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梁只琪﹕為家人度身購保險 切合不同需要

1 : GS(14)@2016-03-11 12:22:10

【明報專訊】筆者最近經朋友介紹,接觸了Fanny一家,他們因為工作忙碌的關係,未曾做過任何理財規劃。Fanny的兒子剛滿10歲,上月因感染流感而住院3天,始發覺醫療開支甚大,因而向筆者了解保險的詳情,為自己和家人妥善安排理財計劃。



Fanny現年35歲,其丈夫是一名40歲企業家。由於丈夫長期在國內外工作,Fanny經常與兒子往返中港兩地。生孩子前,Fanny在丈夫的公司擔任財務總監,現在她大部分時間留在香港照顧兒子。

為丈夫購壽險 確保家庭生活費

與Fanny傾談後,筆者明白她想為兒子作出一些儲蓄和保險上的安排,繼而再為自己和丈夫作出籌謀,從家庭和企業兩方面計劃未來。Fanny一家收入算是十分富裕,未計公司花紅,每年家庭收入約有300萬元。她和丈夫在香港和國內的物業均沒有承造按揭,每月生活費不超過3萬元。有見及此,筆者遂提出以下建議,作出相應財務安排。

人壽保障:主要作用是保障投保人身故後,其身邊的人能夠應付足夠的生活開支。筆者建議Fanny和丈夫各自購買人壽保險,以保障家庭生活所需。

筆者建議其丈夫購買一份結合定期壽險和終身壽險功能的人壽保險,每年供款約82,600美元,供款年期4年。萬一突然離世,為家人準備約3至4年的家庭收入作生活費為合理預算;但因應Fanny的要求,希望有更充裕的儲備,因此安排丈夫70歲前的保障金額是250萬美元,相等於約6.5年的現時家庭收入,70歲至100歲的保額降低至50萬美元。

Fanny於10年前已購買一份人壽保險,但保額只有50萬港元,並已供完。考慮到保障家人,筆者建議購買一份人壽保險,加大保障金額,在70歲前的保障金額為100萬美元,而70歲至100歲保額為20萬美元。該計劃每年供款15,300美元,供款期4年。

危疾保障:危疾保障會就一些重大疾病而作出一筆過賠償金額。筆者建議Fanny可以為兒子購買一份供款10年、保障至100歲的危疾保障計劃,保額設定為15萬美元,每年供款約3622美元。該計劃的特色是保障多種兒童疾病,而亦可享有高達7次理賠,當中包括3次癌症賠償,因而保障較為全面。

藉儲蓄紅利 抵消醫療保費

住院醫療 :一般住院醫療保險都是每個項目劃分最高賠價限額,而每年保費會隨年齡增長。筆者建議Fanny可利用儲蓄保險紅利以抵消醫療保費。筆者建議Fanny為兒子買入一份高端醫療保險,這種醫保比一般普通醫保提供更全面的大額保障。該計劃的終身保障金額高達5000萬港元,大部分項目均為全數賠償,亦可於全球私家醫院入住標準私家病房。

儲蓄:Fanny希望為兒子做好儲備,願意每年供款120萬港元,為期5年。讓他在18至22歲期間每年提取約18萬港元作教育經費,然後於 28歲可提取約90萬港元作結婚或創業開友;從55 歲起,每年提取120萬至200萬港元直至 85歲。

Fanny一家目前收入穩定,現金儲蓄充裕,但仍需注意因生意問題而致資金周轉困難,影響到儲蓄。筆者建議Fanny及其丈夫作出保障規劃後,應為企業作出資產管理方案,以保障生意營運及家庭儲蓄。

梁只琪

康宏理財服務有限公司 聯席董事

■理財信箱 歡迎來信

讀者如有理財問題,歡迎來信詢問。來函:寄香港柴灣嘉業街18號明報工業中心A座15 樓經濟版編輯收

傳真:2558 3964

電郵:[email protected]

◆來信請列明家庭或個人收入、開支、資產、欠債、理財目標及可承受風險。

[梁只琪 理財信箱]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60311/news/ec_ecv1.htm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7530

改良App更切合院舍需要

1 : GS(14)@2017-10-15 13:58:09

【明報專訊】老友所醫的應用程式(App)將於10月中面世,該應用程式有如醫療版的社交平台,主要用於記錄醫生和病人資料、用以配對醫生病人和進行視像診症。由於涉及病人資料,故須設使用權限,屆時只有醫生、老人院職員和病人家人才可使用,保障病人私隱。目前該應用程式只支援Android系統。

10月中面世 新增病歷記錄功能

透過老友所醫應用程式,老人院職員可替老人家聯絡醫生,醫生亦可與就近的院舍配對,以提供上門或視像診症服務。另外,應用程式上均會記載各醫生資料,病人可錄音或留言予醫生,以諮詢相關病症。另一方面,醫生亦會於平台記錄病人病歷和填寫藥單,方便其他醫生和家人查閱,而執藥職員從平台收到藥單,亦會隨即執藥和安排送藥,效率得以提高。

方便院舍職員 改用Android系統

其實此為改良版,較早的版本支援iOS,並公開予所有人使用,然而,Wilson認為,老友所醫是為老人家服務,加上舊版本沒有記載病歷的功能,和考慮到大部分院舍職員也是用Android系統,故重新再編寫新版本程式,更切合用家需要。

[社企新天地]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6041&issue=2017100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2487

團體醫保未必切合個人需要

1 : GS(14)@2017-10-22 14:04:21

【明報專訊】今時今日,很多公司會為員工購買團體醫療保險,作為僱員福利之一,提供基本住院及門診保障。除了員工外,受保對象可延伸至員工的配偶及子女(甚或父母)。不少打工仔會問,有了公司的團體醫保,為何還要為自己額外購買個人醫療保險?

上期專欄提到,消費者在購買醫療保險時,應了解自己的保費負擔能力,以及保障範圍是否足夠。一般而言,團體醫保提供基本保障,保額通常根據員工職級、薪酬、年資等因素而定,未必完全切合個人實際需要。

小病求醫,如醫療卡保額不足,僱員可以自行補貼診金,但若不幸罹患重病或遇到較嚴重意外,需要入院留醫,單靠團體醫保或未足以支付昂貴的醫療費用。再者,員工一旦離職或退休,團體醫療保障便會中斷。若打算在退休後才購買個人醫保,消費者需注意負擔能力和健康狀况,年紀愈大,賠償風險愈高,保費會相應提高,而且投保前已確診的疾病亦不受保,甚至有機會因健康問題被拒保。

可先申團體保險 再補個人醫保

根據香港保險業聯會2015年的醫療索償數據調查,入住二等房的償付百分比為70%至75%,頭等房則更低,只有一半左右,顯示團體醫保只能承擔約五至七成的醫療費用,餘額由僱員自行處理,若僱員已有個人醫保,可減輕其經濟負擔。另一方面,部分團體醫保設有限制,受保人必須在指定醫療網絡接受診治,對於慣用家庭醫生,或想指定私家醫院進行手術的僱員來說,會帶來一定不便。

即使團體醫療計劃由公司決定,巿民仍可按自身需要購買個人醫保,得到更加全面的醫療開支保障。事實上,如果保障總額充足,又符合相關條款,受保人可先從公司的團體醫保計劃索償,再申請個人醫保以補不足之數,免卻擔心醫療費用過高而延誤就醫。

此外,部分團體醫保設有「轉換條款」,容僱員於退休後轉投個人計劃,毋須另作健康核保,有助延伸日後所需醫療保障。

中銀人壽

[保險攻略]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1272&issue=2017101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2834

李志成:切合市場變化 「鬆綁」助上車

1 : GS(14)@2018-01-22 06:15:34

【明報專訊】現屆政府稱以「置業主導」作房屋階梯,有見本港樓價持續上升,財政司長陳茂波早前便於立法會上,表示考慮放寬按揭保險成數。筆者相信,若保險限制若可上調,將有助減輕置業首期壓力,預料可惠及首置客和換樓人士,回歸二手市場尋找合適物業,讓壓抑多時的二手購置力得以釋放。

近年政府先後多次宣布樓市監管措施,降低按揭成數上限,目前只有400萬以下物業才可承造九成按揭,600萬元以上物業則不能承做按揭保險。然而本港樓價升勢不斷,「上車盤」價格愈推愈高,當二手居屋成交價都接連破頂,低於600萬元的二手私樓更是「買少見少」;首置人士的置業成本提高,窒礙部分人的上車機會,在樓市節節上升之下,反映出有關措施不合時宜,應適時檢討及上調指標。

平衡信貸風險與置業需求

綜合土地註冊處及香港置業研究部資料顯示,去年12月本港平均每宗二手註冊金額已突破700萬元關口,約達757萬元,按月上升逾8%;全年平均每宗二手註冊金額則約為694萬元,較2016年全年的597萬元,升幅逾16%。當然,樓市措施絕不可輕率處理。筆者明白,在市場多變及風險有可能增加的情况下,政府有必要加強銀行的信貸風險管理。然而,在政府多次推出樓市管控,樓市炒風近乎遏止,市民期望政府協助上車人士置業。

所以,以400萬元作為上車盤準則,幾乎脫離現實,筆者建議政府可將金額上調至600萬元。另一方面,當樓按限制得以「鬆綁」,相信能令二手物業市場轉為活躍,成交量可望逐步提升。

香港置業行政總裁

[李志成]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4599&issue=2018012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724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