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兒女拒「靠爸」 台商最煩誰來接班

2011-10-10  TCW




九月十四日,淡水福容飯店。「二 ○一一年大陸台商秋節座談聯誼餐會」,坐滿從大陸各地回鄉的台商協會成員四百餘人。

台上、台下,希冀簽訂兩岸投保協議的聲浪沸沸揚揚。但,對台企聯(大陸全國台灣同胞投資企業聯誼會)總會長郭山輝來說,還有一件事比這個,更讓他煩心:台 商二代接班問題。

「第一代台商赴大陸創業,打拚近三十年之久,多步入高齡化,很期待新一代經營團隊接班傳承。」郭山輝說。

從這個場景,再看一個調查數字。台北經營管理研究院九月底發布的「大陸台商的接班傳承調查報告」,報告針對華東、福建、廣東地區的一百六十四家台資企業進 行問卷調查。調查指出,八成以上台商面臨接班傳承問題,回答接班「良好」是零票,「尚可」以上占了八成,兩成比率則處於「不佳」。報告中也發現:真正接班 三年以上者,不到四成。

接班問題舉世皆然,此刻,台商第二代接班,為什麼更顯嚴重?

長期輔導台商的企管顧問袁明仁表示,在中國投資台商大都已超過五十歲,甚至六、七十歲以上所在多有,每年三節的台商聯誼活動,都快變成「老人聯誼會」了。

不僅第一代台商的年齡面臨接班壓力,外在環境的快速轉變,讓台商面臨存亡之秋。「如果不創新、不轉型,馬上就會被淘汰,」台北經營管理研究院院長陳明璋直 言。

只是,第二代不少人不願意接班,或者是在接班過程遇到困難,主要來自內外夾攻兩大因素。

難題一:價值觀差異二代多MBA,想搞創意

世代差異,造成的價值觀不同,是台商二代不願接班的最主要因素。

北京大學法律學院經濟法學博士、現任上海外資房地產公司法務主管夏雯震觀察,「第二代多有留學經驗,對於繼續經營製造業沒有興趣,希望搞創意、餐飲、休閒 旅遊、醫療等服務產業。」

台企聯新世代青年委員會主委陳燕木也提出相同看法。「一代台商多是技術底出身,苦幹、實幹、硬幹,著眼於研發;可是二代多為MBA背景,怎麼會對黑手產業 有興趣呢?」兩代背景與教育養成不同,拉開了父與子對於事業看法的距離。

此外,「第二代」是別人豔羨的身分,但在這些第二代心中,卻也代表「你也沒有選擇的機會。」這是一位擁有美國頂尖名校MBA學位,回深圳接手塑膠燈泡產業 二代的感受。他表示,傳統產業屬勞力密集產業,毛利率不到五%,想要轉型自動化,卡在資金、技術與人才。

「這些年,時間都浪費了。」轉型不易,沒有成就感,接班不到三年的他,也不免氣餒。面對「頭銜」與「權力」、「年齡」的不對稱矛盾,加上工作壓力與兩代之 間對管理問題會有不同的思考點,台商二代有時也不免卻步。

如果說,上一代的「期待」,是台商二代接班不易的主基調;那麼,外部生存遊戲更複雜,則是困境的協奏曲。

難題二:不景氣衝擊轉型不易,得摸石頭過河

在大陸開拓新市場,幾乎成為所有第二代想要延續家族事業使命的必要付出。

今年剛從北京大學光華學院EMBA畢業的富士達保經公司董事長廖學茂指出,有關開拓大陸市場的經驗法則,第一代因年事已高、參與有限,能提供的環境資訊與 介入程度相對少很多,因此第二代大多得靠自己摸著石頭過河,少了第一代羽翼保護,摔得鼻青臉腫的大有人在。

「這群二代也面對企業第一代不曾遭遇的挑戰,包括全球化、WTO、大陸崛起與不景氣的衝擊。相對於企業第一代創業時叱吒風雲的豪氣,他們現在處於守成不易 的窘境。」廖學茂表示,接班看似耀眼,對企業第二代來說,卻是個沉重的名詞。

如何解決?聚會交流,縮短學習期

尤其遇到不景氣衝擊,這股低氣壓,瀰漫在許多剛接班的第二代心中。「現在環境這麼惡劣,我有什麼臉來談接班?搞不好連老爸的棒子都接不好,」一個四十歲、 剛接班的企業二代吐露心聲:「成功,別人會說我是父親餘蔭的庇護;失敗,會被罵是敗家子。」

為了縮短二代接班學習曲線,這些台商二代們開始互相取暖、學習,甚至還自行成立青年委員會(簡稱青委會)來交流接班經驗。

目前,除東莞、深圳、惠州、福州外,上海青委會也於年中成立,陸續也會在中國各省推動,「二代透過互相觀摩學習、取經外,也是人脈管道。」

陳燕木進一步表示,未來台企聯也將成立內部青年學院,做為訓練接班人之用。

十多年前跟隨父親腳步來到大陸,現為福州台商青年委員會主委、也是福華紡織公司協理的陳奕廷,亦不諱言第二代之間的學習,「比什麼刺激都大!尤其透過交流 更可以擴大觀察整個產業的趨勢。」

此外,像陳奕廷想知道同業狀況、大陸法令,只要電話一撥就有答案。當然第二代彼此之間,最常分享的話題也包括「如何說服第一代」。

第一代精彩的演出總有落幕的時刻,第二代正蓄勢待發。只是如何將目前沉重的接班轉化成明日的成功,將考驗台商第一代與第二代的智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334

鋼貿商最難時分

http://magazine.caixin.com/2012-05-11/100389071_all.html

 何聯添是中山金屬材料有限公司總經理。他做鋼材生意已經整整20年,既嘗到過2002年至2008年市場紅火發展的好日子,也經歷過1994年至1996年市場需求疲軟,2008年金融危機。但是,此前經歷的種種困難,在何聯添看來都遠不及最近一年。

  「尤其是去年10月以來,由於中國鋼材價格遭遇大跌,客戶推遲訂單,拖欠貨款,銀行貸款收緊,資金緊張。」何聯添對財新記者表示,目前鋼材貿易商們日子比鋼鐵企業還難過。

  來自中國金屬材料流通協會(下稱中金協)的統計數據顯示,近兩年來鋼鐵流通商的庫存壓力、資金壓力乃至生存壓力日益增大,2011年鋼鐵流通行業平均利潤率不足1%。

  「未來一兩年,鋼貿商生存壓力仍難以有效緩解。」中金協一位資深官員在接受財新記者採訪時稱。5月7日,他還專門就如何解決目前鋼貿商狀況與商務部流通發展司進行了溝通。

  「今年商務部將鋼材流通領域作為重點關注和發展的行業。要促進鋼貿企業的轉型,另外要規範一些行業標準,促進鋼材流通行業健康發展,走出困境。」上述中金協資深官員還透露,將鼓勵鋼貿企業兼併重組。

難熬的一年

  鋼材貿易商生意難做的首要原因,是鋼材需求下降帶來的價格下跌。根據中國鋼鐵工業協會(下稱中鋼協)統計,2011年77家大中型鋼鐵企業實現利潤875億元,同比下降4.51%;銷售利潤率僅2.4%,遠低於同期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6.47%的平均水平。

  其次是鋼廠定價方式調整,鋼材價格波動不明顯。對於鋼貿商來言,價格有波動才有獲利機會。在金融危機之前,鋼價每年有旺季和淡季之分,尤其是在行情好的2002年,價差在1000元/噸經常存在。現在鋼價變化日漸加快,但幅度小,且無規律可循。

  「從春節到現在,熱軋也就漲了不到80元/噸。按照我們在春節前進貨,現在賣,這個漲幅都不夠還銀行利息。」 上海巨閩實業有限公司(下稱巨閩)一位銷售部經理稱。

  中聯鋼分析師胡豔平認為,這和金融危機後鋼廠的定價變化有關。「金融危機之前,鋼廠還是季度定價,後來發展為月度定價,然後旬度定價,現在甚至有些鋼廠一天一個價格。」

  這讓鋼貿商們很無奈。「我們已經不能做一些分析預測來判斷是否進貨,進多少。在金融危機後,進貨只能賭,而盈利只能靠鋼廠施捨。」何聯添說。

  根據中金協的統計數據,2010年鋼鐵物流業的利潤率只有1.8%,2011年降至不足1%。上海一家年銷售量200萬噸的鋼貿企業副總經理在接受財新記者採訪時稱,2010年銷售不到100萬噸,利潤有五六千萬元;現在銷售快到200萬噸,利潤還是那麼多。

  何聯添也自稱目前企業的利潤率在1%左右,2002年的時候利潤率則達3%。「曾經以為2008年金融危機是做鋼貿商以來最難熬的日子,沒想到現在的日子還不如金融危機時。」何聯添說。

  何聯添透露,身邊的朋友有的投資房地產、礦產甚至餐館,他們通過鋼材從銀行抵押獲得資金,然後投資其他行業。「他們現在都沒有徹底離開鋼貿行業,都是抽取大部分資金在做其他。目前看來早兩年出來投資其他行業都比在鋼貿商圈獲利大。」何聯添說。

資金吃緊

  難熬的最大表現就是資金吃緊。鋼貿行業屬於資金密集型行業,因為鋼廠提貨需要付全款,但是大部分下游用鋼企業都無法立即支付現金,鋼貿商需要通過銀行抵押等融資形式來維持整個資金鏈的正常運轉。因此,融資成本一直都是鋼貿商的一大支出。

  金融危機前,鋼貿商很少發愁資金。2002年後,許多銀行推出「廠商銀」業務,即在生產商承諾回購或協助調劑銷售的前提下,銀行先給予經銷商資 金支持,生產商在收到款項後將貨物發運到銀行指定倉庫,並將提單或倉單交付銀行,經銷商交付提貨保證金後,銀行發出提貨通知,經銷商提貨。

  「銀行『廠商銀』業務的推出,可以提高我們的資金使用,主要可以解決融資問題。」何聯添稱那時銀行的客戶經理都追著放貸,「因為銀行也能通過『廠商銀』吸收更多存款。何況鋼貿商的資金需求大,動不動就是上億元。」

  但是,融資風向去年開始轉變。「去年的高利率決定了貿易商的資金成本升高。部分企業資金成本甚至暴增3倍,以前1噸鋼材資金成本在20元-30元,現在要50元-70元左右,有的還會更高。」上述中金協資深官員稱。

  前述巨閩的銷售經理稱,去年信貸收緊,銀行貼現利率由最初的4釐漲到8釐甚至1分,現在有所下降。「上海很多銀行對鋼貿商的融資都從嚴了,要有 資產抵押,價格也不理想。」 他說,「去年的利潤大部分都給銀行了,我們去年光給銀行打工了,今年也差不多。」之所以鋼貿企業遭遇融資困難,上述中金協資深官員認為,這還與許多鋼貿行 業操作不規範有很大關係。

  「部分鋼鐵流通企業財務報表隨意性較大,真實性差,缺乏審計和良好的連續經營記錄,銀行難以掌握企業家底,增加了貸款的難度,也加大了鋼鐵流通企業的融資難度。另外,個別鋼鐵流通企業出現『逃跑』現象,加劇了金融機構對本行業的信任危機。」他說。

  今年2月,無錫一洲鋼貿集團老闆李國清因企業資金鏈斷裂,攜家人潛逃。隨後,鋼貿商「跑路」的事件在媒體上不時出現。

轉型出路難尋

  「鋼鐵企業今天在說轉型,發展非鋼產業;鋼鐵流通行業也要轉型。」上述中金協資深官員認為,鋼貿商轉型需要向整個鋼鐵產業鏈拓展。「鋼貿商不能 再憑著價差過日子,而需要做服務商,比如做些加工配送等業務。」華東地區大型鋼貿企業、年銷售額在百億元以上的上海舜業鋼鐵集團,早幾年前就已經開始尋找 出路。「普通的鋼貿商主要是靠價差來經營,風險比較大,現在情況說明這不是一個好的出路。我們通過延伸產業鏈,對產品進行深加工,能減低價格波動帶來的影 響,收益更加穩定。」上海舜業鋼鐵集團總裁薛長江在接受財新記者採訪時表示。

  可是,不少鋼鐵企業現在也開始在各地紛紛投建物流園,進入鋼材深加工領域。中鋼協會長朱繼民在5月8日召開的中國國際鋼鐵大會上公開表示,要鋼 鐵企業加強鋼鐵材料的延伸和協同,發展鋼材深加工,完善物流配送體系,提升產品價值和企業服務功能,促進由鋼鐵生產商向服務商的轉變。

  「相比與鋼鐵企業進入深加工,我們有服務優勢。」薛長江稱。同時他認為,並非所有的企業都能實現產業升級,這需要前期高額的投入。轉型之外,上 述中金協資深官員認為,未來兩三年鋼貿行業將出現兼併重組潮。中國目前有20萬家鋼材流通企業,可營業規模超過1000萬噸約有四家,大多數企業鋼材銷售 量在10萬噸以下;2011年營業收入500萬元以下的企業佔60%以上。

  2010年,鋼材流通行業的確出現了重組案例。2010年9月,中國鐵路物資總公司(下稱中鐵物資)兼併重組了西本新幹線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西本)。

  不過,五礦發展一位高層告訴財新記者,對於兼併重組鋼貿企業並不感冒。一般鋼貿企業沒什麼資產,除非貿易公司有核心技術和獨特模式。以中鐵物資重組西本為例,中鐵物資看中的是西本的鋼鐵現貨電子交易平台,使鋼鐵貿易與信息化、電子化緊密結合。

  對於沒有資金支持的鋼貿企業,五礦發展高層認為,出路只有退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542

地產商最怕增建居屋(2017/6/22) 林本利

2017-06-22  NM

五年前,梁振英爆冷擊敗唐英年成為特首,市民憧憬政府房屋政策不再向地產商傾斜,地產霸權會稍為收斂。五年過後,本地樓價上升六成,升至「高不可攀」的地步,市民飽受樓價租金飛升之苦,居住環境日趨惡劣,梁特首房屋政策徹底失敗。

現時樓價較九七回歸時貴六成,甚至九成有多,已不是香港一般家庭可以負擔得來。九七回歸時,香港家庭月入中位數約18,000元,每呎樓面(以建築面積計)超過6,000元,每月收入不足購買三呎樓。現時家庭月入中位數約26,000元,每呎樓面(同樣以建築面積計)超過9,000元,每月收入不足購買2.9呎樓。

上述平均呎價是以二手市場的物業成交計算(由美聯物業提供),經過20年,全港樓宇進一步老化,若考慮到樓宇折舊貶值的因素,現時二手樓價又何止較九七回歸時上升六成?近年地產商和二手市場改以實用面積計算呎價,若以9,000元建築面積呎價推算,若實用率只得八成,即0.8呎,要買足一呎實用面積(包括露台及工作平台)便要超過11,000元(9,000元÷0.8)。

現時一個四人家庭申請出租公屋的入息上限約每月27,000元,總資產不能超過50.6萬元。家庭收入或資產超出上限,便要在私樓市場尋找居所。這個四人家庭若要購買一個400呎實用面積的小型單位,二手樓價大約500萬元。首期四成200萬元,即使不吃不喝,把每月27,000元收入全部儲蓄起來,也要74個月,即六年多的時間。因此,不少家庭為了符合申請公屋資格,故意賺少些,直至「上樓」後才釋放生產力。

若然政府(透過房委會及房協)大量增建居屋,定價不是以市價,而是以港人的負擔能力作準,必定能夠吸引大量市民由輪候公屋轉至申請居屋。一個400呎居屋單位售價約300萬元,買家只要支付30萬元首期,餘下270萬元分30年攤還,以2厘利率計算,每月供款約10,000元,佔家庭收入三至四成。至於單身人士,可認購百餘萬的200呎單位,月供大約5,000元,約佔現時在職人士月入中位數15,000元的三成左右。現時全港約有三成家庭居住在出租公屋,居住在政府資助出售房屋(包括夾屋、居屋和租置單位)只得15%,大量家庭被迫在私樓市場尋找居所,負擔極其高昂的樓價和租金。相反,新加坡政府為八成國民提供低價組屋,私樓市場只佔約兩成,整個社會相對穩定和諧,市民安居樂業。九七回歸時,首任特首董建華的房屋政策,亦是希望透過出售公屋,增建居屋,令全港擁有自置居所的家庭由不足五成增至七成。只可惜當樓價大幅下調時,董建華向地產商送大禮,不單停止賣地,停售公屋和居屋,甚至把已落成的居屋和夾屋賤價出售給地產商圖利。事實上,地產商最愛政府興建公屋,最怕政府增建居屋,搶走他們的客源,無人再去認購「納米樓」。候任特首林鄭月娥若要解決本地樓價高企,市民居住環境惡劣的問題,便應對症下藥,大量增建居屋,每年至少兩萬多個單位,才能有效遏止樓價繼續瘋狂上升。

林本利曾任教於理工大學,現為專欄作家及教育中心校監(http://www.livingword.edu.hk)作者網誌 - http://lampunlee.blogspot.com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3008

【GG格價】iPhone 7上台出機 邊間網絡商最抵又啱你?

1 : GS(14)@2016-09-17 17:43:50

蘋果於9月16日正式發售全新iPhone7。(互聯網)



蘋果於9月16日正式發售全新iPhone7,而各大手機電訊商相繼推出不同計劃搶客。記者找了五間主要電訊公司,csl、3香港、SmarTone、中國移動及1010,以2.5GB或10GB數據用量分別比較較低容量32GB和較多人使用的128GB iPhone7及iPhone7 Plus,計算出每個計劃24個月合約期後,用家實際付出的總額。



計算方法為(月費+附加費)X24個月+機價再扣去回贈金額。對於2.5GB低數據用量的用家,記者以32GB儲存容量iPhone7作比較,發現了中國移動需要付上較低的預繳金額,兩年後的總付額亦是最低的$10,336,而且數據用量亦較多。然後為3香港的零機上台優惠價,最後為csl、SmarTone及1010。而7 Plus排名除了csl以及3香港第二、三位置互換外,其餘則維持不變。可是隨著用戶的數據用量大增,電訊公司也早早取消了無限數據上台優惠,反而推出了10GB高用量計劃。128GB iPhone7在清一色零機價的情況下,中國移動為最便宜的$14,880。SmarTone只提供了6GB的數據用量計劃,10GB用量需要額外收費。另外csl和3香港,iPhone7及7 Plus兩機上台價是相同的$16,680。當然除了考慮價格因素外,視乎用家的實際需要,每一間電訊公司也有不同額外服務及優惠。謹記看清楚合約的內容有沒有一些隱藏條件,比較那一個最合適自己,做一個精明消費者吧!記者:翁怡富攝影:黃子偉



32GB iPhone7中國移動兩年後的總付額為最低的$10,336,而且數據用量亦較多。

32GB iPhone7 Plus排名除了csl以及3香港第二、三位置互換外,其餘則維持不變。



SmarTone只提供了6GB的數據用量計劃,10GB用量需要額外收費。

csl和3香港,iPhone7以及7 Plus兩機上台價是一樣的$16,680。(互聯網)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60916/1977203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9415

財經評論:地產商最暴利年代

1 : GS(14)@2017-04-22 10:20:54

樓價持續上升,同時亦是發展商爭取獲得暴利的最佳時機。將開賣的新地(016)屯門珀御,首批開售均價較投地「麵粉價」高逾4倍,應該是近年獲利水位最多的一個新盤佼佼者。樓盤去年8月已獲得預售樓花同意書,但足足等夠8個月才推盤,結果賺得比鄰近較早開售的新盤豐連更加多。珀御和豐連兩個住宅地盤,都在2014年2月12日同一日批出,豐連的每方呎地價2,139元,珀御則為每呎2,571元。豐連在去年7月開價,首批平均折實呎價8,826元,較「麵粉價」高3.1倍。在8個月後開盤的珀御,首批折實已要12,748元,比豐連貴3,922元或44.4%,與地價成本相距並不成正比。就連每呎地價貴過珀御1,000元的同區䨇寓,開價都要比珀御低超過6%。翻查資料,豐連去年7月開價時,當時中原城市領先指數CCL為131.34點,與上周樓價指數152.27點相比,累升15.9%。反而同一地區的新盤,雖然用料、人工等成本未必一樣,但在同一時段卻開貴逾44%,可反映出珀御的獲利水位較豐連高得多。樓價升勢不止,加上發展商眼見一手形勢遠比二手有利,更加敢高開搶客,同時亦不心急推盤。豐連去年8月發售,一日內沽86%單位,珀御都在同月獲批預售。但新地卻未有乘勢立即推盤,等到今年才賣,等足8個月。由於樓價越升越有,上車客更加難買樓,不少之前豐連和䨇寓兩個盤的向隅客都寧願等珀御,就算珀御以如此高價開盤,都有入票,全因新盤較易做按揭。樓市如此傾斜去一手樓市場,令發展商開價只會越來越大膽,賺得更加盡。記者:程俊華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420/1999524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1010

財經評論:地產商最暴利年代

1 : GS(14)@2017-04-22 10:21:31

樓價持續上升,同時亦是發展商爭取獲得暴利的最佳時機。將開賣的新地(016)屯門珀御,首批開售均價較投地「麵粉價」高逾4倍,應該是近年獲利水位最多的一個新盤佼佼者。樓盤去年8月已獲得預售樓花同意書,但足足等夠8個月才推盤,結果賺得比鄰近較早開售的新盤豐連更加多。珀御和豐連兩個住宅地盤,都在2014年2月12日同一日批出,豐連的每方呎地價2,139元,珀御則為每呎2,571元。豐連在去年7月開價,首批平均折實呎價8,826元,較「麵粉價」高3.1倍。在8個月後開盤的珀御,首批折實已要12,748元,比豐連貴3,922元或44.4%,與地價成本相距並不成正比。就連每呎地價貴過珀御1,000元的同區䨇寓,開價都要比珀御低超過6%。翻查資料,豐連去年7月開價時,當時中原城市領先指數CCL為131.34點,與上周樓價指數152.27點相比,累升15.9%。反而同一地區的新盤,雖然用料、人工等成本未必一樣,但在同一時段卻開貴逾44%,可反映出珀御的獲利水位較豐連高得多。樓價升勢不止,加上發展商眼見一手形勢遠比二手有利,更加敢高開搶客,同時亦不心急推盤。豐連去年8月發售,一日內沽86%單位,珀御都在同月獲批預售。但新地卻未有乘勢立即推盤,等到今年才賣,等足8個月。由於樓價越升越有,上車客更加難買樓,不少之前豐連和䨇寓兩個盤的向隅客都寧願等珀御,就算珀御以如此高價開盤,都有入票,全因新盤較易做按揭。樓市如此傾斜去一手樓市場,令發展商開價只會越來越大膽,賺得更加盡。記者:程俊華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420/1999524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101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