總編輯加盟的一個核心原因,在我看來是在強調技術之後,一點資訊開始註重人的因素。

第一,在算法上輔以人工。

過去一點資訊依賴於技術做個性化資訊分發,但一點資訊已逐步意識到這樣做並不完美。不久之前,鳳凰網CEO、一點資訊董事長劉爽曾公開對“算法”提出過三個缺陷,其中一個就是:

“個性化算法讓用戶用得越久,推薦就會愈發精準。久而久之,算法給用戶推薦的內容在越來越精準的同時會越來越狹窄,比如喜歡歷史、體育的用戶可能全屏幕都是這些內容,而這將阻礙用戶關註到理應關註的資訊,或者潛在感興趣的資訊。”

對此,一點資訊的解決方案是,給技術註入人文情懷,把媒體基因以及編輯對用戶、對內容消費的深刻洞察融入算法。而邀請兩位總編輯加盟一點資訊這個思路的落地,總編輯加盟的背後,必然還會有更多專業編輯加盟一點資訊,將內容分發做得更好。

不只是一點資訊意識到不能光憑技術,今日頭條在依賴技術多日之後也在引入編輯模式,一直強調技術為先的百度在不久之前也在為內容平臺招募大量編輯。算法為主、人工為輔,是個性化資訊平臺的主流。陳彤加入一點資訊之後或許會幫助其內容格調再上一個臺階,算法更加符合媒體邏輯。

第二,在產品上引入社交。

在前幾天的微博大V峰會上,微博CEO王高飛是這樣說的“社交關系是微博的核心價值,而社交關系集中化則是微博的優勢之一。”微博已不再糾結於做社交還是媒體,它的定位是內容平臺,在這一點上,微博與今日頭條、一點資訊甚至知乎,均屬於競爭關系。微博的優勢很明顯,因為:基於人的內容分發最具優勢,可以解決許多算法解決不了的問題。

用戶因為工作、興趣等原因在一個圈層,內容口味可能會相似,用戶關註的人充當了人肉過濾器。一點資訊劉爽曾對此表達過看法:“算法推薦的是大眾,甚至是庸眾一致叫好的高點擊作品,但不一定是用戶所在的那一個圈層所高度認可的。”

顯然,一點資訊希望引入“社交”元素。陳彤之前在新浪微博的經歷,或許會幫助一點資訊在“社交”這個點上發力,比如推出類似於基於用戶興趣的興趣圈這樣的社交產品。

事實上,PGC內容平臺都意識到“人”的重要性。今日頭條、天天快報、網易號、百家號、搜狐號都在產品上增加了“訂閱”,今日頭條在產品上實現了“頭條號與頭條賬戶合並”,弱化內容生產者與內容消費者在產品層面的區別,並且推出基於人與人關系的頭條問答。不過,在我看來眼下“社交內容平臺”,真正做得好的,只有三個:微博、知乎和微信公眾平臺。接下來“社交化”是移動資訊平臺的一個大方向。

第三,在內容上強化視頻。

陳彤加盟一點資訊最關鍵的是兩點:一個是在算法上加強人這個元素的作用,陳彤的“門戶元老”身份可以做好;第二個是在產品上引入人,強化社交屬性。除此之外,陳彤在小米兩年的核心任務是構建視頻內容體系,這意味著視頻和直播很可能會是一點資訊接下來在內容形態上發力的重點,陳彤可以帶來許多東西,比如視頻網站資源,今日頭條、微博、騰訊新聞(天天快報)、網易們均已將視頻當重點,一點資訊很快就會入局。

第四、在分發上結合硬件。

移動資訊與智能硬件結合也是大勢所趨,一點資訊獨辟蹊徑,在接受小米投資之後,今年7月又與OPPO展開全渠道(手機+瀏覽器)深度戰略合作,僅手機端一點資訊將從OPPO獲得1億新增用戶。通過智能硬件獲取新增用戶、實現內容分發,是一點資訊的策略,而陳彤在小米這家中國最大的智能硬件公司有過幾年經驗,積累了智能硬件的行業資源,以及理解。因此我想接下來陳彤會推進一點資訊與智能硬件更緊密結合。比如,我們會不會在小米智能電視看到來自一點資訊分發的視頻直播?可能性很大。

在今日頭條邀請中國優步負責人柳甄為國際化布局時,一點資訊挖角內容老將陳彤強化“人”的因素,表明移動資訊大戰已處於白熱化,暗流湧動、群雄混戰。

這對內容創業者來說是好消息:就像曾經的滴滴司機一樣,內容生產者眼下成為平臺爭奪的關鍵資源。這對編輯來說同樣是好消息:移動資訊時代,蛋糕更大了,還有更多“陳彤”們會被挖墻角。編輯要被算法取代?機器不會取代人,純算法並不完美,人只會更加重要。

 

陳彤 一點資訊 鳳凰網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0800

《驢得水》票房千萬 難掩黑色幽默市場的尷尬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1031/159517.shtml

《驢得水》票房千萬 難掩黑色幽默市場的尷尬
玥兒媽 玥兒媽

《驢得水》票房千萬 難掩黑色幽默市場的尷尬

好口碑的情況下票房在點映以及首映日都沒有迎來想象中的爆發。

本文系玥兒媽給i黑馬的投稿。

這兩年因為登上春晚的大舞臺,開心麻花可謂是順風順水,尤其是去年的電影《夏洛特煩惱》,狂卷14億票房,成為2015年年度黑馬!timg似乎,開心麻花是嘗到了話劇改編電影的甜頭,第二部喜劇電影《驢得水》也在10月28日全國上映。然而,好口碑的情況下票房在點映以及首映日都沒有迎來想象中的爆發。

1、上映前這部高口碑話劇改編的電影在多個城市開展路演活動,從各地1000余場的點映情況來看,口碑不錯,票房卻僅有220萬左右;

2、上映第一天的票房也沒有爆發,僅有1599.7萬元.......與《夏洛特煩勞》的第一天2380萬票房相差甚遠。甚至,讀娛君認為《驢得水》不可能再像《夏洛特煩勞》出現第二天4060萬、第三天5070萬、第四天6300萬、第五天7980萬、第六天9800萬、第七天1.14億、第八天1.2億這樣的連續高漲幅情況。

照這樣的發展,要想超越《夏洛特煩惱》的票房,再創奇跡,讀娛君認為著實有點難。

“小”電影無大牌 話劇與電影的不通性

《驢得水》繼承了開心麻花的風格,是一部很“小”的電影,小演員、小投資、小劇情——封閉的環境和有限的幾個人物,圍繞著一個滾雪球般的謊言,牽出一個諷刺寓言。整部戲的優勢在於它有一個好故事,一群在舞臺上千錘百煉的小演員,被反複修正的笑料制造方式,生動的討喜的戲中人物,再加上《夏洛特煩惱》的影響,開心麻花制造+成熟話劇改編,《驢得水》無疑被賦予了超高期待。但它的缺點也是相當明顯的!

為什麽這麽說呢?讓讀娛君來好好分析分析!要知道一個爆款的電影它的成功必須具備五大要素:一好故事做基礎,二大牌明星托底,三有實力的導演操盤,四創新的營銷,五流弊的發行渠道。

因為前期有話劇的鋪墊,《驢得水》的好故事是毋庸置疑的。

演員陣容和導演這塊,從百度簡介里讀娛君發現,無論是導演還是演員全是話劇版的班底,無一個是大家所熟悉的明星,這就少了“吸金”的資本。以《夏洛特煩惱》為例,同樣也是無大牌明星托底,但主演沈騰自成一格的喜劇思維通過春晚早已深入人心,加上男屌絲的YY夢想和女屌絲的回憶殺劇情,快!準!狠!地抓住了觀眾的痛點,引發強大共鳴。

出品方方面,開心麻花其高層管理人員中,有不少媒體背景:

遇凱,開心麻花董事會董事,畢業於北京大學中文系編輯專業,曾任國際進出口商品檢驗局《中國商檢》雜誌社編輯、記者;

劉洪濤,開心麻花董事、總經理,畢業於北京大學中文系文學專業,本科學歷曾任中國新聞社記者、新華社上海分社電視新聞中心常務副主任;

李鳳華,開心麻花職工代表監事,曾任科學時報社編輯、記者;

王亮,開心麻花副總經理,畢業於中國新聞學院新聞專業,曾任中國房地產報記者。

媒體出身的高管團隊對《夏洛特煩惱》事件營銷和口碑推廣有著一定的優勢,在加上斯立文化、貓眼文化和影行天下三家,營銷和口碑方面想必會高出很多倍。相反,這種出品宣發也有著一定的劣勢;太媒體化,聲音量大的過分,宣傳的著力點來去就是借話劇IP炒作,以及那無任何亮點的點映現場,以及沈騰的偶爾捧場支持等,無太多實質性的話題。

與此同時,《驢得水》也折射出一個問題:“話劇似乎並不完全適合改成電影。”就目前《驢得水》展示出的形式,它更適合於舞臺劇的呈現——舞臺劇導演對於電影的理解還無法get到點,如此在視聽語言、人物性格的把控上難免會導致與劇本出現偏差,最終難以呈現出劇本的整體故事。

背負雙重壓力 黑色幽默或吃“癟”!

從目前兩極化的口碑看,電影版《驢得水》其實是背負著雙重壓力的,好的口碑來自於其話劇所帶來的“鐵粉”,相反的,偏黑色幽默的劇情難以讓市場接受。

相比流行黑色幽默電影的歐美,國內最成功的觀眾印象最深的就要數“瘋狂”系列,但隨著“瘋狂”的續集太多,瘋狂的有點過頭了。之後的《落葉歸根》、《一不留神》、《鬼子來了》等更是一落千丈,葛優的《氣喘籲籲》在豆瓣上評分低至了4.0分,雖然有葛大爺在,票房並不算太低,但口碑太差,觀眾大喊根本看不懂,更甚者要求退票!

timg (1)

同時,從2015年陳建斌的《一個勺子》(1907萬),從孫皓的《壞蛋必須死》(4699萬)到張秉堅的《東北偏北》(92萬),黑色幽默電影似乎都在經歷著好口碑低票房的程序。

於此,再看2015年的電影市場,動作類大片依然是市場的主流,而喜劇也保持著領先,捉妖記24.39億(奇幻喜劇),港囧16.13億(愛情喜劇),夏洛特煩勞14.41億(爆笑校園喜劇)等遙遙領先......只不過,黑色幽默(荒誕類喜劇)占比卻很小。

timg (2)

的確,偏黑色幽默的喜劇在國內並不是很被大眾所埋單,像《驢得水》這部影片,它營造出的就是一種明顯折射真實世界的荒誕,有時誇張,有時又很現實,讓觀眾享受喜劇的同時又為現實感到悲傷,或許正是這種矛盾的戲劇感讓觀眾難以接受。從提前觀影《驢得水》的觀眾反應來看,讀娛君總結了幾點:

1、話劇腔過濃,演員念臺詞用力過度。電影中的演員都是話劇人,所以話劇腔是難以避免的,而對於觀眾這種“特色”就會反感了;

2、刻意煽情,表演不夠自然。從劇情上看,影片的內涵已經淚點滿滿了,再刻意的煽情,未免畫蛇添足,過猶不及了;

3、臺詞過於“猛烈”。這一點讀娛君有點詫異,這片怎麽就能過審的?太厲害了!

4、本身黑色幽默劇的市場托盤不行,不入主流;

救命稻草 開心麻花能否繼續笑傲新三板?

電影是開心麻花的大頭......

作為話劇第一股,開心麻花去年全年的舞臺劇演出超過1200場,其電影處女秀《夏洛特煩惱》票房超過14億元,年報中披露電影《夏洛特煩惱》收入金額為1.91億元,占主營業務收入的50.03%。而今年1至6月,開心麻花實現營業收入1.18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42.01%;凈利潤3448.76元,較上年同期增長92.83%。營業收入和凈利潤增長的主要原因是:本期開心麻花舞臺劇演出場次超過700場,較去年同期增加25%,且上座率較去年同期有所提高,導致開心麻花營業收入較快增長;舞臺劇演出固定成本部分不隨演出場次的增加而同比增加,因此開心麻花凈利潤大幅增長。

雖然上半年業績表現不錯,但想要與去年營收持平甚至上漲,下半年至少需要實現2.65億元的收入,這對於開心麻花來說是巨大的挑戰,而作為繼《夏洛特煩惱》後的第二部喜劇大片《驢得水》無疑將成為開心麻花持續笑傲新三板的“救命稻草”——前提是《驢得水》要成為又一爆款,票房過10億或才可追上去年收入。

尾聲:從《夏洛特煩惱》到《驢得水》,開心麻花創造出了一種小而美的模式,把一個IP放到舞臺上淬煉,然後再推向更大的電影市場,這種長線的制作方式的效果相信大家已經看到了,它有好的口碑,如果市場機遇合適就會有機會拿下好的票房。但問題是這種成功方式難以複制,畢竟這不是一般電影制作的常態!

喜劇電影 驢得水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1484

“來,告訴我你的底線是什麽” 導演周申詳解《驢得水》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20772

電影《驢得水》上映後,許多人評價它是“知識分子電影”。但同名話劇演出時,主創團隊並沒聽過類似評價。在導演周申看來,話劇比電影更多了一層“間離感”,因而也讓觀眾更容易接受。(劇組供圖/圖)

這個戲要說的是,不能為一個美好的願望去做錯誤的事;不能在追求美好目的的過程中突破底線。

2009年我跟小夥伴建立了一個戲劇烏托邦,在這個小團體里,我們遇到了跟《驢得水》一樣的情況:把一個喜劇搞成了一出悲劇,因為沒守住底線,鬧得最後大家翻臉。

——周申

“我更正一下,它在口碑上已經成為爆款了。”2016年11月3日,接受南方周末記者采訪後幾分鐘,開心麻花CEO劉洪濤跑回采訪間。此前他的說法是:“它的口碑會很好,應該不會賠,但它肯定不是爆款。”它,指的是開心麻花作為投資方之一的電影《驢得水》。

待客區綠植的色澤和茶幾上的汙漬顯示出這家公司不久之前出身草莽的家底。2015年,這家靠爆笑舞臺劇起家的上市公司推出電影首秀《夏洛特煩惱》,票房14.4億元。

最初,劉洪濤想讓電影成為開心麻花舞臺劇的廣告,把那些賣不掉的票賣掉。以電影這個娛樂產業中的重量級選手為戲劇這個輕量級選手做廣告,似乎有狂想的意思,其實卻是無奈之舉:拍電視劇,搞不掂電視臺,拍出來給誰?拍網劇,反響一般:“網劇應該像相聲:觀眾隨時進入,隨時離開,我們做舞臺劇出身,更擅長完整地講故事。”

2014年10月,“夏洛特”還在拍攝中,劉洪濤邀請年輕的戲劇導演周申到片場。那時,話劇《驢得水》改編成電影已提上議事日程。“夏洛特”橫空出世,一部電影的收入超過開心麻花多個劇目全國演一年的收入。《驢得水》的改編和拍攝提速。

拍電影,是周申一直以來的願望。到目前為止,他的三部戲劇作品《如果我不是我》《驢得水》《梵高自傳》都是為電影創作,先排成戲劇是不得已的“曲線救國”。

2009年,一位有支教經歷的朋友給周申講了個笑話:一個民辦學校把一頭驢虛報成老師吃空餉。“兩秒鐘”內,一連串的戲劇結構像肥皂泡一樣在周申大腦中騰起、膨大:上面的人來檢查怎麽辦?你是不是要找很多借口?會不會這些借口把那個子虛烏有的人吹得太好,讓上面有了別的想法,把他樹成一個先進典型?樹成典型後怎麽辦?是不是得找個人來冒充他……2010年,周申把這一連串想法寫成電影大綱,並申報了文字著作權。拍電影的機會不那麽容易找,2012年年底,他用兩個月時間把《驢得水》排成了一部話劇。

1942年,中華民國偏遠鄉村的“三民小學”。校長孫恒海有獻身鄉村教育,改變中國人貧、愚、弱、私的崇高理想,卻常常“做大事不拘小節”,讓一頭拉水的驢冒充英語老師呂得水吃空餉。男老師裴魁山和周鐵男一個脾氣棉、一個脾氣暴,裴魁山追求女老師張一曼,周鐵男中意校長的女兒佳佳。張一曼私生活自由奔放,也因此格外信任收留她的校長。佳佳是唯一堅持立場,不肯為了大事犧牲小節的人。教育部的特派員要來視察小學,孫校長急中生智想讓上門來修上課鈴的蒙古銅匠冒充呂得水。銅匠不肯,張一曼自告奮勇“睡服”銅匠,喜歡她的裴魁山黯然離場。鬧劇從此開始。

子虛烏有的呂得水老師被教育部授予“當代武訓”稱號,“三民小學”獲得美國慈善家羅斯先生每個月3萬元的補貼——實際是10萬元,其余7萬教育部扣了。好景不長,羅斯先生要親自看望呂得水老師,瞎話繼續往大里編……

《驢得水》曾讓許多觀眾驚喜:小劇場的主流觀眾爆笑不已,專業觀眾一眼看出它的匠心獨具。北京社科院研究員高音從層出不窮的笑料中看到了戲劇研究家李健吾先生所謂的“奇襲”:情理之中,意料之外;從教育部特派員身上看到了《欽差大臣》;從女教師張一曼身上看到哥爾多尼的名劇《女店主》。《驢得水》的黑色幽默、諷刺勁道更是讓一批知識分子觀眾擊節叫好。

有如許鋪墊,在大電影里嘗到甜頭的開心麻花,決定把《驢得水》搬上大屏幕。《驢得水》另外三個投資方是斯立文化、貓眼文化、影行天下。斯立文化是導演周申和劉露的公司;貓眼文化的主業務之一是電影票在線銷售;影行天下從事電影的營銷推廣——四個投資方構成電影制作、宣傳、發行的完整鏈條。

11月3日,《驢得水》上映12天的時候,票房1.4億。按照投資方的估計,“過億就不賠”。相比票房,這部電影有更多讓人興奮的理由。

為什麽這個學校里沒有學生?

南方周末:《驢得水》開始就是想做電影,而不是戲劇?

周申:對。我跟劉露做電影有自己的幾點堅持:第一是要做大電影、商業電影,不做微電影,也不做電視電影;第二,藝術上我跟劉露要有百分之百的話語權;第三,要嚴格按照我們的工作方法來——不使用明星不是我們故意的,而是我們的工作方法,明星不會接受。我跟劉露從沒做過電影,是完全的新人,可想而知,會遇到非常大的阻力。到2011年底,我們不想妥協,也不想停滯,就換一個方向前進:先做成話劇。電影《驢得水》變成了話劇《驢得水》,當時就爆了。

南方周末:沒有那麽快吧?聽說剛開始臺上的演員跟臺下的觀眾一樣多。

周申:對,買票的觀眾跟演員差不多。但話劇是這樣的,買票的觀眾就那麽幾個人。我們第一輪演出十場,大部分票是送的。爆了口碑。第二輪演出開始,票是全部賣空的。

南方周末:你這個戲,是對歷史、對人性感興趣,還是對合乎技術規範地講一個高級的故事感興趣?

周申:高級的、合乎技術規範的故事。我跟劉露不願意去批評什麽歷史,那個跟我無關,我跟劉露要表達的就是我們的生活。

南方周末:你們有戲里的經歷嗎?

周申:當然有。這個戲要說的是不能為一個美好願望去做錯誤的事;不能在追求美好目的的過程中突破底線。這就是我跟劉露在2009年前後的生活。那時我們跟小夥伴建了一個戲劇烏托邦,在這個小團體,我們遇到了跟《驢得水》一樣的情況:把一個喜劇搞成了一出悲劇,因為沒守住底線,鬧得最後大家翻臉。

南方周末:你在講自己生活的時候,借了一個歷史的殼。

周申:借殼是為了讓這個故事更有寓言性,我的目標是針對人類的共性,而不僅僅是講我自己。有人說,為什麽學校里沒有學生啊?有了學生,別人就會覺得太像學校,太像在說教育問題。我特別怕人感覺我們是報告文學,或者我們揭露現實,談鄉村教育。

南方周末:既然有這樣的顧慮,為什麽取了《驢得水》這麽鄉土的名字?

周申:我朋友給我講的故事里,那頭驢就叫驢得水。我覺得挺好,既是故事的主角,又是故事最主要的矛盾。對話劇來說,它是個特別好的名字。話劇的主流觀眾是大城市里的年輕人,他們在話劇市場上根本就沒見過農村題材。他們只覺得這個名字怪怪的,就像《戀愛的犀牛》,沒人會以為它發生在動物園里。到了電影,我們確實考慮過換一個名字,權衡再三,要把名字換掉,口碑就斷掉了。所以還用“驢得水”,在宣傳時,我們反複用物料強調,這是一個很現代的東西,它一點也不土。

你不相信因為你沒有她善良

南方周末:如果說戲劇結構是在兩秒鐘之內形成的,劇中人物是怎麽來的?

周申:那是慢慢填充的。我並不會寫劇本,但我會架構故事。劉露會判斷情節和人真不真。我給一個框架,血肉都是演員即興的,從他們生活中來。

比如張一曼,就來自劉露的閨蜜,在她看來,你情我願的性生活沒什麽問題,就跟吃飯一樣,只要我不傷害別人那就OK。一旦發現可能會傷害別人,她馬上停。在周邊的人看來她可能挺不一樣的,但是她覺得自己很正常。《驢得水》最關鍵的一個情節是什麽?是張一曼說:我來“睡服”他。由於她說了這句話,後面的情節開始分崩離析……

南方周末:一個驢冒充人的故事,怎麽冒出“睡服”一說的?

周申:從生活中來。原來跟我合作的制片人,我們在做一個項目,遇到了一些來自他女老板的阻力,我就跟那制片人抱怨。他說:周導,不要慌,我去“睡服”她。過了一段時間這個女老板就OK了。後來男老板的阻力又來了,我又開始跟他抱怨,他又說:周導,不要慌,還是我去“睡服”他。他老用這個詞,是個笑話。我就把它拿過來用。如果沒有張一曼“睡服”銅匠,後面的戲是無法推進的。

到後來,一曼為了“睡服”這事付出慘痛代價,有人說:一曼為什麽不走啊?她那麽自由的一個人,我不相信!你不相信是因為你沒她那麽善良。她為什麽願意坐在那里?因為她覺得她確實對不起銅匠,如果剪頭發能讓他好受點,那就剪吧。她只能在傷害校長和傷害銅匠間選擇一個。畢竟她看待校長像看待父親,而她跟銅匠只是一夜情,所以她選擇了傷害銅匠,這個選擇讓她很自責。但當時沒有別的選擇。銅匠不走,對校長來說是滅頂之災。當然,有可能坐下來我們討論兩個小時,但特派員的車已經在路上了。

很多人說,我很喜歡張一曼這個人物,但她如果不說那些黃色的笑話就好了。這是矛盾的,如果她前面不說這些話,你不會喜歡這個人物,因為她不立體,她不真實。對我和劉露來說,所謂真實,就是我們不會跳出真實去加一些東西或者減一些東西討好觀眾。

南方周末:校長在劇中是個老好人,有崇高的理想,直到最後差點把自己閨女搭進去。一般的觀眾不會覺得他可惡。

周申:其實校長最可惡。自以為有遠大理想,自以為既然為了理想都自我犧牲了,小節為什麽不可以犧牲?但更多的是裴魁山那樣的人。在好的環境里是個好人,遇到逆境他就變成壞人。很多人都覺得魁山變得那麽快,我不相信。遇到這樣的人我一般會問他兩個問題:第一個問題是你有底線嗎?他會毫不思索地回答有。第二問題,你的底線是什麽?一個小時之內他答不出來。

裴魁山自以為是個好人,但當他心愛的人跟他完全看不上的人上床,他覺得他那麽有學問,居然被一個破鞋和一個文盲侮辱了,馬上就變得面目可憎。你現在覺得你是一個好人,不會做壞事,那是因為你沒有遇到事兒。當你需要為戶口、為職稱做一些惡心事兒的時候,你到底是做還是不做?你問過自己嗎?

南方周末:我對銅匠媳婦有特別的興趣,她是這個戲里必不可少的一個雜音。

周申:銅匠媳婦就是推動這個社會進步的那類人。如果她不出現,那場婚禮觀眾是不能接受的,但銅匠媳婦出現了。她一上來就是:去你媽的!特派員也不好使,槍也不好使,在我面前一切不好使,我就是要跟你打得天翻地覆。為什麽?因為你們突破了做人的底線:我的男人怎麽就被你們搗鼓得上了別人的床、成了別人的新郎官?這種人,你不要看她沒知識,粗陋不堪,就是這類人在推動社會的進步。就是這類人才能讓人想,我們怎樣才能讓這個社會更公平、更正義。

我倒不是針對知識分子。我覺得我們太溫順了,這個社會不會進步的。公平和正義誰爭取來的?是銅匠媳婦這樣的人,不是動動嘴皮子的人爭取來的。

周申(前排右三)最早想把《驢得水》拍成電影。但遇到太多障礙,只好先“曲線救國”,排成話劇。(劇組供圖/圖)

裴魁山撥開了唱針

南方周末:從話劇到電影,《驢得水》最大的變化在哪里?

周申:話劇觀眾是間離著看的,所以如芒在背的感覺沒有那麽厲害。間離效果就意味著罵的都是別人,那當然爽了,人都是這樣。話劇是用斯坦尼的表演方法去實現布萊希特的間離效果。在電影,是用斯坦尼的表演方法去實現卡塔西斯的效果。卡塔西斯就是要把你代入,最後罵的是你。

電影前半段跟話劇前半段效果一樣,所有笑料的產生都基於矛盾沖突,都基於人物性格。話劇後半段,所有笑料都是通過間離實現,通過“現掛”來完成。比方我讓特派員說一些現在的官員才會說的話,“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信了”。在電影里面現掛不能用,間離效果不能用,觀眾一下子就掉進去了。

南方周末:說到底,你是怎麽讓鬧劇變成悲劇的?

周申:轉折點就是裴魁山穿貂皮大衣回來後。他有個細微的動作,估計觀眾都不會註意到。他進屋後,把唱片上的唱針撥到一邊。這個動作之後,片子就要往正劇方向轉了。

南方周末:聽說拍攝之初,你和攝影指導都決定在電影里刻意保留舞臺劇特點?

周申:倒沒有什麽刻意不刻意,我們在交流中是拿片子來對。林良忠老師拿出來的是伯格曼早期的片子,我們拿出來的是蘇聯電影,比如說《辦公室的故事》《莫斯科不相信眼淚》《雁南飛》。等於我們跟林老師不謀而合:《驢得水》的優點是密集而尖銳的矛盾沖突,一定要突出演員的表演,而不是突出別的。鏡頭是輔助的,不需要多炫。

南方周末:有觀眾一定要讓我表達這個意見:演員不能小點聲說話嗎?

周申:不能。因為他/她平時生活中就是這樣。我跟劉露對表演要求就是真實。我不允許你誇張,也不允許你收斂。你平時吵架就是這樣面紅耳赤的,你去抓小三就是這樣面紅耳赤,你在劇組里跟別人起沖突,就是這樣面紅耳赤,然後你在鏡頭前面跟我來個電影化的表演,幹嘛?假的!庸俗!

南方周末:有人說《驢得水》是知識分子電影。在小劇場有沒有評價認為它是知識分子的話劇?

周申:沒有。我跟劉露學的是斯坦尼體系,我們嚴格遵循斯坦尼體系。斯坦尼體系有兩個追求:它的美學最高追求是真實性——這個我先放一邊,它在社會價值上的最高追求,是要做人民的藝術家,而不是做宮廷的藝術家。在斯坦尼那個時代,宮廷藝術是給貴族看的,放到現在就是給精英看;而給人民看,放在現代就是商業化、市場化、大眾化。《驢得水》在北京火了之後,演出商把它拿到二線城市去演,也很火;後來他又拿到三線城市,底下觀眾有嗑瓜子的,帶小孩的,但是照樣有反響。

南方周末:從小劇場話劇到大電影,有需要妥協的地方嗎?

周申:我跟劉露約定,在不動故事骨幹的基礎之上接受審查和修改意見,這是其一。我按照我的想法,百分之百地拿出來,遇到問題我們再想辦法解決。其二是審查只有一條意見:蒙語和英語加上中文字幕,修改後自行通過。

南方周末:片尾交代孫佳去了延安,話劇里有這麽一句嗎?

周申:話劇里沒有。話劇里說她拿張綠卡去美國了。但電影你得更寫實,我們考證了,1942年去不了美國,因為香港是1941年淪陷的,之前可以從香港去美國。既然美國去不了,合乎人物邏輯和歷史邏輯的,就是去延安。為那句話我跟劉露吵過一架。她認為這樣寫會被人誤會,我說我管他們誤不誤會?我認為是合理的。佳佳不像其他那些人——這地方我看不上,這一切我不認同,我還選擇跟你們一起;佳佳不認同就要離開。離開去哪,你必須給她個歸宿。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330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