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蒙古能源(276,前宇宙航運、保華地產、新世界數碼)早期故事


今日看到他們寫蒙古能源的報導,寫得不錯,但是其中有一段寫得不好。

蒙能前身為新世界數碼,是新世界(0017)系於千禧年科網潮時變身成科技股,2005年才大張旗鼓要轉型開拓內地私人飛機市場。其後買了一批私人飛機,還於2006年時,成立了一家合資飛機租賃及管理公司。這家合資企業即為蒙能今次賣盤的主角。去到2007年,合資企業作了一次重組,引入深圳航空,以及鄭裕彤與匯豐合營的國民信托,最終蒙能在合資企業中持有約43%股權,深航佔46%,而國民信託約11%。

這背景好可能忽略了很多東西,據我手上找到最多的資料,當年的前身及數碼夢如下:

公司在1972年上市,名宇宙航運,在1988年給莊士系創辦人、主席莊重文控制的莊士機構(367)購入65%,在1991年重組時,購入莊士機構的海外投資,並反過來持有莊士機構68%,成為莊士系的旗艦。


在1997年公司再重組,公司分派莊士機構股票,變由莊氏家族直接控制莊士機構,並由保華德祥(498,現保華集團)購入重組後宇宙投資上市地位,同年易名宇宙控股,不久易名保華地產,在1998年7月,金朝陽(878)曾洽購該公司,惜失敗。9月,曾和當時中旅(308)及前長實高層周先生入主的威新(535,前孫福記、新福港,現星獅地產)互換資產。


1999年5月,公司向新世界(17)以3億購入經營收費電話亭為主要面面通業務,認購公司新股,易名新世界數碼基地,其後1年間,並曾入股中華網(8006)母公司China.com(現CDC Corporation)、亞洲訊息(8025,現亞洲資產)、北大青鳥(8095),並與漢國置業(160)及新世界中國(917)從事網上業務


不過始終不敵虧損,最終在2000年11月以低價售出面面通予關係人士曾祥。2001年10月,新世界更出售新世界數碼股份予亞洲物流(862,後獲注入新世界流通,易名新移動,後來購回此部分業務,又售該上市公司地位予魯連城,不久易名Vision Values),換取一批新股。在2004年,亞洲物流又分派新世界數碼股票給各股東。


其後就是熟悉的故事了,請看這兒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107

給我一支足夠長的竹竿,我會舉起整個地球,甚至整個宇宙(一) paris

http://hk.myblog.yahoo.com/tonylaw-vaueinvesting/article?mid=3557

巴黎:

無所不能的上帝能否做一個它也不能舉起的石頭?!

--------------------------------------------------------------------------

把一支足夠長的竹竿給一個普通人,他會舉起整個地球,甚至整個宇宙。


以 下是一張股票價值與利潤圖,圖表很簡單,假如企業只有普通股,所有資本都是由股東出資,企業愈賺錢,價值愈大,股價愈升。例如企業原本的資產價值 是$500,000,在這一年間賺了$50,000,它的總價值就累積到$550,000,股東的利潤就會是$50,000,然後它可能派息或累積滾存, 繼續賺錢,價值不斷上升,反之亦是。


圖表A)



現 在若你借了$480,000給這間企業做生意,這公司的股東只出資$20,000,並以它的所有價值$500,000做抵押,你收固定利息10%,你就是 定息證券投資人,這間公司的價值上升與你無關,相反,假如它賺的錢不足夠付你的利息,它就要挖倉底錢支付,總企業價值就會下跌,又如果它沒足夠流動資金還 息引致爆煲,它將被迫破產,你分到企業的最終清盆價值的錢與你的本金相差,就是你的損失,它的總價值愈低,你的損失愈大。

B圖 ).



學者說,你和沽出這間企業的認沽期權(Put Option)相同,賺有限,蝕無限。

一體兩面,向你借錢的企業,自已出資很小,企業在賺錢、價值上升超過一個最低利息額$48,000的限制後,股票的資本價值才會上升。

例子:    

資本結構:
股東資本               $ 20,000
債卷10%息         $ 480,000
                            -----------
總資本價值          $500,000

                                     年一          年二             年三              年四
付息前盈利             $ 50,000      $ 58,000       $68,000          $ 45,000

固定利息                 48,000           48,000         48,000            48,000
 
股東可得盈利            2,000           7,000          20,000            - 3,000

企業資產價值        502,000           507,000        520,000         497,000
                                                                                 
Graham說,買這間公司的債券是不智,因為他們不能享受企業可能賺錢上升的成果,相反卻要承擔賺不足利息而清盆引致資產惡性縮減,Graham說這就如正面是我勝,反面是你輸。

$20,000股票出資人是如何做到正面我勝,反面你輸?
為何Graham可以做到比$20,000出資更少? 更安全?槓竿更大?其更高明?


下回繼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921

給我一支足夠長的竹竿,我會舉起整個地球,甚至整個宇宙 (二) paris

http://hk.myblog.yahoo.com/tonylaw-vaueinvesting/article?mid=3575

巴黎:

"好的投資,必定也可以是好的投機"--------Graham
若閣下開始喜愛投機,那可能是你從來都未懂得好的投資是什麼------巴黎。
------------------------------------------------------------------------

現在我們可看看上回說以$20,000股票出資人,其股票的處境:
                               
                                  年一          年二             年三              年四
固定息前盈利    $ 50,000      $ 58,000         $68,000          $ 45,000
股東可得盈利         2,000         7,000             20,000           -3000
十倍P/E市值         20,000         70,000          200,000             0, 要清盆、毫無價值

Graham 說,股票投資人以如此少的資金,即使這個例子中付息前業績只不過每年上升複式17%,其控制的股東盈利卻能在年三達到年一的十倍。更甚是股票市場上,人們 以一種難以想像、不合邏輯或瘋狂的方法為它估計一個被認為是合理的十倍P/E市值,是它的原資金十倍或二十倍(P/B)。
這股票出資人就如同買入蝕有限,賺無限的Call (窩輪),當然是在年一的$20,000,而非散戶常處的年三出資的$200,000。

如 C圖:



Graham續說,這種不理性的估價,也會、並無可避免在經濟變壞時嚴重低估這支股票,例子中的股票因而在年四時被認為一文不值,變成一隻Cheap Call。

年四時的資本結構會變成:

資本結構:         原賬面      清盆前賬面  清盆前市價
股東資本               $ 20,000      $17,000                   $1
債卷10%息         $ 480,000     $480,000        $400,000
                            -----------     -----------       ------------
總資本價值        $500,000      $497,000        $400,001
資本比                    24:1                                 400,000:1

Graham說,若有理由相信這企業的虧損只是短暫,又停付利息不足以引致清盆,例如那些不是債券,而是優先股,那麼以市價購入這些股票,就是一支既沒有時限又沒有價限 、又在價內、400,000 比 1 的very cheap Call(或窩輪),較之於原出資者的槓竿比24:1更大,它未來的增長潛力可以更駭人。
這真是驚人的理論!



結論:


上述的例子正說明,一個不好的、高風險的企業,也可以是個非常好的價值投資、或是個好的投機,重要是你有否計清楚機會是否站在你這邊,這機會率較之於成本有沒有非常大的差額,而你又能否分散!

很有人以為"價值投資"就是買入一些優質股長抱,所以如果在這些股長升之後大跌,他們會說:"噢,價值投資也不外如是!",另一方面,自認長抱就是價值投資的人也說:"它早晚會回升!"

他們完全不明白,天底下從來沒有一支股票的價值的平與貴會是靜止的,無論股票的質數是優或劣,都會存著這一刻是非常好的投資,那一刻是惡劣的投機之時候,一勞永逸的長抱,或自動式的機械計算買賣,都不會是價值投資。


學習價值投資的Blog友,不妨在一眾已跌至四腳朝天的金融股,或任何最近下跌很利害的內房股,或你想到的股票,循這個想法研究一下,並post上來你的發現吧!



Ref:

1) 總明的Blog友可能已經發覺:

A圖=  B)圖+ C)圖;

是的,Modern Option Theory 說:

100%由股東出資的企業的價值 =  Short Put   +    Long Call。
這是在Graham發現的40年後才出現。

2) Graham:

普通股股東經營中所使用的自有資金很少,卻大量使用高級證券持有人的資金;在股東和債券持有人之間,存在這一種「要麼我 賺錢,要麼你賠錢」的關係。普通股股東所處的這種承擔相對較少義務的佔便宜的地位,是所謂「利用股權地位」的一種極端形式。換句話說,他擁有對企業未來利 潤的「廉價要求權(cheap call)".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007

青龍老賊:小宇宙爆發吧,微信創業者!

http://www.chuangyejia.com/archives/27502.html

苦逼的創業者們,還在想著做個NB文案,通過社會化媒體進行病毒式營銷,幫你迅速建品牌賺眼球嗎?還在迷信擁有幾億用戶的某開放平台開放關係鏈,給你個登錄分享接口,讓你做款應用就能輕鬆獲取大量用戶嗎?還在埋頭開發迭代手機APP,花錢費力的打點N個應用市場,寫軟文求推廣狂刷榜的指望用戶下載嗎?這些套路跟微信公眾平台相比都弱爆了!兩個禮拜開發週期,一篇微信應用報導,上線一週時間吸引2萬多粉絲,日交互消息數突破5萬,帶來新增註冊用戶4500+,最近一支來自於杭州的創業團隊在微信公眾平台小宇宙大爆發!

對愛網於2011年8月上線,團隊成員只有三人,力圖打造一個中國版的plentyoffish,主打免費婚戀交友,但是由於人手有限錢也不多不能像大公司一樣燒錢砸廣告,從2012年2月起團隊一直在各種開放平台上開發應用拉動用戶,除了新浪微博有排他性不允許第三方相親交友應用以外,大部分開放平台他們都做了,其中Q+開放平台應用2012年2月27號正式上線,截止到現在帶來的註冊用戶是5萬+;360桌面應用2012年3月26號上線,截止到現在帶來的註冊用戶是1萬+;QQ空間和朋友網應用是2012年4月28號正式上線,截止到現在帶來的註冊用戶是5萬+;天涯開放平台應用是2012年5月19號上線,截止到現在帶來的註冊用戶是5千+;每個應用開發週期都在一個月左右,但是除了騰訊開放平台以外其他效果並不理想,並且現在每天幾個開放平台帶來的註冊用戶只有幾十個。詳情可見下圖:

小宇宙爆发吧,微信创业者!
去年9月網站註冊用戶數突破20萬,團隊開始進行安卓手機應用開發,打算在移動互聯網上發力婚戀交友應用,開發期間偶然看到微信公眾平台的相關文章,抱著試試的心態擠出半個月時間做了個微信應用,今年1月23日兩個產品同時上線,微信應用這塊團隊只在科技博客發了一篇微信應用介紹的文章,而安卓應用上麵糰隊在各大應用市場托關係找人爭取推薦位,寫各種應用軟文推廣。一週以後結果出來,數據讓人大跌眼鏡,微信平均每天帶來的註冊用戶近千人,而安卓只有四五百人,團隊負責人說「真沒想到過微信公眾平台爆發力那麼強,每天增加幾千個新粉絲,消息數天天創新高,網站註冊用戶數一直在增加,太給力了,今後將主要精力放在微信公眾平台開發上!」。這裡截了一些數據圖讓大家見證下:

 

图片3

 

一週的用戶增長曲線圖

图片4

  一週的消息增長曲線圖

图片8

截止到30日中午的關注人數

图片6

截止到30日中午的當天消息數

图片9

一週的註冊用戶來源比例

  看完數據回到現實中來分析下,「對愛」微信應用設計邏輯跟之前在其他開放平台的應用基本是一樣的,公眾平台上還沒有UI一說,沒有官方推薦也沒做病毒營銷,雖然有科技媒體的報導也不是其成功主要原因,那麼「對愛」這個微信應用為什麼能夠火?個人分析有以下幾個關鍵點:

1、產品定位滿足微信用戶基本需求。不可否認用微信的3億用戶裡還是有很多人對交友是有需求的,微信的搖一搖和查找附近的人那麼紅火也可見一斑,「對愛」的一大優勢就是將原來陌生人交友變得精準詳細,發送當前地理位置到對愛公眾賬號,系統就會回覆給你一個周邊異性的資料,包括身高、年齡、照片、聯繫方式等用戶授權公開的信息,並且這些用戶都是在對愛網註冊認證過的真實信息,用戶還可以根據年齡、性別等搜索篩選,對於以前只能通過位置、性別篩選交友的微信用戶來說是非常有吸引力的,大大縮短了認識環節,這種強需求產品也很容易在用戶中傳播開來。

2、產品流程設計巧妙用戶引導順暢。關注對愛的公眾賬號後每個微信用戶每天可以查詢三個他或她的資料,查詢數滿之後就會收到提示成為註冊用戶可以每天再多看三個,一般來說用戶為了多看三個都會進行註冊,註冊流程很簡單並在公眾賬號裡完成,還可以上傳多張照片,當六個查詢名額用完後系統會提示還想看更多請移步到網站,這就是在為自己網站引流了,由於公眾平台內註冊並沒有讓用戶設置密碼,網站也對微信註冊用戶在網站登陸做了提示,就是根據之前登記的qq郵箱來找回密碼。

3、提供用戶微信號方便交友聯繫。「對愛」微信應用裡最NB的一點就是會員資料裡竟然有微信號,難道「對愛」在那麼短的時間裡就搞到所有會員的微信號了?等等,怎麼跟QQ號是同一個啊!原來「對愛」這個婚戀交友平台主打免費看資料免費發信,團隊認為用QQ交友聯繫最方便,因此大部分會員都是公開QQ號的,而9成以上的微信用戶都是綁定了QQ號的,所以這成為「對愛」的一大賣點。

4、不群發多回覆符合公眾平台運營思路。看過「對愛」微信後台的人肯定會傻眼,素材管理裡面啥內容都沒有,「對愛」從來沒有主動群發過一條信息,全是用戶自己提交請求,系統根據關鍵字自動進行回覆的,消息數量每天創造新高,用戶非常活躍。這也說明微信團隊一直在倡導的公眾賬號少群發多回覆,技術不給力的可以用人工回覆方向是正確的,微信公眾平台運營核心還是如何為用戶提供服務,還得是個性化有針對的服務!

5、微信公眾平台處在第三方應用空窗期。微信公眾平台推出已經快半年了,但是上面成功案例乏善可陳,除了那幾個被媒體反覆報導的路況電台、隨時問律師、微信路況、訂酒店等公眾賬號做得不錯,大部分還是在那裡做內容做群發做營銷,好的應用寥寥無幾,垂直領域更是多處空白,這就了「對愛」微信應用一個機會,同時還可以獲取很多媒體免費曝光機會。其實除了那些傳統企業可以去玩內容做營銷賣商品,純互聯網公司應該思考,如何將本身業務通過公眾賬號與微信用戶緊密結合起來,趁著微信應用還不多的時候,在微信平台上創新爆發!

「對愛」的成功有其偶然性也有其必然性,微信應用兩週開發時間對比安卓應用兩個半月開發時間,純自然增長對比刷榜推薦買流量,幾乎同樣的產品邏輯但是投入和產出天差地別!我之前寫過很多微信相關的文章,反覆強調微信公眾平台將會成為移動端最大的開放平台,微信團隊只提供基礎接口、開放平台和龐大用戶數,公眾賬號的想像空間很大,創業者要把握機會,但是很多人抱著懷疑的態度,認為微信公眾平台不適合創業者進入,因為官方沒有推薦機制也封了分享接口沒有辦法拉用戶,事實證明這樣想的人其實是沒有創新精神,沒有創業精神!微信4.5正式版春節前後就要推出,接下來還將開放更多的接口,想在微信上掘金的團隊速度要快,等大家都想明白了你再進來就沒你玩的了,微信創業的朋友們,一起讓小宇宙爆發吧!

===================華麗分割線======================

關於微信公眾平台方向的文章我已經寫過很多,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在微信裡搜索「z_talk」添加本人公眾賬號查看歷史文章,也歡迎正在或者計劃微信創業的朋友與我聯繫交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3599

IPO重啟或促使股市小宇宙爆發

http://www.yicai.com/news/2013/04/2624961.html
期IPO重啟再次成為熱門話題,新華社連續發文為IPO重啟造勢,這讓大家馬上意識到IPO是一觸即發的事情,有支持的,也有反對的,不管如何,我們都知道,這是遲早的事情,是5月還是6月重啟的問題,股指在這位置,雖然這樣的消息會構成壓力,但晚來不如早來,畢竟很久沒有IPO的資本市場,本身就是一個不完整的市場,我們不妨讓市場完整起來,然後行情再借此慢慢展開吧。事實上,自1990年上證所成立以來,迄今為止市場曾7次暫停IPO,6次重啟IPO。從證券史上這6次重啟IPO首日及重啟後一個月的市場表現看,上證綜指漲跌幅基本維持在1%以內,股指表現是比較平穩的。而且IPO重啟後一個月內股指上漲概率居然達到八成以上,也就是說,大盤在IPO重啟後的一段時間內股市以上漲的形式居多。因此,大可不必過於談虎色變。

歷史上幾次大的行情,其實都跟一些有權重地位的新股爆發來引領市場有關係,既然該來的始終會來,那麼就不如乾脆好好來一把吧。其實,相信管理層也非常清楚重啟IPO是很需要的,但能否讓市場比較從容地接受,關鍵就是承受力的問題,也就是要做好準備,要有能讓市場重啟IPO也依然保持穩定甚至上漲的後手,這點至關重要,也是投資者最迫切希望管理層要做到的。要做到這點,一定要改變市場的一種悲觀預期,市場內在的糾錯能力將是相當強的。

這點跟近期市場不少事件性機會的表現其實就具有很多相似性,大家想想,為何有些事件一出來,市場就立馬響應,瘋狂炒作,除了資金很會借題發揮以外,關鍵是那些事件很容易改變很多事情的預期,比如說近期的軍工板塊、生物醫藥板塊以及海南板塊等,都紛紛因一些事件發生了一些明顯的躁動。同時,我們也發現那些中期事件,比如3D打印,對一些個股運行軌跡帶來的徹底變化,這些都是非常明顯的,為何?就是預期在發生著積極變化,很多品種自然也就能穿越市場反覆波動走出相對獨立的走勢了。我們再看看,近期那些因為第一季度業績預增帶來機會的個股,也是非常明顯突出的,我們不妨就以這點展開來進行思考吧。

很多個股其一季度大概如何,其實大概也能猜得到,但為何股價波動就非要等到其業績徹底曝光才引爆?道理也不複雜,一是對於很多人而言,喜歡看當下,對於未來往往並不在意,等真的看到了市場的變化才枉然醒悟,屬於後知後覺者,雖然是後知後覺者,但還是能對股價向上產生積極影響,因為這會誘發很多的主動買盤促使股價上漲;二是對於內在的主力機構而言,平時攻擊上漲太費力,等這消息一曝光,剛好可以順勢而為,此時,要不就是借此引發一波像樣的行情,要不也可以借題發揮順勢做個差價,但不管如何,都會推動股價進一步上漲。這樣的波動,其實本質就是預期改變帶來的機會。近期一汽轎車、橫店東磁、承德露露都是屬於類似這樣的機會,有些是屬於強者恆強進一步上攻的,有些則是弱勢格局突然逆轉轉強的,但不管哪種,波動都是極其劇烈向上的。這也說明一點,股價的波動,只要有個好外力,是很容易出現戲劇性變化的。

我們其實就可順勢放大到整個市場,要讓目前弱勢格局有個徹底改變,其實不難,關鍵是怎麼引出一個好外力的問題。說白了,要有個讓市場觀念徹底逆轉的預期。

這個預期是什麼?其實有很多,按而不發,我們其實也可從另一個角度去理解,那就是主力資金為了籌碼而為之。就好像這段時間的汽車板塊一樣,其實一汽轎車就比較典型,先是有利空打壓,然後低位反覆,最後因為一個本質基本面向好方向發展的預期出現了,這點其實很多人透過生活中汽車到底銷量如何,完全可以直觀感知到究竟如何變化。

事實上,我們再看看我們的資本市場,過去的問題當然還有不少,但我們其實也早就知道很多事情也在改革,機構資金也在源源不絕地引進,這些事情都是現在都能看到的,只是有些數據或有些潛伏的機構還沒最終曝光而已,同時還有些要引進的機構現在還沒引進而已,但遲早都是要引進,這也是確定的預期。只是,因為大部分人都喜歡看當下,不喜歡看未來,未來如何,其實很多人透過現在的變化也能感知一二,那肯定是往好的方向發展的預期。

尤其是目前新管理層提出來的很多干貨,這些漸漸實現的過程,就是我們資本市場未來可以借題發揮的良好預期,所以現在的折騰,我們難道不能理解為為了這相對低位較為廉價的籌碼嗎?

再回到我們IPO重啟的問題,這個預期其實市場已經在消化了,市場早就已經消化了利空的預期,等真出來的時候,大家反倒覺得沒什麼利空了,自然就引發一波買入上漲行情了。當然,如果要出現更大的上漲行情,關鍵就是在原有基礎上預期發生大逆轉,也就是說,IPO重啟後持續有很多新的利好政策來支持這個市場,那麼,整個市場預期就逆轉了,市場自然也就能走出一波相當猛烈的上漲行情了。其實我們很多市場目前推動的工作,比如引進更多機構投資者、放開券商和積極推動私募行業發展等,都可以理解為未來漸漸會發力的後手,等真出來,那徹底逆轉市場預期的力量還是非常巨大的,我們現在其實就是在等待一切漸漸明朗的過程,在這過程中,我們可以做的其實非常簡單,那就是提前佈局堅定信心,中國的資本市場我們必須要承認的是,雖然問題很多,但一直在成長,這點就是我們對於未來預期會徹底往好的方向發展的底氣所在。

市場波動本質玩的其實就是預期,看似低迷的市場,其實一旦觸發預期逆轉,那猛烈的波動將是相當驚人的,很多時候,市場反覆折騰其實也就是為了那一刻做準備而已,很多時候,投資的耐心就是為了收穫那一刻的到來,因此,結合上面預期的思考,IPO重啟一觸即發,換句話說,中國股市小宇宙爆發的那一刻可能也就更近了些,你說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4529

霍金:《宇宙的起源》演講 米可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834cdc10100a8cg.html
 
根據中非Boshongo人的傳說,世界太初只有黑暗、水和偉大的Bumba上帝。一天,Bumba胃痛發作,嘔吐出太陽。太陽灼幹了一些水,留下土地。他仍然胃痛不止,又吐出了月亮和星辰,然後吐出一些動物,豹、鱷魚、烏龜、最後是人。

  這個創世紀的神話,和其它許多神話一樣,試圖回答我們大家都想詰問的問題:為何我們在此?我們從何而來?一般的答案是,人類的起源是發生在比較近期的事。人類正在知識上和技術上不斷地取得進步。這樣,它不可能存在那麼久,否則的話,它應該取得更大的進步。這一點甚至在更早的時候就應該很清楚了。

  例如,按照Usher主教《創世紀》把世界的創生定於公元前4004年10月23日上午9時。另一方面,諸如山嶽和河流的自然環境,在人的生命週期裡改變甚微。所以人們通常把它們當作不變的背景。要麼作為空洞的風景已經存在了無限久,要麼是和人類在相同的時刻被創生出來。

  但是並非所有人都喜歡宇宙有個開端的思想。例如,希臘最著名的哲學家亞里士多德,相信宇宙已經存在了無限久的時間。某種永恆的東西比某種創生的東西更完美。他提出我們之所以看到發展處於這個情形,那是因為洪水或者其它自然災害,不斷重複地讓文明回覆到萌芽階段。信仰永恆宇宙的動機是想避免求助於神意的干涉,以創生宇宙並啟始運行。相反地,那些相信宇宙具有開端的人,將開端當作上帝存在的論據,把上帝當作宇宙的第一原因或者原動力。

  如果人們相信宇宙有一個開端,那麼很明顯的問題是,在開端之前發生了甚麼?上帝在創造宇宙之前,他在做甚麼?他是在為那些詰問這類問題的人準備地獄嗎?德國哲學家伊曼努爾.康德十分關心宇宙有無開端的問題。他覺得,不管宇宙有無開端,都會引起邏輯矛盾或者二律背反。如果宇宙有一個開端,為何在它起始之前要等待無限久。他將此稱為正題。另一方面,如果宇宙已經存在無限久,為甚麼它要花費無限長的時間才達到現在這個階段。他把此稱為反題。無論正題還是反題,都是基於康德的假設,幾乎所有人也是這麼辦的,那就是,時間是絕對的,也就是說,時間從無限的過去向無限的將來流逝。時間獨立於宇宙,在這個背景中,宇宙可以存在,也可以不存在。

  直至今天,在許多科學家的心中,仍然保持這樣的圖景。然而,1915年愛因斯坦提出他的革命性的廣義相對論。在該理論中,空間和時間不再是絕對的,不再是事件的固定背景。相反地,它們是動力量,宇宙中的物質和能量確定其形狀。它們只有在宇宙之中才能夠定義。這樣談論宇宙開端之前的時間是毫無意義的。這有點兒像去尋找比南極還南的一點沒有意義一樣。它是沒有定義的。

  如果宇宙隨時間本質上不變,正如20世紀20年代之前一般認為的那樣,就沒有理由阻止在過去任意早的時刻定義時間。人們總可以將歷史往更早的時刻延展,在這個意義上,任何所謂的宇宙開端都是人為的。於是,情形可以是這樣,這個宇宙是去年創生的,但是所有記憶和物理證據都顯得它要古老得多。這就產生了有關存在意義的高深哲學問題。我將採用所謂的實證主義方法來對付這些問題。在這個方法中,其思想是,我們按照我們構造世界的模型來解釋自己感官的輸入。人們不能詢問這個模型是否代表實在,只能問它能否行得通。首先,如果按照一個簡單而優雅的模型可以解釋大量的觀測;其次,如果這個模型作出可能被觀察檢驗,也可能被證偽的明確預言,這個模型即是一個好模型。

  根據實證主義方法,人們可以比較宇宙的兩個模型。第一個模型,宇宙是去年創生的,而另一個是宇宙已經存在了遠為長久的時間。一對孿生子在比一年前更早的時刻誕生,已經存在了久於一年的宇宙的模型能夠解釋像孿生子這樣的事物。

  另一方面,宇宙去年創生的模型不能解釋這類事件,因此第二個模型更好。人們不能詰問宇宙是否在一年前確實存在過,或者僅僅顯得是那樣。在實證主義的方法中,它們沒有區別。

  在一個不變的宇宙中,不存在一個自然的起始之點。然而,20世紀20年代當埃德溫.哈勃在威爾遜山上開始利用100英吋的望遠鏡進行觀測時,情形發生了根本的改變。哈勃發現,恆星並非均勻地分佈於整個空間,而是大量地聚集在稱為星系的集團之中。

  哈勃測量來自星系的光,進而能夠確定它們的速度。他預料向我們飛來的星系和離我們飛去的星系一樣多。這是在一個隨時間不變的宇宙中應有的。但是令哈勃驚訝的是,他發現幾乎所有的星系都飛離我們而去。此外,星系離開我們越遠,則飛離得越快。宇宙不隨時間不變,不像原先所有人以為的那樣。它正在膨脹。星系之間的距離隨時間而增大。

  宇宙膨脹是20世紀或者任何世紀最重要的智力發現之一。它轉變了宇宙是否有一個開端的爭論。如果星系現在正分開運動,那麼,它們在過去一定更加靠近。如果它們過去的速度一直不變,則大約150億年之前,所有星系應該一個落在另一個上。這個時刻是宇宙的開端嗎?

  許多科學家仍然不喜歡宇宙具有開端。因為這似乎意味著物理學崩潰了。人們就不得不去求助於外界的作用,為方便起見,可以把它稱作上帝,去確定宇宙如何起始。因此他們提出一些理論。在這些理論中,宇宙此刻正在膨脹,但是沒有開端。其中之一便是邦迪、高爾德和霍伊爾於1948年提出的穩恆態理論。

  在穩恆態理論中,其思想是,隨著星系離開,由假設中的在整個空間連續創生的物質形成新的星系。宇宙會永遠存在,而且在所有時間中都顯得一樣。這最後的性質從實證主義的觀點來看,作為一個可以用觀測來檢驗的明確預言,具有巨大的優點。在馬丁.萊爾領導下的劍橋射電觀測天文小組,在20世紀60年代早期對弱射電源進行了調查。這些源在天空分佈得相當均勻,表明大部分源位於銀河系之外。平均而言,較弱的源離得較遠。

  穩恆態理論預言了源的數目對應於源強度的圖的形狀。但是觀測表明,微弱的源比預言的更多,這表明在過去源的密度較高。這就和穩恆態理論的任何東西在時間中都是不變的基本假設相衝突。由於這個,也由於其它原因,穩恆態理論被拋棄了。

  還有另一種避免宇宙有一開端的企圖是,建議存在一個早先的收縮相,但是由於旋轉和局部的無規性,物質不會落到同一點。相反,物質的不同部分會相互錯開,宇宙會重新膨脹,這時密度保持有限。兩位俄國人利弗席茲和哈拉尼科夫實際上聲稱,他們證明了,沒有嚴格對稱的一般收縮總會引起反彈,而密度保持有限。這個結果對於馬克思主義列寧主義的唯物辯證法十分便利,因為它避免了有關宇宙創生的難以應付的問題。因此,這對於蘇聯科學家而言成為一篇信仰的文章。

  當利弗席茲和哈拉尼科夫發表其斷言時,我是一名21歲的研究生,為了完成博士論文,我正在尋找一個問題。我不相信他們所謂的證明,於是就著手和羅傑.彭羅斯一起發展新的數學方法去研究這個問題。我們證明了宇宙不能反彈。如果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是正確的,就存在一個奇點,這是具有無限密度和無限時空曲率的點,時間在那裡有一個開端。

  在我得到第一個奇點結果數月之後,即1965年10月,人們得到了確認宇宙有一個非常密集開端的思想的觀察證據,那是發現了貫穿整個空間的微弱的微波背景。這些微波和你使用的微波爐的微波是一樣的,但是比它微弱多了。它們只能將匹薩加熱到攝氏負270.4度,甚至無法將匹薩化凍,更不用說烤熟它。實際上你自己就可以觀察到這些微波。把你的電視調到一個空的頻道去,在螢幕上看到的雪花的百分之幾就歸因於這個微波背景。早期非常熱和密集狀態遺留下的輻射是對這個背景的僅有的合理解釋。隨著宇宙膨脹,輻射一直冷卻下來,直至我們今天觀察到它的微弱的殘餘。

  雖然彭羅斯和我自己的奇性定理預言,宇宙有一個開端,這些定理並沒有告訴宇宙如何起始。廣義相對論方程在奇點處崩潰了。這樣,愛因斯坦理論不能預言宇宙如何起始,它只能預言一旦起始後如何演化。人們對彭羅斯和我的結果可有兩種態度。一種是上帝由於我們不能理解的原因,選擇宇宙的啟始方式。這是約翰.保羅教的觀點。在梵蒂岡的一次宇宙論會議上,這位教皇告訴代表們,在宇宙起始之後,研究它是可以的。但是他們不應該探究起始的本身,因為這是創生的時刻,這是上帝的事體。我暗自慶幸,他沒有意識到,我在會議上發表了一篇論文,剛好提出宇宙如何起始。我可不想像伽利略那樣被遞交給宗教裁判廳。

  對我們結果的另外解釋,這也是得到大多數科學家贊同的解釋。這個結果顯示,在早期宇宙中的非常強大的引力場中,廣義相對論崩潰了,必須用一個更完備的理論來取代它。因為廣義相對論沒有注意到物質小尺度結構,而後者是由量子理論制約的,所以人們預料總要進行這種取代。在通常情況下,因為宇宙的尺度和量子理論的微觀尺度相比較極為巨大,所以是否取代無所謂。但是當宇宙處於普朗克尺度,也就是1千億億億億分之一米時,這兩個尺度變成相同,必須考慮量子理論。

  為了理解宇宙的起源,我們必須把廣義相對論和量子理論相結合。裡查德.費恩曼對歷史求和的思想似乎是實現這個目標的最佳方法。裡查德.費恩曼是一位多姿多彩的人物。他在帕沙迪那的脫衣舞酒吧裡敲小鼓,又是加州理工學院卓越的物理學家。他提議一個系統從狀態A到狀態B經過所有可能的路徑或歷史。

  每個路徑或者歷史都有一定的振幅和強度。而系統從A到B的概率是將每個路徑的振幅加起來。存在一個由蘭乾酪製成月亮的歷史。但是其振幅很低。這對於老鼠來說不是一個好消息。

  宇宙現在狀態的概率可將結局為這個狀態的所有歷史迭加得到。但是這些歷史如何起始的呢?這是一個改頭換面的起源問題。是否需要一個造物主下達命令,宇宙如此這般起始呢?還是由科學定律來確定宇宙的初始條件呢?

  事實上,即便宇宙的歷史回到無限的過去,這個問題仍然存在。但是如果宇宙只在150億年前起始,這個問題就更加急切。詢問在時間的開端會發生甚麼,有點像當人們認為世界是平坦的,詢問在世界的邊緣會發生甚麼一樣。世界是一塊平板嗎?海洋從它邊緣上傾瀉下去嗎?我已經用實驗對此驗證過。我環球旅行過,我並沒有掉下去。

  正如大家知道的,當人們意識到世界不是一塊平板,而是一個彎曲的面時,在宇宙的邊緣發生甚麼的問題就被解決了。然而,時間似乎不同。它顯得和空間相分離。像是一個鐵軌模型。如果它有一個開端,就必須有人去啟動火車運行。

  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將時間和空間統一成時空。但是時間仍然和空間不同,它正像一個通道,要麼有開端和終結,要麼無限地伸展出去。然而,詹姆.哈特爾和我意識到,當廣義相對論和量子論相結合時,在極端情形下,時間可以像空間中另一方向那樣行為。這意味著,和我們擺脫世界邊緣的方法類似,可以擺脫時間具有開端的問題。

  假定宇宙的開端正如地球的南極,其緯度取時間的角色。宇宙就在南極作為一個起始點。隨著往北運動,代表宇宙尺度的常緯度的圓就膨脹。詰問在宇宙開端之前發生了甚麼是沒有意義的問題。因為在南極的南邊沒有任何東西。

  時間,用緯度來測量,在南極處有一個開端。但是南極和其它的點非常相像。至少我聽別人這麼講的。我去過南極洲,沒有去過南極。

  同樣的自然定律正如在其它地方一樣,在南極成立。長期以來,人們說宇宙的開端是正常定律失效之處,所以宇宙不應該有開端。而現在,宇宙的開端由科學定律來制約,所以反對宇宙有開端的論證不再成立。

  詹姆.哈特爾和我發展宇宙自發創生的圖景有一點像泡泡在沸騰的水中形成。

  其思想是,宇宙最可能的歷史像是泡泡的表面。許多小泡泡出現,然後再消失。這些對應於微小的宇宙,它們膨脹,但在仍然處於微觀尺度時再次坍縮。它們是另外可能的宇宙,由於不能維持足夠長的時間,來不及發展星系和恆星,更不用說智慧生命了,所以我們對它們沒有多大興趣。然而,這些小泡泡中的一些會膨脹到一定的尺度,到那時可以安全地逃避坍縮。它們會繼續以不斷增大的速率膨脹,形成我們看到的泡泡。它們對應於開始以不斷增加的速率膨脹的宇宙。這就是所謂的暴脹,正如每年的價格上漲一樣。

  通貨膨脹的世界紀錄應歸一戰以後的德國。在18月期間價格增大了一千萬倍。但是,它和早期宇宙中的暴脹相比實在微不足道。宇宙在比一秒還微小得多的時間裡膨脹了十的30次方倍。和通貨膨脹不同,早期宇宙的暴脹是非常好的事情。它產生了一個非常巨大的均勻的宇宙,正如我們觀察到的。然而,它不是完全均勻的。在對歷史求和中,稍微具有無規性的歷史和完全均勻和規則歷史的概率幾乎相同。因此,理論預言早期宇宙很可能是稍微不均勻的。這些無規性在從不同方向來的微波背景強度上引起小的變化。利用MAP(微波各向異性)衛星已經觀察到微波背景,發現了和預言完全一致的變化。這樣,我們知道自己正在正確的道路上前進。

  早期宇宙中的無規性,意味著在有些區域的密度,比其它地方的稍高。這些額外密度的引力吸引使這個區域的膨脹減緩,而且最終能夠使這些區域坍縮形成星系和恆星。請仔細看這張微波天圖。它是宇宙中一切結構的藍圖。我們是極早期宇宙的量子起伏的產物。上帝的確在擲骰子。

  在過去的百年間,我們在宇宙學中取得了驚人的進步。廣義相對論和宇宙膨脹的發現,粉碎了永遠存在並將永遠繼續存在的宇宙的古老圖像。取而代之,廣義相對論預言,宇宙和時間本身都在大爆炸處起始。它還預言時間在黑洞裡終結。宇宙微波背景的發現,以及黑洞的觀測,支持這些結論。這是我們的宇宙圖像和實在本身的一個深刻的改變。

  雖然廣義相對論預言了,宇宙來自於過去一個高曲率的時期,但它不能預言宇宙如何從大爆炸形成。這樣,廣義相對論自身不能回答宇宙學的核心問題,為何宇宙如此這般。然而,如果廣義相對論和量子論相合併,就可能預言宇宙是如何起始的。它開始以不斷增大的速率膨脹。這兩個理論的結合預言,在這個稱作暴脹的時期,微小的起伏會發展,導致星系、恆星以及宇宙中所有其它結構的形成。對宇宙微波背景中的小的非均勻性的觀測,完全證實了預言的性質。這樣,我們似乎正朝著理解宇宙起源的正確方向前進,儘管還有許多工作要做。當我們通過精密測量空間航空器之間距離,進而能夠檢測到引力波,就會打開極早期宇宙的新窗口。引力波從最早的時刻自由地向我們傳播,所有介入的物質都無法阻礙它。與此相比較,自由電子多次地散射光。這種散射一直進行到30萬年後電子被凝結之前。

  儘管我們已經取得了一些偉大成功,並非一切都已解決。我們觀察到,宇宙的膨脹在長期的變緩之後,再次加速。對此理論還不能理解清楚。缺乏這種理解,對宇宙的未來還無法確定。它會繼續地無限地膨脹下去嗎?暴脹是一個自然定律嗎?或者宇宙最終會再次坍縮嗎?新的觀測結果,理論的進步正迅速湧來。宇宙學是一個非常激動人心和活躍的學科。我們正接近回答這古老的問題:我們為何在此?我們從何而來?   

  謝謝各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6564

中國工商銀行終成宇宙第一大行

http://wallstreetcn.com/node/48781

史無前例的,中國的銀行獲得了世界第一的交椅

根據一級資本率——判斷銀行金融強度的最基本標準,中國工商銀行排名居世界第一。網站The Banker在其研究報告「世界1000大銀行」中公佈了這一消息。

工行的一級資本一年內上升了15%,達到1600億美元。

去年排名第一的美國銀行今年屈居第三,而JPMorgan則保持在第二的位置。中國在前10位中佔有4席,但其銀行業一級資本總量則低於美國與歐元區,資本總量則低於美國。

中國的銀行業稅前利潤遙遙領先於其他地區,高達2418億美元,而美國僅為1443億美元。

該排名表現出中國銀行業規模巨大,卻無法反映出其健康程度。

近來,在某種程度上由央行鼓勵的流動性危機影響了投資者們的信心,顯示銀行系統的風險逐步顯現。有分析員擔心中國銀行系統內藏有次貸危機式的定時炸彈,並質疑銀行對於自身健康情況的分析是否可靠。

工行在自信之餘也不免令人擔心。中國的銀行儘管名列前茅,但高盛今年五月在投資7年之後出售了其在工行的剩餘股份。但其他投資者則並沒有如此悲觀,新加坡國有投資機構淡馬錫則在高盛離場之後增加其持有的工行股份至8.07%。

中國工商銀行是中國最強大的銀行,僱傭超過400000名員工,並且佔有重要的經濟地位。上週在央行緊縮流動性造成股市大跌之後,工行行長曾批評這種做法缺乏透明度。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2127

投資的平行宇宙 Barrons

http://barrons.blog.caixin.com/archives/59183

最近一段時間一個最深的感受就是:基本面、估值、股價是三個相互聯繫卻又非常不同的領域。針對不同的領域,需要不同的思路,不同的方法論,不同的工具。如果混淆這三個領域,用錯了工具,則會事倍功半,甚至帶來風險。關於這個問題,物理學的研究給了我最大的啟發。

1972年,物理學家,諾貝爾獎獲得者,菲利普·安德森在《科學》雜誌發表了一篇文章《更多則不同》(MoreisDifferent)。他認為科學研究中常用的簡化方法(即還原論)存在弊端。把所有事物簡化成簡單的基本定律的能力並不意味著能從這些定律出發重構宇宙。實際上,基本粒子物理學家對基本定律的本質知道的越多,他們對其他科學中實際問題的影響就越少,對社會的影響就更少了。用基本定律構建的假說在雙重困難面前被打破了,這雙重困難就是尺度與複雜性。大量基本粒子的複雜聚集體,其行為並不能依據少數粒子的性質作簡單外推就能理解。與之相反,在複雜性的每個層次中,都湧現出了全新的性質,要理解這些新的行為就需要新的研究,這些研究的基礎性在本質上不遜於任何其他基礎性研究。科學是一種層級結構,比如心理學要遵從生物學的法則,生物學要遵從化學的法則,化學要遵從物理的法則。但是,在每個層級都需要全新的定律、概念和概括,與上一層級一樣需要偉大的創造與靈感。「心理學不是應用生物學,生物學也不是應用化學。」

這篇物理學的文章讓我對很多資本市場的現象有了全新的認識。在投資中,很多人用基本面、估值的因素去分析解釋股票市場的短期變化。另一方面,由於股市的短期變化,反過來讓很多人對基本面和估值產生了盲目的樂觀/悲觀。其實,基本面、估值和股價變化是三個不同的領域,無法用一個領域的邏輯和事實去理解另一個領域的變化。

在投資中,基本面投資者(FundamentalInvestor)在某種程度上有一種優越感,因為他們分析的是企業的基本面,做的是最基礎性的研究。他們輕視在股票市場中搏殺,追逐漲跌的市場參與者。但是,當投資者試圖用基本面和估值去理解股價的短期變化時,往往徒勞無功。難怪牛頓曾經感慨「我能計算天體運行的軌跡,卻不能預料人們的瘋狂。」

一個企業的基本面包含了諸多因素,其變化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實現的。企業的決策也是一個相對穩定的過程。企業家不會早上看到產品的價格下跌,晚上就關閉工廠。實體企業的發展是辛苦的工作,增長需要大量的投入,一年下來能有15%的資本回報率就屬幸運。

基本面的作用緩慢而長久,但股票市場價格的短期變化卻非常迅速而劇烈,類似於分形幾何布朗運動,反映了人們的心理波動。股票的暫時漲跌就可以讓大多數人失去理性,或得意忘形,或絕望失措,或者兩者瞬間轉換。這其實是人類心理,尤其是大腦無意識區域的自然反映。

面對不同的領域,需要有適當的分析方法與工具,以及合理的投資方式。

如果只關注於證券市場的短期波動,而不考慮基本面的因素,同樣可以賺錢。文藝復興基金的創始人JimSimons是數學教授,他領導的量化對沖基金長期超越市場,是世界上最成功的對沖基金之一。他曾經說「基本面交易讓我痛苦。科學則是我理解的領域,因此我決定專注於構建模型。」但是,由於量化獲得的投資優勢(Edge)轉瞬即逝,必須快速交易,不能長久的持有某個倉位。

堅持基本面分析的投資者,想要避免受市場的影響,不想看市場的臉色,就必須堅持長期投資,而且要有長線的錢。基本面分析獲得的投資優勢(Edge)只有在長期才能體現。在長期,市場終將反映基本面的情況,這就是為什麼格雷厄姆說短期內股票市場是一個投票機,長期看股票市場是一個稱重機。巴菲特的長線資金和長期投資,讓他確實可以集中精力關注基本面而不必理會市場的波動。但是,並不是所有的投資者都有巴菲特的優勢。投資者們或多或少都會受到市場波動的影響。

在投資中,做空是一種非常獨特的方式:借入股票然後賣出,當股價下跌時再買回來還上,從中獲利。由於時間較短,做空更多的受股市的短期漲跌影響。看空容易做空難。看空,一般基於基本面和估值,但股價的變化則是另外一個不同的領域。因此,用一個領域的事實與邏輯去判斷另一個領域的情況很難成功。沒有量化分析,做空很危險。研究表明,絕大多數對沖基金經理的賣空表現相對市場不具有統計顯著性,很難說是運氣還是水平。

關於賣空,巴菲特最近在接受紐約時報採訪時說「查理和我都談論過這個問題。我們很可能有100個好的賣空主意。很可能其中至少95%後來確實證明是好主意,但我認為,如果我們真的投入賣空操作,可能一毛錢都掙不到,因為那太難了。」他解釋說,暗示賣空投資的時機至關重要。「『多頭』的根本優勢在於,如果你知道自己是對的,你可以不斷買進,價格越低,你越喜歡,但你不能用這一套來賣空。」

基本面、估值、股價是三個相互聯繫卻又不同的域。對於一個全面的投資者,基本面分析、估值、市場量化分析,一個都不能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5462

“全宇宙最有野心的CEO”過去三年都做了什麽?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1116/147754.html

i黑馬:Google 的現任 CEO 拉里·佩奇(Larry Page)當選美國《財富》雜誌的“年度商業人物”。評語是:全宇宙最有野心的 CEO。

\這評價有一定道理,拉里·佩奇在 2011 年上任之後,關於 Google 的新聞就再也不僅是傳統的搜索業務、廣告收入數據,而是眾多“有未來感”的 Google X 科技項目,例如無人駕駛汽車、幫助貧困地區連接互聯網的氣球計劃、癌癥檢測小藥丸,增強現實眼鏡 Google Glass……如果說上一任 CEO 施密特是幫助 Google 建立和鞏固了美國線上廣告的霸主地位,那麽拉里·佩奇就是在這個基礎上尋找 Google 未來 10-100 年的利益增長點,而上述的項目都是他的賭註。

管理者佩奇

不少人忽略的是拉里·佩奇在企業管理方面的努力,這些才是 Google 有余力創新的基礎:3 年來他砍掉了不少產品產品線、2 次改變公司的組織架構,由於公司營收情況良好,並且以“吸納頂尖人才”為緣由,創新項目組 Google X 以及 ATAP 等才會發展得如此之快。

在佩奇上任 3 年以來,Google 的股價上漲了 100%,而銷售和利潤繼續增長,最重要的是,Google 公司手上的現金變多了,從原來的 370 億美元增加至 620 億美元,在搜索和廣告方面穩定的增長,這就讓佩奇有更充裕的資金投入到新項目的研發當中去。

兩次公司架構重組,讓 Google 更像初創公司

拉里·佩奇是一個不喜歡層級關系的人,他曾經要把公司的產品經理都解雇,讓工程師直接和副總裁負責。擔任 CEO 之後,他把這種劍拔弩張的氣焰收回了,但調整公司架構的事情從來沒有停止過——他在公司組建了一個高層的“L 小隊”,每個高管負責一個產品線,每周開產品會議向他匯報一次進度,但同時,每個產品有自己的獨立運作的權限,只要多註意不同產品之間的互相協作就可以了。

這是 2005 年收購 Android 後佩奇學習到了經驗。當時,他給了 Android 的負責人安迪·魯賓很大的自主權,Android 甚至有自己的辦公樓,普通谷歌員工戴著工作證也無法進入。

今年 10 月,佩奇再次改組,這次將負責 Android、Google Apps 的桑達·皮蔡提升到“二把手”的位置,讓各個產品線向皮蔡匯報,再轉向佩奇,而佩奇則更多負責 CEO 本職的工作,如公司的對外合作和商務運營、新成立的資產和能源部門、物聯網公司 Nest、研究抗衰老的生物技術公司 Calico,以及公司的財務狀況。另外一位創始人布林也會繼續和佩奇一起負責前沿設備研發實驗室 Google X。

而 Google X 內部,也分成不同類別的小項目組,每個項目會跟相關的大學實驗室和教授合作,最短的操作周期是 2 年。

上任後砍了 40 多個產品,精簡產品線

拉里·佩奇這些增減的標準都是圍繞著 Google 服務的核心 Gmail 郵箱和社交網站 Google+ 來,因此砍掉了一部分重複功能的服務,以及不太熱門的服務,簡而言之,對 Google+ 發展沒有太大幫助的,Google 就會考慮將其取消。

根據公開資料整理,2006 年到 2010 年 Google 18 個產品。而在 Larry Page 上臺之後的 3 年,他一共砍掉了 42 個產品,不少產品的用戶數和名氣都不小,例如才上線一年的社交工具 Google Buzz、即時通訊工具 Google Talk、在線協作工具 Google Wave 以及 RSS 閱讀器 Google Reader。由於產品砍得太快,在 2013 年雲端筆記產品 Google Keep 推出之時,用戶就開始吐槽這款產品可能也不能“Keep”(保存)很久。

“賭博”,不一定能贏,例如 Google+

Google 很明白不是每個科研項目都會馬上看到成果,像研究抗衰老技術的 Calico 以及癌癥藥丸的嘗試也有可能會以失敗收場。但拉里·佩奇的策略還是要在這些新興科技領域耕耘,除了想要開發未來的增長點,他還需要通過這些新酷前沿的項目吸引世界上頂尖的人才——相信這也是他說服董事會決策的原因。

不過佩奇也有賭錯的時候。2Google+ 這個社交服務是也是佩奇在任期間極力推進的產品,根據今年的數據,Google+ 的月活躍用戶已經突破 5.4 億,每周上傳的照片達到 15 億張,依然遠遠落後於 Facebook。

“他們有著卡通一樣的野心,”美國數據分析機構 Macquarie Securities 的分析師 Ben Schachter 這樣說道。


如何引爆農村電商的小宇宙?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1116/147753.html

i黑馬:農村人對商品多元化的追求,以及城市人對農產品的迫切需要,是農村電商的兩大脊梁,事實上,要真想引爆農村電子商務,必須圍繞這兩大主線展開,而且尋找一種正循環:農產品銷量好,收入增加,從而刺激消費…

\雙十一的高潮尚未褪去,不知道有多少剁手族切掉了自己的小拇指,也不知道快遞哥的電動車是不是常常在路上就沒電了,更不知道,有多少敗家男女為了這麽一個人造的購物高潮,而在15天內持續地腰酸背痛…各路專家也是各出奇謀地解構本次事件,以及毫不臉紅地預測:消費者購物正趨於理性,明年雙十一銷售額絕逼不會再增長了,總之,大家挺爽,有些人還爽過頭了!

尷尬的是,雙十一期間爽也好,不爽也罷,或者爽過頭弄得腰酸背痛,這些都只局限於城市的網購人群,而在廣袤的農村,大家卻只知道11月11日之後,天氣會更冷了,那里的消費者和店家依舊用傳統的方式進行著最古老的商品交易,他們喜歡在實體的商業街(又稱趕集)上擠來擠去,喜歡花半個小時同小商販們討價還價,目的是把豬肉價格從10.8元/斤降低到10.5元/斤,更喜歡在商業街的一角,喝碗豆腐腦外加兩個河間驢肉火燒…這大概就是中國農村最流行的“趕集模式”吧!在一些偏遠的農村,莫說是雙十一,他們甚至少有聽聞“電商”,90%的人只知道:隔壁村的電工不小心給“電傷”了!

據商務部數據顯示,2013年我國農產品的交易總額在4萬億左右,其中有80%是通過傳統市場實現,農村的電商流量並不大,這個數據也基本印證了筆者回農村老家見到的情況以及感受到的氛圍;而阿里巴巴發展中心則大膽預測,2014年全國農村網購總額將達到1800億元以上,2016年將突破4600億元,或許我們可以懷疑數據的準確性,但它們卻反映出了同一個趨勢,也即電子商務在農村存在一個萬億級潛在市場,而且隨著城市電商發展緩慢,價格戰營造了一片血泊中的紅海,各巨頭大佬已然開始布局農村,總之,農村電商就像躁動的火山、起伏了20分鐘的男人,以及星矢的小宇宙,分分鐘都有爆發的可能!

商業模式:引進來、帶出去

馬雲、劉強東和筆者之所以都看好農村電商,主要是因為這真的是一個醞釀成型的市場,而不僅僅是一個口號,事實上,農村電商的概念比起神馬4G、5G的概念至少要真實20倍。一方面,農民的生活正變得越來越富裕,他們不能僅靠著玉米、小麥和紅薯就能找到幸福,而是需要對生活的意義進行包裝,這就會催生出一個商品多元化的市場;另一方面,農村廣袤的土地上,生長著未經工業汙染的天然綠色蔬菜、作坊里每天產出味道鮮美的豆腐,以及圈里那些從來就不吃激素的豬、牛、羊,如果有適當的存儲介質,我想就連村里的空氣都能裝到氣球里送去北京了,那麽,APEC會議的天空會更加湛藍!

農村人對商品多元化的追求,以及城市人對農產品的迫切需要,是農村電商的兩大脊梁,事實上,要真想引爆農村電子商務,必須圍繞這兩大主線展開,而且尋找一種正循環:農產品銷量好,收入增加,從而刺激消費…

如前文所述,農村人獲取商品最重要的渠道就是“趕集和廟會”,但這些商品銷售形式只能定期舉辦,例如每月一次、頻率最高的也要5天一次,這就容易造成農村生產需求不能及時滿足的情況;此外,散落在農村的小型便利店也會受到貨源和成本的制約,從而出現種類少、價格高的情況,這些都在一定成都上桎梏著農村幸福感的提升,而且一些諸如子女教育、服裝、大型家電、社保繳納等相對高級的需求,農村的基礎設施就更難滿足了。於是,農村電商要井噴首先要抓住農民需求的痛點,解決他們最迫切的問題,例如一些農村引進上網繳納話費,省去農民20公里的奔波,立刻生意火爆!如果說,高級情感需求無法滿足,尚不至於讓農民兄弟傷經動骨,那麽,農產品無法銷售則需要立刻解決,這甚至關系到他們的生存問題。近幾年,我們常常聽聞“白菜爛到地里”式的新聞,更出現了“煙臺農民賣1000斤白菜虧370元”的奇葩事兒,背後深層次的原因自然說銷售網絡的斷層,而電商最重要的優勢之一就是能快速搭建銷售網絡,整合資源、實現信息共享,讓白菜、土豆、紅薯等能更體面地走出農村,而不是爛到地里,而且,借助互聯網的推廣文化,類似竹炭、烤薯、土雞、土豬等土特產品,完全能成為時尚人群追逐的文化符號,反正,土雞比肯德基要更安全!

硬件建設:寬帶、物流和刷墻

電商和農村就像是幹柴和烈火,如果真有合適的平臺、合適的人把他倆撮合到一起,絕對是一場轟轟烈烈的愛情,順便還能發一筆橫財,但要想引爆農村電商的小宇宙也絕非容易的事,這不僅關乎技術瓶頸和商業模式,更關乎政策、文化、乃至人性,總之,農村電商的發展是一項系統性的工程:

首先,寬帶中國的戰略要繼續推進,這有賴於高層對農村生活的重視,中國的9億農民亟待擺脫“胡同里聊天和屋內打麻將”這些古老而單調的運動,筆者多麽希望,母親哪天能發一條朋友圈,說他想兒子了;其次,巨頭要發展農村電商,除了常規的投入之外,更要註重向農民兄弟進行互聯網知識的普及,不單要把墻體刷得絢麗多姿、美輪美奐,還要註意培養村里的意見領袖。眾所周知,進入而立之年的80後已經成為社會主體,且趕上了中國高校擴招,農村的這個群體作為先進生產力的代表,90%的人在宿舍里打了四年魔獸,70%的人經歷過至少一次網戀,體會過在網上做一個高富帥的快感。巨頭下鄉的時候最好的辦法是從村落中調查,找出這些受過高等教育的人群,他們不僅僅可作為單純的消費者,更能作為互聯網、電商文化的推廣者,如果運營得當,甚至可以作為農村電商發展的一種固定模式,最後,也是最重要的,電商要想培養農村人的網購習慣,還是要回歸於最基本面的經營,也即“不賣假貨,賣便宜貨”,加之,農村市場對價格更加敏感,如果讓農民知道有雙十一這回事兒,肯定不會有太多抵抗力的,而且謹記:淘寶上Adidas的店鋪不要銷售“阿迪王”!

新藍海:尊重農民、善待未來

有專家說:10萬億藍海還只開了一扇窗;也有網友調侃:誰能奪走農村電商的第一次呢?更有阿里、京東等巨頭準備投入1000億,而且找來藝術家設計了各種墻體壁畫…這些人向農村電商表達愛意的方式,雖有所不同,但其中卻有一個共性,也即把農村電商作為一個商業話題來討論,整個策略的核心是“如何掏空農民”的腰包,然後,揚長而去!

自古以來,農民在中國社會就扮演著一種獨特的社會角色,他們對苦難、屈辱、貧窮有著與生俱來的忍耐力。誠然,在商言商,追逐利益本無可厚非,但基於農民兄弟的歷史背景,筆者更願意把農村電商看做是一個民生話題!

外出務工的農民承擔著城市中最臟、最累的活兒:摩天大廈的每一塊青磚,都是農民兄弟的一根窮骨頭;城市人享受的早點:包子、油條、豆漿,都有農民兄弟滴下的滾燙的熱汗,雖然有點汗臭,但依舊要比地溝油健康地多;那些阻塞過的下水道中,常年回蕩著農民兄弟們的吶喊聲。遺憾的是,農民兄弟雖然在中國城市化進程中貢獻了艱苦卓絕的力量,但卻沒能享受到相對應的改革福利,他們乘坐地鐵時,喜歡先向前走幾站的路,目的是期望能找到一個座位,畢竟,搬了一天的磚實在太累了,但卻常常被城里人要求讓座,有的甚至因衣服而直接蹲地上,當馬諾們從寶馬車里哭幹了淚水,隨著幹爹參加舞會的路上,總能遇見幾個結束一條勞作的農民工,坐在地上抽著5塊錢的七匹狼…這些都是農村人的生活寫照,真實而有心酸!

與城市務工人員相呼應的是,留守老人、留守婦女和留守兒童,以及空蕩蕩的留守村莊,理應是一片蒼涼和蕭條,當頗讓人感到不科學的是,在筆者回農村老家的時間里,沒有感受到預想中的惆悵,一張張充滿期望的臉,一個個遙望遠方親人的眼神,讓人不忍打擾。基於此,筆者提醒各位大佬,請尊重農民,善待未來,農村電商發展的戰略要落地於“如何改善農村生活現狀,以及如何讓他們享受更多元化的改革紅利”,事實上,也只有真正敢於承擔社會責任,改善民生的企業之品牌能掛上600年,賺錢反倒成了順便的事兒!

(科技新發現 康斯坦丁/文)微信公眾號:kejxfx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