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兩岸三地:A股隨大國崛起?


2009-02-19  AppleDaily


 

假 期後的A股,成為全球股市表表者,從2月2日牛年開市後一直在漲,滬綜指從2000點衝上2380,大漲15%,深綜指更加猛增20%。行文當天才稍為調 整70點,但仍保住2300關,上交所單日成交超過1690億,深交所也有240億。從2月2日到12日,滬深兩市總成交額達17320億元,為08年7 月以來最高。世界還在爭論如何阻止經濟繼續衰退的時候,難道中國要再一次證明「大國崛起」?

升市三大原因

筆者上周到廣東拜 年,求教友人A股表現是否真的已從寒冬步進春天?答案是「還早哩!」友人提出幾個原因:一,股市上漲,源於銀行借貸急升;二,工廠定單過年後沒有增加,出 口疲弱,部份老闆可能把精神重新投放到「搵快錢」;三,作為大市的中流砥柱、身負國家責任的基金,難道不應向中央政府的多方政策作出「識做」回應?翻查紀 錄,就今年1月份,金融機構新增貸款達1.62萬億元,當中超過40%,大概6239億屬低約束力的票據融資,遠高於12月的27.8%。友人指,入市資 金來自銀行貸款,表面證供似乎成立,但筆者更相信,過年後國內基金積極入市,更能解釋這一波的上揚。按2月6日統計,123隻股票型基金平均倉位 85%,107隻混合型基金平均倉位70%,主動加倉幅度分別為14%和8%。排除指數上漲因素,230隻基金中,第一周主動加倉幅度逾5%的基金有 170隻,你說這不是最明顯的原因嗎?

慎防炒風掉頭

雖然眾人樂見大市向好,特別現在港股受A股的「引導」日深,但友人指出的「廠佬炒股」,即基本經濟向好因素欠奉下,「中國好、香港好」的定論,一旦「炒風」掉頭,會否變成「中國跌、香港跌」,看官小心!因念[email protected]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950

兩岸三地:iPad與大國 因念


2010-8-3  AD





 

上星期iPad 在港開賣,盛況空前,比之前的iPhone有過之而無不及。開賣當天,筆者放工到旺角碰碰運氣,當然沒抱大期望,亦一如所料,一無所得,Apple真厲 害!Palm前CEO Jon Rubinstein之前是在Apple發明iPad,當時市場充滿期待,他可把半死不活的Palm從絕境還魂,可惜兩年以來無甚建樹。

內地廠加工費微不足道

一件看似很簡單的iPad,牽涉兩岸三地,殊不簡單。深圳的富士康替Apple代工,台灣的鴻海就是富士康母公司。據報道,香港6月份出口增長,比去年同期升約80%,主要都是受iPad、iPhone等出貨量帶動。

有 一點不清楚的是,富士康有沒有通過鹽田港出口到歐美?出貨量是多少?既然有這麼大的數量通過香港出口,可見香港的物流仍有很大競爭力,起碼Apple都投 信心一票。一部16G的iPad,在港賣3888元,據路透社之前報道,iPad的16G總成本約2000元,富士康的加工費只是區區80元,如此加工 費,中國真不愧「世界工廠」。

中國會否成為21世紀強國?如果有一天,有一家中國公司可付出數十元加工費給美國工廠,同時可以每件產品賺50%毛利,像Apple一樣,就是大國崛起。但見到山寨版iPad,真是前路遙遙。

因念

[email protected]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218

Prada、LV都搶著泡入肥滋滋的市場 奢華大國崛起 全球品牌進場撈油水


2011-3-7  TWM
 
 
 

陶冬預言,中國將在二○一四年遇到﹁路易斯拐點﹂,未來全球與中國經濟將全面調整。事實上,從PRADA等精品時尚產業佈局中國的跡象來看,因應調整的腳步已經悄悄展開,誰的步伐快,誰就搶到先機!

撰文‧乾隆來

經 濟學家克拉克(Gregory Clark)在他二○○七年出版的經濟史巨著︽A Farewell to Alms》(告別施捨:世界經濟簡史)中,認為人類的經濟發展模式「只有一種」,不論是英國、德國、美國、日本、南韓,或是現在的中國,從工業革命至今二 百五十多年以來,各國不斷在重演同樣的經濟發展歷程;亦即將資本大量投注在實體生產以及教育,提升生產效率,同時伴隨著大量人口從農村轉移到城市。如今中 國的發展,以及未來的走向,仍將依循同樣的路徑。

如果克拉克的理論無誤,那麼,不論中國的經濟是否存在泡沫,或者泡沫是否破滅,未來中國大陸的消費市場,仍將是潛力無窮、不斷產生結構性轉變,而且持續成長的一塊樂土。

至少,義大利精品王牌PRADA、法國Louis Vuitton(LVMH集團)、瑞典的宜家家具(IKEA),以及美國的沃爾瑪(Wal-Mart)都是抱持這樣的看法。

其中,PRADA可能是一一年全世界企業搶進中國市場的焦點。農曆年前,PRADA董事會通過授權,積極籌畫在今年七月於香港股票上市,而且,不是在義大利、香港同步掛牌,而是將香港作為公司唯一股票掛牌的市場,消息轟動全球。

香 港獲選成立PRADA海外設計中心PRADA採取極為積極的中國策略,目前,從東北的瀋陽到西南的成都,已經在十座城市開設了精品旗艦店,預計在未來兩 年,將精品店數增加到四十五家。此外,PRADA去年首度在義大利米蘭之外成立設計工作室,新設的兩個設計中心,一個在時尚之都巴黎,另一個則選在香港。 這個決定,讓紐約、東京的設計師們瞠目結舌,而香港媒體則大為驚喜,認為香港在國際金融中心之外,又有機會成為亞洲的時尚設計中心。

今年元 月二十二日,PRADA設計師、家族第三代掌門人謬司.普拉達(Miuccia Prada)親自飛到北京,主持在北京中央美術學院舉行的春季時裝發表會,PRADA的春裝發表早就在米蘭完成了,這次是特別在北京再針對中國市場的特 性、量身訂做的秀,也是繼拉格斐舉行芬迪(Fendi)長城秀、紫禁城香奈兒秀,以及去年七月傑尼亞(Ermenegildo Zegna)在上海舉行男裝秀之後,中國時尚產業的又一次盛事。

謬司早在一九八○年代就已經到過中國了,經過二十幾年的觀察與體驗,如今她 顯然認為中國時尚市場的發展已經來到了突破點,她對大陸的記者說:「中國都會的人們很時尚,有些你甚至在巴黎、紐約、倫敦也找不到,中國進步的步伐太快 了。」「中國人已經明白了時尚的含意,將會有自己的時尚之路。」在連續三十年的經濟成長,尤其是近年每年一○%的複利式強勁成長,中國的消費市場成為全世 界最亮眼的焦點,特別是在○八年金融海嘯之後,從失業率創新高的美國、到債務居高不下的歐洲、到經濟已經躺平二十年的日本,大家都眼巴巴望著中國,中國人 的消費潛力已成為拯救全世界經濟的希望所寄。

而這兩年,中國人也的確大大展現了「大國崛起」的氣勢。例如,全世界的奢侈品品牌已完全仰賴中 國的增長,根據世界奢侈品協會統計,去年光在中國國內銷售的奢侈品金額,就高達一○七億美元(約新台幣三千三百億元),佔全世界奢侈品銷售總額的二三%, 成為僅次於日本,遠遠超越美國、英國、德國的第二大奢侈品市場。估計到二○一四年,中國就可以超越日本,成為勇冠全球的奢華大國。

中國人擠 爆了倫敦的百貨公司當然,這還沒有計算中國人在海外瘋狂採購的金額。今年新年假期,中國人擠爆了倫敦的百貨公司,英國的媒體估計,在新年折扣期間,中國人 在英國總共買了超過十億英鎊的精品,超越俄國人與阿拉伯人,成為英國最大的消費來源;如果以全世界所有觀光客在英國採購的金額來計算,中國人就佔了超過三 成。不只在英國,中國人在歐洲的採購金額同樣名列前茅,佔有二五%以上的市場。

遙遠的歐洲都如此了,鄰近的日本更是感受強烈。中國觀光客在 日本百貨公司以「轟炸」的方式全面掃貨,秋葉原的電器百貨店感受最強烈,大陸團一天的採購量,往往可以抵日本人一整個禮拜的營業額。東京大阪的電器商城現 在都特別以海報強調「普通話OK」、「歡迎使用銀聯卡」,如今,更有財團在成田機場旁興建大型購物商城,就是瞄準大陸觀光客。

大陸觀光客數 量的增長,遠遠超過中國一○%的GDP(國內生產毛額)年增率。去年到歐洲的大陸觀光客逼近四百萬人,年增率將近二五%,到日本的中國觀光客人數在十年前 是每年三十五萬人次,○八年突破一百萬人次,今年則直逼一百五十萬人次;至於更近的南韓,去年已經達到一百二十萬人次,今年的目標也跟日本不相上下。

大陸觀光客不只人數多,而且拚勁十足,根據日本官方顯然保守的統計,大陸觀光客每人平均在日本消費一千二百美元,而美國觀光客平均卻只花五百美元。

說起平均消費金額,包括了旅館、交通等費用的美國政府調查顯示,中國觀光客平均每人在美國花費七千二百美元(約新台幣二十一萬六千元),幾乎是各國平均值四千美元的兩倍。

中 國觀光客人數多、又肯花大錢,使得一向嚴謹的日本老闆,也對陸客喧譁亂丟垃圾等行徑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日本政府則拚命放寬自由行的限制,現在只要有「信用 卡金卡」,就可以免保證金到日本自由行。今年一月三日,日本外交部宣佈將對中國觀光客開放「多次簽證」,從開放自由行到多次簽證,只有短短的一年半,可見 中國觀光客的威力有多強大。

一向領先台灣的日本,也早就積極爭取大陸的留學生,如今每年有將近十萬名大陸學生到日本求學。根據日本文部省的 官方統計,中國留學生在十年前有三萬一千人,到了○九年已經超過七萬九千人,佔了所有留日學生的六○%。具體來說,不論在哪一所大學,中國留學生人數都是 第一位,其中,著名的早稻田大學去年就收了三千多名中國留學生(和台灣大學一年收的新生人數相仿),有些課程根本可以使用普通話教學。

類似 經驗也正在台灣發生。台北一○一總經理林鴻道在接受某電視台的專訪時也曾透露,在銀聯卡接通使用之後,大陸觀光客的消費金額突然暴增,百萬消費金額天天都 有,也發生過單次消費超過千萬元新台幣的超級買家,至於台北、日月潭、阿里山滿街的大陸觀光客、商務客,台灣人的體驗更不在話下。

消費力全 面開花,遍及各個階層中國大陸成為消費大國已經是必然的趨勢,這不僅止於高層的奢侈品或者海外觀光採購,而是全面開花、遍及各個階層。例如康師傅,去年全 年在大陸銷售額超過七十億美元(新台幣二千一百億元),稅後純益超過七億美元;中國旺旺去年營收將近四十億美元;至於大賣場大潤發,去年的營收更高達人民 幣五百億元。這些貼近大陸各層次消費者的台商,在大陸的營運都已達到世界級企業的水準,不論是什麼東西都賣的大賣場,或是一件人民幣一兩元的零嘴,都可以 累積驚人的銷售金額。

大陸的消費市場當然有隱憂,最近居高不下的通貨膨脹,就讓許多大陸老百姓覺得,公司加薪的速度,永遠趕不上物價上漲的幅度。

「花 的錢越來越多,買到的東西越來越少」,貧富差距的拉大,也讓絕大多數底層民眾的不滿日益升高,迫使北京當局不斷出台各種政策,拉高基層勞工的工資,打壓不 斷躥升的房價,並且殺雞儆猴處分包括鐵道部長劉志軍在內的貪腐官員;人民銀行也不斷調升利率,扭轉銀行存款利率低於通貨膨脹率的負利率現象,試圖緩解貧富 不均的問題。

不論如何,如果遵循克拉克的經濟理論,那麼中國經濟就算有泡沫,有結構性的問題,仍將遵循台灣、日本、南韓,甚至英國與美國走過的路,在泡沫破滅以及劇烈的經濟結構調整的同時,奢侈品消費市場仍將繼續成長,粗耕的消費體系仍將逐步精緻化,整體消費總量也會繼續向上攀升。

像康師傅、旺旺這樣的企業將從賺取市場財,逐漸轉型為賺取管理財,成功的消費品企業則將向美國寶鹼(P&G)、通用食品(General Food)等企業看齊,或者索性像PRADA那樣完全內化為中國市場的一部分。

在 頂層,北京城裡有十萬名淨值超過一百五十萬美元的超級富翁;在中層,全大陸有兩億晉身中產階級的白領新貴;在基層,十三億人口正在共產黨「和諧社會」的政 策下脫貧追富。美國作家Paul French在他的新著︽Fat China》(肥胖中國)裡開門見山地問:「全世界有什麼地方,在過去七年之內,將所得翻了一倍?」一個那麼肥滋滋的市場,不管是誰,都必須進場撈點油 水!

(本文作者曾任金控研究部門負責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130

許倬云說歷史大國的興衰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3f36780101874s.html

口述者:許倬云

帝國衰敗這個課題,實際上從二十世紀初期大家就開始問了。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夕,大家就覺得西方的殖民帝國,像英國、法國、德國,都儼然是一代天 驕,可謂帝國,可是現在衰敗了。因此,當時就有一些歷史學家拿週期性來討論,說這次衰敗是一個週期,從興盛到衰敗是一定的過程。這個我接下來會再說。

討論了一陣之後,一戰、二戰兩次世界大戰,再加上中間經濟大恐慌,確實很多人覺得整個西方文明到了盡頭,尤其殖民帝國是不是已經到頭了。可是在二戰以後, 似乎整個西方文明又翻出一個新的高峰,所以,有一段時間,沒有人再提衰敗這個話題。而且,前不久,還有人,例如福山,曾樂觀地宣稱:歷史已經終結。歷史終 結,就是說歷史不會再變化了,接下來只是調適一下,這個小螺絲釘轉轉,那個小螺絲釘轉轉,這個機器可以一直用下去。福山以為:資本主義、民主社會、科學技 術,就是歷史的最後結局。這個樂觀的情緒,大概到上世紀七十年代左右,到了巔峰。

可是(上世紀)六十年代,就已經有人針對「現代」,提出「後現代」,認為現代已經過去。

回溯更久,在二戰剛剛結束的時候,眼光遠大的哲學家,比如德國的哲學家雅斯貝爾斯,就說西方文明不是可以一直走到頭的,中間還會有大轉變,而且他認為,大 轉變馬上就在眼前。可是一般人不知道,也不相信,都認為是經濟榮景永遠可以繁榮的。尤其經濟學家認為,對榮景的期待是沒有問題的。那餅永遠可以做大,財富 永遠增加,市場永遠擴大,生產永遠提升,生活的品質永遠可以改善——那是無窮無盡地往樂觀方面走。一到(上世紀)七十年代,有些人,例如剛才講到的福山, 就認為說資本主義形勢大好,社會主義已經失敗,此後天下太平。

但是這個時候,也有一批歷史學家就開始討論這個問題,說不對,歷史是否已走到盡頭處了。第一批討論的,主要是在美國的學界,是回溯大英帝國怎麼解體,討論強權的衰落。這種論調後來愈演愈烈,最近十幾年來一直有人在熱烈地討論這個問題。

我跟我的一批朋友,在艾森斯塔德領導下,大概25年來——主要是前面的15年,最近10年沒有怎麼太聚會——我們討論,文化共同體,經濟共同體,各種複雜體系走過的道路,和將來發展的趨向。

吉本和湯因比等人的解釋

我們這些人的背景比較複雜,有古老文明的研究者、宗教學家、神學家、歷史學家,也有現代文明的研究者、社會學家、人類學家。我自己又參加了另一批學者的聚 會,加入到美國西南部,像亞利桑納和新墨西哥州,研究那一地區印第安文化的一群考古學家。在阿伯克基和聖塔菲有兩個基地,我們主要就是討論墨西哥的瑪雅文 化,以及秘魯的印加文化,這兩個文化怎樣崩潰的因緣。

印加文化崩潰,很容易解釋,被西班牙人連唬帶蒙,打敗了,而且被殘殺得非常厲害,破壞得非常厲害。這是西班牙人負大罪,天主教教會要負大罪。但是瑪雅文化 在西方人到達以前,就已經經歷過兩次轉型,其起伏因果是我們非常有興趣的事情。可惜瑪雅文化沒有足夠的文字記錄,只有許多的考古成績,我們不知道它的文化 究竟怎麼崩解。

因此我25年來就一直琢磨這個衰亡的問題。這個課題早在漢朝,大名鼎鼎的《過秦論》,就討論秦帝國怎麼垮掉的。《過秦論》本身是很短的一篇文章,它只是一篇散文,在學術研究上,不是真正端出證據來的研究論文了。但實際上,大半後來討論帝國問題的,跟他討論的範疇,有不少,竟是相符合的。

在十八世紀,英國人愛德華·吉本,寫了《羅馬帝國的衰亡》。羅馬帝國1400年的歷史是他終身研究的課題。這個課題寫成6卷本大書,濃縮出來是一本小書。 那6卷大書收集資料之多,討論之細密,卻可稱歎為觀止。他是真正拿文化和政治權利衰退再到完全垮台,做最細緻的研究的人。他跟當年賈誼《過秦論》其實是有 很多地方類似。當然,兩個國家完全不一樣,秦國和羅馬帝國很不一樣,跨越的年代也不一樣。秦朝,就算從秦國開始到終結也不過兩百年,羅馬帝國時期根本是涵 蓋了1400年的發展。不過,1400年的羅馬帝國,分分合合,起起落落也好多次了,所以它敘述的是羅馬稱霸的1400年間的事情。

它歸結起來有這幾個條件。內在的條件很多,包括稅收太重,包括勞役太重,包括軍人專政等,也包括官僚集團的敗壞,各地經濟條件的盛衰,經濟中心的轉移,凡 此,涵蓋面已經很寬,氣魄非常宏偉。但是他沒有討論到外在情況,比如說環境的問題。他討論的角度,可以說,還是討論衰亡的主要方式,就是從內在條件著手。

另外一批我以前說過的,二十世紀初期有一批人,包括斯賓格勒、湯因比卻以為,歷史有個週期循環,有生必有老,有老必有死,生死循環是躲不開的。但是循環論 走到盡頭的時候,就變成數學推測了。這個就沒道理了。人壽命有長短,國家和文化它也有長短,也有各自條件,不能單單用循環論來討論。所以湯因比在週期性的 發展之上加了一個因素:文化的接觸與挑戰——挑戰與調節,這個非常重要的因素加進去。內在條件可作為根本的改變。因此討論這個時候,內在條件已經擴大,加 入外面文化的接觸。

近年來,尤其因為考古學家的研究,也因為氣候和自然條件的討論,研究者看到環境的作用。最近這幾十年來,我們對環境因素非常敏感。這個環境的因素擺進去, 自然條件的介入就和文化接觸、文化融合拼在一起,變成某種圈外的條件,打進了圈內條件之內。這個議題已經擴大了,但是我自己認為這兩種解釋都是不夠的,待 會兒我說明一下我自己的想法。

綜合講起來,假如過去帝國毀壞的話,我前期說內在條件,大概總不外乎官僚制度的敗壞、軍隊的專政、老百姓貧富的差距擴大、人民工作的意願降低甚至沒有意 願,等等。吉本討論這個時候,他倒果為因。他說羅馬帝國垮下來最大的原因,是因為基督教信仰。他錯了。羅馬帝國垮掉,是因為自己沒有信仰了,基督教的信仰 才趁這麼一個空當裡很迅速鑽進來。

羅馬帝國為何衰亡

本來羅馬帝國外圍的所謂「蠻族」,其實他不是那麼蠻,是新進入的雅利安人,轉化為帝國的軍隊,為羅馬打仗。然後這些武裝力量滲透到羅馬帝國,最終才改變了 羅馬帝國。在羅馬帝國晚期,貧富差異,有很大數量的奴隸、貧窮的城市居民,還有很多失去土地的農民,他們要找心靈寄託的時候,基督教乘虛而入。所以基督教 信仰,上達公卿,下達平民。羅馬帝國的上層本身,已經空虛,那一內在因素,已經削弱衰敗,不經一推。

羅馬帝國本來是什麼樣的理念?而這個理念吉本認為可以維持住呢?吉本是錯誤的。他認為這個理念就是羅馬帝國城市居民的公民意識。對城市公民權的重視,城市 共同體的團結一致,構成了一個很強固地,防衛羅馬式的貴族民主制。我認為貴族民主制,中下層是沒有權力參加的,公民是上層,公民只佔全體人口的少數。這種 貴族民主制,他們認為是羅馬上層團結一致,就是工作效率好、制度良好等的原因。吉本認為這個東西敗壞,基督教精神就推翻了他。我想這個是翻果為因,假如羅 馬帝國不是老早就喪失這個公民精神,根本沒有讓基督教進入上層的機會。羅馬帝國造成兩個問題,一個是上層本身腐敗,第二個是下層人數極大擴大和沉淪,經濟 上的沉淪,生活上沒指望,就是所謂的貧富差距太大。

貧富差距太大的原因是從哪裡來的呢?是帝國的無限擴張。每次擴張,羅馬兵團——就是你們在電影上看見:一隊一隊頭上留髮的兵丁,列隊行進——雄壯地出去, 很少凱旋。勝利的將軍帶著他的部隊佔領了一個地方,不是做總督,就是用羅馬的辦法,和當地原有的政權取得妥協,雙線的統治。羅馬的將軍們、總督們佔地為 王,但是統治的法律、統治的權威,都委託當地原來的王、原來的酋長去執行——等一下我們再去看英國近代的殖民政權,基本上都是用同樣的方式——在得勝的地 方留下的將軍們和他的戰士們,不再回到羅馬。羅馬把本來是鄰邦的居民拉進來,變成羅馬的公民,人數不夠,甚至於奴隸,也一批批解放,變成新的羅馬公民,成 為羅馬兵團出征,每一批出征的隊伍中,大多數是不回來的,所以羅馬中心本身是掏空了。中央掏空了,卻在東邊成立了新的中心。擴張最多的地方是東部,他沒有 往南部去擴充,南部是非洲。撒哈拉以南不值得擴充。往東擴充的後果,就侵略到古代波斯帝國的地區,所以東羅馬就建在君士坦丁堡,今天的伊斯坦布爾,於是羅 馬有了東、西兩個中心。上層本身已經掏得非常非常空虛,羅馬公民這個名詞,實際上不斷吸引了外邦人進來,而這些外邦人根本就沒有什麼公民精神。古羅馬犬儒 學派,是他們公民精神所依附的思想系統,後來也無多少傳承。

吉本分析這一套,設定了這個模式,影響了二十世紀下半期的後半段,尤其最近三十年到二十幾年的歷史學界,大家感覺到吉本描述的羅馬後五六百年的情況,實際上和西方帝國從大英帝國擴張到美利堅共和國的霸權,其興衰演變的模式,基本上相當類似。

大英帝國日不落,在每個地方都和當地的土王合作,大英帝國的官員實際掌權,但是這種模式並不真正依照大英的精神來治理。大英帝國在各處都設立英國的制度: 印度、新加坡、澳洲的國會,都是大英帝國國會的翻版,但是沒有大英帝國的精神。印度的國會跟英國國會對比,就猶如菲律賓的國會和美國的國會對比一樣,貌似 而神異。現在,從這個角度來說,英美上層的發展情況也在逐漸掏空,美國當年立國者們的一些理想,實際上也在沖淡。美國現在的政治,受制於財富,而不見當年 華盛頓、傑斐遜、漢密爾頓的立國理想。

美國的體育場和羅馬鬥獸場的殘跡很像是一樣的。你們到羅馬去看那個殘墟,圓形鬥獸場,和今天的體育場一個樣子,今天球員跑出來的地方,就是當年放出來獅 子、大熊的地方,另一個門放出鬥獸師,在中間格鬥。而當年羅馬公民第一要緊的事,是政府發放紅酒,發麵包,各種社會福利,讓他們觀賞鬥獸。羅馬帝國後半段 的將軍們,有時候一年裡面換一百個王,一百個皇帝,三天一個皇帝,猶如我們殘唐五代換節度使,說小兵冊隊長,隊長冊節度使,節度使冊天子。冊本來是從上往 下冊,這是從下往上冊,一模一樣。警衛軍官可封皇帝,三天兩天封一個,倒下來的皇帝,穿了三天紫袍——不是黃袍,就身首異處,或者上吊。

各處殖民地的變亂也無時無刻沒有,卻是當地原有的統治者跟羅馬兵團一起鎮壓當地的叛亂。耶穌基督和猶太復國主義者是合作的,耶穌說我的王國不在地上,猶太 法判定他死罪,還說他自稱為猶太的王,這只是一個例子而已。耶穌在世的時候,許多地方有類似的運動,就是各處翻來覆去地抗爭,也和今天對殖民強權的抗爭很 類似。

拿吉本的羅馬衰亡過程和今天的情況來比,難怪許多歷史學家、社會學家、文化學家,也說,我們是快要走到帝國崩潰的局面了。

究竟可以如何對比?龐大的軍費?當時羅馬時代不需要做那麼精密的武器,但是必須維持駐防的軍隊,住在以色列的耶路撒冷,或者在埃及的亞力山大城,每一個 兵,要五六個人伺候他,所謂「兵大爺」,有人管他的馬,有人管他盔甲,和滿清旗營大爺一樣的——清朝後來進了滿營的滿大爺,滿洲將軍滿城,真正在冊的士兵 不會超過三百個,但是手下的伺候人可能兩千人,這種軍隊怎麼打仗?但是必須要維持這些人。羅馬兵團亦復如此,這是龐大的軍費。

還有打仗時候的殘忍。斯巴達克思的奴隸造反,被大軍鎮壓,用北方的蠻族來鎮壓斯巴達克思的奴隸軍,吊在木桿上的屍首,從羅馬城一直到西西里,沿路掛排滿 了,殺多少人啊?被殺的是奴隸軍,但奴隸軍也不是死人,「殺人一千,自傷八百」,羅馬人自己軍隊得死多少?今天有強大武器的人,人命死得少,可是無辜得 很。每天電視上,美國軍隊在伊拉克,二十歲的伍長,三十來歲的中士,一個個年紀輕輕的,莫名其妙死掉。4000個在伊拉剋死亡的美國軍隊,代價是伊拉克人 3萬-8萬,這種代價不公平。羅馬帝國就在這樣的情勢下,一步步耗損自己。今天,美國進入伊拉克,進入阿富汗作戰的軍人,他們的槍在黑夜裡面紅外線自動瞄 準。你不看他的槍,看他背上,他都端在手裡了。就扛著的這些武器,價值60萬美金,他身上是子彈打不穿的馬甲,頭盔是直接通信的,等於小雷達,也等於接收 站。60萬美元一個兵,而今天駐留在阿富汗的5萬兵,你想人們的稅都交到哪裡去了?昨天你看他撤兵回家,連子彈都不帶回來了,丟掉不要了,這個浪費你想想 看有多大。這個消耗跟當年羅馬的消耗相比,不知道要多幾千萬倍。歷史上,任何帝國都消耗了資源;今天的消耗,尤其快速,因此,歷史學家說西方的強權,正在 走向窮途末路了。(待續,敬請期待下週二的「許倬云說歷史」。)

□許倬云口述 陳珮馨 陳航整理

 

許倬云說歷史大國的興衰之二

轉載於《南方都市報》


羅馬帝國的衰敗,更要緊的就是理念,我用了不亞於十年的時間一直在討論這個問題,我想你們大概也聽過了——當年對基督教的真神信仰。對基督教神的負責 任的人生態度,三十年代還有,四十年代打仗時還有,二戰以後,逐漸向錢看來代替向上帝看。基督教衰敗有許多原因,貪慾是最大的緣故,而貪慾沒有約束它的精 神力量,這個沒有了。現在是多元化時代,信仰很多,為什麼單獨信仰基督教?這就是在宣教和信教的過程裡面,一些教條太僵硬,不是精神本身的宣揚,而是儀式 和教條做主,認為我這個宗教不能跟別的宗教同存,要麼就是我接受幾個宗教中的一個,我不必信得那麼誠,要麼就是說別的宗教在胡說八道,我非滅了它不可。


第一個,多元之下懷疑自己的信仰,這是很重要的因素。第二是心理學發展,科學本身裡邊太空的探索等等,生物學的發展等等,使得靈魂縮小到沒地方走,天庭看 不見,我們人只不過是化學物質而已,宇宙我們到今天不能懂得它。今天早上我看一條消息,我們這個宇宙是許多宇宙的一個,我們的黑物質在宇宙裡面看不見的, 黑能活著暗能,這個暗能可以探測出來,黑物質卻無法見,無法觸摸,這個黑物質在擴大,當黑物質擴大到一定地步的時候,我們就毀了。我們在宇宙裡面非常小的 一塊東西,它不在萎縮,而是在擴大,擴大是一種稀釋,一大片黑裡邊一小塊光明,稀釋到黑裡面慢慢就不見了。因為基督信仰失去了,不僅是人自己沒有內心聲音 告訴你錯了,你不應該這麼做,周圍群體、同仁、社群、社區對你的約束力也沒有了。因為社群、社區、城市在擴張,個人在稀釋,社區散掉了,社群散掉了,你不 知道也不在乎隔壁鄰居他做什麼,他想什麼。

資本主義最大的要點就是信用。日常生活中, 這張支票我簽出去,你能相信,就是因為我相信你嘛。不然我看得起你嗎?信用如果被貪慾改變了,問題就很嚴重。這次(2008年開始的)全球經濟風暴就是貪 慾造成信用破產。所以這個是一個制度,這個文明的許多支柱裡面很重要的一支在垮台,民主政治在垮台。媒體掌握了宣傳,錢財掌握了媒體,窮人別想影響媒體, 窮人買不到國會議員的支持。跟台灣一樣,台灣每一個「立法委員」是被某個財團包掉的,美國國會三分之二的國會議員,尤其南方的都是被富豪「包」的。而愚昧 的老百姓會跟著茶葉黨,會跟著一些晚上出來、極會煽動的電台,聽他們的想法,不從道義上講,不從公平上想。所以公開公平競爭,它只講的是公開,沒有公平, 所以這個第二根支柱也撐不住了。

這兩根支柱爛了,剩下的支柱是科學技術。科技的「技」已被富豪「包」了,科技的「科」依附在大學上,大學慢慢被錢控制住了,所以好像我們研究人員還有自己 的研究自由,但是要申請研究經費的時候,整天都按照評審委員會的想法做,把靈魂也賣掉了。所以最後剩下的科學和學術本身的良心能維持多久?但是這個良心很可能是突破之後的主要的力量,這個是我所勸大家把《強權的崩潰》拿來和吉本的書對著一起來看的原因。

在羅馬帝國崩潰的時候蹦出一個力量,是城市裡邊的工藝、工程師、工匠、技術人員、教書的老師、藝術家,再加上一些靠著城市裡邊不受封建制度管束,有一點生 活餘地的自由市場,在城市維持一個小大學。那個時代小大學三個教書匠,每個背著像個木頭箱子,十本書,一個小箱子,三個教書匠背在一起,租一間這個房間就 是一個學校,三五個學院合在一起就是大學。這就是當年的自由精神出現,所需不多,五塊錢就可以讓你上學聽兩個禮拜。靠這些教書匠、藝術家、工程師,撐出一 個新的學術基礎,等到文藝復興,大量的文籍反過來,從神回到人。文藝復興畫的圖畫都是最真實的人。人的重新發現,是後來啟蒙運動的主要力量。

啟蒙運動就是靠城市裡面的這個自由精神,它的基礎就在追求真正的知識,追求真正的現實的世界。但是基督精神把神抽象化,我對著抽象化的神,我要對他負責, 這個是新教精神,所以新教教會裡面沒有神像,只有十字架。我們下一步的大突破,我認為是科技文明,而科技文明衍生一套將來的理念,善惡,真偽,又由此規 律,化出來美醜,要真、善、美三個條件約束我們良心。這個條件要在科技文明中衍生出來,但是配合什麼呢?要配合人的理性。我講過,無數宇宙裡面的小宇宙, 小宇宙裡面更小的太陽系裡頭,更小的一個行星,一個行星裡面更小的、多少億年裡面的一小段裡面出現的小動物,小動物的一種叫人,人裡面有我們一個,一堆灰 塵都不夠。

用佛家的話,恆河沙數里面一粒小沙,微不足道,可這一粒小沙有個了不起之處,他有理性,獲得知識,可是知識擴張的智慧,從智慧裡面可以造出一個東西,所以 人性的小天地間有一個永恆,這永恆是上帝, 這永恆是道。這個是了不起的,靠這個,人類在整個宇宙裡面非常短的一段過程,居然可以過得有聲有色。這個是科技文明在重新定義的時候,最主要的基礎。所以 這個題目,我非常願意講,因為這個確實是我最近25年、30年來,一直在追問的這個問題。這二十幾年來,我沒有按照學術界的習慣,將中國的東西,用西方的 理論解釋。我在找的是另一類知識,很累,但我不懊悔,我覺得一輩子活著,能夠下半輩子專門想這個問題,就值了。

我最近在找一些科學家幫忙,盼望科技人文互相瞭解,也許就從科學的思考,衍生出可以討論真善美的問題。生物醫學家錢煦先生,研究血的流動。血裡面有紅血 球、白血球,有血小板等等,血管的河流,所以他用水流體動力來討論血流的方法,而血小板移動的方式迴旋周轉,就等於一條沒有漿、沒有馬力的小船,在河流裡 面它自己循環周轉的方向一樣,一堆血小板,彼此迎拒,周轉之間,在他看來像跳華爾茲,他拿華爾茲的舞曲來和血小板的動作配合在一起,完全合拍,天地之間有 種美,這個美是自然的美。音樂家感覺那個美, 用音樂來告訴我們這個韻律。舞蹈家他知道這個美,用舞蹈舞姿來表現那個永恆的東西——韻律。他的感受跟我歷史上的感受一樣。我的《萬古江河》,歷史也是河 流,我們合拍的就是都用流體學的觀點來看問題。這種想法跟我們同僚們的想法是很不一樣的。(敬請繼續關注下週二本版「許倬云說歷史」。)

□ 許倬云口述

陳珮馨 陳航整理

謹啟:貴報所載我的師承,傳聞有誤:我的業師是李宗侗、沈剛伯、李濟、勞幹、芮逸夫、董作賓諸位,教誨之恩,終身感激。傅斯年是台大校長,我入校一年,他 就去世。在這一年,他沒有開課,也因此無緣受他的教誨。他是中國上古史大家,我受他著作的影響甚多,高山仰止,感佩拜賜。王世傑是「中研院」的上司,我奉 命協辦學術國際事務,因此學到一些難得經驗,但不在我專業的範圍。以上情形,請惠於更正。又啟:在貴報刊登的系列,是我在匹(茲堡)城華人朋友聚會時的談 話記錄,都是口語,不是正式文章。囉嗦之處,在所不免。請讀者原諒。 許倬云啟

 

許倬云說歷史:大國的興衰之三
 
轉載自:南方都市報

 

這個題目,最初從帝國崩潰開始岔出去的,一岔出去就跑到宗教了,在宗教上就討論了許多問題。這兩個話題都沒有完。我們是唯崩潰還是唯宗教? 上次講到羅馬帝國的崩潰,講了一半,著重點是指明吉朋的說法,有點倒果為因,認為是基督教讓羅馬帝國崩潰掉。其實不是,羅馬帝國自己沒有信仰以後,留下的空白,基督教正好填補進去了。實際上來說,還有許多其他的原因。

打一個比喻,任何一個大的系統都是多元的複雜的。帝國是系統之一——我們人的身體也是一個系統,也是非常複雜的——帝國當然也是一個非常複雜的系統。我們以羅馬帝國為例來說。

羅馬帝國實際上是繼承希臘——一個沒有完全成型的帝國而來。希臘帝國是沒有真正的國家屬性的東西,它的核心就是以雅典為中心的幾個城市,構造了殖民和商業 的概況。這一強權,最大功勞不僅是把地中海變成了內海,整合起來大的商業網,而且因為它各處殖民的生產,包括農業生產和其他產業,比如說生產鹽、挖鐵礦這 類的工作,也都集中到了地中海周邊。希臘大帝國,希臘化的世界,有點像今天美國的情形,它不是稱霸,可它是一個核心,工業、經濟、產業的各種分佈都擴散出 去,而核心支柱在中間。核心富足,才能維持必要的武力,維持帝國的秩序。

可是等到整個大的地中海世界形成以後,因為希臘內戰,不僅有城邦與城邦之間的內戰,城邦之內還有內戰,核心除了有核心的雅典,整個帝國因為不斷有不同政見 團體和不同利益團體的爭鬥,核心都垮掉了。這以後,在羅馬帝國——羅馬城市,還有意大利半島地區,以邊緣的地位,沒有捲入希臘世界的大爭鬥,因此保存的實 力最多。另外,它後面還有一大片西地中海大腹地。西地中海包括什麼呢?包括法國,當時叫高盧,包括西班牙這一塊,都是它的腹地,就等於它面對著一個大的希 臘世界。它的後面還有一個廣大的腹地,在北非洲這三面,西面、北面、南面,三方面構成了半月形的後面的基地,支援了他在前面去鬥爭的力量,所以它就變成了一個新的羅馬帝國,所以羅馬兵鋒四出,處處得勝。

帝國這個多元的產品,是需要用不同的方法來治理的。早期的波斯帝國那樣子,派總督管理屬地。羅馬帝國,不像希臘世界一樣以經濟力量來維繫,而是用軍隊來維持的。羅馬兵團駐屯在各處—— 今天地中海四周圍最多的考古遺址就是羅馬兵營的遺址。羅馬兵團跟司令官在各處住下來,於是羅馬城裡面一批一批本來是羅馬的農民當兵,最後兵源不夠了,先由 周邊的農民補充,周邊兵源不夠了,就征發奴隸,提升為公民,從北非的奴隸到俄羅斯的奴隸都有。公民的人數多了,品質卻複雜了。這些新公民,又分散出去,駐 屯各處。所以羅馬帝國從它的巔峰狀態開始,有四百年之久,持續不斷地掏空中央核心,核心人口掏空了,人口結構怎麼改變?除了最有錢、最有力量的大貴族以 外,就是大批奴隸,或者是剛剛由奴隸升的公民。原本維繫希臘和羅馬的精神,跟中國的道家和儒家是一樣的,是虛無學派和斯多葛派,兩個學派的對立和互補,構 成了希臘、羅馬的精神。希臘、羅馬的立國精神,在從奴隸逐漸轉成公民後便沒有了,社會上層,本來是市民的精英,富足安樂,也只顧享受生活。羅馬帝國的末世,基本上是人口品質降低,缺少生活的精神價值。

下面,我要講的是經濟方面。

本來條條大路通羅馬。羅馬帝國中央指揮系統是這個神經中樞,當這個神經中樞不能管用的時候,各處分支的中心就出現了。北非靠近東邊有一個中心,就是今天的 埃及的河口,當年叫亞歷山大城;在亞洲和歐洲交界的地方,伊斯坦布爾,那裡是東羅馬的首都。這幾個中心逐漸出現了自己的地區性。我們看吉朋分析的羅馬經濟 的發展,就看得出來,各個中心自己變成區域性中心以後,大支柱沒有了,各地做了小支柱,再到後來壟斷了中央的政權、中央的經濟,這個是羅馬帝國扛不住的最 大的緣故。

羅馬本來為了統治東方,派副皇——就是副的皇帝——分管帝國的東方,年深日久,尾大不掉,漸漸不再聽中央的號令了。甚至到基督教教會成立以後,東邊教會、 西邊教會都是分開的,東羅馬伊斯坦布爾成長起來,羅馬帝國本身力量大為削弱。剛才講到的亞歷山大,東歐的華沙,甚至於和西西里島非常接近的北非,處處都是 地區性的中心。這五六個中心根本不服羅馬帝國管理,財政上、經濟上逐漸變成地區自己控制,他們不聽中央命令了,羅馬帝國就非垮不可。

而羅馬帝國要維持不垮,就得繼續把軍隊調進來,精銳的部隊調進首都來防衛首都,進來之後就要自己稱王,篡位。另外一支軍隊不服氣,就打進來又篡了位,末世時,一年換一百個皇帝,三天一個皇帝,真是亂得不堪。

這個時候基督教出現了。基督教是在羅馬精神空虛的空白中出現的。基督教的成長非常辛苦,因為羅馬帝國一直是把基督教定位在猶太人的復國運動。基督教的滲透 力非常強大。它本身只是個宗教,不是一個政治組織,可是羅馬卻認為它是政治組織,抓得非常凶。羅馬城那邊地下的大墳場——羅馬的墳場是埋在地底下的,地面 上的城是羅馬城,地底下的城是墳場,非常廣大,也有街道,一區一區的——就是基督教聚會所,地面上不敢聚會,就在地底下聚會,可見它的滲透力之強。最後基 督教滲透到了外族進來的軍隊裡。羅馬自己的兵不夠了,就到外族招兵,外族都是窮人,窮人和窮人容易說話,基督教就滲透進去了。

等到基督教滲透到外族的軍隊,羅馬皇帝發現如果不舉起十字架的旗,軍人們就不聽話,羅馬帝國才不得不公開承認基督教,然後才變成皇帝支持的國教。這個時候 羅馬帝國就變了質了。除了這種變質之外,最主要的原因是經濟的垮台,到後來羅馬帝國終於四分五裂下去,崩潰到有各族的外國軍隊紛紛割據,建立了自己的地方政權,也就是西歐和中歐封建制度的開始。

我們要知道,歐洲的這個「封建」和中國的封建是不一樣的事情,中國的封建是周人有計劃地封自己的子弟去掌握東方被征服的地區。而羅馬的這個「封建」是借用 中國「封建」兩個字,是在各處佔山為王,佔地為君,自稱伯爵,大的地方自稱侯爵,再大的地方,有幾個國家並在一塊有一個王。這是從下往上的發展,而不是從 上往下,和中國封建是完全兩件事情。所以馬克思主義——馬克思搞不清楚這個,就把二者比在一塊,於是近代中文,在對歷史的解釋上,就都用了「封建」兩個 字,1840年以前所有的統統都叫封建,完全不懂歷史。(敬請繼續關注下週二本版「許倬云說歷史」系列)

□許倬云口述

陳珮馨 陳航整理

許倬云說歷史:大國的興衰之四
轉自:南方都市報

 

一個政治共同體的內在結構,必須取得各方的平衡。內聚型的發展是往中央集團擠,擴散型是往四周分散。四周分散要有條約關係和利害的均衡,構成一個不能太近也不能太遠的制衡。

法蘭西帝國一直沒有知道怎麼樣讓權力分散,一直讓巴黎成為大家統統要去爭的紅蘋果,這是法蘭西最大的苦處。

英國起家,並沒有一定的策略,也沒有一定的制度,從無到有,又從興到衰,都因應情勢,自然而然。法國則處處按照一定製度管理,結果是來也辛苦,去也辛苦。兩者,一柔一剛,過程和結果,竟如此不同。

回到羅馬帝國的話題。

帝國要持續,必須要有精神力量支持。羅馬變質後,基督教的教士,組織了教廷,用基督教精神力量來統治大諸侯和小諸侯。羅馬帝國僅是個空殼。羅馬帝國的皇 帝,是諸侯選出來的,十幾個大諸侯,再加上幾個大主教一起投票選出來的,這一「帝國」,其實是空的。神聖羅馬帝國是一種世俗的組織,上面真正管它的是基督 教會,是羅馬教會。

羅馬教會主教仿造什麼呢?仿造波斯原來的傳統,派總督,主教其實就是總督,所以羅馬教會能統治中歐、西歐、南歐這麼長久,就因為它有一個中央集權制,它權 力集中,不像羅馬權力不集中。精神權力集中,它又掌握了世俗權力。皇宮、諸侯不聽話,教會開除他的教籍,誰也不能和他來往了,他就完了,這個力量反而是神 聖羅馬帝國和教皇的秩序維持新的羅馬帝國。但這個不是真正的帝國,這是一個經濟、政治上的聯盟,用精神統一的大帝國,這個基督教的帝國要等到宗教改革時才 崩潰。

基督教帝國的內部,成分複雜。那些諸侯自己獨立在各地落地生根,比如說本來在波羅的海到裡海之間的一批日耳曼人的祖先,搬到中歐,中歐附近其他原來的民族也不止一種人,也是一批批過去的,吸收構成了 大的日耳曼集團以後,他們力量強大了,就會想,為什麼國家每年莫名其妙進貢多少錢給你羅馬教會?為什麼你主教一個命令下來我就非得聽不可?我可以管我自己 的事情。於是由地方化開始了民族本土化,他們找自己的根源說,我不是羅馬人,我是日耳曼人,我是法國人,我是高盧人,我是英國人等等,自己找自己新的認 同。

實際上,根源是他先有地方化的利益、地方化的權力,把自己從只有被管理而沒有實際好處的大機構裡面解散出來。這可能是宗教改革的第一階段,然後一直經過思 想的革命,啟蒙運動,第三步再經過民族國家的革命,從宗教革命到拿破崙的革命為止,民族國家的形成,大帝國的持續解散,這個是秩序本身裡面多元因素的一個 崩解,不是外來的力量,是從裡邊崩解了。

一個政治共同體的內在結構,必須取得各方的平衡。內聚型的發展是往中央集團擠,擴散型是往四周分散。四周分散要有條約關係和利害的均衡,構成一個不能太近 也不能太遠的制衡。制衡的局面,就是可以長期發展,過幾百年。中央一垮,而在新的地方各種力量沒有構成制衡的一個局面之前,這是動態發展。列國制度,就是 在永遠不斷調整它自己,因為常常難以持續下去,任何中心力量(最強大力量)不能維持太久,像美國就不能維持太久。

近代的列國制度,曾經英國、德國聯合起來制衡法國,曾經英國又撐起來,中間起起伏伏,為什麼起起伏伏呢?每一個國家本身又是小的制度,小的制度裡頭也有文官制度和經濟力量,軍事力量之間互相制衡。

現在的各國,官僚體系的效率都在衰退。英國、法國、德國都有統治集團本身逐漸老化、逐漸敗壞的現象。大系統在分解為若干小系統,小系統套著小系統,任何小的系統,出一個問題就可以影響大的系統, 用系統來解釋的話,任何東西不能固定,一固定它就死,它沒調節能力,任何一個小破洞,它就全垮了。佛家叫成、住、壞、空,或者是生、住、異、滅。生、住、異、滅叫生物體,成、住、壞、空叫非生物體。生、住、異、滅講得很對,異就是分化,滅就垮掉了,任何生長都有這個過程。

舉例說,有一個單位,有五個人,從70歲到 40歲,分配職務,分配功能非常好,互相信任,互相合作,這五人開了新的公司,資金、經驗、幹勁、能力、技能都有,20歲到30歲的人進來,這些人進來找 到位置,這五個人拉拉扯扯,就變成動態的系統了。除了性格的問題,還有一個是跟他的能力是不是相稱的問題。從國家到家庭、任何群體,都不斷面臨本身的變 化,變化引發更多變化,小的變化就影響到大的變化,最後影響到一個國家的變化,國家變化影響到帝國系統的變化。所謂「蝴蝶抖抖翅膀變成暴風雨」,就是這個 道理。為什麼許多帝國、許多國家到了後來能力弱了?說到底,第一點是權力會腐蝕人,掌權久了,不捨得放下;第二,他會期望讓他的權力,交給子孫,永遠把握權力。

權力誘人,造成紛爭。舉例言之,一個教派的大師帶領一批徒弟,開始時,大家一團和氣。教派成長,徒弟中最聽他的話的,就接他位子,最反叛的就叛出去,變成兩個學派,生、異,異就分化了,如此這般。等他成功以後就異,異了以後就完全亂了。所以各種各樣的權力,各種各樣的利益,都會因為中間這種因素而造成小集團的變化,影響大集團,以至於整個帝國的變化。

舉一個例子講,法國路易十三——路易十三很像雍正皇帝,殘忍、厲害、鬥爭本事特別強——用了一個紅衣大主教,一文一武,一世俗,一神權,兩人奠定了法蘭西 大帝國的基礎。路易十四像乾隆,享福得很。法國看上去覺得路易十四時期是欣欣向榮的,全世界最大的國,最富的國家,路易十四號稱太陽王,舉世矚目。你們看 過三劍客的小說,正集、續集那一段就講了路易十三和十四。路易十四時,教會的主教和世俗的王室分開了,路易十三時那個合作沒有了。路易十四時期,宮廷裡面 就開始有一些近臣,像和珅一樣的人物,另有一批死幹活干的大臣,還有一批很忠於皇室的警衛軍,就是火槍手。這個就是內部的分化,巴黎市變成財富中心,到今天法國只有一個城,巴黎。十個二等城市加起來,也比不過一個巴黎,是為外省。可是,省區掌握軍隊,比中央警衛軍強大,中央和邊緣易位,法蘭西慢慢落下去。

大革命的時候,是社會革命,社會的分化,窮人太多了,富人太富了。窮人起來革命,省區軍隊來勤王,軍隊和革命的群眾一起,推翻了皇政。巴黎公社時期,今天 甲殺乙,明天丙殺甲,今天我宣判誰是革命的叛徒,明天被宣判是革命叛徒,統統掉腦袋,一天掉十幾二十個。為什麼?不是政權的不合,是每個領頭人物後面有一 支軍隊支持。法蘭西帝國如此這般垮了。法蘭西帝國從此沒再重振成功。法蘭西帝國一直沒有知道怎麼樣讓權力分散,一直讓巴黎成為大家統統要去爭的紅蘋果,這 是法蘭西最大的苦處。

相對來說,英國彈性很大。英國是一波又一波地換政府。每一波,新的政府當政,原來的政權靠邊站。征服者進入英倫三島,通常並不趕盡殺絕,經過合作,通婚 姻,加封號,不動搖你的基礎。一個地方領袖, 封了侯爵,他就忠於我,不忠於他原來的王了。英國的羅賓漢,不是江湖綠林,而是薩克森的一個貴族,薩克森族王國敗了,餘眾打游擊為生,後來的故事,盎格魯 人收編羅賓漢這批力量,兩族合在一起,是為英國人的祖先。其中,教會也扮演了一定的角色——英倫三島的教會和羅馬是一直若即若離的,因為它距離太遠,所以 他們和世俗權力結合得最密切,等到後來亨利八世和羅馬鬧翻的時候,英倫主教寧可和亨利八世合作,不要和羅馬教皇合作。教會就幫著這些個不同族群的王國,構 成了一個英倫三島新的世俗和神聖的總聯合,靠聯合王國通婚姻,用主教的族群,用共同禮拜來構成了這種新的東西,沒有一樁事情是傳統的合法的,諸多事情都是 靠妥協、將就出來的後果。

所以英國的王室本身,和今天的王國根本是不相干的。他迎來一個沒有兵、沒有土地、只有空頭番號、伯爵的一個遠方女婿,迎他做王。這樣的王國,國王聽話,貴 族和主教說啥聽啥,什麼都將就。於是,出現了一個什麼事都能調節的王國。英國在克倫威爾時代,百姓起而革命,克倫威爾殺了一個王,自己擔任護國,革命得到 好處的是,一幫城裡面的小店主、小地主、小佃農、小富農等等。很多人以為他們都是城市裡面的小資產階級,不是的,他們大多數是鄉下做地主的,不大不小的農 莊的地主。地主有個特別好處,他有地,有糧,還有人,可以組織軍隊。城裡面百貨店老闆組織不起來軍隊的,百貨店老闆最多連老婆帶兒子三五個人,搞什麼軍隊?但地主卻可以組織軍隊。這批百姓是新的中產階級。

英國的不渙不散,就是靠什麼時候將就,什麼時候就馬馬虎虎,慣例變成法律,彈性夠大。英國、法國兩個國家對比著看,就可以看出哪個容易垮,哪個不容易垮。

大英帝國的建立,大陸上沒有它的餘地——法國和日耳曼帝國的後裔還在戰爭,西班牙、東歐,處處戰爭。英國最多是坐觀成敗,兩個鷸蚌相爭的時候,我漁翁得 利,哪邊快要輸了,我給他一把倒過來,他贏了,我佔點便宜,如此而已。英國的政策是往海外發展,發展商業,發展殖民,慢慢搞出殖民帝國來。它這個殖民帝國 也不是靠皇家力量的,而是組織公司,這公司怎麼樣?像海盜一樣出去,能殖民就殖民,能做生意就做生意,碰到人家西班牙船路過的時候,路上攔襲,劫奪金銀財 寶。等到外敵來犯,這些人員就回來救援。這些團體合併,成立皇家公司,東印度公司經營印度和太平洋地區,美洲公司是經營美洲地區。東印度公司,等到做了一 陣之後,由皇家收回經營。所以在後來在各地皇家經營的分站,本來都是貨運站、倉庫,後來變成公司,在中國叫洋行。

大英帝國整個的經營,是逐漸發展的。本來, 英國的人員只是幫助印度土王收稅,管警察和治安。土王的孩子也在英國受教育。還派一個秘書陪讀。回去的時候,下一代土王、秘書和助手,都是英國人。這樣的 馬馬虎虎,印度大陸都屬英國管理了;糊糊塗涂,英國發展為日不落的大帝國。等到二次世界大戰後,帝國解散,也和平地下旗回國。大英帝國的力量,保持到今天 才慢慢削弱,卻由當年的殖民地美國接下了霸權。

將英國和法國的殖民帝國對比,英國起家,並沒有一定的策略,也沒有一定的制度,從無到有,又從興到衰,都因應情勢,自然而然。法國則處處按照一定製度管理,結果是來也辛苦,去也辛苦。兩者,一柔一剛,過程和結果,竟如此不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696

[轉載]戰略性新興產業——邁向世界第一工業大國 紅一方面軍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75565470102dwni.html

 

戰略性新興產業

——邁向世界第一工業大國 


 

工程投資額:10萬億元以上

 

工程期限:2010年——2030年

[转载]战略性新兴产业鈥斺斅跸蚴澜绲谝还ひ荡蠊
2010年12月1日,國產C919大型客機鋁鋰合金機身等直段部段,在中航工業洪都大飛機部裝廠房順利下線。C919是我國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中短程商用幹線飛機,可載156-168名乘客。標準航程型設計航程為4705公里。

 

 

 

    2010年9月8日,中國國務院召開常務會議,審議並原則通過了《國務院關於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確定戰略性新興 產業將成為我國國民經濟的先導產業和支柱產業。我國計劃用20年時間,使部分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水平達到世界先進水平,為中國經濟可持續發展,提供強有 力的支撐。

 

    戰略性新興產業是指以重大技術突破和市場需求為基礎,對國家長遠發展具有重大引領帶動作用的產業。具有技術密集、資本密集、資源消耗少、成長潛力大、綜合 效益好等特徵。針對我國現階段產業基礎和技術水平,我國將在七大領域,重點培育扶持具有競爭優勢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這七大產業分別是:1、節能環保產 業,2、新一代信息技術,3、生物技術,4、新能源,5、新材料,6、高端裝備製造,7、新能源汽車。

 

    根據《決定》確定的目標,到2015年,這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年產值,將達到全國GDP的8%左右(4萬億元以上)。到2020年爭取達到15%左右 (10萬億元以上)。吸納、帶動就業能力顯著提高。節能環保、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高端裝備製造產業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 車產業成為國民經濟的先導產業;創新能力大幅提升,掌握一批關鍵核心技術,在局部領域達到世界領先水平;形成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大企業和一批創新活力旺 盛的中小企業;建成一批產業鏈完善、創新能力強、特色鮮明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區。這些新興產業的發展,對於中國提高技術創新能力,增強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能力,以及參與全球範圍內新一輪的產業結構調整和科技革命,具有重大的戰略意義。

[转载]战略性新兴产业鈥斺斅跸蚴澜绲谝还ひ荡蠊
中國南車集團青島四方車輛廠CRH380A高速列車生產線。預計到2012年,這裡將建成世界上裝備水平最高、產能最大的高速列車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年銷售收入超過300億元。

 

推動中國產業升級

    我國目前是世界第二大工業國,在世界500種主要工業品中,有220項產品產量居全球第一位。鋼鐵、造船、汽車、電力、化工、家電等行業,均具有龐大的產 業基礎。但是這些傳統產業仍存在諸多問題,包括產品附加值偏低、能耗高、污染重、產品創新能力薄弱。很多產業已經出現產能過剩、低價競爭的局面。因此,在 市場供求關係出現重大變化的情況下,如何進一步推動產業發展,淘汰落後產能成為各界關注的焦點。

 

    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後,中國製造業的壓力進一步上升,比較優勢受到比較明顯的削弱。特別是東南沿海地區,以低價出口貿易為主的企業受衝擊比較嚴 重。在中國人均GDP超過4000美元的情況下,沿海地區以往依靠低成本勞動力、低價原材料,來維持低價競爭的產業將難以為繼。為此各地政府相繼推出政 策,將沿海傳統產業向中西部省份,有序的進行梯度轉移。中國日益完善的公路、鐵路運輸網,將使這些產業仍具備一定的比較優勢。

    2009年,國家為應對金融危機的衝擊,相繼推出「4萬億投資規劃」和「十大產業振興規劃」,為改造提升國內產業基礎,擴大內需市場規模,起到了關鍵性作 用。與此同時,國家開始著手制定戰略性新興產業規劃。2009年9月21日和22日,國務院連續召開三次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座談會,聽取各界意見。47位 中國科學院院士和工程院院士,科研院所教授,企業和行業協會負責人參加了會議。溫家寶總理和與會者,就有關產業的戰略方向、技術路線、發展佈局、科研攻關 和政策支撐等問題,進行了深入交流。會議強調確定新興戰略性產業直接關係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和國家安全。選對了就能跨越發展,選錯了就會貽誤時機。因此 要以國際視野和戰略思維,來選擇和發展新興戰略性產業,著眼於提高國家科技實力和綜合國力,著眼於引發技術和產業變革。為此,必須做好戰略決策儲備、科技 創新儲備、領軍人才儲備、產業化儲備。

 

    2009年11月3日,溫家寶總理向首都科技界發表了《讓科技引領中國可持續發展》的講話,首次將新能源、節能環保、電動汽車、新材料、醫藥、生物育種和 信息通信七大產業,列為戰略性新興產業。溫總理在講話中指出:1857年的世界經濟危機,是第一次波及全球的生產過剩危機。這次危機引發了電氣革命,推動 人類社會從蒸汽時代進入電氣時代。內燃機和電動機逐步取代蒸汽機,創造了電力與電器、汽車、石油化工等一大批新興產業,同時大幅提升了機械、冶金等產業的 發展水平,工業文明成為世界發展的主流。1929年的世界經濟危機,是20世紀最為嚴重的全球經濟危機。這場危機引發了電子革命,推動人類社會從電氣時代 進入電子時代。電子產業迅猛發展帶動了一批高技術產業崛起,推進了傳統產業的升級換代,世界產業結構發生了重大變化,全球化、知識化、信息化、網絡化的新 時代逐步到來,有別於以往工業革命的新型人類文明形態正在形成過程中。

 

    面對當前這場國際金融危機,各國正在進行搶佔科技制高點的競賽,全球將進入空前的創新密集和產業振興時代。美國提出,將研發的投入提高到GDP的3%這一 歷史最高水平,力圖在新能源、基礎科學、幹細胞研究和航天等領域取得突破;最近又兩次提出美國科技的主攻方向,包括節能環保、智慧地球等。歐盟宣佈到 2013年以前,將投資1050億歐元發展綠色經濟,保持在綠色技術領域的世界領先地位。英國從高新科技特別是生物製藥等方面,加強產業競爭的優勢。日本 重點開發能源和環境技術。俄羅斯提出開發納米和核能技術。我們必須目光遠大,把握機遇,在這場競爭中努力實現跨越式發展,縮小與發達國家在經濟和科技方面 的差距。

[转载]战略性新兴产业鈥斺斅跸蚴澜绲谝还ひ荡蠊

 

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概況

    2010年初開始,國務院就關於加快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問題,在多個部委及各地方發改委等相關部門廣泛徵求意見。當時初步確定的領域包括「新能源、節能 環保、電動汽車、新材料、新醫藥、生物育種和信息產業」七大產業,後來做了一定的調整。其中「高端裝備製造業」替換了「新醫藥」,將「生物育種」擴展為 「生物產業」;以」新能源汽車」包含了原來的「電動汽車」。

 

    2010年4月初,戰略性新興產業總體思路研究部際協調小組成員部委開始了全國調研,該小組由國家發改委和科技部、工信部、財政部等20個部門組成,小組 辦公室設在國家發改委高新司。在徵求意見過程中,先是從原本的7個領域擴展到了9個領域,增加了「民用航空」和「海洋工程」兩大領域。上述方向的不斷變 化,折射出的是各個相關領域對於被列入產業規劃的迫切心態。在徵求意見過程中,海洋產業曾一度被看好,在「九大領域」版本中,海洋工程作為單獨一項,而海 洋醫藥等項,則是被分配到其他各大項中(比如海洋醫藥被列入「新醫藥」大項中)。而現在「海洋產業」沒有被單獨列示,「海洋工程」一項也被取消劃入其他領 域。目前已經確定的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一)節能環保產業,包括工業節能、建築節能、污水處理、大氣污染治理、固體廢棄物處理等。重點開發推廣高效節能技術裝備及產品,實現重點領域關鍵技術突 破,帶動能效整體水平的提高。加快資源循環利用關鍵共性技術研發和產業化示範,提高資源綜合利用水平和再製造產業化水平。示範推廣先進環保技術裝備及產 品,提升污染防治水平。推進市場化節能環保服務體系建設。加快建立以先進技術為支撐的廢舊商品回收利用體系,積極推進煤炭清潔利用、海水綜合利用。

  (二)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包括下一代通信網絡、物聯網、云計算、三網融合、新型平板顯示、高性能集成電路和高端軟件等。加快建設寬帶、泛在、融合、 安全的信息網絡基礎設施,推動新一代移動通信、下一代互聯網核心設備和智能終端的研發及產業化,加快推進三網融合,促進物聯網、云計算的研發和示範應用。 著力發展集成電路、新型顯示、高端軟件、高端服務器等核心基礎產業。提升軟件服務、網絡增值服務等信息服務能力,加快重要基礎設施智能化改造。大力發展數 字虛擬等技術,促進文化創意產業發展。

 

  (三)生物產業,包括生物醫藥和生物農業等。大力發展用於重大疾病防治的生物技術藥物、新型疫苗和診斷試劑、化學藥物、現代中藥等創新藥物大品種,提 升生物醫藥產業水平。加快先進醫療設備、醫用材料等生物醫學工程產品的研發和產業化,促進規模化發展。著力培育生物育種產業,積極推廣綠色農用生物產品, 促進生物農業加快發展。推進生物製造關鍵技術開發、示範與應用。加快海洋生物技術及產品的研發和產業化。

 

  (四)高端裝備製造產業。包括高速鐵路、大型飛機、導航衛星、海洋工程設備等。重點發展以干支線飛機和通用飛機為主的航空裝備,做大做強航空產業。積 極推進空間基礎設施建設,促進衛星及其應用產業發展。依託客運專線和城市軌道交通等重點工程建設,大力發展軌道交通裝備。面向海洋資源開發,大力發展海洋 工程裝備。強化基礎配套能力,積極發展以數字化、柔性化及系統集成技術為核心的智能製造裝備。

 

  (五)新能源產業,包括太陽能、地熱能、風能、海洋能、生物質能和核聚變能等的發現和應用。積極研發新一代核能技術和先進反應堆,發展核能產業。加快 太陽能熱利用技術推廣應用,開拓多元化的太陽能光伏光熱發電市場。提高風電技術裝備水平,有序推進風電規模化發展,加快適應新能源發展的智能電網及運行體 系建設。因地制宜開發利用生物質能。

  (六)新材料產業。大力發展稀土功能材料、高性能膜材料、特種玻璃、功能陶瓷、半導體照明材料等新型功能材料。積極發展高品質特殊鋼、新型合金材料、 工程塑料等先進結構材料。提升碳纖維、芳綸、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纖維等高性能纖維及其複合材料發展水平。開展納米、超導、智能等共性基礎材料研究。

 

  (七)新能源汽車產業,包括電動汽車、燃料電池汽車、混合動力汽車等。著力突破動力電池、驅動電機和電子控制領域關鍵核心技術,推進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純電動汽車推廣應用和產業化。同時,開展燃料電池汽車相關前沿技術研發,大力推進高能效、低排放節能汽車發展。

[转载]战略性新兴产业鈥斺斅跸蚴澜绲谝还ひ荡蠊
山東煙台中集來福士海上鑽井平台製造基地,三座鑽井平台價值近10億美元。

 

政策資金支持

    在對戰略新興產業的具體支持政策上,主要包括五個方面。第一,稅收支持政策。比如,對戰略新興產業相關企業,施行稅收減免政策,在享受「三免三減半」政策 (符合條件企業第一年至第三年免徵企業所得稅,第四年至第六年減半徵收)之後,有望繼續減徵企業所得稅。目前我國普通企業所得稅率是25%,高新技術企業 稅率是15%,繼續減半之後,有望實施7.5%的低稅率。此外,稅收政策還包括,研發費用的1.5倍所得稅抵扣,即如果企業投入研發費用1000萬元,所 得稅抵扣或少繳納1500萬元。第二,消費端補貼。包括新能源企業消費的客戶端補貼、太陽能發電使用方的客戶端補貼,以及企業採購戰略新興產業相關產品, 對應的增值稅部分抵扣等。第三,政府採購類支持政策。比如今後政府對公共企業、路燈等類似產品的採購,優先採購戰略新興產業類產品。第四,國家對企業研發 的支持。過去中國的國家級工程實驗室,都是設立在高等院校或科研院所,今後有望在企業也設立國家級工程實驗室、國家級工程技術中心,國家也會有一些大型科 研項目放到這裡,有相關的配套資金支持。第五,吸引人才政策。包括目前組織實施的「千人計劃」等,吸引人才的主體可以是企業,由政府提供相應的人才支持。

   此外,在資金扶持方面,決定要求要引導和鼓勵社會資金投入,設立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專項資金;建立穩定的財政投入增長機制;制定完善促進產業發展的稅收支持政策;發揮多層次資本市場的融資功能,大力發展創業投資和股權投資基金。

    中國的現代化是人類歷史上前所未有的大變革。科學技術是推動這場變革的重要原動力。只要用現代科學技術武裝起來,中國這艘巨輪就能產生無盡的力量,任何人都阻擋不了我們前進的步伐。


[转载]战略性新兴产业鈥斺斅跸蚴澜绲谝还ひ荡蠊
東軟醫療系統公司研製的多層螺旋CT,已通過歐盟CE認證和美國FDA認證,出口至歐美市場。CT是「計算機X射線斷層掃瞄技術」的簡稱,是現代醫院必備 的診斷裝置之一。由於該裝備技術複雜、難度大,導致進入這個市場的技術門檻較高,市場形成高度壟斷。在1994年之前,全球只有美國、日本、德國等少數幾 個國家的廠商能夠研製和生產CT,並壟斷整個市場。中國是繼美、日、德之後第四個能夠研製CT的國家。

[转载]战略性新兴产业鈥斺斅跸蚴澜绲谝还ひ荡蠊
2009年6月15日,我國首台國產百萬千瓦級核電反應堆壓力容器——嶺澳二期項目4#機組反應堆壓力容器,從廣州南沙東方電氣發運出廠。這台長13米, 直徑4.7米,重327噸的核島關鍵設備,必須保證在核島內安全運行60年以上。該裝置標誌著我國核電關鍵設備國產化取得重大突破。

[转载]战略性新兴产业鈥斺斅跸蚴澜绲谝还ひ荡蠊

2010年11月17日,國際超級計算機TOP500組織,在美國正式發佈第36屆世界超級計算機500強排行榜,中國研製的「天河一號」千萬億次超級計 算機,以明顯優勢排名世界第一。「天河一號」峰值速度4700萬億次每秒,持續速度2566萬億次每秒浮點運算。美國橡樹嶺國家實驗室的「美洲虎」超級計 算機排名世界第二。它比天河一號每秒鐘慢了將近1000萬億次。圖為科研人員在對「天河一號」超級計算機進行系統性能測試。

[转载]战略性新兴产业鈥斺斅跸蚴澜绲谝还ひ荡蠊

2010年7月31日,中國首條8.5代TFT液晶面板生產線在北京亦莊封頂。京東方8.5代線總投資280億元,於2009年8月31日奠基,10月 19日正式開工,計劃於2011年9月投產,設計產能每月9萬片玻璃基板,基板尺寸2200mm×2500mm。該項目投產後,每年可形成近1000億元 的產值,提供超過2萬個就業機會。京東方8.5代線項目建築面積約71萬平米,包括陣列工廠、成盒工廠及彩膜工廠、模塊工廠以及綜合動力站、綜合辦公樓、 污水處理廠等配套設施。圖為京東方在北京亦莊的5代線廠房,投資12.5億美元,2005年5月投產,月產10萬片。中國目前是世界最大的液晶電視市場, 年銷量超過4000萬台。

[转载]战略性新兴产业鈥斺斅跸蚴澜绲谝还ひ荡蠊
2010年12月18日,集瑞聯合重卡推出460馬力旗艦級高端牽引車U460,售價68.8萬元(約合10萬美元)。聯合重卡項目啟動於2009年3 月,主要參與者有:中集集團、奇瑞汽車、玉柴集團、法士特集團、富華重工。這幾家分別是中國最大的物流裝備和專用車製造商(中集集團)、中國最大的自主品 牌汽車企業(奇瑞)、中國最大的柴油發動機製造商(玉柴)、中國最大的重卡零部件企業(法士特)、中國最大的車橋製造商(富華)。項目一期投資20億元人 民幣,採用目前世界最先進的重卡生產線,設計年產30000輛。中國目前是世界最大的重型卡車生產國和消費國,2010年產量預計超過100萬輛。

[转载]战略性新兴产业鈥斺斅跸蚴澜绲谝还ひ荡蠊
 
   2010年9月4日,中國海爾集團,在德國柏林消費電子展上,推出世界第一台「3D無尾電視」。採用先進的無線電力傳輸技術,和WHDI無線視頻傳輸技 術,能夠在不借助電線的情況下為電視輸送電量和電視信號;使得消費者能夠在家中任意位置放置電視機,免除了布線煩惱。無線電力傳輸技術利用「磁耦合共振」 原理實現遠距離高效無線供電。無尾電視使用的無線技術均無輻射,所有安全參數均符合國際上的FCC、IEEE以及國內的3C標準,不僅對人體沒有危害,還 避免了插拔電源帶來的安全隱患。
 
   海爾集團前身為1984年組建的青島電冰箱總廠。這是一家擁有820名員工,年產電冰箱740台,產品滯銷,瀕臨倒閉的小廠。經過25年的市場錘煉,該集 團已經成為世界第一大白色家電品牌,年銷售額超過1300億元,在全球建立了29個製造基地,8個綜合研發中心,19個海外貿易公司,員工總數超過6萬 人,申請專利超過9700項。電冰箱、洗衣機、酒櫃銷量居世界第一位。

[转载]战略性新兴产业鈥斺斅跸蚴澜绲谝还ひ荡蠊
2010年12月18日凌晨4時20分,中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三號甲」運載火箭,將第7顆北斗導航衛星成功送入太空預定軌道。

[转载]战略性新兴产业鈥斺斅跸蚴澜绲谝还ひ荡蠊
2010年珠海航展上的L-15高級教練機。

[转载]战略性新兴产业鈥斺斅跸蚴澜绲谝还ひ荡蠊
2010年珠海航展,中國與巴基斯坦合作研製的梟龍戰鬥機。

[转载]战略性新兴产业鈥斺斅跸蚴澜绲谝还ひ荡蠊
2010年珠海航展,空軍八一飛行表演隊新列裝的殲10戰鬥機。
[转载]战略性新兴产业鈥斺斅跸蚴澜绲谝还ひ荡蠊
殲十戰鬥機裝備的HTY-5型火箭彈射座椅,歷時七年研製成功。HTY-5型火箭彈射座椅在HTY-4型火箭彈射座椅的基礎上對穿蓋、程序控制、救生傘、 椅背火箭以及改善動力等13項結構設計進行重大改進,尤其是電子程控技術、微爆穿蓋技術、出艙穩定技術、椅背火箭技術、高速氣流防護技術等進行了大量研 究。目前世界上能夠獨立研製超音速彈射座椅的國家,只有美、英、中、俄四國。

[转载]战略性新兴产业鈥斺斅跸蚴澜绲谝还ひ荡蠊
武直-10武裝直升機,由中國航空工業集團昌河飛機製造廠研製。採用國際流行的縱列式座艙佈局,窄機身,後3點式防衝撞起落架;裝備機載穩定瞄準系統和30毫米機炮,可攜帶8枚空空導彈或反坦克導彈,是一款具有第三代攻擊直升機特點的隱形攻擊直升機。

[转载]战略性新兴产业鈥斺斅跸蚴澜绲谝还ひ荡蠊
[转载]战略性新兴产业鈥斺斅跸蚴澜绲谝还ひ荡蠊
2010年12月22日,中國國產新型戰鬥機成功進行高速滑跑試驗。未來10年,我國新型武器研製將進入井噴期。


2010年中國工業產能數據
——————————————————————————————————————————

一、基礎工業數據:
1、粗鋼產量:6.27億噸,佔世界總產量的44.3%,居世界第一位,超過世界第2-20名的總和;
2、鋼材產量:7.98億噸, 同比增長14.9%;居世界第一位;
3、水泥產量:18.68億噸,同比增長15.53%,居世界第一位,佔世界總產量的60%;
4、電解鋁產量:1565萬噸,同比增長21.4%,居世界第一位,佔世界總產量的65%;
5、精煉銅產量;457萬噸,同比增長10.6%,佔世界總產量的24%;進口429萬噸,消費當量達880萬噸,超過世界總產量的50%;
6、煤炭產量:32.4億噸,同比增長8.9%,居世界第一位,佔世界總產量的45%;
7、原油產量:2.03億噸,同比增長7.1%;進口2.39億噸,同比增長17.4%;表觀消費量達4.39億噸;
8、乙烯產量:1418.9萬噸,同比增長31.7%,居世界第二(美國第一);當量消費2400萬噸,自給率約為59%;
9、化肥產量:6740.6萬噸,同比增長5.6%,佔世界總產量的35%;
10、塑料產量:5550萬噸,同比增長20.9%,佔世界總產量的20%;
11、化纖產量:3090萬噸,同比增長12.44%,佔世界總產量的42.6%;
12、玻璃產量:6.3億重量箱,同比增長10.9%,超過世界總產量的50%。

二、工業產品數據:
1、汽車產量:1826.47萬輛,同比增長32.44%,佔世界總產量的25%,居世界第一位;銷售1806.19萬輛,同比增長32.37%,超越了美國創造的新車銷售1750萬輛的世界歷史最高紀錄。

2、船舶產量:造船完工量6560萬載重噸,同比增長54.6%,佔世界總量的為41.9%,居世界第一位;新接訂單量7523萬載重噸,同比增長 290%,佔世界總量的48.5%;手持訂單量19291.5萬載重噸,佔世界總量的40.8%;其中造船完工量和手持訂單量所佔世界份額均比2009年 有較大提升;出口額首次突破400億美元,同比增長42.07%。

3、工程機械產量:590億美元,同比增長20%,佔世界總產量的43%(工程機械:挖掘機、裝載機、推土機、起重機、混凝土泵、叉車、壓路機等);

4、計算機產量:2.46億台,同比增長35%,佔世界總產量的68%,份額比2009年提升8個點;
5、彩電產量:1.183億台,同比增長19.5%,佔世界總產量的50%,份額比2009年提升2個點;
6、冰箱產量:7300萬台,同比增長23%,佔世界總產量的65%,份額比2009年提升5個點;
7、空調產量:1.09億台,同比增長35%,佔世界總產量的80%,份額比2009年提升10個點;
8、手機產量:9.98億部,同比增長61%, 超過世界總產量的70%;份額比2009年暴增20個點;
9、洗衣機產量:6100萬台,同比增長21%,佔世界總產量的44%,份額比2009年提升4個點;
10、微波爐產量:6800萬台,同比增長12%,佔世界總產量的的70%;
11、數碼相機產量;8200萬台,佔世界總產量的65%;
12、數字電視機頂盒:1.5億台,佔世界總產量的73%;

三、基礎設施數據:
1、電力:總裝機容量達到9.62億千瓦,居世界第二位(美國為10億千瓦),年新增裝機容量9118萬千瓦,同比增長10.07%,創下世界紀錄;

2、發電量:42065億度,同比增長13.2%,佔世界總發電量的22%,首次超越美國(美國2010年約為41100億度),躍居世界第一位;美國在這個位置上已經坐了100多年了,中國發電量超過美國,是世界工業化歷史上里程碑的標誌;

3、公路:年新增公路通車里程10.5萬公里(含高速),公路網總里程達到398.4萬公里;高速公路總里程達到7.41萬公里,居世界第二位(美國9萬公里);年新增高速公路8258公里。

4、鐵路:投產新線4986公里,其中客運專線(高速鐵路)1554公里;投產複線3747公里;鐵路營業總里程達9.1萬公里(僅次於美國),其中高速鐵路8358公里,居世界第一位。

5、能源:一次能源消費量為32.5億噸標準煤,同比增長6%,首次超越美國,躍居世界第一。美國人已經在這個位置上呆了有上百年,這也是個里程碑的標誌。

四、輕工產品及其他:
1、紗產量:2717萬噸,同比增長13.5%,佔世界份額的46%,居世界第一位;
2、布產量:800億米,同比增長6.2%;

3、黃金產量:340.876噸,同比增長8.57%,居世界第一位;
從紗產量、布產量的增長率來分析,中國在世界紡織品的份額只會增加不會減少。

那些認為中國製造業將會向越南、印度轉移的「經濟學家」們,可以收起你們的論調了。 

[转载]战略性新兴产业鈥斺斅跸蚴澜绲谝还ひ荡蠊
1945年9月2日,二戰日本投降儀式在美國海軍密蘇里號戰列艦上舉行。在東京灣閱兵式上,美國海軍航空兵和陸軍航空兵,出動1000架戰機(包括B-29、F4U和F6F),低空掠過東京灣。這就是世界第一工業大國的實力。

1950年,中國軍隊在朝鮮戰場上,與美軍的正面較量,讓中國人深刻理解了工業化對於國家的重要性。

由此,中國走上了長達60年的重工業化之路,直至今天。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027

中國成為智能手機消費第一大國

http://www.eeo.com.cn/2011/1125/216444.shtml

經濟觀察網 綜合報導 美國調查公司「戰略分析」(Strategy Analytics)24日發佈報告指出,今年第三季度中國智能手機出貨量達2390萬部,首次超過美國,創出歷史新高,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智能手機消費市 場。美國則小幅下滑7%,出貨量為2330萬部,但是美國依然是世界智能手機銷售收益最高的國家。

 報告指出,諾基亞在中國所佔智能手機市場份額最大,達到28%。其次為三星,佔17.6%。

該機構認為,中國出貨量的迅速增長除了得益於龐大的人口數量和經濟的迅速增長外還主要受益於三大因素:零售渠道智能手機的增長,運營商對蘋果、三星等品牌高端智能手機的補貼,中興等本土品牌安卓中低端機型的熱銷。

通信專家麥浩超指出,中國的這一轉變是在原來全球最大的功能性手機市場基礎上實現的,實現與美國的「貼身」式競爭,說明國內智能手機產業已經迎來高 速增長期,移動互聯網發展也將隨之上揚。不過中國智能手機廠商仍需在操作系統研發、用戶操作體驗開發、工業設計創新等方面更加努力,改變目前中低端市場強 勁、高端市場尷尬的局面。

另外,艾瑞諮詢日前發佈報告指出,在中國智能手機中,採用谷歌安卓操作系統的手機廠商最多、機型最豐富、整體銷量最大。華為、中興、酷派佔比分別為11.4%、9.8%和9.2%,三家企業在國內安卓手機市場佔有率合計超過30%,排名第四位的是聯想。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460

證書大國為何是質檢小國——第三方質檢公司夾縫求生

http://www.infzm.com/content/74646

2012年4月15日,央視每週質量報告曝光,不法廠商使用鉻超標的工業明膠生產藥用膠囊,修正藥業、通化金馬藥業、蜀中製藥等9家藥廠13批次的膠囊劑藥品榜上有名。

整個生產流通過程本有層層「關卡」:原料進出廠均要求藥企自檢,藥品出廠時藥監部門要進行強制抽檢,藥品進入市場後,藥監部門還會不定期地針對不同 藥品進行抽檢。但這些「關卡」卻一路虛設。以至於網友們調侃,現在的食品安全監管,是「記者幹了質檢的活,微博幹了媒體的活,有關部門幹了跑龍套的活」。

「如果將部分監管的活交給第三方來做,結果可能會不一樣。」天翔集團(intertek)中國區高層戴維告訴南方週末記者。在他看來,中國之所以屢屢出現食品和藥品安全事故,「檢測和認證上的行政壟斷」是一個重要原因。天翔是一家有著140多年歷史的英國第三方質檢公司。

證書大國的認證之亂

「如果在西方,藥品企業出事,這些頒發合格證書的第三方機構也會倒大黴。」戴維介紹,在西方,第三方質檢市場非常發達,小到市民家庭的室內空氣質 量,大到重大工程標準核算,第三方質檢公司都承擔著重要角色。如果某公司的產品在取得了第三方質檢公司頒發的合格證書或者是認證後出了事,這些出具合格報 告和認證的第三方公司輕則關門,重則負責人直接進監獄。

他給南方週末記者舉了一個例子:若干年前,美國一個曾經非常出名的第三方檢測機構因為被檢產品的一次事故,第二天,在全美50個州的分公司全部關閉。

幾年前,有一個中國出口到迪士尼的聖誕老人燈突然起火,聽聞這一消息,他的上司怎麼也睡不著覺,半夜爬起來給他打電話,在確認自己的公司沒有為對方提供合格報告和認證後才松了一口氣。

正因為有嚴重的後果監督,一直宣稱獨立於甲、乙雙方的第三方質檢機構也不敢輕易出具合格報告和頒發各種認證證書。在給申請方發放了合格報告和認證後,身為發證機構的第三方需要繼續跟蹤,確保自己檢過的產品不會出問題。

據戴維介紹,在天翔集團的每一個分公司,都有一個部門專門負責盯著工廠,這個部門的員工,基本都不在公司,整天在客戶的工廠巡視,而之所以這樣做,就是「怕出事」。

「對我們來說,信譽是最核心的資產,一旦這個受到影響,基本就不用再在行業裡混了。」戴維說,「但是在中國,似乎不是這麼回事。」

他曾經留意過,在中國屢次發生的食品安全事故中,這些認證機構基本都安然無恙,「由此導致的直接結果是,很多經過中國認證公司認證過的產品在出口時並不被認可,他們都知道中國的很多認證本身有問題」。

中國是被公認的證書大國。從中央認證、地方認證到行業協會認證,從質量管理體系認證、產品認證及生產准入制度認證等,幾乎無所不包。

以此次涉事的修正藥業、通化金馬藥業、蜀中製藥等9家藥廠為例,他們除了獲得由國家藥監局頒發的製藥企業許可證外,還通過了由各地藥監部門頒發的 「GMP」 (英文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的縮寫,意為「良好作業規範」)認證。在中國,這項認證是進行藥品生產的必備條件。

而對於藥品流通企業,則需取得同樣由各地藥監部門頒發的「GSP」認證(英文Good Supply Practice的縮寫,意為「良好供應規範」)。除此之外,藥企的實驗室階段還需取得「GLP」認證,新藥臨床階段取得「GCP」認證,在醫藥商品使用 過程中取得「GUP認證」。然而,所有的這些行外人摸不著頭腦的認證都沒能保證藥物的最終安全。

ISO9000認證在中國的「爛」掉,更是中國認證之亂的典型事例。這套最初是由國際標準化組織於1987年開始公佈的國際認證體系,目的是希望通過建立統一的標準,從而減少國際貿易的成本。但在1990年代初引入中國後,就日漸演變成了一手交錢一手拿證的生意。

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業內人士透露,2002年左右,一個中型企業,一個ISO9000認證做下來,需要交納5萬元;但是現在,做認證的中介公司可能連1萬元還不一定收得到。

被壟斷的巨大市場

中國混亂的認證體系不但讓國人受害,也讓中國製造走出國門面臨著重重阻礙。這成了外資第三方檢測機構的市場機會。

據TÜV SÜD南德意志集團(以下簡稱TÜV SÜD)大中華區市場總監呂岳憲介紹,開始時,一些中國客戶找到他們,要求其就某一項產品出具檢測報告,因為國外買家有這樣的要求。隨著客戶越來越多,TÜV SÜD有了進駐中國市場的想法。

據他介紹,成立於1866年的TÜV SÜD,前身是巴伐利亞鍋爐檢測協會,由於其出具的報告的中立性和權威性,一些企業逐漸將其當成企業產品的信用憑證,此後,隨著需求的不斷增長,TÜV SÜD逐漸發展成為一個覆蓋測試、檢驗、認證、培訓等多個領域的第三方檢測機構。

國際上類似的巨頭還有法國必維、美國美華認證(UL)、SGS等。一些國外買家在選購貨品時,已經習慣看對方是否拿到了這些第三方檢測機構的檢測報 告或者是認證,如果沒有,則基本免談。迫於這樣的壓力,中國製造商也根據國外買家的需求,向這些第三方質檢機構申請產品檢測或者是認證。

然而,一方面是國內的需求日漸旺盛,另一方面,卻是中國在此領域的封閉和保守——認證和檢測為非開放領域,外商不能在中國設立獨資公司。在此背景下,尋找體制內的合作夥伴成為了這些外資進入中國市場的唯一渠道。

TÜV SÜD就是以這種方式進入中國的。1991年,經過多方接觸,其和江蘇一家官方質量監督機構成立了合資公司,前者佔股51%,後者49%。其他的行業巨頭,如Intertek、SGS也是如此。

據天翔集團中國區高層戴維透露,這樣的合資大多有名無實,這些中方機構並不參與公司的日常經營和管理,而外方也無需就公司業務向他們匯報。

不過,「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戴維說,「我們肯定需要向他們交錢,但是按照利潤分成,還是交管理費或者是掛靠費,連我也不清楚。」在沉默了幾秒鐘之後,他又補充道,「即便知道,我也不大方便向你說。請你理解。」

但即使外資第三方質檢公司曲線進入了中國市場,他們在中國面對的問題仍比國外要複雜得多。

戴維告訴南方週末記者,他曾接待過一個珠三角工廠老闆,對方的產品要出口歐洲,買家要求其拿到Intertek的認證,於是他便將樣品寄了過來。在 這位老闆看來,付了錢,這邊就會給他發一個合格證,誰知,一週之後,這邊告訴他,產品不合格,不能給他發證。他暴跳如雷,要求Intertek賠償他的損 失。

「這關我什麼事,所謂的第三方,就是獨立地對產品負責。」戴維兩手一攤,有點無奈地說,「但是許多中國客戶一開始還不能理解這一點,典型的『買證思維』。」

這還只是小事。讓這些外資公司們更加頭疼的,是政府在這一領域的絕對壟斷。中國有著為數眾多的官方檢測機構,他們分佈在質量監督檢驗檢疫、衛生、建 設、環境保護、交通、農業等部門,且在31個省、市、自治區以及下屬市/縣級行政區域均設有檢測機構和代表處,由不同職能的政府部門投資建設並主管。其中 質檢部門所屬的檢測機構數量最多,達到3500多家,佔全部檢測機構數量的14.5%。

這些多如牛毛的官方檢測機構主要針對內銷產品從事強制性、壟斷性的檢測任務,比如中國人熟悉的「3C」認證(英文China Compulsory Certification的縮寫,即「中國強制認證」)。

湖南省某市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質監局副局長對南方週末記者介紹,這些檢測中心均為事業編制,每年財政會給予一定額度的撥款,用於設備以及人員的開支 等。而各地的這些直屬檢測機構則根據上級下達的計劃對市場上產品進行抽檢。但是,對於企業繳納的檢測費,他則不願意多談。而據另一位在業內從事檢測工作十 多年的工程師透露,這些收入均為預算外收入,直接進了當地財政。

至於這些收入總共有多少,外界則無從得知。但可以肯定的是,這不是一筆小錢。十多年前,長城認證廣州中心總經理陳世國就曾有過估算,當時,僅珠三角 就有九十餘萬家企業要通過企業體系認證,「長三角的市場比珠三角更大,如果將全國檢驗認證市場囊括在內,至少有不下於500億的一次性市場和200億年費 市場」。

但是,在這樣一個巨大的市場中,民營和外資公司能分到的有多少呢?2009年,在創業板上市的第一家民營第三方檢測公司,深圳市華測檢測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的招股書提供的數據是——國有檢測機構:55%以上;外資檢測機構:30%多;民營公司:不到10%。

每一次危機都帶來更多需求

2001年,中國加入WTO,按照世貿規則,中國需要逐步放開這一市場。進入中國的一些外資第三方質檢公司也開始邁上了快車道。

據TÜV SÜD大中華區市場總監呂岳憲介紹,TÜV SÜD開始時主要是滿足一些出口企業的需求,隨後開始主動出擊,在中國的產業集群帶,如溫州、廣州等地設立辦事處,拓展業務。2009年以來,中國一些沿 海企業加快了內遷步伐,TÜV SÜD也隨之在成都、重慶等西部地區設立了分公司。

同樣看到這一趨勢的,還有國內的一些民營第三方質檢公司。

廣州恆定檢測公司便是其一。這家公司成立於2010年11月,老闆鄭開云是位80後,此前和朋友合夥開了一家外貿公司,金融危機時,單越來越少,快 要支撐不下去,他便謀求轉型檢測行業。由於此前所做的主要是陶瓷出口,而這些出口產品也需要拿到中國的第三方認證,熟悉這一流程的他自然而然地選擇了這個 行業。

開業兩年來,他發現和他一樣進入這個行業的民營創業者越來越多,他初略估計,「基本上每個月都有一到兩家開業」。另一項公開數據顯示,從2000年底至今,新成立的各類檢測機構總數增加了近1/3。

鄭開云介紹,幾乎每一次危機的爆發,都會直接反映在公司的業務上。比如,兩個多月前,安信地板被曝出甲醛超標,公司中要求測量家裡地板是否安全的業務突然大增。而在日本地震核輻射時,同樣的檢測需求也突然之間增長。目前,在公司的業務中,個人客戶大約佔了七成。

鄭開云向南方週末記者表示,之所以企業客戶只有三成,是因為很多檢測不敢做。「有些企業是為了拿證而拿證,我們又沒有那麼多人力去跟蹤,如果出了事,我們就要承擔責任,與其這樣,還不如不做。」

2012年2月份,天河環保局突然找上門來,讓其承接其下的加油站油氣回收改造項目的檢測工作。「這在以前,是完全不可能的事情。」鄭說,之所以發生變化,是因為一些政府部門也在嘗試著轉變職能,將這些項目外包出去。

在鄭看來,第三方檢測市場未來也會越來越細分和專業,他的下一個計劃,是在電子產品的輻射檢測上投入,因為他注意到,許多人對手機、電腦的輻射越來越關注,卻找不到地方檢測,而這可能就是「下一個藍海」。

(應被訪者要求,戴維為化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053

吾乃大國 - 印鈔崛起! 貓王炒股日記

http://ariesl0501.mysinablog.com/index.php?op=ViewArticle&articleId=3646672
2008年,在金融危機的衝擊下,中國於115日推出四萬億人民幣財政及貨幣刺激計劃,並開始迅速實施鋼鐵、汽車、船舶、石化、紡織、輕工、有色金屬、裝備製造和電子信息、物流這十大產業振興規劃。

在西方,因為2009年中國經濟的「出色」表現,一時間讚美之詞不絕於耳;有些西方人士甚至心馳神往產生了對中共專制極權的嚮往。澳大利亞《悉尼先驅晨報》20101116日發表的題為《新興的中國模式對其他國家來說優劣並存》的文章中說: “中國崛起取得了如此輝煌的勝利,以至於現在受到考驗的不是北京的體制,而是我們的體制。中國成為強有力的替代模式和一種挑戰,甚至讓西方國家以及我們有關民主自由怡然自得的想法相形見絀。”

可是,海量的財政及貨幣刺激計劃換來的增長卻是有短期和長期代價的

中國M2將破百兆!

截至200311月,廣義貨幣供應量(M2)餘額為21.6兆元;
截至200412月,廣義貨幣供應量(M2)餘額為25.3兆元;
截至200512月,廣義貨幣供應量(M2)餘額為29.88兆元;
截至200612月,廣義貨幣供應量(M2)餘額為34.56兆元;
截至200712月,廣義貨幣供應量(M2)餘額為40.34兆元;
截至200812月,廣義貨幣供應量(M2)餘額為47.52兆元;
截至200912月,廣義貨幣供應量(M2)餘額為60.62兆元;
截至201012月,廣義貨幣供應量(M2)餘額為72.58兆元;
截至201112月,廣義貨幣供應量(M2)餘額為85.16兆元;

2012
04月中國M2突破90兆大關,2012年底將突破100兆大關,刷新世界記錄..
2009年美國M2約八兆美元,匯率16.8,大致54.4兆人民幣...2012年美國M2約九兆美元,匯率16.3,大致56.7兆人民幣...中國M22007年的40兆人民幣,到2012年底的100兆人民幣...

僅僅五年時間,M2增長60兆,超過美國2009M2,也超過美國2012M2...2012中國將成為名副其實的貨幣大國........貨幣發行量遠遠超出美國(更為重要的是老美的貨幣是全世界範圍流通)....且接近世界其他各國M2之和.........中國以美國1/3GDP,卻支撐著接近美國兩倍的M2........發行著遠超美國接近世界其他國家總和的貨幣............
Picture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201

直擊中國》深入資金瘋狂湧入的內蒙古 五大異象 預告大國崛起神話不再

2012-7-23  TWM




金磚四國之首─中國,經濟成長率本季三年來首次跌落到八%以下,是出了什麼問題?

過去驚人的高成長真的告一段落了嗎?

《今周刊》從內蒙古的第一大城包頭,追蹤中國潛藏在亮麗數字下的經濟真相。

撰文‧劉俞青、楊卓翰

「小姐,我有個朋友信用很好,你錢給他,月息五分,不到二年就回本,要不要一起賺?」一下飛機往飯店的路上,操著普通話的出租車司機,已經忍不住開口邀乘客加入高利貸的行列。

這裡是包頭,內蒙古的第一大城,被譽為中國的「稀土之鄉」,全世界有三分之一的稀土儲量就在包頭。你可以想像,這是全世界「淘金」最瘋狂的地點,包括巴西淡水河谷等國際公司一家家進駐,各種連鎖商店一家家展開,城市建設的速度飛快。

就如同中國本身,包頭看似處處充滿機會,滿足了各種投資題材的想像。但在遍地鈔票的假象裡,中國經濟已悄悄變質。《今周刊》採訪團隊跟著中國錢流一路西進,來到內蒙古的包頭。在這裡,中國異象正在醞釀。

真相一:地方高速投資

養成高利貸需求

在地處偏遠的包頭,快速建設需要大量的資金投資,但沒幾家銀行的包頭卻不缺資金。為什麼?因為距離二小時的車程外,就是中國地下錢莊最大本營鄂爾多斯。在人口只有大台北三分之一的包頭市,地下錢莊就有四百多家。

一出機場,發財機會就彌漫在空氣中。

這裡有整齊乾淨的街景,處處公園綠地的生活環境,看似美好;當地房產管理局的官員也仍舒服地坐在辦公室裡,吹著冷氣,告訴記者:「這裡的經濟溫和健康」。 然而,他沒說的是,快速的資金流入,自然也釀成地方商人對資金野蠻的貪婪習性,隨之而來的,就是高利貸的「要命錢」。

就在上個月初,包頭一位事業遍及餐飲、土地開發的鼎太置業老闆魏剛,被發現在附近一家酒店裡上吊自殺;經當地公安清查,發現這位表面光鮮的負責人,實際上欠了地下錢莊超過七億元人民幣的債務,最後不得已走上自縊一途。

地下錢莊逼死創業家的案例,在內蒙古一帶不是新聞。去年十月,鄂爾多斯也有一位地產商——中富地產王福金,同樣也是因為積欠地下錢莊將近三億元人民幣,最後選擇自殺身亡。

中國現在這些「跑路老闆」所體會到的絕望,在十年前高盛證券提出﹁和金磚四國一起作夢﹂這篇報告時,絕對沒有預料到。

這十多年來,中國經濟如高盛預料的一樣猛烈成長,從二○○一年到○八年,每年實質經濟成長率平均超過一○%。這樣高速的成長,令許多人跌破眼鏡。但高速成長,是用什麼代價換來的?

真相二:資金緊縮

民間借貸利率高達台灣五十倍答案就是中國經濟過熱的後遺症:過度投資、高房價與高通膨,因為金融風暴後,全球經濟趨緩,開始逐一顯露。

○五年開始,中國央行就為了對付過度膨脹的資金,開始了長期的宏觀調控,一方面在市場上打擊房地產,另一方面則不斷升息,降低金融的流動性。銀行體系的資 金越來越少、利率越來越高,在全球金融業都在低利環境下掙扎的當下,中國的存款基準利率仍有三.五%,貸款利率更有六%以上。

宏觀調控的結果,就是讓銀行享盡高利差,企業借錢苦哈哈。銀行體系的資金緊俏,讓原本就受困於銀行體系進駐有限的內蒙,顯得更加捉襟見肘,要從正統的銀行體系貸出錢來,成為一件「很難的事」。當然,就給了地下金融最好的機會。

根據內蒙古大學教授范治光的估計,至前年底,鄂爾多斯正統銀行體系的貸款餘額只有一千三百億元人民幣,但同年內蒙的GDP是二千六百億元人民幣,貸款僅有 GDP的五成;但一般城市發展,貸款餘額應該是GDP的一三○%。換句話說,這中間約二千億元人民幣的「民間資金缺口」,就是滋養地下金融最肥沃的土壤。

真相三:資金成本失衡

影子銀行貸款餘額占GDP五%以當地目前「民間借貸」的市場行情看來,最好時月息高達八分,等於是台灣目前市場利率將近五十倍之高,令人咋舌。在鄂爾多斯一帶,高利貸幾乎成為全民運動,家家戶戶都把資金壓在高利貸業者身上。

地下錢莊早已像野火一樣迅速燎原,悄悄給地方經濟埋下地雷,一旦引爆,連鎖效應像連環炮一樣向四面八方射出。在經濟迅速擴展時,這樣浮濫的地下金融提供助力;但在經濟放緩時,這筆沒人能還的負債,要的不只是人命,還有全中國經濟的命。

因為資金緊縮,所導致的「地下型」金融風暴,已經不僅限於內蒙一帶,甚至已從內地向沿海城市迅速蔓延;近日連浙江一帶,民間借貸風氣都風起雲湧。由於初期獲利豐厚,甚至連銀行體系都有人跳下來當起仲介。

現在全國登記立案的地方融資公司總貸款餘額就超過十兆元人民幣,占總GDP的四分之一;而高利貸等影子銀行的規模更難以估計,每年資金流量可能達GDP的五%強。這恐怕將是中國經濟最大、也最深層的「長崎原爆」。

面對金融危機,中國央行自然不可能坐以待斃。中國央行在六月八日、七月六日連續降息,是金融風暴以後首次大動作連續降息。除了透露中國經濟放緩的事實,央 行更深一層的用意,是將資金從銀行逼出轉而流向資本市場,並縮小銀行的利差,迫使銀行讓利;另一方面,中國也必須讓利率市場化,引導資金成本回歸正常。

「如果不這麼做,那中國經濟很有可能會完蛋!」耶魯大學曼沙拉馬尼(Vikram Mansharamani)博士在接受《今周刊》採訪時憂慮地說。曼沙拉馬尼在他的著作《繁衰經濟學》(Boombustology)中,提出了經濟泡沫 破滅的規律及模式。而中國的金融市場,正準確地朝他的第一個模式走去。

曼沙拉馬尼指出,中國泡沫正在破滅,而第一個跡象,就是像在包頭上演的資金成本失去平衡:「過去五年來,中國金融機構的房貸借款總額成長了大約六成,而中 國的房價成長則是同樣幅度。當我看到資金成本不斷攀升,但該資金購買的資產價格同幅度攀升時,這就是泡沫跡象。」「更可怕的是,中國民間企業已經不在乎他 們的資金成本了。他們運用各種管道,用極高的成本借來資金,投資在已經過度發展的房地產業。我在中國看到許多景象,讓我回想到美國拉斯維加斯在次貸風暴前 夕的模樣──空無一人的鬼城。」

真相四:消費引擎熄火

今年來大陸內需股全盤皆輸除了資金價格失衡,曼沙拉馬尼這一席話,也點出中國經濟的另一個盲點,這是中國經濟泡沫化的第二個跡象:過度信心。

過去金磚四國裡最引人遐想的,就屬那十三億人口的中國消費市場。而中國近年來也決心開始轉型,不再延續過去成功的出口模式,而轉型成內需導向的經濟體。

「中國為黯淡的全球經濟描繪了一個得來不易的美好未來,中國現在成了推動世界經濟的大引擎。」然而,「中國轉型已經出現問題,但我們仍可以聽到『趁現在抄底』、『只看二季太短視』等聲音。華爾街還是不死心!」其實,中國的高成長內需神話,已經出現裂縫。

從股市這個經濟領先指標來看,今年以來大陸內需股可說是全盤皆輸。

全球最大珠寶零售商周大福珠寶集團上半年股價重挫七成,公司將原因指向「中國富人不再消費」;中國最大運動鞋品牌李寧及嬰兒用品好孩子雙雙發出獲利警報, 李寧上半年的股價更遭腰斬,從一股十港幣跌至四.五港幣。在內需指標中,目前僅有食品類股因為國際農糧的大幅反彈而有較好表現。

而衡量需求最重要的指標:用電量、煤價,以及消費者物價指數,也都出現弱化趨勢。今年夏天炎熱,但中國六月的用電量增幅卻意外出現下降,這個增速是○五年 至今除了金融風暴期間外最低的。不只如此,供給全國七成煤的秦皇島煤價已連跌十周,秦皇島堆積如山的煤賣不出去,下滑時間與港口存煤量都已超越○八年。

「這些都是中國內需短期成長減緩最好的證明。」曼沙拉馬尼認為,長期來看,中國的消費市場的確會持續增長,但是成長幅度不會像大家預期的那樣具有爆發性。「中國急著想讓消費力量起來,所以有許多政策性刺激,例如加薪、家電補助等。」但其實,內需的火力一直燒不起來。

真相五:稅負過重

政府財政收入占GDP比重過高以中國有名的「電器下鄉」為例,過去幾年的確提高了需求。然而在政策退場之後,家電銷售額馬上「熄火」,今年第一季的中國冰 箱整體銷售量馬上下滑了三五%。「這種依賴政策的內需非常脆弱,而加薪的效果也很有限。」中國的消費力量為什麼如此疲弱?原因,就在於最後一個泡沫跡象: 政府活動占經濟比重過重。

就在企業籌資困難、出口放緩、內需不濟,企業不斷敲響獲利警報時,中國有一種行業在此時還比預期收入多上一成,那就是「中國財政部」。中國財政收入占 GDP比重,一路從二○○○年的一三%,成長到去年的二二%,而且,這還未算進央企(國營事業)的收入貢獻。算進央企貢獻國庫金額,專家預估國家收入占 GDP比重可能超過四五%,比起社會福利完善的德國與法國還高。

也難怪,《富比世》雜誌(Forbes)○九年調查的全球「賦稅痛苦指數」,人均所得全球排名連前一百名都擠不進去的中國,企業及個人所負擔的稅負,卻是全球第二沉重。

而這就是中國高經濟成長率之下,內需仍然無法奮起的原因。在那年年一○%的漂亮成長數字下,其實央企和稅收的成長排擠掉了民企與個人收入,最後所有的增長仍然回到了政府口袋。中國去年的經濟成長率是八.一%,但財政部稅收卻「超額」成長了二二.八%。

「在中國,GDP不是結果,GDP是中國政府的目標。你一定要達到目標,所以地方官員才會把剛啟用七年的橋炸掉重造,因為這樣才有投資!」曼沙拉馬尼指出中國高成長的矛盾:有六成的GDP成長是來自投資,僅有不到三成的成長來自於內需,而投資正是來自政府的大舉建設。

中國緩成長

金磚四國一起陪葬

「所以,如果中國的消費無法大幅成長,未來十年,我認為平均經濟成長率很可能只有四%。」曼沙拉馬尼下了結論,這個預測和高盛當年預測中國在二○四○年後 才會降到三.五%,提早了將近三十年。「我會這麼說,是因為經濟成長率大部分來自投資,但是我們現在已經看到過度投資的跡象了。也許明年、後年還能撐得下 去,但是這樣的財政擴張還能持續多久? 」「現在中國的投資是放緩,但它很有可能在未來變成負成長!民間消費當然會繼續成長,像是食品、蛋白質食物等,在長期都是看多。但是投資縮水是無法被消費 給替代的,而這個結構性的問題過去十年完全沒有改善,就算現在開始,也要十年以上才能改變。」曼沙拉馬尼指出,投資縮水,伴隨而來的將是工業生產的減少, 這對全世界的工業原物料就是很大的衝擊。

「我們現在已經看到中國對原物料的需求大量減緩。在歐美經濟疲軟的情況下,中國需求減緩,就等於仰賴原物料出口的新興市場國家減緩。」言下之意,仰賴中國 進口石油的俄羅斯,及出口鐵礦的巴西,都會變成直接受災戶。「當BRIC裡的B(巴西)、R(俄羅斯)都會因為C(中國)而放緩,以中國為首、牽動全球經 濟的金磚四國自然也很危險。這可以說是現在全球經濟最大的危機!」面對中國的危機,曼沙拉馬尼坦承:「沒有特效藥。」因為過去十年中國的快速成長,就是因 為打了太多腎上腺素刺激經濟,才造成過去十年的超水準成長;今天中國經濟放緩,只是「恢復正常」。面對未來,現在中國民間已經掀起了一股中央減稅的期待。

而這也許正是中國最需要的:不再「藏富於國庫」,而將財富還給人民,消費能力才能真正成長。中國這十年來能在金磚四國中引領風騷,並驅動巴西、俄羅斯,甚至東協等國的經濟,就像是從高利貸中借了巨額貸款,終有一天要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343

壽險老大國壽 拒絕再玩傷本遊戲

2012-9-17  TCW



今年是國泰人壽成立五十週年,還沒開始慶祝,卻在業務員間投下一個震撼彈:國壽不再當龍頭了?

在壽險業界,「初年度保費」(FYP)一直是兵家必爭之地。為了搶到「初年度保費市占率第一」頭銜,壽險業三大巨頭:國壽、富邦、南山,在銀行保險通路打得你死我活,殺到幾乎是「賣一張賠一張」,就是為了搶第一。

然而,國泰人壽卻在最近突然喊出「不盲目追求FYP第一」的口號,甚至想改變業界行之有年的遊戲規則。

「既然認為我們是龍頭,龍頭有龍頭的做法……,第一名的公司,就要定義什麼是第一名,」國泰人壽總經理熊明河指出。

找通路賣保單肥了銀行瘦了自己

熊明河這句話的背後,凸顯的正是過去兩、三年,壽險業為搶市占,狂賣躉繳商品、衝FYP所衝出來的後遺症。對國壽來說,找銀行通路賣保單,要付出高額佣金,大把鈔票給銀行賺去,收進來了一堆爛頭寸。結果是肥了銀行通路、瘦了壽險公司。

國壽目前帳上還有高達二千八百九十億元的現金,為了搶FYP市占率,所收進來每年超過百億的保費,現金根本來不及消化,承諾給客戶的利率還得照付,投資收益賺不回來的結果,根本是倒虧。

「現在就承認,我們比較飯桶(台語)啦!投資比較飯桶啦,我不曉得有什麼其他的、上帝告訴他(指競爭對手)的一些訣竅,我們沒有找到。所以我們投資,我們 覺得以我們的狀況分析出來,沒有辦法達到客戶要求的報酬率。有,可以,但是要冒險。但我們要冒這麼多險嗎?」熊明河分析。

對國壽的做法,業界不是沒有掌聲。一位歐系券商的金融產業分析師強調,「不衝市占率(指FYP)是好事。資金壓力大(的情況下),大,不見得是好事。」而 對國壽本身來說,想重新定義第一名,就得忍受孤獨。相較業界上半年FYP成長二八%,國壽卻較去年同期衰退了三‧六%。此消彼長之間,國壽承擔的壓力可想 而知。

在慶祝五十週年的這一年,國壽下定決心,放棄追逐FYP第一,也希望藉此改變業界生態。這到底是螳臂當車還是一呼百諾,業界拭目以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765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