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TCL染指醫療器械 「西門子」模式能否成功複製?

http://www.21cbh.com/HTML/2012-7-12/yNNDIwXzQ3MzUyNQ.html

繼西門子、富士膠卷之後,由3C領域轉身染指醫療器械的案例,又多了一個TCL。

7月 11日,彩電行業「老兵」TCL宣佈與浩然資本旗下世康融醫療集團合資成立TCL醫療集團,業務主要包括X光、超聲設備、DSA、CT、MRI等系列高品 質醫療影像診斷產品的生產銷售,而TCL此前斥資逾5100萬收購的恆瑞美聯也將同時整合成為TCL醫療集團旗下企業。

一位醫療器械企業的負責人向記者表示,在3C領域中有光學元器件積累的企業(如彩電、數碼相機等公司),將現有技術儲備轉化到醫療影像器械上,本身就有著天然的優勢。「醫療器械行業的發展機遇與傳統3C企業的轉型壓力促成了這樣類似的合作。」

根 據TCL醫療集團總經理胡海的介紹,公司醫療集團中,TCL集團擔任控股股東,而世康融醫療方面則為少數股東。公司董事會成員將由來自TCL集團、TCL 醫療系統(即恆瑞美聯)以及世康融醫療三方高管擔任,其中世康融醫療的創始人兼董事長陳治將擔任合資公司的董事長,胡海將擔任總經理。

在收購恆瑞美聯之時,TCL集團董事長李東生就明確表示,「TCL可依託其顯示技術方面的強大優勢進入醫療電子產業,並將現有資源進一步擴大,把醫療電子產業打造成TCL新的業務增長點。」

事實上,在西門子、富士膠卷的前驅嘗試之後,日韓3C廠商索尼、夏普、三星都紛紛給出了進入醫療器械領域的方案。

然而,業內人士對此卻並未給出過分樂觀的看法。

「誠 然,如TCL這樣的企業在轉化光學顯像技術方面相比其他企業而言,成本更低且速度更快。然而這些企業在短時間內幾乎不可能成為相關行業的領軍者。以像富士 膠卷這樣的企業進入醫療影像領域已經多年,然而至今為止,公司的醫療企業業務還是集中在X光攝影系統這樣的產品,佔有率也並未領先市場。」前述企業負責人 表示。

「這些領域的佈局更像是TCL『佔坑』的動作,向多領域伸出觸角來尋找機會並抵禦風險。然而這種業務真正在長期能夠提供多少利潤回報,目前來看還不太樂觀。」該負責人指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056

醫療器械投資要訣 藍海投資者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2f5cb40101cd5o.html

文/藍海投資者

醫療器械很多人都當成醫藥股來對待,這是不對的,其實器械股比醫藥股風險要低的多。因為器械僅僅升級後就可以繼續使用,產品趨向於改良而不是改革。而原來用過的人也不會有什麼不適應,放量相當容易。而醫藥股要放量必須2-3年的推廣後才有可能能爆發。巴菲特買強生其實就是看中它的醫療器械的強勢。對於藥品巴菲特投資是相當謹慎的。因為醫藥股公司可能搞到一種特效藥就會一飛衝天超越其他的公司。但是器械股基本可能是前者恆強。行業比較穩定。那麼醫療器械股我們要關注什麼和其風險有是什麼呢?

第一,成功的醫療器械公司特點:

   1.銷售人員的滲透能力。銷售人員必須要和外科醫生打成一片,甚至可以一起提供手術援助。也就是必須對產品瞭解的清清楚楚。可以增加轉換成本。

   2.產品多樣化。如果產品全是低毛利的產品,那麼競爭就相當大,一般要求公司提供強大的產品組合,有高毛利的產品來抵消低毛利產品的風險。(比如千山研發的塑料安瓿,已經馬上要開始的採血管高損耗系列毛利超過50%)

   3.產品研發能力。關注新產品相對研發費用的介紹,是看公司推出新產品能力的辦法。(千山董事長就是發明家。不用多說其他的了吧)

風險:

   1.產品週期很短,短時間內強大的研發能力是超越對手的最佳法寶。

   2.同行之間的相互訴訟,可能會造成資金和時間的損耗。增加很多風險,因為結果很難預料(去看看理邦儀器和邁瑞相互告的新聞)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6481

醫療器械的零部件潛規則

http://www.infzm.com/content/99929

不僅僅是汽車,醫療器械行業也存在零整比潛規則。

零整比的潛規則,並不只是存在於汽車業,醫療器械就是另外一個領域。

不過,經銷商銳邦幸運地在2013年贏得了第一起原告勝訴的反壟斷案。銳邦是強生(上海)醫療器材有限公司、強生(中國)醫療器材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強生)的經銷商。

2013年8月1日,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以下簡稱上海高院)作出終審宣判,強生限制「最低轉售價格」構成「縱向壟斷」,被判賠償經銷商北京銳邦湧和科貿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銳邦)53萬元。

銳邦是強生醫用縫線、吻合器等醫療器械的經銷商,合作了十多年。在雙方2008年的經銷合同中,強生約定銳邦不得以低於規定的價格銷售產品,在發現銳邦「違反規定私自低價」後,強生取消其在部分醫院的經銷權、停止供貨。銳邦將強生告上了法庭。

2012年5月,上海市一中院判定,確定壟斷行為的依據不充分,駁回原告銳邦全部訴訟請求。法院認為,銳邦公司未能提交證據證明經銷合同項下產品在相關市場所佔份額和相關市場的競爭水平、產品供應和價格的變化等情況,而強生公司提供證據表明上游存在多家同類產品的供應商。

二審判決時,上海高院認為,強生在競爭不夠充分的醫用縫線市場具有相當強大的市場地位,限制最低轉售價格行為,排擠了有效率的經銷商,不僅排除品牌內價格競爭,還阻撓了品牌間的價格競爭。構成反壟斷法第十四條所規定壟斷協議。

2013年8月下旬,路透社援引知情人士的消息稱,商務部反壟斷局委託中國醫療器械行業協會,就器械的定價及業務問題向近3000名企業會員徵集信息。這引發了公眾對於醫療器械行業暴利、貪腐問題的討論。此後,中國醫療器械行業協會在官網發表聲明對此否認,「該問卷主要調查內容是企業是否在進入市場時遇到地區封鎖問題,並非價格壟斷調查」。

其實,醫療器械行業也存在汽車行業類似的零部件、維修服務問題。

2013年11月,中國醫藥物資協會發佈的《2013年中國醫藥行業年度發展狀況藍皮書》指出,國內中高端醫療器械主要依靠進口,進口金額約佔全部市場的40%。約80%的CT市場、90%的超聲波儀器市場、85%的檢驗儀器市場、90%的磁共振設備、90%的心電圖機市場、80%的中高檔監視儀市場、90%的高檔生理記錄儀市場以及60%的睡眠圖儀市場均被外國品牌所佔據。《藍皮書》還特別指出,進口設備的售後與維修均由原公司專門人員實施。

中高端醫療設備整機及後期保養維修價格不菲,有時一個零部件就要一兩百萬。外資醫療器械的整機銷售一般都是通過代理商,而零部件和售後是廠家自己來做,價格由廠家說了算。

向明懷疑這是外企向海外合法轉移利潤的方式之一。一些醫院出於經濟考慮,在設備保修期過後會選擇與他這樣的第三方公司合作,而不是續保。向明是華南一家醫療器械維修公司的創始人,他曾先後服務於兩家分別來自歐洲和美國的外資醫療器械公司。

向明的售後工程師工作經歷是他創業的重要資本。他告訴南方週末記者,在歐美,像他這樣的公司可以通過公開培訓,獲得大企業醫療器械的維修資質認證,也可以獲取相應的設備維修信息。在中國,外資醫療器械企業的維修業務培訓只針對公司內部員工,最低端、利潤很低的產品的維修權限會開放給代理商,同時向他們收取維修培訓費用,「基本上放手的這部分利潤又拿回來了」。

此外,向明只能向醫院「承包」自己熟悉的醫療設備,一旦產品升級換代,沒有維修手冊,他也沒有把握拿下。更麻煩的是原廠配件——在歐美,原廠配件可以自由流通,但在中國,這是不可能的。

據他介紹,在華外資醫療設備企業對零部件管理非常嚴格,哪怕是維修工程師替換下來的損壞零部件,都要在規定時間內移交公司倉庫,以確保配件絕不外流。此外,在中國醫療設備實行報廢制,不允許二手交易,也基本上斷絕了他們通過二手市場獲得配件的可能。

(應被訪者要求,向明為化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6443

港股醫藥股分類梳理之:醫療器械 格隆匯 Joey

http://www.gelonghui.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535&extra=page%3D1

本期港股那點事今天繼續分享來自格隆匯會員Joey梳理的醫藥股名單。上期我們了分享醫藥製造股,本期分享相關的醫療器械板塊類股,下期我們將分享醫藥商業類個股梳理,敬請關注。

醫療器械

1066|0853|1302|0233|8247


威高股份(1066.HK)

主要從事研究及開發、生產及銷售一次性醫療器械。本集團提供不同種類產品,包括:
i)耗材( 輸液器、注射器、醫用針製品、血袋、預充式注射器、採血產品及其他使用耗材);
ii)骨科材料及iii)血液淨化耗材及設備。

本集團生產的多種產品,主要可分為以下系列,即:
I. 一次性使用醫療耗材及原料,其中包括輸液( 血)器、注射器、血袋與血液成份分離耗材、採血系列耗材、用於藥品包裝的預充式注射器及醫用針製品,主要包括靜脈針、注射針、留置針、採血針、異形針等系列製品等;
II. 骨科材料及工具,主要包括鋼板、螺釘等創傷治療耗材、脊柱系列耗材及人工關節系列耗材;及
III. 血液淨化系列耗材及設備,主要包括穿刺針、血液淨化裝置之體外循環管路、透析器等有關耗材。

營業額達至人民幣4,613,310,000元,較上一財政年度增長了25.1%。本公司擁有人應佔純利約人民幣387,984,000元( 二零一二年:本公司擁有人應佔純利約人民幣996,486,000元),較上一年度下降約61.1%。不計當中包括出售柏盛國際集團有限公司(「柏盛」)業務影響及匯兌差額等特殊項目的本公司擁有人應佔純利約人民幣936,941,000元,( 二零一二年:不計柏盛業務影響及匯兌差額的本公司擁有人應佔純利約人民幣852,172,000元),較上一年度上升約9.9%。

年內,本集團四個業務部類之表現:

(1) 本集團常規耗材醫療製品截至二零一三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止年度營業額約人民幣3,546,077,000元,較去年增長15.7%;
(2) 骨科年度營業收入約人民幣505,947,000 元,較去年上升126.9%;較合資分銷公司2012年的威高品牌骨科產品銷售增長34%。
(3) 血液透析耗材與設備年度營業收入約人民幣561,286,000元,較去年增長39.5%,本集團持有51%股權的威高日機裝( 威海)透析機器有限公司(「威高日機裝」)的應佔盈利約為人民幣6,822,000元( 二零一二年:應佔虧損約為人民幣4,401,000元);及
(4) 本集團在二零一三年十一月二十一日以312,283,973美元出售了持有的新加坡柏盛的全部股權,錄得會計損失約為人民幣497,421,000元。該損失包括應佔柏盛2013年出售之前盈利約人民幣67,811,000元和出售柏盛權益虧損約人民幣565,232,000元合計之結果。此項股權投資來自於本集團於2011年將所持有山東吉威醫療製品有限公司50%權益出售給柏盛並換取柏盛股權之交易,當時錄得會計收益約為人民幣2,568,534,000元。


微創醫療(0853.HK)

涵蓋廣泛業務分部,包括心血管介入產品、骨科醫療器械、糖尿病及內分泌醫療器械、電生理醫療器械、大動脈及外周血管介入產品、神經介入產品、外科醫療器械及其他。於二零一三年六月,本公司向公眾宣佈從Wright Medical Group, Inc(納斯達克:WMGI)(「Wright Medical」)收購OrthoRecon骨科重建業務。於二零一四年一月,我們宣佈完成此非常重大收購事項,使微創骨科打造成為全球第六大髖關節及膝關節骨科重建業務,收購事項亦是國內醫療器械行業最大海外併購項目。本公司與Sorin Group(路透社代號:SORN.MI)(「Sorin」)訂立一項最終協議,成立營企業,於中國營銷及開發心律管理器械。




營業額約為人民幣938.7百萬元,較截至二零一二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止年度營業額約人民幣931.0百萬元增加1%。該增加主要由於非心血管介入產品銷售額增加。收入中79.3%來自心血管介入產品,8.5%來自大動脈及外周血管介入產品,3.1%來自神經血管介入產品,1.9%來自電生理醫療器械,0.3%來自骨科醫療器械,1.2%來自糖尿病及內分泌醫療器械及5.7%來自外科醫療器械。

心血管介入產品業務

包括冠狀動脈支架及相關輸送系統,以及球囊導管及配件。以Firebird2™雷帕黴素洗脫鈷鉻冠脈支架(「Firebird2」)為主要產品,使我們在中國心血管介入器械市場立於領導地位。第三代藥物洗脫支架Firehawk是我們藥物洗脫支架系列的最新產品,已於二零一四年一月二十八日獲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上市批准。


大動脈及外周血管介入產品業務

包括治療腹部及胸廓大動脈瘤以及外周血管疾病的一系列產品及療法。包括AAA/TAA覆膜支架系統(Hercules™-T直管型覆膜支架及輸送系統,Hercules™-B分叉型覆膜支架及輸送系統和AegisTM分叉型大動脈覆膜支架及輸送系統)、Hercules球囊擴張導管(Hercules™球囊擴張導管)及CRONUS™術中支架系統及CROWNUS®外周血管支架系統。


神經介入產品業務

中樞神經系統疾病治療醫療器械。APOLLO顱內動脈支架系統(「APOLLO」最初於二零零四年獲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批准,為完全於中國開發及設計的首個治療腦中風的球囊擴張顱內支架,目前佔有60%國內市場份額。本集團的顱內覆膜支架系統WILLIS™為中國人首次設計並製造用以治療顱內動脈瘤的支架。WILLIS™於二零一三年二月五日獲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批准。


電生理醫療器械業務

與心臟電生理介入診療有關的各類醫療器械和設備。六個產品(FireMagic™心臟射頻消融導管(「FireMagic」)、EasyFinder™電生理醫療診斷導管(「EasyFinder」)、EasyLoop™環形標測導管(「EasyLoop」)及FireMagic™3D灌注消融導管(「FireMagic 3D」)及Columbus™三維電生理標測系統(「Columbus」)及Anchor™體表參考電極(「Anchor」))獲得CE證書。我們成為繼瓊森及St. Jude 之後世界上第三家可提供完整心臟射頻消融器械的公司,


骨科醫療器械業務

用於治療骨科疾病的器械及內植入產品。於完成收購WRIGHT MEDICAL的OrthoRecon業務後,微創骨科成為第六大國際髖關節及膝關節骨科重建業務。從WRIGHT MEDICAL收購的產品之一EVOLUTION™全膝關節系統(「EVOLUTION」)與其他關節移植入體相比在正常日常活動中更穩定及安靜,且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好的產品。另一個從WRIGHT MEDICAL收購的產品SUPERPATH®髖關節置換體(「SUPERPATH」)乃對傳統全髖關節置換體改良而開發出來。微創骨科致力於提供人工關節、脊柱產品、創傷產品、運動醫學及其他產品的全方位專業骨科產品。此外,頸部脊柱前固定板系統、微創內固定器械包、LCP近端隴骨板瞄準儀器及LCP內側遠程脛骨板瞄準儀器已於二零一三年獲批。Reindeer™金屬鎖定接骨板系統於二零一四年三月一日獲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批准。


糖尿病及內分泌醫療器械業務

用於監測和治療糖尿病及內分泌有關的各類醫療器材。La Fenice®GnRH輸液泵(用於特發性低促性腺激素性性腺功能減退症(也稱為卡爾曼綜合徵)的治療)成功從上海食品藥品管理局重新註冊。於二零一三年二月獲得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頒發的La Fenice®GnRH輸液泵重新註冊證書。輸液器為一條連接容器的塑料管,胰島素從中流通。輸液器使用特別材料,包括高質量原材料及特殊套管。


外科醫療器械

專注於體外循環及心血管相關設備,產品包括膜式氧合器、Amendur™動脈導管未閉(PDA)封堵器及Amendur™房間隔缺損(ASD) 封堵器。本年度已是收購東莞科威醫療器械有限公司(「東莞科威」)後的第二個年度,亦是收購後東莞科威實現收支平衡的第一年。於二零一三年,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批准東莞科威兩個封堵器(包括導管封堵器及房間隔缺損)及一次性宮頸擴張器。

先健科技(1302.HK)

收益約為人民幣231.0 百萬元,較二零一二年約人民幣181.5 百萬元增長約27.3%。二零一三年的毛利約為人民幣188.6 百萬元,較二零一二年約人民幣145.3 百萬元增長約29.8%。二零一三年毛利率約為81.6%,而二零一二年約為80.1%。收益增加主要歸因於主要產品銷量隨銷售網絡擴大而快速增加。本公司的二零一三年經營溢利約為人民幣42.2 百萬元,較二零一二年減少約15.3%,主要因為已付及應付Medtronic, Inc (「美敦力」,本公司主要股東)的服務費約達人民幣20.5 百萬元。截止二零一三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止年度本公司擁有人應佔虧損淨額約為人民幣65.7 百萬元,二零一二年是溢利約為人民幣32.4 百萬元。

本集團是心血管及周邊血管疾病及紊亂所用先進微創介入醫療器械的開發商、製造商及營銷商。我們有三條主要產品線,包括先天性心臟病及結構性心臟病業務(「先天性心臟病業務」)、外周血管病業務及外科血管修復業務,提供臨床療效好及在商業上具吸引力的產品選擇。

來自先天性心臟病業務的收益

截至二零一三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止年度先天性心臟病業務貢獻的營業額約為人民幣120.6 百萬元(二零一二年:約人民幣103.8 百萬元),增長16.2%。我們的產品組合多元化, 覆蓋廣泛的先天性心臟缺損封堵器系列。這三個系列是HeartR、Cera 及CeraFlex。於截至二零一二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止年度至截至二零一三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止年度期間,銷售HeartR器械所產生的收益由約人民幣52.6 百萬元增加約24.5%至約人民幣65.5 百萬元。銷售Cera 器械所產生的收益由約人民幣29.0 百萬元減至約人民幣27.8 百萬元,主要原因是第三代CeraFlex 推出後取代了部分市場份額。於二零一三年,銷售CeraFlex 器械所產生的收益約為人民幣8.0 百萬元。與截至二零一二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止年度的銷售收益相比,ASD封堵器、VSD封堵器及PDA封堵器分別增長約29.3%、26.5%及10.1%。我們相信,現有產品(即球囊導管、導管鞘、抓捕器、相關輸送及配套器械)以及推出CeraFlex 亦會在日後贏得具有競爭力的市場份額。


來自外周血管病業務的收益

截至二零一三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止年度外周血管病業務貢獻的營業額約人民幣110.2 百萬元(二零一二年:約人民幣77.2 百萬元),增加約42.7%。我們的外周血管病業務所提供的產品包括腔靜脈瀘器、TAA及AAA覆膜支架、血管塞及可調彎鞘。與二零一二年相比,腔靜脈瀘器的銷售收益增長約34.2%。截至二零一三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止年度,我們的覆膜支架的銷售收益增長約55.1%。


來自外科血管修復業務的收益

我們的外科血管修復業務所提供的產品包括心臟瓣膜。來自外科血管修復業務的銷售收益由截至二零一二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止年度約人民幣0.5 百萬元減少約60.0%至截至二零一三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止年度約人民幣0.2 百萬元。此項減少主要是由於美敦力於二零一三年一直在幫助我們在北京建立研究及技術體系以提高心臟瓣膜產品的質量,而該產品於該期間停止銷售。


中生北控生物科技(8247.HK)未來的醫用食品行業龍頭和毒品測試試劑行業龍頭

營業收入持續增加,在本年度達人民幣2.345億元,較去年上升11.6%。 年內來自持續經營業務之溢利約達人民幣1,470萬元,較去年下跌9.2%。 母公司擁有人應佔年內溢利為人民幣910萬元,較去年下降47.0%。 母公司擁有人應佔權益達人民幣2.92億元,較去年下降1.3%。


對本公司全資子公司-北京中生執信免疫診斷技術有限公司增資1000萬元人民幣並變更註冊為北京信誠醫院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計劃涉足醫院投資管理。本公司在加拿大本那比市設立全資子公司-加拿大中生體外診斷技術有限公司,經營範圍為醫用診斷試劑、醫療器械、儀器儀表、生物製品的技術開發、技術服務,以開拓發達國家市場。

中國科學院的國有資產控股的高新技術企業,以蛋白質產業為主業,包括體外診斷(IVD)產品和蛋白質藥物的研發、生產、銷售及其售後服務。公司成立20多年以來,首創中國"酶法診斷單、雙試劑"產品系列,成功開發了肝功類、血脂類、腎功類、心肌類、特種蛋白類、微量元素類、糖代謝類等系列試劑盒80多個品種、200多個規格單、雙生化試劑。中生北控公司已發展成為擁有若干個子公司的集團化公司,產品主要包括體外診斷產品和蛋白質藥物兩大系列,涵蓋了蛋白質多肽類藥物(蚓激酶等)、生化診斷試劑系列產品、免疫診斷試劑系列產品、分子診斷系列產品、生化分析儀、免疫檢測分析儀、婦幼保健快速診斷產品、金標快速診斷產品、參考品以及質控品等。

最新產品:

血清胱抑素C測定試劑盒,系統化產品,生化多項質控品,生化多項校準品,生化試劑

液體單試劑:

單試劑,乾粉雙試劑,液體雙試劑,定值血清,配套使用標準品系列,清洗劑,系統化產品

免疫試劑:

化學發光法,固相免疫層析類試劑,免疫比濁試劑

儀器:

ZS-200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全自動樣品前處理系統,全自動96針洗板孵育一體機,化學發光免疫分析儀

銘源醫療(0233.HK)

主要在中國提供早期檢測及預防疾病的創新醫療保健解決方案。本集團在中國的危疾早期篩查及檢測領域是領先的生物醫藥公司。C-12蛋白芯片(本集團利潤最高的產品)、HPV DNA診斷試劑盒,以及用於白血病、淋巴瘤及個人化標靶治療的創新而專門的分子診斷產品。


總收入為港幣404,200,000元,較上年度增加25.2%。二零一三年度的虧損為港幣1,188,100,000元(二零一二年:年度虧損港幣127,700,000元)。每股虧損為港幣24.10仙(二零一二年:虧損港幣2.55仙)。二零一三年度的虧損,主要由於其他無形資產攤銷增加港幣37,200,000元、商譽減值虧損大幅增加港幣304,400,000元、其他無形資產減值虧損大幅增加港幣170,000,000元以及其他應收款項的撇銷大幅增加港幣507,200,000元所致。

本集團現時經營五個業務分部,分別為蛋白芯片業務(「PCD」)、醫療保健業務(「HCD」)、體檢中心管理業務(「MCM」)、個人化標靶治療業務(「ITTD」)及生物醫藥業務(「BDD」)。

蛋白芯片業務

本集團為中國的醫院、體檢中心及人壽保險公司生產及分銷C-12產品。C-12產品可同時檢測多達12種腫瘤標誌物,有助及早檢測10種常見癌症腫瘤。銷售C-12產品所得營業額為港幣304,300,000元(二零一二年: 港幣267,400,000元), 較上年度增加約13.8%。蛋白芯片業務錄得分部溢利港幣45,200,000元(二零一二年:港幣49,600,000元),較上年度減少約8.9%。本集團售出合共2,150,000片(二零一二年:1,880,000片)蛋白芯片,較上年度增加約14.4%。


醫療保健業務

本集團有組織地為HPV DNA診斷試劑盒推行遍及全國的銷售及營銷活動。使用HPV DNA診斷試劑盒進行早期子宮頸癌篩查的精確度(>95%)遠高於傳統巴式涂片法(50至60%)。該業務錄得總銷售額港幣20,900,000元(二零一二年:港幣16,400,000元),較上年度上升27.4%。此業務於年內錄得分部虧損港幣18,000,000元(二零一二年:分部虧損港幣17,800,000元)。分部虧損是由於收購港龍(BVI)而產生技術知識的攤銷港幣20,400,000元所致(二零一二年:港幣20,200,000元)。於二零一三年,本集團售出314,800盒試劑盒(二零一二年:250,000盒),較上年度增加25.9%。


體檢中心管理

該業務主要為需要體貼優質醫療保健服務之城市居民提供醫療保健服務該業務貢獻之營業額為港幣71,500,000元(二零一二年:港幣38,100,000元),增加約87.7%。此部門的分部虧損為港幣14,800,000元(二零一二年: 分部虧損港幣11,000,000元)。


個人化標靶治療業務

該項新業務乃於二零一一年八月收購上海源奇生物醫藥科技有限公司後設立。該業務目前已就白血病、淋巴瘤及個人化癌症標靶治療開發出特殊分子診斷試劑。貢獻銷售額港幣29,500,000元(二零一二年:港幣15,300,000元),較上年度的銷售額增加約92.8%。此部門於年內錄得分部虧損港幣47,400,000元(二零一二年:分部虧損港幣46,900,000元)。分部虧損是由於就收購上海源奇生物醫藥科技有限公司所產生的技術知識及客戶基礎,作出金額為港幣47,200,000元(二零一二年:港幣46,600,000元)的攤銷所致。


生物醫藥業務

主要從事開發、生產及商業應用採用納米技術製備的名為「無細胞短棒狀桿菌製劑」的新型非特異性免疫治療藥物。本集團於二零一一年十二月透過收購上海慧普生物醫藥科技有限公司進一步拓展該單位。該單位現時仍處於早期發展階段,預期於未來數年不會對本集團作出重大貢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8147

醫療器械投資的風險有哪些? 張永鵬88_hex

來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2f179b50102v50h.html

近年來,醫療器械行業以政策的大力扶持及行業的高成長性,成為眾多VC/PE關註的焦點。據預測,2014年醫療器械行業投資並購總金額將連續第五年創出歷史新高。在選擇和投資某個醫療器械項目時,如何分析預測評估風險是一個重要的問題。風險是指影響目標達成的負面因素。醫療器械門類繁多,涉及專業知識比較深廣,技術進步很快。伴隨而來的風險也同樣具有專業性及多變性的特點。總的來說,投資醫療器械產業的風險主要包括團隊風險、技術風險、市場風險、再融資風險及退出風險等。


 

團隊風險:好的經營團隊在任何公司與任何行業里面都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完美的計劃、先進的技術、契合市場的產品,這些都需要一個團隊去執行。一個團隊是否對企業發展方向有清醒的認識,並具備以及強大而持久的執行力是一個項目或企業成敗的關鍵所在。另外,一個企業如果對某個個人依賴性越大,那麽企業承擔的風險就越高。醫療企業企業內掌握核心技術和市場資源的人的個人品質,與企業利益關系,產權關系,忠誠度等因素,時刻左右企業進程。嚴格的指標要求、明晰的產權關系和牢固的利益制約是企業維系關鍵人物的三項基本保證。


 

技術風險:很多醫療器械的技術研發來源於大學、科研院所等機構,從它們的試驗室出來的研究成果,距離能真正臨床應用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同時,由於涉及多種技術,醫療器械的研究開發就增加了技術上的複雜度。同時,由於要整合多方力量和資源,使得組織成本也增加。因此,投資者是投資突破性技術的醫療器械還是漸進改善性技術的醫療器械,需要審慎決策。在當今鼓勵創新的年代,企業切忌落入創新陷阱:為了創新而創新。一味地標新立異,只是為了擁有自主專利,或者竭力與競爭對手有所區別,這樣極有可能使自己陷入被動。


 

市場風險:產品的市場營銷包括:市場分析、產品定位、價格體系、分銷渠道、促銷方式、售後服務等多個環節。各個環節都蘊含著風險,環節越多,風險就越大。細節決定成敗,市場風險的評估將是一個具體而繁瑣的工作。產品技術的更叠、市場競爭的強度、市場的變化、經銷商的管理、客戶關系的維系都是必須考慮的主要方面。


 

再融資風險:在醫療器械領域,一個產品的從立項到最終上市,要經歷研發、生產、臨床實驗、註冊審評等多個環節。時間跨度長,中間環節多,不確定因素也較多。同時,在諸多環節中,都需要大量資金的支持。企業某個階段不缺資金的,但有可能在下一個階段,在下一步發展計劃的實施中,對資金的需求量會激增。企業未來的融資能力不強,渠道不暢通,對於前期進入的投資者就會構成很大的風險。


 

退出風險:同其他行業的投資一樣,能否實現安全退出?以什麽樣的方式退出?以什麽樣的價格退出?均是判斷投資項目是否成功的重要指標。一般來說,風險投資退出的主要方式主要有兩種,即並購和上市。醫療領域的風險投資,時間短的兩到三年,長的五到六年。由於很多因素難以預測,要在幾年以前判斷出公司未來能否通過上市或並購退出是很難的。對於上市來說,企業的股權結構、公司治理、營業額、利潤能否達到上市的起碼要求是首要考慮的問題。同時,企業選擇上市的市場一般有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納斯達克證券市場、香港市場、國內A股市場。國內市場又分為主板、中小板和創業板。每個市場對企業IPO的標準是不一樣的。另外,更重要的是,每個市場的偏好不同,這將直接決定企業的上市市值,也就是風險投資最終收益率的高低。醫療器械創新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3723

醫療器械骨科、生物材料和傷口管理峰會觀點總結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468&extra=


醫療器械骨科、生物材料和傷口管理峰會觀點總結
作者:鄒敏


事件:我們上周末參加了由常州西太湖科技產業園主辦,江蘇省醫療器械行業 協會和常州醫療器械行業協會聯合協辦,CHC醫療咨詢(峰會組委會)承辦的 醫療器械骨科、生物材料和傷口管理峰會。現將會議中獲得的重要行業信息和 觀點總結如下:

醫療器械市場:全球穩健增長、中國高速發展,骨科及傷口 護理占較大份額

全球醫療器械市場,根據 Evaluate Medtech 的數據, 2011 年規模為 3250 億 美元,其中骨科及傷口護理占有較大份額,骨科 2011 年全球市場規模達 302 億美元,占醫療器械市場規模的 9.3%,傷口護理全球市場規模約為 119 億美元, 占醫療器械的 3.7%。預計 2011-2018 年,全球醫療器械市場的複合增長率約為 4.4%,其中骨科和傷口護理子領域的複合增速分別為 3.1%和 4.6%。

中國的醫療器械市場,受到經濟發展、人口老年化和發病率提高的拉動,再加 上國內醫療器械/藥品比例較成熟市場顯著偏低,行業增速達 20%,大大高於全 球市場。據普華和順招股說明書數據, 2012 年,中國骨科植入物市場的規模 達人民幣 95.4 億元,2008 年至 2012 年的複合年增長率為 18.2%。未來五年, 該市場預期將繼續以 18.1%的複合年增長率。生物醫學材料行業以 15-20%的速 度增長。

中國骨科行業:創傷規模最大,關節增速最快

2012 年國內骨科市場中,關節類市場規模 28 億元,脊柱相關器械 18 億元,創 傷 35 億元,運動醫學及神經外科類 18 億元,市場份額占比分別是創傷 34%, 關節 28%,脊柱 20%,其他 18%。在國產化率方面,關節最低為 30%,脊柱 約 40%,創傷約 70%。預計創傷、脊柱和關節的 2012-2017 年複合增長率分別 為 15.8%、19.8%和 22.1%。

未滿足的臨床需求推動骨科產品創新,數字化骨科是未來發 展趨。
醫療器械產品創新多來自於臨床需求,企業通過與臨床緊密結合轉化為產品創 新。未來骨科行業的發展一方面來自於新材料,另一方面來自於智能生產。隨 著技術進步,未來 5 年內將出現變革性的材料技術;基於大量累積的臨床數據 庫以及數字化生產技術的發展,未來 3D 數字化骨科將會高速發展,以滿足臨床 個性化、精準化、微創化、遠程化的需求。數字化骨科的應用包括:臨床的骨 科數字解剖(三維重建)、手術規劃的骨骼模型及仿真手術、用於精準手術的三 維打印導板、制作個性化植入物和骨科遠程手術機器人等等。隨著行業技術水 平不斷發展成熟,政策也將逐漸放開並制定相應監管規則。  

創新、整合是本土骨科中小企業發展之路。
近年來骨科行業內並購不斷發生,外資公司基於對國內中端市場的看好,收購本土骨科龍頭創生和康輝, 並加強了研發和生產能力的本地化。同時,由於各省器械集中采購的施行,大公司的優勢進一步加大。骨 科行業內中小企業需要轉型創新或者被並購整合來提高整體競爭力。資本方特別是上市公司將在未來整合 中發揮巨大的主導作用。國外骨科行業的成熟模式就是大企業擅長生產及商業化,而中小企業則是創新研 發的主力軍。我國骨科小企業也當走創新、差異化發展之路,短期生產代工也是盈利模式之一。

生物材料行業:研發方向從功能替代到組織與內臟再生。 生物醫用材料是一類用於診斷、治療、修複或替換人體組織、器官或增進其功能的新型高科技材料。未來 發展趨勢是從結構替代到功能替代,再到組織與內臟再生,逐漸發展出了活性生物可吸收材料。目前上市 產品主要有透明質酸、口腔修複膜、組織皮膚修複膜,大多公司正在研發的方向是人工骨、人工皮膚、人 工血管、人工角膜、人工神經導管、人工臟器等。

傷口管理行業:生物工程皮膚及替代物、海藻敷料、水凝膠未來快速增長。 全球傷口管理行業2012年市場規模139億美元,預計2012-2020年複合增長率5%。增長最快的細分行業包 括生物工程皮膚及替代物、海藻敷料、水凝膠等,預計2012-2020年複合增長率分別高達13%、9%、11%。 行業研發方向是以創傷預防、護理、治療、修複為主線,開發出由淺至深系列產品。根據創面愈合三階段 清創期、肉芽期、上皮形成期,形成治愈傷口各個時期的全系列創傷護理產品。從護理向修複發展,開發 系列具有創傷修複再生的生物仿生材料。 

投資建議:關註具有創新和整合能力的相關上市公司。

涉足上述三個子行業的上市公司包括凱利泰(骨科)、尚榮醫療(骨科)、冠昊生物(生物材料)、雲南白 藥(傷口管理)、雙鷺藥業(生物材料:子公司生產註射級透明質酸鈉)、華東醫藥(生物材料:代理韓國 透皮質酸鈉)、普華和順(港股:骨科)、山東威高(港股:骨科)、華熙生物(港股:生物材料)和擬上 市公司昊海生科(生物材料)。 

風險提示:高值耗材的招標降價風險、整合不達預期的風險。

正文:

我們上周末參加了由常州西太湖科技產業園主辦,江蘇省醫療器械行業協會和常州醫療器械行業協 會聯合協辦,CHC醫療咨詢(峰會組委會)承辦的醫療器械骨科、生物材料和傷口管理峰會。現將 會議中獲得的重要行業信息和觀點總結如下:

一、醫療器械市場:全球穩健增長、中國高速發展,骨科及 傷口護理占較大份額

全球醫療器械市場穩健增長
根據 Evaluate Medtech 的數據, 2011 年規模為 3250 億美元,其中骨科及傷口護理占有較大份額, 骨科 2011 年全球市場規模達 302 億美元,占醫療器械市場規模的 9.3%,傷口護理全球市場規模約 為 119 億美元,占醫療器械的 3.7%。預計 2011-2018 年,全球醫療器械市場的複合增長率約為 4.4%, 其中骨科和傷口護理子領域的複合增速分別為 3.1%和 4.6%。

中國的醫療器械市場高速發展
受到經濟發展、人口老年化和發病率提高的拉動,再加上國內醫療器械/藥品比例較成熟市場顯著偏 低,行業增速達 20%,大大高於全球市場。據普華和順招股說明書數據, 2012 年,中國骨科植入 物市場的規模達人民幣 95.4 億元,2008 年至 2012 年的複合年增長率為 18.2%。未來五年,該市場 預期將繼續以 18.1%的複合年增長率。生物醫學材料行業以 15-20%的速度增長。



二、中國骨科行業:創新與整合是行業發展趨勢

2.1 人工關節國產化率低,運動醫學骨科器械快速增長 中國骨科市場中,創傷類骨科器械規模最大,國產化率最高

2012年國內骨科市場中,關節類市場規模28億元,脊柱相關器械18億元,創傷35億元,運動醫學及 神經外科類18億元,市場份額占比分別是創傷34%,關節28%,脊柱20%,其他18%。在國產化率 方面,關節最低為30%,脊柱約40%,創傷約70%(包括創生、康輝、威高)。



從行業增速來看,關節增速最高

值得關註的高增長領域還包括運動醫學器械及神經外科器械(如鈦網)。據普華和順招股書數據,創 傷、脊柱和關節的2012-2017年複合增長率分別為15.8%、19.8%和22.1%。



2.2 未滿足的臨床需求推動骨科產品創新,新材料及數字化技術發展推動骨科 生產技術進步

醫療器械產品創新多來自於臨床需求,企業通過與臨床緊密結合並轉化實現產品創新。例如人工關 節目前發展方向是改進功能和延長壽命,包括使用新材料以及新的治療方法。未來骨科生產技術發 展一方面來自於新材料的進步,另一方面來自於智能生產。隨著材料技術的發展進步,未來5年內可 能出現變革性的材料技術,如人工關節新材料聚醚醚銅等。基於大量累積的臨床數據庫以及數字化 生產技術的進步,未來數字化3D骨科將會快速發展。

2.3 數字化骨科滿足臨床個性化、精準化、微創化、遠程化需求

數字化骨科技術的個性化、精準化、微創化、遠程化是現代骨科的發展方向,能夠滿足臨床需求。 臨床個性化和精確化需要精確地診斷和定位、準確的設計與病變切除、準確的導引和安裝,而現有 骨科產品個性化和精確化欠缺導致松動斷裂,例如髖關節置換中,標準直柄股骨柄的匹配率僅為 22.15%。數字化骨科技術滿足個性化定制需求,減少了手術的創傷性,減少了對醫生技術經驗的依 賴性。

數字化骨科的應用包括:用於臨床的骨科數字解剖(三維重建);手術規劃的骨骼模型及仿真手術; 用於精準手術的三維打印導板;制作個體化植入物;骨科遠程手術機器人;用於醫療器械研發的有 限元分析。

數字化骨科的臨床應用包括:1)整容:患者面部骨骼模型、個體化手術導航模板;2)牙科:光學 印模掃描,取代傳統石膏模型;3)創傷脊柱關節置換;4)腫瘤切除或創傷後修複。



期待行業政策和監管規則的與時俱進,優勢企業有望突圍。隨著行業技術水平不斷發展成熟,數字 化骨科的相關審批、註冊、醫保、監管政策也需要調整以實現與時俱進。目前牙科行業的應用已經非常普遍,主要原因包括個人付費意願強烈、牙科風險分類低等。據分析,目前數字化骨科政策傾 向是,盡快出臺數字化骨科相關註冊監管規定,可能會向具有標準化骨科產品的企業率先放開數字 化骨科產品的註冊,並且註冊的標準是工藝而非產品。未來,監管政策的明朗,有望推動行業快速 發展。目前國家三類醫療器械分類目錄已經將3D骨科產品單獨列為一類,後續相關監管政策有望逐 漸成熟。

當前數字化骨科主要技術難點包括:三維計算機輔助設計建模(CAD)/數字化制造(CAM);醫療 影像基礎的設計與制造;材料技術(金屬材料已經可用於3D打印,其他還有雙膦酸鹽);大規模制 造技術。

國內外領先數字化骨科企業包括:

1)Materialise:比利時3D打印公司,提供醫療相關產品及服務。具有成熟的相關技術,包括三維計 算機輔助設計建模(CAD)/數字化制造(CAM);醫療影像基礎的設計與制造;大規模制造。

2)常州華森醫療器械有限公司:從2008年就開始研究數字化技術在骨科內固定領域的應用,從數 字化三維重建、數字化手術方案設計、3D打印骨模型、數字化(個性化)植入物定制到數字化內固 定方案分析,從技術到產品再到臨床應用形成了較為完整的數字化流程。

3)上海晟實醫療器械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於1998年,是國內最早從事定制型人工關節和形狀記憶 合金骨科內固定產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的專業性公司。晟實醫療與上海交通大學機械工程學院、 中國科學院上海矽酸鹽研究所和上海多家三甲醫院進行科研合作,在新產品開發和產品質量控制方 面具有強大優勢。目前晟實醫療的主要產品:兩大類六個產品,人工髖關節假體、人工膝關節假體 人工骨缺損假體、聚髕器、鋸齒臂環抱內固定裝置、鎖式接骨器。

4)蘇州昕健醫療技術有限公司:提供術前模型、個體化導航裝置、人工關節產品服務。產品包括新 一代人工髖膝關節假體,及為病人量身定制的個體化人工關節,與之配套的用於手術的人工關節及 內置物的術前模型和個體化導航裝置。

2.4 創新、整合是本土骨科中小企業轉型發展之路

行業集中度低、低價競爭較普遍。國內骨科器械企業中,有70家創傷和脊柱植入物企業,30家人工 關節生產企業。目前年收入過億元的不到10%,多數企業銷售額處於5000萬元左右甚至更小。利潤 低下導致創新投入不夠,75%為低端產品。

企業形成三大梯隊。根據植入醫療器械產品在性能、價格、品牌等多方面差異,骨科器械行業已經 形成梯隊競爭格局。第一梯隊,以外資企業為主,這類企業有品牌、產品設計及銷售渠道上具有較 強優勢,產品品牌認知度較高,如美敦力、強生、Styker等。第二梯隊,主要是國內年銷售收入在 5000萬以上企業,這類企業一般是在某細分領域具有獨特競爭優勢,如威高、康輝、創生等(後兩 個企業已分別被美敦力和Styker收購)。第三梯隊,在國內企業總數比重較大,年銷售收入在5000萬 以下,這類企業由於受資金、技術等方面限制,經營規模相對較小,面臨較大壓力。

創新、整合是本土小企業轉型發展之路。近年來行業內並購不斷發生,外資公司基於對國內中端市 場發展的看好,收購本土骨科龍頭公司創生和康輝,並加強了本地化的研發及生產能力。而由於各 省器械集中采購的施行,大公司的優勢進一步加大,未來行業內中小企業需要轉型創新或者被資並購整合來提高整體競爭力。資本方特別是上市公司將在未來整合中發揮巨大的主導作用。另一方向, 中小企業轉型研發創新型企業,國外成熟模式就是大企業主要優勢在生產及商業化方面,而中小企 業則是創新研發的主力軍,創投機構的投資機會也來自於此。另外,在OEM代工方面中小企業也可 以嘗試發展。

二、傷口管理行業:生物工程皮膚及替代物、海藻敷料、水 凝膠未來將快速增長
全球傷口管理行業2012年市場規模139億美元,預計2012-2020年複合增長率5%,其中增長最快的 細分行業包括生物工程皮膚及替代物、海藻敷料、水凝膠等,預計2012-2020年複合增長率分別高 達13%、9%、11%。


傷口管理行業研發方向包括以創傷預防、護理、治療、修複為主線,開發出由淺至深系列產品。根 據創面愈合三階段清創期、肉芽期、上皮形成期,形成治愈傷口各個時期的全系列創傷護理產品。 從護理向修複發展,開發系列具有創傷修複再生的生物仿生材料。

三、生物材料行業:研發方向從功能替代到組織與內臟再生
生物醫用材料市場巨大。生物醫用材料(又稱生物材料或生物醫學材料)是一類用於診斷、治療、 修複或替換人體組織、器官或增進其功能的新型高科技材料。生物醫用材料本身不是藥物,而是通 過與生物機體直接結合和相互作用來進行治療。廣義地來看,據昊海生科的數據,2012年全球生物 材料市場規模達4000億美元,增速在6-10%;國內市場2012年240億美元,增速15-20%。

生物材料按屬性分類包括:

1)天然生物材料,有再生纖維、膠原、透明質酸、甲殼素、纖維蛋白等;  

2)高分子合成生物材料,有矽橡膠、聚氨脂及其嵌段共聚物;

3)醫用金屬材料,有不銹鋼、鈦及鈦合金;

4)無機生物醫學材料,有碳素材料、生物活性陶瓷;

5)雜化生物材料,有天然材料與合成材料的雜化;

6)複合生物材料,有生物陶瓷、玻璃等。

按材料應用部位分為,硬組織材料(骨、牙、關節)、軟組織材料(皮膚、乳房、食道)、心血管材 料、血液凈化材料、分類過濾透析等膜材料、組織粘合劑和縫線材料、藥物釋放載體材料、臨床診 斷及生物傳感材料等。

按材料來源分為,自體組織、異體同種器官組織、異種同類器官組織、天然生物材料、合成材料等。


生物材料發展趨勢:是從結構替代到功能替代,再到組織與內臟再生,逐漸發展出了生物活性生物 可吸收生物材料。

目前上市產品主要有透明質酸、口腔修複膜、組織皮膚修複膜、人工神經導管等,大多公司正在研 發的方向是人工骨、人工皮膚、人工血管、人工角膜、人工臟器等。

行業內主要市場參與者包括強生、3M、美敦力、健贊、瑞士Q-Med、日本Seikagaku,國內企業包 括冠昊生物、昊海生科、新天福、大清生物等。

(作者供職於 平安證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6168

普華和順(1358):高頓醫療器械的整合者

來源: http://www.guuzhang.com/portal.php?mod=view&aid=1063

普華和順(1358):高頓醫療器械的整合者

作者:陳迅

1、外延擴張收購潛力大、壁壘高、成長快的子行業龍頭公司

1)骨科植入物方面,08年收購天津威曼、13年收購深圳博恩,成為國內第三大骨科植入物生產商,是目前國內僅有的兩家擁有全線骨科植入物(包括創傷、脊柱、髖關節及膝關節植入物)的公司之一,其創傷、關節、脊柱產品分別列國內市場第2、2、4位。近年來國內骨科植入物市場年複合增速超過20%,12年市場規模95億元,預計17年市場將達到218億元,未來五年複合增速為18.1%。

2)高端輸液器方面,11年收購北京伏爾特成為國內第二大高端輸液器生產商,擁有專利的雙層管材設計非PVC輸液器,12年市場的份額高達12.2%。我國12年高端輸液器約占整個輸液器市場銷量的5.7 %,隨著註射液安全問題的頻發,需求將逐漸提升, 08-12複合增速為23.2%,預計12-17銷量複合增速為24.5%。

3)再生醫學材料領域,14年收購北京天新福成為國內再生醫用生物材料的領軍企業,擁有人工硬腦膜、人工硬脊膜、人工神經鞘管全面的產品線,150余家分銷商組成的覆蓋全國的分銷網絡,投入市場使用超過45萬片,其人工硬腦膜市場份額為35%,正在進行肌腱韌帶防粘連膜及可用於普通外科手術的口腔粘膜市場潛力巨大。生物醫用材料可分為高分子合成、金屬、生物陶瓷、複合和再生醫學材料。前4種產品與人體組織相差遠,植入後會影響生活品質。再生醫學材料取自於生物體內植入後不引起排斥反應,將逐漸替代傳統材料,預計未來3-5年複合增速超20%。


2、近三年複合增長70%,短期仍將保持高增長

公司2011-2013收入複合增速達70.6%。2013年收入4.5億元,其中輸液器業務3.2億元(11-13年複合增速達78%);骨科植入物業務收入1.4億元(10-13年複合增速達32%)。2014H1收入2.68億元,同比增長22.6%,其中輸液器業務收入1.84億元,同比增25.1%;骨科植入物業務收入8429萬元,同比增17.5%。


公司銷售毛利率近三年逐步提高,主要得益於業務占比較大的輸液器毛利率的增加。輸液器業務逐漸向高端方向發展,毛利率呈現三年逐增,2013年達到66%;骨科植入物毛利率一直保持在較高水平,2013年為73%。隨著高端輸液器市場的進一步擴張,預計之後銷售毛利率仍有上升空間。



3、公司註重研發,選擇有技術壁壘和研發實力的公司並購

公司擁有一支由約100名成員組成的研發團隊,與外科醫生、醫院、大學研究中心及其他研究機構保持緊密合作。2103年研發投入2300萬,占營業收入5%。截至今年中報,公司已獲得50項專利,包括25項輸液器產品專利及25項骨科植入物產品專利,及34項新專利申請。新收購的天新福公司為我國再生醫學材料的領導者,擁有11項專利,7項第三類醫療器械的註冊證書。


4、收購天新福,14年業績有保障

2014年6月公司斥資8億元收購北京天新福醫療器材公司100%股權。公司13年收入1.51億元,同比增長18.0%;凈利潤9159萬元,同比增長22.5%。我國2010年生物醫學材料的市場規模為100億美元,全球市場占比僅6.5%,空間巨大。根據醫療器械創新網,2008-2010年,我國生物醫用材料市場複合增速為30%。


5、當前股價可逐步建倉,逢低加倉

公司13年歸屬母公司股東凈利7800萬,14年中報為8400萬,預計全年骨科植入和高端輸液器兩塊業務貢獻1.3億,新收購天新福全年貢獻1.1億,總利潤2.4億,當前股價對應24倍市盈率。考慮高成長性和未來收購意願強, 建議可以在下跌中逐步建倉。主要風險是收購低預期,新產品註冊進度低預期。(來自國信港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6579

官方遴選優秀國產醫療器械 扶持和淘汰並進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5/4621188.html

官方遴選優秀國產醫療器械 扶持和淘汰並進

一財網 馬曉華 2015-05-22 08:01:00

雖然中國的國產醫療器械一直在受到國家重視,但是由於技術、質量差距的問題,目前尚無法抗衡進口醫療器械

5月21日,由國家衛生計生委規劃與信息司委托中國醫學裝備協會開展的第一批優秀國產醫療設備產品遴選工作順利完成。第一批遴選品目選擇了具有一定市場占有率和競爭力、符合基層需要的臺式彩色多普勒超聲波診斷儀、數字化X光機和全自動生化分析儀等3種適宜設備。最終從57家企業申報的218個產品遴選出27家企業的95個產品。整個遴選過程中不收取企業任何費用。

樹立榜單

扶持國產醫療器械的政策不斷落地,在國辦發《深化醫改2014年工作總結和2015年重點工作任務》已經明確指出,公立醫院優先配置使用國產醫用設備和器械。而始於一年前的國產醫療器械遴選已經展開了工作了。

“第一遴選是從去年開始,目的主要是支持國產醫療器械產業發展,同時把醫院購買醫療器械設備的費用降下來,這也是降低醫療成本的一個方式,讓廣大患者受益。”中國醫學裝備協會常務理事長趙自林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采訪時表示。

趙自林表示,此次遴選,中國醫學裝備協會成立了專家庫,制定了遴選程序,包括標準制定、發布遴選公告、組織企業自主申報、資料審核、專家評審、結果公示等。並嚴格按照程序開展相關工作,同時在標準制定、企業申報資料審核等每個階段均向社會公示,引入外界監督,確保遴選過程公開透明。

“遴選的標準首先是產品覆蓋面大,比如x光機,從鄉鎮衛生院到協和醫院都要用,對醫療成本有一定影響,主要是從四個方面:技術參數、臨床應用評分、企業信譽評分,售後服務評分,這幾塊是主要的。技術參數、企業信譽、銷量售後服務、臨床應用評分。質量上技術成熟,性能穩定,臨床應用專家對這個型號的產品進行打分,根據影像檢查的片子,對結果的準確度進行了現場的核實,基本上滿足了基層醫療機構臨床診斷和治療的需要。”趙自林表示。

但趙自林也同時表示,當前我國高精尖的醫療器械還沒有,90%高精尖醫療器械都是進口,國產不多,有的企業也剛剛開始做高精尖醫療器械,所以現在國產醫療器械多數用於基礎醫療機構的醫療器械。由於醫療器械設備技術更新快,有的醫院要新增設備或者更換設備,我們就動員醫院購買國產醫療器械,因為國產的醫療器械已經能夠完成基礎醫療服務的診斷和治療。

雖然中國的國產醫療器械一直在受到國家重視,但是由於技術、質量差距的問題,無法抗衡進口醫療器械。

“這個差距不是說沒有就沒有的,所以中國醫療器械爭口氣才行。”一位業內人士表示。

而趙自林則表示,做這項遴選工作,就是為了更好的把這個差距縮短,把趕上進口醫療器械的過程縮短一點。但是對於那些沒有入圍的企業則可能要面臨著被淘汰。

而第二批也將開始,所要遴選的產品遴選為CT,磁共振、麻醉劑、呼吸機、血細胞、透析機。

“沒有遴選上的產品,如果質量不好,該檢查的病查不出來,會誤診,治療的儀器如果定位不好,也無法很好的治療,這樣的產品就不可能入圍,企業也不會有意見的。不過他們可以根據自己的特色與別的企業合作,如果沒有生產能力也沒有研發能力的,該淘汰的要淘汰。”趙自林表示。

其實自2014年6月1日新修訂《醫療器械監督管理條例》實施之後,明確了醫療器械行業各個環節加強管理和監督,已經推動國產醫療器械行業的整合,大批不達標的中小企業被淘汰。如三諾生物(主營血糖測試儀)收購華廣科技20%的股份(主營高端血糖檢測儀),楚天科技擬收購新華通(主要產品包括純蒸汽發生器、多效蒸餾水機、純化水制備系統、儲存配臵-工藝容器、分配系統等制藥用水裝備),通過收購,楚天科技將實現公司產業鏈向前端延伸,進一步提升公司核心競爭力;樂普醫療以5.763億元收購新東港藥業,將使得樂普醫療進一步獲得心血管藥物領域中核心產品,搶占市場先發優勢,分享心血管藥物行業快速成長的收益。

審批制度改革

新修訂《醫療器械監督管理條例》的威力不僅僅是用於行業的整合淘汰,最為重要的是為行業減壓施壓,同時簡政放權。

一直被醫療器械詬病的便是審批審評制度緩慢,制約了行業的發展。在深化改革的大環境下,《醫療器械監督管理條例》在修訂之後,從原來的16項行政審評減少到9項,同時將國產和進口第一類醫療器械的產品註冊改為備案,將第二、三類醫療器械非實質性變化的變更註冊改為備案,將從事第二類醫療器械經營的許可改為備案,取消第二類醫療器械臨床試驗審批、縮減第三類醫療器械臨床試驗審批範圍,取消現行條例規定的醫療機構研制醫療器械審批、第三類醫療器械強制性安全認證。

新修訂的條例不僅僅簡政放權,還在審批審評上時間上進行了縮短,但是在今年的《關於2015年深化經濟體制改革重點工作的意見》中,仍把“推進藥品醫療器械審評審批制度改革”作為了今年的重點任務之一。

“目前雖然按照新條例行業發展有了一定的變化,但是在審評審批制度上,仍然時間較長,無法適應這個行業快速發展的速度。畢竟在審評、審批這個環節的人員編制有限,有些產品還必須按照程序走,這樣就把審評審批的時間拉長,人員編制是不可能隨著產業發展的速度進行擴增的,所以還需要進一步深化改革。”一位業內專家表示。

在松綁國產醫療器械的同時,創新技術才能縮短國產與進口的差距,但是在鼓勵創新上,仍有許多工作要做。

一位長期從事醫療器械行業研究的專家表示,我國醫療器械註冊環節已經受到重視,正在探索適應創新醫療器械註冊的相關法規和流程。但目前的專業機構審評制度基本上是參照市場上已有的類似產品安全性和有效性標準,實施審評和監管各類醫療器械產品,我國自主創新的醫療器械產品在無類似上市產品可供參考時,則難以通過審評,註冊環節不夠合理,影響為患者提供及時有效的醫療服務。

另外,在推廣應用方面,對國產創新醫療器械還關註不夠。在采購方面,政府采購為體現公平競爭,規定需要至少三個產品滿足招標要求,但創新產品往往都是獨家產品,在采購環節,通常被拒之門外,客觀上抑制了國產創新產品的市場推廣。其次,在市場環境方面,對新的醫療技術和產品使用的收費定價滯後,進醫保申請周期長、批準難,醫院如采購創新醫療設備診治病人,可能因尚無政府定價就不能收費,使得醫院采購創新醫療器械的積極性不高,延長了創新醫療器械的市場培育周期,加大了創新醫療器械的市場風險,也就削弱了企業重視技術創新研發、發展自主創新醫療器械的積極性。

編輯:劉展超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6630

跨國醫療器械商在華承壓 糖尿病、養老等領域仍加速擴張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7/4649257.html

跨國醫療器械商在華承壓 糖尿病、養老等領域仍加速擴張

一財網 王蔚佳 2015-07-23 16:40:00

未來政策將是目前醫療器械格局發生變化的最重要因素,其中,優秀國產設備遴選將使得包括東軟、華潤萬東和上海聯影等一批國內相關高端醫療設備公司廣泛受益。

長期以來,通用電氣、飛利浦、西門子三家跨國企業,壟斷了國內CT、核磁共振、PET-CT等大型高端醫療設備市場的70%。

日前,中國實施制造強國戰略第一個10年行動綱領——《中國制造2025》正式發布。行動綱領將高端醫療器械發展提至國家戰略的高度。其中,提高醫械的創新能力和產業化水平,發展影像設備、醫用機器人等高性能診療設備、全降解血管支架等高值耗材,實現生物3D打印等新技術的突破與應用成為重點內容。

隨著一系列扶持政策的出臺,跨國醫療器械巨頭在中國的布局正在悄然生變。

長期以來,在大型醫療設備方面,外資品牌長期占據國內市場主流(來源:百度圖庫)

格局生變

據中國醫藥保健品進出口商會公布的《2014年上半年中國醫療器械貿易報告》顯示,我國正在使用的高端醫療器械中,80%的CT、90%的超聲波儀器、85%的檢驗儀器、90%的磁共振設備、90%的心電圖機、80%的中高檔監視儀、90%的高檔生理記錄儀是外國品牌。

而本土1.6萬家醫療器械企業中,除東軟、邁瑞等發展較好外,其余多為規模不大的中小型醫療器械公司——基於2014年醫療器械市場總量2760億元計算,醫療器械生產企業的平均收入僅在1700萬元左右。

但近年來,國家多部門對國產設備出臺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同時重點推動醫院采購數字化X光機、彩色多普勒超聲波診斷儀和全自動生化分析儀等高端設備,促進國產醫療設備自主創新。

浙商證券研究所分析認為,未來政策將是目前醫療器械格局發生變化的最重要因素,其中,優秀國產設備遴選將使得包括東軟、華潤萬東和上海聯影等一批國內相關高端醫療設備公司廣泛受益,而在高層力推三甲醫院采購國產醫療設備的背景下,已經有部分城市出臺了相關的刺激政策額,未來會有更多的省市將繼續跟進,預計醫院采購國產設備的比例將明顯提升。

細分領域“小巨頭”擴張

然而,醫療器械細分領域的競爭卻在進一步加速。

來自海關方面的統計數據顯示,2014年我國醫療器械貿易總額達到357.94億美元,同比增長4.32%,較2013年下降9.8個百分點。其中,進口額為157.71億美元,同比增長5.32%,但增幅同比下降了14.75個百分點。

中國醫藥保健品進出口商會分析認為,去年我國醫療器械進口增幅為近3年來最低,且在華三資企業成為我國醫療器械進口主力,相關進口額占比達到40%;與此同時,診療設備類產品進口額占比超過70%,遠高於其他類別產品。

特別值得註意的是,2014年,在我國醫療器械進口產品中,進口額超過1億美元的有35個品種,主要為通用診療設備、彩色超聲波診斷儀、彌補生理缺陷的康複用具、X射線斷層檢查儀、內窺鏡、醫用導管、核磁共振成像裝置等——在我國醫療器械進口總額中占72.25%。

日前,全球最大醫療技術公司美國BD宣布,其在中國總投資1億美金的第三個生產基地在蘇州建成,進一步延伸其在中國的業務版圖和本地化生產範圍。

事實上,這也是繼醫療業務產品線、診斷業務產品線之後,BD第三次將其產品線引入中國,新生產基地投產後將生產糖尿病護理業務的胰島素註射筆用針頭和標本分析前處理系統業務的一次性真空采血管,預計年產總量將超過10億支,可覆蓋BD中國目前在售的70%以上真空采血管產品。

而糖尿病正是中國目前面臨最嚴重的公共衛生挑戰之一。

根據國際糖尿病聯盟(IDF)報告,全球糖尿病患病人數達3.82億,所有類型的糖尿病患病率都在上升,到2035年,糖尿病患者數目將增加55%,糖尿病已成為全球嚴重的公共衛生問題之一;而我國是糖尿病的重災區,糖尿病患者人數占全球糖尿病患者總數的三分之一,且年輕化趨勢明顯,相關護理產品的市場巨大。

“該工廠將使BD在華真空采血管產品產量翻番,充分滿足市場需求,提升市場響應速度,並預留有未來產量再次翻番的生產能力,預計至少將滿足BD中國未來5~10年的產能擴張需求。” BD標本分析前處理系統全球業務總裁John Ledek接受《第一財經日報》采訪時表示。

事實上,作為全球成長最快的區域市場,BD中國在2012年超越日本市場,成為其第二大市場;2014財年,BD中國25%的銷售增長使中國在其總部的地位進一步提升。

而1993年進入中國的歐姆龍已經將大連變為其全球最大的電子血壓計生產基地和全球研發中心,30多條生產線可實現每月100萬臺血壓計的產能。

2014年,歐姆龍健康醫療事業在中國的整體銷售額已達到了12.3億元人民幣,較2013年增長20.6%,成為歐姆龍全球銷量第一的地區。

而隨著中國迅速進入老齡化社會,骨科產品正在成為醫療器械領域的新增長點,全球脊柱、膝蓋、臀部及創傷產品占比已經超過整個骨科產品市場總數的65%,而這一點在中國尤甚。

對此,美敦力(Medtronic)宣布其在中國已經發展了2000個員工;施樂輝(Smith&Nephew)宣布了重組,並將戰略性鎖定在以中國為代表的新興市場,並將急需投入更多研發資金在面對這一市場的產品中。

中國醫藥工業信息中心日前公布的《中國健康產業藍皮書(2015版)》公布的數據顯示,2010~2014年,我國醫療器械市場總量從1284億元增長到2760億元,年均複合增長率高達20.8%,相當於5年內市場規模擴大了一倍以上;而根據這一增長預測:未來中國醫療器械行業將進一步增長,至2019年整體市場規模將達6003億元。

編輯:於百程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4523

跨國醫療器械商在華承壓 糖尿病、養老等領域仍加速擴張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7/4649257.html

跨國醫療器械商在華承壓 糖尿病、養老等領域仍加速擴張

一財網 王蔚佳 2015-07-23 16:40:00

未來政策將是目前醫療器械格局發生變化的最重要因素,其中,優秀國產設備遴選將使得包括東軟、華潤萬東和上海聯影等一批國內相關高端醫療設備公司廣泛受益。

長期以來,通用電氣、飛利浦、西門子三家跨國企業,壟斷了國內CT、核磁共振、PET-CT等大型高端醫療設備市場的70%。

日前,中國實施制造強國戰略第一個10年行動綱領——《中國制造2025》正式發布。行動綱領將高端醫療器械發展提至國家戰略的高度。其中,提高醫械的創新能力和產業化水平,發展影像設備、醫用機器人等高性能診療設備、全降解血管支架等高值耗材,實現生物3D打印等新技術的突破與應用成為重點內容。

隨著一系列扶持政策的出臺,跨國醫療器械巨頭在中國的布局正在悄然生變。

長期以來,在大型醫療設備方面,外資品牌長期占據國內市場主流(來源:百度圖庫)

格局生變

據中國醫藥保健品進出口商會公布的《2014年上半年中國醫療器械貿易報告》顯示,我國正在使用的高端醫療器械中,80%的CT、90%的超聲波儀器、85%的檢驗儀器、90%的磁共振設備、90%的心電圖機、80%的中高檔監視儀、90%的高檔生理記錄儀是外國品牌。

而本土1.6萬家醫療器械企業中,除東軟、邁瑞等發展較好外,其余多為規模不大的中小型醫療器械公司——基於2014年醫療器械市場總量2760億元計算,醫療器械生產企業的平均收入僅在1700萬元左右。

但近年來,國家多部門對國產設備出臺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同時重點推動醫院采購數字化X光機、彩色多普勒超聲波診斷儀和全自動生化分析儀等高端設備,促進國產醫療設備自主創新。

浙商證券研究所分析認為,未來政策將是目前醫療器械格局發生變化的最重要因素,其中,優秀國產設備遴選將使得包括東軟、華潤萬東和上海聯影等一批國內相關高端醫療設備公司廣泛受益,而在高層力推三甲醫院采購國產醫療設備的背景下,已經有部分城市出臺了相關的刺激政策額,未來會有更多的省市將繼續跟進,預計醫院采購國產設備的比例將明顯提升。

細分領域“小巨頭”擴張

然而,醫療器械細分領域的競爭卻在進一步加速。

來自海關方面的統計數據顯示,2014年我國醫療器械貿易總額達到357.94億美元,同比增長4.32%,較2013年下降9.8個百分點。其中,進口額為157.71億美元,同比增長5.32%,但增幅同比下降了14.75個百分點。

中國醫藥保健品進出口商會分析認為,去年我國醫療器械進口增幅為近3年來最低,且在華三資企業成為我國醫療器械進口主力,相關進口額占比達到40%;與此同時,診療設備類產品進口額占比超過70%,遠高於其他類別產品。

特別值得註意的是,2014年,在我國醫療器械進口產品中,進口額超過1億美元的有35個品種,主要為通用診療設備、彩色超聲波診斷儀、彌補生理缺陷的康複用具、X射線斷層檢查儀、內窺鏡、醫用導管、核磁共振成像裝置等——在我國醫療器械進口總額中占72.25%。

日前,全球最大醫療技術公司美國BD宣布,其在中國總投資1億美金的第三個生產基地在蘇州建成,進一步延伸其在中國的業務版圖和本地化生產範圍。

事實上,這也是繼醫療業務產品線、診斷業務產品線之後,BD第三次將其產品線引入中國,新生產基地投產後將生產糖尿病護理業務的胰島素註射筆用針頭和標本分析前處理系統業務的一次性真空采血管,預計年產總量將超過10億支,可覆蓋BD中國目前在售的70%以上真空采血管產品。

而糖尿病正是中國目前面臨最嚴重的公共衛生挑戰之一。

根據國際糖尿病聯盟(IDF)報告,全球糖尿病患病人數達3.82億,所有類型的糖尿病患病率都在上升,到2035年,糖尿病患者數目將增加55%,糖尿病已成為全球嚴重的公共衛生問題之一;而我國是糖尿病的重災區,糖尿病患者人數占全球糖尿病患者總數的三分之一,且年輕化趨勢明顯,相關護理產品的市場巨大。

“該工廠將使BD在華真空采血管產品產量翻番,充分滿足市場需求,提升市場響應速度,並預留有未來產量再次翻番的生產能力,預計至少將滿足BD中國未來5~10年的產能擴張需求。” BD標本分析前處理系統全球業務總裁John Ledek接受《第一財經日報》采訪時表示。

事實上,作為全球成長最快的區域市場,BD中國在2012年超越日本市場,成為其第二大市場;2014財年,BD中國25%的銷售增長使中國在其總部的地位進一步提升。

而1993年進入中國的歐姆龍已經將大連變為其全球最大的電子血壓計生產基地和全球研發中心,30多條生產線可實現每月100萬臺血壓計的產能。

2014年,歐姆龍健康醫療事業在中國的整體銷售額已達到了12.3億元人民幣,較2013年增長20.6%,成為歐姆龍全球銷量第一的地區。

而隨著中國迅速進入老齡化社會,骨科產品正在成為醫療器械領域的新增長點,全球脊柱、膝蓋、臀部及創傷產品占比已經超過整個骨科產品市場總數的65%,而這一點在中國尤甚。

對此,美敦力(Medtronic)宣布其在中國已經發展了2000個員工;施樂輝(Smith&Nephew)宣布了重組,並將戰略性鎖定在以中國為代表的新興市場,並將急需投入更多研發資金在面對這一市場的產品中。

中國醫藥工業信息中心日前公布的《中國健康產業藍皮書(2015版)》公布的數據顯示,2010~2014年,我國醫療器械市場總量從1284億元增長到2760億元,年均複合增長率高達20.8%,相當於5年內市場規模擴大了一倍以上;而根據這一增長預測:未來中國醫療器械行業將進一步增長,至2019年整體市場規模將達6003億元。

編輯:於百程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452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