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中交建吞并中房集团 跻身地产主业央企


http://2009.nbd.com.cn/newshtml/20100806/20100806023410210.html


每经记者  汤白露  发自北京

        在78家央企退出地产业的敏感时期,中交建整体重组中房集团,曲线获得了“地产牌照”。

        昨日(8月5日),国务院国资委发布公告,中国房地产开发集团(以下简称中房集团)整体并入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交 建),成为其全资子企业;上海船舶运输科学研究所整体并入中国海运  (集团)总公司,成为其全资子企业。至此,国资委履行出资人职责的央企由125户调 整为123户。

以行政划拨方式重组

        “在这次重组前,中交建不具有地产主业的资格,但中房集团整体并入后,中交建就成为16家以地产为主业的央企了。”国资委企业改革局一位工作人员在电话中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据介绍,经过这次重组,16家以地产为主业的央企总数并没有减少。实际上,这相当于地产资产仍在央企之间流动。

        据中房集团一位高层透露,中房集团原本希望以股权收购的方式进行合并重组,但国资委倾向于以行政划拨的方式完成。最终,国务院批准了以行政划拨的方式重组,因此中交建并不需要支付资金。

        对于中交集团而言,本身主业为从事基础设施建设,与地产行业也有相关性。此次合并中房集团将自动获得央企的房地产“从业牌照”,并将以中 房集团的名义开发经营房地产业务。此外,中交建集团拥有一定规模的土地储备。据中交股份董事长周纪昌透露,中交建集团土地储备规模约为2000亩。

        在未来的业务规划中,中房集团将成为中交建集团旗下的专业地产业务平台。与此同时,中交集团旗下原有的房地产业务将集中注入中房集团。在 操作模式上,中交建集团先整体合并中房集团,然后中房集团再吸纳中交建集团的地产业务。随着重组进行,中房集团旗下的ST中房(600890,SH)和 ST重实(000736,SZ)两个A股“壳资源”,也将同时纳入中交建。

或吸纳其他央企退出地产业务

        另据记者了解,不排除中房集团未来几年将吸收78家非地产主业央企退出的地产资产。

        通过此次重组,中房集团有望获得资金支持。此前中交股份董事长周纪昌在业绩发布会上透露,中交建集团已经预计新投入100亿元资金,用于新的地产业务开发。未来,中交建集团旗下地产业务计划形成每年20亿元以上的利润。

        截至2009年末,中交建资产总额为2679亿元,在国资委监管的中央企业中营业收入位列第12位,利润总额位列第14位。

        公开资料显示,中房集团拥有340家下属企业,年均开发面积1300万平方米,2008年集团资产规模为1500亿元。

        中证投资分析员张志民认为,此前中房集团对ST中房和ST重实的经营并不成功,两公司先后出现亏损。尤其是ST中房,业绩连年亏损,去年 以来公司资产重组传闻不断。张志民指出,无论是ST中房以“卖壳”方式重组,还是中交建并购中房集团后再重组ST中房,都将对公司形成利好刺激。

        未经中交建集团确认的传闻称,中交建集团高层非常看重这两个A股“壳资源”,并决定未来将利用其中一个上市公司整合旗下的地产业务。据了 解,目前中房集团的内部预案可能是,保留ST重实,放弃ST中房。一旦这一预案在中交建集团获得通过,那么,ST中房将面临被卖壳的命运。

        据2010年一季度报告,ST中房在一季度已经再度出现亏损。中房集团高层的想法或已基本清晰,寻找机会将ST中房出售给其他战略投资者,集中精力打造ST重实。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189

吞並烏克蘭早有圖謀?波蘭前外長爆料普京曾建議波俄瓜分烏克蘭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9656

波蘭議長Radoslaw Sikorski今日在接受美國網站Politico采訪時稱,俄羅斯總統普京在2008年曾建議波蘭與俄羅斯瓜分烏克蘭。Sikorski曾長期擔任波蘭外長,今年9月才卸任。他透露,普京是在2008年波蘭時任總理圖斯克訪問俄羅斯時提出前述建議的。

“普京希望波蘭一起參與“瓜分”烏克蘭,這是我國總理訪問莫斯科時,普京最先討論的內容之一。普京認為烏克蘭是人為形成的國家,俄羅斯和波蘭應該一起合理解決這個問題。” Sikorski在10月19日的采訪中稱。

目前烏克蘭西部的一些地區包括Lwow等主要城市,在二戰前是波蘭的領土。不過Sikorski強調波蘭方面對普京的提議沒有做出答複,波蘭並不希望卷入紛爭之中。

不過在采訪內容被公布後,Sikorski在Twitte表示,Politico的部分采訪內容被過度解讀。(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5822

【專欄】全球最大醫藥巨頭沃爾格林吞並聯合博姿,這是要逆襲醫療O2O的節奏?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5/0106/148754.html

黑馬哥:隨著巨頭的入局與資本市場不斷看好,2015年醫療O2O發展勢頭必將更加強勁。由於醫療領域監管的敏感性和專業性,目前醫療O2O尚未迎來成熟的發展模式。但全球醫藥巨頭沃爾格林的高調收購行為,卻為醫療O2O的發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來源:黑問專欄
作者:易觀李雷


2015年註定將成為互聯網醫療O2O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年。

2014年12月31日晚,美國最大連鎖藥店運營商沃爾格林公司宣布,已完成了與歐洲最大藥品分銷商聯合博姿(Alliance Boots)的合並,公司名稱改為沃爾格林聯合博姿集團(Walgreens Boots Alliance Inc),股票代碼改為“WBA”。對於國內有意於進軍在線醫療O2O的互聯網巨頭來說,這又是一針興奮劑。作為醫療O2O發展的“風口之年”:2014年不僅阿里京東等幾大巨頭日益進軍醫藥電商,更出現了集中井噴式的移動醫療創業和融資大潮。

隨著巨頭的入局與資本市場不斷看好,2015年醫療O2O發展勢頭必將更加強勁。由於醫療領域監管的敏感性和專業性,目前醫療O2O尚未迎來成熟的發展模式。但全球醫藥巨頭沃爾格林的高調收購行為,卻為醫療O2O的發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醫藥O2O:零售業的最後一片“藍海”

2014年互聯網巨頭大舉進軍醫療O2O,最終奠定醫藥平臺電商三足鼎立之勢。與此同時,盡管移動醫療創業也迎來井噴之年,並持續被業界和資本市場看好,仍未足以形成成熟的商業模式,撬動醫療O2O市場。

作為零售業的最後一片藍海,醫藥電商堪稱互聯網巨頭搶占傳統零售業的最後一役。一方面,在辭舊迎新的跨年之際,美國最大連鎖藥店運營商沃爾格林公司宣布,已完成與歐洲最大藥品分銷商聯合博姿的合並,即將打造全球最大醫藥商業公司以及分銷網絡;另一方面,2014年國內醫療O2O亦風景獨好:1月,阿里巴巴集團正式宣布斥資13億元入主醫藥電商中信21世紀有限公司,目的即在於95095所具有的藥品第三方交易平臺資質;8月22日,1號店獲得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總局批複,成為首家獲得該資格的綜合電商企業;12月23日,京東商城再次獲得了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頒發的互聯網藥品交易服務A證資質。

醫藥健康產業已經成為互聯網電商和在線零售業的最後一塊“蛋糕”。2013年,我國醫藥電子商務規模為42.6億元,僅占整個電子商務市場的0.7%不到,但較之2012年的16.6億元、2011年的4億元,平均增速超過200%。醫藥零售領域是互聯網零售領域挑戰最大,也是機遇最大的一個環節。隨著國家監管政策的日益松綁,互聯網巨頭的不斷滲透並對物流、客流、信息流、現金流的重新組合,轉移盈利模式,未來醫藥零售產業增長有望重新開啟。

移動醫療:有錢就任性

所謂移動醫療APP,指基於安卓、蘋果等移動終端操作系統的醫療類應用,主要分為5種:醫藥產品電商應用、滿足專業人士了解專業信息和查詢醫學參考資料需求的應用、滿足尋醫問診需求的應用、預約掛號及導醫、咨詢和點評服務平臺以及細分功能產品等。

2014年是移動醫療創業和融資的“井噴之年”。據動脈網互聯網醫療研究院投融資數據庫統計,2010-2014YTD近五年國內互聯網醫療創業投資事件為140起。其中,2014年融資交易數80起,披露融資額69074.3萬美元,接近前四年交易數和融資額總和。

\另據艾媒咨詢統計數據顯示,目前我國現階段移動醫療APP已達2000多款。同時,2012年中國移動醫療市場規模已經達到18.6億元,較上一年增長17.7%。2017年中國移動醫療市場規模將達到125.3億元。2014年3月17日,美國健康醫療軟件制造商Castlight Health在紐交所正式掛牌上市,上市首日其廣受市場追捧,股價飆漲近1.5倍,更激起了國內移動醫療創業者的無限熱情。

醫療O2O:誰主沈浮?

作為國內重點監管領域,醫療行業的發展需要得到政策松綁。2014年首先就是政策紅利集中爆發之年:

1月26日,衛計委發布《關於醫師多點執業的若幹意見(征求意見稿)》,提出取消多點執業地點地域和數量的限制;5月28日,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發布《互聯網食品藥品經營監督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8月29日,衛計委再次發布《關於推進醫療機構遠程醫療服務的意見》;11月17日,國務院發布《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加快發展商業健康保險的若幹意見》,提高醫療執業保險覆蓋面。

互聯網涉足醫療O2O不僅是政府有意推動,更是時代大勢所趨。當前,中國已步入老齡化社會,但養老服務業卻嚴重發展不足:據統計,2014年中國老年人口總數達2億,龐大的老年群體對醫療健康產業提出了巨大消費需求。同時,國內醫療資源稀缺、分布不均衡,社區醫療不發達,導致看病難、看病貴長期得不到有效解決。在移動互聯時代,通過線上線下一體化的O2O全渠道模式,醫療資源的優化配置問題有望得到有效緩解,沃爾格林則為國內醫療O2O的展開提供了諸多新思路:

醫藥電商尚待發力

一個被很多人忽視的事實是,美國最大的電商公司其實不是亞馬遜,而是沃爾格林。作為美國最大零售連鎖藥店巨頭,沃爾格林線上醫藥的交易額大於亞馬遜整體交易額。但由於醫藥電商的專業性強和沃爾格林先天互聯網基因不足,大多數電商分析家對此避而不談。

反觀國內,由於政策監管和區域性保護等因素,當前並不存在足夠強大的線下或線上醫藥巨頭。隨著監管政策的松綁和移動互聯時代到來,新一輪的醫藥電商洗牌在即,再加上資本市場對醫療O2O的看好,各大互聯網巨頭紛紛涉足醫藥電商,2014年國內醫藥電商領域已經基本形成了天貓、京東和1號店三足鼎立之勢。

目前,醫藥電商行業已經進入到快速發展期。數據顯示,2013年全年,雖然醫藥電商的規模為42.6億元,占整個電商規模不到0.7%的份額,但相比2012年電商醫藥的總規模16.6億元,和2011年的4億元,2013年平均增值超過了200%。業內預測2014年全年的電商售藥總規模將達68億元。此外,由於具備一定的醫資實力,未來醫藥電商企業有望將逐步拓展醫療健康服務範圍,進一步豐富其業務線。

移動健康管理突破口

大健康是醫療O2O的未來。大健康不止是制藥這一個環節,而是整個產業鏈,包含教育培訓研發、制造流通、物流、醫藥應用、醫療養老以及圍繞整個產業鏈的金融支付。雖然依托4000多家醫藥連鎖店迅速起家,但沃爾格林卻並不滿足作為最大的藥品零售商,而立誌轉型為更強大的、統一的健康服務供應商。

移動互聯時代加速了大健康產業的發展。目前,中國醫療健康類APP有2000多款,但這些移動醫療APP進入門檻並不高,大都停留在血壓、血糖、血氧和心電等數據的收集與手機相連,大數據分析是普遍薄弱環節,因此還不能稱為移動醫療和作為臨床診斷治療參考,仍屬於移動健康管理範疇。

未來,移動醫療的發展需要進一步加強移動健康管理類APP的大數據分析功能。移動醫療必須把傳統醫療的生命信息采集、監測、診斷治療和咨詢,通過可穿戴智能醫療設備、大數據分析與移動互聯網相連:所有與疾病相關的信息不再被限定在醫院里和紙面上,而是可自由流動、上傳、分享,使跨國家跨城市之間的醫生會診亦能輕松實現。

社區醫療服務空白

社區醫療(primary care),是指一般的醫療保健,即病人在轉診到醫院或專科前的一些醫療。社區醫療為提供整合的便利的醫療保健服務;醫生的責任是滿足絕大部分個人的醫療需求,與病人保持長久的關系,在家庭和社區的具體背景下工作。

作為醫療O2O的最後一公里,社區藥店意義不言自明。沃爾格林的成功即源於以社區藥店為入口,將公司旗下的專科藥店、診所和建立在公司或大型機構內部的分支機構全部整合起來,進而推出便利的系列服務。在大多數國家,社區醫療是病人首先求醫之處,是以人群為基礎的醫療服務,也是提供連續醫療服務之處,包括治療慢性病病人、老年病人,也即需家庭護理和姑息療法的病人。

相比之下,我國80%的醫療資源集中在20%的大城市,導致看病等待時間長,住院床位急缺,而社區醫療網絡和基礎設施嚴重滯後。同時,圍繞著社區醫療,各種垂直化的配套服務也沒有相應地得到發展,包括慢性病管理、專科服務、互動社區以及醫學教育等。據《中國社區醫療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前瞻》顯示,我國社區醫療服務尚處於起步階段。2009年,全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服務站僅占衛生機構總數的2.98%,其衛生技術人員僅占衛生技術人員總數的4.52%。社區醫療機構的人力資源狀況也還有較大的改善空間。

“讓藥師在轉型中唱主角”

當前,國內醫療O2O發展模式一直飽受爭議。2013年下半年以來,國內互聯網醫療領域湧現出兩類創業者:一類從互聯網切入,逐步向醫院滲透,以患者為中心;另一類從醫院切入,逐步向醫院外延伸,以醫生為中心。

但沃爾格林卻給出了新的答案:讓藥師在轉型中唱主角。這也符合沃爾格林立誌成為健康服務供應商的理念及其社區醫療O2O戰略。沃爾格林的藥師大都常駐於社區藥店。對於社區消費者而言,藥師是最值得信賴的專業人士,更重要的是由於常駐社區,消費者能很方便地找到他們。同時,藥師不僅連接著醫藥電商和消費者,直接關系到醫療O2O線下用戶體驗和用戶粘性,更能起到補充醫生人員不足的作用,還肩負著控制社區疾病管理、提供基礎性醫療保健服務以及平衡醫療資源分布不均的重任。
 


李嘉誠再現重組動作:長江基建換股吞並電能實業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9/4682753.html

李嘉誠再現重組動作:長江基建換股吞並電能實業

第一財經日報 羅琦 2015-09-09 06:00:00

長江和記實業(00001.HK)(下稱“長和”)剛於6月結束世紀大重組之後,其主席李嘉誠又將旗下兩大上市公司進行重組。

長江和記實業(00001.HK)(下稱“長和”)剛於6月結束世紀大重組之後,其主席李嘉誠又將旗下兩大上市公司進行重組。

9月8日下午,長和、長江基建(01038.HK)及電能實業(00006.HK)聯合發布公告,擬將長江基建及電能實業合並,合並後的名稱為“長江基建實業”。

根據公告,長江基建與電能實業將通過電能實業協議安排方式進行合並,每持有1股電能實業股份的投資者,將可以獲得1.04股長江基建股份,方案的代價將由長江基建及電能實業在9月4日的5個交易日平均收市價來定,並沒有任何溢價或折讓。計劃生效後,電能實業將會從港交所除牌,而長江基建將會向股東派發每股5港元的特別股息。

對於電能實業而言,該方案將使股東交換具有良好收益和股息增長業績的長江基建新股份。

李嘉誠

合並後,長江基建與電能實業雙方現有的規模有大幅提升,將能源基建、交通基建、水處理基建、廢物管理及其他基建相關業務領域控制多元化的業務,預計由長江基建及電能實業共同持有權益的7個項目將並入長江基建的財務報表的統一的基建平臺將具有清晰投資授權,並將整合長江基建和電能實業現在分散的投資者基礎。

多名市場人士告訴《第一財經日報》,此次重組在市場中已經盛傳了一段時間,所以面對這一重組的重大消息,絕非出乎意料。

香港資深投資銀行家溫天納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稱,之前長江實業和和記黃埔的合並重組,已經確定李嘉誠的商業王國需要再次明確上市公司的分工,並且釋放出合理的估值。而此次長江基建和電能實業的合並,也進一步證明了李嘉誠要明確其上市公司分工的決心,進一步發揮其“1+1=3”的協同效應。

豐盛金融資產管理部分析員馮宏遠對記者稱,從長江基建和電能實業的業務來看,二者重疊度算是很高,兩家公司主要都是通過收購一些國外的公用事業,比如水務等業務,這類業務回報率可觀,並且非常穩定,此次將兩家公司合並能夠進一步讓李嘉誠旗下的上市公司業務清晰化。

此前,長和通過持有長江基建75.67%的股權間接持有電能實業38.87%股權,合並完成後,長和將持有長江基建實業49.19%的股權,馮宏遠認為,這樣的重組方案等於變相增持了電能實業,而在重組後,長江基建將向股東派發每股5港元的股息,這樣對於李嘉誠來說,也可以套現一筆。

不過,由於香港目前資本市場並不算好,溫天納認為現階段兩家公司合並時機不會受到影響,但是如果要像當時長江實業和和記黃埔合並重組一樣,分拆出清晰的業務,則可能需要等待時機,因為分拆的目的就是為了釋放公司其中有價值的業務在資本市場的估值,但如果市場持續走低,可能分拆將會受阻。

編輯:一財小編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IDG變局背後:資本圍獵與吞並野心

近日,由上市公司木林森、IDG資本、光際資本、義烏國有資產運營中心組成的中國財團,完成對國際照明巨頭歐司朗旗下光源業務朗德萬斯的全資收購。

這是一起典型的“IDG資本式並購”。此前,外界一直將IDG資本歸屬為VC機構,但實際上,近年來他們已經在VC、成長型、並購、產業平臺四個領域下註。3月28日的IDGVIEW大會上,該機構合夥人過以宏首次對外解析了並購業務的幾個關鍵詞:長期持有、控股以及跨境。

相較於產業收購,對於IDG資本來說,更重要的一筆交易則是去年開始運作的對美國國際數據集團,即IDG集團的收購。其中IDG資本聯合光大控股、中國泛海、中銀集團投資有限公司收購集團投資業務(IDGVentures)的交易已於今年2月完成交割,IDG資本成為控股股東,而熊曉鴿的職位也由原來的IDG資本創始合夥人變為IDG資本全球董事長。

這筆收購的背後,展現的是IDG資本對調動全球投資資源的渴望。近日,第一財經記者也專訪了熊曉鴿,還原交易背後的故事,以及IDG集團全球投資業務的布局計劃。

聯合上市公司進行產業收購

目前,IDG資本所披露的並購案例主要集中在工業制造業領域,並且都是跨境資產。

在對朗德萬斯的收購中,木林森、IDG資本、光際資本、義烏國有資產運營中心共同出資成立了一家名為和諧明芯的公司,作為收購的主體。三家的出資額為:木林森以及義烏國資各自出資12.5億元,IDG資本聯合光際資本出資15億元。

IDG資本投資方向廣泛,主要包括TMT、醫療健康、消費、高端制造等領域。在工業制造方面,IDG資本主要布局海外擁有先進技術的工業自動化、核心零部件、高端裝備制造類優質資產。

此次對於朗德萬斯的競標中,國內有多家照明行業的上市公司都表現出了興趣,但IDG資本最終選擇了木林森作為同盟軍。IDG資本合夥人,同樣也是此次交易的主導者俞信華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木林森有突出的成本優勢,但短板是欠缺大規模的下遊出口,而歐司朗正好相反,如果能夠把兩家的優勢結合起來,對於產業鏈的價值會有很大的提升。

對於IDG資本來說,聯合上市公司並尋求控股的並購模式,也為之後的退出提前鋪好了路。收購完成後,俞信華等三位IDG資本的高管加入了歐司朗的監事會。

從2008年投資華燦光電開始,IDG資本已經在LED產業鏈上多方布局。另一項收購案,華燦光電收購美國傳感器公司美新半導體的交易,目前正在美國外資投資委員會進行審查。

而上文提到的光際資本,其中一個投資方向即整合全球排名前五的LED芯片供應商,形成LED上下整合平臺,並聯合A股上市公司,進行產業和跨境等並購。

“像歐司朗、飛利浦這些行業巨頭都面臨著來自中國的競爭,原來高成本、慢響應速度的模式一定沒有辦法持續。”俞信華認為,所以這些公司會選擇出售或者剝離這部分資產。

此樁交易最終的收購價格約為5億歐元。而此前市場對於歐司朗所出售的這部分資產的價值預估是7.2億歐元。

俞信華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IDG資本對跨境資產的並購是全方位的,既包括品牌、核心技術,也有研發體系、銷售網絡,嫁接中國的成本優勢、供應鏈優勢,對於中國的產業升級是非常有利的。

人民幣持續貶值也在促使跨境並購升溫。但是,阻力也存在著,一方面是歐美的資產方、政府審查機構對中國資本仍然存在顧慮;另一方面則是我們國家的外匯管制趨嚴。

聯合外部資金設立大型並購基金

IDG資本的並購業務組三年前開始組建,團隊里多是具備國際投行工作經驗的成員,再搭配IDG資本的產業投資人,從人員組合來看,對標的就是大型券商的投行部門。

“開始做並購的出發點是長期性。”過以宏說道,基金到了一定的年限後就要退出,並購就更符合IDG資本對於項目長期布局的思維。

第二個出發點是尋求掌控,過以宏稱,IDG資本要學的是巴菲特和孫正義,“巴菲特和孫正義幹的不是基金的活,而是產業投資的活。”

將外部資源利用得遊刃有余,是今天兩大投資高手的武器之一。2006年時,孫正義曾經說服銀行借給軟銀大約2兆日元收購日本沃達豐,這筆收購成為當時日本最大的一筆杠桿收購,以至於後來孫正義在接受媒體采訪時都承認自己是“債務之王”。

IDG資本眼下也有了同盟軍。去年,光大控股和IDG資本聯合成立了一家大型並購基金——光際資本。光際的目標規模不低於200億元人民幣。

光大控股去年財報顯示,旗下共管理36只基金,總募資規模達到875億港元,同比增長了79%。光際是11只產業基金中的一只,截至去年年末募資規模為100億元人民幣。

光際主要關註的方向為金融科技及互聯網金融、泛娛樂和教育、消費升級、高端制造。這基本上也是IDG資本並購業務的幾個方向。

光際資本管理合夥人艾渝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光際資本在成立不到一年的時間內,累計投資10個項目,包括投資愛奇藝、控股投資銀聯商務、全球最大的未上市C2C跨境電商獨角獸Wish,以及對於歐司朗的並購、華燦光電收購美新半導體和藍晶科技的案例等等。

艾渝同時指出,海外資產是光際資本收購的重點之一。光大控股CEO陳爽此前也提及,跨境並購的時間窗口從金融危機之後已經打開,海外市場估值較低,人民幣有泡沫化的跡象,配合中國企業走出去的國家戰略,跨境並購的機會在增多。

光大控股有資金、資本運作經驗,也有跨界業務牌照,而IDG資本有對產業的長期跟蹤和把握,兩相結合之下,在成立不到一年的時間里,光際資本已經在德、美、中多個市場出手。

在光際資本成立之前,光大控股和IDG資本就有過一些投資上的交集,比如在Circle的D輪投資中,IDG資本領投,光大控股是投資方之一。在後來IDG資本收購IDG集團的交易中,也出現了光大控股的身影。

“雙方將把各自最好的資源以及項目傾註到這個基金之中。”艾渝說道。

去年9月,光際資本作價20億元投資的銀聯商務即光大控股旗下的投資項目。

收購IDG集團始末

今年3月29日,中國財團聯合收購IDG集團的交易正式全部交割。本次收購完成後,形成了兩家彼此獨立運作的公司,一個是收購了IDGVentures的IDG資本,另一個是收購了IDG集團傳統業務的IDGInc。熊曉鴿任IDG資本全球董事長,盧誌強任IDGInc董事長。

此次共同參與本次收購的中國財團包括IDG資本、光大控股、中國泛海、中銀投集團。其中IDG資本除了控股IDGVentures之外,還參股了IDGInc10%的股權。而光大控股、中國泛海和中銀投集團均作為LP(LimitedPartner,有限合夥人)參與了由IDG資本主導的對IDGVentures的收購。值得註意的是,盡管此次收購的是IDGVentures的全球業務,但這部分的資產占IDG資本目前總基金管理規模的不到十分之一。

這意味著,在中國做了25年投資之後,熊曉鴿用這樣一記收購讓自己擁有了調動IDG集團全球投資業務資源的權力。

熊曉鴿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目前IDG資本已經全部接管了美國、越南、印度、韓國等地的投資業務。收購完成之後,各地的投資團隊將保持穩定,投資將繼續著眼於各個市場的優勢項目,只是在人事架構上,由IDG資本全面管理。

盡管此前各地團隊也可以信息互動,但運作相對獨立,並沒有在一個大腦之下協調合作。此後,IDG資本可以最大程度地調動全球資源,從而實現打通全球產業鏈的目標。

熊曉鴿表示,未來IDG資本海外並購業務一定會堅持中國視角。

對於收購過程,熊曉鴿稱,談判和交易都比較順利。但因為有國內資本的參與,所以在美國外資投資委員會審核時花了一些時間。

在IDG集團創始人麥戈文離世之後,公司的全部資產轉到了麥戈文基金會名下,由其子女等家屬負責打理,麥戈文太太則負責腦科學研究院的管理。兩年之後,家屬提出想專註做腦科學研究院,並產生了出售公司的想法。

“我建議他們保留投資業務,畢竟這部分的收益更高,IDG資本願意幫忙負責管理。但最終由於稅收等眾多原因,他們考慮再三,還是決定整體出售。”

去年3月,也就是麥戈文去世兩年後,麥戈文基金會開始向外尋求收購,並且委托高盛尋找合適的收購方。

消息發布後,全球有30多家財團參與了競標。除了IDG資本,正在構建全球金融版圖的泛海也出現在了投標者名單之列。最終,在高盛的撮合下,雙方一起參與到了這筆並購交易之中。

雙幣種模式

IDG資本的投資業務迄今已經做了25年,在1999年之前,它都只是IDG集團旗下的一塊業務。1999年雙方正式脫離“母子關系”後的六年里,IDG集團一直是IDG資本唯一的LP。2005年之後,IDG資本開始引入更多的投資方,使得IDG集團逐漸成為IDG資本的眾多LP之一。而這一年前後,也恰恰是中國風險投資開始起步之時。

2010年,IDG資本開始募集人民幣基金,並且引入社保基金作為出資方。去年他們宣布,這只36億元的人民幣基金共投資了30個項目,已經進入收獲期。2015年最大的一只妖股暴風科技、旅遊地產項目古北水鎮,以及在年初剛剛上市、最近股價一度超越貴州茅臺的吉比特都是IDG資本首只人民幣基金所投的項目。

熊曉鴿透露,第二期約70億元規模的人民幣也已經募集完成,社保出資額為24億元,比首期翻了一番。目前IDG資本管理的人民幣基金已經接近美元基金規模,並且人民幣基金的比例還將進一步上升。

但是,對於並購業務分量越來越重的IDG資本來說,美元基金仍然是不可或缺的部分。這也是在完成對IDG集團全球投資業務的收購後,熊曉鴿調動全球資源的重要砝碼。

未來,IDG資本在每個產業的賽道上都將布局相應的並購基金,覆蓋高成長行業,手法上除了控股、參與龍頭公司,還將收購一些合適的上市公司控制權,打造自主性更強的投融管退平臺。但熊曉鴿也明確表示,IDG資本無論是投資還是並購業務都不會涉足住宅地產領域。


Vantiv“吞並”Worldpay:全球支付業首個百億美元級並購案誕生

美國支付處理公司Vantiv Inc. (NYSE:VNTV)昨日(8月9日)正式宣布,以80億英鎊(約合100億美元)收購英國最大支付處理公司Worldpay Group Plc.(UK:WPG)。

Worldpay方面表示,Vantiv已提出以0.55英鎊現金、0.0672股Vantiv新股以及0.008英鎊中期股息和0.042英鎊特別股息換取1股Worldpay股票,對Worldpay的估值約為80億英鎊。

受此消息影響,Worldpay昨日大漲1.34%,現報393.52磅。

而Vantiv也大漲3.14%,現報67.1美元。

Vantiv方面表示,該交易將使Vantiv打造成一家全球性支付集團,合並後公司名稱為Worldpay,初估企業價值逾220億英鎊,其全球總部依然設在美國。新公司將在紐約上市,但依然會維持在倫敦的二級上市。合並後公司的國際業務將在英國運營,但不能保證英國的職位和員工都將得到保護。

同時,新公司預計將通過超過300種支付方式在146個國家或地區以及126種貨幣處理近1.5萬億美元支付活動及400億項交易,合並後凈營收有望超過32億美元。

Vantiv最新發布財報顯示,公司2017財年一財季盈利2888.5萬美元,同比下降27.31%。公司2017財年一財季營業收入9.28億美元,同比增長13.39%。2016財年,Vantiv全年盈利2.13億美元,同比增長44.11%,全年營業收入35.79億美元,同比增長13.26%。

而Worldpay是一家每天要處理3100萬筆線上移動交易和線下交易的英國支付巨頭,它的競爭對手包括PayPal、Stripe、Square等支付公司。

人事方面,Vantiv方面表示,合並後集團將由Vantiv掌門人Charles Drucker擔任執行董事長及聯席執行長,Worldpay掌門人Philip Jansen將擔任聯席執行長,並向Drucker匯報工作。

此前,美國支付處理公司Vantiv Inc.於7月初宣布同意以100億美元(約80億英鎊)的價格收購剛剛上市兩年的Worldpay。雙方當時已就合並的主要條款達成原則性協議。收購結束時,Worldpay股東將持有Vantiv約41%的股份。但期間經歷了數周談判後,正式邀約截止日期推遲過兩次。

據了解,Vantiv成立於1971年,是一家總部設在俄亥俄州的支付處理和技術提供商,主營的兩塊業務分別為:商業服務和金融機構服務。目前服務超過80萬商戶以及1400家金融機構,每年處理超過201億筆付款交易和約7260億美元。Vantiv作為Worldpay、Advent International的現有投資人,目前是美國最大的商業收購者。

近年來,Vantiv正在通過大肆收購鞏固其在美國第二大支付處理機構的地位。據悉,去年11月,Vantiv剛剛以4.25億美金收購加拿大收單機構Moneris美國子公司。公開資料顯示,該公司由加拿大蒙特利爾銀行金融集團以及加拿大皇家銀行共同投資。Moneris在加拿大占據近半收單市場份額,在北美地區擁有超過40萬家商戶。交易完成後,Vantiv將著手於為Moneris在美商戶提供支付服務。

而Worldpay起初是英國NatWest銀行旗下的子公司,在國民西敏寺銀行和蘇格蘭皇家銀行合並後,Worldpay於2009年從中獨立出來,並於2015年上市。

Worldpay表示目前的客戶數量已超過40萬,能夠處理來自146個國家的126種貨幣,其中英國的業務占其業務總量的40%,是公司最大的市場。此前,Worldpay的服務曾遭受過惡意攻擊,但它仍然努力地將自己打造為支付行業的先驅,除了開發虛擬現實支付的原型設備,它還推出了一種基於手機的智能化支付服務,能通過相機的非接觸式芯片進行功能解讀。

有消息人士稱,Vantiv或借收購Woridpay進一步擴大規模,將業務迅速覆蓋美國、歐洲、亞太和南美洲,包括世上最大的電商以及歐美所有規模的大型商戶,最終或將形成一種壟斷格局。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