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天然气价改”渐进:终端提价潮将起


http://www.21cbh.com/HTML/2010-6-17/zNMDAwMDE4MjIzNA.html

核心提示:能源专家林伯强称,随着天然气 出厂价提高,天然气价格改革很快将有实质性进展。未来的天然气价格改革方向将是,与国际气价接轨,同时价改很快将会从上游传导到终端。

 


“在国家6月1日将天然气出厂价上调0.23元/立方米之后,现在,川气东送到达上海门站的价格,已经接近我们的销售价了,加上运营成本,我们几乎 是在做亏本生意。”6月12日,上海申能燃气集团一位人士对本报记者称,“虽然公司购进的上游气源价格已涨,但我们的销售价如何调整,还在等物价部门的文 件。具体如何操作,将按照政府规定的程序走。”

此前的6月10日,北京燃气表示,将向北京市有关部门提交天然气提价方案,将非居民用户气价 上调0.23元/立方米,经批准后估计一个月内即可实行。而居民用气的提价,尚需经过听证会批准。

“随着天然气出厂价提高,天然气价格改革 很快将有实质性进展。”能源专家林伯强称,未来的天然气价格改革方向将是,与国际气价接轨,同时价改很快将会从上游传导到终端。“今后,国内居民用天然气 的价格,也将像车用天然气一样与石油价格联动。”

提价呼声日盛

显然,北京燃气酝酿提价,只是一 个开端。

“此前的天然气出厂价上调10%,只是解决了上游三家巨头的一些问题,但对于下游运营商来说,能否顺利实现成本转移,还是一个疑 问。因为居民燃气价格上调必须走听证程序,过程比较复杂,2008年时就有几个城市的燃气价格调整在听证后夭折了,因此,现在城市燃气运营商可以说是在夹 缝中生存。”湘财证券分析师王强说,“目前,天然气下游燃气运营商要求尽快进行天然气价格改革的呼声很高。”

我国天然气产业包括上游生产、 中游输送及下游分销三个环节。其中,勘探、生产主要掌握在中石油、中石化及中海油手中,中游的长输管网也主要由上述三大央企占据。而下游城市及工业燃气的 输配业务,则是国有和私营公司共存,主要由各城市燃气公司运营。

一位业内人士指出,根据规定,调整城市居民生活用管道燃气价格必须进行听 证,由市物价局组织,听证会举行前应向社会公告。“因此,估计大多数城市将在未来1至4个月内陆续调整天然气终端价格。”

不过,在5月31 日调整天然气出厂价的通知中,发改委特别提出,要从紧控制销售价格提价幅度。“发改委的表述意味着,终端价格的调整一般不得超过0.23元/立方米,也就 是说终端涨价幅度会维持在10%左右。”上述人士说。

“我们希望能建立起合理的上下游联动机制。”6月12日,前述申能燃气人士说。

在 他看来,“如果城市燃气价格将与上游资源价格涨跌联动调整,在保障用户合理消费的前提下,我们就可以实行差别化、季节性和阶梯式城市燃气价格机制。那样的 话,城市燃气企业负担将减小,小用户与大用户、冬季与夏季、批发与零售,民用与工业之间的差价会比较明显,城市燃气企业的运营风险也将减小。”

进 口气价待改

城市燃气公司的提价预期,源于上游天然气资源价格的上涨,而这一过程仍未结束。

“6月1日 起,国家对国产天然气出厂价上调了10%,但对于大家都非常关心的进口天然气的定价问题,则采取了搁置的态度。对于目前的状况,我们比较迷茫,希望国家能 尽快有定论。”一位中石油西气东输公司人士对本报记者说。

国家发改委5月31日发布的天然气提价通知中明确指出,“鉴于2010年进口中亚 天然气数量较少,进口中亚天然气价格暂按国产天然气供同类用户价格执行。”

但在这位人士看来,进口气正面临巨大提价压力。“西气东输二线的 中亚气源,到中国口岸价含税超过2元/方,与西气东输一线的新疆天然气相比,高出一倍不止。现在,即使按照国内气的最高出厂定价来算,也还有巨大的缺口, 这些亏损全部都要由中石油来背。”

而据国信证券分析师严蓓娜测算,“即使按照价格最高的‘其他油田’中的工业用气1.6元/方再上浮 10%,中石油也有0.3元/方的损失。而在实际操作中,根本不可能按照最高的工业用气来算,亏损远远不止这个数。”。

“很明显,以中亚气 源为代表的进口气价格的上调,已是一个必然事件。在明年西气东输二线全线贯通前,一定会通过天然气价格改革等政策的调整,来理顺价格倒挂的难题。”严蓓娜 称。

“天然气价改和电价改革,是国内资源价改中的最后两个堡垒,而天然气价改是难度最大的一项。”华南理工大学天然气利用研究中心主任华贲 说。

在华贲看来,“天然气和电不一样。电不可能从国外大量进口,国内外电价定价可以毫无关系,但国内天然气和国际天然气的关系十分密切。尽 管目前国内天然气对外依存度20%不到,但未来有可能增加到30%,以广东为例,现在基本上全部是进口天然气,所以,天然气价格改革措施已经势在必行。”





環保風將起:從環保產業變革看環保新風口

來源: http://www.guuzhang.com/portal.php?mod=view&aid=806

本帖最後由 三杯茶 於 2014-12-1 09:47 編輯

環保風將起:從環保產業變革看環保新風口

作者: 鄔煜

導讀:明年是規劃的大限年,同樣也是“十三五”規劃的預熱年。展望2015年,對於環保產業,由於是“十二五”規劃的最後一年,會出現集中上項目的情況,同時再疊合“水十條”、“土十條”以及“十三五”規劃的準備,未來1年的時間將出現項目投資和政策出臺的小高峰。目前看來,產業的變化正在沿著我們構建的趨勢前進(G2B→B2B→B2C),環保產業本身也正處於變革的浪潮中。伴
隨著2015年的臨近,我們認為綜合目前的市場情緒以及產業變革的進度,風將近!
跳出常規邏輯,從產業趨勢的演變角度,我們仍然從重構角度出發,推導出下一階段環保的最大風口所在,供朋友們予以參考!環保風將起:從環保產業變革看環保新風口


邏輯推導

1、三方關系的重構→政府關系的削弱,導出第三方治理、PPP以及國企改革的機會

2、商業模式的重構→傳統環保制造業的升級,導出智慧環保的機會

3、資本行為的重構→門口的野蠻人蓄勢待發,導出平臺型企業的機會

明年是規劃的大限年,同樣也是“十三五”規劃的預熱年。展望2015年,對於環保產業,由於是“十二五”規劃的最後一年,會出現集中上項目的情況,同時再疊合“水十條”、“土十條”以及“十三五”規劃的準備,未來1年的時間將出現項目投資和政策出臺的小高峰。


自環保被列為“十二五”戰略新興產業之後,近幾年受到市場的關註度極高,同時加入資本市場的環保企業也大幅提升,從早期僅有的桑德環境等少數企業拓展至大氣處理、水處理、固廢處理以及環境監測等全部細分領域。


環保板塊的市值占比也在這個過程中不斷提升,提升的因素一方面是環保企業的擴容,另一方面在於企業本身市值的提升,從二級市場投資角度看,我們更為關註後一種情況。


從這幾年的環保板塊表現看,市值波動除了少數企業之外,還是比較大的。波動的原因一方面是業績,但是更為明顯的是估值波動,而影響估值的要素呈現出明顯的主題特性,也就是風。

縱觀這幾年的環保板塊走勢,風起風落:

  • 從 2010 年9 月環保被國務院列為七大戰略性產業之首後,市場對於環保的關註度也空前提高,導致了環保股的估值普遍不低,這個階段主要反映了市場對於環保政策的預期。
  • 進入2011年後,在整個悲觀的市場情緒以及相關環保個股的業績普遍低於預期的雙重影響下,環保行業持續走弱。
  • 進入 2011 年7 月後,環保股又迎來一波小行情,同樣是市場對於環保政策即將出臺的預期,尤其是對環保大會召開以及環保“十二五”規劃的政策預期。
  • 進入2012 年後,情況和2011 年類似,在悲觀的市場情緒和業績大幅低於預期的影響下,環保板塊同樣持續走低,並且在上半年政策真空期期間,環保板塊基本處於估值消化階段,很少有超額收益。
  • 2012 年5月後,自總理表示“十二五”期間節能環保將投入5萬億之後,一些環保細分行業規劃陸續出臺,帶動了環保板塊持續走強,這同樣是市場對於環保政策出臺的預期。
  • 進入2013年之後,在霧霾圍城遍布全國的背景下,國家對於大氣治理的力度和決心空前提升,並且伴隨大氣十條的出臺,更是直接推動了大氣板塊為主導的環保板塊行情。
  • 進入2014年之後,環保板塊整體處於估值消化階段,在其他主題層出不窮的背景下表現並不明顯,僅有少數企業由於並購等原因出現較為獨立的行情。


在這幾年環保股風起風落之際,我們明顯看到政策、事件等主題對於風起的推動作用,但是在風落之際,往往伴隨著業績低於預期或者政策真空期階段。


但是我們發現在2014年,情況不同了,當年其實並不缺政策預期,水十條等更是預期了近一年,但市場給出的答案卻是風不在了,如何理解這個問題,我們在前期已經反複強調過,並且為此構建了環保產業的關系論以重構投資邏輯。目前看來,產業的變化正在沿著我們構建的趨勢前進(G2B→B2B→B2C),環保產業本身也正處於變革的浪潮中。伴隨著2015年的臨近,我們認為綜合目前的市場情緒以及產業變革的進度,風將近!


在風將近的當下,如何布局環保產業,我們並不建議按照之前的政策預期邏輯,而是根據我們結合產業和市場情緒構建的環保關系論以及以此為基礎構建的環保痛點論的方向去布局,這是最為符合產業趨勢,同時也是最具投資機會的幾大方向。


以下是我們的邏輯推導↓↓

1、三方關系的重構政府關系的削弱,導出第三方治理、PPP以及國企改革的機會

關系是環保企業繞不開的一道坎,尤其是中西部的環保市場更甚。目前環保的最大買家仍然是政府,即使客戶是排汙企業,政府在之間的話語權也很大,因此在政府直接決定訂單的時代,政府關系自然就成了產業最核心的資源。

在當下,根據之前的分析,在環保各參與方的關系中,政府的層級在逐漸削弱,如公開購買服務、PPP模式的試點、甚至通過反腐提升政府的透明度和效率等。這些變化我們認為從根本上講都是為了逐漸改變作為環保大買家政府的權責,逐漸從老爺向服務轉變,這個轉變直接導致的就是企業-政府關系的改變,這個過程可能會比較漫長,但是趨勢不會變。因此對於環保企業,完全可以抓住政府對環境需求變化推動的產業變革進行業務拓展和布局,傳統的老思路可以變一變。

這層機會導出的布局領域為第三方治理、PPP以及國企改革的機會。

第三方治理:大氣-國電清新;水-萬邦達、中滔環保、海拓環境;固廢-東江環保、雪浪環境。

國企改革:菲達環保、城投控股、低估值國企水務企業。

PPP:康達環保。


2、商業模式的重構傳統環保制造業的升級,導出智慧環保的機會

目前環保企業仍然多屬於傳統制造業和工程範疇,雖然蛋糕在放大,但是由於壁壘並不高導致市場競爭在加劇,因此企業分得的蛋糕其實並不一定多,並且在大幹快上的產業慣性背景下,容易出現錢花了、但環境仍壞了的怪現象。

在中國制造業升級的大背景下,如何規避和改正這樣的怪現象,我們認為也必須將環保產業逐漸融入產業升級的大趨勢下,至於如何升級,我們構想大數據+雲計算+環保構建的智慧環保體系在未來將逐漸鋪開,成為產業升級的大趨勢,目前已經有不少環保企業在著手做準備。

因此,在商業模式重構這條主線,我們看好環保制造業升級這一大趨勢和方向,導出了智慧環保的機會,這同樣也是估值重構的機會。

智慧環保:雪迪龍、桑德環境、浩澤凈水、聚光科技。


3、資本行為的重構門口的野蠻人蓄勢待發,導出平臺型企業的機會

今年以來,資本市場的投資行為也在多元化,背靠上市公司的資本合作以及一二級市場的聯動行為日趨增多,門口的野蠻人已經蓄勢待發,一級市場投資者逐漸下沈以定增、並購基金以及市值管理等方式間接進入二級市場的行為已經成為業內常態。

在這個背景下,考慮到環保產業在國家戰略中的特殊定位,未來長時間都將具備良好的投資價值,因此環保產業也就成為野蠻人們蓄勢待發的對象,而從一二級市場聯動的角度看,規避單純的股價訴求,我們更為看好資本方以上市公司作為環保整合平臺的資本運作,憑借資本方的資金和資源優勢,加上上市企業的平臺優勢,具備市值持續提升的潛力。

門口野蠻人:中山公用、國中水務

(來自 CleantechWatch)


慧球科技爆倉後續:控制權恐變更 新“朝代”將起?

接連遭遇實控人資管計劃爆倉的慧球科技(600556.SH),又收到實控人、董事長顧國平的一紙辭職書,這再度引發市場對慧球科技控制權變更的猜想。但該公司方面回應稱,按照上證所對實際控制人的認定,目前還沒有得到交易所要求披露的信息。

舊人離去,新人已定。而對於這個持股分散的、主營業務或因顧國平入主而有所變更的小股本上市公司,後續又將上演怎樣的劇目或許是一大關註點。

控制權恐變更

7月18日晚間,慧球科技公告稱,該公司董事會已收到董事長顧國平提交的書面辭職報告,其因個人原因辭去公司董事長、總經理職務,但仍將擔任公司董事一職。“顧總辭職有多方面因素的考慮,為了公司的總體發展,顧總做出了決定。”該公司董秘辦人士如此表示。

在市場看來,顧國平的此舉大概是資管計劃連續爆倉後所引發的連鎖反應。自今年1月中旬開始,顧國平通過德邦慧金1號增持的慧球科技股票遭遇爆倉;今年7月13日晚間又公告稱,顧國平因華安匯增2號、匯增3號資管計劃份額預估凈值跌破資管計劃合同約定的補倉線時,未及時補倉,構成違約,由此上述資管計劃與顧國平不再構成一致行動人關系,顧國平所持有的慧球科技股份由6.66%降至3.7%。禍不單行,7月14日晚間又公告稱,因目前顧國平已相繼與三個資管計劃解除一致行動人關系,和熙2號也解除與顧國平一致行動關系,以致顧國平的持股僅剩1.80%。

然而,在市場關註顧國平手上僅剩的華安匯增1號資管計劃是否也會面臨爆倉風險時,該公司股票在7月15日複牌後卻連續3個交易日中表現不俗,累計上漲24.52%,換手率為73.16%。從近兩日的龍虎榜看,多為遊資短線博弈,僅7月18日有機構席位賣出。

有資金方則通過大宗交易“走貨”。7月15日和7月18日,中信證券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總部證券營業部分別出手350萬股和400萬股,成交價格分別為12.63元/股、13.89元/股,接手方均為國泰君安成都順城大街證券營業部。

而恰好剛與顧國平解除一致行動人的和熙2號基金就持有750萬股,這讓市場猜測可能就是該基金通過大宗交易賣出來慧球科技股票。據公告顯示,2014年11月4日,和熙2號基金就是通過中信證券在大宗交易平臺受讓慧球科技1500萬股,交易價格為9.5元/股,持股比例為3.7995%,此後持股有所變動,降至1.9%。慧球科技也在7月19日晚間公告中確認是和熙2號所為。

目前持股僅剩1.8%的顧國平是否還會減持,上述董秘辦人士表示,除非華安匯增1號資管計劃解除一致行動人的話才可以減持。盡管如此,這樣的持股已較一季度末的自然人股東吳鳴霄3.55%的持股,相差近半。

雖然7月14日時慧球科技方面聲稱,實際控制人並未發生改變。但是從目前更換管理層的情形來看,市場再度猜想顧國平的實控人身份恐怕不保。對此,上市董秘辦人士回應稱,按照上證所對實際控制人的認定,目前還沒有得到交易所要求披露的信息。

新的“朝代”將起?

在顧國平離任之後,新的董事長人選已確定。對於這個持股分散、主營業務變更不久的公司,後續又將上演怎樣的劇目或許是一大關註點。

新任董事長為董文亮,1988年12月出生,碩士學歷,畢業於英國皇家薩里大學,曾就職於上海華尚投資有限公司。對於新任董事長是否有增持公司股票計劃,上述董秘辦人士表示,不排除這種可能性,有相關消息會披露。

這是否意味著慧球科技又將“改朝換代”。其實慧球科技原名為“北生藥業”,於2015年1月12日起名字變更。在2014年8月18日廣西北生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股份(下稱“北生集團”)被司法劃轉前,北生集團持有上市公司7.097%的股份,為公司控股股東。但劃轉後,北生集團對該公司已不具有實際控制力,同時該公司前五大股東持股比例較為接近且均占比較小,均無法依其持有的股份對應之表決權而對公司經營決策產生重大影響,因此,公司變更為無控股股東亦無實際控制人。

2014年7月份,顧國平本想通過定增認購成為慧球科技的實際控制人,但最終定增申請未通過證監會審核。期間,顧國平借力和熙2號基金首次持有慧球科技股票並坐上實際控制人之位,並通過資管計劃逐步增持。

而隨著顧國平進入上市公司,慧球科技的主營業務又迎來一次變更,增加了智慧城市業務。這已經是慧球科技歷史上第6次變更主營業務,從上市初期的主營生物醫藥方面,到2010年的無任何經營性資產,再到2011年開始的物業資產的托管服務、2013年的物業管理服務。不過據了解,顧國平實際控制的公司及其擁有權益附屬公司等在顧國平實際控制慧球科技之前也開展有智慧城市業務。

目前,慧球科技主要業務為智慧城市業務和物業管理業務。2015年,該公司實現營收9290.94萬元,同比增長96.14%,凈利潤為513.19萬元,同比增長745.77%。但今年一季度業績就出現虧損,凈利潤虧損259.96萬元,同比下滑310.72%。

對於新的管理層接任之後,慧球科技的主營業務會否受到影響。上述董秘辦人士表示,上證所也就相關問題提出疑問,相關信息將會在給上證所的回函中公布。


鋼鐵“巨無霸”誕生大幕將起 寶武重組協同效應多大?

寶鋼股份(600019.SH)和武鋼股份(600005.SH)的“聯姻”開始進入實質性階段,這意味著中國鋼鐵行業“巨無霸”誕生大戲將開演。9月20日晚間,兩家公司雙雙發布公告稱,擬通過換股吸收合並的方式進行重組,寶鋼股份為合並方暨存續方。

在鋼鐵行業重組多不順利的背景之下,業內對於寶鋼股份和武鋼股份的合並寄以期待。多方業內人士認為,鋼鐵企業合並最大的問題是人事問題難以解決,而武鋼股份的現任高層曾任職於寶鋼集團,這樣的背景或有利於減少重組過程中的阻力。

於寶鋼股份和武鋼股份而言,重組後的協同效應成為一大關註點。產銷研協同、定價權增強、上下遊議價能力提高等成為業內看好的方向。而對於武鋼股份高負債率,業內觀點不一,有擔憂高負債率將或將拖累合並後新集團整體業績表現,但也有觀點認為新集團能夠消化且長期能將負債率水平降低。

人事問題成優勢?

自6月27日,寶鋼股份和武鋼股份雙雙停牌透露“聯姻”意向,至今近3個月後,同時預告初步交易方案,這讓外界對中國鋼鐵“巨無霸”誕生這場大戲給予了高度關註。

9月20日晚間,寶鋼股份和武鋼股份同時公告稱,本次重大資產重組初步交易方案擬為寶鋼股份向武鋼股份全體換股股東發行A股股票,換股吸收合並武鋼股份,寶鋼股份為合並方暨存續方,武鋼股份為被合並方暨非存續方,預計不會導致寶鋼股份最終控制權發生變更,也不會構成借殼上市。

吸收合並已成為鋼鐵行業整合的通行模式,但大多整合並不順利。“近年來,鋼鐵企業合並最大的問題是人事問題難以解決,但寶武兩家在人事方面存有優勢,不存在派系問題,兩者的合並預計會順利一些。”光大證券鋼鐵行業首席分析師王招華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

據了解,武鋼集團現任董事長馬國強1995年加入寶鋼集團,曾被稱為是寶鋼的“管家”,2013年7月起任職武鋼集團;而武鋼集團前董事長鄧崎琳在2016年初因涉嫌受賄罪被立案偵查並采取強制措施。這樣的人事背景在業內看來,寶鋼股份和武鋼股份兩家猶如一家人,且被雙規者的屬下也不敢有反對之意,如此有利於減少重組過程中的阻力。

鋼鐵行業重組過程中常遇整而不合的問題,比如,2005年底,武鋼集團與柳鋼集團簽署聯合重組協議,雙方合作成立廣西鋼鐵集團有限公司,並在防城港建設千萬噸級鋼鐵基地項目;但到了2015年,廣西省國資委退出,柳鋼與武鋼這場跨區域重組宣告失敗。

在王招華看來,寶鋼股份和武鋼股份合並的意義一是在於去產能,二是在於樹立鋼鐵行業兼並重組成功的典範,在整合效應不太好的情況下,鋼鐵行業的集中度仍處於低位。據統計,2015年中國排名前五位的鋼鐵企業產業集中度為22%左右,排名前十位的鋼鐵企業粗鋼產量總計達到2.75億噸,產業集中度為34.2%。而根據規劃,到2025年,前十家鋼鐵企業(集團)粗鋼產量占全國比重不低於60%。

有分析人士認為,此輪鋼鐵行業整合將以“強強聯手,區域整合”為指導思想,最終有望形成3家產能規模過億噸,2家產能規模過5000萬噸的超大型鋼鐵聯合體;“強強聯手的思路將大大提高龍頭企業的市場競爭力,壓縮中小鋼廠的生存空間,從而淘汰低效產能,實現規模效應。

合並後的協同效應

根據市場預期,寶鋼股份和武鋼股份重組之後的新集團將成為一家總資產超過7000億元、年產能達到6000萬噸、規模位列全球第二的鋼鐵“巨無霸”。這樣的大規模重組,對於寶鋼股份和武鋼股份自身而言又將迎來怎樣的變局?

相較寶鋼股份而言,武鋼股份相對處於弱勢。兩家上市公司今年半年報顯示,寶鋼股份今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779.93億元,同比下滑3.44%;凈利潤34.68億元,同比上漲9.26%,處於國內領跑地位。武鋼股份今年上半年實現營收288.5億元,同比下降16.42%;凈利潤2.73億元,同比下降47.71%。而在2015年鋼鐵行業仍處寒冬之際,武鋼股份虧損逾75億元,寶鋼股份的凈利潤為10.13億元,但同比下滑了82.51%。

而在多方業內人士看來,兩者的結合將會對產品結構以及提高上下遊議價能力帶來優勢。據上述我的鋼鐵研究中心分析人士表述,寶鋼股份和武鋼股份在產品結構方面較為類似,均以板材為主,以2015年為例,寶鋼股份板材產品占75.7%,武鋼股份板材產品占比60.6%,存在一定的同質化競爭的現象,而合並之後,主要產品的市場占有率將普遍達到40-90%,如此以來,企業的盈利能力將會較為穩定,議價能力也會相應增強。

王招華也表示,寶鋼股份和武鋼股份最主要的重合部分是汽車板和取向矽鋼,合並之後,這兩塊業務將會給市場帶來較大的影響。另有鋼鐵行業人士認為,若在核心產品方面進行產銷協同,那麽可以在降低惡性競爭的同時,定價權增強,提升盈利的空間。

據我的鋼鐵研究中心數據顯示,寶鋼股份2015年鐵礦石采購量為3688萬噸,武鋼股份2015年鐵礦石采購量為2952萬噸;而據澳大利亞工業部公布的預期數據顯示,2015年全球 鐵礦石貿易量達到13.81億噸,寶鋼、武鋼合並之後占全球貿易量的4.8%。對此,該研究中心分析師人士認為,兩家上市公司合並之後上遊議價能力將明顯增強,焦煤、廢鋼、鐵合金等原材料同樣將享受合並的紅利。

整合帶來優勢的同時也可能帶來短期痛點。武鋼股份今年半年報顯示,該公司貨幣資金54.91億元,總資產973.62億元,總負債683.89億元,資產負債率超過70%。另外,武鋼集團2016年第一期超短融募集說明書顯示,截至2015年9月底,武鋼集團負債總額接近1500億元,其中流動負債達到1184億元。

這在上述分析人士看來,武鋼股份高負債及其集團面臨較高的短期流動性風險,這或將拖累合並後新集團整體業績表現。不過也有券商分析人士認為,70%的資產負債率在行業並不算高,若資產負債率在80%以上則比較麻煩,這樣的負債水平新集團應該是可以消化的。

雖然目前業內認為寶鋼股份和武鋼股份的合並相較以往的重組存有優勢,但兩者合並之後的協同效應仍舊是關註的一大重點。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