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水泥篇 「一百分水泥廠」在川震中異軍突起 張才雄讓亞泥從受災戶變受惠者

2010-1-11  今周刊





工廠從設計到生產流程,都堅持自己來;二○○八年川震發生後,八十六歲的張才雄堅持到場坐鎮,他的拚勁,讓亞泥中國水泥廠從地震中倖免於難,成為四川災後重建的重要力量,並因此締造亞泥成為水泥界的獲利王。

撰文‧張惠清

「張常董,你們亞泥四川靠近地震的兩個水泥廠,在香港掛牌前真能全面復工嗎?」年屆八十六歲、一手打造大陸亞泥廠的亞泥中國執行長暨亞泥常務董事張才雄,回憶起二○○八年亞泥在香港掛牌前夕,從四面八方湧入的詢問電話,仍記憶猶新。

時間拉回到○八年五月十三日,川震發生後的隔天,亞泥成都廠迅速恢復發貨,到了第八天,水泥廠也恢復運轉,並很快達到全能生產,成了支援四川災後重建的重 要力量。五月二十日,亞泥香港掛牌後跳空漲停,盤中一度大漲觸抵八港元。說起這段地震考驗,張才雄難掩認真的神情說,「這證明當年堅持自己蓋廠,用最好的 設備與製程的決定是正確的!」其實,四川地震震央十分接近亞泥兩座水泥廠,但張才雄打造的水泥廠,卻是當地極少數沒被震垮的建物,能有如此成就,背後的靈 魂人物,即是遠東集團人稱「水泥王」的張才雄!

地點理論

靠近原料降低運輸成本

張才雄是遠東集團內輩分極高的專業經理人,一九六三年考進亞泥,在遠東工作近四十七年,蓋了全台最現代化的花蓮亞泥廠,也是亞泥深入中國華中地區的操盤手。

七十一歲那一年,他再度扛起亞泥前進大陸蓋廠的使命,在地處偏遠的江西瑞昌蓋起了遠東集團第一座大陸水泥廠,接著前進四川成都、湖北武漢、黃岡共四個廠,二○一○年兩岸將開出二千八百萬噸的年產量,帶領亞泥躍居華中地區前三大水泥廠。

張才雄目前身兼台灣亞泥董事,也是在香港掛牌的亞泥中國控股公司執行長兼執行董事, 儘管他在大陸打造的亞泥廠產能、產量沒有稱霸內地,卻是台商水泥廠當中,唯一運轉第一年就獲利賺錢的水泥工廠;數字會說話,翻開大陸亞泥廠○九年前三季的 財報,營收已經達到三十.五億元人民幣,比○八年同期增長三九%,獲利達四.七七億元人民幣,比○八年同期增長七四%,獲利比台泥還要高,堪稱是水泥界的 獲利王!

水泥廠進入門檻低,但能快速獲利的業者並不多,以台泥為例,前進大陸至○九年第二季才轉虧為盈,但亞泥第一年設廠就獲利,關鍵就在於選對廠址、找對礦源!

張才雄舉當年前進大陸設廠的經驗表示,有些地區交通便利,但不是礦質不好,就是礦量不夠,最後選定偏遠的江西與成都,首要考量就是礦源品質好、量足夠,再者接近礦源,除了可以及早掌握原料價格,還能享有降低運輸成本的優勢。

當年為了觀察運輸動線,張才雄幾乎踏遍了整個江西與成都,他笑著說,有一天他搭著水船一路考察時發現,當地「上水貨多、下水貨少」,因此,若從四川成都運 東西到南昌、武漢都很便宜,於是他就興起捨陸運、利用水路運送水泥的念頭。因為水泥工廠離江邊只有數百公尺,產品直接用輸送帶從廠內拉到江邊碼頭,利用長 江便利的船舶運輸條件,供應附近的南昌、武漢等大城,甚至可走水路送抵上海、浙江台州等沿海城市,省下可觀的運輸費用。

也因為這項成功的策略,讓張才雄設立的每座水泥廠投產以來,全產全銷沒虧過錢,第一年就能獲利賺錢。

到位哲學

親自督軍締造亮眼成績

張才雄不僅對專業追根究柢,凡事親自到位的性格,也讓員工十分讚賞。例如○八年四川地震,身體不適的張才雄,仍堅持搭機趕赴成都,當時八十四歲高齡的他, 說什麼也要到現場坐鎮指揮的拚勁,讓徐旭東十分感動,連續三年的亞泥股東會,徐旭東一開場就請全體股東向張才雄鼓掌致敬!

張才雄說,中國人做事最大的問題就是「差不多先生」,凡事馬馬虎虎,但主修機械工程的他,常常要求自己凡事要堅持到底,親自了解工廠,掌握每個小環節。他 表示,大陸廠所以能夠通過地震考驗,對工程的要求就是關鍵。擷取過去在花蓮建廠的經驗,張才雄從廠房地質的探測到建築物的抗震係數,都有周詳的規畫。

再者,亞泥向來堅持自己蓋廠,絕對不要「Turn Key」(指全部委託當地業者來辦,買方只要啟動就能生產),工廠從設計到生產流程都不假手他人,也讓工廠的安全與穩定度比同業來得好。他驕傲地說,別人 的水泥廠每年運轉約三百至三三○天,但亞泥卻能運轉到三四五天,運轉率約九五%。

依據中國水泥協會統計,○八年海螺水泥的毛利率為二四.三%,台泥一○.八%,亞泥中國二七.九%,雖然亞泥在規模上不及其他兩家業者,卻是三家業者中毛利率最高的公司!展望二○一○年,張才雄表示,亞泥已經在中國設立四座水泥廠,接著亞泥還會在武漢、南昌、成都及揚州等地設立研磨廠,目標是於一○年達到兩岸兩千八百萬公噸的年度產能規模,這個規模在中國大陸並不算最大,但一定力拚毛利率最好的水泥廠!

張才雄

出生:1924年

現職:亞泥中國執行長、亞泥常務董事學歷:四川重慶國立中央工專機械科經歷:亞洲水泥公司總經理

台灣亞泥

成立:1957年

資本額:298億元

營收獲利: 營收 EPS (單位:新台幣) (億元) (元)2007 107.4 3.69 2008 105.5 2.63 2009 77.05 2.26

(前三季)

亞泥中國

成立:1995年

資本額:人民幣1.44億元營收獲利: 營收 EPS (單位:人民幣) (億元) (元)2007 22.5 0.26 2008 32.4 0.30 2009 30.5 0.30

(前三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778

省市爭搶地利 云南城投受災

http://magazine.caing.com/chargeFullNews.jsp?id=100301567&time=2011-09-10&cl=115&page=all

云南城投因政府注入滇池項目而榮,亦因政府「捂盤惜售」一級土地而被做空,云南城投進退維谷
財新《新世紀》 記者 朱以師

 

  截至2011年9月6日收盤,云南城投(600239.SH)股價又創下了一年的新低,收盤價8.57元,一年跌幅35.26%。這只兩年前被分析師熱捧為「百億盈利」概念的股票,現在宛如踏入虛幻的空中樓閣。

滇池邊上的優質土地竟出現了高達90%的流拍率。張存立/CFP


  云南城投置業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云南城投)在昆明遇到了難題。之前被市場寄予厚望的滇池環湖東路土地一級開發項目,在歷經三年的等待之後,首批 土地終於在今年6月底進入「招拍掛」出讓環節,結果卻遭遇大比例流拍。這非但使其「百億盈利」化為幻影,此前投入的62億元成本能否順利收回都成懸念。

  更嚴峻的是地方政策在變化。去年7月,昆明市政府開始強力控制土地一級開發,將全市範圍內的土地一級開發整理項目交由市屬投資公司全面負責。這 讓省級開發平台云南城投陷入尷尬。同時,根據新政策,昆明市劃定的土地一級開發整理項目統一按照總投資額的16%給予回報,這與三年前云南城投和昆明市政 府簽訂的土地出讓淨收益五五分成的分配比例相去甚遠,是導致云南城投目前困境的核心矛盾所在。

  「資金滾動不起來,現金流壓力很大。」9月6日,一位云南城投內部人士告訴財新《新世紀》,囿於資金瓶頸,云南城投對滇池環湖東路土地一級的開發陷入停頓,「已經不再進行土地的拆遷、整理和收儲」。

  土地流拍致使一級開發投資難以回收,數筆銀行貸款臨近還款期限,信託、公司債融資計劃均告失敗,云南城投的資金鏈遭受重壓。據2011年半年報顯示,云南城投總負債高達96億元,其中流動負債佔51.4億元。

  環湖東路土地一級開發項目陷入停頓之後,後續各期是否由云南城投進一步開發還存在不確定性。上述云南城投內部人士表示,云南城投希望能夠嚴格履行合同,但最終結果,還得看昆明市政府的態度和決定。

  現在,在房地產一二級開發市場上,各級政府對土地財政的依賴與利益爭奪更甚於前。云南城投滇池項目的困境,無非是各級政府利益分割矛盾衝突的縮影,其公司自身對政策性業務來源的單一依賴,也決定了其抵抗政府違約風險能力之薄弱。

非典型流拍

  2011年6月底,云南城投一級開發的環湖東路部分土地終於進入出讓階段,分三個批次推出了25幅土地,淨用地面積1623畝,拍賣底價合計超 過66億元。這些地塊位於滇池北岸、環湖東路以西的三個半島區域,介於昆明主城和呈貢新城之間,緊鄰滇池,且規劃有兩條輕軌,發展潛力為昆明業界所看好。

  出人意料的是,在7月的三場拍賣會上,除了有4幅地塊共160畝以底價成交之外,其餘21幅地塊約1460畝均告流拍,成交額只有6.7億元。滇池邊上的優質土地竟然出現了高達90%的流拍率。

  昆明當地一家開發商內部人士對財新《新世紀》記者分析稱,除了市場不景氣的大環境因素,流拍的主要原因是昆明市政府的政策問題。「原來規劃住宅 開發的區域全部改成了商業金融用地,但是半島區域人氣不足、配套不全、地理位置偏遠,所以進行商業地產開發的風險就比較大,而且回報週期更長。」該人士透 露,一些原來有意的開發商在規劃改變之後選擇了退出。

  據瞭解,環湖東路三個半島區域原規劃是湖濱生態城,以開發低密度住宅、旅遊度假設施為主,2009年6月公示了規劃。但今年上半年昆明市政府將規劃全部改成商業零售、辦公用地等。

  此外,拍賣底價明顯高於市場預期,也是導致土地流拍的原因之一。2009年,該區域周邊土地成交價格約150萬元/畝。市場對此次掛牌出讓底價 的預期大概在300萬元/畝,成交價預期在300萬元/畝-380萬元/畝。但是昆明市政府定出的平均底價超出了400萬元/畝,最高達483萬元/畝。 「底價明顯偏高。」上述開發商人士認為。

  值得一提的是,按照昆明市政府2010年4月施行的《昆明市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拍賣出讓管理暫行辦法》規定,一幅地塊的報名競買單位少於七家就 不能參與拍賣出讓。而按照慣例,一般競買單位數量的底限是三家。昆明市土地礦產交易中心向財新《新世紀》記者證實,在這次推出的25幅地塊中,有些地塊就 是因競買單位少於七家而流拍。

  至於此次流拍的土地何時會再度出讓,以及是否會對規劃、底價等方面進行調整,昆明市國土局相關工作人員對財新《新世紀》記者表示,「目前還沒有明確消息,要等上級通知。」云南城投則不予置評,僅表示「就土地流拍一事,公司正與昆明市政府等相關部門磋商」。

  一位券商分析師對財新《新世紀》記者推測稱,此次滇池土地大面積的流拍,可能是昆明市政府過於樂觀,以為「皇帝的女兒不愁嫁」,所以改規劃、定 底價,都沒有進行充分的市場調研;或者,也可能是昆明市政府對現時出讓這一區域的土地還沒有足夠誠意,從而導致「技術性」流拍。

土地出讓卡殼

  云南城投2007年借殼上市,大股東云南省城市建設投資有限公司,是省國資委旗下土地整理儲備和城市建設的最重要的投融資平台。云南城投的主要業務即土地一級開發。

  2008年5月,云南城投與昆明市土地礦產儲備辦公室簽訂《環湖東路沿線土地一級開發委託合同》,對環湖東路沿線4.18萬畝的土地進行一級開 發。委託期限自2008年5月30日至2013年5月30日。依據合同,土地一級開發所需資金全部由云南城投籌措和墊付。作為回報,云南城投將與昆明市政 府對相關土地出讓淨收益實行五五分成;若收益不足全部土地一級開發總成本的5%,則可獲得市政府支付的5%保底收益。

  2008年5月12日,云南城投即以此項目一期作為核心資產,向資本市場增發1.32億股,融資20億元。增發方案於次年4月完成。按照項目規 劃,環湖東路土地整體的一級開發期限為5年,計劃自2008年5月30日逐步推向市場,其中第一期為4630畝,開發期限從2008年10月至2009年 7月;第二期9709畝,開發期限自2009年7月至2011年2月;第三期11453畝,開發期限為2011年2月至2011年7月;第四期12013 畝,開發期限是2011年7月至2012年7月。

  云南城投最初的設想是,先對拆遷量較小的土地進行整理、出讓,形成滾動開發,以較小資金量撬動這個龐大項目。合同中約定,對於已經出讓的地塊及 完成整理的不可出讓地塊,在可出讓土地出讓收入繳庫後,昆明市土地礦產儲備管理辦公室負責協調昆明市財政局於15個工作日內完成上述地塊的全部成本費用及 相應5%收益的預撥付款。云南城投原本以為一期項目第一階段2027畝土地開發完成後收到的相應款項,應足以投入開發第二階段的土地。

  然而計劃趕不上變化,完成整理土地的收儲與出讓進度完全不能達到承諾和預期,云南城投資金周轉卡殼。2010年8月31日,云南城投與昆明市土 地儲備中心公司簽署了《環湖東路土地一級開發政府儲備用地一期土地移交書》,正式確認了對三個半島範圍內約4793畝的土地收儲工作,但這些土地遲遲未能 推出。這使得云南城投只能將一期項目投資額計入「其他流動資產」。據2011年中報顯示,公司總資產134.9億元,而環湖東路項目累計完成的投資額已超 過62億元,佔其總資產的半壁江山。

  在此期間,云南城投的股價也經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2009年增發後,在「百億盈利」的概念炒作之下,云南城投一度在2009年底站上34.2元的高點。彼時,國信證券的一份報告預計,一級合同完全履行將給云南城投帶來112億元淨利潤,五年內逐步實現。

  由於土地尚未出讓,云南城投只能獲得市政府承諾的5%保底收益。至2011年6月底,云南城投累計確認保底收益約3.06億元,淨利潤約 2.17億元。「其實也就是為了報表好看。土地不出讓,別說收益,就連收回本金都遙遙無期。」一位長期關注云南城投的分析師對財新《新世紀》記者表示。

收益分成懸念

  昆明市官方對環湖東路土地遲遲不能出讓的解釋是規劃調整,以及對該區域具體規劃有重大影響的《云南省滇池保護條例(草案)》還未正式出台。

  但市場人士認為,這僅是表面原因。民生證券的分析報告認為,深層次原因可能是昆明市政府對當時的絕對地價水平仍不滿意,有意待區域地價進一步走 高之後再出讓。另一方面,更為關鍵的是,市政府可能對土地出讓淨收益的50%分給云南城投有異議,當時在經濟危機時給出了較高的土地分成承諾,後來希望降 低給企業的分成比例。

  知情人士告訴財新《新世紀》記者,2007年時,昆明市政府就滇池環湖東路的土地一級開發項目與云南城投的大股東云南省城市建設投資有限公司達 成協議。「昆明市政府不出一分錢,全部由公司出資進行開發,既實現治理滇池,又能提升城市的品質。」該人士稱,當時周邊都是農村,且昆明市還未確立「環滇 發展」的城市建設思路,因而昆明市政府願意以高分成的優惠政策吸引投資。

  彼時,云南城投剛借殼上市,大股東為支持上市公司,將一級開發的合作項目轉至上市公司。2008年,昆明市土地儲備辦公室獲得市政府授權與云南城投正式簽訂合作協議。

  2007年底,仇和履新昆明市委書記。新一任領導班子組建之後,昆明的城市發展思路轉向。仇和親自出任昆明市規劃委員會主任,以滇池治理為契 機,將昆明城市建設重新拉回滇池周邊,提出「一湖三環、一湖四片」的規劃思路,並啟動大規模造城運動,呈貢新城、環湖片區成為熱點區域。

  同時,滇池治理、城市環路的建設改造、地鐵輕軌等各類城建項目大規模集中上馬。昆明市財政性負債急劇膨脹。歷來,賣地都是快速增加地方財政收入 的最有效途徑。自2007年底以來,昆明市通過賣地來大力支持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意圖逐步明顯。2011年2月24日,昆明市副市長黃云波在昆明市國土資 源管理暨土地儲備工作會議上指出,目前昆明市已進入還貸高峰期,以往大量存量債務和計劃新增債務只有通過儲備土地和土地一級開發整理進行債務保全或進行融 資。

  「在這種情況下,昆明市政府肯定會更加注重土地出讓的收益率。」一位券商分析師對財新《新世紀》記者表示。

  據中國城市地價動態監測數據披露,昆明2010年末居住用地價格相比2006年末上漲了254%。特別是自2007年四季度開始,昆明地價環比大幅提升,與新一屆昆明市政府成立的時間吻合。

  民生證券的研究報告也發現,昆明市政府自2008年採取了提高基準地價、提高容積率、提高競買法定人數、控制供地節奏等多種措施,這些措施抬高了土地的成交價格,從而促使昆明地價呈現爆髮式增長。

  而環湖東路土地一級開發項目,在當地多位地產業人士看來,則實際上是政府在「捂盤惜售」。一方面,通過延遲土地出讓,保持土地市場一定的「飢餓 感」;另一方面,由於之前承諾了過高的分成比例,政府在土地出讓後收益會大幅減少,因此政府也希望能夠收回土地一級開發,或者降低給企業的分成比例,故採 用「拖字訣」以佔據主動。

  「云南城投的資金鏈吃緊,政府就有了談判的空間和主動權。」上述知情人士分析,「拖到委託期限2013年5月,或可結束合同或重新訂立合同。」

  昆明市政府是否有此意圖,目前尚無法求證。但收儲土地久不出讓,對云南城投的影響顯而易見。「現在資本市場、銀行、信託基本都卡死了融資渠道,資金鏈非常緊張。」云南城投證券部人士向財新《新世紀》記者證實,2010年云南城投的信託、公司債融資計劃均告失敗。

  云南城投最近三年的年報也顯示,其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一直為負。在一級開發項目集中投入的2009年和2010年,甚至高達負30億元左右。 而其融資記錄也顯示,目前已經到期或者在半年內即將到期的銀行貸款總額高達37.5億元。云南城投內部人士向財新《新世紀》記者透露,因為資金鏈緊張,云 南城投從2010年底就不停地向上級打申請報告,要求環湖東路一期的土地盡快出讓。

政府違約風險

  自7月土地流拍之後,國信證券分析指出,云南城投的一級開發項目可能面臨政府違約的風險,包括調低收益分成比例、終止項目剩餘部分的合作、在拍賣後故意拖延或不兌現收益分成等。

  政府違約不是「玩笑話」。據云南城投公告,昆明市政府在屬於該公司受委託的環湖東路土地一級開發範圍內的呈貢烏龍片區進行了其他項目建設,公司就該事項已向昆明市政府、呈貢縣政府發函求證,至今尚未得到明確答覆。

  而更大的風險則來自於政策層面。2010年7月,昆明市政府發佈《關於推進土地一級開發整理全覆蓋工作的通知》(下稱通知),明確市政府統籌管理土地一級開發整理項目,全市範圍內的土地一級開發整理項目由市縣兩級國有投資公司全面負責組織實施。

  通知將昆明市的土地按照不同片區劃分至八家市屬投資平台公司。今年5月,昆明掛牌270幅土地集中出讓,大部分為舊城改造、城中村改造項目。後 陸續有89宗土地因故中止交易。最終,181幅土地全部以底價按劃分片區落入市屬八大投資平台公司之手,成交總面積達12467.84畝,成交額為 63.38億元。

  將全市的土地一級開發整理項目裝入市屬平台公司,一方面可以做大平台公司的資產規模,有利於融資;另一方面,也有利於將土地一級開發的收益全部 集中到市級。「現在昆明市的想法,就是儘量把土地資源都傾斜到市屬投資公司。」上述昆明開發商人士告訴記者。他透露,由於城中村改造也涉及土地一級開發整 理,現在政策出現變化,收益預期大減,一些此前拿下城中村改造項目的開發商已經開始考慮退出。

  根據通知要求,市級國有投資公司組織實施的土地一級開發整理項目,統一按照審計所確定的總投資額的16%給予回報,並計入土地收儲成本。而事實 上,市屬平台公司根本沒有足夠資金實力來撬動這麼大規模的土地一級開發項目。與通知一同下發的,還有《昆明市社會資金參與土地一級開發整理項目的辦法》, 將昆明市財政性投資以外的資金全部納入社會資金範疇。社會資金可以通過與市屬平台公司合作的方式,參與土地一級開發。根據公式測算,社會資金參與土地一級 開發,只能獲得8%-10%的固定回報。

  這一系列政策的出台,對云南城投而言,給其環湖東路土地一級開發項目帶來了相當大的不確定性。今年初市場已傳言該項目後續工作可能轉手給市屬平 台公司昆明軌道交通有限公司。9月7日,昆明軌道交通公司房地產開發部工作人員向財新《新世紀》記者證實,該公司已介入環湖東路部分項目的前期工作。

  民生證券的分析報告指出,土地出讓淨收益的分成比例以及後續各期能否由云南城投進一步開發均存在不確定性,這將成為抑制公司長期估值提升的重要原因。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638

湖南農業“散戶”受災較重,洪水對涉農上市公司尚無影響

作為傳統農業大省的湖南,在此輪強降水暴雨襲擊中遭受了較大損失,其中受影響最大的正是農業。

據《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多方了解,省內農業受災最嚴重的是農民或規模較小的種養戶,而相關的上市公司均表示目前並沒有受到影響。

湖南省防汛辦提供的通報數據顯示,截至7月5日,本輪降雨造成10個市州62縣市區608個鄉鎮350.36萬人受災,因災死亡9人,失蹤1人,轉移36.47萬人,倒房5383間,農作物受災面積213.85千公頃,直接經濟總損失56.41億元。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電話采訪了幾個重災區。懷化市民政局的數字顯示,截至7月5日當地在本輪洪災中受災面積32707公頃,成災17411公頃,其中,農業損失43540萬元,絕收6007公頃;至7月4日,常德市農作物受災面積4.7萬公頃,成災面積2.5萬公頃。

農村基層的數據則更為具體。

以臨湘市為例,該市畜牲水產局的數據稱,臨湘市養殖業幾乎遭受滅頂之災。據初步統計,截至7月5日12時,全市受淹養殖水面71300余畝,其中魚池27000余畝,受淹湘蓮面積14000多畝,水毀網箱21420口,淹滅特種水產(如珍珠、甲魚、牛蛙、龍蝦等)養殖面積12300畝,共計損失水產品5793噸。與此同時,倒塌魚棚38間,沖毀堤壩116處,損毀船只19條,損壞機埠32臺。

另外,全市沖垮畜禽欄舍8600平方米,因災死亡生豬4600余頭、牛43頭、羊870頭、家禽56000多羽。受災養殖戶達2364戶。

益陽市資陽區接城堤社區接城堤村一位種養戶在電話中告訴本報記者,該村是有名的水產種養基地,在這輪洪災中受災面積至少超過200畝,估計直接損失在千萬元以上,他自家養殖的30畝青蛙全部死亡,預計損失400萬元以上。

與“散戶”不同,記者采訪的湖南省幾家農業類上市公司,包括大湖股份、隆平高科、新五豐、唐人神四家在內,均表示目前並未受到影響。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3390

廣西“7.31”地震:余震10次51戶房受損15000人受災

7月31日下午發生在梧州市蒼梧縣的5.4級地震,已經進入到抗震救災的第二天。廣西梧州市官方介紹,目前各項抗震救災工作正在有條不紊地開展。

截至8月1日上午8時,共監測到余震10次,最大震級1.2級。據初步統計,受地震影響,蒼梧縣有7個鎮受災,共51戶房屋受損,受災群眾15600人,共及時轉移群眾860人。地震造成直接經濟損失2420萬元。目前暫無人員傷亡。

目前,31日下午因地震影響導致停電的蒼梧縣沙頭鎮大平村、參田村、石川村已經恢複通電,震中附近4個受損的移動通訊基站也已全部修複完畢。梧州市民政部門已調運帳篷、三色布、礦泉水、八寶粥、快餐面、棉被等救災物資送往災區。

梧州“7.31”地震是1970年廣西地震臺網中心建立以來,當地監測到的最大一次廣西陸地地震。據廣西地震臺網測定,震源深度10公里,震中位於蒼梧縣沙頭鎮與賀州市仁義鎮交界處。

據了解,由中國地震局專家組和廣西、廣東、湖南、湖北、陜西、浙江等6省區地震工作隊組成100人左右的隊伍,已陸續達到沙頭鎮參田村震中現場,正在會同災區現場指揮部的各部門分組分工開展烈度評定、科學考察、地震監測、災民救助等工作。同時,地震部門已在震中地區架設8臺流動測震臺,組成臨時臺網實地監測震情。

地震導致的落石

(綜合自中國新聞網、新華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8152

臺風妮妲致貴州12縣受災 緊急轉移7006人

8月4日,據新華社消息,受今年4號臺風“妮妲”登陸影響,貴州省東南部多地遭暴雨襲擊,截至4日12時已造成12縣受災,緊急轉移7006人。

據貴州省氣象臺監測,8月3日8時至4日8時,貴州省共出現特大暴雨1鄉鎮(三都縣廷牌鎮241.8毫米),大暴雨1縣城(荔波縣159.5毫米)34鄉鎮,暴雨8縣城(丹寨85.1毫米最大)180鄉鎮,大雨26縣城467鄉鎮。

其中荔波縣24小時降雨量達159.5毫米,突破22年極值。暴雨造成荔波部分鄉村公路塌方,荔波縣城至國家級茂蘭自然保護區和廣西方向道路一度中斷。截至4日16時,縣城往茂蘭和廣西方向道路已搶通,但樟江風景名勝區大七孔景區仍全部關閉,小七孔景區部分關閉。

據各級民政部門初步統計,8月2日至4日12時,強降雨造成貴州荔波、榕江、普安、織金、納雍、威寧、播州、匯川、鳳岡、余慶、習水、務川等12縣(區)不同程度受災,受災人口26141人,緊急轉移7006人;農作物受災面積1189.83公頃,成災面積1000.48公頃,絕收230公頃;倒塌農房5戶13間,不同程度損壞農房225戶391間。

災情發生後,貴州各級黨委、政府高度重視,迅速應對處置,緊急轉移安置受災群眾,及時調撥發放救災救助物資。貴州省減災辦要求各地進一步加強應急值守,密切關註災情發展,及時有效做好受災群眾生活救助工作。

先前臺風妮妲過境廣州時,大樹被連根拔起(資料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8689

蘇魯豫3省8市遭受洪澇風雹災害 9.3萬人受災

9日從民政部網站獲悉,8月7-8日,黃淮地區出現分散性強降雨,局地還伴有雷暴、大風、冰雹等強對流天氣,,8日白天至夜間,山東、河南東南部等局地雨量超過100毫米,上述地區最大小時雨強50-90毫米。強降雨導致部分房屋進水,多個鄉鎮道路、橋梁等被沖毀。

截至8月9日9時統計,江蘇、山東、河南3省8市14個縣(市、區)9.3萬人受災,1500余人緊急轉移安置;800余間房屋不同程度損壞;農作物受災面積5.7千公頃,其中絕收300余公頃;直接經濟損失7800余萬元。具體災情如下:

據江蘇省民政廳報告,徐州市銅山區、睢寧縣1.2萬人受災,農作物受災面積近700公頃,直接經濟損失100余萬元。

據山東省民政廳報告,淄博、棗莊、東營等6市11個縣(市、區)8萬人受災,1500余人緊急轉移安置;700余間房屋不同程度損壞;農作物受災面積5千公頃,其中絕收300余公頃;直接經濟損失7700余萬元。

據河南省民政廳報告,平頂山市石龍區500余人受災,農作物受災30余公頃,直接經濟損失15萬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9428

減災辦:8月份3000萬人次受災 直接經濟損失500億

近日,民政部、國家減災委辦公室會同國土資源部、住房城鄉建設部、交通運輸部、水利部、農業部、衛生計生委、統計局、林業局、地震局、氣象局、保監會、海洋 局、中國紅十字會總會等部門對2016年8月份全國自然災害情況進行了會商分析。

經核定,2016年8月份,我國自然災害以幹旱、洪澇(含地質災害)和臺 風災害為主,風雹、地震、低溫冷凍、森林火災等災害也均有不同程度發生。

各類自然災害共造成全國3042.5萬人次受災,84人死亡,6人失蹤,142人因災住院治療,34.6萬人次緊急轉移安置,7.4萬人次需緊急生活救助;1.7萬間房屋倒塌,22.7萬間不同程度損壞;農作物受災面積9606千公頃,其中絕收1340.7千公頃;直接經濟損失504.4億元。

綜合來看,與2011-2015年同期均值相比,8月份全國災情總體偏輕,因災死亡失蹤人口、緊急轉移安置人口和倒塌房屋數量均偏輕7成以上。

2016年8月份,全國自然災害主要呈現以下特點:

一是北方部分省份夏 伏旱影響突出。8月份,全國出現大範圍高溫少雨天氣,平均氣溫為1961年以來歷史同期最高,平均降水量較常年同期偏少11%,東北地區西部、西北地區東 部及長江上中遊部分地區出現旱情。其中,東北西部及內蒙古東部降水量比常年同期偏少3-8成,氣溫偏高1-2℃,內蒙古東部和東北地區西部旱情嚴重,對玉 米及牧草生長影響較大。8月底,臺風“獅子山”影響東北地區,旱情有所緩解。據統計,8月份峰值時幹旱災害造成全國18個省(自治區、直轄市)300余個 縣(市、區)2085.2萬人受災;農作物受災面積8046.3千公頃,其中絕收1122.2千公頃;直接經濟損失313.7億元,內蒙古、黑龍江、陜西 和甘肅4省(自治區)損失較重。

二是全國洪澇災情同比明顯偏輕。8月份,全國多分散性降雨,共出現6次區域性強降水過程,27個省(自治區、直轄市)510余縣(市、區)受災,受災縣個數較近年同期偏少 20%。據統計,洪澇(含地質災害)造成全國408萬人次受災,55人因災死亡和失蹤,10.1萬人次緊急轉移安置;1.3萬間房屋倒塌,12.2萬間不 同程度損壞;農作物受災面積473.9千公頃,其中絕收80.8千公頃;直接經濟損失84.9億元,甘肅、湖北、山西和湖南等省災情相對突出。總的看,洪 澇和地質災害較2011年以來同期明顯偏輕,人員受災情況、倒損房屋數量和直接經濟損失均為近年同期最低值。

三是臺風個數偏多、 致災較輕。8月份共3個臺風登陸或影響我國大陸地區,影響個數較近年同期偏多。第4號臺風“妮妲”登陸強度強、影響範圍廣,共造成廣東、廣西、湖南、貴 州、雲南5省(自治區)90萬人受災,直接經濟損失11億元;第8號臺風“電母”重創海南省,造成5人因災死亡,直接經濟損失28億元;第10號臺風“獅 子山”北上影響東北地區,造成圖們江幹流全線超警,上遊發生超歷史洪水,吉林近5萬人緊急轉移安置,直接經濟損失26億元。總的看,雖然臺風影響個數偏 多,但致災較輕,臺風災情較2011年以來同期明顯偏輕,人員受災情況、倒損房屋數量和直接經濟損失均為近年同期次低值(2014年8月份無臺風影響)。

四是風雹和地震等災 害影響有限。8月份,大風、冰雹等強對流天氣造成全國26個省(自治區、直轄市)230余個縣(市、區)195.1萬人次受災,16人因災死亡和失 蹤,5.2萬人次緊急轉移安置;8萬間房屋不同程度損壞;農作物受災面積264.4千公頃,其中絕收28.5千公頃;直接經濟損失22.6億元。總的看, 風雹災情較2011年以來同期偏輕,受災縣數僅占全國行政區劃縣總數的近1成,較近年同期偏少30%,受災人口和直接經濟損失均為最低值。此外,8月份我 國大陸地區未發生5級以上地震,重慶、雲南、西藏、新疆等西部省份共發生4級以上地震8次,損失輕微。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4685

浙江強降雨致105.7萬人受災 11人死亡

據民政部網站消息,受今年第14號臺風“莫蘭蒂”和第16號臺風“馬勒卡”影響,浙江省各地普降中到大雨。

截至18日16時,浙江強降雨共造成105.7萬人受災,因災死亡11人,失蹤4人,緊急轉移安置16.1萬人,倒塌和嚴重損壞房屋1700余間,一般損壞房屋7200余間,農作物受災面積46.9千公頃,其中絕收3.9千公頃,直接經濟損失45.9億元。

9月18日17時,國家減災委、民政部針對臺風“莫蘭蒂”和“馬勒卡”帶來的強降雨給浙江省造成的嚴重影響,緊急啟動國家Ⅳ級救災應急響應,派出工作組趕赴災區,查看災情,協助和指導做好受災群眾基本生活救助工作。

災害發生後,浙江省減災委、省民政廳緊急啟動Ⅲ級救災應急響應,派出工作組趕赴重災區查看災情,下撥2000萬元省級救災應急資金,動員全省40余個應急救援社會組織和800余名救援隊員赴災區開展救援。災區市縣民政部門全面開放避災安置場所,及時發放棉被、食品、飲用水、應急燈等救災物資,確保受災群眾基本生活。目前,災區各項救災工作正有序開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5353

小麥積壓4個月賣不出只能“割肉”!糧農受災損失慘重

據央視財經報道,眼下正是秋收的季節,但是河北邯鄲的許多小麥種植戶卻在犯愁。本該7月就賣完的麥子,今年卻因下雨發潮,小麥有萌動發芽的趨勢,低於國家收購標準,至今賣不出去還壓在手上。

按照往年,6月初麥子就成熟收割了,最晚到7月初,種植戶家麥子就基本全賣完了。可是,據邯鄲市成安縣南散湖村的農戶高美玲告訴記者,今年她家打下來的麥子在場地上一放就將近四個多月。

並且在成安縣像這樣陷入困境的種植大戶並不在少數。今年6月初小麥灌漿期和成熟期陰雨不斷,小麥泡了水後,萌動發芽,種植戶雖然及時搶收了小麥,但是受災的小麥發生萌動之後,小麥長不飽滿,不完善粒增加,已經達不到國家糧庫的收購標準了。

成安縣糧食儲備庫主任劉朝海告訴記者當地農民送上來的小麥98%都不合格,不得不拒之門外。記者看到2016年小麥最低收購價,收購質價政策公告牌上顯示,五等小麥不完善粒小於等於10%,而記者調查的情況是,農民手里的小麥遠遠超出這一標準。據記者了解,成安縣的南散湖村今年收割的小麥95%受災,不完善粒差不多在30%左右。遠高於國家10%的收購標準。

國庫不收,但是有商販到村子里收糧,今年小麥國家最低收購價格1.18元,可是上門收小麥的市場價格只有1.05左右,一斤就相差0.13元。

高美玲家告訴記者,她家小麥今年大部分是承包了其他農戶家的地,一共有80畝,承包費是按照每斤麥子1.18元和農戶結算的,每斤的單位價格要賠0.13元左右,14萬斤就要賠18000多元。再加上今年受災,每畝地減產300斤,高美玲稱,一畝地要虧300元,今年要賠近50000元,對於她無疑是一個扛不起的重擔。而且承包得越多,賠錢越多。

不少種植大戶還有積壓的小麥沒有賣掉,不過,因為急等錢用,很多村民陸陸續續把超標小麥低價賣給了商販。記者觀察到,今年的小麥質量問題波及面比較廣泛,糧食經紀人的日子也不好過,一個不願意透露姓名的糧食經紀人告訴記者,今年的小麥不好收也不好賣。

這位糧食經紀人6月份在農民地里收糧的時候,並沒有發現今年小麥的問題,現在由於芽麥率高,萬般無奈,只能割肉低價售出,損失慘重。

記者了解到,邯鄲市今年小麥種植面積580萬畝,總產量277萬噸,受災面積430萬畝,占總面積的74%,小麥不完善粒達到130萬噸左右。目前市場收購價格低,農民利益受到損失。不僅是河北邯鄲附近區域,河南、安徽等小麥主產區也不同程度受災,芽麥、萌動麥超標。當地農戶特別是種植大戶也面臨賣糧賠錢的困擾。

小麥受災品質下降,糧庫拒收,錯不在糧庫。但面對農民一年的辛苦有可能付之東流,誰也不該、也不該無動於衷。根據記者和成安縣糧食局了解到的最新情況,目前河北省政府已經拿出了7000多萬資金,邯鄲市政府也拿出配套資金下發到受災縣,各個縣正在根據本縣的實際情況,加緊細化補貼方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6947

臺風“莎莉嘉”造成海南299萬人受災 損失45億余元

20日據新華社消息,從海南省政府獲悉,今年第21號臺風“莎莉嘉”對海南造成較為嚴重的影響。據初步統計,臺風共導致海南省19個市縣299萬人受災,直接經濟損失達45.59億元。

根據氣象部門監測,臺風“莎莉嘉”18日登陸時中心最大風力14級,先後穿過萬寧、瓊中、儋州3個市縣,19日零時移入北部灣海面。此次臺風有“風力強、移速快、路徑穩、覆蓋廣、危害大”的特點,是1971年以來10月份登陸海南島的最強臺風。

受臺風影響,海南全省出現大暴雨到特大暴雨,平均累計降雨162毫米,全島共有93個鄉鎮降雨量超過200毫米,其中10個鄉鎮降雨量超過300毫米。臺風還導致海南省水庫蓄水持續增加,目前仍有290座水庫正在泄洪,但未出現重大險情。

據統計,臺風導致海南299萬人受災,緊急轉移安置66萬人,無因災死亡及失蹤人員;農作物受災571萬畝,成災146萬畝,絕收35萬畝,直接經濟損失達45.59億元。

“莎莉嘉”在三亞掀起巨浪,天涯市工作人員勸離觀浪民眾。(圖:中新網)

“莎莉嘉”18日登陸海南萬寧市,圖為大樹被連根拔起。(圖:中國天氣網)

據悉,目前,臺風“莎莉嘉”對海南的影響已基本停止,海南省將迅速開展災後救助重建工作。下一步,海南省將重點做好災後地質災害和水庫險情的防範工作,妥善安置受災群眾,盡快搶修損毀的道路、涵洞、橋梁等基礎設施,用最短的時間恢複交通。同時,有關部門將全面開展消殺防疫,迅速組織恢複生產,爭取將災害對人民群眾生產生活的影響降低到最低程度。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966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