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 回歸之後阿黎工作狂的風格和強有力的執行力必將給雷軍分擔不少重壓,幫助小米保持強勁的戰鬥力,但小米目前面臨的問題其實比當年創業初期更為複雜。

阿黎回歸將帶來改變,但重振小米是個偽命題

2015年的小米是焦頭爛額的一年。在市場和輿論上不利消息太多,幾乎所有友商都針對小米主動進攻,見招拆招。小米在拳場上似乎遭遇了一場友商們默契配合的群毆,縱然拳術高超,但由於應接不暇,也備顯吃力。

輿論和公關戰場上更是如此,背負了五年榮耀的小米走的有些沈重,少了過去快、極致的風采,反而多了幾分畏首畏尾。不少媒體人士對此解讀稱,這是黎萬強出走帶來的負面影響,有人甚至腹黑地猜起了小米宮鬥內幕,所謂黎萬強功高震主、雷軍送走黎萬強等說法一時被圈內廣泛謠傳。

業內關於“黎萬強回歸能否振興小米”的命題在今年8月他的個人攝影展後有過很多談論。的確,在小米的管理層中,阿黎堪稱營銷天才,所謂小米營銷的一整套打法都由他開創,在暫時離開小米之前,阿黎甚至將他在小米四年來的一整套玩法著稱《參與感》一書,論述了小米在廣告、營銷層面的“秘訣”。直至今日,業內幾乎所有手機廠商都在學習這一套玩法。

阿黎業內神話一般的形象自然被眾人寄予厚望,在小米如今面臨挑戰之時,阿黎“救世主”的形象甚至被無限放大。

1月4日晚,阿黎閉關結束歸隊小米的微博發出之後迅速引發了圍觀。阿黎這條微博的配圖是小米高管全家福,前排坐起依次為:小米總裁林斌、副總裁黎萬強、高級副總裁王翔、董事長兼CEO雷軍、副總裁周光平、CFO周受資、資深副總裁祁燕、副總裁黃江吉、副總裁陳彤、副總裁劉德;後排站立者左起:副總裁Hugo Barra、副總裁洪鋒、副總裁尚進、副總裁王川、副總裁張金玲 。

這樣一張全家福堪稱豪華,一時間微博、朋友圈討論無數。雷軍也在第一時間便轉發了阿黎的微博,並且表示,“阿黎滿血複活”。

阿黎在微博上表示,未來主要負責小米市場和小米影業,市場本身就是阿黎此前負責的主要工作,更是給分析人士帶來了諸多想象空間。

必須要說明的是,小米面臨的困難的結構性的,是企業發展過程中必須要遭遇的陣痛,這與任何一個人的離開或者到來都沒有直接關系,阿黎不會是小米衰落或者振興的根源。或者說,行業也不能僅僅因為小米成長中的煩惱便斷言小米已經衰落,更不能因為阿黎的到來就歡呼雀躍小米即將振興。甚至,阿黎重振小米這樣的說法本身就是一個偽命題。

不可否認,回歸之後,阿黎工作狂的風格以及強有力的執行力必將給雷軍分擔不少重壓,幫助小米保持強勁的戰鬥力,但小米目前面臨的問題其實比當年創業初期更為複雜。

作為旁觀的局外人,阿黎2015年8月在面對《財經》雜誌曾表示,這一年小米最大的變化,是挑戰變大,節奏加快,不管是輸出還是輸出之後的緩沖期都變短了。“以前用十天時間做一件事情現在只給你三天時間,信息傳播面臨很大的挑戰。我們的品牌需要進化,以前的玩法需要升級,需要嘗試新的東西、新的渠道。”

從外部環境來看,榮耀、魅族、奇酷、樂視等對手紛紛以彼之道還施彼身,在傳播、營銷和粉絲運營的手段上複刻小米,甚至比小米還要小米,而在打法上,這些品牌也愈加激進,和小米短兵相接,不給自家留有余地的同時逼得小米“很難受”。這種競爭環境中,小米原有的優勢逐漸顯得沒那麽明顯,傳統的營銷手段也亟需迎來改變。阿黎口中所謂的品牌進化、玩法升級其實指的正是傳統的營銷手段在被對手像素級複刻之時,需要具備創新的能力。

而從內部環境來看,小米經歷了狂飆突進的五年,其實已經到了成熟期。成熟期的小米無論是用戶體量還是市場規模都不可能再用過去那種創業公司的姿態來要求自己,而是需要根據市場變化尋求新的定位。所謂新的定位,一方面是品牌從小眾極客到普通大眾的轉變,另一方面實際上正是指在產品、專利、技術、海外市場等硬功夫上夯實基礎,讓自己能夠真正匹配“巨頭”的稱號。

撇開諸多八卦討論,分析阿黎能否振興小米並無意義,從這次阿黎回歸的一些細節消息來看,其實一些要點更加值得探討。

小米影業是阿黎全新負責的項目,小米影業是全新子公司,目前在組建團隊籌備階段。從這里其實可以窺見小米在內容生態上的布局。

在今年小米電視3發布時,小米就曾宣布投資電影制造團隊,並且和華誼兄弟成立了新聖堂影業,擴充自家視頻內容庫,謀求在電視獨家內容上構建競爭壁壘。此次野心勃勃要成立小米影業,更展現出了小米在電視這塊業務上的深遠考慮。

小米的老對手樂視正是憑借自身在影視領域的優勢做大互聯網電視,樂視影業在成立的5年期間估值已經翻了3倍有余,如今估值已經超過百億。電影行業也正隨著人口紅利的到來帶來近千億的市場規模。

小米布局影視,一方面有利於自家電視充實生態,另一方面也是瞄準了未來千億的市場規模,更是做高小米整體估值有效做法。

不管怎樣,阿黎的回歸對於小米而言,是一個利好消息。素來手段高超的阿黎在市場和影視這一老一新兩大工作之間能玩出怎樣的花樣,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