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上海科創中心將試點內外貿稅收征管一體化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6/01/4742469.html

上海科創中心將試點內外貿稅收征管一體化

一財網 陳益刊 2016-01-21 21:27:00

上海國家稅務局、地方稅務局局長過劍飛在發布會上表示,十項舉措中,含金量最大且對現行體制突破最大的舉措是試點內外貿稅收征管”一體化”。

1月21日,《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從上海市政府新聞發布會上獲悉,近期,國家稅務總局印發了《國家稅務總局關於支持上海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的若幹舉措》(下稱《舉措》)的通知,出臺了10項大力支持上海科技創新中心建設,推進張江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和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聯動發展的舉措。

內外貿稅收征管一體化破解上海難題

上海國家稅務局、地方稅務局局長過劍飛在發布會上表示,十項舉措中,含金量最大且對現行體制突破最大的舉措是試點內外貿稅收征管”一體化”。

《舉措》稱,對符合條件的倉儲物流、貿易加工企業,非保稅貨物進入特殊監管區運作的,可登記為一般納稅人,並可領購增值稅專用發票,促進區內企業合理配置國內外市場資源,統籌開展國際國內貿易,助力企業創新創業。

過劍飛對記者表示,上海一直倡導內外貿易一體化。但目前進入海關特殊監管區企業只能從事對外貿易,若想同時從事對內貿易就遇到現實難題。在現行稅收征管制度下,如果對在特殊監管區內的企業從事對內貿易不予發放稅收登記證,不予增值稅專用發票,這樣企業內外貿易一體化的鏈條就斷了,內外貿易無法同時進行。

他接著表示,針對這一問題,國家稅務總局反複研究,在重慶、蘇州海關監管區稅收征收政策基礎上做了一個升級版,目前上海是內外貿易”一體化”唯一的試點地區。上海已選定了10家企業參與試點,希望通過試點來形成一個完整的內外貿易一體化的稅收監管服務模式。

據《第一財經日報》記者了解,上海盟天國際物流有限公司已經獲批為內外貿稅收征管”一體化”試點企業。

該公司副總裁、財務總監潘建華表示,內外貿稅收征管一體化政策將大大提高企業操作的便利化,降低公司的倉儲、進出口等物流成本,倉儲資源優化配置,方便非保貨物進出區的操作,降低了操作的成本。同時也將庫存集中統一儲存與管理,有效利用了倉庫資源,從而提高整體物流效率,是改革的又一大突破。

多舉措減企業負擔支持科創中心建設

企業的辦稅成本,不僅有稅款這項直接成本,還有辦稅人力配置、物力投入、資金占用等隱性成本。稅務總局還拿出多項舉措來減輕上海企業負擔。

比如,對享受軟件產品即征即退優惠政策的企業,凡納稅信用級別為A級的,可由原來的按月申報轉為按季申報,並同步放寬單次發票領用量,允許一次領用3個月的增值稅發票,進一步減輕科技創新企業資金周轉壓力和經營成本。

過劍飛告訴記者,據初步測算,全市可以享受此項政策的軟件企業130余戶,將為企業增加逾5億元周轉資金。

騰訊科技(上海)有限公司財務總監張琳表示,該公司平均每個月軟件產品稅額就有1000萬元左右,如果實施增值稅”月轉季”申報方式,就可以將每季度前兩個月稅款釋放出來投入生產經營。這樣一來,大大提高公司資金運作效率。

另外,《舉措》還將電子發票應用範圍“廣覆蓋”。

過劍飛表示,電子發票範圍擴大到了增值稅普通發票,一旦營改增試點全行業推廣後,意味著電子發票從此前在電商企業領域應用,擴大到基本可以覆蓋企業和個人生產、生活、消 費的所有領域。此次,這次還一並解決了電子發票不能作為報銷憑證的問題。

推行電子發票有利於減輕企業成本。

過劍飛介紹,前期已經在京東、一號店等企業進行了試點。據反饋,增值稅普通電子發票推出後,京東商城上海地區僅2015年“雙11”活動就節省成本180萬元;1號店平均每月可節省成本9萬元。

編輯:汪時鋒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3349

國稅總局 外管局:共享稅收征管和外匯監管相關數據

11月14日,國家稅務總局和國家外匯管理局在京簽署《關於推進信息共享實施聯合監管合作備忘錄》,通過加大信息共享力度,不斷完善事中事後監管體系,實施聯合激勵和共同懲戒措施,進一步促進外貿發展。稅務總局局長王軍、副局長汪康、總經濟師任榮發,外匯局局長潘功勝、副局長楊國中等出席簽約儀式。

雙方約定,按照“互聯互通、協同監管、風險共治、簡便易行”的原則,建立稅務總局和外匯局之間的信息共享機制,明確實施聯合監管的要求,進一步拓展部門合作的深度和廣度。《備忘錄》明確,稅務總局與外匯局共同建立日常信息交換機制,共享稅收征管和外匯監管相關數據。兩部門利用共享的數據,對出口退稅管理、跨境稅源管理、外匯收付管理等情況進行監測、評估和預警,提高發現、查處違法違規行為的及時性和準確性。同時,根據雙方共享的企業分類管理信息,共同實施相應的聯合激勵和懲戒措施,實現“信息互換、監管互助、結果互認”。

加強稅務總局與外匯局之間的信息共享,實施聯合監管措施,是優化稅收管理、實現部門之間協同共治的基礎和抓手,對防範和打擊騙取出口退稅、非法轉移外匯資金等違法違規行為具有重要的意義。今後稅務部門和外匯管理部門將持續加強合作,進一步完善跨境稅源管理和資金監管,強化風險共治,更好地服務於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服務於我國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3452

個稅破萬億後,自然人稅收征管被強化

隨著未來個人直接繳納稅收收入占稅收總收入比重越來越大,自然人稅收征管體系正加速建設,而近日獲通過的《個人收入和財產信息系統建設總體方案》就是一個明顯的信號,這個系統可以讓稅務機關掌握個人收入和財產涉稅信息,為自然人征稅奠定良好的信息基礎。

山東財經大學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潘明星告訴第一財經記者,目前我國在企業方面的稅收征管比較成熟,但對於自然人的稅收征管不健全,因此對企業相關的稅收征管相對容易,而由於對個人信息掌握不充足,對自然人征稅相對比較難。

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研究員楊誌勇認為,自然人稅收管理體系的建立需要一個過程。稅收管理和其他管理一樣,需要進行成本收益分析。當個人直接繳納的稅收收入占稅收總收入的比例較低時,自然人稅收管理體系建立的必要性不大。個人稅收的征管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通過機構稅收管理體系來進行。個人稅收收入規模較小時,這麽做符合經濟效率原則。

“中國經濟已經持續快速增長近40年,稅源已經在擴大,個人收入水平也在提高,近年來個人所得稅收入增速保持了較快的水平,直接稅比重逐步提高,財產稅體系建設也需要有對應的稅收管理體系,加快自然人稅收管理體系已是當務之急。”楊誌勇稱。

根據財政部數據,2016年個人所得稅首次突破1萬億元,達到10089億元,同比增長17.1%。而正在立法中的對個人征收的房地產稅也被不少專家視為未來地方政府的主體稅種之一。

為此,稅務系統開始加大了自然人稅收征管體系建設,首要解決的是建立自然人納稅識別號,這是自然人唯一且終身不變的確認其身份的數字代碼標識。這也是個人收入和財產信息系統建設的基礎。

目前我國企業法人和社會組織都有納稅識別號,但是自然人沒有。為此,2015年初的稅收征管法修訂草案征求意見稿中,提出了納稅人識別號實現社會全覆蓋,這意味著今後自然人納稅人也將有自己的納稅信息“身份證”。

另外,該征求意見稿還新增了對自然人納稅人的稅收征管規定,強化了對自然人稅收征管措施。

比如,將稅收保全措施擴至自然人,即自然人不履行納稅義務,稅務機關可以書面通知納稅人開戶銀行或者其他金融機構凍結納稅人的金額相當於應納稅款的存款、匯款,或者扣押、查封納稅人的價值相當於應納稅款的商品、貨物或者其他財產。

雖然目前稅收征管法修訂草案還在修訂中,但不少專家認為,該法修訂反映出稅務機關意圖加強自然人稅收征管。

一個可以直接觀察到的現象是,稅收管理信息系統工程——金稅三期工程去年推廣到全國各地稅務機關,這讓稅務機關更好掌握個人收入信息。

個人收入和財產信息系統有利於政府部門掌握個人收入和財產信息,為當前複雜的個稅改革和房地產稅開征奠定信息基礎

上海市國家稅務局總經濟師蔣旭濤曾告訴第一財經記者,按照金稅三期工程統一標準,上海在去年上線了個人所得稅代扣代繳網上建檔,企業的財務部門需要填個人詳細資料,這就是自然人的全員建檔,將解決自然人涉稅信息采集、建檔應用難題,提升對自然人的稅收征管水平,並為個稅改革、房地產稅改革鋪路。

不僅僅在國內,稅務機關也開始掌握個人在海外的收入信息。

近日,國家稅務總局、財政部、中國人民銀行、中國銀監會、中國證監會、中國保監會六部門聯合發布了《非居民金融賬戶涉稅信息盡職調查管理辦法》,計劃7月1日起要求金融機構全面清查收集本國非居民金融賬戶信息,這包括賬戶持有人名稱、賬戶余額或價值、利息、股息以及出售金融資產(不包括實物資產)的收入等信息。

這些信息將被上報給國家稅務總局,為2018年與其他國家稅務機關互換金融賬戶信息奠定基礎。業內人士稱,此舉將通過國家間信息互換來使得本國居民海外金融賬戶透明化,進而為稅務機關未來打擊利用海外賬戶逃避稅行為提供便利。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dujuan @yicai.com。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048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