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回望股市來時路,似是再次啟航時 一笑而過hsc

來源: http://xueqiu.com/1919467764/33665553

回憶自己這些年走過的路,我心緒慢慢歸於寧靜......
2007年,股指在4000點之上的時候,我29歲,剛剛參加工作沒多久,買了房子,車子,積蓄所剩無幾,唯一的一點錢我和老公買入了基金,當時我記得好像是嘉實主題,2008年,隨著股市的大跌,基金損失慘重,但所幸並未有清盤,因為投入並不多,也不急需用錢,我們漸漸忘記了這回事,當指數跌到2000多點的時候我們還利用手中的余錢重新買入了嘉實300。
直到2009年,股市反彈,指數重回3000點,我對老公說,老公我們的錢回來了,還有賺,現在指數這麽高了,我們應該贖回來,於是,在我的建議下,我們贖回了所有的基金,一直都沒有再踏入基金半步。
2010年7月,在同事的煽動下,我開了證券賬戶,從此踏入了A股大軍中,那一年,股市大漲,我無經驗,無技術,都是在投資顧問的指導下操作,小賺,於是投入更多本金。
2011年,毫無經驗的我在熊市中嘗到了苦澀的滋味,追漲殺跌,毫無章法,那一年,我開始學習技術,看了多少本技術類書籍我已經沒辦法細數,在不斷的學習和操作實驗中不斷失敗,不斷吸取經驗教訓,那一年,讓我最大虧損的股票是中國船舶,這只股票讓我刻骨銘心。
2012年,我仍然虧損,我股市的投資之路走到了谷底,我仍然看技術類書籍,但是可以把書中的東西融會貫通了,這點我想當佩服我自己,從小,我天資聰穎,學習能力非常強,愛琢磨,不是死讀書那種類型,每天,我都瘋狂地看各種書籍,研究各種圖形和戰法,上班看,休息看,出去玩的時候還要帶上一兩本書,在不斷的實踐和總結中,我越來越成熟,並在這一年搬回了部分中國船舶的損失,但還沒有形成自己的操作體系,仍然在其他股票的操作失利中導致了虧損,但這個時候的虧損是因為頻繁操作的原因,而不是因為一只股票上的大虧。
2013年,我開始盈利了,因為從2012年下半年開始,我感覺到了自己的進步,我已經拋開了技術,而跳躍到了系統,我有自己的一些盈利模式,只是僅僅是雛形,比如強勢股回調到位型,牛回頭,底部戰法等等很多,我都用過,而且初見成效。我已經有自己的買入賣出標準和計劃,只是不是很完善而已。那一年,我還是看了很多書,但重點放在了研究各種牛股走勢圖上,我把曾經的各種經典操盤手法反複研究,各種類型的圖形走勢反複回放,在每天的研究和反複回放中,我感覺自己的心越來越平靜了,並悟到了長期持股的盈利之道(雖然我現在還沒有做得很好,但我已經開始往這方面前進了)。於是那一年下半年開始,我開始看價值投資的書籍。可惜的是,我沒有經驗,因此錯過了2013年創業板股票的上漲。
2014年,我來到了雪球,目前一整年都快結束了,我感覺到了自己質的飛越,我不僅擁有完善的系統和可以複制的穩定的盈利模式,而且,我對股票整體的認識在阿笨兄的指點下得到了全面的升華,阿笨兄的文章猶如打開了我的任督耳脈,讓我以後的投資修煉之路更加順暢無阻。感謝阿笨兄,我投資之路上對我影響最大的人,永遠銘記在心。
回憶錄寫完,我心緒已經非常寧靜了。
我對投資有種天然的悟性,也許源於我自參加工作開始就喜歡閱讀宏觀類書籍有關,我的思維不局限很寬泛,邏輯性很強,善於模仿和總結這些優點讓我受益良多。
但是,我存在的缺點就是性格急躁,雖然這些年的投資歷練讓我改變了很多,兩年虧損的折磨讓我的性格變得理性沈穩了很多,但是,時不時還是會有些煩躁來騷擾我,但我能很快認識並檢討自己,然後重新再戰。
我性格強勢,不喜歡受束縛,絕對不允許被別人牽著鼻子走,一旦發現這樣的苗頭,我便會想辦法扯斷這根韁繩。因此,這輪指數的爆發,剛開始我都是按照自己的節奏再走,打算不管指數好好操作天和防務,星期三的時候,我賣掉了天和,全力買進了房地產B、地產B和珠江實業,就在那天,我偏離了自己的節奏,被大盤和個股牽著鼻子走,雖然房地產B基金讓我實現了珠江實業的對沖,但我感覺自己方寸大亂,那不是自己的節奏,我被大盤指數牽著鼻子走了,意識到這個問題,我意識到了自己還並未成熟的投資心態,這讓我無法原諒自己。
兩個小時的整理調節之後,我很快恢複了平靜,這就是年齡的優勢,36歲的我已經不再年輕,但這個時候的女人卻擁有更加成熟的人生觀,早已經過了幼稚的年齡。
我能及時懸崖勒馬,知道自己在幹什麽,我已經成熟了。
我踏入股市短短四年時間,可以做到今天這樣,我對自己很滿意。
雖然,我比不上那些動輒翻倍的年收益(今年主賬戶50%~60%收益,未加杠桿,小賬戶實現翻倍收益,未加杠桿),但是,這些都是通過自己的方式來賺取的,我賺得明白,我是用自己的盈利系統在賺錢,而不是懵懵懂懂,全拼運氣,我今年並未有很好的運氣,雖然我也會犯錯,但我知道錯在哪里,能及時糾正,不斷進步,我應該高興。
————————————————————————————————————
今天,我把自己的這些東西毫無保留和摻假寫了出來,算是對自己的一個總結,以後,我會堅持寫投資筆記,但不是在雪球,我雖然已經寫了叫別人不要關註我,但我發現粉絲還是越來越多,雖然1800多的粉絲和動輒幾萬十幾萬的粉絲根本不是一個級別,但對我來說,是一種負擔,我喜清凈不喜高調,而且將來也沒有出書和做私募的打算,所以,粉絲數對我來說都沒有任何意義,我只想快樂地做投資,做一輩子......
因此,我還會偶爾來雪球逛逛,找找自己想要的資料,但在這里,我不想寫什麽東西了,可是這里還有自己舍不得的老朋友,從來雪球至今一直都還關註我並和我真誠交流的朋友們,在我心情不好的時候真誠安慰我,在我迷茫的時候徐徐善誘給我指導的朋友們,我又舍不得離開你們,投資的路太寂寞,有你們我覺得是我的財富,我該怎麽辦呢?
————————————————————————————————————
我的心情平靜了,真的平靜了,我投資,是一輩子的事情,不可爭一時之長短,市場機會無窮多,有些沒有抓住應該要原諒自己,善待自己,善待自己。
我也要對自己有信心,因為,最重要的是,不是我賺了多少錢,而是我用我自己的方法賺到了錢,用自己的盈利模式和系統賺到了錢。
比如,拿新股來說,我說過三聯虹普,你賺到了錢,我說過天和防務,你賺到了錢,可是,你知道為什麽賺錢嗎?你是靠什麽邏輯賺錢的?你知道怎麽去全面分析一只股票嗎?僅僅看別人對基本面的分析?基本面分析能踏這麽準嗎?僅僅技術分析?技術分析我又為何偏偏選了他天和防務。
再比如華發,僅僅是因為基本面分析嗎?僅僅是因為技術分析嗎?肯定不是。說這些不是為了炫耀,是做例子而已。
我有賺錢的方法,但還需要心態的修煉,
我要走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2249

溫習魯冠球,不忘來時路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30289

2017年10月30日,杭州,社會各界人士到萬向集團總部參加魯冠球追悼會。(視覺中國/圖)

(本文首發於2017年11月2日《南方周末》)

在10月的最後一周,萬向集團董事會主席、中國著名企業家魯冠球與世長辭,享年72歲。

魯冠球參與了偉大的改革開放過程——甚至他折騰的開端還要更早,遠在1967年,當時二十出頭的魯冠球就已經帶著幾個莊稼漢創辦了產權歸屬不清,隨時可能被“割資本主義尾巴”的五金廠。更重要的是,魯冠球全程始終屹立時代潮頭,從未被時代拋下。

1983年,他承包鄉鎮企業蕭山萬向節廠經營權,開時代之先河;1984年,他就在工廠里悄悄搞起了職工入股;1988年,他就通過股權改革獲得對一家集體企業的控制權;1990年,他的萬向集團成為全國第一家非國有企業的國家一級企業;1994年,萬向集團成為中國第一家上市的民營企業……

之所以不厭其煩將魯冠球和萬向集團的重要發展節點一一交代,是因為,我們對歷史容易隔膜,也容易淡忘,對當初每一步改革之艱難以及每一次突破之不易難以設身處地地理解。在1967年那樣一個時代,一個底層農民就敢辦廠,簡直可以說是膽子頂破天,而在1980年代,無論是承包鄉鎮企業還是搞股權改革,面臨的阻礙和壓力今天已經難以想象,以及所有那些第一次、第一個以及第一名,無不是非常人所能及的事功。今天的我們,更多處身於正在發生的社會洪流中,處在時代的“進行時”,進入我們視野的企業家群體早就換了一茬又一茬,各種新貴輪番登場,而那些曾經為中國改革事業做出貢獻的第一代企業家群體卻逐漸退出舞臺,乃至謝幕離場,消逝在歷史深處。

溫習歷史的曲折進程,尤其通過對重要歷史人物的追溯,會讓我們更明白我們這一路是如何過來的,有哪些啟發,哪些教訓,對未來對新人又有如何之啟示,用習近平總書記的話說,就是能夠“不忘初心”。實際上,生活中的魯冠球本人就是始終樸素低調謹慎的,即使他本人生前被授予無數榮譽,即使在中國出現財富排行榜之後他的家族從未出跌出過榜單。

溫習魯冠球,其實就是溫習改革開放,溫習第一代第二代中國企業家們篳路藍縷的實幹精神。39年的改革開放是一個連續敘事。某種程度上,今天的企業家是站在魯冠球這一代企業家的肩膀上成長起來的,是踏著這些創業前輩踏過的荊棘路走出來的。他們或許更加現代化、國際化,或者更有專業知識,但早期創業者仍然留下了非常難得的精神遺產,比如魯冠球這一代普遍具有的家國情懷和社會擔當,他們的勇氣以及他們敢為人先勇立潮頭的精神不僅讓他們成為企業家,還推動了中國經濟社會的改革和進步。今天的中國企業家,同樣應當具有這樣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溫習魯冠球,不忘來時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8860

盧艷萍:大病來時沒保障 才最蝕底

1 : GS(14)@2016-01-22 17:02:11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60122/news/ec_ech1.htm


【明報專訊】筆者有一位40歲的朋友Andy,他從事會計工作,月入10萬元左右。因為他是家庭支柱,筆者一直都有勸他要購買保險,但他卻對此很有保留。可是他近來突然因為看到身邊有不少人因患病而要負擔龐大的醫療開支,令經濟生活相當吃力,因而考慮購買醫療住院保險以保障自己。在我們傾談的過程中,筆者了解到他一直不買保險背後的原因,希望藉此專欄跟大家分享,解釋一些大眾對保險的誤會和疑惑。

醫保實報實銷 沒有儲蓄

Andy的第一個問題是,醫療住院保險抵不抵買?

首先,醫療住院保險的性質是實報實銷的,一般沒有儲蓄成分,所以當受保人在受保年間有保障範圍內的開支時,才有機會向保險公司索償。換句話說,如果受保人根本沒有相關的醫療開支,他所繳付的保費是不能取回的。Andy所謂的「抵」,應該是指用最少的保費取得最大的索償,因此如果他買了保險後一直沒有機會申請索償,豈不是連保費也蝕了?可是,我們會為了「抵」而希望自己生病嗎?這是個相當矛盾的問題。

不過,退一步想,疾病並不是我們所能控制的,正因為這樣,所以我們才需要購買保險來保障自己。解答Andy的問題,最物有所值的保險大概是在你病倒時已經買了的保險;相反,最不划算的並不是沒有索償的保險,而是你沒買保險,卻患了大病,因為這些才是使你花掉最多錢的。

以Andy的年齡為例,假如他購買市面上某個每年索償限額1000萬元的亞洲醫療保險,年度保費是13,680元;如果他也願意接受25,000元的年度墊底費的話,保費就會減少至5,600元。如果沒有患病,可以省下的5,600元可能會讓人覺得抵,但一旦有大病而要入住私家醫院的話,所費一定不菲。因此,為了省下5,600元而失去1,000萬元的醫療保障,又可能會得不償失,筆者覺得「好唔抵」。

大部分醫療保險為終生續保,從統計數字來看,人年紀愈大,患病機會也愈高,需住院日數也愈長。不過保險公司只會接受較健康的人士投保,若果年輕及健康時不買,將來保險公司可能不再受保,到時所有健康風險只有由自己承擔;若不幸患上大病,更有機會一鋪清袋,耗盡所有積蓄。

留意保險公司不保事項

Andy繼而表示,他聽過一些索償不果的個案,如此就等於保費繳付了,但醫療開支也要自己承擔,「最唔抵」。但我們要明白,保險公司為什麼拒絕賠償呢?以下筆者列出了幾個可能性:

一、醫療保險一般有一些不保項目,保險公司有權拒絕為不保項目作出賠償。而大部分醫療保險中的「不保項目」都包括於保單生效前的已存在的病患、先天性病患、等候期內不受保的項目等;

二、一般規定,受保人需於出院後的指定時間內(約30天至90天)向保險公司提出索償,除非有特殊理由,或保險公司已認可有關索償,否則保險公司有權不受理過期的索償;

三、醫療保險索償一般需要提供由主診醫生填寫及簽署的索償申請表,醫院的帳單及收據等;有時保險公司也會要求受保人另外提供詳細的醫療報告。假若受保人不能交出所需文件而沒有合理解釋,保險公司也可能拒絕賠償。

不滿賠償可上訴 須要了解合約細節

當然我們也有很多保護受保人的機制,若果受保人對保險賠償結果不滿,他們可以循4個上訴機制投訴:

一、再次向相關的保險公司上訴,要求重新審理賠償決定;

二、向保險索償投訴局投訴,但該局只會處理香港居民的個人保單索償,而總索償金額少於80萬元,並需於收到賠償結果後6個月內提出投訴;

三、經小額錢債審裁處上訴,該處主要處理消費者提出5萬港元以下的申索;

四、其他法律途徑如自行聘用律師處理或訴諸於法庭。

其實購買醫療保險是想為自己或摯愛提供保障,所以筆者提醒大家購買保險前必須了解清楚保單條款和其他索償細節。

康宏理財服務有限公司助理聯席董事

[盧艷萍 理財信箱]

■理財信箱 歡迎來信

讀者如有理財問題,歡迎來信詢問。

來函:寄香港柴灣嘉業街18 號明報工業中心A 座15 樓經濟版編輯收

傳真:2558 3964

電郵:[email protected]

■ 來信請列明家庭或個人收入、開支、資產、欠債、理財目標及可承受風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482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