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吳基傳:運營商在信息時代如何轉型

2014-12-22  NCW

 

“技術需要市場來檢驗,我們要尊重市場的選擇”◎ 財新記者 覃敏 文qinmin.blog.caixin.com

“ 從2G、3G、4G, 再往上還有5G、6G,沒有市場應用接入再快有什麼用?關鍵還要看市場有沒有需求。”77歲的前信息產業部部長吳基傳身著深藍色中式夾克,還像以前一樣反應敏捷,愛開玩笑。這位中國電信改革的主要執行者在其任內為中國引入了大哥大——最早的移動電話,模擬制式;然後又很快宣佈將500萬模擬電話用戶退網,一步進入GSM 時代——第二代數字移動通信。這是中國移動通信的初始模型,但他對新技術的關注並未隨著2003年的退休而終止。他熟練使用微信,以“ 通信”的諧音取了微信昵稱,他還樂於為朋友們充當技術顧問,並取笑不知道“MODEM”(光貓,連接上網設備)為何物的好友,風趣說其“ 只知養狗,不知養貓”。他對於移動互聯網的理解不遜于年輕人,相信技術和市場的力量,認為傳統產業將經歷不斷被解構與重塑的過程。他一生服務的電信產業是離移動互聯網最近的行業,也是被移動互聯網最先影響的行業。電信產業現狀如何?又將如何應對挑戰?它的出路在哪裡?在接受財新記者專訪時,吳基傳表示,互聯網是個工具,標誌信息時代的產生。這個時代剛剛開始,將引起很多產業結構的調整轉型。在產業調整的競爭中,有勝者有敗者。未來運營商可以做的事情很多,但首先需要改變自身。技術和市場的選擇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財新記者: 中國移動互聯網發展迅猛,湧現出微信、微博、支付寶等各類應用,生態圈欣欣向榮,這離不開中國電信行業的支持,回顧中國電信行業這些年走過的路,啓示是什麼?吳基傳: 全球來看,1973年美國摩托羅拉公司的馬丁· 庫帕博士研究出便攜式蜂窩電話,是第一台蜂窩式移動電話。為什麼叫蜂窩電話,因為基站一塊塊覆蓋,形成巨大的網絡,類似蜂窩,在蜂窩里的手機通過無線就可通話,不用再拉固定接線,就好比人的通話從直線上的X 軸拓展到平面上X、Y 軸上,對整個電信行業是一大進步。上世紀80年代末,中國開始引進第一代移動通信技術,進入模擬移動電話時代。考慮到廣州要召開第六屆全國運動會,固話一時難以滿足需要,選擇在廣州引進移動通信設備。當時,移動通信主要有三種制式,分別是美國主導的AMPS 制式、歐洲支持的TACS 制式、日本推動的JTAGS 制式。歐洲TACS手機和基站接口是開放的, 美國的AMPS 不是開放的,日本則就是自己一家使用。中國最後選擇了開放的TACS制式,不與封閉制式綑綁在一起。廣州建立模擬移動通信局之後,其他各個省跟進試點,總共發展了500萬左右用戶。但是,模擬電話存在缺陷,容易串號,不夠安全。從技術角度講,模擬電話階段必須向數字電話發展。我們當時做了三個選擇:一是加速程控交換SPC 的發展速度;二是用光纖代替銅線電纜;三是用無線數字移動補充固定電話需求。經過近十幾年高速發展,中國進入數字大國。信息產業是國家經濟發展命脈,信息產業現代化標誌著整個經濟的現代化。在21世紀初,什麼時候上3G 成了一個問題。我們當時的考慮是中國處在高速變化的時代,3G 是為了承載數據內容的,中國從1994年才正式接入國際互聯網,當時互聯網內容還很少,最初連短信都沒有,就是通話、電郵、及門戶網站、搜索資料,應用市場還不成熟,當時如急於拍賣3G 頻率及發放3G 建設牌照,可能企業負擔加大,投資很難回收。所以政府發不發牌,什麼時候發牌,一個重要因素是技術和市場,技術要服從市場,市場沒有,技術再好也沒有用。市場有需求了,技術也成熟了,才能應用,就應抓住機遇快上。在技術路線上, 美國、歐洲、日本三個模擬時代後來都是在研究數字化:美國AMPS 制式向CDMA 制式走, 歐洲TACS 制式向GSM 走, 日本JTAGS 制式走向PHS 制式。不過,由於PHS 制式只在日本使用,以致于存在漫遊等問題,日本最終轉向GSM制式。2G 時代最後主要是GSM、CDMA 兩種制式,中國選擇了使用範圍更廣的GSM,帶來中國整個電信業的高速發展。GSM 後續走向是WCDMA ;CDMA 後續走向是CDMA2000。帶寬再寬一點,WCDMA\CDMA2000都走向了LTE 這條技術路徑,就是現在市場提及的4G。財新記者: 怎麼看4G 時代的兩個制式:FDD LTE 和TD-LTE ?吳基傳: FDD LTE 和TD-LTE 各有特徵。FDD LTE 是頻分雙工,使用對稱的不同頻率同時發送、接收信號,技術及產業化成熟度好;TD-LTE 是時分雙工,使用不對稱頻率,上行下行不同發送和接收信號,在用戶下載密度比較大的地方具有優勢。從全球來看,FDD LTE、TDLTE正在被運營商逐步使用。2013年12月, 全球共有93個國家商用244張LTE 網絡, 包括219個FDD LTE 網絡和25個TD-LTE 網絡, 其中有12個FDD/TD 雙模網絡。技術需要市場來檢驗,我們要尊重市場的選擇。財新記者: 中國已經進入4G 時代,4G的本質到底是什麼?吳基傳: 人們買手機是為什麼呢? 2G時代能夠實現很好的通話質量,3G 及以後的網絡主要是為了解決數據傳輸需求,即用戶能夠連接到互聯網上,下載信息速度可以加快。4G 及以後的技術發展依賴于互聯網及內容的發展程度。接入互聯網的速度應適應和超前于互聯網業務發展。不管是3G、4G 還是5G、6G,對用戶都是攝取所需信息的手段,只是不同業務需求階段。它解決了無線接入這端的問題,但用戶真正需要的還是互聯網上的豐富內容和服務。縱觀現在全球70億人,中國手機用戶已達12.5億戶,互聯網業務,尤其移動互聯網給我們帶來衆多業務,如電子商務、電子支付、即時通信、視頻、網上醫療、網上教學等,涉及社會生產、管理,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為滿足移動互聯網的業務需求,加快4G 發展是正確的,從中國國情來說, 從4G 全球技術體制來說,TDLTE及FDD LTE 都要同步發展,這有利於拉動國內芯片生產,拉動智能軟件業及相應製造業,同時滿足更多移動用戶的需求。信息安全不能只關注硬件財新記者: 隨著4G 商用、移動互聯網發展,信息安全問題也越來越引起重視。如何在移動互聯網時代保護信息安全?吳基傳: 現在,信息安全確實越來越受到重視,許多手機、電腦都打安全概念,面向市場推出了“ 安全”手機,也有不少國產的操作系統出現。我認為信息安全不僅僅是手機或互聯網設備的問題,根源在於互聯網架構。互聯網的總主根服務器在美國,還有12個附屬的主根服務器,其中九個在美國,一個在日本,一個在瑞典,一個在英國。它們負責全球互聯網域名服務器及域名體系和IP 地址的管理,如.com 域名及地址的直接管理。後來各國互聯網發展,各國服務器及域名在其總根服務器之下域名表示,如中國域名為“.cn”,日本的域名為“.jp”,香港域名為“.hk”等等,這些域名服務器為各歸屬國和地區。由此可知,掌握互聯網命脈的是美國。這就是互聯網安全最要害之處。當然也不是絕對的,各國進入互聯網從網絡上還有國際出入口局,所以信息安全最重要的是網絡安全,確保國家網絡的自主控制權和網絡在技術上的安全可控。我們應像全球許多國家一樣,研究維護網絡安全的技術,形成一套完整的維護網絡安全的機制,譬如培養自己的網絡安全部隊,全面瞭解哪些地方可能存在後門、後門是否打開、如何應對。這需要靠技術!財新記者: 未來保護信息安全的關鍵環節在哪裡?吳基傳: 在我看來,互聯網發展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1972年國際計算機通信會議確定TCP/IP 協議,之後產生了“www”網,進入網絡+ 大型機的階段;第二階段是上世紀90年代末網絡泡沫破滅,全球研究新的技術方向,加上微軟當時做的Windows 系統出來,互聯網進入PC 時代;第三階段是近幾年隨著各類應用軟件的出現,帶動智能手機發展,進入移動互聯網時代。隨著技術的進步,互聯網的內涵在不斷拓展。最初就是門戶網站起作用。經過互聯網泡沫以後,網站紛紛改變形態,變成服務性網站,譬如阿里巴巴、騰訊。服務性網站一興起,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等更新的技術應運而生。未來,我們將進入大數據時代,所有信息都在雲上,如何保護大數據安全、雲安全,是將來信息安全的關鍵。除了技術問題,還要用法律來維護安全,必須加快互聯網信息及網絡使用的安全法律法規,規範人們的行為,淨化互聯網的運行環境。運營商互聯網轉型的出路財新記者: 現在,移動互聯網給傳統運營商造成衝擊,譬如微信對語音、短信等傳統電信業務的替代作用已經開始顯現。運營商應該怎樣應對?吳基傳: 互聯網發展到現在,光環已經從早期的運營商轉到了互聯網企業。但阿里巴巴、騰訊、百度等互聯網企業都是互聯網業務的服務商,它們的服務建在已有網絡基礎上。如果互聯網的“ 網”沒有,它們所有的服務只能是空中樓閣,無法實現。當然,三大運營商不能純粹只做管道,應改變傳統電信思維的方法,向互聯網轉型。互聯網和電信的經營思維不同:電信是垂直煙囪式的思維,一個業務從頭到尾全都包幹;互聯網是平台式思維,在做好平台基礎上依靠增值業務賺錢。運營商最好的優勢是有網絡,依托網絡可以打造自己的平台。舉個例子,現在光纖進家,電視、電話和智能居家等都可通過“ 光貓”運行。以平台的眼光看,若“ 光貓”做好平台,電視就是顯示器,手機是登錄雲端的工具。互聯網是工具,標誌信息時代的產生。這個時代剛開始,將引起很多產業結構調整,甚至產業轉型。在產業調整的競爭中,有勝者有敗者,當今信息時代是創新、創業時代,少數佼佼者在衆多創新者中突起,信息時代技術業務及經營者都面臨著快速交替和更新的洗滌。一切創新者,不管勝者或敗者,千萬不能放鬆,隨時存在重組。在這種局勢下,運營商可做的事情很多,存在無數機遇,但也存在巨大挑戰。財新記者: 市場對運營商前景悲觀。運營商好像也沒有找到合適方向?吳基傳: 運營商向互聯網轉型,應該好好研究互聯網業務的特徵,把握互聯網產業的發展規律,去主動適應,調整自身的管理結構和應對互聯網市場的挑戰。為什麼微信能夠做得那麼大,然後在微信上接二連三地疊加許多業務,譬如微話、微信視頻,將來還可以疊加更多的電商、文化等業務。財新記者: 運營商真的能夠做好互聯網業務嗎?吳基傳: 我的回答是肯定的,應該行。但運營商向互聯網轉型有兩種出路:轉型要快就升級,轉得慢的就可能被淘汰。運營商不是沒做過移動互聯網業務,中國移動最早做夢網增值業務,發展得不錯,救活很多網站,是歷史功勞。後來,移動互聯網時代,中國移動也搞了飛信。只是在建網時,中國移動沒考慮好要在移動互聯網上做什麼業務,被微信搶先了一步,這許多歷史的經驗與教訓需要認真總結。財新記者: 在運營互聯網業務上,運營商所處的體制、機制束縛其發展,運營商在現有體制機制下反應能否更靈活、發展能否更有動力?吳基傳: 應該這樣認識,三大電信運營商從技術、人才、資金、管理都有雄厚實力,也是國家網絡主要運營者,除了服務市場需要,還承擔著衆多公共服務及基礎服務的責任,這就是國企不可推脫的國家責任。但從市場經濟角度分析,企業如何服從市場運行規律,把消費者服務好,如何進一步提高服務質量,還要繼續努力,尤其在互聯網時代如何發揮更大作用,適應新技術、新形勢要求,有他們自身轉型及觀念轉變跟不上新要求,管理機制存在不適應的地方。另外也涉及如何對國企管理和監管問題。對國企的考核指標及放手讓三大國有運營商按市場規律運作的問題,監管部門如何從原來傳統電信監管向互聯網監管轉變,給三大運營商營造良好的市場運營環境。外因是條件,內因起決定作用。當前三大運營商如何認真落實和貫徹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抓住新一輪發展機遇,加速轉型,適應國家提出的“ 一帶一路、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三大戰略對信息服務的需求;用新常態的思維,加快寬帶戰略的實施,滿足廣大用戶的信息消費及提高信息服務質量,尊重用戶對業務的選擇權;主動適應國家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及農業現代化的新挑戰;主動服務由上海自貿區擴展到天津、福建、廣州新自貿區的建設;如何擴大對外融資機制;如何主動打通互聯網產業上下游服務鏈條等,用創新的姿態和新的思維去迎接互聯網時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517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