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不只待用餐 台灣還有「待用課程」

2014-11-17  TCW
 
 

 

這是一個透過網路,讓奇蹟發生在桃園復興鄉山上的故事。

「老師,請問要怎麼樣才能上華岡藝校?」今年升上八年級的小杰,身子比一般十四歲的少年瘦小,他從國小五年級就嚮往進入華岡藝校,直到這天,他第一次碰見一位畢業自華岡藝校的專業舞者。

十月下旬的一個週三下午,在海拔四百多公尺高的桃園縣復興鄉介壽國中,來自台北的On Stage表演藝術坊創辦人張文易,她上山帶領著十多個原住民學生,教他們編出自己生命中的第一支舞。

舞蹈,是這群學生的天分,但他們從沒想過,自己能有機會靠此謀生。然而這為期四週的課程,給了他們希望。

提出編舞課程構想的,是剛從台北來到介壽國中一年多的代理教師詹敬農,她一直想讓這些學生找到自己真正有熱情的事物。看著認真練舞的學生,她說:「從來沒看過他們這麼主動、認真的思考跟學習。」

實現這個奇蹟的推手,來自「你知我知好學網」,這個剛成立一年三個月的網路課程報名平台。其推出的「待用課程」,仿效「待用餐」概念,由善心人士捐款,讓有學習需求的資源弱勢者,能免費學習自己有興趣的課程。

半年內,它已經讓一群有學習障礙的孩子,對學習重燃興趣;讓山上的孩子嘗試編舞;並準備透過桌遊,讓偏鄉的孩童不再害怕英文與數學。

學生決定課程八八風災居民,提案學烘焙

「待用課程」計畫,讓你知我知好學網得到肯定。從亞洲二十多國、逾四百八十個團隊中脫穎而出,在十月底奪得香港社會創投基金頒發的「亞洲社企創新獎」。

「待用課程」的創新,有兩個原因。首先,它讓教育服務這件事,不再只是消耗服務者的愛心,而能得到合理的報酬。

過去的教育服務,例如免費課輔或大學生下鄉帶營隊,往往只依靠個人熱情,但從規畫接洽、執行時耗費的人力物力,很容易讓熱血消磨殆盡。

「待用課程」則是由缺乏資源、但有心學習的一方,向你知我知好學網提案,再由網站尋找適合的老師,最後透過群眾募資讓專案能執行,也讓授課者能得到適當的報酬,降低有心人「做善事」的成本。

這次接受好學網邀請,並主動為學生加碼多上一堂課的張文易表示,看見學生跳舞時快樂的模樣,讓她很樂意再參與類似的服務。

其次,過去的教育服務,通常是由提供課程的「供給端」決定授課內容。但好學網卻由「需求端」決定,也就是由想上課的人,決定自己想學什麼。

例如尚在募款中的「待用課程」裡,有一堂烘焙課,便是八八風災時受創嚴重的高雄那瑪夏區達卡努瓦部落自行提案。

達卡努瓦部落在重建後,搭起了一座「願景窯」,由在地居民製作麵包,對外販售;這次提案,便是希望能精進烘焙技術。好學網已經為達卡努瓦部落,找來一位畢業自曼谷藍帶學校的老師,待募款一完成,便能啟動專案,讓達卡努瓦部落的族人,離回家更近一步。

網站不介入教學只當媒介,一年開逾千堂課

這些新模式,都是由該網站共同創辦人林才越所打造。華頓商學院畢業、曾任外資分析師的林才越,父母皆從事幼教事業,從小耳濡目染,加上自己的小孩出生後,開始研究起教育,後來毅然從金融圈跳進教育事業。「朋友當初都想說我是瘋了嗎?」他回憶。

林才越雖有理想,卻不瘋狂。他深知像「待用課程」這種公益事業,仍要靠現實的財力支援。因此真正支撐該網站的業務,是開放式的課程報名平台。

這個課程報名平台,也與傳統的進修教育單位不同。好學網不主動決定開哪些課,也不介入課程規畫,而是歡迎有興趣授課的老師,主動來提案,自行決定授課內容、班級大小甚至是學費。該網站則協助招生與背後的金流和行政,再與教師分拆兩成至三成的學費。

林才越相信,「人人都能是老師」以及「人人其實都有想學習的事物」,只是現在的教育市場沒辦法滿足這樣的需求。

他希望透過開放的課程平台,讓「教」與「學」雙方適得其所。網站從去年七月上線至今,已經開設過一千五百堂課程,目前每月報名課程的人數逾千名,內容五花八門,從品酒、烹飪到行銷實務或木工課都有。

之初創投共同創辦人詹益鑑觀察,你知我知好學網目前已是課程報名網站的領導品牌,但能否持續做大,關鍵在於接下來一年,能否讓品牌口碑建立、培養出回頭客,形成自然擴張的網絡。

不管是公益的「待用課程」,或營利的課程報名平台,你知我知好學網強調的,是學習者與授課者的主動性,它顛覆了台灣社會對於學習的被動心態。未來網站能否繼續擴大,關鍵或許不在於對手的競爭,而是台灣人是否能主動掌握學習的發球權,讓更多奇蹟發生。

【延伸閱讀】想上課、想當老師,都能報名——好學網經營模式

◎一般課程(營利用)

(1) 開課提案:個人、老師或教育單位(如補習班、進修推廣部)主動提案想教的課

(2) 網路上架:好學網協助課程上架,負責招生、金流等行政作業,學費收入拆帳計算

◎待用課程(公益用)

(1) 學習提案:資源弱勢者(社福團體、偏鄉學校)主動提案想學的課

(2) 媒合募資:好學網協助媒合教師或所需資源,成立專案募款

(3) 協助記錄:募款達標後啟動專案,好學網記錄課程執行,強化募款責任

整理:吳中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0391

【埋身擊】愛心食肆免費派食物  待用飯券響應者眾 各區都有明哥

1 : GS(14)@2013-07-14 11:33:34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30714/18334017

深水埗 阿伯任食唔收錢

                在深水埗北河燒臘飯店,76歲的退休水手申伯,從口袋裏掏出10元,「畀碗白飯我就得」。飯堂女工說白飯不能堂食,瘦骨嶙峋的申伯沒多餘錢,老闆陳灼明(明哥)見狀,「畀個三餸佢,唔收錢,白飯你自己拎,食到飽為止」。申伯接過熱騰騰的飯菜,第一件事竟是主動打掃飯堂。女工說飯菜快涼了,着申伯快點吃,他卻說:「唔怕,人哋畀飯我食,我幫番佢做嘢。」用膳完畢,又再打掃半小時。
明哥說:「呢種就係互助精神。」原來申伯是熟客,像他這種三餐不繼的人,在深水埗有很多。明哥推出價值22元的三餸飯券,其中社區組織會捐出15元;明哥捐2元,有需要人士只需付5元購買;明哥會鼓勵獲助的人做義工,回饋社區,例如幫獨居長者打掃家居,或者到老人院派水果。他盼望互助模式能推廣到全港,「受過幫助嘅學生哥拎利是錢來買一張飯券,有時仲好過有錢佬捐一億,最重要係心意,社區有好多人需要人關心,佢哋有人幫完又可以幫番人,社會就和諧啦!」

善舉獲同區店舖支持

                每天早上10時許,愛心飯堂已坐無虛席,明哥傳餐、清潔「一腳踢」,又扶拿着枴杖的老人家入座,不時就說「請你食啦」。明哥的最大心願,是區區都有社區飯堂。「我哋好一枝獨秀,好多人諗起派飯捐嘢,就諗起我哋」。記者訪問當日,明哥便收到35箱紅酒,「棉胎、棉被、糖水乜嘢都收過」。
受到明哥感染,深水埗區內的麵包店和糖水店老闆,都響應過明哥的派發行動,「派飯去老人院之餘,都會派糖水、生果、麵包,大家一齊做」。早前桂林街有派米活動,「《蘋果》都話,原來深水埗唔止一個明哥」。明哥還經常受到不同辦學團體及教會聯絡派飯,「試過派足一星期」。
有做社區服務的商店不賺錢,明哥有一套經營妙法,經營到「22蚊3個餸,仲有蟹食」,還能賺取微利。「蟹要幾十蚊一斤好貴,我就同蟹販講,將甩手甩腳嘅賣畀我,10蚊一斤,就有新鮮蟹」。

自學水電維修慳成本

                                    愛心飯堂以廉價飯聞名,每日中午及傍晚時間,就有數十款餸菜供應。明哥更自學水電維修,既是老闆,又做通渠佬。他接受訪問時,一邊維修發熱爐,一邊說:「呢度慳500蚊,嗰度慳300蚊,盡量控制成本。」
今年4月碼頭罷工,DBC聽眾陳小姐向明哥買飯盒,支持碼頭工人。明哥以8折賣出,「有時訂50盒我都照送,1,000蚊仲要包百幾蚊車費,剛夠打和;訂得多,我哋就有得執幾百蚊,拉上補下」。他認為良心商店的路向,是小店在地產霸權盛行下的一種生存方式。「我見過有舖頭賣3、40蚊一個飯,晚晚賣唔晒要倒,都唔畀窮人食,自己又蝕錢,何必?」
明哥的善心獲全城掌聲,但卻試過被受助的露宿者大罵「點解你派飯唔係派錢呀?」明哥笑稱,這是他最難忘的派飯經歷。「唔會擺上心,最緊要幫人」。每月僅支萬多元人工,又經常派免費飯,受訪當日,明哥穿着破爛的衣服,「洗乾淨就得」。身旁的女工答:「老闆好好人,好少使錢,最多係派飯。」
明哥成為深水埗區內名人,亦是年輕人拍照放上社交網站的紅人。明哥沒因而驕傲,反而希望社區不需要有太多明哥。「我做?係幫低下階層,做得幾多得幾多,政府都幫唔晒佢哋」。他認為保民生的責任在政府,不在市民。「我做緊政府做唔到嘅嘢,希望政府多啲推動基層福利,等社區唔使咁多明哥,唔好淨係掛住有錢佬」。孟子游說梁惠王時說過:「黎民不飢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現今香港,仍等待許多個明哥。
2 : GS(14)@2013-07-14 11:33:57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30714/18334019



【特稿】
社會企業面對種種經營困難,明哥眼見社企或良心商店一間一間倒閉,連累了基層和露宿者。他正考慮與社區組織聯手推動「區區有社會飯堂」的計劃,第一站試點為深水埗,希望無家者及低下階層嚐到一口溫暖的飯,明哥亦提倡使用天橋底的空間做社區飯堂。
盼政府象徵式收一蚊租

明哥希望「將愛心推而廣之,各區嘅人都可以受惠」。他會以義務顧問身份參與,向社區組織提供經營愛心飯堂的經驗,如「邊度入到平貨、點樣控制成本、點一次過煮咁多人嘅飯」。第一站試點是明哥的「主場」深水埗,但尋找其他地區的地點則存在一定困難,「搵舖位好艱難,出面租舖非常貴,好多商家利字當頭」。
明哥早前向扶貧委員會提議,利用天橋底的空間做社區飯堂。「天橋底好多空置地方,可以有實際用途,想政府畀我用一蚊象徵式去租」。
明哥認為市民最重要的是「有兩餐食」,故希望政府能出手,為有需要的人士送暖。但他表示不會參與經營各區飯堂,認為最大的責任應該留給政府及社區組織。
《蘋果》記者
3 : GS(14)@2013-07-14 11:34:13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30714/18334021


上月推出「$12.8餐蛋飯」的銅鑼灣心燒食堂,成功幽了$128的天價餐蛋飯一默,負責人Aska笑言只屬「抽水」,心燒食堂真正要落實的善心搞作,是推出待用飯券,派給有需要人士。
心燒食堂更廣邀區內食肆參與,計劃名為「Happy Friday」,讓貧困及獨居長者老有所「食」,已開始首階段籌款及派飯,期望在未來3個月,參與的食肆在門口張貼「膳有善報」貼紙,長者憑飯券可入內用膳;終極目標是愛心食肆遍地開花,「唔係心燒獨有,亦唔使記得心燒係第一間」。
心燒食堂於大半年前開業,負責人阮浩裕(Aska)與龍家輝(Paul)一硬一軟,Aska火爆,Paul眼淺。Aska心願是「當餐廳有盈利,就要做慈善」。善有善報,心燒得演藝界黃偉文、徐濠縈、黃耀明及盧覓雪等人支持,成為名人飯堂,生意漸上軌道。Aska君子一言,隨即與Paul聯絡聖雅各福群會合作,展開待用飯券計劃。
已籌得七千多元善款

計劃分四階段進行,第一階段會先落區派飯,了解貧困長者的膳食口味,第二階段是廣邀區內食肆參與,由心燒食堂籌款,愛心食肆會在門口張貼標誌,長者憑券用膳,食肆憑券到聖雅各福群會換錢;第三階段為客人自行向食肆購買飯券;第四階段是各區都有愛心食肆。
Paul表示,待用飯券的概念,是參考意大利及台灣的待用咖啡文化,及深水埗明哥的飯券模式,希望客人光顧餐廳之餘,向餐廳捐款,令有需要人士憑待用飯券,到愛心食肆用膳。「當你食餐飯食得開心,不妨諗吓可以平等分享,畀低25蚊,讓有需要人士都有得食」,心燒食堂現已籌得七千多元善款。
心燒食堂日前在聖雅各福群會,為30位長者提供免費的粟米斑腩飯,了解到長者「鍾意多餸,可以分兩餐食」的需要。Paul認為最大的困難是說服食肆參加,「要畀佢哋知道,可以喺飯券寫明繁忙時段提供外賣,非繁忙時間或者落場先招呼堂食,唔會阻住做生意」。灣仔的財記辣蟹一口答應,提供午膳「碟頭飯」。
老闆直言向明哥致敬

聖雅各福群會高級經理郭偉生表示,「老人家有自尊心,要佢哋問人拎飯食會好難受,但有張券喺手,感覺似有畀錢,唔係白食」。他又指灣仔及銅鑼灣區的食肆偏貴,「冇40蚊都好難有飯食」,但食肆於星期日中午人流比較少,不妨利用這段時間照顧貧困的長者。
Aska說,推待用飯券是要向深水埗明哥致敬,亦希望市民養成習慣,「唔係心燒獨有,亦唔使記得係心燒搞出嚟」。計劃以長者為對象,初為人父的Aska表示,有次在藥房門口看見一位老婆婆孤苦無依,他反思:「點解我個女就萬千寵愛,但個老婆婆由細路女變成老人家之後,就無人錫?」他指一頓飯雖是小恩小惠,「有人關心老人家,意義遠多於一盒飯」。
「『家.香港』係做騷」

Paul表示,社會上仍有許多長者未有溫飽,「政府畀3,000幾蚊佢哋,大半數錢都用作交租,每餐得10蚊8蚊食飯」,他認為政府「幫唔晒長者」,「搞乜嘢『家.香港』都係洗太平地做騷」。他謙稱自己不偉大,又指「如果每人都願意多做細微細眼嘅好事,世界會靚好多」。
4 : GS(14)@2013-07-14 11:34:40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30714/18334025


熱情冷卻僅日售數張

Maia's Box的待用券面值六元,顧客購買以後,可以轉贈有需要人士,或交店方放置在店面,供人索取及換領麵包。推出初期,反應熱烈,有人一口氣買下數十張。但一個月後,熱情冷卻,現時平均每天只售出數張。
店東趙孝津(Alex)跟區議員了解過,認為該店看來比較高檔,露宿者或拾荒者會「唔夠膽入去,覺得呢啲地方唔啱佢哋」。反而Alex發現,索取待用麵包券的人一半沒有經濟困難:「試過有個着住西裝嘅男士入嚟,又試過有人攞住幾十張待用券。」
為防待用券被濫用,店員曾限制使用者每次只准換領一份,但引起其他顧客批評店方欺負弱小。Alex感到心灰意冷,覺得好人難做。「我哋考慮緊停止,以後將賣剩嘅麵包捐畀食物銀行,咁樣可以更有效咁幫到窮人。」
記者採訪Maia's Box當日,碰巧有一名顧客前來買待用券。她得悉老闆打算停止計劃,表示惋惜。陳小姐希望Alex堅持下去:「做每樣嘢都會有困難,開舖頭唔可以淨係為賺錢,畀多少少愛心,幫到多啲人,嗰種滿足感係用錢買唔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3306

大家樂賣20元福袋 籌款做待用餐券 黛安

1 : GS(14)@2013-11-19 10:57:57

http://www.skypost.com.hk/column/黛安/007010001004/%E5%A4%A7%E5%AE%B6%E6%A8%82%E8%B3%A320%E5%85%83%E7%A6%8F%E8%A2%8B%20%E7%B1%8C%E6%AC%BE%E5%81%9A%E5%BE%85%E7%94%A8%E9%A4%90%E5%88%B8/117265
羅開光(右)與食德好行政總監鄧燕梨一同介紹計劃。

今年是大家樂45歲生日,最近大家樂首席執行官羅開光(Sunny)頻頻有舉動「益街坊」。繼上月底開賣「一蚊下午茶」,昨日Sunny同黛安講,今日起會在全港逾140間分店賣福袋,幫NGO籌款。
Sunny話之前與同事落區做義工,聽見基層家庭分享食飯開銷大,買餸都要計過度過,聽完後深受觸動,身為連鎖快餐店老闆的他,於是諗到籌款作「待用餐券」,透過食物回收機構「食德好」,將餐券分發畀32間NGO的長者、露宿者、殘疾人士及低收入家庭。他們拎住餐券到大家樂,就可以換到招牌焗豬扒飯、四寶飯及咖喱飯等。
聽講個福袋入面有價值60元的禮物,包括大家樂贈飲券、個人護理產品、蠔油、飲品等,食客只要畀20元就買到。Sunny期望賣完二萬多個福袋後可籌到45萬元,化作二萬張待用餐券,讓有需要人士到大家樂品嘗這份充滿人情味的餐膳。他又話待用餐計劃不會推一次就算,現正籌備於明年舉辦第二波,詳情會再公布。


羅致國泰前公關加盟

咁多推廣大計,當然要羅致人才幫手。黛安獲悉國泰航空企業傳訊經理黃慧娟(Elin)上周離職後,昨日正式加盟大家樂做公關,遲些要問她拎張新卡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416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