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廉頗老矣 胡仲豪

2011-4-7 NM




一次核災難,胡仲豪紅爆各大媒體。

在加拿大原子能研究所當了二十年科學家,再在理工大學工程系教了十五年書,跟核能糾纏了半生,這個核能專家從來低調做人。

以往,即使想高調,也不成。別說大眾對核零關心,連大學也寧願開班教大學生做底衫,也不願投放資源在這冷門學科。

今天,人人談核色變,個個都要專家權威發言,路人甲乙丙都找他解畫。

終於紅起來了,卻已年逾花甲。廉頗老矣,尚能飯否?再創高峰?咪搞。

胡仲豪是理工大學電子及資訊工程學系固體電子學講座教授,屬神枱級數。上學期只教一科,這學期沒有課,平日朝九晚六,都是帶博士生做研究。

福島核洩幾星期以來,他被傳媒攻陷,平淡生活泛起漣漪。一天七八個訪問,各大傳媒名片散落在書桌上,徹底將他的時間表打亂。「連見學生也沒時間。」

現在連八十歲阿婆都有手機,他身為科學家偏偏沒有。傳媒要找他,只能在辦公時間致電他辦公室。「我唔鍾意人煩。」

香港真正的核能專家沒幾多個,為公眾知情權,哪怕再煩,也對記者來者不拒。

「那些『專家』講大亞灣核電如何好過福島,其實不論是壓水堆定沸水堆,都是同一件事,要爆都是爆。不同機構企業都有立場,可以拉開把口講嘢的就只有大學教授。」

記者中三學過phychembio後,再沒有接觸科學,他左一句uranium(鈾)右一句zirconium(鋯),再加一大堆學術名稱,令人摸不着頭腦。看到記者一臉茫然,他還是盡力用各種比喻解說。

「核電廠設計有多好,還是要用人手操作,所以每個部門要好好監管,不可以出蠱惑走捷徑。否則就好像Benz安全,但你搵個吸毒的人去揸,肯定死得。

「遲些福島都要像切爾諾貝爾,包到成隻鹹肉糉,用石屎封住,上面二十層樓高,地底下面十層樓深,避免輻射洩漏。」

以科學貢獻社會

做科學家貢獻社會,一直是他的夢想。

「讀中學時,楊振寧是第一個拿諾貝爾獎的華人,他來香港大會堂演講,我當時還小,完全聽不明他的宇稱不守恒理論,但已覺得他好威。」

爸爸在律政署做文員,媽媽是家庭主婦,四兄弟姊妹中他排行最大,讀書也最叻,在慈幼中學年年考第一,跟程介明是老死,常到對方家中切磋數學,會考拿九個credit,預科轉讀聖保羅男女中學,跟李國章同班。

「他好有義氣。有次成班同學去水塘玩,誤闖禁區,俾個鬼佬係咁鬧,又話要報警。李國章立即跑上山,找他一個好有社會地位的親戚來,鬧到鬼佬頭耷耷。」

六三年考入港大,主修物理和數學,跟孫明揚同班;住Lugard Hall,跟前衞生局局長楊永強是hallmate。三年級當科學學會會長,細他一年的范徐麗泰做秘書,還一齊去過石澳睇哈雷彗星。

他在香港大專服務隊做義工,幫手修橋起路,認識就讀港大文學院的太太,大學四年級才有初戀。但談戀愛只是次要,那年頭的大學生都滿腔熱血,人人有抱負,「我希望做科學家,程介明想在教育界貢獻。」

六六年大學畢業,申請出國。「當年反對美國打越戰,加拿大夠靚又空曠,所以捨美取加。」他本來在卡爾加里大學攻讀碩士,研究相對論,但七十年代第一次能源 危機,大家開始討論核能發電,他在滑鐵盧大學讀博士時,便轉了研究固體物理。「讀相對論搵唔到食,我覺得將來是核能世界。」

母親並沒因有個出國兒子感到喜悅。「阿媽話讀書多無用,出來做生意還賺得多錢。」沒想到他一去便三十年。在加拿大跟初戀女友結婚,還留在當地做科學家,日夜埋首研究,年近四十,兒子才出世。

要99.999%無誤

七四年博士畢業,他在加拿大白貝(Whiteshell)原子能研究所工作,負責研究質子加速器、燃料棒安全、第四代反應堆等等。

「那裡有個實驗反應堆,我每日返工,第一件事是掛輻射測量計在身,全身掃一次看看有無輻射超標,才可以入實驗室工作。放工或午飯時間又掃一次,萬一超標第二日就要放假休息。

「技術人員若要維修反應堆,便幾百人排隊輪流上,行五分鐘到反應堆芯,一個人做十分鐘左右,由另一個接上。如果工作一段日子,已到達輻射安全上限,就要轉做文職,下半世也不用接近反應堆。

「核電廠內每個決定都要好嚴謹,例如負責操作的電腦品牌起碼有二十年歷史才會選用,當年intel得幾年發展,便不考慮,而選用PDP11。應變事故上至 部長下至各部門員工都有清晰指引,如何疏散附近的居民,甚至連疏散動物的計劃都有寫,更每三年檢討一次。」相反,香港大亞灣十年才檢討一次應變指引,疏散 應變範圍亦只限二十公里之內。

胡仲豪說,反應堆就算鬆了一粒螺絲都是大件事,核電廠要99.999%準確無誤,少少差池也不容許。中國正全速發展核能,還有九間核電廠圍住香港。但偉大祖國做事向來豆腐渣見稱,豈不是好危?

「國內(的情況)不方便評論,我跟內地同業接觸,他們也覺得問題嚴重。有高層話夜晚瞓覺好驚,最擔心是物料供應商偷工減料,好簡單一條銅棒,外面是銅但入面是鋁,若放在車內最多撞車,放在核電廠就真係唔講得笑。

「香港傳媒上兩個星期被邀請參觀核電廠,莫說你們,以前我也曾被邀請上去看,一樣無嘢睇。

「香港是背水而戰,美國有核爆四圍都走得,香港在中國南面,有事唯一退路是北上,但而家所有反應堆都在香港以北。情況像火頭在門口但又無後門,你可以明白我有多擔心嗎?」

核電不歸路

福島核危機後,多了人反核,但現實是,核能本來就是一條不歸路。

「能源使用跟GDP成正比,有人口勞動就要用電。一個地方GDP不增加,就業就不會增加,太多人失業社會就會亂,所以點解中國限定每年要有八個百分比的GDP增長。

「歐洲十九世紀人類平均壽命只有四十歲,而家人起碼八十歲先死。醫療愈發達,人壽命亦愈長,能源需求就只會有增無減。

「石油最多頂到十年後就會減少供應,一定要發展其他能源。其實除了核能,太陽能風能水能總之咩能都要,但事實是全部要晒也不夠用。而且再生能源各有各限 制,美國人人有個屋頂,可以掛幾塊鐵用太陽能發電,但香港幾多人有屋頂?新疆夠空曠,可以發展太陽能,但你去住,搵唔搵到食?

「英國叫大風啦,可以風力發電。但每平方米地面只能提供2watt電,一盞燈要60watt,即是要三十平方米才可以夠開一盞燈!香港一平方米要幾多錢?你說要幾大面積才做到風力發電的效果?在離島起兩個『車吓車吓』做樣就得!」

現代人用電驚人,大家慳啲使有沒有用?「你可以熄燈,但慳不了多少,熄燈一小時只是象徵式,工業用電才最多。節約能源講容易,人生活質素不斷提升。我小時 返鄉下探阿嫲,夜晚一盞火水燈,點到八點就瞓,現今香港哪有可能?你話去露營早點瞓就不需要用電,但人生不可以一世露營。這個世界已經無得返轉頭。」

尚能飯否

發展核能是無辦法中的辦法,唯有用最嚴謹的態度監管核電廠。九六年他在白貝核能研究所已經是首席科學家,那年剛巧返香港聽講座,從報章上看到理工請教授, 便決定回流,一心在學校搞國家重點核能研究院,讓各地專家跟中國核專家可以交流經驗,亦期望研究院能夠開辦核能課程。

「我在香港長大,都希望有日能在這個地方有貢獻。」當年他跟中科院副院長白春禮傾得七七八八,又有清華大學支持,但理工校方沒有表態支持,最後不了了之。

「香港就是這樣,凡事以經濟行先。核能研究是minority中的minority,學校寧願開多個部門教整底衫(理工大學紡織及製衣學系在○五年成立益德內衣專業學院,提供內衣文學士學位課程),都不想投資在這個冷門專科上。」

原本他在機械工程系任教,搞不成研究院,他也不再想搞核能,○三年轉去電子及訊息工程系,在理大一做做了十五年。

「其實校方不想搞我都理解,開一個科目要考慮有無人讀,讀完又搵唔搵到食。核能屬交叉科學,涉及物理、化學、工程,甚至生物。香港的大學沒有 nuclear engineering這專科,也沒有專門培育核能人才,因為香港無核電廠,核電廠在大陸,但核能涉及軍事用途,阿爺未必信得過香港人,即使開辦核能課 程,畢業後都未必找到相關工作。我有碩士生研究核原料,跟核能有少少關係,畢業後有些做保險,有些教書,古靈精怪什麼行業都有。想當核專家,最好還是出 國。

「我們一班在海外從事核能工作的專家,回流香港就好像無家可歸,有些像我去教書,有去做地鐵安全顧問,得一兩個去了大亞灣做工程師。唯一聚腳點,就是香港工程師學會的核子分部囉!」

近來福島核洩鬧得熱哄哄,城市大學校長郭位是核能專家,正磨拳擦掌申請開辦核安全的學位課程,理大同事也跟胡仲豪密密傾有什麼搞作。是否年過六十才發圍?

「若不是有PhD學生要湊住,我早就退休了。

「香港人都是三分鐘熱度。三個月之後,還有人仍關心這件事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92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