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徐家汇商城过会 余秋雨成中国最富作家?


From


http://www.nbd.com.cn/newshtml/20091027/20091027023453726.html


每经记者  王文嫣  发自上海

        昨天,拟赴深圳中小板上市的徐家汇商城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徐家汇商城)顺利通过发审委的审核。因著名作家、学者余秋雨赫然出现在大股 东名单中,该公司近日已经赚足了眼球。余秋雨持有的股权据保守估计至少值6700万余元。《每日经济新闻》了解到,如果按中小板上市公司今年平均发行市盈 率计算,徐家汇商城发行价很可能超过20元/股,余秋雨极有可能成为亿万富翁。

徐家汇商城欲挺进虹桥商圈

        徐家汇商城为绝对国有控股。第一大股东是徐家汇商城  (集团)有限公司,持股比例为38%,其他两家国有公司上海商投实业有限公司和汇鑫投资分别10%和4%。此次IPO拟发行不超过7000万股,发行后总股本不超过4.15亿股。

        上市资产中包括徐家汇商圈中3家知名百货商店——汇金百货、上海六百以及汇联商厦,合计在徐家汇商圈百货零售业的市场占有率平均达到 40%。去年,汇金百货、上海六百和汇联商厦在上海主要百货店(单体)排名中分列第七、第十三和第二十一位。2006年至今年上半年的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 润分别为1.57亿元、2.12亿元、1.75亿元以及8984万元。其中汇金百货徐汇店占收入的比例平均为47.92%,占扣除投资收益后利润比例平均 为46.34%,为徐家汇商城股份公司最主要的收入和利润来源。

        募集资金的投资额为9.06亿元,将用于建设汇金百货虹桥店和收购汇金百货27.5%股权两大项目。汇金百货目前是徐家汇商城与英商京世 国际投资股份有限公司的合资公司,如果此次上市成功,所募集的资金将用于收购外方持有的27.5%的股权,从而使汇金百货成为上市公司100%控股的独资 公司。

持股徐家汇商城身家暴增

        此次预披露的招股说明书最吸引眼球的莫过于第十大股东余秋雨。记者致电徐家汇商城以及余秋雨的助理金克林,对方均表示对余秋雨持股一事不知情。但大股东余秋雨被披露的身份证号码、住址信息与著名作家、学者余秋雨资料基本吻合,错认的可能性较小。

        余秋雨持有的股权是徐家汇商城集团职工持股会解散时转让的。当时,他以241.22万元的受让价款获得了1.5%的股权。2007年9 月,徐家汇商城实施了以资本公积金、法定盈余公积金转增股本,同时以未分配利润向全体股东送股,使总股本由原1.6亿股增至3.4亿股。在这次股本转增 中,余秋雨的财产迅速增值。

        因徐家汇IPO昨日才过会,目前主承销商并未给其估值。长城证券所长助理兼销售交易部经理姚雯绮昨日向《每日经济新闻》表示,一般百货行 业市盈率为25倍~30倍,徐家汇估值可参考同业家润多2008年30倍左右的发行市盈率,并可大致给出30倍~35倍的发行市盈率区间。

        数据显示,徐家汇2008年净利润约2.17亿元,其中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1.76亿元,2008年基本每股收益0.508元,若按 30倍~35倍的发行市盈率区间下限计算,估算其发行价为15.24元。目前余秋雨持有518.6445万股,按此计算,其持股市值将超过7900万元; 若按区间上限计算,估算其发行价17.78元,余秋雨持股市值将接近1亿元。

余秋雨将成最富作家?

        在前一阵闹得沸沸扬扬的  “假捐”风波中,余秋雨被曝出为上海九久读书人文化实业有限公司的名誉董事长。公司网站介绍显示,该公司由人 民文学出版社、新华书店总店、对外文化集团和著名学者、作家余秋雨、知名财经作家吴晓波、资深出版人黄育海等人于2004年共同组建。同年,曾有媒体报道 称,余秋雨在一家暂名为“上海读书人”的出版企业投入了200万元资金。

        这是在徐家汇商城大股东名单曝光前,余秋雨参与商业活动的最主要证据。在徐家汇商城,余秋雨“潜伏”了8年之久。

        2006年年底,某机构曾炮制过一份“中国作家财富榜”,当时以1400万元的版税位列榜首的余秋雨对此统计结果表示否认,称没有那么多。如果按照余目前新的身家计算,他可能成为中国内地最富的作家。

(每经记者杨可瞻对本文亦有贡献)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243

上海國資改革火熱依舊 徐家匯等3股強勢漲停

周五早盤,上海國資改革概念股持續大漲。截至發稿,徐家匯、上海鳳凰、*ST中企強勢漲停,上海物貿暴漲7%,上海九百、耀皮玻璃、益民集團等個股亦有不錯表現。

隨著地方國資改革從全面鋪開逐漸向縱深發展,今年以來上海國資改革成果顯著。僅四季度以來,就有上海電氣擬66.28億元購買大股東旗下資產,華鑫股份擬購華鑫證券92%股份兩份重大重組方案出爐,其中,上海電氣11月15日公告稱,公司擬向電氣總公司發行8.78億股購買其持有的上海集優47.18%內資股股份、自儀泰雷茲50.10%股權、電氣置業100%股權及電氣總公司持有的26幅土地使用權及相關附屬建築物等資產,同時擬向電氣總公司、國盛投資、上海人壽和覽海洛桓非公開發行股份募集配套資金不超過30億元,不超過本次擬置入資產交易價格的100%,用於共和新路新興產業園區開發等項目。

華鑫股份11月8日發布公告表示,擬以持有的房地產開發業務資產及負債與儀電集團持有的華鑫證券66%股權的等值部分進行置換,擬以9.59元/股向儀電集團發行27163.71萬股購買置入資產與置出資產交易價格的差額部分,向飛樂音響發行13401.20萬股購買華鑫證券24%股權,向上海貝嶺發行1116.76萬股購買華鑫證券2%股權。

而分析人士也表示,上海市創新的國企改革模式,在有效盤活國有企業資產的同時,也為本地國資改革股帶來了巨大漲升預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7877

免費早餐 - 徐家健 黃子華的21世紀資本論 2014年05月09日

1 : GS(14)@2014-05-19 10:44:04

http://www.am730.com.hk/column-206097
《21世紀資本論》(Capital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是一本奇書,奇在由大學教授撰寫的學術書籍竟能賣個滿堂紅。這個紅,還有封面大大隻紅字CAPITAL加強視覺效果。
翻看厚厚近700頁紙的第一頁,果然劈頭一句便問:「財富集中是否私人資本累積的必然後果,正如馬克思在19世紀所料?」這是一本關於貧富懸殊的書,矛頭直指「資本家」。作者皮克提(Thomas Piketty)對21世紀資本家的指控,其實十分19世紀。
簡單講,皮克提認為,貧富懸殊問題在資本主義之下只會不斷惡化,原因是歷史上資本回報率,大部分時間都是高於經濟增長率,資本家於是可透過「利疊利」累積財富,財富增長速度長期跑贏經濟增長便是貧富懸殊不斷惡化的元兇。可不是嗎?
香港過去十年間,有樓有舖收租的港人身家無端端翻了幾番,不用做些甚麼便天天坐以待「幣」。相反,打工仔每天辛辛苦苦工作,人工每年加幅卻連通脹也追不上。
說《21世紀資本論》對資本家的指控十分19世紀,是因為自上世紀的六、七十年代起,主流經濟學界其實已放棄以甚麼「地主」、「資本家」、「勞工」等不同階級去分析貧富差距問題。
學界並不是對社會收入分配失去興趣,只是以人與人之間的收入分配取而代之。
首先,現代經濟學老早已把資本的概念一般化:土地、機器廠房、勞力知識等統統都是資產,而這些不同資產帶來的收入折現後皆資本也。更重要的經濟事實,是以美國為例,傳統資本收入佔GDP的比例大概只有三成,而七成的收入其實是來自勞工。
勞工收入比例之高,工人與工人收入差距之大,在現代經濟與人力資本的投資息息相關。除了華爾街的打工皇帝,不少1%最高收入的人,都是醫生律師等專業人士。拿個經濟博士學位,亦不難成為5%最高收入人士。
至於「資本回報率高於經濟增長率」之說,雖然在19世紀或以前可能成立,在20世紀大部分時間其實都是經濟增長高於資本回報,而高於經濟增長的是人力資本(如大學學位)的投資回報。
21世紀情況會否逆轉,我沒有水晶球,皮克提也沒有。馬克思19世紀時作的推斷,在20世紀卻是錯得離譜。
香港人都記得黃子華棟篤笑講過:「搵食係應該靠唔讀書,而將啲學費攞去利疊利。」但其實黃子華搵食究竟是靠炒樓還是靠造騷?大家心中各自有數吧!
作者為克林信大學經濟系副教授、香港科技大學經濟系客座副教授
http://www.facebook.com/economics3.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4565

免費早餐 - 徐家健 名利險中求的諾貝爾獎得主 2014年05月14日

1 : GS(14)@2014-05-19 10:45:11

http://www.am730.com.hk/column-206741
先來個政治不正確。俗語話:「有煙冇火,不如掉咗。」煙仔與火機的關係,經濟學叫「互補品」。不要聽錯,我不是說煙仔是補品,煙火互補的意思是有煙冇火,煙仔的價值是零。找兩個煙民做實驗,一個有煙冇火,一個有火冇煙。即使平時怕冒險煙民都會想,與其掉咗,倒不如擲個公字來煙火險中求,唔好彩估錯的大不了冇煙冇火,好彩估中的卻可以煙火雙收。
發財要立品,有名才有利。再來個政治不正確,當名與利是互補品,完全消滅相對貧窮是不可能的事。視社會地位如浮雲的人,不顧爭名只為逐利投資時未必敢大賭一手。然而,假如名與利是互補,名愈響逐利之心便愈雄。就如煙火險中求道理一樣,有錢冇面和有面冇錢的人都不甘安於現狀,寧願名利險中求,一人有一個名利雙收的夢。但夢醒後,南柯一夢的變貧,夢境成真的致富,社會貧富差距便由此而來。完全滅貧之所以不可能,是因不論政府怎樣把財富再分配,名利險中求的人最終都會再把再分配而來的財富再再分配。為着發同一個名利雙收的夢,一定程度的貧富差距是滅之不去的。
向大家介紹過的奇書《21世紀資本論》,強調歷史上資本回報率大多在經濟增長速度之上,資本家靠黃子華教落的「利疊利」累積財富,貧富懸殊只會不斷惡化。但「利疊利」是哪一個「利」呢?買騰訊(700)發達的人當然十分和味,但買零風險的iBond來利疊利可以有幾和味?不同的資本投資就有不同風險,高回報率的投資,往往是因為投資亦有其高風險。騰訊今天如何成功,都改寫不了科網股爆破的歷史。樓價今日怎樣比天高,我們亦不應忘記一幕幕因負資產而燒炭的悲劇。買iBond利疊利的資本家不會是加劇貧富懸殊的元兇,投資回報率平均超過50%的「風險資本」(venture capital)卻可以是一將功成萬骨枯。但細心想,人人淡薄名利個個買iBond,我們今天何來有得日日玩WeChat?
名利險中求的人,除不怕冒險的企業家,還有敢於創新的經濟學者,而後者往往要不怕挑戰一些政治不正確的觀念。因為名利險中求而提出滅貧不可能的學者,是我一位剛過身的老師。22年前他憑着多年來以經濟角度分析歧視、犯罪、離婚、上癮等爭議性問題,贏了個諾貝爾獎。
作者為克林信大學經濟系副教授/香港科技大學經濟系客座副教授、http://www.facebook.com/economics3.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4567

免費早餐 - 徐家健 買內地電是個怎樣的大倒退?

1 : GS(14)@2014-05-19 10:46:45

http://www.am730.com.hk/column-207568

環境局3月中發表了一份《未來發電燃料組合諮詢文件》,諮詢期過了三分二,A餐買電,定B餐輸氣,市民和傳媒的反應一直十分冷淡。
直到上星期港燈(2638)主席霍建寧先生一句「買內地電係一個大倒退」,A餐B餐的選擇才算引起較多公眾關注。香港的打工皇帝,彷彿從未如此本土過。
關於這次發電燃料組合的諮詢,兩個月內我在不同報章寫了超過5,000字。鍥而不捨,除了是響應環境局的諮詢,更重要的原因,是我實在無法理解政府這次諮詢究竟所為何事。講平,諮詢文件話到明A餐B餐價格差距不大;講靚,認為內地空氣質素比香港好的請舉手;講正,霍大班提醒大家內地每戶平均一年停電超過3個鐘,港燈停電卻只少過1分鐘。
霍大班有的是最新數據,霍大班未話俾大家知的是在雨水不足的2011年,雲南水電發不出來的後果是平均每戶停電超過5個鐘。但我最唔明白的是,為甚麼向內地電網買電是一種燃料?不久前,我出席一個有關發電燃料組合的研討會,台上其中一位講者是環境局的高官。我問了高官兩個問題:(一)買電是否發電燃料的一種?(二)以買電來發電講得通的話,為甚麼不索性買夠100%,一次過解決以後所有發電燃料的問題?高官的回應是:(一)買電是發電燃料的一種。(二)假設性問題唔答。
高官之後反問大家,根據國家規劃,向前看內地電業長遠發展只會愈來愈靚、愈來愈正,我們甚麼時候才考慮與內地聯網?公開回答高官的反問前,容我先自問自答今天內地空氣污染仍然嚴重是怎樣來的?煤電廠脫硫脫硝的減排設施,兩電有,內地電廠的確亦急起直追。
但全國工商聯環境服務業商會會長文一波最近接受內地傳媒訪問時這樣說過:「很多污染治理設施或閒置不用或間歇運行,形同虛設,完全實現不了污染物達標排放要求。」另一單幾日前的新聞,在內地負責煤礦開發、淘汰落後產能、煤炭清潔利用審批權等的國家能源局煤炭司副司長魏鵬遠,涉嫌舞弊被查時在他家中發現上億現金。
現在讓我回答高官的問題,答案很簡單,至少等到內地的空氣質素和供電可靠度追得上香港。這樣看吧,B餐輸入內地天然氣講靚講正都是我們港人自講,正如不少香港人都喜歡在內地淘寶網購物;至於A餐向內地電網買電,今天還未係時候在淘寶網買內地奶粉給我們的孩子喝。
作者為克林信大學經濟系副教授/香港科技大學經濟系客座副教授
http://www.facebook.com/economics3.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4569

免費早餐 - 徐家健 把私煙納入GDP計算? 2014年06月04日

1 : GS(14)@2014-06-09 00:15:50

http://www.am730.com.hk/column-210117
選擇性地迷信國際標準,在香港是個現象。從普選定義、減排目標、到競爭力排名等,政客與官員對不同國際標準各自表述,應該參考的視若無睹,可以不理的卻煞有介事。告訴大家一個秘密,名牌經濟系研究院的高材生畢業搵工,大小國際組織從來不是首選,皆因這些組織發表的研究能登大雅之堂的實在有限。對於甚麼國際評級云云,我的一貫態度是一笑置之。今日破例,同大家討論一個應該參考和一個可以不理的國際標準。
第一個是GDP計算方式。GDP是上世紀大蕭條後美國政府聘請經濟學家發展的一套統計數字,原意是方便政府以有形之手進行宏觀調控。從支出角度看,GDP是私人消費、私人投資、政府消費及投資及淨出口值的總和;從收入角度睇,GDP包括薪金、租金、利息和盈利。但不管支出還是收入,計算GDP時有兩大難題:難題一,因為沒有市價,政府做買賣只能以成本入帳,於是公營基建每超支十億元,GDP便增加十億元;難題二,市價不易量度的個別非法市場活動不會被納入GDP,大政府愈愛管,低估GDP的情況便愈嚴重。
為響應歐盟2010年訂定的國際標準,意大利和英國最近相繼宣佈把非法經濟活動中的「黃」與「毒」納入GDP。英國其實早已把私煙私酒算進GDP,國家統計局首席經濟顧問更表示:「隨著經濟的發展和演變,衡量生活水平方的統計方式也要與時並進。」香港計算GDP的方式未能與時並進,對私煙私酒的態度更是眼不見為淨。有顧問報告指市面上私煙銷售比例超過三成,港府卻沒有任何統計數字。
私煙問題嚴重,原因是迷信第二個國際標準。世衛建議,煙草稅率應佔零售價至少七成,但七成稅率有甚麼經濟理論基礎?答案是完全沒有!世衛的建議,是憑俄羅斯與烏克蘭兩個煙價比內地還要低的案例斷估出來。
由於各地成本不同,即使稅率相若香港煙價始終會比鄰近地區貴幾倍。按需求定律,價格差異大,只會令私煙氾濫,大加煙稅的後果亦只會顯著減少稅收,而鼓勵戒煙成效有限。
符合本地整體利益的煙稅,要平衡公共衞生、政府稅收、執法成本、消費者負擔、及有關行業利益等種種因素。訂定這樣的煙稅,除了要破除對世衛建議的迷信,還要與時並進,做好私煙消費的估算。
作者為克林信大學經濟系副教授/香港科技大學經濟系客座副教授 http://www.facebook.com/economics3.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4626

免費早餐 - 徐家健 不著邊際的港鐵擠迫論 2014年05月28日

1 : GS(14)@2014-06-09 00:16:37

http://www.am730.com.hk/column-209130
一國兩制研究中心總裁兼行政會議成員張志剛,最近就自由行發表了一些意見:「很多人最近幾個月爭吵,自由行搞到我們的交通很忙,基本上很多都有一個錯誤判斷,最主要就是現在就業人數,在過去兩年多了十幾萬。多了十幾萬,每個人都要上班,所以上班的人多,我們的交通上亦有很多人堵在地鐵上。」意見出街後,市民反應如何可想而之。之後,張志剛為他幾句「隨口講」說話向公眾致歉,並澄清港鐵擠迫論原意是指自由行非唯一理由。據他指,港鐵擠迫3大原因除就業人口和自由行旅客上升,還有巴士乘客續下跌。但當被問及哪個原因比重最大,張志剛表示手頭上沒有充足資料作出判斷。
以事論事,我認為3大原因都有其理據。然而,「哪個原因比重最大」卻只是「婆仔數」的會計問題。試想你搭港鐵,總站開車時剩下一排凳5個空位。第二個站多了兩個新上班的年輕人上車,第三個站又多了兩個棄巴士改乘港鐵的港人上車,然後一個內地自由行旅客在第四個站上車,一排凳5個位剛好坐滿。輪到第五個站你上車,冇位坐企足全程,你可以怪誰?5個位,平均八成是香港人坐的。但在有位坐與冇位坐之間的邊際(margin),那個只佔二成座位的自由行客一坐,你便從此企足全程。當然,你會問經濟學者,為甚麼總是如此蠱惑,假如那個自由行旅客最先上車,有位與冇位坐之間的邊際,不就是取決於後來上車的那幾位新上班一族,或轉乘港鐵的港人嗎?為甚麼硬要玩弄數字針對自由行旅客呢?
問得好!「婆仔數」問題,只會得出「婆仔數」答案。四成新增就業人口、四成巴士轉乘港鐵、二成自由行新旅客,都是一堆「不著邊際」的會計數字。要找到解決資源分配的經濟答案,首先要懂得問資源分配的經濟問題何在。經濟學上「平均」與「邊際」兩個概念之分,是後者強調問題究竟是個怎樣的選擇。關於自由行政策,我們要問的政策相關問題(policy-relevant question)是:收緊自由行政策(如開徵入境稅)能否減輕港鐵擠迫問題?我們當然亦不應忽視,收緊自由行又會對香港經濟造成甚麼衝擊?至於張志剛提出港鐵擠迫的其餘兩大原因,其政策相關問題是否唔俾港人返工,或迫港人搭巴士就能減輕港鐵擠迫問題?相信只有張議員才有答案。
作者為克林信大學經濟系副教授/香港科技大學經濟系客座副教授 http://www.facebook.com/economics3.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4628

任內炒徐家傑惹爭議

1 : GS(14)@2016-08-14 14:05:01

【本報訊】廉政公署成立後,首7任總督特派廉政專員均為非華人的外籍官員,施百偉就是在1993至1996年間在任的第7任專員,任內同樣發生當時相當震撼的撤換高層人物事件,將首位華人廉署副處長徐家傑撤職。事件更觸發立法局首次運用權力及特權條例進行調查。


遭立法局調查

施百偉近年曾接受頭部手術,昨出席論壇時,頭上仍有兩處明顯凹陷部位,但他仍相當精神,說話條理仍然清晰。施百偉是英國御用大律師,1993年出任廉政專員前,是律政署(現稱律政司)的民事法律專員(Solicitor General)。現時在各地為政府組織及私營機構,出任防貪顧問。昨日論壇提起李寶蘭遭取消署任事件,他雖不願多談,但就以自己署任經驗為例,指自己也曾署任超過一年,覺得平常。施百偉任內也曾因人事任命問題鬧出大風波,當時立法局調查後,認為廉政公署解僱徐家傑是合理決定。不過,昨日出席論壇的前廉署首席調查主任Neil Parkinson則說,曾與前同事傾談近期廉署人事變動事件,均對現況感到擔心,他自己感到受傷害,痛心廉署聲譽受損。■記者鄭啟源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60814/1973560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573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