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李小加:滬港通北向每日額度有望取消 香港明年推“熔斷機制”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6/4630995.html

李小加:滬港通北向每日額度有望取消 香港明年推“熔斷機制”

一財網 秦偉 2015-06-11 12:40:00

李小加認為,深港通的推出、滬港通北向每日交易額度的調整和名義持有人問題的進一步改進,將有助於A股的加速納入。

MSCI明晟昨日宣布暫不納入A股,因A股市場還需進一步開放。6月11日,港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在出席論壇後對此評論稱,現在A股是否能納入MSCI指數已不再是問題,而是納入的速度和力度究竟如何。

李小加認為,深港通的推出、滬港通北向每日交易額度的調整和名義持有人問題的進一步改進,將有助於A股的加速納入。

“滬港通北向交易每日額度最終將取消。在最終取消前,或許可以研究一些中間地帶,比如對追蹤指數的投資提供豁免,其投資額度不計入每日額度內,”李小加表示,額度的決定最終還取決於監管機構。

中國證監會已經就名義持有人問題做出解釋,李小加指出,中國內地正在研究新證券法,最快今年年底出臺,屆時名義持有人問題有望在立法層面得到解決。

對於市場關註的另一新制度——市場波動調節機制(又稱熔斷機制),李小加表示目前很快將公布咨詢結果。

港交所年初提出引入市場波動調節機制的咨詢,旨在防止類似美國市場“閃崩”的重大交易事故再度發生。不同於內地股市每日10%漲跌停板機制,香港計劃推出的市場波動調節機制下,每個交易時段、每個產品最多觸發兩次市場波動調節機制(即全天共四次),盤中股票價格上漲或下跌10%或期貨合約價格波動5%時,即進入時長5分鐘的冷靜期,但冷靜期內仍可以在限價範圍內交易,5分鐘後交易恢複正常。

李小加表示,目前港交所還需要在系統方面做進一步準備,預計明年可以正式推出該制度。

編輯:於艦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9234

深港通不再設總額度限制 北向每日額度130億元人民幣

2016年8月16日,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主席劉士余與香港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主席唐家成在北京共同簽署《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 香港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聯合公告》,原則批準深圳證券交易所、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中國證券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香港中央結算有限公司建立深港股票市場交易互聯互通機制,這標誌著深港通實施準備工作正式啟動。

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

香港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

聯合公告

為促進內地與香港資本市場共同發展,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香港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決定原則批準深圳證券交易所、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香港聯合交易所)、中國證券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香港中央結算有限公司建立深港股票市場交易互聯互通機制(以下簡稱深港通)。現公告如下:

一、滬港通於2014年11月17日正式開通以來,總體運行平穩有序,為啟動深港通提供了基礎和條件。

二、深港通開通後,內地與香港之間的股票市場交易互聯互通機制將包括滬股通、滬港通下的港股通、深股通、深港通下的港股通四個部分:

滬股通,是指投資者委托香港經紀商,經由香港聯合交易所在上海設立的證券交易服務公司,向上海證券交易所進行申報(買賣盤傳遞),買賣滬港通規定範圍內的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的股票。

滬港通下的港股通,是指投資者委托內地證券公司,經由上海證券交易所在香港設立的證券交易服務公司,向香港聯合交易所進行申報(買賣盤傳遞),買賣滬港通規定範圍內的香港聯合交易所上市的股票。

深股通,是指投資者委托香港經紀商,經由香港聯合交易所在深圳設立的證券交易服務公司,向深圳證券交易所進行申報(買賣盤傳遞),買賣深港通規定範圍內的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的股票。

深港通下的港股通,是指投資者委托內地證券公司,經由深圳證券交易所在香港設立的證券交易服務公司,向香港聯合交易所進行申報(買賣盤傳遞),買賣深港通規定範圍內的香港聯合交易所上市的股票。

三、深港通的主要制度安排參照滬港通,遵循兩地市場現行的交易結算法律法規和運行模式。其他制度安排如下:

(一)投資標的。

深股通的股票範圍是市值60億元人民幣及以上的深證成份指數和深證中小創新指數的成份股,以及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的A+H股公司股票。深股通開通初期,通過深股通買賣深圳證券交易所創業板股票的投資者僅限於香港相關規則所界定的機構專業投資者,待解決相關監管事項後,其他投資者可以通過深股通買賣深圳證券交易所創業板股票。

深港通下的港股通的股票範圍是恒生綜合大型股指數的成份股、恒生綜合中型股指數的成份股、市值50億元港幣及以上的恒生綜合小型股指數的成份股,以及香港聯合交易所上市的A+H股公司股票。

前述提及市值的計算公式和方法由深圳證券交易所和香港聯合交易所另行公告。

滬股通和滬港通下的港股通的股票範圍暫不變。

雙方可兼顧便利性和審慎性原則,根據市場環境和運營情況對投資標的範圍進行調整。

(二)投資額度。

深港通不再設總額度限制。深港通每日額度與滬港通現行標準一致,即深股通每日額度130億元人民幣,深港通下的港股通每日額度105億元人民幣。雙方可根據運營情況對投資額度進行調整。

滬港通總額度取消,於此公告之日起即時生效。

四、為了便利和滿足兩地投資者管理對方股票市場價格風險的需要,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與香港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原則同意將共同研究合作推出其他金融產品。

五、為進一步豐富交易品種,為境內外投資者提供更多的投資便利和機會,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與香港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已就交易型開放式基金(交易所買賣基金)納入互聯互通的投資標的達成共識,待深港通運行一段時間,相關條件具備後推出實施,具體時間另行公告。

六、對於本聯合公告未提及的其他有關事項,深港通均參照2014年4月10日滬港通聯合公告相關規定。上述事項包括適用的交易、結算及上市規定,結算方式,投資者適當性,兩地跨境監管和執法合作,對口聯絡機制等。

兩地交易所及登記結算機構將制定發布或調整完善相關業務規則,積極推進技術系統開發及測試、業務資格申請、投資者教育等各項準備工作,並將公告進展情況。在相關交易結算規則和系統準備完成、獲得所有相關的監管批準、市場參與者充分調整其業務和技術系統、所有必需的跨境監管執法合作安排和投資者教育工作準備就緒後,方可正式啟動深港通。從本聯合公告發布之日起至上述方案正式實施,需要4個月左右準備時間,正式實施時間將另行公告。

特此公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0557

央行敲定債券通:“北向通”先行 采取做市交易模式

5月16日,央行與香港金管局聯合公告,同意開展香港與內地間的“債券通”,“債券通”正式啟動時間將另行公告。初期先開通“北向通”,未來將適時研究擴展至“南向通”。“北向通”沒有投資額度限制。

債券通是擴大內地債券市場對外開放的又一重大突破,是進一步密切內地與香港交流合作的重要舉措,將進一步鞏固與提升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

香港金管局總裁陳德霖也表示,“債券通”標誌著中國推進資本賬戶自由化新的里程碑;通過“債券通”平臺,香港將發揮境外投資者進入內地債券市場的門戶作用;“債券通”將為香港地區存托、結算、資管、風控等相關金融服務創造更大需求。他稱,將與央行及其他機構合作,盡快推出債券通。

先開通“北向通” 初期采取做市交易模式

根據公告,央行與香港金管局決定同意中國外匯交易中心暨全國銀行間同業拆借中心、中央國債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銀行間市場清算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統稱內地基礎設施機構)和香港交易及結算有限公司、香港債務工具中央結算系統(以下統稱香港基礎設施機構)開展香港與內地債券市場互聯互通合作。

在“債券通”的安排下,境內外投資者可以在兩個市場交易流通債券。

但初期將先開通“北向通”,允許境外投資者經由香港與內地基礎設施機構之間在交易、托管、結算等方面互聯互通的機制安排,投資於內地銀行間債券市場。未來將適時研究擴展至“南向通”,允許境內投資者投資於香港債券市場。

“北向通”沒有投資額度限制,遵守現行內地銀行間債券市場對外開放政策框架,同時尊重國際慣例做法。“北向通”的投資者和交易工具範圍均與人民銀行相關公告規定的範圍保持一致。

央行表示,推動“債券通”有利於鞏固和提升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債券通”以香港為節點,連接起中國內地與多個不同經濟體市場與投資者,可進一步強化香港在金融市場對外開放中的橋頭堡地位,有利於增強香港在全球金融中心中的競爭力,維護香港的長期繁榮穩定。

“債券通”的推出還將促進內地和香港在監管執法合作、投資者保護、金融市場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等方面緊密溝通、加強協調,實現雙贏甚至多贏效果。

此外,“債券通”有利於我國金融市場擴大對外開放。央行表示,債券市場開放是中國金融市場對外開放的重要內容。當前,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人民幣已進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特別提款權(SDR)貨幣籃子,未來將有更多人民幣資產配置的需求。“債券通”將會進一步豐富境外投資者的投資渠道、增強投資者信心,有利於在開放環境下更好促進國際收支平衡。

在解釋為何先開展“北向通”時,央行表示,“債券通”涉及兩地交易、結算等多家金融基礎設施平臺,在技術和實施要求等方面存在一定的複雜性和挑戰。本著分步實施、穩妥推進的原則,紮實做好“北向通”,可以為未來“雙向通”積累經驗。

實施“債券通”還可能在跨境資金流動、投資者保護與市場透明度、基礎設施互聯、跨境監管執法等方面面臨一定風險與挑戰。

對此,央行表示,“債券通”引入的境外投資者仍然是央行類機構和中長期投資者,資金大進大出的風險相對較低。此外,初期將采用做市交易模式,以有效降低境外投資者的交易對手方風險,在市場發生波動時亦可較好地吸收流動性沖擊、穩定市場。

根據時間表,監管者將按照穩妥有序、風險可控的原則,積極推進“債券通”的各項準備工作,在完成相關規則和系統建設、回應市場參與者實際需求、獲得相關監管許可及其他所有必需的工作準備就緒後,正式啟動“債券通”。

擴大債市對外開放

今年兩會閉幕後,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答記者問時透露,今年要進一步探索開放債券市場,這是國家的需要,香港也有平臺。政府準備今年在香港和內地試行“債券通”,也就是說允許境外資金在境外購買內地的債券,這是第一次。

隨後,香港交易所網站發布消息表示,債券通將為內地資本市場發展迎來又一大突破,也將進一步鞏固香港作為連通內地市場和國際市場門戶的優勢地位。香港交易所將在兩地監管當局的指導下積極參與債券通的準備工作,並在未來適時由相關各方公布更多細節。

早在2013年,港交所已為人民幣產品成立了場外結算所。2015年初,港交所公布了三年戰略計劃中,提出基於滬港通經驗建立“債券通”的想法,在其初步構想下,“債券通”一方面著眼於方便境外投資者參與在岸銀行間債券市場,另一方面希望方便內地投資者投資國際債券。

截至2017年3月末,我國債券市場托管量達到65.9萬億元,位居全球第三、亞洲第二,公司信用類債券余額位居全球第二、亞洲第一。

與此同時,我國銀行間債券市場對外開放程度不斷加深。2016年人民銀行發布3號公告,拓寬了可投資銀行間債券市場的境外機構投資者類型和交易工具範圍,取消了投資額度限制,簡化了投資管理程序。

今年2月,國家外匯管理局發布了通知,允許銀行間債券市場境外機構投資者在具備資格的境內金融機構辦理人民幣對外匯衍生品業務,對沖以境外匯入資金投資銀行間債券市場產生的外匯風險敞口。通知的出臺便利了銀行間債券市場境外機構投資者管理外匯風險。

截至目前,已有473家境外投資者入市,總投資余額超過8000億元人民幣。

不過,與其他開放程度較高的國際市場相比,我國銀行間債券市場仍需要進一步全面深化開放。兩會期間央行副行長、國家外匯管理局局長潘功勝對第一財經表示,境外投資者投資中國債券市場的比例只有1.2%~1.3%,債券市場對外開放還有很大潛力。

近年來,人民幣債券資產的吸引力不斷上升。彭博、花旗等國際債券指數提供商先後宣布將把中國債券市場納入其旗下債券指數,國際投資者配置人民幣資產、投資內地債券市場的需求不斷增強。

央行表示,“債券通”是我國銀行間債券市場進一步對外開放的新舉措,同時仍遵從既有的資本項目管理、中長期機構投資者資質要求、投資交易信息全面收集等規範管理安排。

央行稱,“債券通”以國際債券市場通行的模式為境外機構增加了一條可通過境內外基礎設施連接便捷入市的新渠道,以提高入市效率。國際投資者能夠在不改變業務習慣、同時有效遵從內地市場法規制度的前提下,便捷地參與內地債券市場。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dujuan @yicai.com。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9331

債券通率先實施“北向通” 境外投資者采用多級托管模式

上海清算所與香港金融管理局發布關於為“債券通”提供托管、結算服務的聯合公告稱,上海清算所與香港金管局債務工具中央結算系統(CMU)將起草相關業務規則,明確境外投資者參與“債券通”托管、結算服務的相關要求,報經兩地監管部門批準後實施;境外投資者通過“債券通”投資內地銀行間債券市場,投資者和交易工具範圍均與境外投資者直接投資內地銀行間債券市場保持一致。

以下是公告全文:

銀行間市場清算所股份有限公司和香港金融管理局債務工具中央結算系統關於為“債券通”提供托管、結算服務的聯合公告

根據《中國人民銀行 香港金融管理局 聯合公告》,銀行間市場清算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海清算所)與香港金融管理局(以下簡稱香港金管局)轄下的債務工具中央結算系統(以下簡稱CMU)就“債券通”托管、結算的互聯互通機制安排,聯合發布此公告:

一、上海清算所是經中國人民銀行批準,提供托管、結算服務的債券市場基礎設施。CMU是香港金管局直接運營的債券市場基礎設施。上海清算所與CMU通過建立基礎設施連接,支持“債券通”業務的開展。

二、上海清算所與CMU之間的托管、結算互聯互通機制安排,初期為“北向通”,即境外投資者通過CMU與上海清算所之間在托管、結算方面互聯互通機制安排,投資於內地銀行間債券市場。“南向通”的相關安排,根據兩地監管部門決策另行公告。

三、境外投資者通過“債券通”投資內地銀行間債券市場,采用多級托管模式。上海清算所為總登記托管機構,CMU為次級托管機構。上海清算所與香港金管局簽署法律協議,明確總登記托管機構、次級托管機構的權利義務。

四、境外投資者通過“債券通”投資內地銀行間債券市場,投資者和交易工具範圍均與境外投資者直接投資內地銀行間債券市場保持一致。上海清算所登記托管的所有產品均為“債券通”項下的可投資標的。

五、上海清算所為境外投資者通過“債券通”投資內地銀行間債券市場達成的交易提供全額清算、逐筆結算服務。

六、根據兩地監管部門的要求,上海清算所、CMU及通過“債券通”投資內地銀行間債券市場的境外投資者履行信息報告義務。

七、上海清算所與CMU將起草相關業務規則,明確境外投資者參與“債券通”托管、結算服務的相關要求,報經兩地監管部門批準後實施。

特此公告。

2017年5月19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9824

廣東浙江外來人口增量為何居前?人口流動呈由北向南趨勢

在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之後,人口流動、人口自然增長率持續放緩,人口流動方向也逐漸由過去的“由西到東”向“由北到南”轉變。

截止目前,中國內地31個省市區中,除雲南外,30個省市區先後公布了2017年末常住人口的數據。其中有24個省市區常住人口增加。其中廣東、浙江、安徽三省的增量位居前三位。

常住人口的增減,是自身自然增長人口和流動人口(流入或遷出)共同作用的結果,從發展態勢來看,南方的廣東、浙江等地不光出生率較高,而且人口流入較多。而東北等地不光出生率地,人口還面臨著外流。有別於過去的由西向東,人口由北向南流動的態勢十分明顯。

廣東增加170萬人

數據顯示,去年增量超過30萬的省份共有11個,其中,除了山東、河北和新疆三個北方省份以外,其余8省均來自南方。

廣東省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2017年,廣東常住人口總量繼續位居全國之首,占全國人口的8.03%,比上年提高0.08個百分點。 2017年末,廣東常住人口11169萬人,比上年增加170萬人,增長1.55%,增幅同比提高0.17個百分點。人口密度每平方千米622人,為全國的4.29倍。

值得註意的是,去年廣東170萬的人口增量,比增量第二名的浙江67萬的增量高出了103萬;是第二經濟大省江蘇的近5倍多;是第三經濟大省山東的3倍左右。

其中,2017年,廣東全省出生人數151.63萬人,出生率為13.68‰;自然增長人口101.53萬人。在自然增長之外,機械增長,也就是流入人口達到近70萬人,在全國繼續領跑。可見廣東對外來人口仍具有很大的吸引力。

廣東之後,位居第二位的是浙江,其常住人口增量達到67萬人,其中自然增加人口為35.7萬人,外來流入人口為31.3萬人,外來人口流入僅次於廣東。

如果從增長率來看,在2017年5個增長率超過1%的省份中,除了新疆、西藏和寧夏三個西部自治區外,另外兩個省份就是廣東和浙江,這兩個省份的自然增長人口和流入人口都比較多。

為何廣東和浙江的人口增量尤其是外來人口增量位居前兩名?一大原因在於,廣東和浙江作為勞動密集型產業最為集中、市場化程度最高的省份,在2008年金融危機中就受到很大的沖擊,當時廣東、浙江積極進行轉型升級和結構調整,比如推進機器換人等計劃。經過幾年的努力,轉型升級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近幾年,人口也在不斷流入。

以浙江為例,近幾年浙江新經濟表現亮眼,尤其是以阿里巴巴、螞蟻金服等為代表的新實體經濟、戰略新興產業對浙江省經濟轉型升級帶動效應十分明顯。

廣東省體改研究會副會長彭澎對第一財經分析,新一輪發展過程中,工業4.0、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在廣東尤其是珠三角的發展空間很大。除了產業基礎之外,珠三角地區還擁有良好的氣候、生活環境、便捷的軌道交通,珠三角形成的一小時生活圈,有利於吸引高端制造業所需的高素質人才,因此,高端制造業在珠三角擁有較大的發展空間。

在快速增長的同時,兩省的人口都表現出向大都市圈集聚的特征。在廣東,去年廣東常住人口進一步向珠三角中心城市集聚。2017年,珠三角人口數量比上年增加152.05萬人,增幅同比提高0.42個百分點,比同期全省常住人口增幅高出0.98個百分點。廣州、深圳兩個超級大城市的人口分別比上年凈增45.49萬人和61.99萬人,兩市常住人口增幅占同期全省以及珠三角常住人口增量的63.22%和89.44%。

浙江省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2017年末,全省常住人口為5657萬人,與2016年末常住人口5590萬人相比,增加67萬人。其中,杭州和寧波兩大城市的增量占比就超過了六成。省會杭州增加28萬人,占全省增量比重達四成,增幅達3.05%。

表1:2017年各省份人口增量(單位:萬)

數據來源:各地統計局,雲南數據未公布

6省份負增長 山東人口凈流出

在榜尾端,有六個省份出現了常住人口負增長。其中京津滬三大直轄市處於人口控制和疏解而出現下降外,另外三個省份吉林、黑龍江和遼寧三個省份全部來自東北地區,延續了近幾年的態勢,即既有出生率和人口自然增長率低的因素,也有經濟增速下降人口外流的原因。

實際上,即便如山東、河北、河南等常住人口增量較多的省份,其常住人口增長也主要是依靠人口的自然增長,在自然增長的背後,像山東和河南這兩個人口在1億左右的人口大省,甚至還面臨著人口凈流出。

例如,在第三經濟大省山東,山東省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2017年出生人口174.98萬人,約占全國總數的1/10,年末常住人口、戶籍人口首次雙雙突破1億人。去年山東出生人口甚至比廣東還多了20多萬。其中一孩生育登記47.8萬人,二孩生育登記116.9萬人。

不過,以中小城市為主的城市發展格局,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山東人口的機械增長。數據顯示,扣除掉死亡人口之外,去年山東自然增長約101.2萬人,而2017年山東省常住人口僅增長約59.2萬人,也就說去年山東流出人口超過了40萬。

中泰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迅雷認為,山東處於北部京津冀城市群和南部長三角城市群的中間,西部則面臨鄭州、武漢、西安等國家中心城市的強勢崛起,對人才、資金、技術的爭奪已經趨於白熱化,都可能對山東和蘇北地區產生“虹吸”。而反觀山東省內,濟南、青島對人口吸引的力度相較周邊省會城市明顯偏弱。

第一財經記者統計的2016年各城市城區人口數據顯示,盡管身為第三經濟大省,但目前山東尚無一個城市進入到城區人口超過500萬的特大城市行列(目前全國已有12個城市城區人口超過500萬),目前山東第一大城市青島的城區人口僅位居全國第14位,省會濟南的城區人口位居第22位。

根據《山東省人口發展“十三五”規劃》,到2020年,濟南、青島兩市城區常住人口規模均達到500萬人以上,邁入特大城市行列。

人口由北向南流動

根據李迅雷的研究,去年凈遷移人口較多的省份集中在南方,排名靠前的包括廣東、浙江、重慶、江蘇、安徽、四川,這些省份常住人口的增長,是自然增長和遷徙流動共同作用的結果。

除廣東、浙江、江蘇這些沿海省份外,安徽、四川、重慶等來自南方的中西部省份也是人口凈流入地區,流入的人口主要來自人口的回流。

安徽省統計局發布的文章稱,2017年全省人口變動情況抽樣調查顯示,2017年全省常住人口達6254.8萬人,突破6200萬關口,比上年增加59.3萬人,增長0.96%。

數據顯示,2013年,安徽省首次出現外出人口回流現象,今年已連續第五年持續回流,安徽省人口遷移已步入“外出人口持續回流”的新時期。2017年全省人口變動情況抽樣調查顯示,安徽省外出人口1057.5萬人,外出人口回流8.5萬人,較上一年年基本持平,占當年常住人口增量的14%。

四川2017年的統計公報顯示,2017年年末該省常住人口8302萬人,比上年末增加40萬。第一財經記者梳理四川近幾年的統計公報後發現,從2011年以來,四川常住人口每年都保持增長。最近7年間四川增加了260萬人。而在此前十年,四川常住人口共減少了288萬人。

廈門大學經濟學系副教授丁長發對第一財經分析,由於東部土地、勞動力等要素成本上升,很多產業和人口轉移到中西部地區。尤其是長江中上遊地區,的水資源豐富,氣候適宜,勞動力充足,近幾年承接了珠三角和長三角的大量產業轉移,很多原先在沿海地區務工的人也選擇就近就業。

在4月初舉行的“中國區域經濟50人論壇2018年會”上,國務院參事、國家發改委原副主任杜鷹介紹, 2013年以來,我國南方與北方之間的經濟增速開始拉開,增速的差距由2013年的0.6個百分點擴大到2017年的1.4個百分點,2017年南方實現GDP為52.5萬億元,占全國總量的61%,是1980年以來占比最高的時期。相應的北方的占比下降到39%左右,呈現出全國經濟增長“南快北慢”和經濟總量占比“南升北降”的格局。

出生率:西部、山東高 東北墊底

從常住人口的增長率來看,前10名的省份中,除了西藏、新疆和寧夏這三個西部省份位居前列外,其他省份均來自南方。其中廣東和浙江超過了1%,廣西、安徽、福建和海南也都超過了0.9%。

表2:2017年各省份人口增長率

數據來源:各地統計局,雲南數據未公布

從出生率來看,有16個省份超過了12.43‰的全國平均水平。有8個省份超過了14‰。其中山東以17.54‰高居榜首。

從地域分布來看,出生率高的地區一部分集中在西藏、新疆、青海、廣西等西部邊疆省份;另一部分則是東部的山東、福建、海南和安徽。

不過,隨著經濟的發展、城鎮化率的提高,一些原本生育意願較高的地方,出生率也會隨之降低。比如過去廣東的生育率一直比較高,其中潮汕地區一直都是我國生育率最高的地區之一,但是隨著廣東城鎮化的加快,大量的人口向珠三角尤其是廣深兩個一線城市集聚,生育率也隨之降低。數據顯示,去年廣東的生育率位13.68‰,位居第11位。

對各地區來說,如果出生率高,即便吸引不了外來人口,當地的常住人口也能保持平穩增長,比如福建、山東等地;如果出生率不高,但經濟發達,能吸引外來人口進入,常住人口也保持平穩增長,如江蘇等地。但是如果出生率低,也吸引不了外來人口甚至自身的人口還在外流,那麽當地的常住人口就很可能出現負增長。

數據顯示,有8個省份的出生率低於10‰,主要來自東北三省、京津滬三大直轄市以及內蒙古和江蘇兩個省份。這些地方的一大特點是城鎮化率都比較高,較高的城鎮化率之下是較低的生育率。

第二經濟大省江蘇的出生率和自然增長率近年來一直不高,比同為沿海經濟大省的廣東和浙江低了不少,再加上外來人口流入不如粵浙,因此常住人口的增量也比粵浙要少很多。

表3:2017年各省份出生率和自然增長率

數據來源:各地統計局。雲南人口數據未公布,寧夏出生率數據未公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3581

A股通北向看穿機制落地,境外投資者賬戶面臨穿透式監管

內地與香港準備一年多的“北向看穿”機制終於落地。

中國證監會周五宣布,北向看穿機制(投資者識別碼制度)將於9月17日正式實施。這意味著,未來參與滬股通、深股通的香港投資者,也將必須接受中國證監會對投資者賬戶的穿透式監管。

根據安排,香港交易所參與者須為每名滬深港通北向交易客戶編派一個數字編碼,並向港交所提供客戶識別信息。港交所表示,為確保市場準備就緒及符合規定,將於8月27日(下周一)起,向交易所參與者提供安全文件傳輸協議服務,方便其提交所需資料。

據第一財經記者了解,香港證監會也在研究在香港實行投資者識別碼機制,而對於滬深港通的南向資金,中國證監會也已經同意提供投資者識別資料,在“北向看穿”實施之後,“南向看穿”也有望盡快落地。

“南來活水”迎強監管

隨著內地與香港市場雙向開放的加速,滬、深港通在交易額度等方面也放松了限制。近年來,從香港經由滬股通、深股通進入內地的“南來活水”,已經成為影響A股市場的重要因素。

數據顯示,7月份滬深港通成交額總計2279億人民幣,日均成交額108.5億,貴州茅臺、中國平安、恒瑞醫藥、海螺水泥等熱門股票也成為香港投資者最青睞的A股標的。

不過,長期以來,滬、深港通南向與北向投資一直是不同的監管方式。內地證券市場采取穿透式交易及結算模式,所有買賣盤均須附載相關證券賬戶號碼,直至結算完成。

而在北向交易中,並沒有此種穿透式的安排,監管機構須向券商進行查詢才能進行市場監察,這種安排沒能滿足內地證券市場實時、全面監察市場的需要。

此次實施“北向看穿”機制,港交所表示積極支持。在其看來,北向交易投資者識別碼模式的引入是滬、深港通的進一步發展,以提高香港與內地跨境市場監察效率。

根據港交所周五公布的運作細節,交易所參與者將按標準格式為每名北向交易客戶編派一個券商客戶編碼(BCAN),並向港交所提供客戶識別信息(CID),香港交易所會將有關信息交給內地交易所。券商客戶編碼及客戶識別信息,是北向交易投資者識別碼模式的兩大組成部分,僅供監管機構監察市場之用。

“在過去一年已透過簡布會、研討會及論壇等不同渠道,向市場參與者講解北向交易投資者識別碼模式,”港交所表示,亦多次安排測試及市場演習,協助交易所參與者在技術上及運作上作好準備,以符合新的監管要求。

據記者了解,香港投資者對穿透式監管的擔憂,主要集中在個人隱私的安全性上。對此,港交所曾作出解釋稱,中華通交易所參與者和透過中華通交易所參與者進行北向交易的交易所參與者(TTEP),在北向投資者識別碼模式下收集、儲存、使用、披露和轉移個人資料時,應遵循《私隱條例》及其他司法管轄區適用的相關數據保護法例的所有適用要求。

同時,中華通交易所參與者和 TTEP還須作出適當安排(包括取得相關同意),確保聯交所可就此等規則目前所載的目的,在符合適用法律(包括《私隱條例》)的規定下,向相關內地交易所或中國結算披露、轉移及提供客戶及相關實益擁有人的資料及個人資料。

穿透式監管漸成趨勢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證監會原副主席姜洋曾對第一財經記者解釋了“穿透式監管”的含義。簡言之,即內地監管者進行市場監管時,可以直接看穿投資者的賬戶編碼。這是在強監管背景之下,基於A股散戶投資者為主的現實情況,進行的主動創新。

事實上,在這一監管方式實施之初,國際上有許多不同聲音,有觀點認為不符合國際慣例。因為國際其他證券市場的監管者,都看不到單個投資者賬戶,只能通過中介機構去了解。

“穿透式監管我們搞了很多年,從大家不理解、不認識,到大家理解、認同,”姜洋透露,建立穿透式監管,創造了特有的中國監管的方式,在國際上贏得了一部分理解和支持,也被部分借鑒。

目前穿透式監管已經成為具有一定國際共識的“中國經驗”。2017年12月7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公布了中國“金融部門評估規劃”(FSAP)更新評估核心成果報告,報告對中國證監會對客戶賬戶實施“看穿式”管理給與肯定,並提出,中國在投資者保護和市場風險監測方面的先進做法值得其他市場借鑒。

事實上,目前除香港證監局在考慮推行滬、深港通“南向看穿”及在香港推行投資者識別碼機制外,其他國家監管者也在研究這一方式。

據港交所介紹,目前歐洲證券及市場管理局(ESMA)及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正分別準備實行投資者識別制度,作為歐盟「金融工具市場法規二」(MiFID II)及美國 Consolidated Audit Trail(CAT)計劃的一部份。

在亞太地區,澳大利亞證券及投資監察委員會(ASIC)自 2014 年 3 月起亦在其規則中引入相關條文,要求市場參與者須在買賣盤、交易和交易報告中提供投資者識別資料。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
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email protected]

責編:黃向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7665

滬深港通北向看穿機制9月17日正式實施

根據上海證券交易所、深圳證券交易所、中國證券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和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香港聯交所)提議,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經與香港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香港證監會)協商一致,北向看穿機制(投資者識別碼制度)將於2018年9月17日正式實施。

北向看穿機制實施後,北向交易投資者將提供身份編碼相關信息,這將有助於交易所一線監管和中國證監會監管執法,維護市場秩序。

責編:明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7684

深港通慢熱 概念股「散水」 北向僅用額度21% 遠遜兩年前滬港通

1 : GS(14)@2016-12-07 07:23:09

【明報專訊】期待已久的深港通正式開閘。一如市場預期,昨日成交淡靜,概念股因投資者獲利離場而「散水」。其中港交所(0388)急挫3%,本地券商股跌3%至6%,早前熱炒的部分「港股通」新貴也顯著下跌。有基金經理表示,對冲基金入市比預期少,因為目前市場焦點在美國,不過隨着明年資金回流亞洲,深港通也會逐漸加熱。

明報記者 顧冷冰、陳子凌、徐寶文

昨日深港通南向的「港股通」105億元(人民幣‧下同)額度中,收市僅用了8.5億元。北向的「深股通」用了27.11億元,雖遠多於南向,但與兩年前滬港通啟動首日用罄130億元額度買滬股的盛况相差甚遠。深港通開通,撞正意大利憲政公投失敗,港股高開15點後即走軟,午後最多跌189點,收市跌59點或0.3%,收報22,505點,連跌兩日累挫372點或1.6%。全日成交688.28億元,較上日少約120億元。

港交所挫2.7% 本港券商跌3%至6%

深港通概念股全線「散水」,港交所挫2.7%,為表現最差藍籌;中港券商普遍跌逾2%;本地券商股中國泰君安國際(1788)和海通國際(0665)挫5.3%,耀才(1428)和英皇證券(0717)分別跌3.4%和6.2%(見表1)。上周熱炒的部分「港股通」新貴也大挫,華潤鳳凰醫療(1515)和金蝶國際(0268)跌2.7%;網龍(0777)挫2.4%。協鑫新能源(0451)跌5.4%。

諾亞:對冲基金轉投美復蘇概念

諾亞控股 (香港)首席投資官馬暉洪表示,深港通概念股回落有兩個原因﹕第一,深港通概念已經炒了很久;第二,從上個月開始,市場的焦點已經在美國,美國的政策大轉向,特朗普政綱令銀行和基建等舊經濟股炒起,新經濟股退潮。

他表示,對冲基金買深圳股票會比預期大幅減少,因為美元強勢,美國復蘇概念興起,對冲基金對於亞洲市場的興趣減弱。不過,中期來看全球將發生兩大資產轉移,第一,由債市轉入股市;第二,由歐洲轉向美國以及亞洲。亞洲經濟增長快過全球平均數,估值也遠遠低於美國。資金回流亞洲會在明年第2季或第3季發生,屆時深港通成交增加,港股和A股也會上揚。

霸菱:深細價股知名度低 投資者需時了解

霸菱資產管理投資董事方偉昌表示,昨日跌市是獲利離場,十分正常,「跌是好事,廉宜點,基金更加會入場買貨」。他又稱深圳細價股流通量小,知名度低,投資者需要時間了解,逐漸熱身。匯豐環球資本市場股票業務亞太區主管彭偉基表示,昨日北向的資金流相對強勁符合預期,尤其是高科技、消費行業等「新經濟」股份;明年投資者需求會上升。

日本眾議院內閣委員會上周通過賭場法案,兩隻日本彈珠機股成逆市奇葩,NIRAKU(1245)和DYNAM(6889)分別大升102%和37%。

[深港通]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0665&issue=2016120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8380

滬深港通研微調 港假前可北向賣A股

1 : GS(14)@2017-04-22 10:05:34

【明報專訊】滬港通推行近兩年半,據悉當局正爭取在制度上作出輕微調整,以便利海外投資者交易內地A股,亦可能有助A股爭取納入MSCI主要指數。港交所(0388)承認,正研究讓北向投資者,在香港假期前一天可以透過北向交易賣出A股。

現時假期前一天 一律不准買賣

港交所發言人昨日證實,正研究完善互聯互通機制的假期交易安排,以便北向交易的投資者可在香港假期的前一交易日正常賣出內地股票。然而,由於翌日假期香港銀行不提供現金結算服務,故北向交易投資者在當天仍然無法買入內地股票。

過往由於交收限制,參與者只可於香港和內地市場均開放(T 日)且兩地市場的銀行於相應款項交收日(T+1日)均提供服務的日子,進行北向交易,買賣上海或深圳股票。在香港假期當天,交易暫停,在香港假期的前一天,亦只容許進行款項交收,不可以進行交易。然而,由於香港及內地假期未必一致,因此會出現內地A股交易日當天,滬股通及深股通暫停買賣的現象。過往便有不少海外投資者抱怨,若A股在當天出現大幅上落,他們便無法透過互聯互通機制進行交易以對冲風險。

港交所表示,如果上述安排得以實施,以今年為例,北向交易將多出3個可以賣出股票的交易日,即4月13日、5月2日和12月22日。但發言人強調現時尚待監管批准後宣布相關細節,因此將繼續與內地交易所和結算所緊密合作,完善互聯互通假期交易安排。

龐寶林:方便海外投資者 爭取納MSCI

東驥基金管理董事總經理龐寶林表示,此舉有助A股爭取納入MSCI主要指數,因為買賣限制向來是海外投資者所詬病的一環,現時即使只是研究賣出交易,亦足以讓投資者A股下跌時止蝕,或在A股上升時沽出套利。他認為,下一階段兩地交易所要考慮取消每日的額度限制,因為一旦A股「入摩」,屆時外資進出A股的量會大幅上升,有可能用盡每日額度。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6961&issue=2017042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0925

債券通先北向 只限機構參與 港交所與人行附屬組獨家營運平台

1 : GS(14)@2017-05-17 22:35:42

【明報專訊】「債券通」確認落實,但初期先開通「北向」交易,暫時亦只容許機構投資者參與,尚未全面開放予零售投資者。事實上,內地早在去年已容許合資格的機構投資內地銀行間債市,「債券通」的意義在於利用港交所(0388)的交易平台及金管局的結算系統,讓境外投資者買內地債券,也可經香港進行,毋須透過內地的代理銀行,估計會較為便利。

明報記者 廖毅然、余慕恩

對於有報道稱,債券通會在七一前後實施,作為香港回歸20周年的「大禮」,人民銀行與金管局的聯合公告表示,在完成相關規則和系統建設、回應市場參與者實際需求及獲得相關監管許可後,便會正式啟動。金管局高級助理總裁李達志則表示,暫未有確實通車日期,因為尚有技術問題要解決,例如境外投資者透過外匯買入境內債券,具體的資金跨境流動和匯兌安排,尚待落實。

未定通車時間 金管局﹕有技術問題

債券通初期只開放「北向通」,並非雙向流動,金管局主管(外事)的劉中健認為,主要是技術問題,非因為人民幣匯價波動等因素。人民銀行的文章亦表示,先開放北向是符合分步實施、穩妥推進的原則,因為債券通涉及兩地市場交易結算制度的對接,涉及兩地交易所、結算所等金融平台,技術上存在一定的複雜及挑戰,因此先做好北向通,為未來雙向通累積經驗。另一方面,是為滿足國際投資者投資內地債券市場的需求。

截至今年3月,內地銀行間債市規模達65萬億元(人民幣.下同),但外資持有量僅佔約1.2%,為8301.62億元。中銀香港副董事長兼總裁岳毅表示,債券通不但推動內地債市的開放和國際化,亦彌補香港「股強債弱」的缺點。

人行﹕先北向 符穩妥推進原則

事實上,去年內地已宣布全面開放境內銀行間債市,讓合資格的境外機構投資者參與,但投資者尚須通過內地持牌的代理銀行進行交易及結算。債券通的具體交易安排有所不同,交易由港交所與人民銀行旗下的交易中心,與國際債券交易平台合作,讓境外投資者與內地交易商直接交易。結算方面,則透過金管局營運的CMU(債務工具中央結算系統),在內地中債登和銀行間市場清算所開立的帳戶進行。換言之,不同之處是債券通的交易與結算都可經香港進行。

中銀岳毅﹕補港「股強債弱」缺點

李達志並透露,債券通會與股市的互聯互通機制一樣,採用名義持有人制度,但投資者一樣擁有的權利與實益持有人一樣,而且經過滬港通等的實驗,外資已接納此做法,相信不會再就名義持有人制度衍生任何問題。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3057&issue=2017051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303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