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動畫】筷子係大禹發明? 夾菜傳菜畀人有禁忌

1 : GS(14)@2016-10-19 05:50:20

日本人的禮儀非常多,要小心不要犯錯。



我們每天吃飯都會用到筷子,關於如何才是正確使用筷子的方法,曾經在坊間牽起過熱烈的討論,但你知道有多少關於筷子的故事?坊間相傳幾個有關筷子的來源,其中一個就是與三過家門而不入的大禹有關。故事發生在大禹治水期間,由於大禹忙於治水,經常忘記吃飯。有次他實在飢餓難忍,決定架起火鍋煮食,不過火鍋實在太熱的關係,他一直都無法用手將肉片夾起。故此他便隨手將身邊的樹枝折成一半,成為「筷子」的雛型。



筷子本來名為「箸」,相傳因為「箸」音與「住」的發音相似,當時迷信的漁民最怕船抛锚停住,要住在船上,因此改名為「快」,久而久之,「筷子」便誕生了。但由於日本並沒有同音的煩惱,故直至現在,依舊使用「箸」為筷子的名稱。儘管日本跟中國都同樣使用筷子,但是彼此筷子造型已經大有不同。例如中國筷子比日本筷子長身,因為中國人多數使用大圓桌,長身筷子便較易為客人分菜。由於日本為海產國家,日本筷子頭較為尖銳,有助他們將魚刺給挑出來。日本跟中國都為傳統的禮儀大國,有其獨特用筷子的文化,你又知道幾多呢?敲筷:等開飯無聊時,有人會用筷子敲打飯碗解悶,但原來這是從前乞丐為了吸引注目才做的事情。刺筷:即使無法夾起食物時,亦不能刺穿食物,應盡量夾起。夾菜:在中國而言,夾菜給對方是一種關愛的行為;但日本人注重衞生,食物多數是一人份,因此切忌向他們作出分菜的行為。筷子傳食物:日本人遺體火化後,家屬會以筷子夾取火化的骨頭,另一家屬用筷子接着,如此傳到最後放入骨灰罈中,因此這個動作出現在飯桌上是極不吉利的。記者:李泳烔攝影:周旭文


日本筷子較中國筷子短,較易控制,比較適合初學者使用。

無論在日本還是中國,刺穿食物都是非常無禮的行為,亦名為刺筷。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61019/1980521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2729

【文化籽】一滴水的光影旅程 伍韶勁的現代大禹治水故事

1 : GS(14)@2018-01-07 16:35:10

新媒體藝術家伍韶勁用輕紗製造出水的流動效果。

【文化籽:周末藝遊】跟着新媒體藝術家伍韶勁來到深水埗鬧市的大坑東遊樂場,他不是要帶我們遊花園,而是走到球場一個陰暗角落的一道閘門,那扇門徐徐打開,一條迂迴的隧道就在眼前,通往球場底下的迷宮。


沿着陰暗的隧道前進,伍韶勁說:「夏天根本不可能進來,雨季期間我們現在走的地方都是 滿滿的水。」現在適逢旱季,伍韶勁看準機會,來到這個隱世地下迷宮,呼風喚雨。地道的盡頭,就是大坑東遊樂場正下方的蓄洪池。有四個球場大、9.5米深的儲水庫,總容量為10萬立方米,並由無數的石屎柱躉支撐。還未看到伍韶勁在廊柱之間的佈陣,在場人士已看到「嘩嘩」聲,這個地下宮殿,根本就是拍任何動作大片的場景。究竟10萬立方米是怎樣的概念?伍韶勁指着其中的兩條柱說:「去葵青劇院看演出,只是兩條柱的距離,可容納800人,這裏要大幾十倍。」


《大禹之後》是伍韶勁的大型公共藝術創作,他讓觀眾走進地底,經歷雨水從天上奔流到海的旅程。

得渠務署的首肯,伍韶勁在雨季過後,於蓄洪池內佈下光影盛宴。

新媒體藝術家伍韶勁。


蓄洪池令旺角不再水浸 向無名英雄致敬

今年天鴿襲港之前,已鮮有聽聞香港市區內出現大規模水災。但記性好或夠老的話,仍會記得90年代以前,每逢豪雨季節,上環海味街有鮑魚在電車路上游水,旺角彌敦道有垃圾桶漂出馬路的情景。但在過去十多年間,這些場面幾乎已絕迹香港。伍韶勁說:「其實有很多人在背後建設這個地方令大家生活好過一點。令旺角不再水浸,全靠這個儲水庫,把雨季時從獅子山上流下來的雨水收集,到雨季過後才排出大海。這麼偉大的建設,竟然沒人知道,我希望這次展覽,可以讓大家經歷一滴水的旅程,也藉此向默默守護着我城的無名英雄致敬。」話音還未落,地下迷宮的照明熄滅,徐徐亮起暗藍色的射燈,象徵波濤起伏的輕紗悠然揚起。在幽玄的光影下,伍韶勁說,水,其實曾三度來訪這裏。「第一次是1954年,大坑東木屋區發生大火,幾乎把所有東西都摧毀了,唯一剩下的是一條水坑,就是現在池頂的輸水道;第二次是90年代的旺角水浸,當時因為有西九龍填海工程,水好難排到那麼遠,彌敦道因而水浸,於是渠務署有了這個蓄洪池的構想,把雨水儲起來,雨季過後才排洪;第三次就是今次,我們讓觀眾能夠體會人與水,甚至是人與自然如何共存的可能性。」光、影、水、電這些自然現象,是伍韶勁近年來探索和創作的題材。今年初香港巴塞爾藝術展期間的戶外作品《二十五分鐘後》,他把電車改裝成流動黑房,讓觀眾在光影中傾聽劉以鬯的《對倒》。不久前的「光.影.香港夜」藝術節,他在中環遮打花園用電光幻影譜奏出《關於海的歌》,細訴周末在花園內偷得浮生的海外家傭離鄉別井的故事。而今次「賽馬會藝壇新勢力」藝術節的《大禹之後》,他希望觀眾看到的不只是變幻莫測的水,而是水滴反映的世界。


大坑東蓄洪池是香港首個大型地下儲水庫,於2002年奪得「香港工程師學會的創意大獎」,可承載每小時超過100毫米的降雨量。

深水埗的大坑東遊樂場蓄洪池入口,平時不對外開放,沒有人想到下面有另一個世界。


特定場域進行創作 一滴水珠看世界

「世界上不同民族都有相關的洪水傳說和治水歷程,《聖經》中有挪亞方舟,華夏有大禹治水,不同的宗教經典甚至是原始圖騰,也鮮明地勾畫出天災的影響。去年我到澳洲阿德萊德參加一個藝術節,那邊很接近沙漠,非常乾旱,許多河流湖泊都乾涸了,當時場內好幾個作品都是回應水和氣候這個議題。在氣候變化下,全球人類都不能置身事外。我想做一個回應展,澳洲南部的問題是乾旱,香港則相反,雨季是水浸,那我們又如何面對大自然呢?」回港後,他Google搜索「地底」、「水」和「香港」,逐個試,看看出現了甚麼,最後發現了這個被人遺忘的地下水庫。如之前的作品,這次的創作也在特定的場域內進行。伍韶勁解釋,「藝術是幫助觀眾去了解一個地方的橋樑。其實看展覽時我們不只是看藝術品,而是去看一個地方,看人與大自然的關係。這就如佛教典籍中『如人指月』的故事,有聖人指月,但普通人只會看到手指而不是月亮。我希望這個作品讓大家看到的不只是水,而是更宏闊的自然。」


伍韶勁擅於場域特定藝術(site-specific art),今年他曾把電車變成黑房,引發觀眾思考藝術與特定空間的關係。

另一個場域特定藝術是伍韶勁曾把遮打花園變成海洋。



《大禹之後》展覽日期:2018年1月6日至1月31日,逢星期二至星期日(每半小時一節導賞團,須預先報名)地點:深水埗大坑東遊樂場內的大坑東蓄洪池報名及查詢:http://www.afterthedeluge.com/


一周好事

沈平的藝術:兩地畫時間:即日至2018年3月3日地點:觀塘海濱道165號SML大廈4樓一新美術館票價:免費


查詢:http://www.sunmuseum.org.hk/


火花!只是看書──何倩彤展覽日期:即日至2018年1月2日時間:10am-8pm(逢星期一10am-2pm休息;公眾假期除外)地點:北角油街實現展覽廳票價:免費

查詢: http://www.lcsd.gov.hk/CE/Museum ... oom_for_a_book.html



《奇幻聖誕夜》音樂劇時間:即日至2018年1月1日地點:香港演藝學院歌劇院票價: $170至$380不等


查詢:http://www.hkrep.com/event/17-7/


採訪:鄒頌華攝影:潘志恆(部份圖片由受訪者提供)編輯:施明慧



來源: https://hk.lifestyle.appledaily. ... e/20171223/2025265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627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