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任何行業產能都過剩 我在等三次探底 梁軍儒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5a73c90102e2fk.html
許小年
 
2013年11月11日 15:15  新浪財經 

  許小年「11.6」溫州演講實錄:「我在等三次探底」

  我今天在這裡講的題目是「結構性衰退及其醫治」,一個主要的觀點就是我們當前所面臨的經濟困難——經濟速度的放緩。溫州地方大家比我知道的更清楚,它在過去十幾年間經濟的高速增長所積累的問題現在逐漸的暴露出來了,有很多嚴峻的挑戰。

  那麼,如何去看待這些問題,我的一個核心的觀點就是,這些問題是中國經濟在快速發展的過程中,經濟結構出現失衡所產生的問題,這種增長速度的放緩我把它稱之為結構性衰退。衰退它用詞的含義並不是我們通常講的經濟要負增長,而是增長速度的放慢。結構性衰退和我們通常所理解的週期系衰退有根本的區別,週期性衰退就像春夏秋冬四季循環一樣,現在天氣冷了大家不用擔心,因為你熬兩三個月氣候自然轉暖,你扛一陣也就過去了。而結構性衰退和週期性衰退它根本的區別就在於,如果不能夠糾正結構性的扭曲,衰退將持續較長時間,它不能自動恢復,必須要推行結構性的改革和結構性的調整,所以這是我今天講的一個主要觀點。

  OK。我們現在講一下中國經濟結構的失衡是什麼?中國經濟的結構失衡從數字上非常明顯的是投資和消費的失衡。投資每年增長20%,消費每年增長不到10%,兩者相差一倍,或者投資增長率是消費的兩倍。這樣帶來什麼結果?投資是要形成生產能力,投資的增長長期地領先於消費的增長,就使得生產能力的形成超前了社會需求,結果是過剩產能,中國現在最大的結構失衡就是過剩產能。你去看一下哪個行業產能不過剩,全都是過剩產能,過剩產能對經濟的危害是什麼?惡性競爭、價格不斷下跌,因為產能過剩大家都是發愁自己的產品怎麼賣出去,於是在市場上惡性競爭,所以互相比賽降價,降價的結果是企業的利潤率越來越薄,最後發生虧損,虧損的時間長了企業倒閉、工人失業、社會不穩定出問題,而企業一旦倒閉銀行壞賬大量出現。

  中國經濟目前的結構性問題看上去就是投資和消費的嚴重失衡,社會購買力跟不上,整個全社會供應能力的增加。哪裡產能不過剩,傳統的製造業全都產能過剩,鋼鐵、水泥、玻璃(1305, -4.00, -0.31%)、建築材料、電解鋁、煤化工、發電量、發電設備、多晶硅、風電設備、造紙、印刷、造船、航運、化肥、電視、冰箱、手機等,沒有一個不是產能過剩的行業,傳統製造業通通產能過剩。這些過剩產能生產出來的產品賣不出去,這些產能所用的銀行貸款就無法償還,那銀行壞賬是必然的,銀行現在老做手腳,把壞賬藏著,各種各樣的貓膩,過橋貸款等等,無非是忽悠上級,說壞賬率雙降。還雙降呢!應該是「霜降」,怎麼可能在這個時候壞賬率雙降,應該是雙升。為什麼雙降?造假賬,忽悠領導。

  在產能過剩的情況下企業不敢投資了,於是中國經濟增長的速度就放慢了,因為在過去的十幾年間我們主要是依靠投資才增長,現在面對過剩產能企業不敢投資了,經濟增長速度自然就放慢了,所以我們把它叫做結構性衰退,是由於結構失衡出現投資增長速度的下降,帶來的是經濟增長速度的下降。這樣的結構性衰退,政府採取的政策不應該是拉動內需,在2009年的時候,我們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推出4萬億,其實根本不止4萬億,大概投入的資源有10幾萬億。這10萬億的資源投入中主力軍是銀行,財政投入大概也就一兩萬億,其餘的都是銀行,所以銀行今天不出壞賬事情就很奇怪了,那中國還真是地球上非常特殊的國家。如此大規模倉促的投資、項目的上馬,沒有經過仔細的論證和風險的評估居然沒有壞賬,這個難以現象。

  我們為什麼反對政府干預市場,因為政府的干預打亂了市場的正常運行,給企業帶來了一種錯覺甚至是幻覺,以為強大的政府可以人為的製造經濟景氣,跟著政府衝進去了,現在被套了沒人給你解套。跟著政府投光伏的、投風電的現在什麼情況?全都被套了,所以基本的經濟規律你是不可以違反的,你要是違反了一定受到懲罰。4萬億並沒有改變中國經濟總體的運行事態,在這裡我們沒有用GDP,為什麼沒有用大家都知道,現在連領導都不用GDP了,我們為什麼要用GDP,外國記者問領導,「你看中國的經濟形勢,你看什麼呢?」領導說我不看GDP,我看三個指標,第一叫發電量;第二叫鐵路貨運總量;第三叫中長期貸款,這就是後來著名的「克強指數」,這是克強總理觀察中國經濟所用的指標,所以我們要聽領導的話,才用「克強指數」,而不用統計局的GDP。

  發電量非常清楚,深谷是2008年的國際金融危機,高峰是4萬億。4萬億實際上是十幾萬億,只維持了幾個季度的繁榮,經濟就一路下滑,所以不要迷信政府這只有形之手,把自己的事做好,根據市場基本的規律來安排企業的發展,不要聽政府說什麼,要聽消費者說什麼。當然你要知道政府它想幹什麼,因為我們生活在一個政府對經濟有很大影響力的國家中,你完全忽視政府的政策也不太可能,但是不要把企業的經營發展和政府的政策掛起鉤來。

  一路下滑滑到了二次探底的谷底,二次探底出現在去年的下半年,二次探底以後政府又急了,又來了一輪「4萬億2.0」,「4萬億2.0」大家知道的不多,為什麼啊?因為這一次是轉到地下了,打槍的不要,悄悄的進去,發改委不知不覺中幾千億的項目就批出去了,資本市場不知不覺若干萬億的資金放出去了,於是「4萬億2.0」持續到今天大家感覺到的所謂企穩,現在官方、民間宏觀經濟用的詞不是2009年的強勁反彈了,而是回落企穩。那我們知道這企穩是假的,它是「4萬億2.0」的作用,七八月份一直延續到九十月份,各位感覺日子好過了一點,原因是「4萬億2.0」的餘威以及最近在房地產上的放鬆,所以讓大家感覺到似乎又過去了。沒有,只要結構性的問題一天不解決,任何反彈和企穩都是暫時的,所以我在等著三次探底,三次什麼探底我也不知道,但是我知道它一定會發生,因為結構性問題沒有解決。同樣的結構性的分析,我知道歐洲經濟會繼續下滑,滑到什麼時候是最低點我也不知道,但是我知道它會繼續下滑,因為它的結構性沒有解決,它的過度負債問題依然沒有解決。我們的過剩產能問題剛開始被官方所承認,於是政府又制定這規劃那規划來消除過剩產能,我想說你們還是定規劃嗎,過剩產能全是你規劃出來的,現在你又來規劃掃除過剩產能,你放一把火現在又來積極的救火。鐵路貨運總量的趨勢跟發電量完全一樣,不用我解釋,大家一看就知道,最近鐵路貨運總量雖然有一點點反彈,但還是負增長,只不過負增長比以前小了一點,仍然是一路下滑,擋不住。

  下面一個問題要問的是什麼?我們解釋了什麼叫做結構性失衡,也指出了中國經濟結構失衡在什麼地方,那就是投資與消費的失衡,那就是生產能力的擴張超過了居民購買力的增加。這種投資和消費的結構性的失衡原因是什麼?只有找到原因才能夠對症下藥,既然是投資增長兩倍於消費,那我們一個很自然的猜測是在過去的十幾年間,是不是投資主體收入增長超過消費主體的收入增長,帶著這樣的猜測看了一下數據,發現果然如此。在這個經濟中投資主體是政府和企業,消費的主體是居民,那我們接下去要研究的問題就是收入在政府企業和居民之間的分配,過去十幾年間發生的是什麼情況?我們在這裡用了清華大學兩位教授的研究結果,發現在過去十幾年間投資主體的投入確實在上升,而消費主體的居民收入在下降。當然居民收入的下降我在這裡講的是相對下降,而不是絕對的下降,我想強調這個概念。什麼叫相對下降?就是在總收入的份額中下降,就是它的增長率落後於政府和企業收入的增長率。

  兩位清華大學教授的研究表明,從1993年到2007年收入分配佔GDP的比重,居民的份額從63%降到52%,降了11個百分點,這是中國消費滯後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居民收入增長的相對滯後。而企業的收入從20%微升到22%,最大的獲益者是政府,政府的收入從17%上升到26%,所以數據支持了我們的猜想,投資和消費的失衡是由於在國民收入分配方面的失衡造成的。在過去的十幾年間,國民收入的分配有利於投資主體(政府和企業),而不利於消費主體(居民)。

  下面就要談對策了,怎麼去調整收入分配?收入分配的問題是什麼呢?是政府收入份額在不斷上升,企業只是微升,居民的收入份額在不斷下降,對策是全面的實質性的減稅,減少政府的收入份額。三中全會會討論這個提議嗎?有人仍然抱有信心,我不知道會不會,我也沒接到會議通知,如果有幸去列席的話我要提出解決目前中國經濟目前的問題,要全面的實質性減稅,政府手裡掌握的資源太多了,政府掌握這麼多資源全是浪費掉的,而且它使經濟結構嚴重失衡。你要減政府的稅,你去問問政府恐怕沒有一個官員會同意,官員會瞪大眼睛說:「教授你說什麼,減稅?我們現在錢還不夠花呢,怎麼可能減稅啊,我們現在離開土地財政日子就過不下去了。」我想說:「領導,你知道不知道,正因為土地財政,你造成了中國經濟結構的失衡。」為什麼土地財政會造成中國經濟結構的失衡?什麼叫土地財政?土地財政就是政府一手低價從居民和農民那裡徵地,而且低價供給企業去投資、去擴張,同時高價在市場上拍賣商業用地。巨大的土地增值收益政府拿走了,主要是政府拿走了,政府把土地增值收益拿走投資去了。另外一方面,由於農民、居民沒有得到足夠的補償,所以在這個收入方面居民、農民拿不到市場價格,拿不到土地增值收益的大部分,對什麼不利?對消費不利。

  所以你看結構性的失衡到最後一項一項地去分析,你就能夠找到我們將來改革的目標在哪裡,我們的對策應該是什麼。我們的對策剛才已經講了,要全面減稅。要解決土地財政的問題,怎麼解決?有什麼對策?土地供應的市場化。那我們提出的方案是什麼?我們提出的方案從農民土地確權開始,就是確定農民土地的權益,然後在確定土地權益的基礎之上,如果我們不動土地制度,現在集體用地的經營權進入市場,拓寬土地供應渠道,打破政府對土地一級市場的壟斷。第三步是什麼?土地私有化,把土地還給農民。土地制度改革它的目標是什麼?使得土地增值收益農民和居民獲得更高的比率,有助於消費。

  當然,這個土地改革也有助於社會穩定,你看一看全國的群體性事件,有很多群體性事件都是和土地連在一起的,都是在土地權益產生的糾紛,最後矛盾激化成為群體性事件。所以你為了其他的目標,你為了社會公平與正義,你為了扭轉結構性失衡,都要推進土地制度的改革。除了土地制度的改革以外,還有資本市場的改革,因為在資本市場上,政府的過度管制也使得投資越來越重,消費越來越輕,什麼管制?利率管制,利率是政府管制的。當然在貸款方面現在全放開了,但是有一個重要的存款利率沒有放開,政府人為的壓低存款利率,以便向企業、向政府、向國企提供低息貸款。提供低息貸款鼓勵什麼?鼓勵投資,而人為的壓低存款利率受損的是居民,居民的儲蓄收入因此而減少,居民的收入減少了當然對消費不利。不僅在銀行,在信貸市場上,就在股票市場上政府也是壓低融資成本,A股市場上的市盈率是20倍、30倍,創業板上市發行率是50倍,如果發行市盈率20倍,20倍是什麼意思?20倍就是用1塊錢的盈利融資融20塊,那企業的融資成本是5%,所以市盈率的倒數大致來講,不嚴格,市盈率的倒數就是融資成本。

  所以我們現在陷入的是改革的悖論,這個悖論是什麼呢?我們依靠政府去推動改革,但是政府沒有改革的激勵,因為所有的改革將傷害政府的利益,這就是改革的悖論。能不能從這個悖論中走出來我本人信心不足,這也是我不願意談三中全會的一個原因。所以對策都是有的,你要開放,金融行業要開放,醫療衛生要開放。現在一說醫患關係的緊張就說醫改失敗了,北大有一位教授說:「這是哪門子的醫改,還沒改就失敗了。」現在的問題是不改革造成的,還沒改革就說失敗了,失敗什麼啊,你根本就沒改革,現在80%、90%的醫療資源全是國有的,民間有資金、有人力就是進不去。問題在於政府過度管制、供應嚴重不足,凡是能投資的地方產能全過剩,全是不過剩的地方都不能投資,就是這個問題。

  其他方面今天沒有辦法再一一講了。小結一下,你要開放,改革開放這兩大國策你要繼續下下去,但是今天的改革開放和30年前比起來有很大的困難,不僅是因為小平那樣的領袖人物不再有了,而且改革的阻力大大超過小平時代,這個改革的阻力就是既得利益。如果我們改革不能推進,中國經濟的前景是什麼?前景就是結構性的扭曲長時期存在不能矯正,於是經濟長期在衰退中。我剛才講的改革措施,各位自己思考一下可能性有多大,我剛才講的改革措施全面減稅、土地制度改革、資本市場開放、壟斷性行業和政府管理性行業開放,可能性有多大自己估計一下,30%的概率你比我還樂觀,我們自己估計一下就可以知道這個冬天有多長,這個冬天有多冷,自己就可以知道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2050

《文林苑兩週年》同意戶老弱病殘 已有近半放棄都更 王家自拆組合屋 同意戶還在等解套


2014-03-24  TCW
 
 

 

兩年來,在士林王家伸冤、抗爭的聲音背後,有另外一群人有家歸不得。原三十六戶文林苑同意戶中,不少人因病辭世、退出都更,多次向政府請願未果,只能苦候僵局解套。

撰文‧何欣潔、賴若函

士林「文林苑」都更強拆案兩週年前夕,二○一四年三月十四日,王家所有權人之一王耀德自行拆除組合屋,其父王廣樹十六日也鬆口表示「不再抗爭」,樂揚建設將重新開工。「謝謝王耀德!我們好想回家!」同意戶同聲吶喊,訴不盡他們兩年來流落四方、有家歸不得的辛酸。僵局獲解套,最欣慰的就是他們。

根據台北市都更處掌握資料,兩年以來,已有七位文林苑同意戶地主因老病而相繼辭世,等不及看新家一眼。自救會長謝春嬌估算,原有的三十六戶同意戶,已有十餘戶選擇「認賠殺出」,退出都更遊戲,只剩二十戶左右仍然等待僵局解套。

「每當其他同意戶問起進度,我就覺得很抱歉。」謝春嬌在文林苑都更案陷入僵局後,一肩扛起召集眾人和對外發言的責任,她感嘆,越來越多同意戶因病辭世、退出都更,甚至遷居中南部,每次消息傳來,她都很無力,「老的老、小的小,大家生活壓力都大。」八十老婦,有殼變無殼走進高齡八十歲的同意戶蘇清華租屋裡,明顯可以感受到空間的狹隘,「真歹勢,沒地方讓你們坐!」她頻頻道歉。與正值青春年華的孫兒同住,兩個人僅能共用不到十坪的辦公大樓小套房,聲音、氣味、衣物都互相干擾,陽光也難進屋內,生活品質不理想。

「這是朋友好心租給我們,離士林比較近,條件已經很好了。」蘇清華善用收納法,努力把房子收得乾淨整齊,讓所有「臨時」安置在此的家具各安其位,卻難以突破套房坪數的先天限制,「油煙味會飄進房間,我已經很少煮飯,孫子用電腦,也只能搬上床用。」一輩子在桃園工廠擔任女工,與丈夫勤懇存錢買屋,老來參與都更,卻讓自己的老年歲月由「有殼」變「無殼」,蘇清華的臉上滿是無奈,「當初以為一、兩年就能回去了,所以委屈在這種小地方不要緊,誰知道會拖這麼久?」高齡居民苦不堪言,中年的同意戶也有本難念的經。原本和母親同住的李彩雲,因母親生病,房東不願出租房屋,只好將母親安置在板橋的安養院,她的租屋地點從北投換到台北市中山區套房,每日往返於工作地淡水、板橋與租屋處。

中年孝女,等到心已死談起高齡七十九歲的母親,五十一歲的李彩雲淚水簌簌流下。母親因為糖尿病惡化,可能面臨雙腿截肢的處境,目前陷入昏迷,加上腎衰竭,情況很不樂觀。「她還有意識時常常問我,什麼時候可以回家?」面對病危母親的殷殷期盼,她只能垂淚以對。

單身的李彩雲,薪水除了要付補助額以外的房租,還要承擔母親一個月三萬元的安養院費用,經濟擔子沉重。原本不善言詞的她,為了回家,一字一句地練習,不但上政論節目大聲抒發己見,也向台北市政府多次發出陳情信函,但政府總以「交給法律處理」來回應。

李彩雲說,一三年,台北市長郝龍斌曾經在接見同意戶時擁抱她,並說很快就會有結果,但事實證明,一切都只是空談,「這政府已經沒救了,在等待的過程中,我的心已死。」王家自拆組合屋當天,坐著電動代步車在遠方關切的同意戶鄭立清,也殷切期盼早日回家。早年因車禍受傷的他,自力更生賣彩券、成家立業,卻因文林苑都更遙遙無期,人生再度陷入黑白。

鄭立清表示,他上有一對老父母、下有不滿三歲的稚兒,租屋負擔相當沉重,「一個月房租兩萬六千元,樂揚只補助一萬元,自己要負擔一萬六千元,還有小孩的教育、奶粉、家中的種種開銷,我身體又這樣,能怎麼辦呢?」拿著王耀德的自拆聲明稿,鄭立清忍不住雙手微微顫抖,他說:「好希望《都市更新條例》早日修法,可以解決我們的問題。」同意戶長期陷於有家歸不得的僵局,也讓家戶內的外籍配偶,處境更加艱辛。

來自越南的阮清春紅著眼眶表示,嫁來台灣已有諸多不習慣之處,遇上都更案延宕,返家之日遙遙無期,「壓力很大,晚上睡不著,因為沒錢,沒辦法回越南,連頭髮都剪短了,沒心情照顧。」阮清春的先生賴俊男,這些年來帶著一家七口離開士林租屋,高齡八十三歲的母親住在安養院,他曾在臉書激動發言,想要和建商解約,「不解約,我就燒炭自殺!」加上兩個孩子總是心繫著要回到熟悉的士林唸書,賴俊男的無奈,全寫在臉上。

兩年的孤獨等待太漫長,雖然王家已停止抗爭,台北市都更處長林崇傑也表示,文林苑建案兩年之內就可順利完工,讓許多同意戶開心不已,卻又不敢高興得太早,大家互問「這是真的嗎?」就怕再生波折。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4658

全世界都在等歐版QE,但德拉吉真想要的是財政刺激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7774

明天歐洲央行公布利率決議,市場最關心莫過於歐元區什麽時候展開資產購買計劃(QE),但是德拉吉同時呼籲的需要財政政策支持的表態卻鮮有人關註。(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Fulcrum Asset Management資產管理公司主席,高盛前合夥人Gavyn Davies指出

過去歐洲央行行長德拉吉一直贊成財政緊縮,當然一直反對任何赤字貨幣化的提議。但是他反對赤字貨幣化的立場在過去幾個里發生了變化,現在即便是德國央行也接受QE在歐盟公約允許的範圍之內。


……
德拉吉對財政政策的新觀點,是因為他對歐元區核心經濟問題看法發生了改變。歐洲央行支持歐盟委員會出臺一個全面刺激計劃的觀點已經慢慢浮出水面,而在這個問題上歐洲央行與德國的分歧已經變得非常明顯。

 

為什麽德拉吉對經濟的看法發生了改變?

 

因為現在歐洲央行內部普遍認為歐元區經濟作為一個整體,長期以來受困於需求不振,這實際上創造了一個“流動性陷阱”。由於此前歐洲央行註意力旨在修複銀行系統,並解決歐元區內部貨幣政策分散的局面,歐洲央行不太願意承認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過“緊”的現實。按照保羅·克魯格曼的說法,歐洲對過多債務的擔心,超過了衰退的恐懼。

 

由於德國通脹率只有0.8%,歐元區其他經濟體只有把通脹控制在“零”或者負數,才能恢複競爭力。而歐元區經濟最新趨勢證明了這一點,法國和意大利成為了最新的受害者,這兩個國家經濟占整個歐元區的36%,這是歐元區無論如何都不能忽視的難題。

 

ftblog673

 

正如許多其他觀察家認為的,由於財政政策過“緊”,導致歐元區出現了許多陷入“流動性”陷阱的癥狀,而德拉吉在Jackson hole年會上的講話證明他同意了上述觀點。

 

ftblog6721

 

德拉吉的意思很明顯,他贊同貨幣政策在提高總需求會起到作用,但他真正能讓歐元區走出“流動性陷阱”的方法是擴大財政支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0600

“我在等死,不是開玩笑” 作家張賢亮,資本家張賢亮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04632

張賢亮告訴南方周末記者,如果不是陰差陽錯,他早就是跨國資本家了,“怎麽可能寫小說?” (鎮北堡西部影城供圖)

2013年秋天,張賢亮把自傳片斷交給南方周末發表。

2014年春天,他豁達地告訴南方周末記者:“我在等死,不是開玩笑,我現在是肺癌晚期,如果我明年這時候還活著,我再給你寫東西。”

2014年9月27日,張賢亮辭世。

2014年9月30日上午10點,銀川殯儀館最大的悼念大廳里,擁擠著據說1500人。電子橫幅的大字“沈痛悼念張賢亮同誌”下,輪番播放張賢亮在各種場合的照片。張賢亮躺在鮮花中,身上覆蓋著中國共產黨黨旗。“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寧夏文聯黨組書記兼主席鄭歌平在致悼詞時這樣開頭。

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俞正聲,全國政協副主席王正偉、白立忱送的花圈擺在吊唁廳右邊的最前面。

與張賢亮的巨大知名度相比,媒體對寧夏的認知成為笑談。CCTV新聞頻道播報張賢亮追悼會消息,把“銀川鎮北堡西部影城”讀成“銀川鎮,北堡西部影城”,隨後做了更正。騰訊娛樂的新聞標題幹脆把追悼會挪到了“西寧市殯儀館”。十多年前,當地的報紙就在連續討論“寧夏在哪里”,因為很多信件地址寫的是“甘肅省寧夏”。

按說張賢亮和電影界關系密切,他的《牧馬人》、《肖爾布拉克》、《黑炮事件》等9部小說改編成電影,張藝謀的《紅高粱》等從張賢亮的鎮北堡西部影城走向世界,但電影界幾乎對張賢亮的離世沒有反應。

告別大廳外的花圈足夠多,“備極哀榮”。作家楊爭光看了網上的現場照片後疑惑,“這是在八寶山嗎?共和國如泣的歌者走了,應該有萬人誌哀的場面。”門口右邊第一個花圈的落款“賢妻馮劍華”。頭發花白、這天著深色衣服、身材依然挺拔的馮劍華,站在接受慰問的家屬行列首位,她旁邊站著濃眉高個的80後兒子張公輔。

張賢亮的“原罪”

1980年,經過22年勞改和勞教,從西湖農場回到銀川的張賢亮,跟比他小十來歲的散文組編輯馮劍華做了《朔方》的同事,兩人最終結婚。張賢亮見到未來嶽丈時鞠了一躬,這深得馮劍華父親的心:“此子面相不凡,不愧是大家庭出身,將來必有大出息。”婚禮並不浪漫,在單位會議室舉辦,馮劍華親手縫了一紅一綠兩床緞面被子。他們搬到偏遠的一間小房間,每天擠公共汽車上班。

演員朱時茂送了花圈,他的花圈旁邊是賈平凹的。《靈與肉》是婚後張賢亮寫的第一部小說,一夜成名,次年,兒子張公輔出生,小說隨後被導演謝晉拍成了電影《牧馬人》,朱時茂因在電影中扮演剛平反的知識分子許靈均而成名。

那年44歲的張賢亮給馮劍華的印象是,因為長期“改造”人變得格外謙卑,在編輯部逢人就叫老師。他去北京等地出差回來,總會帶些煙茶等小禮物送人,馮劍華不以為然:“為什麽總是你送別人禮物,別人怎麽不送你?”

她感覺他總對政治風浪有一種怕。一次“清除精神汙染”,張賢亮的一篇小說受到批判,深夜,馮劍華發現張賢亮輾轉反側,她說:“怕什麽?你是城墻頭上的麻雀,見過陣仗的人,大不了把你打回農場,我帶著孩子跟你去!”張賢亮這才稍稍安下心來。

馮劍華是根正苗紅的紅五類,父親是煤礦工,她初中畢業留在礦上當了工人,後來又穿上當時最被艷羨的軍裝,1974年被推薦為“工農兵學員”,上了複旦大學中文系,同學中有作家梁曉聲。畢業後,馮劍華回銀川進了《朔方》編輯部。

與妻子新時代的“紅色貴族”身份相反,張賢亮有“原罪”的舊官僚資本家累及整個家族,爺爺是民國外交官;父親從哈佛商學院畢業回國後棄政從商,死於1948年;母親也在美國留學過。

黑洞洞的槍口, 不是意識流,是非虛構

中國文聯副主席馮驥才送的花圈排列在中國作協主席鐵凝、黨組書記李冰等人的附近。1985年,張賢亮的長篇小說《男人的一半是女人》在巴金主編的《收獲》雜誌刊登,引起軒然大波,他對性描寫禁區的大膽突破,也讓一些老作家不安,據《收獲》雜誌的葉開回憶,冰心就給巴金寫信讓他“管一管”。

正和馮驥才在美國訪問的張賢亮,得知國內又開始批他。美國的好友勸他趁機申請政治避難。張賢亮又一次體驗到“無法控制的一絲心肌的顫動”。他在國外發表“愛國主義”聲明給國內同仁和“組織上”傳遞信號。回國後證明又是一場“虛驚”。

還有另一種怕深植張賢亮的內心。張賢亮曾幾乎餓死,那增加了他生活的勇氣;另一次,他被“陪殺場”、“假槍斃”,留下的創傷是終生的。“他時常做同樣的噩夢,夢見被拉去槍斃了。”馮劍華對南方周末記者回憶。黑洞洞的槍口不時出現在他筆下,讀者以為是意識流手法,馮劍華認為那是非虛構。

1980年代末,大墻文學的另一個代表人物叢維熙給張賢亮打電話征集簽名,馮劍華接了電話,代為答應。後來,有人準備批判張賢亮,馮劍華把責任攬了過來:“名是我讓簽的,張賢亮不知道。”這一年,張賢亮最花心思字斟句酌寫成的長篇小說《習慣死亡》發表,馮劍華那時就認定,這是張賢亮的“巔峰之作”。

中國作協副主席李敬澤代表組織出席了追悼會,他擁抱了馮劍華。幾年前編輯“中國新文學大系”1980年代卷,李敬澤曾系統地閱讀了張賢亮的作品,認為張是被低估的作家,部分因為“他對於小說家的身份和成就不特別在意”。

張賢亮幾篇有名的小說最後都加上了“愛國主義”尾巴。《靈與肉》結尾,許靈均謝絕從美國回來的父親接他一家去美國,而留在了勞改農場學校;《習慣死亡》則在結尾讓主人公從美國回到中國西部那片荒原,並且回到最初的那個女人那里,小說最後有番對話:

“你看,我都成了這副樣子了,你還來找我幹啥?”

“也許這就是我的愛國主義吧。”

李敬澤認為,張賢亮最被忽視的就是《習慣死亡》。他不同意把張賢亮作品里的“愛國主義”歸結為簡單的政治正確,“他複雜得多,從來不做簡單的選擇題”,“僅僅從文本敘述去揣度他的選擇,會忽略他的作品與現世選擇的混雜、曖昧與精神上的疑難。他是在與所處的時代思想互動走在最前列的作家。”

勞改農場里的 《資本論》筆記

余秋雨送的花圈擺在吊唁廳的入口處。他也是曾到訪西部影視城的眾多名流之一。自從小說被拍成電影、獲得各種文學獎項,馮劍華發現,張賢亮在勞改隊養成的謙卑很快消失了。

張賢亮的張揚、健談逐漸顯現,常能主導談話的方向和氣氛,跟郭德綱、余秋雨在一起神聊,他談鋒的機智和詼諧一點不遜色,在某些官場交往中他也談笑風生,跟領導拍肩搭背就像對待兄弟。

馮劍華認為還是環境給予人的“身份感”更重要。“要是一天到晚讓人呵斥、打罵,你怎麽能神采飛揚起來?”

鄧小平南巡之後,年近花甲的張賢亮也決定下海。1993年他購買有二十來戶牧羊人棲居的古城墻和戈壁灘來建西部影城,跟二十多戶牧民一一交涉,拿出了當時積攢的全部存款。

“多虧了他二十多年勞改生涯中跟農民打交道的經驗,他既了解農民質樸的一面,也了解農民狡猾的一面,最後勸這些牧民搬走了,搬遷費也給得高。”張賢亮也曾在小說中寫道,“我”歷練出了一種“狡猾”。

勞改隊既有和張賢亮一樣被打成右派的知識分子,也有沒多少文化的刑事犯,和他們二十多年的共處,讓他在《我的菩提樹》等書中對知識分子的人性有透徹的洞察:那些人“把嘴當×賣”。馮劍華觀察,張賢亮對知識分子人性弱點的判斷,到老年也沒有改變。這也促使他設法擺脫這種弱點。

“我搞文學純粹是陰差陽錯,如果不是1949年解放,我早就是跨國資本家了,怎麽可能寫小說?開玩笑!”1998年,南方周末記者第一次在銀川拜訪張賢亮的時候,他開懷大笑。

馮劍華看過丈夫在勞改農場讀《資本論》的筆記,她認為那一定程度上是張賢亮商業活動的理論指導。

《靈與肉》是張賢亮(左一)婚後寫的第一篇小說,他因此一夜成名。小說隨後被導演謝晉拍成了電影《牧馬人》,朱時茂(右一)因扮演剛平反的知識分子許靈均而成名。 (鎮北堡西部影城供圖)

“我爸爸惟一的敵人是平庸”

吊唁廳門口有個哭成淚人的人——農民書法家牛爾惠,他守了三天靈,腿都跪瘸了。聽過張賢亮講課的回族文學愛好者馬克從寧夏中衛騎摩托車一百多公里來吊唁,牛爾惠又陪他一起跪。

牛爾惠的父親過去被打成右派。牛爾惠中學畢業後四處流浪打工,遇到了張賢亮,人生從此改變:從擺攤賣字到搬進影視城里的四合院“都督府”,做了張賢亮練書法的“書童”。夜里,跟張賢亮陪練書法的時候最安靜,但張賢亮思緒有時難以回到幾案,幹脆坐下來抽煙,說他看了不快的新聞想罵娘。牛爾惠入選了幾本全國書法名家辭典,當上了2008年北京奧運火炬手,也成了影視城里有房有車族。在“知恩堂”,牛爾惠把父親的照片和張賢亮的照片並列掛上。影視城的三百多個員工大多是像牛爾惠這樣的農民。

“別看他外面很風光,其實晚年的張賢亮很孤獨。不管別人怎麽評價,我從他身上體會到了溫情和慈愛。”2007年獲得魯迅文學獎的銀川文聯主席郭文斌告訴南方周末記者。張賢亮自己給員工講管理,也請不同的老師來講,郭文斌也曾受邀來講過“尋找安詳”。

10年前張賢亮從寧夏文聯主席的位置退休,搬到影視城,郭文斌就是他在銀川的一二知己,從那時起,他發現張賢亮的註意力轉移到傳統文化上,也默默地做慈善。張賢亮每年給醫療機構捐款一百多萬元,幫助看不起病的人。後來,他從一家福利院領養了一個女兒毛毛。

馮劍華的印象中,辦企業之初,張賢亮更多的壓力是怕企業虧損。20年經營後,鎮北堡西部影視城已是5A級景區,被評為中國文化產業的示範基地。

張公輔在悼詞中平靜講述父親留給他的精神遺產:“我敬愛的爸爸是一名戰士,惟一的敵人是平庸。”他還要繼續父親在最後幾年開始的幫助病人的“救生工程”。曾跟父親的友人韓美林學畫,畢業於四川美院動漫專業的張公輔,準備以後去學現代管理課程。

鎮北堡西部影城開業第一天,張賢亮帶領員工升國旗。 (鎮北堡西部影城供圖/圖)

大動物、小動物

張賢亮在小說中預言“作者”死於肺病,因為抽煙的緣故,預言應驗了,只不過不是小說中的65歲,而是78歲,算長壽了。

張賢亮住在北京的醫院,拒絕手術。2014年9月17日,他出院要回鎮北堡的家,救護車十幾個小時從北京開到銀川,路過山西,到了忻州,他讓停車,吃一碗山西刀削面再上路。

9月27日上午,兒子張公輔還想送父親去醫院,張賢亮說:“你能不能幹脆點?”他不同意搶救。下午兩點,昏迷了四個小時後,張賢亮辭世。

“他是大動物,我們是小動物。”很多人可能關註張賢亮的傳奇經歷、他的創業和財富,但李敬澤認為,真正的財富是張賢亮的文學作品。某種意義上,李敬澤同意張賢亮的驕傲,他曾說:“我的時代還不配讀我的作品。”

兩年前,張賢亮給馮劍華在影視城不遠處買了一戶農家院落,她特別喜歡那里的簡樸生活,在院子里種了吃不完的瓜和菜。

結婚34年,馮劍華體驗到了和張賢亮做夫妻的幸福,也經歷了痛苦與磨難。“他給我的幸福我接受,給我的痛苦我也接受。家家都有本難念的經,只不過難處不同或沒有明顯表現出來罷了。”

悼詞最後,張公輔說,他父親交代,碑文寫上這句話:

“他來了,又走了。”

9月30日下午三點左右,遺體火化後,幹燥的銀川下了一陣雨。晚上,出席完葬禮回到自家陽臺上的郭文斌,看到賀蘭山頂出現了美麗的晚霞。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4463

台南疫情有「全境擴散」疑慮 登革熱未設指揮中心 中央在等什麼

2015-09-14  TWM

台南市登革熱病例數持續創紀錄,包括衛生署前署長楊志良在內的公衛專家疾呼,應盡速成立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以有效調度並統籌資源,才有助於控制疫情。中央還在等什麼呢?

台南登革熱疫情失控,全台灣「剉咧等」,但整個防疫體系,卻顯得束手無策,甚至為了是否成立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還吵翻天。

去年登革熱確定病例數超過一萬五千例,是歷年最嚴峻,前疾病管制局局長蘇益仁警告,當時疫情最嚴重的高雄,去年此時約有一千六百多例,而今年疫情最嚴重的台南,現已破五千例、三十一人死亡,若加上即將來臨的十月、十一月高峰期,今年恐為歷年之最。

每天增加幾百個病例,衛福部疾病管制署卻始終不願成立中央指揮中心,讓專家憂心忡忡,不惜與疾管署長郭旭崧公開槓上。蘇益仁說:「要有效防堵疫情,在疫情剛開始時就要介入,且地方人力有限也無專業人才,中央應盡速進入。」

中央神隱 楊志良疾呼

多位專家也都贊成這個觀點。前衛生署長楊志良就直說:「早就應該成立指揮中心,讓中央資源下去!」二○○九年八八風災造成高雄許多地下室淹水,就因中央及早介入,最後疫情才沒有擴大。

疾管局前局長、嘉義市市長涂醒哲也認為,中央有流行病學、防疫、蚊子等各領域專家,病例數未上千時就應介入,放著專家在台北,對疫情控制沒幫助。

參與多次防疫的台大預防醫學研究所教授金傳春指出,登革熱病例出現前五十到一百例時,就要繃緊神經,現在台南防疫人員已無時間做協助疫情控制的疫調,應由中央調度各縣市與各大學人力投入。

等不到中央成立指揮中心,台南市政府九月七日成立專家顧問小組,由蘇益仁擔任總顧問,當晚疾管署發布新聞稿,指郭旭崧進駐台南,成立前進指揮所支援地方政府。

熟知疫情處理的人士一語道破:「政治是微妙的。」進駐台南,表示疾管署資源進駐,但這只在疾管署層級。若成立中央級的指揮中心,是拉高到行政院層級,可以指揮環保署、國防部、教育部等部會,更能有效率防疫,但最後成敗責任就在疾管署與行政院。

疾管署副署長莊人祥表示,登革熱是環境病,地方政府有相關防治機制可以調動,疾管署也會盡全力幫忙。衛福部次長林奏延表示,接下來若另一個縣市發生大流行,就一定要成立中央指揮中心。

登革熱是嚴重會致死的傳染病,透過病媒蚊擴散後就全民遭殃,當地方人力有限時,資源充沛的中央單位全力介入,刻不容緩。

撰文·林思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0025

全世界都在等這一刻!萊昂納多終於拿到“小金人”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6/02/4755253.html

全世界都在等這一刻!萊昂納多終於拿到“小金人”

一財網 一財網綜合 2016-02-29 13:06:00

恭喜小李子!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憑借在影片《荒野獵人》,終於結束了4屆奧斯卡“陪跑”之旅,第5次沖奧成功,奪得了最佳男主角。

當地時間2月28日,第88屆奧斯卡頒獎典禮在美國洛杉磯好萊塢杜比劇院舉行。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憑借在《荒野獵人》中的精彩表演獲得最佳男主角獎。布麗·拉森(《房間》)獲得最佳女主角獎。

馬克·里朗斯(《間諜之橋》)和艾麗西亞·維坎德(《丹麥女孩》)分獲最佳男配角獎和最佳女配角獎。

亞歷杭德羅·伊尼亞里圖憑借《荒野獵人》獲得最佳導演獎。

《瘋狂的麥克斯4:狂暴之路》收獲6項大獎,包括最佳混音、最佳音效、最佳剪輯、最佳攝影、最佳化妝與服裝、最佳藝術指導、最佳服裝設計。

其他已公布的獲獎名單如下:

最佳原創劇本:《聚焦》

最佳改編劇本:《大空頭》

最佳攝影:《荒野獵人》

最佳視覺效果:《機械姬》

最佳動畫短片:《熊的故事》

最佳動畫長片:《頭腦特工隊》

最佳紀錄短片:《河中女孩:寬恕的代價》

最佳紀錄長片:《艾米》

最佳真人短片:《口吃》

最佳外語片:《索爾之子》

最佳電影配樂:《八惡人》

最佳原創歌曲:Writing's On The Wall(《007:幽靈黨》)

 

綜合來源:央廣網、中國新聞網

編輯:余佳瑩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7165

中美S&ED 成果清單即將公布:雙方還在等什麽?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24867.html

一年一度的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下稱“中美S&ED”),再次落下帷幕,但中美之間的經濟議題磨合卻還將繼續。

中國商務部相關負責人昨日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透露,成果清單最終公布日期還沒確定,但很快將公布。

從雙方談判結束到文本公布有一個或長或短的時間差,是國際談判中的普遍狀況。多位曾深度參與中美S&ED過程的人士對本報記者解釋說,在最後的階段,成果清單由雙方工作人員各自整理、翻譯,經雙方修改同意並確認後,才能對外公布。

“在這個過程中,還會發生分歧,包括文字的表述等等,雙方會透過外交渠道和工作層面來逐步磨合,”其中一位人士說,“比如視頻會議、電子郵件、傳真、電話溝通等等。”

國際貿易談判中有個定律,“細節是魔鬼”,中美之間對於最後文本的磨合過程,便是一次次對於魔鬼的試探和救贖。

本次中美S&ED中,雙邊貿易協定(BIT)談判是重中之重。中美雙方還有哪些糾結的地方?

中美BIT談判的最後一公里

不論從哪個角度來看,中美BIT談判都到了達成一致的關鍵時期。

美國總統奧巴馬的任期已經接近尾聲,是否能在任期內為未來美國經濟起飛留下相應的政治遺產,還需拭目以待。

中美BIT談判於2008年正式啟動。經過多輪談判,雙方在國有企業、知識產權保護、透明度和標準制定等核心議題上仍存在分歧。但是,在2014年7月舉行的第六輪中美S&ED後,雙方就該談判達成“時間表”,力爭2014年底前就BIT文本的核心問題和主要條款達成一致,承諾2015年早期啟動負面清單談判。隨後,中美在2015年6月第19輪BIT談判中首次交換了負面清單,正式開啟負面清單磋商模式。隨後在2015年9月交換了第二輪負面清單。

國務院副總理汪洋在閉幕式上表示,雙方同意加快推進雙邊投資協定談判,將於6月中旬交換新的負面清單出價,力爭早日達成一個互利共贏的高水平協定。

中美分別是全球第一、第二大外資吸收國家,也是對外投資的主力。BIT協定的達成,將對全球的投資格局產生深遠影響。聯合國貿發組織秘書長曾在2013年接受本報記者獨家專訪時,就專門指出,希望能夠促成中美就此達成一致,以整合目前全球碎片化的跨境投資規則。

商務部原副部長魏建國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本次中美S&ED能夠就此問題達成一致,還是有相當大的難度,但年底前,雙方從大局出發,各自努力,還是有希望達成一致。

“我分析,雙方的分歧還是在負面清單方面,美方嫌我方太長。”

清華大學國際關系學院高級研究員周世儉則對本報分析稱,從表態來看,雙方都表達了達成一致的意願。如果一切順利,雙方將在今年秋季達成一致,給奧巴馬留下2~3個月的時間,去做國會工作,以求最終批準。

“出於各種考慮,在奧巴馬的日程之中,是把TPP的重要性放在中美BIT之前的,”周世儉說,“但也不排除最終考慮到大局,BIT的進展超過TPP。”

周世儉給本報記者算了一筆賬,美國對TPP中其他成員的出口總額,僅有美國對中國出口額的一半。“如果放棄這個大市場,孰輕孰重,他需要再掂量一下。”

6月6日,商務部國際貿易談判副代表張向晨在出席第八輪中美S&ED吹風會時介紹,中美雙方圍繞貿易、投資領域的重點關註進行了坦誠、深入的溝通。商務部部長高虎城在發言中指出,互利共贏是中美兩國經貿合作的本質。在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的背景下,中美經貿關系的密切程度超出以往任何時候,已日益形成休戚與共的“利益共同體”。希望兩國通過努力不斷縮小問題清單,擴大共同利益清單。作為貿易和投資大國,推動全球性的開放進程是中美合作的重要內容。在世界經濟陰晴不定的當下,兩國都應承擔世界經濟發動機的責任,維護世界經濟的穩定和增長。

中方關切高科技產品進口壁壘

中美BIT談判,是中美雙方多項各自關切中,重合內容比較多的地方。

汪洋在閉幕式上表示,雙方重申,繼續通過中美高技術與戰略貿易工作組詳細討論出口管制問題。雙方同意加強溝通,增進互信,努力達成運輸類飛機雙邊適航互認。雙方將繼續推動省州和城市間貿易和投資雙邊合作,進一步加強在基礎設施建設、知識產權保護、農業、中小企業、清潔能源研發創新、經濟政策研究等方面的溝通合作。

周世儉對本報記者分析說,經濟對話中,美方本次主要關切有三點:人民幣匯率、產能過剩、中美BIT談判;而中方主要關切點是美國民用技術對華轉讓、市場經濟地位,以及中美BIT談判。

這其中,美國關切的人民幣匯率、產能過剩的本質,其實都涉及經濟下行期,雙方就業壓力的問題。中國的人民幣匯率一旦升值,意味著本已脆弱的出口形勢將雪上加霜,沿海的外貿企業員工將面臨失業。而全球經濟低迷之時,當擁有最新技術的中國鋼鐵行業的過剩產能,遭遇到競爭力較弱、但政治遊說能力較強的美國鋼鐵行業,沖突也是難以避免的。

比如,美國時間3月4日,美國商務部發布公告,決定對原產於中國的不銹鋼板材和帶材發起反傾銷、反補貼調查。

“但我認為,中國不會在這兩個議題上有所讓步。”周世儉說。

與此相應的是中方主要關切的市場經濟地位問題,美方的非經濟因素考慮較多,立場也較為強硬。

中方關切的美國民用技術對華轉讓議題,主要是小布什任期內,對節能環保技術、清潔能源轉讓的承諾落實問題。這其中包括清潔能源、替代能源和節約能源。

“如果這些技術能夠落實,中國的環境問題也能夠得到較大改善。”周世儉說,“紐約的小汽車有上千萬輛,並不比北京數量少,但紐約卻有藍天,這就涉及到了汽車尾氣處理技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9990

5年前,絕大多數投資人都在等著看京東的笑話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705/163957.shtml

5年前,絕大多數投資人都在等著看京東的笑話
創業家 創業家

5年前,絕大多數投資人都在等著看京東的笑話

做投資就是要與人性作鬥爭。

來源 | 創業家

口述 姚亞平

整理 學霸君

VC如何更好地賺錢?從業10年,沸點資本創始合夥人姚亞平投資案例雖只有七八個,但個個可圈可點,如安居客(58同城收購)、華揚聯眾(A股IPO)、去哪兒(納斯達克)、7K7K、團車網;他還參與了鏈家、京東、58同城的早期融資,並幫助道瓊斯亞洲和SK電訊中國收購。

做出這樣的成績,姚亞平有一套自己的方法論:少數人思維、投資決策要對抗人性、狙擊手式的投資策略,以聯合創始人的責任心深入幫助公司。本文系姚亞平在“黑馬投資學院”投資營上的授課節選,創業家&i黑馬精選5010字與你分享。Enjoy~

99

我來自沸點資本,這之前基金叫高原資本。高原資本1988年成立於美國波士頓,在全球管理著37億美金。中國團隊在過去只投了10家公司,然而只有一家公司虧了錢,其他項目都回報不錯,年回報率約62%,奇虎360、六間房都是我們被投企業。

今天,我想與你分享一下我這10年來的投資思維及投資方法。

投資思維

做事的方法不斷變化,但思維方式很難改變。我做投資時,一直遵循這2個思維方式:

1、少數人思維

無論作為早期創業者還是早期投資人,都不需要也無法尋求多數人的認同,因為如果你尋求的是未來的真理那麽真理一定掌握在少數人手中。

我一直認為投資是一個非主流、邊緣化的行業。無論是天使投資還是VC,賺錢的一定是少數人。

歷史上幾乎所有牛×的公司,在它尚幼小時多數人都覺得它是傻×,像我早期接觸融資的京東、58同城,我們團隊早期投資的奇虎360等。

現在沒有人懷疑京東成功與否,但倒推5年,你覺得京東能成功嗎?2011年時,京東估值60~70億美金,投資行業中絕大多數人等著看它的笑話;當京東估值150億美金即將IPO時,許多二級市場的基金覺得這個公司怎麽值150億美金?怎麽能IPO呢?後來實在沒辦法,京東找市場上的一些非主流的基金融了4億美金,比如魁北克基金、中東的主權基金等。幾個月後,京東估值變成了300億美金,但公司本質沒有什麽變化,變的只是人心。

投資

比如15年前,全中國只有8家風險投資機構,市場上錢非常少,創業者可能把這8家門敲一圈還沒人投資那就融不到錢了。所以,當時投資是非常精細化運作。但現在供需狀況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一個熱門公司很快就被投資機構搶沒了。所以,幾乎所有投資機構都在主動做PR、上電視的。我參加電視節目後發現,講老百姓認可的東西才有收視率,這跟人的本性是一致的,但在早期就能被大多數認同的東西其實是錯的。

因此,投資註定是一個孤獨的行當。如果你跟別人的觀點一致或征求別人的意見,你不可能賺到別人的錢,而是永遠為別人貢獻現金。投資掙錢的方法就是:一,你跟多數人的觀點不一樣;二,你是對的,二者缺一不可。

所以,做投資具有少數人的思維至關重要。也許你不認同我的觀點,沒關系,我並不希冀得到認同,也不希冀你按照這種思維方式做事,只希望我的觀點能對你有所啟發,並反思自己的做事方法,即“見自己,見天下,見眾生”。

2、做投資要對抗人性

人類所有的科學都是為了延續人的本性,比如人懶,於是發明了遙控器;然而社會科學卻是是為了規避人的本性。做投資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因此也就是一個用跟對抗人性的決策過程,去投資延續人性的產品服務。

為什麽?因為做投資的本質就是花錢采購股權,花錢這事誰都會,這就好像所有的女生都會花錢買包包一樣,只不過好壞、品味、性價比有所不同。當然,投資不只是花錢采購股權,還要把這個公司養幾年,然後賣出去股權。會發現,花錢很符合人類的本性,人人都會,但正確的花錢卻很少人會;而養成階段更難,需要跟人性做鬥爭。因此,我們在投資花錢時會非常聚焦和自律,而自律是非常反人性的,因為人性的本質是放縱。

再比如,我在看項目時,如果有八成把握,我會投;如果只有六七成把握,我會好好研究一下待能更多把握再投資或者幹脆放棄。這時候朋友可能會問你:XX項目你投了嗎?潛臺詞是:XX項目你是不是錯過。但這是不對的。百鳥在林不如一鳥在手,做投資重要的不是錯過了多少好項目,而更厲害的是在於你能不能幫助投中的公司成為成功的公司。

每個人都應形成一套自己投資的價值體系,你要明白什麽時候按照自己的價值體系說“是”,什麽時候說“不”。

投資策略:用創業者合夥人的心態做創業

在VC行業做投資,有很多種方法。有些投資人是機槍掃射型,每個機槍手以45度角的扇面掃射。我們則是比較擅長精挑細選的狙擊手,希望每一顆子彈都瞄準之後再開槍,因為我們覺得投資不只是開槍狩獵,而更重要的企業養成、陪企業共同成長;如果投資的企業多了,我們的合夥人就沒那麽多精力參與幫助企業了,就像創業者無法同時參與很多個企業創業一樣。

1、質量:重質不重量,不隨波逐流

我們投的企業非常少,因為我們不追求投資的數量,而是重視投資的質量。

1)舉個炒股票的例子。假設這個世界上有100個漲停的股票,你希望抓住所有這100個。但任何人都不可能有100%的把握,只能對機會做概率性判斷。如果你想抓住所有這100個,那有五成把握時,你也會投;有六成把握時,你也會投;七成、八成你更會投。所以最終的結果是什麽呢?結果是你為了抓住這100個漲停股票,投了500個。

2)VC的例子也與之類似。2010年至今,互聯網、TMT領域超過10億美金的公司只有19個,投資成功率最高的紅杉占7家。這跟試圖“抓住這所有100個漲停的股票,結果投出500個”類似,可能抓住100個成功的不到40%。

聽我這麽一講,抓住40個,媒體經常會說,100個上市公司有40個是你投的,特別牛!但這40個公司掙的錢要被另外460個不掙錢的公司分攤。如此一來,投資機構所有的年均回報都會被拉低。

所以,這世界上永遠是少數人賺多數人的錢,偉大的公司也永遠在主流之外,當你沒有形成自己堅定的觀點和方法論時,你永遠是被別人掙錢的那群人。所以,如果一直隨波逐流,你永遠無法做好投資。所以我很少與同行聊天,也會主觀地拒絕參加各種各樣的投資論壇和聚會,我只會在自己還沒形成明確判斷的時候去學習,但一旦形成了明確的判讀就不希望別人的判斷影響自己。

2、按紀律投資

我從來不會做模棱兩可、可投可不投的項目,對於我做的所有項目,都有非常明確的YES或NO。對每個項目,首先我們要做的是:判斷這個項目是我懂的,還是我不懂的,如果不懂,是不是我想弄懂的,目標非常明確。

在投資這個事情上,每個人要經歷幾個階段:

第一階段:你看項目的時候,看什麽都是優點,看到所有的項目都想投;

第二階段:經過三五年後,你會發現投的項目投了一手屎,但這時你的思維能力、邏輯思考進步了,經驗也增長了,會看缺點,這個時候變成“看什麽都不想投”;

第三階段:動態看待項目的優、缺點。博弈論中,如果沒有預見性,人做的所有事情都意味著背叛。因為人的決定是多次重複博弈,而非一次博弈。這次背叛意味著下次對方的不信任,唯有聯手合作,收益才會更大。

按紀律投資,就是要給投資設定一個框架,只有符合投資框架和投資紀律的項目才能做。泰德·威廉斯是美國打棒球出全壘打最多的球員,他在書中提到,他之所以能成功擊出如此多全壘打,就是將所有的擊球區域劃分成77個棒球那麽大的格子,而只有當棒球落入特定的七個格子中,他才會去擊球,如果球不落在這七個格子里,就不揮棒。

2、調查:合夥人親自尋找項目,親自做盡職調查和投後。

為什麽要這樣做?

首先,只有親自做,才能掌握一些關鍵細節,而魔鬼往往藏在這些關鍵細節中,這樣才能做出正確的,持續在第一線才能有更多實戰經驗保持戰鬥力。

如果你有20年的商戰經驗,看到一個創業項目,會很快知道它未來會如何演變。所以,做投資如果想比別人做得好,就要自己去做這個工作。巴菲特都87歲高齡了,但他仍然堅持自己看報告、自己篩選要投資的公司。

其次,只有親自做,才能迅速對行業形成獨立判斷。

創投圈每半年換一個新話題,每兩年一個波峰波谷的周期,每五年換一個大周期,每七年公司都換了一圈,如果你不親自找項目,親自做行業研究,你就會慢慢對失去對行業的理解,與行業脫節。

很多人都有這樣的感受:與投資行業工作15年以上的合夥人聊天,他跟你談的都是過時的東西。他在職業生涯早期每天親力親為,跑在第一線,抓住一兩個商機後,慢慢變成合夥人和公司股東;後期,有一堆小朋友替他看項目、做行業分析、做投資判斷,如果運氣好,可能會投中一兩個項目。而他只是每天打高爾夫,忽悠LP,跟各種媒體談,甚至每年在投委會上只聽別人講15分鐘項目就拍板。

當然,他有自己的視野高度和判斷,但這並不能彌補他在前沿學習的不足。當行業經過三重之後,他已經完全沒有獨立判斷能力了。所以,我們一直堅持合夥人親自去找項目,並親自做調查和投後管理,因為只有這樣才能做正確的決定。

3、時間:50%的時間用於投後增值服務和公司建設

時間

如果你自己創業一定會親力親為,對客戶需求把握非常精準。如果你做投資時,也能用企業家的心態、合夥創業的心態,就能為這個公司做更多貢獻。舉個例子,如果你們公司核心人員因為盜版被公安局抓了,你是不是會動用所有關系去救他?如果你不救他,你投資的錢、占公司的股份就化為泡影了。

如果你覺得做投資與做企業不同,是因為你沒有付出更多的責任心,因此你就無法取得比別人更好的回報;如果你做投資把1/15的時間投入到被投企業上,其他時間去打高爾夫球,那結果只能是你的企業被別人管了。

對一個項目的管理,不是因為它拿了你的錢就該聽你的,因為當你的錢進入他賬戶,聽你的是契約精神,不聽你的是本分。你對公司的影響力不是因為投了錢,而是因為你說的對。人跟人之間需要通過一層一層的決定來建立起信任關系。

我很反感很多投資人,尤其是天使投資人,常常對創業者是一種居高臨下的態度。但你想一想,如果你投資成功了,那他可能是下一個馬雲,下一個劉強東。如果你投資不成功,你對他的教育有啥用?所以,無論從哪個角度你都不應該對創業者是居高臨下的態度,而是應把自己當作小股東,並且做好小股東的本分,幫忙不添亂。

4、專註:類似於美國標桿資本(創業家&i黑馬註:Benchmark Capital)的專註打法

這個世界上所有有錢人都是通過自己擅長的領域掙錢,做自己不擅長的領域只會虧錢。我認為,當你進入一個新領域時,要麽研究明白再做,要麽就別做了。

而且,歷史上幾乎所有公司都是先靠一個生意掙錢,而不是多個。多個掙錢的收益也是在依靠一個掙錢生意以後才有的。如果一個創業公司,有超過一個主營業務,我會考慮要不要投,因為其經營理念和我的投資理念不同。

當然,這是我的思考方式,你喜歡多元化的方式,可以投安全、穩健多條腿走路的。

投資領域:互聯網

自由女神

1、為什麽投資互聯網?

我們一直專註投資我們擅長的互聯網領域。為什麽選擇互聯網?因為每個一千億美金的公司都代表著時代的主流,而當今這個時代一千億美金最多的公司都集中在互聯網、TMT領域。

其實,從過去到現在,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的概念股。1860年後人類進入到工業社會,開始大建鐵路,所以鋼鐵廠就是最好的“概念股”;到了1890年代,石油成為“概念股”;1910年代飛機變成“概念股”,紐交所上市的飛機概念股有350家。1920年代是化工,杜邦、陶氏;1930年代變成機械組裝……

2003年時,中國互聯網世界中新浪、網易是第一梯隊,百度、騰訊、阿里等是第二梯隊,當時很多人覺得互聯網格局定型了;但2008、2009年發現,新的BAT已形成,新浪、搜狐成為二流公司,小米也平地崛起;再過幾年,又崛起一些公司,比如京東;又過了幾年,頭條、滴滴、美團平地崛起。

所以,你要意識到,沒有任何一個行業是永恒不變的。流星公司很多,壽星公司很少,每個新興行業都曾被追捧過,每一個行業也都有老去的一天。

2、什麽是好的商業模式?

邊際收入比邊際成本漲得快,這就是好的商業模式。怎麽判斷邊際收入比邊際成本漲得快?你可以將所有投資項目做成財務模型,梳理清楚公司的成長邏輯和回報結構。

假如售價是A,成本是B,銷量是X,利潤(Y)等於什麽?Y=AX-BX。那麽Y=AX-BX這個商業模式是好的商業模式嗎?並不是,因為收入跟成本同比增長,利潤率不會隨著時間增長而拉大。

其實,好的商業模式是利潤Y=(AX的平方)-BX,就變成邊際收入比邊際成本漲得快,成本是一次線性增長,收入是二次線性增長,利潤空間會隨著時間越來越大。

這種商業模式往往來自於壟斷,項目在壟斷後能夠達到壟斷溢價,壟斷溢價就能享受邊際收入比邊際成本漲得快,利潤就會提升。

互聯網經濟告訴我們,每個細分領域中只有一家能成功,當市場一旦回歸成穩態情況下的時候就會形成壟斷,無論這個壟斷是市場競爭、行政亦或是並購形成的。所以,做投資不是買便宜貨,投資其實是一個馬太效應。

3、投資失敗怎麽辦?

即使對項目成功的把握再高,每個人也都有失誤的時候,無法保證百分之百成功。所以,做投資一定會交一些學費,這是一個認知的過程,就好像大人經常跟小孩說,不要從床上摔下來,其實沒用,他自己摔一次就知道疼了。做投資也一樣,別人告訴你怎麽做不太重要,你只有自己摔過,自己虧過錢,才知道如何做好。

所以,投資最重要的幾點在於:

1.你是不是能夠抓住頭部公司;

2.你是不是能夠對自己沒有把握的事說“不”;

3.你能不能“粑粑”公司變成化肥賣掉。每個投資人手里都會有一堆“粑粑”,不過如果你能努力,就可能把這些“粑粑”變成化肥。

投資 互聯網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3951

維權律師「被失蹤」一年 我們在等你...

1 : GS(14)@2016-07-06 08:11:14

撕開依法治國的假面!內地嚴打公民維權,連律師都自身難保,去年7月9日起全國各地掀起大抓捕,纍計319名律師、維權者和家屬被失蹤、約談、傳喚、軟禁等。浩劫過後,至今仍有近20人被關,面臨顛覆國家政權等嚴重指控,長達一年不准律師會見,不准與親屬通訊,被剝奪基本人權。而被捕者的家人飽受株連,至今被警察的跟蹤、威脅、騷擾甚至毆打和拘禁,不讓她們為被捕者發聲音呼籲。整個維權律師行業沉浸在白色恐怖當中,卻仍有律師甘於承擔壓力和風險,被捕同行辯護,捍衛法律的尊嚴。709大抓捕一年前夕,《蘋果》兩岸組這些採訪家屬和律師,一連五日連載。講述一班婦孺被國家機器迫成人權戰士的經歷,捕捉黑暗中閃耀的信念之光。《蘋果》記者相關新聞:律師被拘1年 妻控公安秘密抓捕
http://bit.ly/29s4NIL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0706/1968367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267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