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A股“入摩”,短期影響小深遠意義大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25401

 

2017年這是6月20日在美國紐約拍攝的摩根士丹利資本國際公司(MSCI)網站。(新華社記者 王迎/圖)

三次闖關未成之後,中國A股市場終於被MSCI(摩根士丹利資本國際公司)接納。北京時間6月21日淩晨四點半,MSCI宣布了這一消息。

MSCI稱,將開始演算多只ACWI全球指數系列中包含A股的暫行指數,這些指數旨在為全球投資者在其揀選的特定時間段實施納入A股,提供操作指引。即日起,推出MSCI中國A股國際大盤暫行指數,8月份會進一步推出全球及各區域的包含A股的暫行指數,其中包括MSCI中國暫行指數及MSCI新興市場暫行指數,而初始納入指數的A股股票則有222只。

MSCI是全球影響力最大的股票指數供應商,全球前100大資產管理者中,97%是其客戶,超過10萬億美元的資產以其為基準。雖然A股是否被MSCI接納是該公司自身的商業行為,但對於A股的國際化進程有著重要意義。

根據MSCI官網上的新聞公告,納入A股的決定在MSCI所咨詢的國際機構投資者中得到了廣泛支持,這主要是因為中國內地與香港互聯互通機制取得積極進展,同時中國交易所也放寬了對涉及A股的全球金融產品進行預先審批的限制。

6月21日早晨,中國證監會回應了這一消息。證監會新聞發言人張曉軍在答記者問中稱,A股納入MSCI指數,是順應國際投資者需求的必然之舉,體現了國際投資者對我國經濟發展穩中向好的前景和金融市場穩健性的信心。

從448只到222只

被納入MSCI指數對於A股的國際化有著重要的意義,但是根據MSCI公告,計劃初始納入MSCI指數的大盤A股共有222只,而基於5%的納入因子,這些A股僅占MSCI新興市場指數0.73%的權重,這與早期的納入計劃有不少縮水。

2016年6月份,MSCI第三次對A股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進行審議並延緩時曾提出三個問題:QFII制度月度資本贖回限制存在潛在的流動性風險,防範大規模自願停牌的交易所新規執行情況,以及交易所對金融產品的預審批制度。

在原計劃方案中,擬納入的A股數量有448只。但為了規避前兩個問題,2017年3月份對448只A股進行“瘦身”,減少到169只,只包括“互聯互通”標的內的大市值股票,剔除原計劃中非“互聯互通”標的內的中小市值股票,不再納入A+H上市的MSCI中國指數成份股,同時還將停牌天數超過50天的股票排除在外。

第三個問題是此次“入摩”最大的阻礙。交易所預審批制度規定,所有基於成分中包含中國A股的指數金融產品(包括ETF)在上市交易前,即便在海外上市都須得到滬深交易所批準。若中國A股被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但中國交易所不批準MSCI向現有MSCI新興市場指數掛鉤產品給予授權,該類產品將會受到交易中斷的潛在威脅。

最終的審議結果又從169只增加到222只,其中新增加73只,剔除20只,凈增加53只。

MSCI在公告中表示,國際機構投資者對互聯互通機制的進一步補充表示歡迎,並將其視為相比現行QEII和RQFII更具彈性的投資渠道。在停盤數量上雖然依然處於異常高位,但已有相對減少。投資者也鼓勵中國當局和交易所采取進一步措施來解決停牌問題。

此外,許多機構投資者還建議MSCI考慮納入在內地和香港兩地上市的公司所對應的大盤A股(其H股是當前MSCI中國指數的成分股)。有鑒於此,MSCI修改了其原有的建議,決定納入能通過滬股通或深股通交易,且不因停牌而被排除在外的所有大盤A股。

而針對第三個問題,MSCI在公告中稱,中國交易所已經放寬了對涉及A股的全球金融產品進行預先審批的限制。

在被納入的222只A股股票中,按申萬行業分類來看,金融板塊市值和數量占比最高;食品飲料數量不多,但貴州茅臺等白酒股的影響使其市值占比僅次於金融板塊。

除上述行業外,醫藥生物、公用事業、房地產、建築裝飾、汽車、交通運輸、化工、有色行業的股票數量均超過10只;而休閑服務、通信、紡服、建材、電氣設備、家電數量在3只及以下;28個申萬一級行業中,只有輕工行業沒有股票被納入。

短期影響較小

事實上,A股“入摩”在過去三年並不順利。2013年6月12日,MSCI首度宣布將考慮將中國A股納入新興市場指數的計劃,中國證監會也積極推動這一事宜。但此後三年時間,A股納入MSCI的計劃,三次被拒。

2015年6月那次被拒,MSCI給出的三個問題是,QFII和RQFII的額度分配問題、資金流動限制問題和實際收益權分配問題。國際投資者指出,大的機構應該獲得更多的額度,希望國家外匯管理局放開單個QFII額度的限制。同時,希望當需求上升時,能夠確保申請到更多的額度,額度分配也應該更加流程化、透明且可預測。

2016年2月份,國家外匯管理局發布《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境內證券投資外匯管理規定》,明確規定不再對單個QFII設置統一的額度上限,而是根據資管規模作為獲取基金額度的依據。該規定對上述問題做了積極應對。

由於此次被納入的A股數量和權重較小,其能對A股的資金引流帶來怎樣的影響,也是各界關註的話題。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所所長董登新教授向南方周末記者表示,A股市場在MSCI新興市場指數中的權重僅為0.73%,這是一個“濃縮版或者打折版”,只是象征性地將A股納入了MSCI指數中。

董登新稱,之前通過滬港通及深港通機制對境外投資者開放的A股標的已多達1475只。但明年6月其中僅有222只A股進入MSCI指數,這對A股市場不會帶來明顯的增量資金。

國泰基金認為,A股納入初期涉及到的數量不多,比例不高且在明年年中才開始配置,從短期來看,資金流入規模不會太大。但是從長期來看,海外投資者對A股參與度會進一步提升,市場機構化的趨勢有望加速,對投資者結構會產生深遠影響。

在當天舉行的記者會上,MSCI首席執行官Henry Fernandez也表示,A股權重低於他的預期,下一步決定將包括是否納入中國的中盤股。MSCI預計最初流入的部分股票價值在170億-180億美元之間,未來中國A股全部納入後,納入的股票價值將達到3400億美元。

不過,回顧中國臺灣和韓國被MSCI接納的經驗,從222只A股被接納到全部A股被接納,還會有很長的距離。

中國臺灣在1996年9月“入摩”,初始納入比例為50%,2000年6月擴大至65%,當年12月又增至80%,但直至全部被納入要到2005年5月,總共耗時九年。韓國則在1992年1月就開始被其接納,初始納入比例為20%,1996年9月擴大至50%,又兩年後才被全部納入,共耗時六年。

而為了謹慎起見,對於這批初步納入指數的A股,WSCI也將會分兩步實施,以緩沖滬股通和深股通當前尚存的每日額度限制。

第一步預定在2018年5月半年度指數評審時實施;第二步在2018年8月季度指數評審時實施。倘若在此預定的納入日期之前滬股通和深股通的每日額度被取消或者大幅度提高,MSCI不排除將此納入計劃修改為一次性實施的方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2972

A股入摩為港股帶來新增長亮點。 Raging Bull

https://hkcitizensmedia.com/2017/06/26/a%e8%82%a1%e5%85%a5%e6%91%a9%e7%82%ba%e6%b8%af%e8%82%a1%e5%b8%b6%e4%be%86%e6%96%b0%e5%a2%9e%e9%95%b7%e4%ba%ae%e9%bb%9e%e3%80%82/

六月份中港股市最大新聞是在6月21日清晨時份,摩根士丹利宣佈在2018年分階段,在2018年5月及8月把222隻A股納入MSCI新興國家指數。最初只計算各股5%市值,初時A股只佔指數0.73%。A股四次闖關,結果在2017年成功納入全球最具認受性的投資指數。其實摩根士丹利在宣佈決定前,仍有兩大問題待日解決。第一是資金進出問題,第二是大量A股停牌問題,第三是中國證監需要預先審批場外A股產品衍生工具的問題。第一個問題涉及資金進出問題,QFII 在資金管制有相當的限制。QFII 需要中證監預先批准,而且一次不能沽售多過持倉的20%限額,對基金管理相當不便。但隨着滬港通及深港通先後開通,及沒有出現中央恐懼的大量走資情況;現時滬港及深港通仍有每日限額,但初時MSCI額度細小,應該不會出現問題。用滬港通及深港通來投資A股,將成為最理想的渠道。第二是大量A股停牌,令到MSCI指數基金運作艱難。摩根士丹利選擇初時指數股只限於222隻大型股,解決了A股多隻股票停牌的問題。第三是中國證監要預先批准場外A股指數產品及衍生產品問題,中國證監已經事前作了讓步,不要求預先審批場外A股產品衍生工具,只要求場外產品衍生工具不要影響到A股正常的運作。

摩根士丹利把222隻A股納入MSCI 新興國家指數,是個雙嬴局面。A股市值全球第二,僅次於紐約,債市規模是全球第三。中國國民生產也是全球第二,過去20年貢獻全球經濟增長30%,沒有理由不納入環球指數。人民幣非自由流通貨幣,及A股制限外資進入是主要障礙。但隨着滬港通及深港通開通後,及人民幣成為特別提款權成份貨幣,A股入摩已經是不可抗拒的潮流。

摩根士丹利由於不想影響到市場運作,初步只計算A股市值的5%。現時追踪MSCI 新興國家指數基金總投資額達到1.5萬億美元。以0.73%計算,初時基金經理需要買入約110億的A股,市場應該可以縱容應付。以市值計算,A股應該佔MSCI指數的17%,即是最終MSCI新興國家指數基金需要買入3400億美元的A股。現時買入A股的各種限制必須廢除,方便資金進出;人民幣也必須成為自由流通貨幣,才能完全實現A股全部入摩的目標。但最初這222隻A股,及5%市值已經是進了一大步。摩根士丹利已經表示,會考慮納入192隻中型A股,不過要解決大量停牌的問題。

A股成功入摩根士丹利新興國家指數,最受惠的肯定是港交所(388)。滬港通及深港通運作暢順,及限制少,成為基金買入A股最佳渠道。現時H 股相對A都有約10%的折讓,對投資者更加吸引。有證券商計算,初步A股入摩可為港交所帶來3400萬元的收入。亦有證券商預測,未來十年可為香港帶來3400億美元(2.7萬億港元)的額外資金。這還未包括追綜英國富時指數的基金,規模亦可以達到1萬億美元以上,所涉及資金可能達到1千億美元。追綜摩根士丹利及富利兩大指數基金達到2萬多億美元,A股納入指數基金的規模可以達到4500億美元。

A股入摩將為港股帶來新增長動力,港交所無疑受惠最大,其他中資在香港經運的證券商例如海通國際,申宏萬源國際,國泰君安國際等亦同樣受惠。連中國的大型證券商也會受惠,例如中信證券,海通證券,國泰君安證券,銀河證券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3524

A股“入摩”落定前夜,機構悄然布局白馬藍籌

進入5月後,白馬藍籌再度受寵。

截至5月14日收盤,上證綜指上漲0.34%,進一步逼近3200點;上證50的漲幅更是達到1.06%,食品飲料、家電(中信一級)分別上漲2.21%和1.55%。

“MSCI的影響正在慢慢體現。”5月14日收盤後,北京某公募基金經理表示。

5月15日淩晨,MSCI就將公布半年度指數調整的結果,同時確定A股最終納入名單。根據MSCI在3月披露的數據,潛在成分股為235只。權威公司中金預計,大約有229只A股此次或被納入MSCI指數體系,雙向進出變化所影響的個股可能多達近100只。

“外資對A股的偏好較為明顯,從滬港通能夠看到,外資偏好於A股的白馬藍籌,尤其是食品飲料。家電、金融板塊的一些個股持股比例較高,而且是在持續買入。”清和泉策略分析師趙宇亮分析表示。

外資持續買入

有消息稱,明晟公司將於北京時間5月15日淩晨5時,公布一系列MSCI指標的半年度審查結果,其中包括MSCI中國A股指數和MSCI中國股票指數,屆時MSCI將發布2018年5月的半年度指數的新增和刪除名單。MSCI指數公司將公布A股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的成份股,並於6月1日正式生效。

中金指出,此次調整對中國市場至關重要,甚至可能是多年以來最重要的一次,主要會帶來兩點關鍵變化:確定6月份首次納入A股的最終公司名單;大幅改變當前MSCI中國指數包括的海外中資股成份。瑞銀也估算,首次納入有望為A股市場帶來185億美元凈流入,今後幾年A股在該指數中的比重會持續上升。

清和泉策略分析師趙宇亮對第一財經表示,明天淩晨公布成份股,短期來看會影響到投資者的情緒。等到真正資金進來,應該是到六月中旬。

“外資對A股的偏好較為明顯,從滬港通能夠看到,外資偏好於A股的白馬藍籌,尤其是食品飲料。家電、金融板塊的一些個股,他們持股比例較高,而且是在持續買入。”趙宇亮分析表示。

數據顯示,2018年4月日均流入23億元創歷史最高月份記錄,5月日均流入17億元,仍保持強勢,遠高於2017年日均流入9億元的水平。

雖然之前235只股票的名單基礎上產生一定變動,但仍將以金融、食品飲料、地產、醫藥、電子、家電等行業為主。A 股“入摩”有望在短期繼續提振市場對白馬消費尤其是大眾消費品的信心。

“外資對A股的偏好較為明顯,從滬港通能夠看到,外資偏好於A股的白馬藍籌,尤其是食品飲料。家電、金融板塊的一些個股,他們持股比例較高,而且是在持續買入。”趙宇亮分析表示。

“3月份以後市場回調,反映出國內的資金比較悲觀,但外資一直在買入。5月以來市場情緒有一定好轉,包括一些政策的落地等,都是在修複前期國內投資者的一些悲觀預期。”趙宇亮說。

北京某老牌公募基金經理告訴記者,不僅是藍籌,事實上真正基本面好的股票,因為滬股通、深股通以及互聯互通的機制,能夠得到一部分外資機構的買入。

博時基金首席策略分析師魏鳳春也告訴第一財經,最近受納入MSCI提振,A股有顯著反彈,特別是藍籌股指漲幅居前。二季度國內宏觀基本面好於預期,疊加A股納入MSCI,或對市場走勢乃至風格都會有所影響,均支撐前期受抑制的風格暫時走強。

估值有競爭力

“今年以來,我們看到外資持續買入的力度非常大,甚至超過去年的凈買入,一方面與臨近6月1號A股加入MSCI有關系,真正背後這種力量並沒有衰竭,反而在加強。”在上述北京老牌公募基金經理看來,A股納入MSCI是原因之一,另外則是CDR上市窗口的臨近,國內外股票的估值來到同一比較維度。

“這背後有一個大的邏輯,未來所有的股票都是全球比較的。這種情況下,在考慮一些股票時就要和國際估值進行比較,特別是對互聯網行業而言,馬太效應便更大,只要第一名和第二名。而從國際的估值水平看,我們認為估值較高的公司實際估值其實還較為合理。”上述北京公募基金經理告訴第一財經。

5月11日,證監會發布關於修改《證券發行與承銷管理辦法》的起草說明,以下簡稱《辦法》,此次修訂將 CDR 納入該管理辦法的適用範圍,繼《存托憑證發行與交易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之後進一步定義CDR與股票性質類似,為CDR發行細則(定價、申購等)的確定鋪路。

存托憑證管理辦法的出臺,體現了監管層吸引獨角獸企業回歸A股上市,增強國內資本市場國際競爭力的決心。

中金王漢鋒表示,考慮到A股的藍籌股在前期調整之後已經不貴,相比海外同類公司具備吸引力,MSCI納入A股前後主動和被動型國際基金的調倉也可能會在短期帶來積極的影響。

“獨角獸與CDR上市窗口臨近,對市場總體的沖擊或弱於其結構性影響。近期可加大對A股的關註度,以金融、消費為基礎,以科技、周期為補充。”魏鳳春也說。

第一財經了解到,在初始納入的MSCI中國指數成份股名單中,金融成分股占最高比例。雖然成分股會有所改動,但市場預計金融股仍將保持較高的權重地位。

王漢鋒指出,影響A股的偏負面因素仍在消化過程之中,5月事件敏感期市場表現短線仍可能有反複但中期前景依然積極。另外,以中線的角度看目前A股個股選擇余地充足,對A股前景不宜過度悲觀。

不過,趙宇亮也表示,機構買入個股的標準更多是自下而上、對個股基本面的把握、選擇好公司買入,外資是否參與並非在研究框架之內,只是從結果上來看,青睞的標的與外資買入的標的有一定的重合,而外資買入因素,會對這類個股有一定的催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4021

納入MSCI“雷聲大雨點小”?A股成香餑餑不單因為入摩

2017年6月宣布A股納入MSCI後,相關權重股經歷了一輪股價波動,截至14日收盤被納入指數的234只股票共有84只年內收獲上漲,而自今年3月MSCI公布有望納入的共235只股票,包括貴州茅臺、中國平安、海康威視在內權重較大的個股雖年內股價有所上漲,但3月以來漲幅卻並不明顯。

市場觀點出現分化。有觀點認為,A股入摩已經耗時數年,市場持續預期並提前反應了股價,因此未來上漲空間有限。但也有專業人士表示,A股目前估值較全球股票依舊較低,有買入空間,且納入MSCI指數長期看來會進一步推動股價上漲,同時牽引市場從“散戶主導”往“價值投資”轉變。

此外,瑞銀證券中國首席策略分析師高挺對記者表示,今年首要任務還是去杠桿,前幾個月在基建投資方面的下滑速度增快、中美貿易等問題會使市場反應過度,因此股市回調反而是偏理性的反應,未來幾個月保險、銀行、白酒、家電等下跌較多的股票會相對受益。

A股是“香餑餑”不單因為入摩

根據公告,234只A股被納入MSCI指數,納入比例為之前宣布的2.5%,今年8月明晟公司將會提升納入比例至5%。在MSCI新興市場指數中,工商銀行、建設銀行和中石油三只A股是市值最大的新增個股。分行業來看,銀行、非銀金融、地產、食品飲料等行業納入公司的數量較多。從4月的資金流向來看,也以金融、食品飲料、地產、醫藥、電子、家電等行業為主,與MSCI主要標的行業有較高重合性。

高挺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從去年到今年一季度以前,實際上資金流向的變化並沒有很突出,特別是北向資金的偏重並不明顯。然而今年4月之後,北向資金趨於活躍,有提前入市布局的可能性。“布局A股也和市場環境有一定的關系,相關股價的上漲也並非全因入摩而起。”高挺進一步稱,現在總體的市場環境在今年1月中下旬已經開始調整,很多悲觀的預期已經反映在股價和指數中,A股入摩落地對權重股和大盤有一定推動作用,但不是決定性作用。

高挺坦言,雖然此次入摩已被充分預期,但仍有望在短期內提振市場情緒。考慮到A股市場的自由流通市值高達3.4萬億美元,日均成交額達到750億美元,納入MSCI所帶來的資金流入短期內並不會產生較大的影響。分板塊來看,可選消費、必需消費和醫療保健有望受益於外資流入。事實上,這些板塊過去一直受外資的青睞。隨著近期北上資金的加速流入(僅4月就達400億元,這表明當前A股市場對外資的吸引力漸增),此次MSCI納入A股或將提振當前疲軟的市場情緒。

渣打中國財富管理部投資策略總監王昕傑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A股目前的估值相較全球股票仍偏低,在全球基金投資得配置也較低,仍然有吸引外部資金配置的動能。因此他認為,A股的估值在絕對層面和相對層面上都較為合理。

Wind資訊數據顯示,全部A股、上證A股、非銀板塊、創業板和創業板指的絕對估值水平當前分別為17.8 倍、14.3倍、25.2倍、58倍和44.3倍,相對估值水平分別處於自2000年以來的32% ,28%,37.2%、25.1%和31.6%,均處於歷史平均水平以下。

除整體估值水平不存在高估外,王昕傑認為計入溢價因素相對全球其他市場依舊便宜,且A股今年估值水平沒有太大的下行空間。

高挺認為,相對於A股市場的散戶行情,海外投資者以理性機構投資者為主,但這不意味著他們是完全的價值投資,其中不乏包括對沖基金、長期投資在內的各種類型和風格。“但是跟內地的投資者相比,他們會更偏重基本面,並更關註基本面和估值之間的相對匹配等。”

值得註意的是,234只被納入指數的標的平均市值超過1000億,流通市值超過全部A股的50%,普遍集中在滬深300等權重股、白馬龍頭領域,中小票沒有一只納入指數,反映了國外機構仍然偏重價值投資的理念。從行業角度來看,大金融納入數量共計50只個股,占全部納入數量的21.4%,但其市值占比達到44.5%。

食品飲料和家電分別占比6.75%和2.6%,外資仍然比較偏好大消費的龍頭股,根據王昕傑估算,這兩個行業的估值水平分別位於全球市場估值水平的47%和26%,其凈利潤增速仍然較為強勁。盡管很難重複2016、2017年的表現,但在結構性市場修正後仍具備一定配置價值。

此外,大的周期性板塊占比超過10%,考慮到今年供給側因素減弱,上遊價格動能衰減,周期板塊更多只局限在博弈性機會。

今年以來全球估值邏輯有所轉換,十年期國債收益率作為定價錨今年沒有特別大的上行空間,甚至下半年可能重新往下走。王昕傑稱,從微觀上的跡象表明,過去一年半的時間A股估值下降的過程中,全A市盈率下降的沒有全A股非銀快,也沒有全中位數市盈率降的快,意味著大部分股票經歷的價格重估的過程,為未來的估值擴張留下了充分的提升空間。

對港股利空?不存在的

自2018年2月1日至今,A股通累計凈買入額為4329億元。4月日均凈買入為26.4億元,3月為4.9億元,凈流入明顯加速。按2018年4月1日收盤價計算,A股通持有潛在納入MSCI標的市值從4858億元增加到5256億元,增幅達398億元,增幅為8.2%。

隨著 A 股進一步納入 MSCI 指數,對目前在 MSCI China 指數中占據較大成分的港股中資股而言,是否會由於 A 股權重上升而導致遭受資金流失的負面影響?成為港股投資者高度關註的問題。

王昕傑表示,兩地市場互聯互通機制本身是個雙向流動性機制,境外投資者北上配置境內A股,境內機構投資者主要是險資南下香江配置港股,兩者是互補關系而不是替代關系;

此外,全球金融市場展現出同樣的結構性市場的特征,使得主要市場的聯動性已經上升,這意味著A股和港股都受中國經濟、全球經濟周期以及全球流動性的影響。

高挺亦認為,短期內A股納入比例尚小,並不會有明顯的分流跡象。而長期來看,國內金融市場進一步開放,外資可以同時買賣A股和H股,投資者逐漸趨於理性,證券市場的IPO改革促使海外具有強增長潛力的獨角獸和大型互聯網企業回歸A股等條件充沛的前提下,港股市場或許會因此較A股市場降低國際吸引力,但這是更長期的事情,且因素多元。“僅僅因為MSCI納入A股而使港股沒有吸引力是不合理的,而內地市場多方面改革帶來的整個投資環境的正向變化或許會有影響。”

無獨有偶,光大證券的研報在提及會不會利空港股的分析中有三點解釋:第一,A 股“入摩”將更多帶來國際資金配置中資股的增量,權重調整 導致的分流效應只會是階段性的,且不會給港股市場帶來顯著壓力;第二,考慮港股和 A 股市場的比價,以及互聯互通開通以來港股和 A 股 市場走勢日益緊密聯接的現實,A 股“入摩”對港股市場的短期提振效果同樣存在; 其三,長期來看,中資股在全球股票組合中重要性持續上升的過程,將和中國的金融開放進程良性互動,並共同構成中資股系統性地估值修複的必要條件之一。

高挺進一步表示,外資參與度上升,市場機構化加深。滬深港通的順利運行、外資準入條件的改善以及法規的不斷完善將在未來幾年助推A股的權重上行。在“完全納入”的情境下,A股或占到MSCI新興市場指數的13.9%,而所有中國股票(含H股和ADR)的權重更將達到40%。盡管長路漫漫(中國臺灣市場和韓國市場分別耗時9年和6年才實現“完全納入”),但高挺預計外資在A股市場的參與度將從目前2%的水平逐步提高,而A股市場也將從重度散戶化向機構化的方向發展。

透過MSCI看到的是,中國和全球資本市場的大融合,A 股國際化過程中需要需要長期的資金、偏向價值投資的理念、更需要全球資本市場的認可,而香港同樣需要借助內地經濟新格局和資本市場的全球影響來重塑本地資本市場,而不是僅僅充當價值窪地的職能。

因此有理由相信,香港市場現在做的一切制度性變革,既拓展同股不同權新制度又回歸同股同權(H股全流通),背後都是中國資本市場走向世界的身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4100

A股入摩“前夜”,大資金棄“白馬”逆勢搶籌創業板

A股納入MSCI指數的消息自5月15日開盤前公布後,二級市場的整體走勢出人預料,其表現一如利好兌現般弱勢整理。

自1月中旬出現調整以來,白馬股弱勢震蕩之勢亦未停止。第一財經記者發現,即便自本周五起A股將正式開啟納入MSCI指數,但市面上搶籌MSCI成分股的行為並不多,相反一些大資金選擇了創業板標的。近期,主要幾只創業板ETF的場內流通份額仍在大幅擴張。

上海一家公募的基金經理對第一財經稱:“短期來看,‘入摩’對於A股的提振尤為有限,白馬股的機會還未到來。未來這一板塊走勢將是分化,整個A股市場的風格也會更加均衡。”

入摩增量資金有限

據MSCI此前公布的官方消息,MSCI將於6月1日將234家A股上市公司納入MSCI指數大家庭。國泰基金稱,MSCI指數體系過於龐大,導致不少投資者對“入摩”細節仍雲里霧里,不知A股究竟進入的是哪一個MSCI指數。其中,MSCI 中國指數是一個旗艦指數。直接跟蹤MSCI中國的資金其實有限,但因為它隸屬於MSCI新興市場和MSCI全球這兩個重量級指數,並在其中分別占30%和3.5%的權重,因而也自上而下吸引了7000多億美元資金的關註。過去,MSCI中國並不包含A股,只有75%的港股、25%的中概股和少量B股,但今年6月1日起,將有234只A股按照2.5%的比例首次躋身MSCI中國指數;9月3日起,A股納入比例將從2.5%再提高到5%,使得它在MSCI中國指數的權重最終上升到2.6%左右。而為了給A股“騰空間”,9月後港股和中概股在MSCI中的比例會分別下降到72.4%和24.9%。

此次納入,A股將分兩步以每次2.5%的納入因子於5月31日及8月31日盤後實施。MSCI亞太區研究部主管謝征儐對此表示,隨著A股的初始納入,中國在MSCI新興市場的權重將從0.3%升至約31.3%。假如中國繼續開放股票市場,令A股全部納入,屆時中資股占新興市場指數的權重可能達到42%,而A股的占比約為16%。在謝征儐看來,5%的初始納入因子預期將為A股市場帶來約220億美元的資金流入。

220億美元對應的是約1400億元人民幣增量資金。在入摩消息公布後,被認為是入摩主要來源的白馬股陣營卻走出了調整的勢頭。截至2018年5月29日,白馬股指數報1602.01點,相較入摩消息公布日收盤價1623.78點,回調了1個多點。

在接受第一財經采訪的公募基金經理曉風(化名)看來,短期來看緣於MSCI的增量資金對A股構成的利好相對有限。2018年A股資金面將是緊平衡,其中最大壓力的可能是總規模約4萬億的大小非解禁。但鑒於減持新規的要求,4萬億理論最高的減持金額是2萬億,且剔除國有股部分,實際減持金額可能不到1萬億。增量方面除了MSCI資金,另外隨著保費的持續增長,保險資金會有數千億馳援A股。

今年以來,A股市場弱勢整理,上證指數、滬深300、上證50、創業板指等主要指數都出現了下跌。曉風稱,2.5%比例納入可能為帶給A股650億的左右的增量資金,但是650億平攤到234只股票上的比重不到3個億,應該不會給A股造成太大的影響。股市運行走勢依然要看中國經濟的基本面。下半年A股市場仍舊面臨多重壓力,比如IPO減持、信用債違約、中美貿易戰走向的不確定性等,不過下半年A股的表現應該會好於上半年。

瑞銀證券中國首席策略分析師高挺稱,近期信用債違約攀升打壓股票市場情緒,還沒有到系統性風險的地步。隨著政府去杠桿進程的推進,更多的信用債違約很可能會成為新常態。不過,去杠桿導致金融系統不穩定的情況也不太可能出現,因為這有悖積極去杠桿政策的目標,即降低系統性風險。

市場資金流向創業板

在A股入摩前的數個交易日,A股市場的一些投資者仍在持續買入創業板標的。對最有可能納入MSCI的大盤股選擇了“視而不見”。

據Wind資訊統計,多只創業板ETF場內份額近期持續增長。比如華安創業板50ETF一季度末場內流通份額為34.9479億份,5月初為66.45億份,入摩消息公布的15日升至73.188億份,到了5月28日又增長至77.9579億份。另一只易方達創業板ETF表現類似,場內流通份額3月末為52.2345億份,到了5月初變為68.11億份,入摩消息公布當日為71.37億份,而到了5月28日又增長至73.5545億份。

值得註意的是,這些創業板ETF份額增長是即便面臨二級市場價格下跌也在不斷增長,這也意味著有資金逢低在不斷買入。

相比創業板ETF,主要大盤股指最近一周幾無增長。比如華夏上證50ETF5月22日場內流通份額142.86億份,到了5月28日為142.55億份;華泰柏瑞滬深300在5月22日場內流通份額為58.1億份,到了5月28日微跌至57.52億份。與此同時,MSCI標的的多只ETF近期場內份額未有明顯變化。另一方面,H股ETF份額則出現了縮水。易方達恒生H股ETF在一季度末場內流通份額為91.25億份,到5月初微跌至90.77億份,但到了5月28日又跌至85.28億份。有說法稱,A股入摩後會擠占港股在MSCI中國指數中的份額,對某些港股MSCI標的構成壓力。

上述上海公募基金經理稱,無論上證50、滬深300還是MSCI指數均是白馬股的集中營,但A股入摩短期對市場提振有限,白馬股也不太可能因為加入MSCI指數而出現大幅反彈。而資金搶籌創業板標的,似乎也說明目前市場行情仍更偏向於成長股,而非白馬股或者像銀行、地產這類藍籌股。

天風證券策略分析師徐彪稱,一些白馬股此前的估值里已經將2018年的業績增長反映進去了。換句話說,股價的表現提前反映了今年的業績增長,需要通過時間來消化偏高的估值。當估值修正到歷史均值後,這些白馬消費股的長期價值就會再次出現。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4967

新華社:A股正式“入摩” 未來納入步伐或邁得更大

5月31日交易結束後,A股被正式納入摩根士丹利資本國際公司(MSCI)新興市場指數。得益於不斷完善的機制和持續開放的姿態,A股終於與MSCI成功“牽手”。盡管本次納入只是A股“試水”MSCI的第一步,但也是極為關鍵的一步,意味著A股向全球資本市場的“中心舞臺”堅定邁進,而國際資本市場也因A股的加入更加豐富。

一年準備後A股“入摩”,首批納入226只股票

MSCI為美國著名指數編制公司,是一家股權、固定資產、對沖基金、股票市場指數的供應商。目前絕大多數全球性基金都將這些指數作為跟蹤標準,特別是被動型指數基金。根據MSCI估計,追蹤MSCI指數的資金總額達3.7萬億美元。

MSCI去年6月宣布,從2018年6月開始將中國A股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和全球基準指數,同時開始提供納入的模擬名單。去年9月、12月和今年3月MSCI對該名單進行過更新。

記者從31日在上交所舉行的A股納入MSCI啟動會上獲悉,首批226只中國A股股票於當日交易結束後被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納入比例為2.5%,納入完成後其市值占MSCI新興市場指數權重為0.4%。在對納入標的進行動態調整的基礎上,9月A股納入比例將提高至5%,對應權重達到0.79%。

MSCI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亨利·費爾南德茲29日在北京接受采訪時表示,去年6月以來,相關工作取得了三項突破:一是國際投資者對於A股納入MSCI的反饋非常積極正面;二是滬港通、深港通每日額度擴大確保了足夠容量讓資金自由進入;三是中國人民銀行和香港金融管理局在保證離岸人民幣充足度方面做出積極努力。

北上資金創單月凈流入新高,短期影響或不大

“納入MSCI的股票是業績優良、持續分紅的藍籌股,說明外資更關註長線投資價值。對於喜歡短線炒作的散戶來說,這也許提供了一個改變投資習慣的契機。”有著20多年“股齡”的上海股民朱林軍說。

伴隨A股正式“入摩”的腳步,滬港通、深港通的北上資金備受市場關註。市場數據顯示,截至30日收盤,5月以來北上資金累計凈流入超過451億元。有分析指出,上述數據刷新了2016年12月深港通開通以來單月資金凈流入新高。此外,5月北上資金僅5個交易日出現凈流出,其余多數交易日均維持凈流入狀態。

瑞銀證券中國首席策略分析師高挺估計,兩步納入完成或將為A股市場帶來184億美元的資金流入。考慮到A股市場的自由流通市值高達3.4萬億美元,日均成交額達到750億美元,加入MSCI所帶來的資金流入短期內或不會產生較大影響。

業界認為,盡管短期增量資金規模不大,但A股納入MSCI將會為國際投資者開啟A股大門,幫助他們更好地了解和參與中國市場,分享中國紅利。同時,也將促進中國資本市場完善制度規則,進一步擴大開放。

證監會副主席方星海近日表示:“當前,國際機構投資者普遍低配中國資產。隨著中國經濟地位和人民幣國際重要性的不斷上升,今後一個時期,外資資產配置流入增加將是常態。”

未來納入步伐或邁得更大,中盤股在考慮之內

費爾南德茲透露,未來3個月內MSCI將與國際投資者、中國證券監管層、滬深交易所、港交所保持密切溝通。在他看來,海外投資者的體驗非常重要。這種體驗包括兩方面,即是否能夠順利買入和賣出A股股票,以及能否良好地適應A股的特殊性,如每日交易有限額,投資標的尚未覆蓋全市場,以及不能參與IPO等。

同時,MSCI將與中國監管層保持溝通,了解下一步中國對金融市場和證券市場開放的安排,包括進度、速度、時間表等。

匯豐前海證券研究部總經理孫瑜認為,越開放的市場定價效率就越高,規範程度也越高,這將進一步加快A股“入摩”的腳步。

富達國際股票基金經理周文群指出,目前中國的經濟體量和股票市場規模都位居世界第二,A股初次納入MSCI的比重顯然還不能與之匹配。“繼續納入是確定的,問題在於以什麽樣的步調來進行。”

費爾南德茲明確表示,希望未來MSCI指數納入A股的進程不再采用小範圍擴大規模、小比重提升權重的方式,而是“步伐能夠邁得更大一些”。

他透露,結束首次納入及提高納入因子的過程之後,MSCI將考慮A股市場的中盤股。“如果納入中盤股,MSCI新興市場指數的成分股將增加至1300只,其中超過600只來自中國,這將是‘跨越性的一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5111

A股今日“入摩”,中國擴大開放措施密集出臺

今年以來,從允許外資增持其在華合資券商股權至51%,再到6月1日A股正式被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即“A股入摩”),中國的金融開放進程正全方位加速。

不光在金融領域,最近一周,中國密集出臺擴大開放促進經濟升級舉措,且措施由點及面,逐步深入。

5月30日國務院常務會議的前兩項議題均與擴大開放相關:確定進一步積極有效利用外資的措施,推動擴大開放促進經濟升級;決定較大範圍下調日用消費品進口關稅,更好滿足群眾多樣化消費需求。

雖然所涉範圍相當廣闊,但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的各方人士普遍表示,所有措施中,最為關註新的負面清單(也即新的全國版外商投資負面清單和自貿試驗區外商投資負面清單)的內容和知識產權保護措施的落地。一位該領域資深觀察人士對第一財經記者稱,未來重點在推進服務貿易、投資與貿易便利化三個領域的進一步開放。

今年以來,美國單方面對中國挑起多輪貿易摩擦,中國也采取了相應的反制措施,這引發了一些人對於中國開放前景的擔憂。外交部中國國際問題研究基金會研究員,中國前駐舊金山、紐約總領館經濟商務參贊何偉文對第一財經記者稱,面對當前國際國內形勢,中國應該全力做好吸引外資工作,吸引外資企業、大企業來華投資,並與海外高科技機構合作。

商務部新聞發言人高峰在5月31日的例行發布會上稱,國家發改委、商務部正在會同相關部門,抓緊研究推動出臺新的負面清單,除了包括已經宣布的金融、汽車領域開放舉措之外,還將在能源、資源、基礎設施、交通運輸、商貿流通、專業服務等領域取消或者放寬對外資的限制。同時,新的負面清單還將通過給予相關行業一定時間過渡期的方式,列明未來幾年的開放舉措。目前,相關工作正在積極推進,新的負面清單將於6月30日前公布實施。

商務部新聞發言人高峰

外資積極進入中國金融市場

6月1日,共有226家A股大盤股公司被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按MSCI公布的進程表,A股首次納入將在2018年6月1日、9月3日分兩次完成。9月3日完成納入,納入A股的總比例5%,對應權重為0.73%。

盡管初步納入比例很小,但其具有里程碑意義,外資從“A股懷疑論”到不得不加速了解中國市場、布局A股投研團隊,再到用真金白銀投資A股,一路走來並不容易。“中國股票市場正式與國際接軌,這是繼人民幣被納入SDR貨幣籃子之後第二個里程碑事件。”摩根大通中國首席經濟學家兼中國股票策略主管朱海斌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5月29日,MSCI主席、首席執行官亨利•費爾南德茲(Henry Fernandez)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如果海外投資者在這個很小額度的納入中,能增進對A股市場的了解、提升對A股的信心,預計更多國際資本將會進入中國市場。”費爾南德茲提及,在“試水”過後,未來納入的比例會更大。

亨利•費爾南德茲

“在近期接觸到的全球投資人中,多數對中國狀況相對樂觀,認為中國經濟內生動力充足,且強監管是正確的方向。”香港惠理基金中國業務主管、投資董事余小波對第一財經記者說。

今年以來,外資機構也在積極進入中國。近期,瑞銀、野村和摩根大通相繼宣布已向中國證監會提交了設立外商投資證券公司的申請材料,擬持股51%。這意味著,外資可能將控股合資券商,而不只是參股。5月25日,第一財經記者獲悉,繼中國向外資機構開放信用評級市場之後,包括標普、惠譽等外資評級機構計劃在中國成立自己的獨立公司。

保險業對外開放也在提速。富衛人壽保險(百慕大)公司提交籌建富衛人壽的申請材料,安聯保險集團決定在上海獨資設立安聯(中國)保險集團,它們分別將成為中國擴大保險業對外開放後,首家外資持股比例達51%的合資人身險公司及首家外資獨資保險集團公司。

央行行長易綱5月29日在2018金融街論壇年會上再次提及中國的金融開放時表示,和中國經濟、金融發展的要求相比,金融業對外、對內開放還有很大的空間。無論對內資還是外資,無論對什麽樣的所有制,只要能夠改善金融的服務都要鼓勵進入,遵循準入前國民待遇和負面清單的開放原則,對各種市場主體一視同仁,都可以依法平等敵進入,在同等條件下競爭。

易綱同時強調,金融開放絕不是國門大開、一放了之。在開放的過程中,金融管理部門一是要加強依法金融監管,二是要堅持持牌經營。

央行行長易綱

積極有效利用外資

今年以來,各項開放措施,正在從高層的願景,逐步轉向具體執行。

4月10日,博鰲亞洲論壇2018年年會的開幕演講中,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描述了中國對外開放的願景: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只會越開越大。在擴大開放方面,中國將大幅度放寬市場準入、創造更有吸引力的投資環境、加強知識產權保護以及主動擴大進口。

彼時,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的專家和業內人士特別留意到習近平在上述演講中的表述:這些對外開放重大舉措,我們將盡快使之落地,宜早不宜遲,宜快不宜慢,努力讓開放成果及早惠及中國企業和人民,及早惠及世界各國企業和人民。

5月30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指出,要營造更加公平、透明、便利的外商投資環境,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努力保持我國作為全球外商投資主要目的地地位。會議確定:一是放寬市場準入。落實已明確的取消或放寬汽車、船舶、飛機等制造業領域外資準入限制的承諾。完善合格境外投資者制度,積極引入境外交易者參與原油、鐵礦石等期貨交易,支持外資金融機構更多參與地方政府債券承銷。二是對標國際提升投資便利化水平。今年7月1日前要完成修訂出臺外商投資準入負面清單工作。將清單內投資總額10億美元以下的外資企業設立及變更,下放至省級政府審批和管理。簡化外國人才來華工作許可程序,在中國境內註冊企業選聘符合條件的外國人才可在2個工作日內獲發簽證。三是保護外資合法權益。嚴打侵權假冒、侵犯商業秘密、商標惡意搶註等行為,大幅提高知識產權侵權法定賠償上限。

多位外資領域的相關負責人對第一財經記者稱,這正是對華投資外資企業所關切的:市場準入(與負面清單密切相關)、知識產權保護等核心問題,但與以往一樣,企業仍在觀望具體的落地和執行狀況。

而知識產權改革方面的最新進展是,一位知情人士對第一財經記者稱,今年將加快專利法的修改進程,有可能年內就完成專利法的修改,同時要加大行政執法的力度。

近兩周已經開始有一些技術操作層面的改革與簡政放權的開放措施先行出臺。5月16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為推動吸引外資便利化,從6月30日開始,在全國推行外資企業的商務備案與工商登記“一套表格、一口辦理”。

5月23日,國務院公布的《關於做好自由貿易試驗區第四批改革試點經驗複制推廣工作的通知》提出,11個自貿試驗區全力推進制度創新實踐後形成的自貿區第四批改革試點經驗,包括服務業開放領域等27項改革事項,將在全國範圍內複制推廣。同一天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在2016年開展的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的基礎上,從今年7月1日開始起在北京等17個地區繼續深化試點。

5月24日,國務院又公布了進一步深化廣東、天津、福建自由貿易試驗區的改革方案,提出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促創新,率先建立同國際投資和貿易通行規則相銜接的制度體系,形成法治化、國際化、便利化營商環境。

降關稅、便利化流程大力促進進口

除了吸引資本流入的措施正待全面落地,中國還通過大力降低關稅和便利化流程,擴大進口。

過去30年,中國主要的進出口結構仍為出口主導、進口為輔,伴隨經濟體發展至新階段,重視進口對整體經濟的升級促進作用,逐步提上日程,並在近兩年內提速。根據世界銀行統計,2011年至2016年,中國進口貨物和服務總額占全球進口市場的份額由8.4%提高到了9.7%。

5月30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從今年7月1日起,大幅降低一些產品的進口關稅,降幅從5.5到12.5個百分點不等,包括服裝鞋帽、廚房和體育健身用品、洗衣機、冰箱、洗滌用品等。

同一日,海關總署發布通告,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促進貿易便利化,根據有關規定,現將全面取消《入/出境貨物通關單》。

河南省進口物資公共保稅中心集團有限公司總裁徐平對第一財經記者說,這些措施對進口行業整體是利好,《入/出境貨物通關單》取消的便利化措施,主要原因是機構改革的結果,即海關總署與商檢合並。

今年11月,中國將在上海舉辦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中國主動開放市場的態度,得到世界各國和企業的積極響應。截至4月底,來自101個國家和地區的近1100家企業已正式簽約,展覽面積達18萬平方米以上,加上準備簽約的企業,總數已超過1800家。

值得關註的是,5月28日,為配合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相關工作,及時、準確掌握進口消費品供給和需求情況,商務部公布了近期主要消費品供需狀況。調查結果顯示,流通企業和消費者對進口的意願和消費需求都較旺盛,未來進口市場潛力巨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5122

新華社:A股“入摩”至少可以帶來可預期的三重積極影響

中國A股6月1日起被正式納入摩根士丹利資本國際公司(MSCI)相關指數。國際資本與中國證券市場通過MSCI實現的這一歷史對接,將推動包括A股在內的中國金融市場加速完善和成熟,也將為國際投資者分享中國經濟成長紅利提供更好的渠道和機會。

從2014年首次評估,到2016年連續第三年延遲納入,再到2017年評審通過以及2018年正式生效,MSCI納入中國A股的立場轉變,映射著中國金融市場在對外開放方面的持續提升和完善。而作為全球頗具影響力的指數提供商,MSCI在評估中國A股方面的專業和嚴謹,也體現了中國金融市場對外開放的含金量。

近些年,中國金融市場對外開放水平明顯提升。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QFII)、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RQFII)、滬港通、深港通等機制大大豐富了國際資本投資中國的渠道、提高了其投資額度,法律法規、市場監管等配套建設也取得長足進步。

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重要證券市場,中國A股正式“入摩”進一步提升了MSCI指數的權威性,受到國際投資者的廣泛歡迎。

對中國證券市場而言,A股“入摩”至少可以帶來可預期的三重積極影響:

首先,最直接的影響是會有穩定的國際資金流入。美國信安環球股票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兼基金經理李曉西預計,今年內將有逾210億美元資金流入中國A股,未來流入中國市場的資金量還會大幅增加。

其次,投資者結構將得到明顯優化。國際上追蹤MSCI的資金主要是機構投資者,隨著MSCI納入A股進程的逐步推進,中國A股市場投資者的機構化水平會得到明顯提升。

第三,有助於形成以價值為導向的投資理念。國際機構投資者更加看重長期穩定回報,不會過於在意短期市場波動,這有助於市場逐步樹立長期價值投資理念,減少非理性波動。

更重要的是,A股“入摩”只是中國金融市場向全球投資者開放的第一步。美國金瑞基金首席投資官布倫丹·埃亨認為,MSCI正式納入中國A股將為下一步規模更大的中國債券市場對外開放鋪平道路。就在4月份,中國領導人在博鰲亞洲論壇年會上宣布了一系列進一步擴大金融業對外開放的具體舉措,令全球投資者歡欣鼓舞。

MSCI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亨利·費爾南德茲表示,如果說過去幾十年中國實體經濟融入世界是全球經濟最重要的事件之一,那麽接下來中國金融體系融入全球金融市場將是下一個十分值得期待的大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5203

罕設工作小組 加速推A股入摩

1 : GS(14)@2015-06-11 11:38:05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50611/news/ea_eaa2.htm
【明報專訊】儘管A股入摩不成,但待遇卻與一年前被拒時已截然不同。昨日A股雖被拒,但MSCI卻破天荒與中國證監會共同成立一個非正式工作小組,旨在加速解決各項問題,助A股解決入摩障礙。另外,MSCI亦破例准許A股,於每年一次的市場分類評審期以外被納入新興市場指數。

事實上,早於2013年6月12日,MSCI宣布就中國A股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動全球徵詢,至2014年3月,MSCI就A股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計劃路線圖事宜,徵詢全球投資界反饋意見,直至2014年6月,MSCI宣布不會按原計劃把中國A股納入新興市場指數,但仍保留A股在其審核名單上,等待一年後重審。至昨日公布最新檢討結果,MSCI的破例,令市場憧憬A股距離被正式納入的進程,已逐步拉近。

MSCI:不必等一年後重新審議

MSCI董事總經理和全球研究主管Remy Briand表示,成立工作小組確實是全新做法,這並不是一個正式的團隊,但會聯合做出決定,因而會頻繁地舉行會面,電話會議,以求加速A股入摩進程。工作組成立目的是及時溝通,以解決投資者對於投資A股市場的疑慮為目標。具體而言,該工作小組將會討論配額的分配,資本流動性的限制,以及實益所有權這三點遺留問題。

另一方面,MSCI也指出只要此三大問題能得到解決,將即時宣布A股入摩,不必等待一年後的重新審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0782

MSCI開4條件 再研納A股 上證首季挫15% 業界﹕「入摩」機會微

1 : GS(14)@2016-04-01 14:16:29

【明報專訊】事隔一年,MSCI昨日宣布,將於6月份再次討論會否將市值約5%的A股,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MSCI表明,會否納入將取決於4項考慮因素,其中包括有關防止大規模自願停牌的措施之執行情?。分析認為,去年下半年及今年初股市波動時發生的事件,均增加了MSCI對A股的憂慮,故料A股獲在6月納入的機會不大。另外,恒指昨日在季結日微跌26點,報20,776點,首季累積跌1138點。



明報記者 徐寶文

MSCI表示,因應中國有關部門近期加強了內地市場與國際投資者的聯動性,故MSCI決定將於6月,再次就將A股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展開討論,並於同月宣布結果。若最終成事,將有市值約5%的A股獲納入指數,佔該指數總市值的約1.1%。

去年大規模停牌惹憂慮

不過,MSCI表明,MSCI的決定將取決於4項重要因素。首先,近期內地相關部門為改善QFII參與者在限額分配及資本流動性,實施了新政,MSCI將就此向國際機構投資者徵詢意見,以檢視其成效。第二,MSCI將繼續與內地相關部門,就處理在受益擁有權方面的問題繼續討論,因為這對投資者在委託基金經理投資時,有重大的影響。第三,內地去年下半年出現大規模自願停牌,以及今年初的股市波動,均令國際機構投資者對其流動性產生了憂慮,故其在防止大規模自願停牌的措施之執行情?,亦是考慮因素之一。最後,MSCI將繼續與中國證券交易所,就後者早前針對境外機構發行與A股掛?u的產品,而定出涉及反競爭的條款、限制產品上市等,展開商討。

恒指季結微跌 中壽累挫24%包尾

英皇證券(0717)研究部總監陳錦興認為,去年下半年大跌市時的「千股停牌」及「暴力救市」、今年初的「熔斷機制」事件等,均增加了MSCI對A股市場的憂慮;而MSCI雖然提出了4項「目標」,不過由於僅餘3個月,且內地市場及監管機構均正在整合中,故料屆時雖有進展,惟仍不足以說服MSCI將A股納入指數。

另外,昨日為季度結算日,恒指微跌26點至20,776點,累積全季跌1138點,跌幅約5.19%;季內表現最好的成分股為金沙中國(1928),升19.02%,最差的則是中壽(2628),跌幅達23.59%。上證及深成季內分別跌15.12%及17.45%,收報3003點及10,455點。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60401/news/ec_eca1.htm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891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