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專訪法央行名譽行長:倫敦將失金融護照,看法國的

在卸任法國央行行長職位後,成為法國央行名譽行長的克里斯蒂安•努瓦耶(Christian Noyer)又承擔了新的重任:他成為了在英國脫歐背景下,幫助法國爭奪歐洲金融中心的特使。

“法國總理給我的任務是和世界各國主要金融機構探討,在英國脫歐之後,要采取的戰略。”努瓦耶表示。

2016年12月8日至12日,受法國總理囑托,努瓦耶訪華與財政部、證監會、銀監會以及部分重要銀行負責人會晤,向中方推廣巴黎金融中心。

此行努瓦耶帶來了三個最重要訊息:英國脫歐後很可能將失去其“金融護照”和爭議已久的歐元清算中心,而無論法國大選最終出現什麽結果,法國也絕對不會脫歐。

12月12日在北京法國大使館撥冗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努瓦耶做出了上述表示,而且在談到法國不會脫歐時,態度尤為篤定。

在擔任法國央行行長期間,努瓦耶曾力挺人民幣,並在2014年說出了那句話著名的“法國要停止使用美元,改用人民幣和歐元與中國做生意”;彼時由受人尊重的法蘭西央行行長親口說出此話,令外界對人民幣國際化進程不得不重新進行審視。

此次,努瓦耶頗有些自豪地提到,“多年前,我是第一個提出要在歐洲進行人民幣離岸業務的人”。他並表示,巴黎將為中國通向歐元區起平臺作用,而且將在人民幣國際化進程中發揮重要作用。

倫敦將失去金融護照

英國“硬脫歐”,對於法國政府來說,並不是完全的壞消息:如英國執意不接受單一市場原則,恐怕倫敦金融城將喪失一系列重要業務,譬如金融護照。

實際上,在英國脫歐的背景下,大量金融業主體已經開始籌備進入歐盟市場的替代方案。此前,許多金融業主體選擇在英國建立機構,以此作為進入歐盟單一市場的橋頭堡。然而英國脫歐後,這些機構很可能將失去其金融護照,從此無法直接從倫敦向歐洲大陸的客戶提供金融服務。

如果希望繼續享有上述權利,英國需要滿足一系列條件,譬如遵守歐盟內人員自由流動原則,但英國政府表示將不再遵守這些原則。努瓦耶表示,在此大背景下,未來倫敦部分金融業務,必須轉移到歐盟的其他金融中心,而巴黎具有最佳條件和優勢。

努瓦耶表示,法方認為,在可能的金融業務遷址選項中,巴黎占有一席之地,其原因有以下幾點:首先,法國監管機構具有較好資質。法國監管機構能有效應對金融市場的複雜業務和緊張局勢,並曾在危機期間表現出極大的可靠性;其次,巴黎金融生態系統擁有多樣性。巴黎匯集了歐洲前二十大銀行中的五大銀行和世界前二十五大保險公司中的三大公司,同時巴黎是歐洲大陸最大的資產管理中心,資產管理規模達3.6萬億歐元,僅次於倫敦,此外還匯集了世界四大資產管理公司。

第三,在新建工業項目方面,法國是歐盟最具吸引力的國家。法國匯集了大批世界級的工業企業和金融機構,是唯一一個能讓金融機構和傳統企業享受良好合力從而為實體經濟提供融資的金融生態系統。

事實上,巴黎作為歐洲大陸的金融中心,有與倫敦不同的發展模式:巴黎更加服務於實體經濟企業發展,而倫敦則更註重於金融業務本身。特別是在金融危機之後,巴黎的模式得到了全球不少國家的認可。

歐洲法院不能再罩著倫敦了

當下,有近40%有關歐元的交易是在倫敦進行的,考慮到英國脫歐之後如果發生金融危機,這對於歐元的金融穩定性而言是一種潛在的危機。

在回答第一財經記者所提出的,是否認為在這種情況下倫敦已經不適合進行歐元清算業務時,努瓦耶表示:“對,我認為歐元的清算業務將會離開倫敦,這涉及歐元的穩定性問題。”

努瓦耶並指出,早在2011年,倫敦的清算所和監管部門做出不好的決定影響了歐元區,他同歐洲央行(下稱“歐央行”)均發出警告,希望將該清算所轉移到歐元區,但那時並沒有成功。此次在英國公投脫歐後,英國的清算中心必須離開倫敦。

實際上,在2014年歐央行頒布的一項規則中就規定,如某清算所就某一項歐元產品的業務量超過該產品業務的5%,那麽清算所應該位於歐元區內。歐央行持續希望處理歐元業務的清算所由倫敦遷移到歐元區,在此之前該項業務一直主要在倫敦進行。

歐央行認為,這並不是要削弱倫敦金融城,也不是區域保護主義,而是由於清算所作為風險承擔者,歐央行向其提供流動性,則必須對其進行有效監管。

但英國以此規定違反“單一市場”原則在歐洲法院上訴,並在2015年贏得了官司。

然而在英國選擇脫歐後,這一案件喪失了在歐洲法院做出裁決的基礎,已經沒有存在的意義了。

努瓦耶對第一財經記者指出,彼時歐洲法院決定保護英國,但英國脫歐後,將不再享受這一待遇,而巴黎早就有清算業務,可以非常容易地迎接此項清算業務。

此前,有歐洲學者估測,歐洲委員會可以立即要求清算所將歐元交易置於歐元區之內,而英鎊兌歐元在3個月內將暴跌34%。

無論怎樣法國不會脫歐

盡管法國將在2017年面臨大選,不過為了加強巴黎作為金融中心的吸引力,法國政府還是實施了一整套措施,譬如在2020年以前將把公司稅由現在的33%降至28%,並在起草的預算案中,將歸國法國僑民享受的稅收優惠政策由五年延長至八年(倫敦金融城中存在大量法國人),吸引高端金融人才來巴黎落戶。

不過面對法國大選中極端右翼有可能上臺,將改變法國乃至歐盟格局的問題,努瓦耶的態度堅定:“法國脫歐,這是完全不可能的事情。”

“沒有法國就沒有歐盟,就像沒有德國就沒有歐盟一樣。”他表示,“我可以保證,我們這次選舉,無論是任何結果,都不會脫歐。”

此外,努瓦耶表示,法方將繼續歡迎同中國在人民幣離岸中心建設方面的合作。兩年前,美國司法部認定法國巴黎銀行與伊朗、蘇丹等幾個國家的商業往來違反了美方制裁,並準備做出至少100億美元罰款的判決,努瓦耶做出驚人表態,表示要放棄美元,改用人民幣和歐元與中國做生意。中法之間的貿易額常年在500億美元上下,如此體量的貿易放棄美元改用人民幣,將對美元的國際儲備貨幣地位造成一定程度的沖擊。

此次努瓦耶表示,目前,巴黎已經是歐元區主要的人民幣離岸中心,歐元區超過40%以人民幣計價的交易在法國完成,法中兩國有50%的貿易往來以人民幣計價,而德國同中國的貿易往來僅有10%是以人民幣計價。

“目前巴黎已經是包括英國在內,歐洲利用人民幣最多的金融中心了。”努瓦耶表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7645

地產霸權將失護城河 盧志威

1 : GS(14)@2016-08-22 02:39:30

2016-08-16 Metro
長和系公布業績,最大新聞應是長實地產(1113)表明,如果價錢合適,所有物業除長江中心外,都有可能出售,此舉被視為長和系進一步撤出香港的證明,短線來說,商廈仍有升值潛力,但中長線誠哥明顯看淡樓市,部分原因可能是「地產霸權」將失去護城河。

以往香港投地,最終入手的發展商不超過10間,不外乎是你來我往,左手交右手,這班「地產霸權」熟知遊戲規則,知道如何透過建屋沽給散戶,獲取最大利潤。

不過,近年中資願意來港投地,令發展商數目可能由10間加至20間,最終可能有幾十間。加上,土地供應增多,可見將來發展商利潤空間,將比以往10年大大壓縮,因此除非地價急跌,長地不想進入這個紅海。

趁低收集長實地產

7月30日《都市日報》講座提到,內地富豪、國企極想買入維港兩岸的全棟商廈,原意是在二三線地產股中尋寶,博賣出後有特別息,估唔到連長地都話明有靚價,除了總部所有都沽得,一方面為誠哥都身體力行,支持這個點子高興,另一方面表示香港潛力要見頂,長地日後可能更積極收購海外業務。

無論是派特別息,或是有新收購,對於長地的股價都是催化劑,因為目前股價對資產淨值折讓四成多,任何套現行動都會推高股價,所以趁市場對於轉型有憂慮時,可能趁低收集。

本人客戶持有長地(1113)

盧志威(逢周二見報)豐盛資產管理組合交易經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6782

地方政府操控「成績單」之權將失

1 : GS(14)@2017-11-05 11:27:42

【明報專訊】內地統計制度即將進行一場影響深遠的改革,地方政府今後操控統計資料的手腳將大受限制。

國家統計局近日透露,利用開展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的契機,2019年實施地區生產總值統一核算改革。各省市區生產總值核算由現行的省級統計機構核算,改為國家統計局和省級統計機構共同開展的統一核算。今後,將按照統一的核算方法,遵循真實準確、規範統一和公開透明的原則,進行統一核算,並統一公布核算結果,實現地區生產總值匯總資料與國內生產總值資料的基本銜接,準確反映地區經濟增長的規模、結構和速度。

國家統計局統一標準核算

上述枯燥的公文,大致可以理解為,今後中央(具體執行機構是國家統計局)將按照統一的標準,統一核算各省市區的統計資料。換言之,各省市區將無權自我評定自己的「成績單」。

自1985年建立核算制度至今,全國(不包括港澳台)國內生產總值和地區生產總值採取分級核算制度,即國家統計局核算國內生產總值,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統計局核算各地生產總值。

各地統計資料的採集、核算、公布之權,目前全部掌握在地方政府手中。根據常理,各級地方政府比中央更熟悉當地的經濟運行情况,公布的統計資料應該更加真實。但在現實中,近年來的全國「GDP競賽」中這一權力被濫用。雖然通過嚴查弄虛作假、加強基層基礎統計資料等手段,各地統計資料品質已得到很大提升,但仍遭受質疑。

地方「注水」與全國數據有落差

迄今,31個省市區已先後公布今年前三季度的經濟統計資料。毫無懸念,31個省市區的地區生產總值匯總資料再次領先國內生產總值,兩者相差超過1.61多萬億元(人民幣,下同)。照此進度匡算,兩者之差全年將超過2萬億元。國家統計局副局長李曉超亦指,地區生產總值匯總資料與國內生產總值資料仍存在不小的差距。這種狀况不利於正確把握各地經濟形勢,不利於實施科學的宏觀調控,還影響了政府統計公信力。

其中,除了重複計算、各地統計標準不同,也不乏有的企業甚至地方政府在統計資料中注水。經濟形勢欠佳或者中央調控經濟增速時,有的省市區會拖延統計資料公布日期,先等全國、競爭省份公布經濟增速後,再公布自我評定的「成績單」。

虛報摻假 妨礙中央制訂宏觀政策

沒有人希望自己的「成績單」比別人差。無論形勢欠佳還是中央調控經濟增速,都不宜過分進取,更不能過分保守。過分進取,易招致非議;過分保守,仕途堪憂。

地方政府獨握統計之權之時,除了可以故意誇大資料,還有少數企業甚至地方政府故意壓低統計資料。如此,就可以向政府或者上級政府交納更少的稅收。

經濟上行尤其是經濟發展品質較好之時,地區資料摻假對經濟大局或許並無大礙。但如果經濟下行尤其是中央調整經濟結構,比如目前正在推進的壓縮過剩產能、降低庫存和企業槓桿率,地區資料造價的危害就會顯現。屆時,中央將無法準確掌握國內尤其是地區經濟形勢甚至會發生誤判,造成更大危害。

[馮其十 神州 新形勢]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4113&issue=2017110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367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