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分析工業股21 - 成本4(折舊) hiking

From
http://hk.myblog.yahoo.com/kl424/article?mid=2273

踏入四月,永利控股(876)還未出業績,令 我有點擔心,過去四年,永利控股在截數後75-113天出業績,去年由於更改財政年度,用113天還情有可原,今年總不會比去年遲吧。星期二,永利控股終 於出通告,宣布四月十八日出業績,剛剛在旅行出發前一日,是截數後的第109天,比去年進步4天,但依然差強人意,很多工業股在財務的範疇都不注重。

在 興建廠房期間,公司要付出各項費用,對現金有寵大需求,或者會令負債增加,各項工程的費用,會暫存在建工程,但不影響損益。若果該項投資前景出現變數,管 理層可能會減慢工程進度,令投入資金速度減慢,同時讓已投放的資金繼續存放在在建工程中,延遲折舊對原有業務的盈利蠶食。若果新工程進度一再延期,投資者 應該加倍留意。

在生產線投產後,在建工程會被轉往固定資產,並且開始折舊,一般工業股,廠房及設備會扣除剩餘價值後以可使用年期作折舊, 每年折舊金額會直接列入成本,影響盈利,因此,不少管理層會選擇較長的年期作折舊。假設公司投資一千一百萬,剩餘價值一百萬,公司選擇以十年作折舊,每年 盈利會減少一百萬,若公司選擇五年作折舊,每年盈利會減少二百萬。一些管理層花紅與盈利掛鈎,在有今生無來世的考慮下,為了做靚盤數,會傾向選擇較長年 期。

可使用年期是投資陷阱,因為可使用並不代表可產生盈利,近十年科技進步,推陳出新,生產設備在最初一、兩年會產生強勁的盈利能力,但 隨著技術的轉變及競爭者加入,該生產設備盈利能力會大為下降(即毛利來大幅下降),換句話說,折舊金額在最初的時期會顯得微不足道,之後漸漸侵蝕盈利(由 於售價愈來愈低,折舊成本的比重會愈來愈高)。

另一個折舊的考慮是折舊方法,以下介紹兩種方法,直線法最簡單也常見,用餘額除以折舊年期得出每年折舊金額。遞減法的折舊金額逐年遞減,是較適合實際情況。

永 利控股(876)使用的折舊方法是直線法,為彌補預支盈利的缺點,在選擇折舊年期時,用了進取的三年,即每年折舊33又3份1%餘額。比較晶門(2878),同樣使 用直線法,機器及實驗室設備的折舊為12.5%-33.33%,即3-8年,當中可能出現扭曲盈利的可能性較永利控股為高,因為年報中沒有明確指示那些資 產作三年折舊,那些作八年折舊,若單憑管理層對「可使用年期」作判斷,便有可能出現為了短期盈利表現而作較長年期的選擇。

有了基本概念, 可以開始睇永利控股的折舊情況。2004年報的主席報告中,表示因東莞生產線已呈飽和,集團已購入位於廣東省羅定市及河源市若干工業用土地作興建新廠房。 羅定廠位於廣東省西北,佔地66000平方米,預期2005年中投產,而河源廠位於廣東省西北部,佔地170000平方米,第一期預計2005年底投產, 當時並未公佈第二期拖工日期。在附錄中顯示,當年並無在建工程,年初模具、廠房及機器(下同)的資產值為98M,當中已折舊達90M,而當年添置了13M 新設備,在未進行折舊前,未折舊的總數為21M,當年已這筆金額作出100M折舊,折舊率達47.6%,完成折舊後,期末未折舊的金額為111M,只佔當 時資產的10%,是非常健康的數據,鑑於其廠房產能已飽和,在此時擴充業務是合理做法。

2005年報(截至2005年9月)中,主度報告 顯示羅定廠及河源廠將相繼落成並逐步營運,在管理層論述及分析中,指出羅定廠建造已峻工,內部裝修已進入最後階段,這與一年前的時間表慢了半年,由於年報 中沒有指出延遲的原因,這是投資者要跟進的事項,若果半年後真的能開始投產,是情有可原的情況,因為新廠房需要通過不同的政府部門,這可能遇上不能預測的 延誤,加上新生產線的測試也會有不能盡控制的問題。河源廠的投產期也由2005年底延至2006年中,年報清楚地指出天氣不隱定令工程進度拖慢,由於管理 層提前作出報告,這處理方法是正面的。

在財務附錄13中,顯示該年度的在建工程金額已累積28M(去年是0),這是因為兩個廠房均未投產,期末資產117M,已折舊108M。若新廠房能於下年度投產,可預期折舊金額會大幅上升。
在2006年,永利控股把年結日改至12月31日,因此,這年年報所顯示的數字共 15個月,即由2005年10月至2006年12月尾,比較數據時要注意。順帶一提,年報中指更改原因是提高編製綜合財務報表之效率及效益,若單憑今年的 需時而言,我看不出這安排提升了效率,雖然這是小事而且不直接影響盈虧,但卻扣掉了我對她的印象分,減低再增持的機會。

羅定廠終於在 2006年9月投產,比兩年多前的預算慢了一年多,比上年年報所述慢了一季,由於年報沒有清楚解釋原因,我認為這項目的表現很差,這並不單是承諾的問題, 由於期內已投入資金,延遲了投產令回報期增長,又白白付出利息。河源廠於2006年12月開始第一期運作,比去年報告之期又慢了半年,而2007年會陸續 裝配自動化生產線。

在財務附錄16中,在建工程大增63M,這反映了這15個月投入大量金錢,新添置11M大部份由去年度的在建工程轉撥 而來。由於羅定廠已投產數月,這筆新添置的設備應該是使用在羅定廠中。而河源廠於12月才開始「運作」,年報不用投產而用運作,加上在建工程的金額大增, 我相信是河源廠已開始測試,但未正式投產,而從金額上來看,河源廠的投資額遠高於羅定廠,原因在年報中可以尋獲,年報中指出羅定廠主要為成品進行裝配,而 河源廠主要生產部件,在自動化的前題下,加上河源廠配備電鍍生產線,機器設備會遠高於前者。

這年度的折舊仍處於低水平,原因是舊資產的折 舊已絕大部份完成,但新資產只有11M從在建工程轉入,令折舊金額仍未上升,同時,128M資產中119M已完成折舊。在4月18日公佈的業績中,河源廠 去年於在建工程中那63M將要轉入資產並進行折舊,折舊金額將會大幅上升一倍以上,令邊際利潤下降。

去年業績共15個月,今年營業額上升 一、兩成也未必能錄得增長。成本上升,人民幣升值,加上折舊大升,都對這份業績帶來負面影響。未知是否管理層為了減輕短期對業績的影響,在2006年12 月開始回購股份,至2007年6月30日,共回購36.712M股,約10%已發行股份,令今年的每股盈利不至大幅下調。這篇文章旨在分析折舊,關於永利 控股的盈利預測,有空的話另文再寫,否則下星期五便有分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20

【记者观察】-21世紀財經新聞對日鋼的觀察


From


http://www.21cbh.com/HTML/2009-7-6/HTML_KA5W8C4RMKA0.html


日钢和山钢集团的几轮较量,已不再是“国进民退”故事的简单演绎,而是我国钢铁业重组史上,招式高明的一场商战。

在青岛一位民营企业负责人看来,杜双华借道开源控股,另辟蹊径,反映出的更深层问题是“大型民企都由境外公司控制,政府的监控能力越来越弱”,以及“很多民企资产在国内发展壮大后,纷纷转入海外壳公司,因为民企所面临的投资环境有太多不可控制的风险”。

北 京科技大学冶金学院教授许中波认为,抛开宏观背景,立足于中国钢铁业的发展“个性”来分析,杜双华暗地里的较量,并非对行业发展趋势不满,而是对现行中国 钢铁业重组模式的反抗。其理由是,在目前状况下,日钢的发展势头,已超过莱钢和济钢。而这场重组里,看不到市场化发挥了主导作用。

山东省钢 铁业重组背景与河北省钢铁业不同,虽然想借鉴河北省搞大集团化的模式,但莱钢和济钢近几年的发展证明,这种模式或许不一定适合山东省。或许一位莱钢退休不 久的高层的看法有一定代表性,其表示,钢铁业重组,尤其是涉及不同区域、不同所有制之间的重组,行政手段并非唯一方法,应该将市场机制考虑进去。

从数据层面来看,根据银行业内人士的信息,截至今年一季度,相比济钢41亿元存货,日钢存货仅为20亿元;济钢和莱钢的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总计分别达2亿元、4亿元,而日钢不到1亿元。

诸多之处,使杜双华与开源控股之间的关系更为人关注。由于目前山东钢铁没有实力吞下日钢,重组后不排除停留在形式上,也不排除日钢将来有整体上市的可能性,而这期间,杜老板再出什么奇招也未可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955

中環在線:街市偉21歲仔未畢業助父打江山 李華華


2009-08-11 AD





 

正 所謂「虎父無犬子」,如果父母喺行業入面有豐富經驗同有咁上下成就,做仔女嘅應該點都唔會差得去邊嘅!人稱「街市偉」嘅澳瑪娛樂(959)大股東吳文新, 可能都想培養自己個仔繼承衣鉢,所以上星期五由公司正式委任佢嘅乖仔Victor做澳瑪娛樂執行董事。華華噚日睇到澳瑪嘅通告,話現年21歲嘅 Victor,家陣仲喺美國普渡(Purdue)大學主修機械工程學。今次嘅執董委任期為三年,董事酬金每年12萬,除開即係每個月都有成1萬蚊人工,對 於唔少仲係讀緊書、又或者啱啱畢業嘅大學生嚟講,都算唔錯o架喇!

仍在美讀書 年薪12萬

雖然Victor年紀小小就做執 董,而且仲係博彩行業嘅新人,但佢爸爸喺公司通告入面講明,對囝囝做執董鼎力支持。吳文新家陣唔只身兼希臘神話控股股東,仲係澳門博彩專業協會嘅創會會長 兼會務總監,又喺澳門博彩業、娛樂、運輸同酒店等行業有超過40年經驗,相信有佢喺後面撐腰同指導,Victor唔會令小股東失望啩!不過,華華睇晒成份 通告,都冇Victor嘅中文名,唔知佢係低調,唔想畀人知自己做執董,定喺佢只得英文名呢?李華華[email protected]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307

世紀21的故事-資本策略(497)、冠中地產(193)、21控股(1003)


今日,21控股的控價暴跌,其後停牌,令我非常好奇。


21世紀地產,香港人應該非常熟悉,其業務主要是以多家地頭蟲組成聯盟,然後交換資訊的地產代理。據21控股(1003,前稱樂家集團、興旺行、當時稱為真樂發控股)收購世紀21的全部股權中稱: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80506/LTN20080506348_C.pdf


目標集團於一九九三年由賣方創辦。


根據分特許經營協議,世紀21香港獲授永久獨家權可轉授特許若干Century 21商標,並可授出Century 21特許經營權予持牌房地產經紀,及使用由Century 21 US開發之Century 21系統以在香港及澳門成立、發展及經營房地產代理公司。


Century 21 US為全球最大之住宅房地產銷售集團之原有特許經營權擁有人,於全球58個國家及地區擁有超過8,400個獨立擁有及特許經營代理公司。Century 21 US設計及開發出標準化之標誌、代表性佩章、名片、文具、業務表格、辦公程序手冊、中央推廣計劃、銷售培訓計劃及人事管理及監控系統。


世紀21香港根據分特許經營協議已獲授於香港及澳門使用上述系統之權利。


...


世 紀21香港主要從事提供特許經營、顧問及物業代理服務;世紀21物業代理主要從事提供物業代理服務;而世紀21測量行主要從事提供測量、物業項目顧問服 務、物業估值、物業代理服務、拍賣及招標服務。目標集團現時在香港及澳門經營超過120間(包括4間由目標集團擁有)持牌房地產代理公司。


但是世紀21的大股東是誰呢?其實來來去去只是一個人持有,就是吳啟民先生了。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623/LTN20090623298_C.pdf


吳 先生,五十五歲,於二零零八年七月加入本公司,擔任執行董事,另獲委任為本公司若干附屬公司之董事。吳先生持有英國倫敦大學倫敦經濟及政治學院之碩士學 位。吳先生曾於文華行地產顧問有限公司、美國大通銀行、世貿中心集團及廣東銀行擔任高級職位。彼於房地產行業擁有豐富經驗,並為世紀21香港有限公司之創 辦人。吳先生為本公司一間非全資附屬公司(即欣明,稍後會詳說。)之董事兼股東之胞兄。


但世紀21卻用了不同的載體,但亦有淵源的公司來控股,讓我們來回顧一下,另由於關係太複雜,有部分細節將會被忽略。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10711/LTN20010711028_C.doc

2001年1月,資本策略(497,前稱海洋資訊、創見太平洋控股)購入吳啟民先生持有的Consective Profits Limited 80%股權,其持有世紀21 82.5%股權,即購入世紀21的66%股權。


Consective Profits Limited 80%股權作價1,905萬,以200萬現金,剩餘1,705萬,以每股55仙發行3,100萬股支付。


即當時世紀21的估價為:


1,905 / (82.5% x 80%)


= 2,886.36萬。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30110/LTN20030110081_C.pdf


2003年1月,資本策略(497)購入慶屋國際(193,後稱冠中地產)的24.7%股權,即1.43億股,每股22仙,作價3,150萬。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30325/LTN20030325001_C.pdf



2003年3月,資本策略(497)購入樂家集團(1003,後稱興旺行、真樂發控股、21控股)的即28.08%股權,即2億股股份,每股30仙,作價6,000萬。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30909/LTN20030909035_C.pdf


2003年9月,資本策略(497)把Consective Profits Limited 80%股權售予冠中地產(193,前稱慶屋國際),作價600萬,較前2年的1,905萬,下降68.05%。


至今世紀21的股權,由資本策略,轉移至冠中地產。


當時的估值為: 


600 / (82.5% x 80%)


= 909萬。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31112/LTN20031112028_C.pdf


2003年11月,資本策略(497)把興旺行(1003,後稱興旺行、真樂發控股、21控股)的2.01億股,以每股30.35仙轉讓予梁先生及黃先生,作價6,100萬,資本策略算是微賺。


據2005年10月,資本企業家雜誌對梁黃二人的專訪,兩人稱「2000年至2004年是公司的高速發展階段,經過數年之後,我們遇到一位朋友,他對我們說:「香港做生意的人很多,但有多少人有條件當上市公司主席?」透過上市公司,我們可以加快實現理想。」


那位朋友是誰?應該是吳先生了。


http://202.66.146.82/listco/hk/21holdings/annual/2005/ar2005.pdf


2004年1月,因並沒有出公告收購,並在年報中發現,並從據21控股(1003,前稱興旺行、當時稱為真樂發控股)收購世紀21的全部股權反證,相信是向吳啟民先生弟弟購入欣科60%股權,作價600萬元。


據年報稱,欣科是買賣及製造玩具、禮品及贈品。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40204/LTN20040204064_C.pdf


2004年2月,資本策略(497)的29.37%股權,即450,364,000股,轉移至鍾楚義先生,作價7,300萬,當時其履歷如下:


鍾楚義先生,43歲,英國倫敦大學畢業,一九八三年獲法律學位。鍾先生於一九八六年取得香港執業律師資格。


鍾先生於一九八八年任職渣打(亞洲)有限公司,一九九零年成為奔達國際有限公司(268,前稱國泰京華集團,即後來的世貿集團,鵬利集團,已在2003年私有化)之董事兼總經理,其後於一九九二年加入中策集團有限公司(235)。一九九九年三月,鍾先生加入電訊盈科集團,現為電訊盈科有限公司(8,前稱德信佳)執行董事。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50518/LTN20050518022_C.pdf


2005年5月,資本策略(497)出售859,864,000股冠中地產(193)予朱年耀先生,作價4,041萬元,每股均價約4.7仙。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70801/LTN20070801316_C.pdf


2007年7月,冠中地產(193)出售Consective Profits Limited 80%股權售予久違了的吳啟民先生,作價400萬,較前4年的600萬,下降33.33%。


當時世紀21的估值為: 


400 / (82.5% x 80%)


= 606萬。

奇妙之旅至此開始。


真樂發(1003,後稱21控股)經過一輪清洗及出售業務予舊股東後,在2008年5月有一項宣佈。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80506/LTN20080506348_C.pdf


公司宣佈5合1。


另外,其宣佈收購除之前的世紀21香港外,亦收購世紀21物業代理及世紀21測量行,作價4.3億元,其中2億以現金支付,1億以年息3厘承兌票據支付,剩下1.3億以年息2厘的可換股債支付,換股價是合股後13.75仙(即20合1後的2.75元)。


其擔保盈利為2,300萬,如低於此數,其代價需作一定扣減。


同時,公司配售4億股,每股12.5仙,及1億元年息2厘可換股票據,換股價13.75仙。


若全部行使,吳先生將持有28.48%股權,成為大股東。


但從其公告上,前兩年並無1年的合併盈利多於這個數字的20%。


但是其後通函稱: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80627/LTN20080627502_C.pdf


根據分別載於本通函附錄五、六及七之世紀21香港、世紀21物業代理及世紀21測量行會計師報告,於世紀21香港、世紀21物業代理及世紀21測量行截至二零零八年三月三十一日止年度經審核財務報表反映之目標集團除稅前總溢利約為24,980,000港元。


因此,該金額已達至保證溢利金額,賣方無須與Kingbox作出任何補償。


為何盈利會突然暴增,連報告內也看不出太多,相信大家非常清楚。


另外,估值更達4.65億元,較之前的一部分值606萬(其餘兩項的合共帳面值為負),不知這位估值師是否沒飯吃,需要做出誇張的估值。


在這項交易中,吳先生當然是最大受益者,把一件值數百萬的東西賣到4.3億元,其中2億更是現金,雖之前批股失敗,但暫時亦取得1,000萬現金,足夠補回購入Consective Profits Limited 的代價之餘,還賺600萬,所以他真的賺翻了。


所以他的股票可稱無本。


但最後市況好轉,公司推出更兇狠的批股計劃: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81222/LTN20081222545_C.pdf


公司宣佈20合1,然後由恆利批新股2.2億,股價為合併後15仙(即合併前0.75仙),結好批可換股債1.2億,年息2.25%,換股價18仙(即合併前0.9仙),集資淨額1.51億,目的在償付吳先生的代價。


其後股價暴升至2元以上,這批新股及可換股債接貨者獲利豐厚,就算今日暴跌,也賺約3倍。

現時,該批作收購吳先生資產之用的可換股債行使價已下降至1.006元,但是換不換已沒所謂了。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730/LTN20090730866_C.pdf


其後,公司放出的消息都是散貨手段。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907/LTN20090907255_C.PDF


今日停牌,都是因為這件事可能告吹吧。


不過任務完成,已沒所謂呢。


P.S.還有一件事提醒大家,老x集團的412、913及273已進駐,真要小心。

Heritage International Holdings Limited 102(L)
    13,888,888(L)
4.37(L)
31/07/2009
Unity Investments Holdings Limited 102(L)
    13,888,888(L)
4.37(L)
31/07/2009
Willie International Holdings Limited 102(L)
14,444,444(L)
  14,444,444(L)
4.54(L)
31/07/200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889

結好之表演-21控股(1003)、星美國際(198)


21控股之故事:


http://realblog.zkiz.com/greatsoup/10889


留言稱:


如果分散來沽,更加是有預謀,是一件不想別人知道的事情來的,但是股價跌得太急,令監管當局懷疑,終於被迫停牌吧。

我想,其後表現如如979、1141一樣,股價會繼續陰陰下跌,其中或有可能有一段兩三日的爆升,但好快會沉靜下來,之後會有一兩次批股吧,吳先生成功套現退出,其後新人上場,不過手法遠劣於吳先生。

合資環保公司是派貨技倆,通常無端端做緊一樣東西,然後立刻轉營,都不是吉兆,這是代表公司缺水,要借概念批股集資解困,其後可能寫的689就是一例,因為之前要找些背景資料,所以還未出街。


上次復牌急跌後,公司很快就宣佈批股。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921/LTN20090921521_C.pdf


公司以43.5仙(即合併前2.175仙),批售4,350萬股,集資淨額1,770萬,配售代理為英皇。


至於集資用途,據稱:


本公司計劃將配售事項之所得款項淨額約17,700,000港元用作一般營運資金(包括但不限於償還承兌票據及本集團其他債項)。


不久,股價繼續下跌,配售亦未完成,但也不會成功完成,因為股價已跌至低於批售價,據停牌前股價34.5仙計,起碼每股輸9仙,即逾20%,虧本的東西沒人做,當然無人接貨。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1012/LTN20091012541_C.pdf


執筆二十分鐘前,公司宣佈1供4股,每股10仙(合併前0.5仙),發行1,445,529,192股,集資淨額為140,200,000港元,包銷商為之前配售可換股票據的結好及剛剛配新股的英皇。


該公司稱集資用途為「有意將全部所得款項淨額用作一般營運資金(包括但不限於償還承兌票據及本集團其他債項)」。


據公告稱:


於 本公佈日期,吳先生持有本金總額為130,000,000港元之可換股票據,該可換股票據可按換股價每股股份0.967港元(可予調整)轉換為 134,436,401股股份。吳先生已發出不可撤回承諾,承諾(其中包括)根據承諾書之條款並在其規限下,於記錄日期營業時間結束前概不會轉讓或買賣可 換股票據及不會行使可換股票據附帶之換股權。


greatsoup:


幾可肯定本次吳主席不供股,據公告稱,集資所得和吳主席所持的可換股債相近,且集資用途也說得明白,或會用作償還債項,故這筆錢暫時的使用權會轉移至吳先生,而該公司主導權則會轉移至兩證券行手上。


至於未來的活動,應是吳主席用手上套現的資金購回21世紀,其後又注入一些非常特別的概念,但這個10仙兇殘性供股,記憶中多屬較正面。因供股後股權較為集中,若包銷不足,也許正是機會,不過因證券行的問題,倒是要小心。


星美控股:


故事:


http://realblog.zkiz.com/greatsoup/7977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930/LTN20090930508_C.pdf


復牌不久,就委任一位袁先生為副總裁,負責發現有之電影院業務,資歷非常短,據公告稱如下:

袁先生,36 歲,畢業於北京師範大學。彼於電影院業務擁有逾十年的豐富經驗。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1012/LTN20091012543_C.pdf


公司宣佈配售2.69億股及3,975萬,1%年息的1年期可換股債,換股價及配售價均為26.5仙,集資淨額1.1億,配售代理亦為結好,用作營運用途。


greatsoup:


可換股債券的用途正如之前所稱的認股證用途,加上該可換股債性質,是為一些短期炒作但缺乏資金的炒家的技倆,不成只有少量損失,成功則獲大利。


這隻短期內會向好,但是都是缺水的,要小心一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818

報紙近日公司報導(12/21-12/25)


21日: 331,952,408,1132


22日:848,163,435


23日: 2777


24日:704,565,488,1125,175,1097,235


25日:308,175,235,389,517,765,81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571

低利競爭下讓市值成長21倍的「紅海魔術師」 群光林茂桂:經營不賺錢,就是罪過

2010-5-3  今周刊





群光,靠著三大紅海產品線,不跟投資人拿一塊錢,十一年內市值能從二十二億元變成五○八億元,而讓群光像擁有魔法般快速成長的,正是宛如「紅海魔術師」的 群光副董林茂桂。

撰文‧賴筱凡

一家公司從掛牌時的市值二十二.二億元,成長了二十一.八倍,到如今市值達五○八億元,這需要多久的時間?

答案是十一年。「而且這十一年內,我們從來沒向投資人拿過一毛錢,從未現增過。」拿著掛牌以來的市值成長表格,群光副董兼總經理林茂桂相當引以為傲,因為 群光上市掛牌十一年,僅靠著盈餘轉增資,讓股本成長一.六倍、市值突破五百億元。

二○一○年對群光來說,是特別的。因為今年群光市值不僅突破五百億元,甚至不畏金融海嘯,交出連續三年獲利創新高的驚人成績,旗下小金雞更是羽翼豐厚,先 是光學元件廠新鉅科,掛牌第二天股價就衝破百元,而轉投資的觸控面板廠宸鴻,也將在下半年第一回台上市。

群光是怎麼辦到的?不僅躲過金融海嘯,獲利成績還不減反增。攤開群光的產品組合,電腦周邊產品︵鍵盤與滑鼠︶、影像光學產品和電源供應器「三分天下」的產 品線,看起來其實並不特別。不論是鍵盤、滑鼠、視訊網路攝影機(WebCam),或是電源供應器,都是競爭激烈、處於紅海市場的低毛利產品。但讓人驚訝的 是,群光單靠這些「蠅頭小利」的產品線,卻能在金融海嘯衝擊下,戰勝不景氣。

堪稱是「紅海魔術師」的林茂桂,變的不是魔幻的戲法,而是一步一腳印從銷售與節省工廠營運成本下手,才得以在紅海市場找到源源不絕的成長動能。因此,即使 是紅海產品,同樣也有驚人獲利的成長力道。

蛙王哲學

挑對產品才能當第一

雙手抓水,一個蹬夾腿,這是蛙王北島康介最擅長的蛙式,他也是林茂桂最欣賞的游泳選手。每周都要游上兩到三次的林茂桂,更從游泳中悟出一套經營哲理。「北 島康介為什麼選蛙式,不選自由式,因為他游蛙式能稱王,游自由式絕對贏不了西方人,西方人手長腳長,若一起比,游一趟自由式就輸人家二十公分,來回四趟八 十公分,就輸幾秒了!」看在他眼裡,北島康介在蛙式游泳能稱王,就像群光能擁有四項市占率全球第一的產品一樣,都是產品策略對了!「我們的鍵盤市占率全球 第一,視訊攝影機、NB內建攝影機模組、CMOS DV︵感光元件攝錄影機︶,統統都是全球第一。」這些產品能在全球爭霸,就如同北島康介選對蛙式,群光也是因為挑中對的產品策略。

捧著為日廠代工的攝影機,林茂桂一邊秀新產品的功能,一邊驕傲地分享群光亮麗的成績。對林茂桂來說,群光能有這一天,十一年前忍痛砍掉NB產品線的決策, 發揮了關鍵的效用,那是一段令林茂桂感到最挫折的過去,更是讓他現在講起來還咬牙切齒、無法忘懷的回憶。

紅海策略

市占第一加上不斷降低成本早在十多年前,群光不僅曾是NB廠,更做過主機板,「那時別說前五大,搞不好還得排到老六、老七去。」想起當時群光做NB,即使 林茂桂帶領的鍵盤產品線,市占率已拿下全球第一,每年營業額做到五、六億元之多,卻遠不及NB產品線燒錢的速度,「一年、兩年就算了,連續五年都虧錢 耶。」林茂桂講到激動處,忍不住揮動了雙手,即使帶領旗下員工全力衝刺,光鍵盤產品每年交出六億元營收,但遭到NB部門拖累,群光整年結算下來,卻賺不了 錢,有時還虧損,員工更別想要分紅。

對一名產品線的主管來說,縱使底下員工拚死拚活衝到全球第一名的市占率,卻因其他產品線的不賺錢,分紅、獎金就這樣沒了。「那是我最挫折的時候。」正因對 底下員工有很深的愧疚感,林茂桂當上總經理的第一個決策,就是裁撤NB產品線。

「經營公司不賺錢,就是一種罪過!」對林茂桂而言,當時錯誤的產品策略,拖垮的是其他產品線的獲利,更讓他深感一家公司要賺錢,選對產品絕對是首要關鍵。

然而,有了產品策略還不夠。「在藍海市場裡,想贏有兩個條件,一是產品策略要正確,二是技術要領先。」林茂桂舉了個例子,就像○二年群光率先切入NB內建 攝影機模組市場,當時群光苦口婆心說服NB廠,NB內建攝影機模組是趨勢。先見之明加上技術領先,群光花不到三年時間就拿下NB內建攝影機模組全球市占率 第一名。

不過,NB內建攝影機模組的藍海市場,也因眾多競爭對手的加入,掀起殺價割喉戰,而變成紅海市場。林茂桂為了要維持市占率寶座不墜,並持續獲利,於是將經 營重點轉向兩個領域:第一、強化業務銷售力;第二、不斷降低成本,維持競爭力。

在競爭激烈異常的高科技產業裡,即使是毛利率保五、保四的NB代工廠,都要爭得頭破血流,更別說是零組件廠,「以前擠進前五名才活得下去,前三名才能賺 錢,現在不一樣,經濟不景氣就是一種淘汰賽,只有做到全球第一才能不被淘汰。」總把「不景氣是修理不爭氣的公司」這句話掛在嘴邊的林茂桂,時時這麼叮嚀著 員工。

他指著投影片,條列著各家電源供應器大廠去年的獲利情況,圖表中,別家公司衰退一五%至二○%,只有一家正成長,那就是三年前林茂桂接手重整的群光電能 (高效電子前身)。

三年前,群光電能還只是微軟遊戲機XBOX排名第三的電源供應器廠。換句話說,第一與第二大供應商吃剩的訂單,才有機會轉到群光電能手上。

然而,才花了三年時間,群光電能靠著研發技術提升,從第三大供應商變成第一大供應商,XBOX超過七成的電源供應器都出自群光電能,就連未來兩年的新品都 已交由群光電能設計開發,這就是「第一」的魔力,也是群光電能在去年不景氣,獲利仍可成長九.八二%的關鍵所在。

但要做到「第一」豈是容易之事,成本沒有競爭力,客戶怎麼可能會埋單?所以,工廠如何順暢營運,讓成本降到最低,成了紅海市場致勝的第二大要件。

三十二歲就坐上光寶「最年輕廠長」的林茂桂,從光寶時代就是帶產線的高手。在他當光寶廠長的那個年代,只要是他帶的廠,每年成本下降一五%到二○%,被他 視為是基本門檻。於是,產品市占拚世界第一,工廠營運成本要最低,就成了這位「紅海魔術師」能帶領公司一躍而上的兩大利器。

貧寒出身

重誠信、重表現闖出一片天談起產品,林茂桂有講不完的生意經,但談起「人」,林茂桂也有聊不完的念舊情。出身嘉義農工之家的林茂桂,父親以做農具為生,只 能勉強溫飽,卻無法供他念書,所以林茂桂從小的學費都靠領獎學金來支付,「小時候窮得不像話,後來念台北工專,就是想要趕快畢業,早點出來賺錢。」出國留 學對林茂桂來說,根本不敢想,身為長子的他,比其他弟妹更有一份擔家計的責任。

畢業後就投身光寶的他,在光寶成績斐然,問他為何要離開光寶,林茂桂笑了笑,「因為誠信。」原來是當時群光董事長許崑泰力邀他加入群光,他口頭答應,過了 半年卻沒下文,當時許崑泰只講了一句話:「你答應要來又沒來,你沒信用啦!」為了誠信,林茂桂毅然離開光寶,更因為許崑泰的一句話,讓他在群光打拚了二十 年,「我跟他(指許崑泰)是絕配,他對我是百分之百的信任,而我的信念就是不讓他擔心。」林茂桂這種重信用、重表現的氣魄,讓他在科技圈裡有一票好朋友。 不僅前戴爾亞太區採購總經理、麥實管理顧問董事長方國健是與他一起潛水的好朋友,前摩托羅拉台灣區總裁、現任宸鴻總經理孫大明,也是與他一起游泳的好友, 更牽線群光投資宸鴻;此外,林茂桂與仁寶總經理陳瑞聰還是高爾夫球伴,他甚至還擔任華寶的獨立董事,就可知兩人交情匪淺。

即使有著一票大老闆的好友,但林茂桂卻和一般大老闆很不一樣,縱使如今他擁有上億身價,卻對坐擁豪宅絲毫不動心,「住豪宅有花園,我家樓下也有小公園 啊。」林茂桂笑稱,貧寒出身讓他始終謹記回饋社會的心,就像如今群光能有這般好成績,他也不忘照顧員工,因為沒有「人」,什麼都做不好。

看著群光一樓貼的三年後群光總部模擬藍圖,林茂桂說,在群光市值突破五百億元後,他對股東還是有承諾,這次他要變的魔法是,每年至少要有三成的投資報酬 率,未來三年營收、市值都要三級跳,挑戰一千億元大關。林茂桂要用表現看起來緩慢的蛙式,達到這個宏大的目標,速度勢必得加快才行。

林茂桂

出生:1950年

現職:群光副董事長兼總經理學歷:政大企研所企家班、台北工專

經歷:光寶廠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465

5月21日 味皇


http://hk.myblog.yahoo.com/lgaim-foolman/article?mid=4448


又洗白白了,洗到甩皮

今年的回報終於負數了(-7.1%),雖然總體仲賺緊少少(21.1%)

如果不是死好彩將錦江換馬成集優同漢登,仲會蝕更多

曬命一下:

當時,錦江18000x2.61=集優20000x1.62+漢登20000x0.62+2180

現在,集優20000x1.29+漢登20000x0.59+2180=錦江25000x1.57

中信換成匯豐同鴻興,中外航換中外運的效果暫時還打平

股價雖然下跌,但齊齊跌的話亦能找到換馬的機會,只要目標是股數而不是市值,不只升市先有計

對於長期處於買入狀態的我,對市跌自然非常歡迎,特別是派息日的時候

經歷了去槓桿化,很多殘存企的的財政遠好於海嘯時,固定成本下降,定單亦充足,如果用樓市作類比例子,就是樓價下跌,租金上升的情況

點解枇杷膏是中國人發明的?因為中國人多痰,一些產品總會有其固定市場而且歷久不衰,這樣的企業不在少數

奧普公告話進入汽車市場,汽車同茅廁同灶頭有關係乎?唔知佢想搞乜鬼,如果開洗腦公司都話,現家就正如當初的比亞迪一樣,不專注本業,投資人會棄之 如敝履,比亞迪轉營成功的事實並不會改變當初質疑比亞迪的做法的正當性,本來打算再增持奧普的,現在味皇立即打退堂鼓,改為持貨觀望,奧普好似要投資 1.6億,奧普有現金1億,比佢一年賺2億計,但又要派大息,錢從何來?如果佢打算集資或減派息,味皇會相當失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620

chat.zkiz.com 的新活動: 壇主在線- 明天(6/11) 21:00-22:00)

此前談過我們的聊天室: chat.zkiz.com已經開幕,大家可到此談談。

其實zkiz.com是有好多功能,包括:

(1) stock.zkiz.com :股票及董事資料的集中地。

(2) realblog.zkiz.com: 供zkiz 人在能簡單地寫網誌,可以自加大量功能。

(3) realforum.zkiz.com : 供大家討論及放人資料的的地方。

(4) zkiz.com: 搜尋器,供大家搜尋在realblog.zkiz.com及realforum.zkiz.com 留下的文章,realforum亦提供此功能。

(5) 祕密功能: 待開發中....

由於大家對zkiz.com的了解不太深入,不懂充份運用本網的功能,故此壇主將會在明天晚上9時至10時於http://chat.zkiz.com 上線,解答大家對這個網的技術上的問題,同時也可以向提出一些意見給他,以改良本壇。

希望大家多多捧場,另外chat.zkiz.com 未來也會有好多精采的活動提供給大家,請大家繼續留意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967

買樓兩頭賺──量化寬鬆政策下物業成為理想投資(2010/11/21) 脫苦海

http://hk.myblog.yahoo.com/tokuhon_blog/article?mid=17193

量化寬鬆政策引發投資市場的變化,美元及相關資產弱勢已成為自我完成的全民共識,很多人但知所謂「買實物抗通脹」, 或因為港元與美元掛勾,便以存人民幣作為另一種出路。此處出現兩個考慮:首先,所謂實物,可以是黃金、物業,甚至有人去囤積商品甚至農產品,究竟選擇那一 種?第二是,所謂商品貨幣如澳元紐元,或甚囂塵上的人民幣投資,牌面上表現比美元強,又是否理想?

市傳國內炒賣諸如大蒜、蔬菜、肉類之類農產品,甚而有人煞有介事說因為各地冷藏設備發展起來,有利囤積居奇云云。而香港亦有一鼓收集諸如紅酒、名錶、錢鈔、茶餅作為投資標的。筆者不敢說類似的操作不能獲利,卻難以視之為投資,因為他們面對流通性及異質性的問題,導致難以大額進出,以及定價困難。相比之下,黃金及其他商品期貨就無此弊,不過相比之下物業金額大,而且高透明度的成交紀錄令定價較易,可以判斷估值水平。

此外還要考慮槓桿此一因素。黃金及其他商品期貨均可以高槓桿方式運作,而被人目為高風險投資;可是以按揭買入物業, 其實亦是槓桿,比如七成按揭是用三倍多,如按到九成則高達十倍,然則何以少人批評?說穿了,物業市場較少出現斬倉情況,即使物業市價低於按揭額,出現負資 產情況,只要按時供款,往往銀行亦不會收回物業拍賣抵償。至少在金管局網站看到負資產的統計數字,即是金管局亦默認此種現象的存在。反而其他商品,未跌到 負值,經紀行已經call margin追加保證金。因此物業投資的安全系數比其他商品高得多。

而另一被人忽略的因素是除了現金會貶值,其實債項也會貶值,美國政府深明此道,因此不惜大印銀紙製造流通量,今天的 債去到若干年後已貶去一截。借錢買物業,動輒十年、廿年甚至卌年,其間銀行欠款所代表的購買力亦隨通脹而降低。過去數十年樓價輾轉上升,債務購買力輾轉下 降,無論地產商或小業主,均是兩頭賺錢。

至於不買實物資產,改存商品貨幣或人民幣投資產品又如何?其實所謂人民幣升值,是購買力下降速度較慢的假象。美國政 府會印銀紙,難道歐洲、澳紐或中國不會做?至少中國政府亦是大量放水進入市場,而不會坐以待斃,國內物價上升已成普遍現象。據報導甚至出現國內居民回流香 港購物的現象,在流動性海量之下,各種貨幣只有爭相貶值一途,用那種貨幣只是程度上的分別。

租或供物業,往往佔家庭支出的一大部份,即使不以投資視之,能鎖定或控制居住支出已是自保。尤其在當今時勢,誰人會低價出售自住物業?樓價大跌又從何說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32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