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坐擁四大名酒代理權 銀基集團不賺錢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4/10/4035013.html

“我們現在更看重的是擁有消費者的渠道,而不是大經銷商渠道,未來將是消費者驅動的,扁平化是趨勢。”

日的五糧液大經銷商銀基集團投入了茅臺的懷抱。

10月29日晚間,銀基集團(00886.HK)發布一則自願公告顯示,該公司與茅臺簽訂了長達10年的獨家經銷商合同,將在國內經銷茅臺旗下的四個品種共八款茅臺酒,當中包括了與茅臺主打產品飛天茅臺規格相似的400ml 53度茅臺酒。

無獨有偶,同時經營茅五的大經銷商北京糖酒集團昨日則與旗幟西鳳酒簽約,成為其北京總代理。其實,大經銷商同時經營多個品牌的趨勢已經越來越明顯。

“我們現在更看重的是擁有真實消費者的商家,多層代理的大經銷商不再具備優勢。” 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酒企營銷負責人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坦言。

獨家經銷才有利可圖?

根據銀基集團的公告,該公司與茅臺訂立了獨家經銷協議,將茅臺酒四種新產品經銷給國內的客戶,分別是53度、43度茅臺酒400ml及1300ml;53度茅臺王子酒和茅臺高爾夫酒1500毫升、3000毫升四個品種共八款茅臺酒的十年獨家經銷權。

“目前400ml 53度茅臺酒的定價決定了這款酒的銷售量,如果價格過高,與飛天茅臺相比就沒有什麽競爭力,但如果價格較目前飛天茅臺819元的價格便宜25%,甚至更多,那麽還是有機會的。” 盛初咨詢董事長王朝成說。

成都尚善董事長鐵犁認為,普通的茅臺酒無利可圖才會使得銀基選擇簽訂獨家經銷協議,這樣利潤空間會相對更大,“但限制‘三公消費’之下,這部分銷售對經營的貢獻有限。而且此前市場上也有350ml、750ml規格的53度茅臺酒獨家經銷,從每100ml的價格來看,這些不同規格的茅臺酒與飛天茅臺相比,價格優勢不明顯” 。

有不願透露姓名的業內人士向本報記者坦言,從前擁有750ml的茅臺酒的獨家經銷商確實是借著行業黃金期狠狠賺了一筆,“但這些不同規格的茅臺酒有不少是供團購的,有特殊渠道,所以在普通的消費渠道,較少看到不同規格的茅臺酒。”

“成功代理中國四大名酒(即五糧液、茅臺、瀘州老窖及汾酒)的上市中國白酒經銷商”的頭銜讓銀基集團引以為傲的同時,公司對茅臺的代理也由海外延伸到了國內。

作為五糧液的大經銷商,銀基集團自2013財年開始與茅臺“走近”。2013財年,銀基集團開始與茅臺在國外合作,獲得了波蘭、匈牙利等國家的經銷權。隨著茅臺降低經銷門檻,銀基又獲得了茅臺廣東省團購客戶經銷及連鎖店經銷茅臺酒產品的非獨家經銷權。至今,兩者的關系隨著這份“獨家經銷商”的協議不斷深入。

這種對大經銷商的爭奪並不只有銀基一家。“現在很多地區的大經銷商都同時經銷有其他品牌,”王朝成認為,“從華澤集團到廣東粵強、安徽百川,已經越來越多。”去年茅臺首次放低經銷權時,便有多家五糧液經銷商“倒戈”。

“低端酒為代表的鴨溪窖品牌力經過一段時間的運營,還是很欠缺,高端酒茅五又遭受環境壓力,銀基集團要恢複到當初的輝煌時期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上述不願透露姓名的業內人士稱。

大經銷商渠道“失寵”

目前,銀基集團主要經銷五糧液酒系列、國窖1573系列43度酒、貴州茅臺酒產品、汾酒55度系列、紅汾世家系列、鴨溪典藏系列、老酒系列、葡萄酒及洋酒系列,不斷虧損也使得銀基集團不斷外擴與其他白酒品牌合作。

2012財年,公司的銷售收入近30億港元,凈利潤近7億港元,但進入2013財年便陷入巨虧當中。2013財年及2014財年分別虧損11.34億港元和7.88億港元。

記者采訪發現,擁有資源的大經銷商不再成為焦點,酒企更註重擁有實際消費資源的經銷商。“我們現在更看重的是擁有消費者的渠道,而不是大經銷商渠道,未來將是消費者驅動的,扁平化是趨勢。”一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酒企營銷負責人向本報記者坦言,比如說五糧液與北大荒、中鐵二局合作,茅臺與中石化合作做賴茅,“對接的都是能直接消費白酒的群體。”有酒類連鎖負責人向本報記者透露,雖然因為價格低於指導價之前一度遭遇多家酒企封殺,但目前已經與五糧液在內的多家酒企簽訂協議。“這在之前是不可能的,但現在,酒企對擁有直接消費的渠道越來越看重。”

事實上,這種想法在茅臺內部也已經日漸清晰。在日前的經銷商座談會上,對於經銷商提出網點是否過多的問題,茅臺銷售公司副總經理王崇林就表示,消費趨於理性健康決定了未來酒類消費模式要改變,將從公務消費向家庭消費、商務消費、休閑消費等多元方向轉變。“所以以前大團購、大分銷為主的模式要轉變。這也是茅臺在這樣的形勢下要逆勢擴充網點的根本原因。如果我們還不扁平化,我們的銷售網點不能近距離接近消費主體,茅臺不會有大的發展。如果還走流通、分銷模式,利潤會被多層次分解,不可能讓經銷商能賺到錢。我們的利潤應該來自零售而不是分銷。”

王崇林同時透露,茅臺將在各主要城市高檔社區建立社區店,用互聯網技術建銷售網點,把小區消費抓住。 


(編輯:李燕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7364

進口葡萄酒搶攻市場:國外名酒莊忙“牽手”酒類渠道商 0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5-07-22/932543.html

為快速搶占中國市場這一大蛋糕,國外的一些知名葡萄酒莊紛紛聯手國內的渠道商,進行布局。

◎每經記者 謝振宇

為快速搶占中國市場這一大蛋糕,國外的一些知名葡萄酒莊紛紛聯手國內的渠道商,進行布局。

7月22日下午,法國波爾多最大有機葡萄酒釀造生廠商的翡馬集團,在成都與國內酒類最大的O2O電商1919酒類直供(以下簡稱:1919)簽訂開放平臺合作協議。

7月初,五糧液大商、國內一線大型酒類貿易商百川商貿發展和法國著名葡萄酒生產商百特集團股份公司進行合作。

進口酒葡萄酒迅速成長之下,張裕、王朝、中糧等知名葡萄酒企業也在加碼進口酒代理或並購。

1919酒類直供CEO楊陵江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翡馬將入駐1919開放平臺,上線1919線上所有平臺,上架1919線下所有體驗店,由企業自己對商品定價。

法國翡馬酒莊集團總經理蘇拉則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進到中國市場,對其公司而言,也和進入所有市場一樣,需要有好的技巧,關鍵是尋找好的合作夥伴。

實際上,近年進口葡萄酒市場盤子也越來越大,且中國與澳大利亞等國簽訂自貿協定、最終未來實現"零關稅",或將帶動葡萄酒進口量進一步增長。2014年中國進口葡萄酒總量達到3.83億升,同比上漲1.59%。據中國食品土畜進出口商會酒類進出口分會統計,今年1~5月,我國進口葡萄酒數量同比增長38.09%,金額同比增長22.32%,進口額增速繼續小幅提高。

楊陵江還大膽預測,未來國內葡萄酒有望將達到與白酒同樣的銷售規模。

  • 每日經濟新聞
  • 李怡
  • 每經記者 謝振宇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版權合作及網站合作電話:021-60900099轉688讀者熱線:4008890008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或 028-86740011 廣州:020-89660257

每經網客戶端推薦下載

每經網首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4600

白酒出口:八大名酒不敵廣東米酒廠

中國白酒的產量占全世界烈性酒產量的30%,但在全球烈性酒市場所占份額卻不足1%。作為世界六大蒸餾酒之一,中國白酒一直未能像白蘭地、威士忌、伏特加、金酒、朗姆酒等其他烈酒在全世界範圍內獲得廣泛認可。

對於中國白酒國際化,貴州茅臺集團董事長袁仁國近期在集團外宣工作會上對第一財經記者說道:“18年前,我們在海外市場上的銷售數字簡直微不足道,18年後,茅臺酒在海外實現銷售收入3.2億多美元(約合人民幣近22億元)。”貴州茅臺發布的公告顯示,2016年公司實現營業總收入為398.56億元,海外收入占比為5.52%。

五糧液股份公司董事長劉中國曾公開表示,在當前國內經濟和消費趨於平緩的形勢下,國際化成了中國白酒必須走的一步棋和未來重點開拓的方向。

中國白酒已經在國際市場上深耕多年。記者在采訪中獲悉,十多年前,茅臺就開始與海外免稅渠道經營商開始合作,而五糧液也是大手筆在海外媒體上做廣告,但至今為止,白酒還只是在唐人街及華人圈內銷售,緊跟其後的還有汾酒、古井貢及水井坊等品牌。

如何突破華人圈,讓中國白酒暢銷世界,尚待探索。

 

海外市場反饋不佳

“中國白酒沒能進入美國或歐洲主流市場的原因主要還是中國酒業自身,在美國,酒類銷售有非常嚴格的質量、標簽、成分等一系列要求,國內酒業‘寬松管理’慣了,會比較難以接受這種‘管制’。”在美國佐治亞州亞特蘭大經營著數家中餐館和中國超市的鄭淇湍告訴第一財經記者,“來買酒的基本上還是華人,大多數的本地人連白酒是什麽都不知道。”

他也進一步補充道:“目前‘進口’到美國的中國白酒,有不少是沒有完備的進口手續和美國政府規定的質量檢測和標簽許可的,所以會出現一些有趣而滑稽的現象,一些違規‘進口’到美國的中國超市的白酒還打著‘廚房用酒’的幌子,也就是以‘料酒’的名義。這種‘進口’的方式終究難登大雅之堂。”

中國白酒文化歷史悠久且制造工藝獨特,但“出海之路”卻是任重而道遠。根據海關總署信息中心對外披露的數據,從2009年至2016年前8個月,整個白酒外貿平均增速15%左右。但因基數太小,年出口量不足2萬千升。

據了解,由於國內酒類進出口貿易長期存在逆差,而為了鼓勵白酒出口,海關總署不僅在政策上給予了白酒單獨編碼,還讓白酒享受了出口退稅的優惠。在2009年以前,白酒在食品飲料酒大類里沒有單獨編碼,現在細分為飲料、酒及醋,編碼為2008902000,出口退稅率為15%。為了保護國內酒業,烈酒進口普通稅率則高達180%。

盡管如此,記者從海關總署信息中心披露的分析報告得知,多年來,以貴州茅臺、五糧液為代表的中國八大名酒並無一家在出口規模上占據榜首。2015年海關總署的分類統計顯示,廣東珠江橋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180萬升的年出口量超過五糧液集團,成為中國白酒出口規模最大的生產企業,而該企業生產的珠江牌廣東米酒,除直接飲用外,多用於烹調。

 

文化差異水土不服

行業資深營銷專家肖竹青表示,中國白酒要實現國際化,一方面需要國際化的人才,另一方面則需要通曉國際規則,用國際化的語言來推進中國白酒。他舉例道,可口可樂在中國,能讓原本不喜歡可樂味道的中國人喜歡上可樂。同樣的,我們也需要用國際化的語言來傳播中國的白酒文化,融入當地的生活方式。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酒吧在西方文化中是極為普遍的飲酒場景,然而中國白酒卻難以融入其中。一方面,在酒吧的人們大多喜歡空腹喝酒,而白酒十分濃烈,所以就算進入酒吧也並不好賣。

另一方面,中國白酒在包裝設計上,大多都未針對當地文化而做出調整。在品牌知名度和產品知名度都未打開局面的情況下,“水土不服”則愈加明顯。

記者留意到,近期召開的2017成都春季全國糖酒商品交易會中,有不少外國酒商參與其中。然而,卻是賣酒的多,買酒的少。海外酒水經銷商們看到了中國市場的巨大機遇,但對中國老一輩人中的“心頭好”(白酒)卻知之甚少。

資料顯示,2016年,貴州茅臺(600519.SH)股價較2015年上漲53%,市值達4200億元人民幣(約合605億美元),與全球烈酒第一品牌帝亞吉歐(市值530億英鎊,約合650億美元),兩者只有45億美元的差距。

盡管貴州茅臺作為中國白酒行業的“領頭羊”,在資本市場也是“獨領風騷”。 但要在國際市場上站穩腳跟、占領一席之地,還面臨諸多的挑戰。

一位酒水行業內人士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國內外酒水的渠道差異很大,中國的渠道是團購形式的,講究開瓶費、進場費、出場費,但是這些銷售行為在國外是禁止的,屬於一種賄賂行為,是違法的。國內許多酒企對於外國的法律法規和銷售渠道都還缺乏一定的了解。”

“國酒茅臺,世界之醉”、“中國的五糧液,世界的五糧液”、“讓世界品味中國”……諸如此類的企業願景不勝枚舉。企業贊助、投放廣告,甚至還開設了Facebook、Instagram等海外主流社交賬號讓當地消費者了解品牌、了解產品。除了喊口號和投入巨資,白酒企業也不妨學習日本清酒打入歐美市場的方式。

白酒行業分析師蔡學飛表示,白酒出口市場競爭趨烈,對於國際化道路,每家企業都有自己的思考。白酒要“走出去”,企業要對產品定位、目標市場的市場準入以及國際化的優先次序做整體考慮,制定合乎自身情況的出口戰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2940

“五、瀘、汾”高增速依舊 區域名酒淡季營銷投入不減

三家備受關註的一線名白酒企業五糧液(000858.SZ)、瀘州老窖(000568.SZ)和山西汾酒(600809.SH),27日分別公布了半年業績,數據顯示,盡管上半年屬於行業淡季,但三家名酒企業依然保持高增速。記者同時發現,盡管是淡季,但名酒企業營銷發力不減,瀘州老窖和汾酒的銷售費用投入水平依然保持在40%左右。

公告顯示,三家酒企的上半年收入和凈利潤水平都處在高速增長狀態,五糧液上半年收入214.2億元,同比增長37.1%,相比於380億的年度收入指標完成56%,而歸屬上市公司凈利潤為71.1億元,同比增長43%,其中作為“蓄水池”的預收款部分為44.2億元,僅比期初46.5億元略有減少。

瀘州老窖上半年收入64.2億元,同比增長25.5%,凈利潤19.7億元,同比增長34.1%。而從分產品上看,消費升級趨勢明顯,中高端酒增長迅速,其中高檔酒類收入33.1億元,同比增長33.4%,中檔酒收入16.5億元,同比增長35%,低端酒類增長僅有6.4%。

山西汾酒上半年營收突破50億大關,為50.4億元,同比增長47.4%,凈利潤也達到9.4億元,同比增長55.8%。其中汾酒的中高端白酒銷售為30.4億元,低價白酒為18.1億元,而汾酒的全國化戰略推動迅速,目前省內銷售為28.7億元,省外銷售為21.3億元。

2018年上半年全國規模以上白酒企業完成釀酒總產量492.9萬千升,同比增長5.8%;累計完成主營業務收入2865.24億元,同比增長15.82%,顯然三家名酒企業均遠遠跑贏大市。

值得註意的是,盡管上半年一般是行業淡季,尤其是4-6月,但瀘州老窖和汾酒的銷售費用依然居高不下,其中瀘州老窖上半年銷售費用為11.9億元,同比增長38.6%,瀘州老窖方面表示,增長主要是由於廣告宣傳費增加所致,4-6月份營銷費用依然接近6億元。而山西汾酒的營銷費用從6.4億上升至9.1億元,同比增長42.7%,幾乎接近於凈利潤水平。相比之下五糧液則更“淡定”一些,銷售費用為21.6億元,同比略有減少0.85%。

對此酒旗星白酒分析師蔡學飛告訴第一財經記者,五糧液的增長來自於品牌驅動,而瀘州老窖與汾酒的增長更多的是外埠市場的擴張與對於渠道的占有,加之助推次高端產品,本身前置性資源就比較大,需要更多的廣告語渠道終端資源支撐,費用相對較高。

不過記者註意到,三家名酒企業二季度的業績增長還是有所放緩,汾酒一季度收入為32.4億元,凈利潤為7.1億元,如此計算二季度汾酒收入為18億元,凈利潤為2.3億元,比一季度要減少不少,而瀘州老窖的情況也類似。

對此,蔡學飛表示,這兩家區域名酒企二季度是傳統淡季,一般以市場開發和維護為主,銷售數據偏弱是正常現象。

值得註意的是,白酒強者更強的趨勢越發明顯,27日晚青青稞酒(002646.SZ)也公布了半年報業績,但區別於傳統區域名酒,其增速明顯放緩。

青青稞酒營業收入約7億元,同比增長4.4%,但是凈利潤反而下滑了16.8%為8806.1萬元。盡管上半年青青稞酒采取了一系列市場拓展計劃,確定“紮根青海、拓展西北、布點全國”策略,並推動全國化布局,但從地域上看,青海省內銷售為5.4億元,同比增長8.7%,而省外銷售為1.5億元,同比減少10.4%。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
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email protected]

責編:邊長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7766

百年美國名酒商受惠免稅 大中華收入10年超美

1 : GS(14)@2017-12-26 14:11:42

【明報專訊】自2008年豁免紅酒稅後,香港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紅酒中心,吸引多間世界首屈一指的酒商在香港發展業務,其中便包括已有近200年歷史的全球最大名酒拍賣行Acker Merrall & Condit。據Acker主席John Kapon透露,自從將香港作為亞洲區總部,不足10年間來自大中華區客戶的收入已超過公司總收入的50%,超越美國,而且預計未來增長潛力仍然會來自本港。

港取消紅酒稅 拓亞洲市場最佳時機

創立於1820年的Acker是美國歷史最悠久的酒商,但要到2007年開始才在香港發展業務,John Kapon表示,當時在紐約留意到愈來愈多亞洲區的客人,於是心生念頭想了解亞洲市場,他回憶,當時短短數日內走訪了上海、新加坡、首爾、台北、香港等亞洲主要地區,很快便決定要將亞洲總部設在香港,因為「無論從金融、國際視野以及地理位置,香港都是最佳的」。更錦上添花是,翌年港府宣布取消紅酒稅,John Kapon直言對於其開拓亞洲市場而言是完美的時機(perfect timing)。

此外,受惠於內地經濟起飛以及CEPA條款下葡萄酒輸入內地可享特別便利的清關措施,無形中更幫助香港打造成世界級紅酒中心,相關的拍賣、物流、倉儲等等業務蓬勃發展。目前,Acker在堅尼地城擁有自己的酒倉,每年在香港舉行6至7次名酒拍賣,不單已經成為香港頂尖名酒拍賣商,而且過去多年香港的拍賣會常常創下佳績。

內地人趨了解酒文化 增長潛力大

Acker目前有紐約及香港兩個主要總部,John Kapon透露,未進入香港以前,來自大陸、港澳及台灣的大中華區收入佔比才不到5%,現在已經超過50%,超越美國的40%,且從市場走勢來看,大中華區仍然有強勁增長潛力。

以前中國買家總給人暴發戶形象,不過John Kapon指,隨着愈來愈深入的參與,其實內地人對酒文化的了解已愈來愈深,公司也常透過舉行品酒會、聚餐等等傳授更多酒知識。但無可否認,中國買家與歐美買家最大不同是,「他們特別鍾情於極品中的極品(best of the best),而其他地區的買家則對不同類別的酒都會有興趣」。

租金貴 暫不考慮在港設零售店

不過John Kapon表示,暫不考慮在香港設零售店賣酒,除了因為街客非其目標客戶之外,最大原因,他笑言:「租金太貴呀。」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5490&issue=2017122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574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