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軟體並非萬能 亞馬遜開「硬體」書店 文青趕流行,紙本書獲利回溫

2015-11-16  TWM

以網路起家的亞馬遜,成立實體書店,推翻「軟體正在生吞活剝這個世界」名言,紙本書獲利回溫,可說是文青趕流行的結果,連虧損四年的實體書店龍頭邦諾,今年也轉虧為盈。

以網路起家的亞馬遜,十一月三日成立第一家實體書店,間接推翻著名創投家馬克.安德森(Marc Andreessen)二〇一一年那句名言:軟體正在「生吞活剝這個世界」。他在《華爾街日報》專欄如此寫道:

「身為全球最大書商的亞馬遜,現在已是軟體公司,以高性能軟體引擎為核心能力,幾乎任何東西都可在網路銷售,零售商店已無存在的必要。此外,連鎖書店博德斯(Borders)瀕臨倒閉之際,亞馬遜重新調整網站,首度聚焦Kindle閱讀器的電子書,宣傅力道更勝紙本書。書,如今也成了軟體。」

老實說,現在沒有實體書店,天也不會塌下來,亞馬遜此時卻在西雅圖開了實體書店。

電子書銷量減獨立書店成長添動能

原因就在於,一〇、一一年時出版商和書店擔心市場會朝電子書一面倒,但如今卻是多元發展的景象。

《紐約時報》九月分報道,美國出版商協會(Associationof American Oublishers)指出,今年前五月電子書銷量下滑一〇%,且獨立書店數量有增無減。這並不代表電子書末日將至,而是電子通路去中間化 (disintermediation)的過程中,有作家在亞馬遜等平台自行出版,連帶擠壓到出版商的市占。書要轉成電子版幾乎沒有成本,所以出版商大可 打價格戰,但在已有獲利的情況下,它們不走血海策略。

上市的出版商很少,但成績都很穩健。出版《傻瓜書》(For Dummies)系列的約翰威立(John Wiley &Sons),凈利率上揚一一%;旗下有大出版商阿歇特(Hachette)的法國拉加代爾(Lagardere),輿在美園出版《哈利波特》小 說的學樂(Scholastic),利潤率也有二%,比亞馬遜還高。這些獲利多為紙本書的貢獻。

一〇到一一年我任職於俄羅斯第一大書商艾克斯摩(Eksmo)一時,大家聞電子書色變。

如今,掌管非小說部門的柯耶夫(Yevgeni Kapyev)表示,紙本書銷售比往年好,部門第三季銷量年增兩成,動能來自於全新的書籍種類,如成人著色繪本。

這當然可說是文青趕流行的結果,但千禧世代現在是書市的主力,為獨立書店的成長添加養分,書店裡有氛圍、可以互勤,還有推薦書籍功力一流的店員。甚至連大 型零售商也開始善用實體優勢。德國連鎖書店杜斯曼(Dussmann)的「文化書店」(culture store)位於柏林市中心,占地廣大,以銷售書籍輿CD為主,是柏林的重要地標。儘管書籍和CD看似夕陽商品,但書店去年營業額逵三五〇〇萬歐元,輿一 三年不相上下。店內到處可見來看書或廳音樂會的年輕人,離開時手上拿的是剛買的紙本書。

黑膠唱片熟賣帶動類比技術捲土重來就連電子書之戰不敵亞馬遜的實體書店龍頭邦諾(Barnesand Noble),近期也傅來佳績,經過四年虧損後,今年再度轉虧為盈。

輿十五年前相比,書市現在更加多元紛陳。數位化並沒有毀掉書市,反而逼他們各自發揮優勢:出版商鎖定潛在暢銷書,價格上不妥協;無名作家遭出版社婉拒後, 創意行銷自己作品;傅統書店則強調個人體驗。亞馬遜成立實體書店,並非認輸,上架書籍會是數據精算的結果,亦即由軟體建議買哪些書,但顧客現場買更有快 感。我相信這樣的經營模式有存在空間。

我們在一〇年深怕書市小命難保,是看到之前音樂市場被數位化打趴。殊不知,美國〇九年黑膠唱片銷售量逵二五〇萬張,超過九一年以來歷年成績,一四年增至五六〇萬張,到了今年上半年銷售金額更年增五二%至二.二六億美元,超過音樂串流公司在免費方案的廣告營收。串流取代音樂付費下載模式的同時,許多樂迷深信黑膠唱片的音質更好,帶動了類比技術捲土重來。

安德森當初大膽預言,當然是從投資角度出發。數位科技浪潮造就許多英雄,也有不少企業折腰,但類比世界仍能走出一條活路,讓人不禁叫好。我現在只看電子書 了,但前陣子發現我家小孩和玩伴更愛看紙本書。選點子書還是紙本書,純粹是個人喜好,不代表哪種形式更進步。我相信一百年後,手排變速箱、訂製西裝、手捲 雪茄,乃至於紙本雜誌,都還不會消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5985

寒潮繼續南壓 東北內蒙古迅速回溫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6/01/4743282.html

寒潮繼續南壓 東北內蒙古迅速回溫

一財網 章軻 2016-01-24 19:04:00

造成此次大範圍雨雪冰凍天氣的罪魁禍首就是“極地渦旋”,它有三個特點:尺度大、強度強、位置偏南。

寒冷難挨的日子即將過去!《第一財經日報》記者24日從中央氣象臺獲悉,內蒙古地區東部、東北地區中部等地迅速回溫。但長江中下遊地區氣溫仍將走低,今天白天到明天夜間,浙江、福建北部以及廣東北部等地的部分地區最低氣溫可能逼近或跌破歷史極值。

在強寒潮的影響下,從21日夜間開始到今天淩晨,西北、華北、黃淮、江淮、江漢、江南東部、華南及西南地區東部等地最低氣溫最大下降幅度有6~10℃,局地達12~16℃。

24日7時,氣溫0℃線位於福建中部、江西南部、湖南南部和貴州南部一帶,江南大部地區氣溫已在冰點以下,華南中北部氣溫1~4℃,貴州大部和雲南東部-8~2℃。全國有25個國家級氣象觀測站氣溫跌破歷史最低值,其中包括山東煙臺、青島、日照,江蘇淮安、響水,上海浦東,四川北川、瀘定,陜西華山等。

過去24小時,內蒙古地區東部、東北地區中部等地迅速回溫,局地氣溫上升幅度超過10℃,而西北地區中部、江淮東部、江南東北部、雲南東部、海南西部以及臺灣等地的部分地區降溫6~8℃。同時,昨天夜間至今晨,華北、黃淮及浙江東部沿海等地出現5~6級大風、陣風7~9級。

中央氣象臺繼續發布寒潮橙色預警,預計,24日白天到25日夜間,江南東北部、雲南南部等地平均氣溫或最低氣溫將下降6~8℃,其中雲南西南部局地的降溫幅度可達10℃;長江中下遊地區最低氣溫將降至-8~-12℃、華南中北部將降至0~-4℃。在此期間,我國中東部大部地區日最低氣溫將較常年同期偏低6~8℃,局地超過10℃。浙江、福建北部以及廣東北部等地的部分地區最低氣溫可能逼近或跌破歷史極值。

中央氣象臺首席預報員張濤介紹,造成此次大範圍雨雪冰凍天氣的罪魁禍首就是“極地渦旋”,它有三個特點:尺度大、強度強、位置偏南。尺度大指的是它的影響範圍大、更容易穩定維持;強度強是指低壓渦旋中心氣壓低,因此跟它相伴隨的冷空氣就較強,風大、溫度低;位置偏南指的是22日至23日當它發展最為強盛時,中心位置大約在渤海,因此,冷空氣影響地區偏南,華南、南海都會受強冷空氣影響。

張濤說,華北北部部分地區會逼近歷史同期記錄極值(1961年以來1月份最低溫度),如河北北部、內蒙東南部;安徽、浙江一帶逼近歷史同期記錄極值的同時可能會逼近歷史記錄極值;華南東部、江南東部部分地區可能會逼近或突破歷史記錄極值。山區溫度可能下降的更多。廣東中北部、廣西北部氣溫可能會破零,25日早晨,福建大部氣溫可能會破零。

國家氣象中心農業氣象中心正研級高工呂厚荃介紹,此次低溫雨雪冰凍天氣對南方農業影響較大,由於南方農業抗寒能力相對較低,此次低溫強度較大,水果、蔬菜、設施農業、水產養殖業都會受到影響,設施農業成本也會增加。

南方的越冬作物為冬小麥和油菜,正處於冬季緩慢生長階段,長江中下遊大部最低氣溫將達-5至-10℃,會造成不同程度的凍害,尤其抽薹後的油菜抗寒能力明顯下降,可能受害較重;葉類蔬菜、柑橘、茶樹、熱帶水果也會遭受凍害。貴州、湖南出現的凍雨會對農作物以及農產品運輸造成一定影響。四川南部、雲南東部等地低於零度也會造成小麥凍害或霜凍害。

水產養殖方面,溫度過低導致水面結冰,致使水中低溫、水氧含量不夠,魚類受凍染病或窒息死亡,造成經濟損失。

本次降溫還伴隨著大風和降雪,大風對設施農業會造成損毀。江南北部會出現暴雪、大暴雪,會造成溫室大棚出現垮棚;對果樹和毛竹等造成機械性損傷,樹幹、枝條折斷;華南中南部溫度低於5°還會對熱帶水果造成不利影響。北方地區正值冬小麥越冬期,降溫可能會使部分弱苗遭受凍害;同時也會對設施農業造成一定影響,溫室大棚采取增溫防凍措施使生產成本增加。

寒潮是指大範圍強冷空氣活動引起氣溫下降的天氣過程。我國的寒潮標準是:冷空氣過境後,氣溫24小時內下降8℃以上,且最低氣溫下降到4℃以下;或48小時內氣溫下降10℃以上,且最低氣溫下降到4℃以下,或72小時內氣溫連續下降12℃以上,並且最低氣溫在4℃以下。這個標準是針對全國而言的,由於我國各地氣候差異很大,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氣象部門又制定了適合本地區的寒潮標準。

我國的寒潮主要出現在11月到下一年4月間,秋末、冬初及冬末、初春較多,隆冬反而較少。寒潮產生的災害性天氣包括霜凍、冷害、凍害、大風、暴雪及沙塵暴等,比如,西北和內蒙古常出現的沙塵暴、暴雪,華中、西南出現的冰淩,南方尤其是華南出現的大範圍持續陰雨。寒潮對農牧業、交通、電力、建築,甚至人們的健康會帶來危害。

編輯:姚君青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329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