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中國資本為何湧向澳大利亞?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23934

企業家們在首屆中澳企業家峰會上舉行圓桌會談。(資料圖/圖)

(本文首發於2017年4月6日《南方周末》)

中國在2013-2014財年超過美國成為澳大利亞最大的外資來源國,2014年至2015年,澳大利亞批準了460億澳元的中國投資,幾乎是排名第二的美國的兩倍。

一位與會的中國投資者從中國視角出發,將中國企業出海的原因概括為三點:消費升級,品牌、技術升級以及全球資產配置。

“給澳洲的牧場裝上攝像頭”

她認為,像澳大利亞這種教育和旅遊資源豐富的地方,未來一定是農業的衍生點,“今天不來,明天也得來”。

“在男人們關心投資、收購、兼並的時候,女性和媽媽們在關心我們吃什麽,能給我們的孩子提供什麽樣的食物。”北京阿卡控股董事長江宇虹說。

2017年3月26日至3月28日,江宇虹等100位中國企業家抵達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州首府悉尼,參加了首屆中澳企業家峰會。他們與另外100名來自澳洲的企業家匯聚一堂,從會議室談到晚宴,又從晚宴談上了郵輪。

中國已經連續8年成為澳大利亞的第一大貿易夥伴。此外,中國在2013-2014財年也超過美國成為澳大利亞最大的外資來源國,2014年至2015年,澳大利亞批準了460億澳元的中國投資,幾乎是排名第二的美國的兩倍。

為什麽中國資本會湧向澳大利亞?一位與會的中國投資者從中國視角出發,將中國企業出海的原因概括為三點:消費升級,品牌、技術升級以及全球資產配置。

江宇虹曾擔任美國戴爾公司大中華區高管,從沒想過有一天會從事農業。6年前,出於對市場的敏感,她發現周圍的中產階級正在成長,他們希望找到品質更高更安全的食物。

從2011年開始,她一邊孕育生命,一邊開始創業,從有機農場開始做起。目前她已有6家有機農場沿著高鐵線鋪開,圍繞中國經濟最發達的城市。

之所以來到澳大利亞尋求合作,江宇虹說,是因為中國種植業發達,有機農場生產的都是蔬菜,而澳大利亞的畜牧業發達,能夠向中國家庭提供綠色有機的肉、牛奶還有雞蛋,就像國外很多家庭每周收到的營養盒子,里面什麽都有。

更重要的是,江宇虹希望把中間的經銷商打掉,把澳洲的農場和中國的消費者直接聯系在一起。通過在農場安裝攝像頭等IT技術,可以讓中國的消費者知道農場所發生的一切,比如消費者眾籌的是哪頭奶牛,它是怎麽下奶的,有沒有被投餵抗生素等等。

阿卡的目標客戶是中國正在成長的中產階級,據江宇虹介紹,阿卡的客戶已涵蓋30萬中國家庭,按一個家庭四口人計算,阿卡的客戶實際上是120萬人。而市場需求的增長是巨大的,不是45度角,而是60度。

2016年7月,《經濟學人》雜誌的一篇文章說,中國的中產階級(家庭年收入在7.66萬-28.6萬人民幣之間)人數從1990年代的幾乎為零,增長到今日的2.25億。

江宇虹在會後告訴南方周末記者,她可能會參股澳大利亞的一些農場,這麽做並不是像購買酒莊一樣出於財務目的,而是希望能夠“給澳洲的牧場裝上攝像頭”。

此外還有一個重要的目的,是為了布局正在到來的風口——中國中產階級的衍生需求。江宇虹向南方周末記者介紹,實際上很多人不知道,目前阿卡的利潤有一半都是衍生需求。阿卡做的是高品質農業,客群是中產階級以上,這個群體除了吃喝,很自然的訴求還在於教育等服務領域,比如一個家庭周末去到了農場,家長們就會提出能否給孩子在農場上課,讓孩子們認識《詩經》《楚辭》當中的本草。

“賣農產品的毛利率可能只有20%,但是賣課程可以高達60%。”江宇虹說,“除了老師沒有別的成本了。”江宇虹告訴南方周末記者,她曾參與撰寫農業“十三五”規劃,當時就把多產業融合寫了進去。她認為,像澳大利亞這種教育和旅遊資源豐富的地方,未來一定是農業的衍生點,“今天不來,明天也得來”。

利世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李中子考察澳大利亞酒莊。(資料圖/圖)

把酒莊搬回中國

他也是為即將到來的2019年提前布局,那個時候中澳之間將是零關稅。

“中國的中產階級不得了,拉動了世界經濟。”利世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李中子向南方周末記者感嘆,他的微信名叫“中國之子”。

李中子早年曾在美國攻讀國際政治博士,後來成為美國通用、福特汽車的配件生產貿易商,十幾年前他回到中國,投資了二十余家企業。如今,他又再次走向海外。

李中子認為,中國企業家和以前不同了,資金和產能都發展到了一定的階段,所以走出來尋求更多的機會,向先進的國家學習技術、理念,已是大勢所趨。而中國企業家到澳洲來投資,或多或少都是對準大陸的角度,不管是在礦業、農業,還是旅遊、高科技領域,都是為了學習先進技術,學完了以後,再服務運用到中國,因為“中國的市場更大”。

中澳企業家峰會結束後,李中子將繼續前往澳大利亞南部的阿德萊德等地考察紅酒產業。他對南方周末記者說,他的想法很簡單,更多是想學習調研,把澳大利亞的紅酒產業帶回中國。

“所謂產業就不光是種葡萄,不光是釀酒。”李中子想學習的是,酒莊在澳大利亞是如何與旅遊、酒店經營以及金融業掛鉤的,如何變成一個綜合性的產業。比如生產、貿易、文化旅遊帶動酒店業,紅酒產業如何做期貨和眾籌,紅酒品牌怎麽打造,“是一個方方面面的系統工程”。

與此同時,李中子正在北京八達嶺長城附近開發一個紅酒酒莊項目,預計占地5000畝。他正在和地方政府河北懷來縣商量,希望打造一個國際紅酒特色小鎮,把國際先進酒莊直接展現在國人面前,不需要到澳大利亞就能看到澳大利亞的酒莊長什麽樣。

他是在操作一個房地產項目時偶然發現,那里有一個幾十萬畝的葡萄莊園,名叫沙城,中國11%的葡萄酒產能出自那里。“但在中國沒有一個這樣的產業,紅酒都還非常非常年輕。”李中子說。

中國與澳大利亞在2016年正式簽署的自由貿易協定,也為李中子的項目帶來了機會。澳大利亞貿易與投資部原部長安德魯·羅布在會上發言時稱,澳大利亞過去紅酒出口中國有15%的關稅,協議簽訂後,降到了5%。兩年之後,中國和澳大利亞的關稅將變成零,而美國的紅酒出口中國仍有非常高的關稅。經濟數據表明,中國正在變成澳大利亞最大的一個紅酒市場。

安德魯·羅布還表示,2016年中國與澳大利亞正式簽署自由貿易協定的時候,大多數的發達國家非常驚訝,他們過去認為中國不可能簽署一個世界級的貿易協定。而中澳簽署之後,關稅頃刻下降,澳洲商品出口獲得了迅猛的增長,比如牛奶的出口翻了一倍,龍蝦的出口翻了三倍。

“歐美如果還是那麽高的關稅,根本沒辦法跟澳大利亞競爭。”李中子說,他也是為即將到來的2019年提前布局,那個時候中澳之間將是零關稅。

李中子是為了產業和技術升級,購買海外品牌和技術,再帶回中國市場進行嫁接。但現在更多的中國企業已經開始在澳大利亞參與國際競爭。

澳大利亞京緯投資的總監錢京瑉曾在中國外經貿部工作。來澳大利亞留學後,她就留了下來,開始為當地的大型上市公司做並購投資。

據她觀察,中國企業在澳大利亞的投資偏好正在發生一些變化。比如過去中國的國企大多喜歡投資礦產以及在當地開銀行,私企則比較傾向於房地產,農業則廣受歡迎。而現在,中國企業開始參與到更廣泛的國際競爭中,比如她曾經作為顧問,幫助中交建收購了澳大利亞最大的一家基礎設施建設商,這家公司在修建鐵路等方面的技術能力很強。

錢京瑉認為,這意味著,中國資本或將直接參與澳大利亞基礎設施建設。澳大利亞地緣廣闊,需要建設公路、鐵路以及高鐵的地方還有很多,這也是中國互聯網巨頭希望看到的。

中國地產商來了

隨著中國開發商的到來,悉尼的市區開始建起了高層住宅。

9個小時的飛行,兩三個小時的時差,環境天然無汙染,澳大利亞因此成為不少中國人首選的移民地。澳大利亞貿易與投資部原部長安德魯·羅布說,現在已有5%的澳大利亞公民在說中文,也就是說澳大利亞已有100萬中國移民。

隨著中國企業的到來,有些中國移民的生活也隨之改變。

趙恒敏在20年前跟隨父母從香港移民澳大利亞,他向南方周末記者回憶,當時香港和現在的內地一樣,在進行大量的海外投資。他剛來澳洲的時候,一個初中只有幾個中國面孔,而現在任何一個學校都有中國學生群體,甚至有的比澳大利亞本地人還多。

趙恒敏一直在澳大利亞做律師,他明顯感覺到中國變開放了。還記得早些年的時候,他剛畢業不久,在一家律所打工,律所位於悉尼市區的一座A級寫字樓里,能看到悉尼歌劇院等景觀。不少中國企業來他所在的律所參觀學習,每當這個時候,他就會被老板叫去當翻譯,可當時中國來的企業家都是和景觀合影留念,但拍完照什麽生意都沒留下。“那個時候,中國企業沒有能力來投資,一個是沒錢,另外錢也出不來,我都跟老板說不要浪費時間。”

而現在,趙恒敏所有的客戶都是中國房地產開發商。“我是澳大利亞房地產律師行業里唯一的華人。”趙恒敏很自豪地對南方周末記者說,他和中國企業的交流沒有語言障礙,容易相互信任,另一方面,他的同學又全都是澳大利亞人,他比任何從中國來的律師都要熟悉澳大利亞的政策環境。

澳大利亞人喜歡居住在距離市區較遠的別墅里,而隨著中國開發商的到來,悉尼的市區開始建起了高層住宅。趙恒敏解釋,因為這樣比較符合中國人的居住習慣,中國人工作比較忙碌,沒有時間打掃太大的房子。

Kan夫婦就剛剛在墨爾本的市區中心買了一套公寓。Kan夫婦來自上海,他們非常年輕,一個80後,一個90後。如今,他們在墨爾本共同創立了一家名叫“MelMel”的IT咨詢公司,主要提供咨詢、設計服務。針對的客戶正是來澳大利亞發展的中國企業,以及想要拓展澳大利亞華人市場的澳大利亞企業。

此次中澳企業家峰會的LOGO就是Kan夫婦設計的。LOGO是由點和線連接而成,Kan的太太告訴南方周末記者,這些點都是中國企業系列峰會去過的國家,可以把中間的那個點看作是中國。

在中澳企業家峰會晚宴上,海富集團執行總裁、中外企業家峰會系列組委會主席董斌致祝酒詞,他引用了《老子》里的一句話來形容中澳關系——合抱之木,生於毫末。隨後,在座的兩百余位中澳企業家共同舉起了手中的茅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646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