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台鐵站務員從負債千萬元到年賺四、五成 V型反轉 羅威靠技術分析贏回人生

2011-37  TWM




股市的分析有基本面和技術面,而羅威則是善用技術分析,從中體會起伏波動,曾手握七千萬元資金,在經歷大起大落的淬鍊後,學會做自己,並樂於分享他的操作絕學。

撰文‧吳美慧

原 本在鐵路局上班的羅威(本名賴宣名),一度快樂地在公務員和股票投資人兩種身分間轉換;當班時,他本分地當著一人車站的站務員,下班後,則是手握數千萬元 資金,在股市中「殺進殺出」的大戶。原本以為順遂的生活,會一直持續下去,然而,九二一大地震,卻讓他人生一夕間逆轉。一覺醒來,位在台中太平的住家半 倒,手中摩台指期貨大跌一○%,被迫斷頭出場,不僅財富瞬間蒸發,還從手握七千萬元的富翁,淪為負債千萬元的債務人,人生也從天堂掉進地獄。

初 期操作無章法 亂聽、亂買憑運氣「差一點崩潰!」回想這一段,羅威仍心有餘悸。他想過以死來逃避這一切,只要當班時,「火車經過、頭一偏」,所有的煩惱也會隨之而去。只 是,連續三次行動都沒有成功,彷彿感覺冥冥中有人拉了他一把。當下,他決定要勇敢面對問題,用自己擅長的技術分析,重新贏回人生。

九二一大地震前,羅威的生活跟大多數的公務員一樣,過著上班、下班、打卡的日子。一九八○年代,薪水一萬多元的他,看到投資股票的同事常常買東西來請客,直覺認為股票賺錢很容易,遂興起要投資股票的念頭。一九八八年,他開戶正式跨進股市,買的第一檔股票是台玻。

「當 時的台玻很貴,每股要一百元。」羅威現在還清楚記得當年的股價。至於為什麼買台玻?羅威說,曾經與同事討論過,就這樣,台玻成了投資標的。「買台玻排了三 天隊,才買到。」原來,當時股票漲停板的漲幅三%,加上掛牌的公司又少,在股票成為全民運動下,開盤後股票幾乎只有兩種價,不是漲停板,就是跌停板。

「好 不容易以漲停板買到時,當天收盤居然跌停板,回家被太太念了五天。」原來,羅威好不容易才買到的台玻,竟然連續跌停板五天,一直到第六天才止跌回穩,浮額 清洗後,又開始每天上漲,他嚇得趕快在一一二元附近出場。這一次出手,在驚險中,賺了一個月的薪水,卻也讓他對投資股票興趣十足。

一出手就 旗開得勝,接下來的戰功,更是讓他飛上了天。自稱當時是靠亂聽、亂買來操作股票的羅威,跟著輕薄短小的流行,選了一檔股本一.四億元的飆股——福昌紡織 (一九九七年下市)。他在每股六十二到六十五元間,用融資以每天買進十張的方式進場。連續買了九天,股價不動如山,等到第十天,用最後一筆資金買進後,竟 然出現神奇的變化。「一買完後,回頭看盤,福昌竟然漲停板了。」莫名其妙搭上飆股列車,福昌分兩段飆漲,直到每股漲到一八○元後,他開始以每天賣出二十張 的方式,賣出手中持股。這一趟羅威賺了一千二百萬元,幾乎是當時月薪的一千倍。

「錢賺得太容易,不是好事。」羅威說,當時完全沒有用技術分析作股票的風氣,那是憑運氣賺來的錢,以為在股票中賺錢就是這麼容易,所以開始亂買股票,「很快,三個月就輸回去了。」這是他操作生涯中,第一次的失敗。

很快的,第二次失敗又來報到。他萬萬沒想到竟然栽在台中同鄉──光男這檔股票上;當時,光男生產的肯尼士網球拍,全球知名,基於同鄉、又是知名企業下,他在高點追進。

沒想到光男營運每況愈下,前後融資被追繳三次,繳到身心俱疲後,以為沒事了;更意外的是,光男最後竟因周轉不靈,股票下市、淪為壁紙。這一次讓他虧損半數的資金,實力大傷。

當年,台中市文心路三層樓的透天厝一棟二百萬元,一千二百萬元,足足買下六棟。「如果那時知道買房子,就可以把錢留下。」羅威懊悔地說。

接連的慘痛經驗,讓羅威思考,要如何才能把賺來的錢,扎實地留住?當時,他在大展證券看盤,收盤後,券商都安排老投資人幫客戶解盤。他第一次發現原來數學可以用在股票分析上,讓他興奮不已,並下定決心,要從技術分析中找出在股市中賺錢的祕訣。

於 是,羅威開始瘋狂般地到處上課、學習。只要報紙有登「股票教學」的小廣告,他就報名上課,就算是請假,也要去上。從九三年到九八年間,他幾乎每天上課,那 種專注與投入的程度,連老婆都懷疑他「著魔」,甚至向公公告狀說:「阿名瘋了。」K線、MACD、RSI、波浪理論、型態理論,只要是技術分析的課程,他 統統都去上。到處拜師學藝,上過課的老師超過三十位,光是學費就繳了兩百多萬元;其中,認真跟著學習一年以上的老師,就有五位之多,在股市學校中,堪稱是 一位認真的學生。

這段期間,羅威的操作以摩台指期貨為主,因為看盤精準,並靈活運用技術分析,讓他的成績斐然。當時完全沒有資金控管的概念,他不斷把獲利再投入,台指期的投資部位從二百萬元,快速增加到數千萬元;在九九年九二一地震前,他手上期貨部位價值高達七千萬元,戰果傲人。

九 二一震撼人生 家人支持重振再起然而,這樣的情形卻在九二一地震後,一夕之間完全改觀,不只住家半倒,期指也斷頭出場,負債千萬元。「我本來以為太太知道真實的情況後, 會跟我離婚。」的確,從優渥穩定的日子,突然變成家徒四壁、債主上門,那時太太因為照顧小孩,而沒外出工作,兩個小孩還在念國中,都是需要花錢的時候。所 幸,明理的太太不僅沒有埋怨他,還跟他一起共同面對,成了他解決問題的精神支柱。

從家人的身上,他看到支持與分享的可貴,在自殺不成後,他決定認真面對,儘管這是一條艱辛又漫長的路。「也許,這就是所謂的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吧!」羅威有感而發地說。

「每天在家吃完早餐後,在上班的路上買一杯六六○CC的珍珠奶茶當中餐,沒喝完就當晚餐。」羅威盡量節省生活上的每一分開支,就是希望多省下一分錢,早日還清債務。

「九 二一改變了我。」羅威認真且誠懇地說。歷經九二一刻骨銘心的痛,徹底改變他的人生觀,最大的改變,就是了解「分享」的意義。在這之前,由於投資成果豐碩, 不少人想從旁向他學點操作技巧,都一概被他拒絕。羅威認為,這些花了巨資和心血學來的操作祕訣,是他賺錢的法寶,不可能輕易與他人分享。

然 而,九二一之後,他開始在奇摩家族寫部落格,把自己在技術分析上的心得與網友分享,同時也利用寫作來抒發情緒。羅威不會打字,又請不起人,只好利用下班時 間,在電腦前,用ㄅㄆㄇ一個字一個字地敲出來,「打一篇五百字的稿,要花三個小時的時間。」他利用一篇篇部落格上的文章,把過去不願分享的賺錢祕密,一一 傳授給不認識的人。

這時,羅威的妹妹剛好出售一棟房子,遂把售屋的五百萬元資金交給他做股票,並約定停損點二成,但賺了全算羅威的。就在省 吃儉用、教課、寫稿、依照技術分析謹慎操作下,經過六年,終於把債務還清,有了新的人生。再過兩年,滿五十歲時,他送給自己一個禮物──退休,作為揮別過 去、重新生活的開始。

「我的人生觀很簡單,前面二十五年由父母養我,中間二十五年我要養育子女,最後剩下的人生,我要和家人一起過自己的生活。」現在,正是他開始他口中「過自己生活」的階段。他現在最大的樂趣,就是看盤、操作股票,和網友聊聊天,陪太太散步、買東西。

從 未接受媒體採訪的羅威,曾寫過《活出股市生命力》、《趨勢生命力》、《轉折生命力》、《波動生命力》等四本著作。每一本書,他都用輕鬆詼諧的筆調,把艱澀 難懂的技術分析詮釋清楚;更重要的是,每一本書的背後,都有他的血淚史。他希望把自己所學,咀嚼出來的精華,與人分享。技術分析,曾經讓他從絕望中重新站 起來,他也希望這套方法,能夠幫助曾經與他有過一樣經歷的投資人。

別貪多「選擇一招最適合自己的就好」對於技術分析,羅威首先提醒投資人 「學太多會亂掉,太多東西放在一起,反而不知道該用哪一招比較有用。」譬如,從KD來看,黃金交叉線形轉強,應該可以進場,但把MACD放進來參考時,又 覺得時間還沒到;等到所有的技術指標都轉強時,跳進去買,往往又買在最高點。

「選擇一招最適合自己的就好。」這是羅威經過二十年的操作,繳 交無數學費後,淬鍊出來的重點。「我覺得KD最有用。」羅威語氣堅定地說,「我比較擅長KD,也摸熟了KD,覺得KD最簡單也最好用。」KD要怎麼運用, 才能為自己的投資加分?羅威說,同樣都是KD,在月線、周線以及日線上的功能不同。大致上,月KD是用來選股,找尋可以長線投資的股票;周KD則是找股票 與月KD同步的買點;而日KD則是用來找正確的切入點,只要量價對了,就可以進場。在長線保護短線的概念下,從月KD來選股的安全性,以及投資成功的機率 最高。

此外,KD值二十和八十,是兩個格外重要的數字。若KD值在二十附近往上交叉,就是找買點的時機;反之,在八十附近往下交叉,就要開始找賣點。

羅 威特別強調,月KD在高檔都會出現鈍化現象,鈍化就是強勢,強勢中股價不容易下跌。所以高檔鈍化並不是賣點,可以等到跌破八十後再賣也不遲。羅威說,「最 重要的是,KD高檔鈍化後,回檔往往會再創新高。」只要搭配月、周、日KD來操作股票,可以買得安心、抱得放心,績效又不錯。

前年,他利用 這套操作法,買進台塑、正新、義隆電和原相,投報率達到一.五倍,雖然和買進飆股的投報率差很多,「但至少可以睡得著覺、吃得下飯、笑得出來。」令人關心 的,進入兔年,面對如兔子般蹦蹦跳跳的大盤,又該如何操作?羅威指出,大盤從八三○○點開始,每隔五百點就有反壓,大盤上檔在九三○○點、九八○○點和一 ○三九三點都有很大的解套賣壓;這個盤除非有大利多,否則要闖過層層關卡並不容易。「九八○○點之前我會先走一趟。」羅威說,從技術分析上來看,九八○○ 點附近的壓力很大,保守起見,他會在這個點數之前先出清,或是賣掉手中大部分的持股,以避免受傷。等到拉回後,再觀察拉回的方式,決定重新進場時機。

大盤有回檔疑慮,個股還能操作嗎?「從月KD去挑股準沒錯,」羅威說,「長線看得懂,短線姿勢差一點,無所謂。」他以開車為例,從台中到台北,可以一路開到底,也可以在休息站休息一下,再出發,最後一樣還是會到台北,雖然時間慢了一點,但總比開快車,出狀況還好。

完 全按表操課 就能賺錢羅威特別強調,一定要按照習慣的「系統操作」來進出股票,就算是漲得慢一點,但只要是賺錢就好。他每個月都用條件選股,選出月KD剛剛低檔黃金交 叉不久的股票。在這波大盤下跌中,選出國巨、國喬和力鵬作為標的,並照技術分析按表操課,該進場就進場,該出場就出場,一樣可以賺錢。

經過二十年淬鍊,羅威已經練就一身「不為所動」的功力,完全依照技術上的訊號來操作股票。曾經救他一命、讓他東山再起的技術分析,未來也將是他再度累積財富的法寶。

羅威股市浮沉大事紀

進場第1年獲利千萬元

● 1988年,買進畢生第一檔股票——台玻。同年,買進福昌,最後以獲利1200萬元大勝出場。

● 1990年,買進光男,結果股價狂跌,最後倒閉,被連續追繳3次融資保證金,最後「自願」斷頭出場。

7000萬財富一夕蒸發

● 1993~1998年,到處「拜師學藝」,展開瘋狂式的學習,總共向30餘位老師請益,花了200餘萬元學費。

● 1999年,財富高達7000萬元,同一年,921大地震,他的財富蒸發,還負債1000萬元。

還清債務 學會分享

● 2000年,在奇摩家族用羅威(Railway)當筆名開始寫部落格,與投資人分享技術分析選股的方式。

● 2005年,還清負債。

● 2006年,開始出書。

● 2007年,從鐵路局辦理退休,開始當專業投資人。利用擅長的技術分析法,每年穩當獲利50%。

羅威示範教學

──以台塑為例

台塑這檔股票,羅威利用「鎖股」的方式來回操作,且時間長達兩年,以他操作模式的投報率計算,獲利約1.39倍,賺得穩當又安心。

在台塑月KD值於20附近黃金交叉向上時,準備開始找買點;在月KD值在80附近往下交叉時,準備找賣點。通常,月KD值在80以上時,有可能出現高檔鈍化,往往還會在高檔震盪3到5個月,所以不急著賣,等到月KD值跌破80再賣出即可。

買進理由:

● 月KD以及周KD值同時都在20附近周交叉向上。

● 低檔出現長紅K棒,控盤者作多心態濃。

● 在42~45元進場

賣出理由:

● 短線高檔出現長紅K棒,擺出攻擊架式,但第2周高價無法突破前1周高價,顯示攻擊無力,先行出脫為宜。

● 70元附近先行拔檔。

買進理由:

● 回檔修正出現長下影線,加上第2周出現長紅K棒,小底部確立。

● 周KD值在40黃金交叉向上,趨勢轉多。

● 63元進場作多。

賣出理由:

● 周KD值在80出現黃金交叉往下,但月KD值還未黃金交叉向下。

● 任何股票晉級成為「百元俱樂部」一員前,一定會先行震盪。保守起見,95元附近賣出,落袋為安。

羅威大盤走勢預測

這波在8500點的多方缺口不宜被補上,若失守則下看8200點,這次是周線等級的回檔,大跌後至少回檔整理3周以上,才會完成。

這波日線的8520點的缺口(2010年12月1日收盤價)最低補到8521點(2011年2月23日)並沒有補完。目前觀察重點:1. 此缺口如果不補,在這裡有機會做出右腳。

2. 如果此缺口將來還要補,那麼此次反彈應該不會過8874高點,回檔再破低就補了。

另外,因為上個月的月KD出現高檔鈍化,以技術面來說,已是該強就強的表現,將來要等到K值跌破80以後,才會有月K級數的回檔。

綜上所述,大級數的月K向上、周級數的K向下回檔、日K反彈,整體來看,是持平偏多的整理格局。周K因為雙均線都往上,回檔應該可以獲得有力的支撐。右邊預想圖是目前最佳規畫的方案。

看好個股:國巨、國喬、力鵬

羅威的操作口訣

1. K線是價格的紀錄,K線之下有平均線,平均線是看方向。18日均價和50日均價,只要趨勢向上,就可以作多。這就是「兩條均線和一個指標」的操作法。

2. 「過前高會壓回,破前低會反彈」。多頭趨勢下,過前高的壓回以及破前低,都是買點。

3. 「鈍化回檔、再創新高」,在鈍化回檔時,轉強就買,這種股票至少會獲利一、二成,且至少有3到6個月的多頭走勢。

4. 18日均價,站上,作多。跌破,賣出。

5. 當日(周、月亦可)成交量為前五交易日平均量的1.5倍者,即可視為爆量;爆量搭配KD出現向上突破型態,就是最好的買點。

6. 月KD在20,準備找買點;月KD在80,準備找賣點。

7. 好股票(強勢股)漲出去,一定不能回來;拉回來就不是好股票。

羅威的操作哲學

1.持股永遠不超過五檔,避免自己無暇顧及,錯估買賣時機。沒有先痛下苦功研究,以及有確立資金控管底線,請不要投資股票,任何時候,資金都不要買到100%。

2.除非大盤周KD、月KD同時翻揚向上,才可大膽一點融資買進,平時只做現股交易;沒有上述的情形,持股一律低於50%。

3.任何商品都可由技術來分析,大盤其實也是一檔個股,順著大盤的KD定方向,找月KD和大盤同步的股票操作最有利。

4.平時會有30至40檔候選股,上市掛牌超過2、3年的公司才列入考慮,新股再好,周K也只能畫出3、5根,無法當作研判依據。

5.若要做相對長期「鎖股」(單指鎖定一支股票的波段,來回作多、放空),就會參考配息、配股紀錄。只要看到連年有穩定、殖利率相對高的配息,就會放心持續操作。

6.先用程式,以月線來找剛剛黃金交叉或是準備黃金交叉的個股,雖然K值略小於D值,但中間的乖離縮小,那時就要開始注意,準備找買點。

7.不要寄望買在最低點、賣在最高點,那是散戶做不到的事,技術指標也常因為騙線而失準。以個人指標研判,預測高點大約誤差為500點,再追上檔利潤已經有限,不如提早下車,還可躲過重傷害。

8.選股前務必先觀察月線,月線在相對低價盤整打底者,接下來股價必漲。這是擴大安全邊際,用長線保護短線,周線拉長一點也有類似功能。只要觀察到這種股票,就該把線圖換到周、日線尋找回檔買點。

9.火災股必有後市,只要公司不燒光,股價回檔後,就要準備找買點。從南亞、聯茂等發現,火災股會出現「越燒越旺」的現象。

10.要懂得停利與停損。股票買進後,在最短的時間內發現不對,要賣掉停損。同樣地賺到手的股票,一定要停利,至少要在股票跌回到成本附近前,賣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126

失敗的贏家:蔡東青財富從800元到43億

http://www.21cbh.com/HTML/2012-11-9/1NNDIwXzU1ODc1NA.html

從地道的農家娃,到坐擁43億元的富豪,動漫第一股——奧飛動漫(002292.SZ)董事長蔡東青的經歷頗具傳奇,可以說,是一部典型的中國沿海企業家的奮鬥史。

沒有華麗的簡歷,也沒有煊赫的身世,更沒有令人豔羨的學歷,蔡東青身上有的是上一代沿海企業家明顯的風格:低調、務實、智慧、堅韌、變通。

為外界津津樂道的是,蔡東青把每一次失敗都轉化為獲得更大成功的轉機。因此他也常常自稱是「失敗的贏家」。

令很多人好奇的是,一個初中畢業、文化水平並不高的小夥子是如何成為一家文化產業上市公司的掌舵人?與蔡東青有著十多年打拚經歷的奧飛動漫董秘鄭宇東告訴《第一財經日報》:「在事業上,蔡董有著很深鑽研精神。」

1969年出生的蔡東青,父輩都是地道的農民,而他又是家中的老大,家中還有兩個弟弟,在家境艱苦的情況下,為了維持家庭生計,蔡東青初中畢業就開始了打工生涯。

在每天12個小時的工作上,蔡東青持續「鑽研」。他注意到小喇叭很受歡迎,而且生產工藝簡單,於是在1986年,17歲的蔡東青讓母親幫他借了800元錢,買來一台手壓機,建起了製作塑料小喇叭的家庭作坊。

事業稍有起色時,為了盡快把事業做大,蔡東青與一位親戚合夥,無奈由於兩人思路不和、產品不對路,投資全部賠光,蔡東青經歷了人生第一次失敗的打擊。

第一次失敗打擊後,蔡東青一度感到迷茫,不過,堅韌的他並沒有放棄。通過仿製義烏生產的大喇叭,產品迅速成為市場的香餑餑,訂單紛至沓來。這次成功也給蔡東青積累了創業的第一桶金。

愛鑽研的蔡東青不滿足於這點小成就。他通過在香港考察,發現日本玩具四驅車很受歡迎,於是果斷引進到內地市場,產品一炮而紅,深受青少年喜愛。但,面對全國成百上千家玩具製造企業,一個四驅車很容易就可以被仿製。如何讓產品脫穎而出?蔡東青敏銳意識到了品牌的重要性,通過舉辦四驅車大賽,蔡東青的四驅車熱銷全國,年銷售破億元,佔同類產品五成市場。

隨後,蔡東青力排眾議花重金引入日本動畫片《四驅小子》,這也讓蔡東青首次接觸到了動漫產業,為他後來的轉型埋下伏筆。

動畫片的熱映帶動了產品的熱銷。但商場風雲變幻難測,正當蔡東青春風得意時,其公司再次陷入低谷,產品被仿冒嚴重,銷售滑坡,銷售團隊信心低迷……

經歷過多次失敗的蔡東青顯然不再是當年躲在被窩哭泣的年輕創業者,他認真研究美國孩之寶和日本萬代的成功經驗,決定進行戰略轉型,強化「動畫片+玩具」的模式,要打造最有價值的動漫產業鏈,這一決策讓公司成功轉型。

對於蔡東青而言,動漫是個陌生的行業,為了避免風險,公司先與日本萬代合作開發《迪迦奧特曼》中的人物和器械等動漫玩具產品。積累一定經驗後,2004年,蔡東青決定投入數千萬做動漫,這一決定引起了公司管理層牴觸,很多人反對這一決策。

鄭宇東回憶:「那是一段漫長而艱難的過程,從決定投拍到第一部動漫做出來,經歷了兩年的時間,這期間誰也不確定這麼做能不能成功,事後證明董事長的決策是正確的,在外人眼裡董事長的『冒進』,背後是對行業深入細緻的瞭解。」這次成功轉型也讓奧飛動漫成功避開了2008年玩具行業的寒冬。

2009年9月10日,奧飛動漫頂著「中國動漫第一股」的光環順利上市。上市後,蔡東青也成為了億萬富豪,2012年福布斯中國富豪榜,蔡東青以43億元身家位列富豪榜第222位,從800元起家到43億元的巨大蛻變也引起了外界豔羨的目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9725

觀《傳奇人物X先生從1400元到7億的真實故事》有感 ABCSTOCK

來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3f36780102vbl8.html

從1400元到7億傳奇故事——兼談本周經濟與股市複旦大學金融與資本市場研究中心主任 謝百三教授
        
       X先生從1400元起家,從楊百萬式的買國債現券(從東北到上海轉賣開始),現在已達到7億的輝煌戰果了。有人不信那就不信吧。他就在上海,就在黃浦江畔。他有幾點打勝仗的經驗:
      
       一、非常註意學習,讀報,上網,追蹤市場熱點,並把視野擴展到國際,特別是美國。因為美國是世界經濟的引擎。
      
       二、他也非常註意了解洞察中國證券市場的優缺點及特點,如:中國證券市場特別喜歡啟用從美國回來的留學生、博士生及工作人員,註重“洋槍洋炮洋玩意、洋理念”。美國以“市夢率”大炒網絡股市,他判定必會影響海歸的經理和操盤手們,於是梅林,送水網站的梅林會大炒。
      
       三、他“理解大眾心理,領先大眾一步。”在漲停板打開徘徊的幾天中,大膽建倉。這一點非常重要,領先大眾三步就是文革中反jq的勇士們,遭遇會很慘,會被整死;但落後大眾一步,則又早已漲過了最佳時點。因此,“理解大眾,並領先一步”為最好。
      
       四、他博覽群書,並尊師重教。對吳敬璉教授十分敬重,並深知他受到zhu*總理尊敬與重視,是與厲以寧齊名的兩大經濟學家之一。吳一語道破天機,梅林怎麽不跌呢?(這是我從中國證券報上看到告訴他的,他急忙查閱,果然是的,馬上逃梅林)。他的悟性,靈敏度是很高啊!
      
       中國經濟全球增速第一,然而中國股市卻全球最差。在這個基本無效市場中,一定要以X先生為榜樣:學習,尋找,探索,理解市場與大眾,運用mao*軍事思想,機動靈活,積小勝、小勝為中勝、大勝。
       一、從工程師到股民、債友
      
         X先生不願說出他的真名,他說“就叫我X友吧”。他是從工科大學畢業的,搞自動化控制。他為人善良,不善於搞官場與社會交際,對人友好,見了人總是樂呵呵的。他在業余時間里研究起了股票、債券、期貨等,並利用業余時間炒股、搞國債買賣。他起先僅有1400元錢本錢,通過到東北做國債現券的異地交易而掙了2萬多元錢。接著買了一些股票,通過炒二手股掙了一些錢;後來又買了些1992年的國庫券,結果一下子增加了4萬元。
      
         1992年10月,時股市處於600點的位置上,他從一份公開發表的調查報告中計算出,上海完全投身於股市的二級市場的40萬股民剩余資金還有40億元,而此時已公布的股票大部分都已上市,因此,股市雖還在下跌,但X友已開始以倒金字塔方式逐步建倉進貨。他算出來,僅股民們這些資金,就可以將股市托起到800點以上,他認為“氯堿”這艘遠洋巨輪上市後,股市的恐慌癥就會好轉、消失,一個轟轟烈烈的牛市就會到來。後來股市一直跌到392點,X友的錢也都已打完了,這時他雖然心里有些不安,但依然樂呵呵地上下班,安慰擔心不已的妻子,他堅信冬天之後就是春天!果然,氯堿、聯農等一上市,股市就呼呼地漲起來了,而且第一波就直沖800點,大家都誇X友算得準。但他卻懷疑自己算錯了,是不是還有一波。股市到800點後,開始回頭,他捂住不跑;股市回到600點停住了,他頓時醒悟過來:
      
         這是回檔一下,讓踏空的股友及新股民加入後續資金呢。果然,股市第二次又沖到800點了,很多人勸他跑,說:“再不跑,又得回去了。”他不跑,說:“一定還有第三波。”果然,股市在大量新生力量、後續資金的援助下,加上“透支盤”的助威,風風火火地沖上了1500點。X友開始坐不住了,因為他感到市場資金已經用完了,他現在是整天都在想著什麽時候跑。但他畢竟是人而不是神,1500點,他沒跑;後來股市向下直瀉,出現了日振幅200點的奇觀。“不好,股市累了,得向下走了!”趁著申華配股引起的反彈,當股市又沖到1300點時,他全數以低於市價的報單,全部撤了出來。
      
         從這以後一直到1997年,他再也沒有進過股市,他認為:“這個股市從長遠來看,還沒有到投資價值區,我是靠理性、智慧打仗的,不參加了。”但他很感激股市,因為他手里有了20萬資金。從此,他就把眼睛盯住了另一個新興市場——國債交易。這使他對金融市場的探索、了解、運作開辟了一個更廣闊無垠的新天地,使他的人生發生了重大的變化。
      
         二、從楊百萬式的現券買賣到國債期貨拼搏
      
         X友剛開始時也像楊百萬(楊懷定)那樣,來回於東北與上海之間,搞國債的現券異地買賣。那時他的生活也夠辛苦的,因為他已經停薪留職了。他三天兩頭坐船去大連,再換公共汽車、大卡車,有時為了趕時間連飯也顧不上吃。遼寧出蘋果,所以他餓了就買蘋果吃,又可解渴,但長年累月吃蘋果還是吃膩了,現在再也不肯吃蘋果了,看到蘋果就心煩。雖然苦,但他心里卻像有一盞燈,因為在東北朋友的幫助下,他的存款正在迅速增加,到1993年10月25日,上海證交所開出國債期貨交易品種時,他已有了40萬元。他以其中的14萬元買了保值的金邊債券——000193(1993年3年期國債現券,後來到期兌付了171.99元),從此就再也沒去動過它。“這成了我生活的保險金,如果做期貨虧了,虧到只剩14萬了,我就金盆洗手了。”他說,“那說明,我不是那塊料,那就退出來,用這14萬過平常日子。此外,有了這14萬,我心也定了,敢於在債市中輕輕松松地去拼搏。”
      
         這樣,X友真正投入國債期貨市場的就是26萬元。從那時起到1995年7月,過了17個月,X友26仗全勝,且大多數是大勝。雖然他也有浮動賬面虧損,最多一次虧過8萬元,但他能總結經驗教訓,錯不過兩次,且大多數是賺大錢的。到了1995年5月18日,他已擁有600多萬元。他對國債期貨市場充滿深情,他說:“我每天讀書看報,研究政策,把國債現券、期貨市場弄得滾瓜爛熟,靠政策、靠數學、靠理性、靠科學、靠智慧,向市場掙錢。我們不會搞人際關系啊!知識分子,就是得靠自己的智慧去闖!”他向我介紹了其中的幾大戰役。
      
         三、妻子一席話使他的資金一天翻了番
      
         X先生進入國債市場後,一個最重要的事件就是他到上海圖書館通過一個月的學習、鉆研,徹底弄懂弄通了保值儲蓄率、通脹率、零售物價指數、居民消費品價格指數等與國債期貨有關的基本知識。這為X先生以後的國債期貨運作打下了紮實的基礎。他後來之所以能26仗仗仗全勝,概源於此。
      
         有一次,他經過反複計算,發現有一個國債期貨品種如果介入,勝算的概率為95%。依他平時的風格,只以10%的資金做國債期貨,以90%的資金做風險投資的保證金準備金。但這一次勝算的可能性太大了,他開始變得極度不安起來,在後院的林蔭道上來回地走著,長達幾小時。午夜3點,妻子找出門來,知情後,說:“算準了,就大膽地幹,大不了虧光了回工廠去,我們的名字還在廠里吶,本來就是工人麽,我會陪你的。”X先生心里豁然開朗。第二天開盤後,他以全部資金25萬滿倉殺入,結果當天就漲停板,資金翻了一番。
      
         晚上,他高興極了,睡在床上看著天花板,想:這個證券市場真神啊!太好了,真該感謝deng*的改革開放,有了這麽個好市場!
      
         四、讀報學文件發了一次大財
      
         1994年10月,1992年5年期國債的對應品種315(1994年12月底兌付的期貨品種)走到了118元價格的位置上,這個品種價格與該現貨品種(1997年4月1日到期,到期本息152.50元)的票面收益率為13%左右(當時市場對於1992年國債有無貼息問題還無人議論,可視作無影響),而當時的保值貼補率為6%左右。根據人們的預測,1992年5年期的092現券加上保值貼補率一起,收益率起碼有14%。而事實上,118元這個價格還遠遠未到位。此時,315品種開始啟動,價格緩緩上漲,當時大多數債友看空,認為價格拉得太高了,“是某北方大機構借了巨額資金在拉擡,瞎搞,拔高出貨。”X友不敢輕易作結論,他得去讀讀報紙、學學文件。
      
         此時,在湧金投資理財顧問有限公司的發起資助下,北京開了個國債問題高級研討會,有官員指出:中國國債市場要實現四化,第一化就是國債利率市場化。這引起了X友的深思:這對債市意味著什麽呢?不久,有官員又在另一場合指出:中國將來的國債、金融商品的市場利率應該以銀行同期利率、為全體人民接受的利率為準。此外,X友還發現,有關方面還在不同場合多次強調:中國的國債利率一定要走國際慣例道路,國債利率應低於銀行同期利率。X友逐字逐句地吃透這些話的精神。還有一件事更是深深觸動了X友:當時北京發了一只2年期的“地鐵債券”,年利率為14%,竟然被一搶而空。X友心里一亮:利率應以全體人民接受的利率為準,那315品種的收益率13%加貼補率6%(當時市場的預計)約為19%左右,大大高於地鐵債券的收益率,這說明315此時的價格太低。他又查了當時的銀行2年期利率約為11%左右,更加意識到315價太低,收益率太高。經過2—3天思考,他不顧大多數債友反對,毅然做多,以50萬元在118元價位打進1000手。果然,經過多空一番拼搏後,315價格開始急劇上漲,漲到120元時,X友獲價差2元,盈利40萬元,遂高高興興地平倉了結。
      
         X友說:“後來實際上漲到128元,最後混合交收時跌到123元。但當時自己資金不足,怕再跌回去,落袋為安思想較重;回想起來,太可惜了。”X友對這場戰鬥的三點體會是:一、不要怕什麽大機構、小機構,應堅信真理;無論價格被他們如何扭曲,最後總得以財政部宣布的價格為準。二、要多看報、看書。他眼睛亮亮地說:“報紙當中有黃金啊!”三、做國債要算收益率,現貨、期貨收益率都很重要,比股市中的市盈率還重要。
      
         五、牢記巴菲特的警言,做只賺不虧的品種
      
         X先生近年來十仗九勝。雖然他也出現過重大挫折,從高位一下子就虧到一半以下;但他咬咬牙出來後,反複思考,感到自己還是小看了中國證券市場的巨大風險。於是他記住了股票大師巴菲特的警言:“投資理財的第一條規則就是不能虧損;第二條規則就是記住第一條規則。”以後,他就下決心尋找那些只賺不虧的證券品種。如:2011年之前2~4年的攀鋼釩鈦,2次收益都很高;2011年4月25日,這個股票從8.20元半年內上沖到10.55元到14元多;在13元一帶獲利了結。他建的倉位高達60%,當然大勝一場。
      
      
       個人戰略投資者的寬闊胸懷
      
       X友很不願意讓人們認為他是個炒股高手,是個被人羨慕的個人大戶。他一再說自己是個個人戰略投資者。他十分欽佩mao*,說他的哲學思想、軍事思想太了不起了;他對mao*的《矛盾論》中的許多重要觀點都是反複學習,並用於股市實踐。他對deng*也很熱愛,說小平給我們帶來了富裕的生活。他生活依然簡樸,戴著塊80元的舊手表,整天樂呵呵的。在自己手里擁有600萬資金時,他在上海鬧市區買了套期房,解決了自己多年房子太小的問題;在資金達到2500萬時,他又買了套新房;在資金達到8000萬時,他則買了幢別墅。不知是否因為毛主席過去坐的是紅旗牌小轎車,他也買了輛紅旗牌小轎車,但事後他卻多次說,上海出租車太方便了,這個小轎車投資還是有些不太合算。
      
       他妻子也想炒股,他想了想,只同意她拿2萬元去炒炒,說:“多數是虧的,二手股風險太大。”X先生在筆者的說服下,終於同意到複旦大學、北京大學和對外經貿大學等高校來進行講學。同學們對他那高瞻遠矚的戰略分析、精彩的演講、謙虛和不張揚的奉獻精神報以熱烈的歡迎。當人們問他有了這麽多錢以後幹什麽時,他說他希望成立一個私人管理基金,希望以後有機會能與索羅斯鬥一鬥。至於錢麽,他說:“沒有是不行的,但太多了也是沒有用的,將來一定是取之於社會,用之於社會。你們是可以看得到的。”他為人謙虛,依舊與平常人一樣,每天高高興興地去買報紙、買菜,而且喜歡到祖國各地的名山勝水去旅遊。他至今仍不希望過多張揚,而是希望過一種平平靜靜的生活。
      
       成功的投機者具有;胸懷大誌 厚積薄發 勤奮好學 意誌堅韌  善於撲捉機遇 生活上淡泊名利 。。。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9290

9.9元到25億元,卷皮網如何從電商巨頭間殺出一條血路?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4/12/4054446.html

據卷皮網總裁夏里峰透露,折扣電商導購網站卷皮網本月即將完成數千萬美元的B輪融資,投資方將於不久後公布。而就在今年7月份,漢理資本、紐信創投和聯創三家剛剛對卷皮網註資5,000萬人民幣。

據卷皮網總裁夏里峰透露,折扣電商導購網站卷皮網本月即將完成數千萬美元的B輪融資,投資方將於不久後公布。而就在今年7月份,漢理資本、紐信創投和聯創三家剛剛對卷皮網註資5,000萬人民幣。

成立於2012年2月的卷皮網定位於折扣電商,通過整合各大電商平臺上低價、優質的小商品,為消費者提供導購服務。創立這一品牌的是華中科技大學的畢業生黃承松,這位出生於1987年的CEO還未滿30歲,而另一位創業合夥人夏里峰也剛剛30出頭。

還是學生時,黃承松便萌發了做折扣電商的想法,但當時市場上還沒有任何類似網站出現,對於如何把這一商業想法落地還沒有具體的參考範本。創始團隊便依照淘寶“聚劃算”網頁上的公開規則開始逆向摸索,根據操作需求設定對應的崗位和流程。

9元9起家,年銷售額做到25億元

成立初期,卷皮網只提供10元以下商品的導購。這一名為“九塊郵”的低價策略迅速打開了三四線城市的市場,2012年平臺的成交額便突破1.5億人民幣。隨後,為拓展商品種類,卷皮網又推出了20元、50元及百元左右價格商品的導購服務“卷皮折扣”。至今兩個折扣品牌同步推行,網站日呈現折扣單品500-800件。

據夏里峰介紹,目前卷皮網已積累用戶3,000萬,是2013年用戶數的3倍,2012年用戶數的10倍。預計2014年平臺銷售總額將突破25億人民幣,達到2013年7億銷售額的近3.6倍。

25億的年銷售額或許只是一家綜合性電商平臺的零頭,但這一折扣導購網站的發展趨勢和速度足以向市場證明細分電商的前景。

“淘寶、京東和亞馬遜等大型綜合電商很可能面臨小品類電商的聯合沖擊,未來很可能以細分電商為主,像垂直電商、單品電商和折扣電商等。只有擁有特色才能聚攏用戶。”夏里峰對卷皮網的定位十分明確,“便宜而且質量有保障”。

只做低價折扣,重複購買率達到78%

卷皮網的起家產品“九塊郵”就像一個鉤子,以較低的門檻把用戶勾進來,但實際上,每個用戶實際產生的消費額並不是真的不到十元。對比來看,卷皮網的客單價超過50元,而據了解,主打高端品牌折扣的唯品會的客單價在150元以上,主打化妝品折扣的聚美優品也只在120元左右。

低價帶來的還有較高的重複購買率,目前卷皮網的這一數值達到78%。當然,突破10萬的合作賣家提供的滾動新品也促成了用戶的多次購買需求。

在為用戶提供購買選擇的同時,折扣導購網站也為幾十萬的中小電商賣家提供了“聚劃算”之外的又一個快速推廣渠道,由此可能帶來的是大量新用戶、清空存貨的機會以及團隊“應戰”能力的提升。

據了解,目前卷皮網60%的合作商家是主動報名求推廣,其余則是網站根據當季推廣計劃到各大電商平臺上尋找合作。無論哪種渠道,網站驗貨師都會對樣品進行驗貨,並在上線前進行專業的“砍價”。

夾縫中謀轉型,或將自建電商

極速增長的交易額,高複購率,龐大的市場……美好數據之下,卷皮網的挑戰依然不小。

電商導購和各大電商平臺處在一個較為微妙的生態圈內,以阿里系等平臺為依托,為賣家提供流量入口,這一模式必然要受到電商平臺的重重把控和牽制。今年7月,淘寶網等電商平臺曾全面封殺URL查詢返利,當時依賴此模式的返利網、淘粉吧和米折網等都陷入全面危機。對於折扣導購網站而言,交易的核心關鍵資源都在電商平臺,其對於平臺的影響力微乎其微。

另一方面,微信等社交平臺興起,在去中心化的模式下正重塑用戶購的消費習慣和消費場景,也影響著行業格局及產業模式的改變。美麗說,蘑菇街等垂直導購APP采取了轉型自建交易平臺,從電商生態鏈的上遊服務者轉變為參與直接交易的競爭者,構建起了整個交易生態閉環。

而對於卷皮網未來該走的路,夏里峰在心里已經盤算了許久。

今年7月,卷皮網剛剛進行了一項戰略調整——改變與電商平臺對接的原有模式,轉而與中小賣家直接對接,按照5%的銷售額比例對店直接結算傭金,不再與平臺統一清算。卷皮網正在試圖掌握主動權。

卷皮目前只提供商品導購頁面。用戶基本是在卷皮上做出的購買決策,最終的支付、物流和售後等都是發生在賣家所在的電商平臺上。只有當交易等操作完整地在卷皮上完成時,卷皮的價值鏈條才會完備。

在折扣導購電商這塊狹窄的領域里,卷皮網必須面對一個強大的對手,折800。折800為老牌團購網站團800的旗下品牌,2013年3月改版推出,前身為2011年年中推出的原淘寶產品推薦網站淘800。

二者在定位、目標客群等方面都有很高的重合度,也不約而同加碼在移動端的突破。夏里峰坦言,二者具有很強的同質性。“我們的確在路數和打法上都很相似,用戶兩家都用的現象也不稀奇。”

“我們不認為一個純的導購網站能在阿里系日益變化的生態系統中找到新的定位。卷皮的方向已經很明確了,目前最重要的是圈市場、積用戶、比服務,把所有東西都搞靠譜了才是基礎。”夏里峰說。


(編輯:余佳瑩)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4455

從身價400億元到破產,光伏“梟雄”彭小峰40歲再賭互聯網金融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5/0504/149762.html

黑馬說:彭小峰,原江西賽維董事長,其經歷頗富傳奇色彩:從一個小小的業務員,到身價上億的勞保用品老板;從改道“太陽能”登上中國富豪榜,到遭遇“雙反”被申請破產。彭小峰的人生跌宕起伏、悲喜交加。

這次,彭小峰攜“綠能寶”卷土重來。這種能源互聯網金融模式從一開始便獲取了許家印、史玉柱等諸多大佬的投資支持。他能夠借助互聯網模式再次撬動新能源產業嗎?


文 | 本刊見習記者 劉成偉
編輯 | 王瑞


深夜,彭小峰身著筆挺的西裝越過馬路,走進一家小店,要了一份羊湯和兩個火燒,然後狼吞虎咽。

 

這位吃晚飯的中年人,曾經是中國光伏領軍企業江西賽維LDK的董事長,也曾經在2007年胡潤中國富豪榜上名列第六(當年的身價是400億元)。如今,彭小峰再次歸來,其身份是美國場外交易市場(OTCBB)掛牌企業——SPI(Solar Power,INC)董事長。SPI斥資5億美元創立了一個以實物融資租賃為依托的互聯網金融品牌——“綠能寶”。

 

吃完第一口燒餅之前的幾個小時,他餓著肚子在北京電視臺錄制一檔財經節目,解答“互聯網+光伏”這種新能源金融模式之下的諸多問題。

 

這場討論異常火熱。來自社科院金融所銀行研究室的曾剛、中國能源網首席信息官韓曉平,以及中國資深融資租賃業專家沙泉三位合圍彭小峰。

 

彭小峰不善言辭,沒有一點氣場,不到他說話,他便悶著。該他回答的問題,他都盡可能地滴水不漏。

 

 

折戟者的瘋狂

 

雖然並不張揚,但業內沒人懷疑彭小峰內心的瘋狂。

 

2015年4月3日,彭小峰以SPI綠能寶集團董事長身份參加了“中國光伏電力投融資聯盟成立大會暨2015中國光伏投融資論壇”的成立儀式。這是他去職賽維LDK之後重歸光伏行業的大峰會。在峰會上,“綠能寶”成為行業避不開的話題,人人都好奇他會折騰出什麽讓人驚訝的事情來。

 

至今,“綠能寶”推出了兩款租金收益類產品——“美桔”和“美橙”系列。根據介紹,基於待建光伏發電項目的“美桔”產品,投資者最低投資1000元,即可每年獲得10%的收益,超出許多互聯網理財產品。

 

“美橙”產品則是基於已建成或即將建成的太陽能電站項目,用戶可通過電子商務平臺向太陽能電站運營商購買太陽能光伏組件,並委托江蘇綠能寶融資租賃有限公司將其回租給上述太陽能電站運營商,同時收取租金。這是一種“委托融資租賃+售後回租模式”。

 

不得不承認,彭小峰內心過於強大,幾經起伏的經歷似乎並沒有給他帶來什麽改變。他直挺著腰板坐在沙發上,雖然眼神流露出來的是平和,但這位曾經“最年輕”的新能源首富已過不惑之年。

 

2011年與2012年,美國與歐洲接連對中國光伏產業進行“雙反”。完全依賴國外市場的中國光伏產業猝不及防,很多“聚富”神話像泡沫一樣銷聲匿跡。

 

彼時,賽維也遭遇了前所未有的經營困境。彭小峰不斷應對困難,最後不得不解聘員工。2014年3月31日,美國對沖基金Apollo Investment Asia Limited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提交申請文件,要求彭小峰進入個人破產程序——這是2012年底賽維陷入公司破產危機以來的又一個標誌性危機,彭小峰個人也面臨破產。此前,彭小峰壓上了個人資產為公司做擔保,當賽維違約,自然追溯至彭小峰身上。

 

這一系列驚心動魄的“劇情”考驗著彭小峰的意誌力,但是他沒有像外界認為的那樣沈寂下去,而是努力尋找東山再起的機會。這也是史玉柱欣賞並投資他的原因之一。顯然,史玉柱和許家印的投資為彭小峰做了背書。這些大佬的舉動或許是出於“幫一把”的道義,但更重要的應該是其中的商業價值。

 

經歷變故之後,彭小峰也逐漸成熟,把目光更多投向了未來。交流時,他會時常談阿里巴巴、談騰訊,談那些已經成功的互聯網公司。彭小峰正在不斷借鑒它們的經驗,尋找更適合自己的模式。

 

 

光伏遭遇互聯網金融

 

2015年1月20日,在北京大飯店地下一層會議廳,彭小峰出任SPI董事長5個月之後,重新回歸到人們的視線中。這次,他將能源互聯網與互聯網金融引進太陽能光伏行業,意圖重整旗鼓。

 

據SPI提供給《創業家》的數據顯示,SPI是賽維LDK的參股公司,早在2011年1月,賽維LDK就以約3300萬美元的價格收購了OTCBB(美國場外交易系統)掛牌公司SPI70%的股份。當時,SPI(美國太陽能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致力於光伏電站開發、投資、建設和運營管理的太陽能公司。

 

SPI品牌總監周峻告訴記者,美國太陽能股份有限公司算是陽光動力互聯網股份有限公司的的前身,兩家公司有著相同的英文字母簡寫“SPI”,所以中文名字變更之後,英文縮寫依然如故。

 

過去十年,光伏主要靠政府補貼和銀行貸款,在這一輪的應用上,最大困難還是融資。彭小峰很清楚這一點,他將SPI定位為提供金融服務的平臺,“綠能寶”是一種新型的融資租賃理財產品,可以讓電站投資方獲得資金,而普通投資者又能獲得穩定的電費及補貼收益。

 

彭小峰說,他之前差不多涉及過整個光伏產業鏈,未來十年,他的精力將放在太陽能應用的推廣上,而分布式電站的新投資形式 “綠能寶”則是其目前的主要表現形式。

 

“綠能寶”是集光伏發電、融資租賃、互聯網金融為一體的產品。融資租賃業專家沙泉表示,在“綠能寶”中,光伏產品成為進入資本市場的載體;融資租賃開辟了直接融資方式,解決自身資金來源;互聯網金融則通過融資租賃讓投資人直接投資實體經濟,分享光伏產業的租金收入。

 

這是彭小峰所熱愛的生意和所鐘情的太陽能。

 

 

成功的變數

 

在曾經的商場上,彭小峰總是想著往前沖,忘了如何防守。這一次,面對記者的提問,遇到不喜歡的問題,彭小峰會少許反駁或者幹脆沈默。

 

他告訴記者,自己曾經到太陽能光熱行業的老大皇明集團考察過,甚至對太陽能光熱產生過濃厚的興趣。後來賭性使然,彭小峰執意進入了資本需求龐大的光伏產業,皇明則更多專註於光熱。因為這個選擇,彭小峰經歷了大起大落。

 

皇明集團許多人已經不記得這件事。在他們眼里更多的是新能源首富彭小峰、然後就是破產的彭小峰。

 

宴賓客、起高樓、樓塌了,這種故事在光伏行業發生得太多,一點都不鮮見。“都以為他被打趴下了,結果他竟然站起來了。” 原國務院參事、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理事長石定寰如此評價彭小峰。

 

彭小峰能在所有環境中找到適合自己的生存方式,並且發揮潛力。22歲那年,因為準備留學的錢不夠,他就用這筆錢做了生意。從那時開始,他習慣於一個人背著電腦包,約客戶在兩岸咖啡談生意,和客戶一起吃10塊錢的盒飯。即便身價幾十億美元的時候,他也不帶秘書、不帶保鏢,獨來獨往到處跑業務。這種作風一直保留至今,跟當年的業務員彭小峰一樣。

 

一位業內人士說,關於彭小峰,其實有兩個故事:一個是“屢戰屢敗”的故事,一個是“屢敗屢戰”的故事,你更願意相信哪一個,取決於你的世界觀。但不可否認的是,彭小峰是一個變數,內心充滿躁動。

 

這次,他能再次煥然一新嗎?

 

 

附:彭小峰創業史

199318 彭小峰畢業後在江西做外貿業務員

199722 在蘇州創立柳新集團,制造勞保用品

200227 北大光華管理學院EMBA班畢業

200429 柳新集團出口達到10億元,成為亞洲規模最大的勞保用品生產企業

200530 在江西新余創建賽維LDK,從事太陽能多晶矽片制造

200732 賽維登陸紐交所,成為當時中國新能源領域規模最大的IPO

200833 賽維年銷售128億元,投資120億元建立馬洪矽料廠

201136 歐美雙反,賽維虧損

201237 賽維陷入債務危機,負債高達300億元

201338 賽維分拆多晶矽業務上市計劃失敗,辭去賽維CEO,投資非凡定美

201439 非凡定美業務受挫,辭去賽維董事長,任SPI董事長

201540 綠能寶上線,9個月融資3.2億美元


版權聲明:本文作者劉成偉,由王瑞編輯,文章為原創,本刊版權所有,如需轉載請與zzyyanan聯系,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葉靜 葉靜

癌癥終結者:從欠債3000萬元到身家30億元,這個海歸博士熬了13年

一個抗癌藥如何托起一家100億市值的上市公司?

11月7日,貝達藥業創始人丁列明敲響了深圳創業板的上市鐘聲。這家由海歸博士團隊創立的公司,經歷13年創業苦旅後,終於獲得階段性成功。

截至11月8日下午18時21分,貝達藥業總市值為111.6億元,創始人丁列明通過凱銘投資和貝成投資(59.43%)間接控制公司26.7%股份(發行後),按此估算,丁列明身家為29.79億元。

而把貝達藥業推上市,把丁列明變為億萬富翁的是一個名叫凱美納(Conmana)、自主研發的抗癌藥。據貝達藥業的招股書,2013年-2015年,貝達藥業主營收入分別達4.81億元、7.04億元和9.15億元,凱美納貢獻的營收分別達4.75億元、7.03億元和9.13億元,占了主營收的98%以上,毛利潤貢獻度也達96%以上。可以說,凱美納一款藥成就了一家上市公司。

859186113348592970

凱美納到底為何物?

凱美納是貝達藥業自主研發的小分子靶向抗癌藥,主要用於治療非小細胞肺癌(直接作用於癌細胞,對正常細胞損傷非常小)。該藥品的研發過程中,得到了國家重大新藥創新專項、“863計劃”等的支持。

該產品一經問世,便一舉打破了小分子靶向藥物被進口藥壟斷的局面。2011年,凱美納正式投放市場時,被時任衛生部部長陳竺贊譽為相當於民生領域“兩彈一星”問世。

凱美納還榮獲2015年度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是中國化學制藥行業首次獲此殊榮,也是浙江省企業界的第一個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2012年8月,創業家&i黑馬深度采訪貝達藥業創始人丁列明,他給我們詳細還原了凱美納的研發故事(見下文)。丁列明也被評為2012年度的10大年度創業家之一,另外9個年度創業家獲獎者還包括美團創始人王興、YY創始人李學淩等。

做個廣告:2016年度創業家評選已開始報名了,獨角獸企業、擬上市公司、新上市公司市場負責人歡迎加榜單負責人的微信號15321620757推薦貴司創始人參選。

賭徒式的冒險

丁列明做了一個賭徒式的決定,放棄美國的醫生職業,帶著全部家底數百萬元人民幣,登上了回中國的飛機。

這個決定最終帶來一個傳奇的抗癌藥:凱美納(Conmana)。2012年8月,凱美納在中國上市不過一年,銷售額已超過2億元。

2003年1月,丁列明回國幾個月後,浙江貝達藥業有限公司(下稱貝達)註冊成立。“這幾個博士海外回來的,做一類新藥研發。”在租來的實驗室里,丁列明及其團隊不時被這麽介紹。丁列明認為“這聽起來是表揚,實際上是在笑話我們不知天高地厚”。

但他對自己的項目有信心:由阿斯利康研發的里程碑藥物易瑞沙(吉非替尼)剛剛通過了FDA認證,在美國及日本兩地上市,成為全球第一個獲準用於肺癌治療的小分子靶向藥(直接作用於癌細胞,對正常細胞損傷非常小),丁列明想做的就是第二個“易瑞沙”。

2004年11月,第二個“易瑞沙”面世,但不屬於貝達,而是羅氏藥業研發的特羅凱(厄洛替尼)。此時,貝達正在實驗室里經歷一次次細胞汙染、一只只裸鼠死掉。“每一步都有可能失敗,”丁列明說,“的確是背水一戰。”

2005年10月,動物實驗完成,貝達提出臨床試驗申請,次年6月獲批。

2008年,貝達開始三期雙盲試驗。通常,在藥物臨床試驗中,需要兩組病人,一組服用藥物,一組服用安慰劑,以對比結果。但在貝達的試驗中,安慰劑被要求換成易瑞沙。這讓丁列明措手不及。

其實他早該預料到。新藥研發不僅與科學相關,還與國家政策法規相關。從研究方案的制定到受試者的選擇,中國都在探索之中。“在這個灰色地帶,藥企需要不斷與藥審中心溝通交流。”丁說。

丁列明心里沒底。他擔心與易瑞沙的比對結果,更擔心沒機會看到這個結果。臨床所需易瑞沙總共價值近4000萬元,而此時,丁列明不僅花完了從各方籌集到的3000萬元資金,還欠著銀行3000萬元,他去哪找錢呢?  

逢兇化吉

貝達再次逢兇化吉。一年半後,雙盲試驗準備揭盲。8年時間、近2000萬美元的投入,成敗在此一舉。生存時間、毒副作用等一組組數據被陸續揭開,丁列明的心徹底放下來。

2011年8月12日,凱美納新藥上市。在當天的新聞發布會上,它被衛生部長陳竺贊譽為“民生領域里堪比兩彈一星的重大突破”。“我們高規格地在人民大會堂發布,”丁列明說,“有國家領導人參加和支持。這個活動不是企業行為,而是政府行為。”

“十一五”期間,中國政府投入66億元用於重大新藥創制,成果寥寥,凱美納的上市極為難得。盡管在業界眼中,有易瑞沙、特羅凱在先,凱美納並不算嚴格意義上的創新藥物,它只是一個“me too”。

因為療效與易瑞沙、特羅凱相仿,給藥方式又變得複雜,從一天一次變為一天三次,它甚至很難在美國上市,但是,它使中國病人可以花更少的錢吃上與進口藥療效相似的藥物。

凱美納的服用成本為每片130元,每日3片,月花費1.2萬元。服用進口產品,每日550 —— 650元,每日一片,月花費近2萬元。支撐凱美納一直走到市場的錢從哪里來?

從2007年開始,丁列明就開始找錢。在一年多的時間里,他見了不下30家風投機構。那不是找錢的好時光。首先這些風投對新藥的興趣不大,其次真正能看懂新藥的人很少,再次它們遇到了金融危機。

2008年10月,距離三期雙盲實驗僅剩3個月,丁列明依然兩手空空,銀行利息也付不出了。他給貝達所在的杭州余杭區政府打了報告,希望得到支持。

不久,1500萬元貸款到賬,雙盲實驗按期啟動。這筆決定生死的資金使丁列明有機會在來年得到禮來亞洲基金500萬美元的註資。

不是每個做新藥的人都有這種好運氣。與丁列明同年回國的陳一友,在北京參與創辦了一家新藥公司。

2006年,公司現金流斷裂被迫關張,陳一友帶著20多個訓練有素的員工加入了一家CRO(合同研究組織的簡寫,為制藥公司做臨床試驗等外包服務)公司——中美冠科,轉為丁列明這樣做新藥的人提供服務。

對於做藥的人,最悲慘的事情不是沒有拿到錢,而是拿到了第一筆小錢,卻拿不到第二筆、第三筆。做藥需要漫長的時間、大量的投入,2005年前,中國的資本市場還沒準備好。

也許丁列明都難以相信自己的運氣。2006年,余杭區政府提出,如果貝達收購當地一家虧損藥廠,政府將給予1300萬元的貸款支持,若新藥做成,這筆錢將作為政府對貝達落戶的獎勵。貝達欣然接受。

“這倒也好,”丁列明說,“反正我們只付一個小價錢。”丁列明從杭州主城區來到了相對偏遠的余杭區。沒有自助餐,沒有一家五星級酒店,但貝達的好運從此開始。

同年,貝達得到當地銀行近3000萬元貸款。對於一個沒有現金流的民營公司來說,這顯然是一個極小概率事件。新藥上市時,貝達再次得到銀行1.6億多元的貸款。

對於余杭區政府,這或許是一個謀求產業升級的賭註。慶幸的是,它與丁列明都賭成了。

虧損藥廠當時的購買價是1000多萬元,隨著新藥研發成功,政府1300萬元的貸款已落實為獎勵,藥廠相當於免費得到。隨著城市的發展,該藥廠土地的估值已攀升到5000萬元以上。

本來,丁列明還有一個機會拿到1500萬元。2008年,國家“重大新藥創制”科技重大專項計劃推出。這讓丁列明很興奮,

貝達各方面都符合這一計劃要求。他清楚記得,由於臨床項目較少,每個項目計劃給予1500萬元的無償資金支持。但支持金額隨後被調整成最高500萬元,貝達實際拿到360萬。

和地方政府的屢次支持相比,這一為推進新藥研發而出臺的國家政策顯得有些寒酸。

“十一五”期間,“重大新藥創制”科技重大專項投入66億元。這些錢投放到若幹家藥廠和研究機構,其中的邏輯是,廣泛撒種總會有一點收獲。但稍後丁即意識到,政策比錢重要。

2009年,丁列明入選國家“千人計劃”。這個並不是專為醫藥發展而出的政策,對於貝達的影響卻不亞於被列入重大科技專項。2010年7月,貝達提交了新藥證書申請。按照正常審批節奏,貝達一年半後才能拿到新藥證書。

但是作為“千人計劃”的一員,丁的項目得到了中組部的重視。後者發函至藥審中心,表明這是重大科技專項支持的項目,希望得到藥監局的重視。2011年6月7號,貝達拿到新藥證書,僅用了11個月。

“這充分體現了國家意誌。”丁列明說。“這個資源不是幾百萬、幾千萬塊錢能得到的。錢是重要的,但不是主要的。”

與政府保持經常且良好的關系

通常,一個新藥,專利保護期是20年。如果研發花掉10余年,生產建設3-5年,當市場打開時,其他藥廠已經可以仿制,這對創新很不利。貝達很幸運,一次次打破常規,臨床審批僅用了7個月,新藥證書審批11個月,比正常節奏節省了近20個月。

2011年,“千人計劃”還組織了成員體檢、療養等活動,相關部門需定期走訪其成員,了解困難。這樣的互動,對於當下的貝達或許已不那麽重要,但丁明白,如果是一家剛起步的企業,與相關部門的熟識有多麽重要。

丁經歷過呼告無門的日子。一次項目申報遲遲得不到回複,在寫了類似申訴書的信仍然無果後,丁將電話打至正在國外出差的某區委書記。書記及時打回了電話,第二天申報順利通過。

積極與政府保持經常且良好的關系已經成為丁的習慣。今年6月,在新西蘭出差的丁得知深圳將舉辦一場有某部長參加的人才交流會,當即決定結束出差提前回國。

“我們當時就是碰上了,”丁說,“還好碰上了,要不然批文還不知道怎麽弄呢。”收購完成時,丁還不知道在中國做新藥必須要有自己的生產基地。

在國外,研發型公司可以委托第三方藥廠生產,但在國內是不允許的。2010年12月,國家藥監局一次座談會上,丁向藥監局副局長吳湞提出疑問:研發公司生產可否外包?這樣既利於研發公司集中精力做研發,又盤活了缺乏研發能力的藥廠產能。

看似雙贏的提議,藥監局並不能接受。研發和生產一體化,毒膠囊等醜聞仍層出不窮,如何想象研發與生產分開?當下追責時主體很明確,分開後,“踢皮球”無可避免。

收購了藥廠的貝達向發改委提交了產業化支持的申請,發改委的回複是拿到新藥證書才能給予支持。而根據藥監局的規定,先建好生產基地才能發放新藥證書。這顯然是一個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問題。

好在藥廠已使貝達的基地有了雛形。借助銀行貸款,貝達最終取得了新藥證書。當丁再去發改委尋求支持時,得到的回複是:“有新項目嗎?”

這或許是一出中國式的悲喜劇:在不必然由政府擔當的責任上,政府的主動幫助使貝達數次渡過難關;而在政府專門為這些創新型企業設立的扶持政策上,卻互相矛盾,難以落到實處。

根據法規,新藥生產基地的GMP現場認證分成兩步:

申報新藥時應先由專家對臨床研究進行評審,評審認可後由認證中心派出工作人員到現場做GMP考核;

認證中心考核之後,再由省藥監局到現場做GMP認證。

同一個標準,兩組人馬分成兩次來完成,企業在意的是兩次認證期間等待的兩個月。

當然,在貝達的歷險記中,這只是一個小問題。現在,新藥已經上市,更大的問題隨之出現。

在中國,藥物的醫院銷售需要通過招標,通常以省為單位,價格被控制在一定範圍內。但國家的另一條規定是新藥自主定價,又使得招標價沒有可比性。此外,招標不僅需要花費半年時間,在實際操作中,還可能面對各地對價格的不同要求。

不通過招標就無法進入醫院銷售。截至今年5月,貝達僅通過三個省份的招標。

在未能進入招標範圍的省份,貝達不得進入醫院銷售,那里的晚期肺癌病人,大多正躺在醫院之中。而在互聯網上,多家真假難辨的機構正聲稱為中國肺癌患者提供“印度易瑞沙”仿制藥的代購。

雖然比進口藥物便宜1/3以上,但凱美納的月服藥成本仍然相當於一個農民兩年的純收入、一個城鎮居民大半年的收入,而且不能進入醫保。

丁列明可能會遇到更多的競爭者。現在進入臨床階段的me too藥物越來越多,國家藥監局網站上替尼類就有20多個項目。

“未來他們會否和我們搶市場,是後話”,丁列明說,“我們這樣的成功給大家帶來了一些信心,覺得這個路子在中國能走通,之前大家很迷茫,也懷疑。”

在最近的一次會議上,丁列明聽到一位衛生部官員私下表態,希望先行推進自主研發的產品進入新農合,讓中國的農民用得起。至於城市醫保,那是一個更大的難題。

創業家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獲客成本從幾元到上萬元,那個瘋狂的流量時代…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215/161216.shtml

獲客成本從幾元到上萬元,那個瘋狂的流量時代…
一本財經 一本財經

獲客成本從幾元到上萬元,那個瘋狂的流量時代…

大部分平臺被逼至死亡墻角,只差最後希望崩潰的那一撥弦。

本文系一本財經(微信 ID:  yibencaijing)授權i黑馬發布

從PC到移動互聯網,一批搭乘紅利期快車的互聯網金融,曾急速崛起。

而如今,流量紅利消失,一個瘋狂的、傳奇般的流量時代,惶惶然結束。

獲客成本從幾元飆升到幾千元,甚至上萬元,站在十字路口的互聯網金融,仿徨無措……

瓜分殆盡的流量,再無新鮮感的用戶,流量巨頭壟斷後的瘋狂剝削,面對這片無魚可撈、拼殺慘烈的血海,互聯網金融,如何生還?

以下是一本財經特別策劃,流量系統專題第一篇,那個瘋狂的流量時代,和那些血肉橫飛的歷史細節……

01 野蠻時代

去年底,戴曉莉所在的互金平臺終於達到了百度的推廣要求,拿到了通行證——往來溝通郵件百封,才最終跨過百度的硬性門檻。

從2014年5月開始,百度就再也不是所有互金玩家可以自由進出,而需要一張VIP通行證。

但幾年前,百度是一扇洞開的大門,是一個撒錢就進的名利場。

“我們沒有趕上最好時候”,戴曉莉坦言,曾經的百度推廣,是互金平臺廝殺時的有力武器。

“余額寶是一個標誌,在此之前,是行業的教化期,之後,進入爆發期,流量紅利時代開始了”,向上金服渠道負責人趙學超記得,互聯網金融在百度上的流量傳奇,突然間鵲起。

最開始,各個平臺還沒有SEO(Search Engine Optimization,譯為搜索引擎優化)這個職位,大家的打法,就是“購買關鍵詞”。

但實際上,最開始大夥玩得野蠻而直接,直接購買其他平臺的關鍵詞(競品詞)。

1

一家知名平臺前運營推廣的負責人秦元鑫透露,那時他們每個月會有一個“機密溝通會”,所有的高層正襟危坐,“嚴肅地商量,這個月購買哪些平臺的名稱關鍵詞”。

他們用最陰損的一招,去搶奪其他平臺苦心經營的知名度和品牌。

結果,百度上搜索任何平臺,他們平臺永遠在第一位。

雖然在行業中被跺腳狂罵了半年,“所有人都說我們恬不知恥、惡意競爭,但我們靠這玩意,獲得了幾十萬種子用戶,融資了十個億”,秦元鑫稱。

而此時,秦元鑫計算了一下獲客成本,一個投資用戶最低時,只需要幾塊錢。

而這樣的案例,只是那個瘋狂時代的縮影。

大量的平臺,憑著莽性和狡黠,輕易收割百萬流量。

但競爭者越來越多之後,大家發現,流量突然不好玩了,大家都是“待宰的羔羊”,而百度,才是背後真正的贏家。

02 真正的贏家

此時,百度幾乎壟斷了PC端80%的流量,“掌流量者掌天下”,它就此成為時代霸主。

壟斷形成後,所有的人,只能在百度生態下,被反複壓榨。

為了捍衛自己的陣地,互聯網金融平臺要想不被別人購買關鍵詞,就得購買“品牌專區”。

說白了,就是給百度交保護費。

“品牌專區的核心是,被用戶搜索時保證‘首條’和‘多半屏’”,趙學超表示,“根據每家關鍵詞的熱度,購買價格也不會相同”。

這意味著,品牌專區的價格,還會隨著平臺的知名度增加,而水漲船高。一些知名平臺品牌專區的價格,一個月就高達百萬。

一切才剛剛開始。

在百度“競價排名”的機制下,所有人如掉入一個巨大黑洞中,生還無望。

“行業剛興起的時候,大家都沖在前面,先把流量放在自己兜里,”方城是北京一家排名前十平臺的品牌總監,他回憶道,“關鍵詞,就那麽幾個,投資、理財、P2P,大家都在搶,搶來搶去,價格就擡高了”。

互金平臺在百度推廣上上演“軍備競賽”,理財、網貸、P2P等詞價格一路攀升。

2

“一個月投放100萬?都別想砸出一點動靜。投放一千萬,那只是剛算入場”,秦元鑫稱,各家平臺的一年的線上推廣費用,已開始以億計算。

“到了後期,自己平臺的關鍵詞點擊,都到了幾十元,我們和員工要求,大家把我們的官網,放入收藏夾里,千萬別點關鍵詞搜索”,秦元鑫說,價格貴得,大家都不忍點擊。

但這場燒錢大戰,百度倒掙得心花怒放,直到2014年5月。

那時,上線僅5個月的旺旺貸全員失蹤,行業多方線索猜測,這是一場有預謀的騙局。

旺旺貸曾在百度加V認證推廣,是百度的大金主。找不到旺旺貸負責人,百度便成為眾矢之的。

在輿論的重壓之下,百度啟動“網民權益保障計劃”,擬對旺旺貸投資者做賠付。

同時,下線了800多家P2P網貸平臺,並號稱“寧可錯殺一百,不可放過一個”。

而隨後,行業的洗牌期席卷而來。

據零壹財經數據顯示,截止2017年1月,P2P問題平臺已達3233家,占總平臺數量66%。

互金行業有了“高危”的標簽,百度不得不多次收緊準入門檻,多維度考核平臺後,才能拿到“VIP”通行證。

血海廝殺中,屬於互聯網金融的百度流量時代結束。

“對於我們來說,現在拿到百度的通行證,也不是為了獲客,最多是為了增信”,戴曉莉稱。

包括百度推廣在內,整個PC端流量都處於衰敗階段,用戶已被分食幹凈。

“事實結果也證明,現在確實沒有什麽流量,客戶轉化,每天也就幾十個左右”,戴曉莉舉了個形象的例子,“每個流量渠道,都是一個池塘,池塘里的用戶數是一定的,每個平臺撈一網,後進入的平臺,再想撈出用戶的困難就越大”。

例如,理財這個關鍵詞,最開始一次點擊只要1元,而最新價格,一個點擊需要33元。

3

註意,這只是點擊進入頁面,註冊轉化率是多少?

“最高在10%以上,目前,已跌落至千七左右”,旺財谷合夥人雷洲稱。

從註冊再到投資,轉化率是多少?

“一般看平臺的知名度,百分之幾不等”,雷洲稱。

如此,流量轉化為投資用戶,需要幾千,甚至上萬元。

這門生意,還如何做得下去?

03 移動崛起

2014年,移動互聯網時代,以某種顛覆姿態,鋪天蓋地而來。

而此時,所有的互聯網用戶,開始了一場大遷徙,從PC端,到移動端——以百度為霸主的PC時代結束。

“今日頭條是百度未來最大的挑戰者嗎?”《財經》專訪今日頭條CEO張一鳴時,拋出了一個犀利的問題。

張一鳴略一思索後,說:“我又不是百度,為什麽要管這個問題?我們主要是向前看、往前跑,不看左右。”

但通篇采訪和各種細節背後,我們已能隱約從這個理工男身上,看到某種與李彥宏類似的基因和血脈。

今日頭條獲得了5.5億的裝機量,日活用戶7000萬,無疑,它再次成為了移動時代的流量霸主。

從百度倉皇而退的互聯網金融平臺,對新崛起的今日頭條,投向了期許的目光。

2015年,不少平臺開始轉戰今日頭條,試圖搭上這列流量紅利的列車。

上車後發現——上錯了車。

百度一般是有投資意願的用戶,主動搜索,因此轉化率還算好;而今日頭條是針對感興趣的用戶,進行推送。

對於金融產品,除非有非常強烈的購買需求,否則,大海撈針一般去撈用戶,收效甚微。

另一方面,今日頭條一直標榜“大數據推送”,但目前來看,算法尚未成熟,內容被詬病低俗化,相應的精準營銷,也難以達到預期效果。

“與今日頭條的合作,多為了提升品牌曝光率,但在客戶轉化率方面,並不是強項”,方城也發現了這點。

最終,今日頭條淪為大多數互聯網金融的“品牌選擇”,而非“獲客選擇”。

4

此時,APP大戰,也拉開了帷幕。

而相對於PC端的百度壟斷來說,移動端的獲客,則五花八門得多。

比如在APP Store、安卓等應用市場上,形成了一套“刷榜”產業鏈——通過刷評論和刷下載量,將APP拱到排行榜前面。

還可以和大的裝機量的APP合作,相互導量。

而此時,另外一波紅利崛起——微信的時代到來。

而以微信服務號形式出現的平臺,開始了一場收割大戲。

“悟空理財是少數幾家,真正抓住移動端流量紅利的平臺”,51理財CEO劉思宇認為。

2014年9月,悟空理上線,當時只有100個“種子粉絲”。

玖富CEO孫雷稱,他們提出了一個叫“人人傳播”的新玩法,利用微信的社交化特性,利用“親友團”的力量去推廣產品。

玩法就是,每個用戶都會有一個邀請碼,每邀請一個好友,就能獲得1000元的特權本金。本金無法取現,卻可以提取產生的收益。

此時,百度的競價大戰,已讓獲客成本高達千元,一個1000元收益,也就幾元錢,獲客成本相去甚遠。

“這100人,通過傳播、裂變,在80天後變成了100萬,”孫雷稱。

而這套玩法,後來被其他的互聯網金融平臺,再發揮,成了大家的慣用伎倆。

但短暫的紅利期,卻沒有持續太長。

據易觀數據,2015年,中國移動互聯網用戶規模達到7.9億人,人口紅利消失。

而到了2016年,據工信部數據,我國移動互聯網用戶已達到9.8億。

幾乎難再有新增用戶,市場被啃噬殆盡。

這也意味著,移動互聯網的流量時代,已封場關停。

不論是百度,還是今日頭條,或者是超級APP微信,流量巨頭們,壟斷著市場,所有的玩家,只能在他們制定的規則之下,靠著支付巨額的“流量費用”,掙紮求生。

就像一個牧場,所有的人都是流量巨頭的牛羊。

“有時候,我們覺得在給流量巨頭打工,我們掙的那些收益,全部被巨頭收割”,秦元鑫稱,為了獲客,每年支出超過公司總支出的50%,甚至更高。

“因為沒有新增用戶,各個渠道的轉化率都急速下降,行業獲客成本攀升到數千元”,秦元鑫試想,一個投資用戶需要投資多少錢,才能將這數千元的成本覆蓋?

一旦陷入燒錢獲客的泥潭中,盈利就是遙遙無期的癡心妄想。

年後,秦元鑫離開原公司,去了和金融完全無關的新領域。

“流量幾乎將80%的平臺逼向了絕路,這是一場毫無生還可能的戰爭”,這場戰爭,他不想再參與。

年前,一個女CEO坐在劉思宇的對面,說想拿出幾百萬,投放一輪廣告,再博一把,看看平臺還能否“尚有生機”。

“別投了吧,一年沒有一千萬的預算,就別幹了,把平臺關了,可能少虧點”,劉思宇無法用商人的冷峻,去面對一個女性最後必敗的決絕。

他剝奪了她吮吸著,堅持到這一刻的那絲希望。

這就是行業的現狀,大部分平臺,被流量巨頭們逼至死亡墻角,只差最後希望崩塌的那一撥弦……

(流量巨頭形成壟斷之後,形成了第三方流量產業鏈,他們和平臺攜手,試圖掙脫流量高度聚合效應,打破壟斷,他們會另辟蹊徑突出重圍?還是難逃死亡命運?敬請關於一本財經流量系列選題第二篇《流量的終極戰役》。)

(應受訪者要求,文中部分人名為化名)

互聯網金融 獲客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違規微商賬號“解封”成生意 價格20元到60元不等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7-12-03/1167649.html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微信被封的時候,我整個人都慌了,我正聊著一單生意呢!”經營一家護膚品網店的陳女士稱。最近,不少微商的微信賬號由於頻繁添加好友,密集營銷行為等原因頻頻遭到微信官方的封禁。北京青年報記者調查發現,微商被短期封號到期後,往往需要好友驗證才能解封,而提供驗證成為不少“微信解封”商家淘金的門道。

針對這種解封商家,微信客服人員表示不建議用戶賬號被封後尋求第三方團隊的輔助,以防個人信息和財產遭受不必要的損失,幫助違法賬號解封也有可能導致自己的微信賬號被封。

現象:微商屢發垃圾信息 微信賬號頻繁被封

“11月以來,我已經被封了兩次微信號了,我們有一個客服現在還被封著呢。”陳女士告訴北青報記者,自從開始經營護膚品網店,自己的微信就時不時會出現被封的現象。陳女士表示,微信被封的原因有多種,有短時間內添加太多好友,轉發過多抽獎投票等營銷內容,被其他用戶舉報等都曾導致她的微信被封。

像陳女士一樣遭遇微信封號的“微商”不在少數,另一位做母嬰產品代購的微商小夢(化名)向北青報記者展示了她前幾天被封時的微信截圖,截圖上封禁原因顯示:“該微信賬號被用戶投訴並確認有大量發布垃圾信息等騷擾行為被臨時限制登錄。”

北青報記者查看微信安全中心“賬號自助解封”板塊看到,在使用微信過程中,如果有使用非法的微信外掛軟件,發布欺詐、侵權、違法類內容等有害信息等行為,將會導致賬號被封。

微信被封主要有兩種情況:一種是短期限制微信賬號登錄,這種情況可以自助解封;另一種是永久限制微信賬號登錄,這種情況不可自助解封。

陳女士和小夢遇到的情況都是“短期限制微信賬號登錄”,一般會有一定的限制登錄時間,從幾分鐘到一個月不等。限制時間過去後,用戶就可以進行自助解封,但自助解封往往需要進行“好友輔助驗證”或者“非好友輔助驗證”。

調查:微信號“解封驗證” 價格從20到60元不等

“反正就是需要找人幫忙證明我的微信是正常的沒有問題的。”陳女士這樣理解“解封”的過程。陳女士表示,剛開始被封的時候還會自己想辦法解封,但次數多了自己就不想老麻煩別人幫忙解封了。後來她發現網上有不少可以幫忙解封微信的團隊,解一次50元左右,陳女士算了一筆賬:“直接找團隊,花點錢,省時間也免得欠人情。”

北青報記者調查發現,陳女士提到的“微信解封”團隊已形成地下產業。記者在某電商平臺上看到,涉及“微信解除限制登錄”的商家多達上百家,價格從20元到60元不等。在商品評論頁,不少購買者表示“問題已被解決”“輔助驗證通過”。

除了電商平臺上的商家,在微博和QQ等社交軟件上,也不乏提供“微信解封”服務的團隊。更有不少團隊長期通過微博、QQ群,招募幫助解封的“下家”,解封一單給予20元-50元不等的報酬。

縱深:“微信解封”商家 目前分為兩大派系

“微信解封”的江湖也有派系之分,一派專攻“好友輔助驗證”,另一派專攻“非好友輔助驗證”。

“好友輔助驗證”需要被封者輸入一個微信好友手機號,通知對方確認身份,然後由好友在自己的微信中完成輔助驗證解封。11月30日,北青報記者加入了一個主攻“好友輔助認證”的QQ群,群里共有1900多位成員。

11月30日下午1點,群主在群中發布了上百個微信賬號,並表示:“加下面這些賬號為好友,不限地區,價格50元一單,加了好友就能接。”群成員則需要添加這些賬號成為好友,一旦這些賬號被封,事先埋伏進去的“好友”就可以幫忙解封。而“非好友輔助驗證”與“好友輔助認證”的最大區別就是需要一個不是被封者好友的微信用戶幫忙驗證。

專攻“非好友輔助驗證”的阿樹(化名)告訴北青報記者,找他解封的什麽人都有,有微商,有賭博的,還有很久沒上微信了被封的。阿樹表示自己不是大團隊,收費比較隨意,“有些人不差錢,我說200能解他們也挺高興。”

微信官方:有償幫“解封”或可導致自己被封

北青報記者在微信界面上看到,不論是“好友輔助驗證”還是“非好友輔助驗證”都對輔助者有嚴格的限制,包括“註冊時間長於半年並正常使用”“已綁定銀行卡”“近期沒有超出輔助驗證的次數限制(1次/月、2次/6個月、3次/年)”。

針對這種解封團隊,北青報記者致電微信客服,客服人員表示微信不建議用戶賬號被封後尋求第三方團隊的輔助,以防個人信息和財產遭受不必要的損失。

參與過兩次“非好友輔助驗證”的在校大學生小貍告訴北青報記者,自己解封一次能到手30元,“但是1年只能解3次,只有組團隊才能靠這個賺錢。驗證的時候要求我填自己的手機、身份證、銀行卡號,雖然是在微信官方的服務號里操作,但是總是有點擔心信息安全。”小貍表示自己的同學中也有做過“微信解封”的,但是幫人解了封,卻沒有拿到事前許諾的35元“解封費”。

這種不放心,在購買“微信解封”服務的被封者里也不少,多名尋求“微信解封”服務的被封者告訴北青報記者,自己找了團隊,交了錢,但是微信並沒有被解除限制使用,回頭找團隊卻已經被拉黑了。阿樹也坦陳,“微信解封”圈子里騙子團隊也很多,“基本上就可以說一半一半吧。”

北青報記者在微信安全中心中看到如下提示:“請不要為陌生人操作解封,或去完成陌生人的有償解封任務,如果你幫助輔助解封的賬號是屬於欺詐/賭博/色情/政治等類的違法賬號,當你操作確認後,若該賬號再次被封,參與輔助解封的賬號可能會被限制登錄(封號)。”

講述:商家QQ群招人當下家 攬解封生意一月賺幾千

阿樹今年剛滿18歲,日常在廣州韶關市一家咖啡廳做服務生。他表示,自己剛開始接觸“微信解封”是幫朋友的忙,那一單朋友給了他25元的傭金。他感覺這是個生錢的門道,“我稍微了解了一下就開始做這行了,就我一個人單幹。”

阿樹創建了一個名叫“解封微信”的QQ群,里面有465名成員,這些成員都是他的“下家”,一旦有了解封的訂單,他就在群里找人去解封。“不過,這些人里有幾百個都是僵屍號,網上幾塊錢買的,下家多了才顯得自己的團隊有實力,可以吸引顧客。”阿樹稱。

阿樹表示很多“非好友輔助驗證”會有地區的限制,比如廣西人的號被封了就得另一個廣西人來解。如果自己的群里沒有廣西的“下家”,阿樹就會去各個地方論壇發布招募信息,明碼標價很容易找到解封者。

“之前收客戶五六十元一單,給輔助解封的人25元傭金,有時200元一單也收過,下家不好找的時候傭金也會漲。”阿樹自稱,“一個月下來能賺個幾千塊,有時能上萬。”

(來源:北京青年報 記者李卓雅)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