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台北濱江 成功來得超乎想像得快 四十歲失業男

2011-10-31  TWM

 


徹底發揮網路宅經濟威力

曾經負債千萬元,也曾年薪二百萬元,四十歲那年被裁員,陳立紘自行創業轉做網購,短短二年半,締造一個月六百萬元的營業額,他如何看破金錢的「數字迷 霧」,在人生中場逆轉勝?

撰文‧方沛晶 攝影.陳俊銘「應該乖乖回去跑業務,還是放膽搏一次?」陳立紘不斷地來回踱步,旁邊散落一地剛熄滅的菸蒂,他不知道四十歲的自己沒了工作之後,該何去何 從?

其實,三十六歲前,陳立紘是一位有十年資歷的保險經紀公司區經理,業績最好的時候年薪超過二百萬元。但他因為年輕時炒匯炒股,身上背了千萬元債務,薪水都 得拿去還債。所以,他白天跑業務,晚上到朋友的快炒店裡當領枱,半夜再去開計程車,打三份工,連續六年才還清。

一份大閘蟹名單 開啟網購生意契機好不容易無債一身輕,卻又遇上景氣不佳、預定利率不斷下滑,在無法說服自己賣給客戶報酬率很差的保單之下,陳立紘決定轉業。三十七歲的 他,到水產貿易公司當業務經理,負責大閘蟹、龍蝦等高級食材的電話行銷。

由於他在快炒店打工時,就因為對做菜有興趣,常向廚師討教怎樣的食材才算新鮮,對於海產、魚貨有基本認識,加上保險業的話術訓練,讓陳立紘在工作上得心應 手,也拿到超過百萬年薪。沒想到,才開始滿足於「有存到錢」的踏實,卻碰上了二○○八年的金融海嘯。

「雖然我的部門業績還是不錯,但公司為節省成本要搬到桃園,不願意去的人,就希望你自己走人,連資遣費都不願付。」陳立紘回憶起當時的心情,「孔子不是說 ﹃四十而不惑﹄嗎?但四十歲的我,卻陷在人生最大的疑惑中,足足低落了二個月!」陳立紘知道,雖然景氣差,但憑著自己的經驗和資歷,再找個業務工作也不 難,可是「也四十歲了,難道還要提個東西到處跑?這樣為別人賣命,又能跑幾年呢?」他決定拿出所有積蓄約一百萬元,在二○○九年底成立濱江國際,利用在貿 易公司跑業務時建立的人脈,向貿易商進口日本、美國的海鮮、水果和頂級牛肉來銷售。

由於本錢不多,陳立紘一開始就決定從他自認門檻最低的網路購物開始。沒想到一家公司要從無到有,光是辦公室租金每月就要五萬元,再加上進口食材得先買冷凍 庫、冰箱、水槽等設備,還有五位員工的薪水,第一個月就把他的一百萬元花光了!

網站還沒開、錢就沒了,這該怎麼辦?年輕時的吃苦經驗,造就陳立紘的高抗壓性,已經沒有回頭路的他,咬緊牙根,從朋友提供的一份大閘蟹客戶名單開始做電話 訂購。第一個月營業額二十萬元;第二個月正好是農曆年前,營業額倍增到六十萬元,暫時解決營運資金的燃眉之急;到了第三個月,在樂天市場上的「台北濱江」 購物網站才終於推出。

為了讓網站一炮而紅,陳立紘打出「高檔牛排便宜賣」的策略。如果以平價牛排店一客安格斯牛小排(約二百公克)要價四百五十元為基準,台北濱江推出過最殺的 促銷價一百公克只賣七十八元,比五折還低,被網友封為牛排界的「王樣」(日文,意為﹁國王﹂)。

創業短短半年,公司月營收已接近百萬元,但來自網站的訂單量只占二成,讓他一度懷疑,自己選擇網路商店來創業的決定是否正確。「從之前景氣差,宅配不受影 響的經驗來看,我一直很相信宅經濟的威力,所以剛開始找了五位員工,就有四位是做網頁的,而且我認為,作法要和一般只是把商品照放上去的購物網站不一 樣。」精心製作網頁 靠故事行銷包裝商品打開台北濱江的網頁,馬上會被油花均勻的鮮嫩牛小排,還有寫著「爆膏」字樣的大閘蟹圖片所吸引,讓人光用看的就食指大動。樂天市場行銷 經理羅雅薰說,台北濱江九月才登上媒體評選的人氣賣家一百強第十六名,就是因為在網頁視覺設計上特別用心。

例如肉類食材大多用黑色背景,以凸顯牛排的新鮮紅潤感;海鮮則大多用藍色、白色等清爽底色。不僅色系、排列講究,照片也製造誇張,例如用二十一盎司的牛排 遮臉,凸顯「牛排比臉大」;拿帝王蟹和男生打開的手相比,營造「讓你無法一手掌握」的碩大感。

透過內藏玄機的網頁宣傳,陳立紘打破網路只能賣低價品的魔咒,「如果一隻螃蟹(在網路上)賣你五千元,你可能會罵我瘋子,但如果我說這是一隻從日本北海道 來的鱈場蟹,在二十四小時以內產地直送,利用特殊木屑提供氧氣,讓牠送到你手裡還是活的,這隻螃蟹的價值感就不一樣了!」台北濱江市場行銷部經理蘇室澄 說,靠著故事行銷的包裝,台北濱江曾經在農曆年前的短短一個月內,賣出二百隻要價近八千元的三公斤帝王蟹。

另一個拉高網購營收比重的訣竅,在於「了(賠)貨頭、賺貨尾(台語)」的進貨策略。陳立紘說,很多白手創業的老闆,因為資本不高,總覺得應該盡快賺進利 潤,但是這樣賣價就無法突出,反而打不開市場。

「將心比心嘛!你買東西是不是希望又好又便宜?網路購物摸不著、聞不到,只能先以價格來吸引消費者感受產品的好。」陳立紘以四到八月的櫻桃季來說,二公斤 盒裝櫻桃市價約一千五百元,台北濱江和團購網合作,祭出跌破行情的八七○元流血價,短短四個月就賣出三.五噸,成為北台灣最大的出貨商。

陳立紘解釋,雖然打出這樣的價格,在四月產季初期時真的是賠本賣,但是到了六、七月櫻桃「大出」的時候,他手上累積的大量預定客戶,反而成為「以量制價」 的最佳籌碼,可以此向貿易商拿到最優惠的進價。

主動舉辦試吃 把好商品端到客人面前不過,光靠超值的帶路貨,無法擴展客戶群。去年七月,陳立紘開始主動舉辦團體試吃會,直接把「牛肉」端到消費者面前,「網路看得到、 吃不到,最後只能比價格,不如直接讓消費者吃到產品,搞不好會成為網路訂購的長期客戶。」所以,不論是銀行、航空公司、電子廠,甚至是豆漿店,只要十五人 以上的團體陳立紘都去辦試吃。他自備烤盤,現煎安格斯牛排,豪邁地供人免費吃,最高紀錄是全公司總動員,一天跑幾十場。

「現場試吃最重要的是簡單化,告訴客人只要會煎蛋,就可以煎出好吃的牛排。」陳立紘把煎牛排拆解成四步驟,指導客人DIY,「接下來就是商品自己會說話 了。」陳立紘說,通常客人把牛排放到嘴巴裡的第一口,感受最強烈,「這時候提醒他們,好的牛排只有甜味、沒有騷味,DM就可以拿出來了。」現場試吃的策略 奏效,陳立紘曾在友達台中分公司現場回收近四十萬元的訂單。還有一次在長榮航空一小時賣出九萬元的牛排,人氣夯到連電視新聞也來報導,甚至受邀到電視節目 ﹁大學生了沒﹂參加美食PK賽,讓台北濱江的知名度大增,月營收從百萬元,往上翻到現在的六百萬元。

擴大消費層 把客人從網購帶往實體店面但陳立紘不諱言,雖然台北濱江目前毛利率二五%,但如果扣掉管銷,淨利只剩六%。「網路就是比價錢,消費者哪邊低、哪邊買,可以 衝營收,但是對獲利幫助不大。」陳立紘以去年崛起的團購網為例,台北濱江是第一個在團購網上賣牛排的廠商,將近一公斤、三十二盎司的牛排,團購價只賣四九 九,二十四小時就賣出兩千八百多份,但短短不到半年,現在大家都這麼做,價格也愈殺愈低。

為了不落入網購拚價的紅海,他從今年一月起在內湖開設實體總店,希望把這兩年累積的三十萬消費人次,逐漸從虛擬通路帶到實體店面。陳立紘的方式是持續衝 量、逐漸分流,例如和團購網合作的櫻桃促銷案,就以到店取貨、省運費更優惠的方式,吸引大量客人到實體店裡。「這樣我們不只省下運費和包裝費,一個客人平 均還會再加買三百元以上的商品。」他解釋說,在網路上賣,為了減少客人看到網頁圖片與實際商品的落差,包裝上就要特別用心。一般瓦楞紙箱只要十幾元,但他 所用的進口防水紙箱要價三十元,加上全程宅急便保冰,光是包裝和運費就吃掉一五%的毛利;實體店省下這筆運費和包裝費,即使扣掉每月十五萬元的店租,獲利 空間還是比網路大。

此外,為了吸引更多網購客戶來店,並與網購市場區隔,陳立紘在實體店不打特價商品,而是主打九十九元、門市限定產品買一送一的年度會員卡,已有將近兩千人 加入。「目前實體與網路的業績是三比七,希望明年能到五比五!」陳立紘說出他的目標。

創業不到二年,就能快速崛起,陳立紘坦承「成功來得超乎想像的快」,他的心情是害怕多於開心。過去人生中的意外,讓他對順境不敢掉以輕心,每一步都走得戰 戰兢兢。

直到現在,陳立紘還是堅持只領四萬五千元的月薪,把賺到的錢全部投入公司營運裡。或許,奠基於網路商店上的成功,對從不在網路上購物的他來說太飄渺,有一 家自己賺錢的店,才會更踏實、安心。

台北濱江

成立時間:2009年12月

負責人:陳立紘

資本額:100萬元

主要業務:進口高級食材零售批發營運成績:最高月營收900萬元,平均月營收500至600萬元

陳立紘

出生:1968年

現職:濱江國際總經理

經歷:台壽保業務、精聯保險經紀人區經理、愷砬業務經理

學歷:台北商專國貿科

台北濱江創業成本拆解

初期投資 設備費120萬元固定成本 公司租金15萬元(月)

人事管銷60萬元(月)

變動成本 300?400萬元(月)

毛利率 2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921

歸江:希望風格轉換來得慢一點紮實一點 信璞上海

http://blog.sina.com.cn/s/blog_a3453d220101dhrh.html

價值規律已經在緩慢且實質性地影響市場

證券時報記者:近期股市走出了較強勢的上漲行情,導致上漲的原因是什麼,這種強勢能否持續?

  歸江:我們從歷史統計規律和估值規律看,大小盤股的偏離幅度和持續的時間都達到了歷史的極限。

  新增資金逐漸向低估值的價值股流動,是投資者風險收益比較後的理性選擇。以上港集團為例,即使投機者們也發現,在低估的價值股中投機獲勝越來越容易。當投機者也開始認同價值股的時候,我們覺得投資大眾需要謹慎地看待那些漲幅過高的成長股了。

優先股對銀行和公用事業大有裨益

  證券時報記者:銀行股在可能推出優先股的利好刺激下大幅上漲,這輪銀行股的行情還能走多遠?

  歸江:優先股對有持續盈利能力但是又迫切需要資金的資產,將是一個很好的優化資本結構、提高老股東回報的工具,再融資對老股東收益的稀釋將大大減少。同時,這也是把保險等保守資金引入資本市場的很好工具,在如此低迷的市場中,是一個很好的融資創新,對我們進行新的一輪基建投資將起到很好的推動作用,對於大型銀行和公用事業類企業的發展大有裨益。

藍籌股估值修復趨勢會持續

  證券時報記者:銀行股會否帶動一輪藍籌股行情?

  歸江:拿最近的半年報數據看,真實的盈利能力和盈利增長一直在向大盤藍籌股集中。但是資本市場的短期走勢,很難判斷。過去A股市場的歷史統計證明,基本面的優劣在2到3年的時間跨度上會轉化為股價的優劣。但是在績優股的分紅率達到5%以上,以及市盈率達到5倍左右的時候,要判斷下跌也是非常困難的事情了。

  雖然中小盤股的漲幅可觀,但是藍籌股的估值其實在一年多前就已經開始顯現出抗跌和穩定增長的格局,我們堅信藍籌股的估值修復趨勢會堅決而緩慢地持續下去。

市場風格轉換會不會來?

  證券時報記者:與銀行股的強勢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創業板指數出現了回調,這是否意味著,市場討論已久的風格轉換已經拉開序幕?

  歸江:市場格局確實已經在發生緩慢的和不可逆轉的變化。但價值投資的長期回歸,還必須有賴於資本市場結構的實質性變化。

  在歐美資本市場,養老金等長線資金的入市才是扭轉資本市場從博弈格局轉變為價值創造格局的實質性舉措。在美國資本市場,養老金已經佔到投資者50%以上的比重。養老金可以罷免管理能力低下的管理團隊,並努力使上市公司維持一個理性的可持續回報。德魯克的《養老金革命》一書很清楚地闡述了這種養老金佔資本市場主導地位後對穩定資本市場和解決社會養老問題的重要貢獻。而在德國,一半以上的房地產由養老基金持有,同樣也為平抑樓市和解決社會養老提供了積極保障。

  中國資本市場走到今日,我們覺得現在是扭轉股市投機性增強和養老金收益虧空兩輪空轉的歷史性機遇。個人覺得,作為20多萬億規模的A股市場,已經基本解決了國有企業改造和脫困的歷史使命,不應該再繼續少數富人更富的賭場遊戲,而應該反哺社會,為解決養老保障和國民財富基本增值服務。

  相對於一兩萬億的政府平台貸款,養老金負債才是中國未來金融和社會穩定的長期緩慢卻具有決定性意義的金融問題。我們看見,美國很多地方政府的破產是出在養老金負債上,底特律和通用、福特等汽車企業的危機也是出在養老金設置不公上,上世紀80年代拖垮整個國有企業體系的,也是人員負擔這樣的歷史性包袱。相對於3~5年內能夠通過經濟週期消化的政府平台貸,養老金負債才是長期、緩慢卻是決定中國未來經濟健康的實質性負債。

  我們不應該指責央企的過高盈利,而應該探討如何把這些盈利轉化為真正的大眾財富而不是少數人的私產。只有建立透明公開的養老金管理制度,這筆巨大的國有資產收益才可能逐漸成為13億老百姓共同擁有的社保保障基礎,才能縮小貧富差距和建立長期社會穩定。這一點,美國養老金在股市的主導地位和德國養老金在房地產上的主導地位,已經有了非常有益的借鑑。

  因此,作為價值投資者,我們期望風格盡快地轉換,而作為一名公民,我們卻希望政府能夠更加高瞻遠矚地把價值投資的基礎,養老金事業的改革盡快提上議事日程。從我們的父母、我們的孩子,以及我們自己的養老事業看,我們希望價值風格的轉換可以來得慢一點,紮實一點,能讓老百姓的養老錢能夠真正地從中受益。

  我們希望,價值投資的回歸不是一個風格的勝利,而是一個民族經濟穩定和繁榮發展的起點。

新興行業泡沫何時破滅難預測

  證券時報記者:在今年以來被熱烈追捧的、以創業板為代表的新興產業的行情,是否已經有相當的泡沫?泡沫會否破滅?

  歸江:我們很難預測泡沫的規模和破滅時間。芒格先生告訴我們,三個知道。知道自己不知道什麼?知道自己知道什麼?還有就是知道自己不需要知道什麼?我相信,這個問題就是芒格先生所說的,我們不需要知道的事情。我們更願意把可能有限的生命拿去發現更有意思的企業,以及我們國家養老金事業如何走向正軌。

 

 創業板海天盛宴後空塑料瓶子滿沙灘

證券時報記者:您怎麼看創業板企業的投資價值?

  歸江:我們也對產業升級保持密切的關注。但是我們始終認為,知識產權缺乏實質性保護的情況下,企業是很難開展研發和推動產業升級的,知識產權改革才是啟動民間創業的實質性政策舉措。目前我們所看見的創業型企業,除了行業屬性,大多數從資產結構和人員結構看,其實和傳統製造業沒有實質性的差異。

  證券時報記者:中國企業為什麼很難長大?

  歸江:我們同樣關注企業的管理升級,管理升級是中國現階段企業成長的主要瓶頸。我們發現,在高速且持續增長的中國餐飲企業,並沒有出現像麥當勞、星巴克這樣的持續增長性企業。我們的連鎖餐飲企業,往往在擴張到300家的時候就會遇到各種各樣的管理瓶頸。而麥當勞在美國有10000家門店,肯德基在中國有3000家門店,由此可見,我們中國從來不缺少成長的市場和行業,缺少的是規模化的管理能力。本土企業相對於跨國公司在管理上還是侏儒。這些問題可能不是行業的成長性,市場的容量或者資本投入所能解決的。我們企業界需要的是埋頭幹事的企業家,而不是天天盯盤數著自己身家的資本家。

  證券時報記者:創業企業要成功,最重要的因素是什麼?

  歸江:我們也看到了積極的一面。據說華為出來的人創辦的企業產值已經開始超過華為的收入規模。我認識的一位華為出來的企業家熱愛長跑,擁有華為那種執著研發、追求卓越的基因。他們敢在收入有限的情況下,大力招聘技術人才,巨額投入研發。當他們接到一個杯子的訂單,往往不只是把這只杯子琢磨透,而是把全世界最好的杯子都拿出來研究,按全球最高的標準交付出自己生產的杯子。

  相對於投資於看得見的土地,高薪請一堆研究生、投入新品研發,在一些民營企業家來看就是荒唐的事情。但這些敢於投資看不見的資產的企業,卻逐漸走到了行業的前沿。這樣的企業,不是當下盈利預期節節高漲,董事長經常和基金經理們喝茶,數著自己身家,算計什麼時候能夠退休的那些企業。

  我個人感覺,產業升級和創業需要資本的力量,但更需要文化的力量。硅谷的誕生和產業集群的出現,往往是惠普等少數領頭企業奠定的價值觀。即使這些領頭企業會隨著行業週期的到來和人才凋零而衰亡,但是這種創業基因會隨著員工的流動傳播到更多的企業中去。從這個角度看,我們不必苛求那些領袖企業事事卓越,即使他們不那麼完美,他們的成功和魅力就是創業板的靈魂。就像雷鋒可能也不那麼完美,但他的確影響到一個時代的風氣。

  同樣,我們也看到很多企業,上市和融資就成為了他們創業的終點。他們盤點著自己的身家,操心於超出自己需要的超募資金的使用,如何介入併購、房地產、金融和性感的新興產業市場。創業板的確成為企業家精神的試金石。正如朱江洪先生所說的,老實人是看不出來的,要拿金錢和權利去考驗一下。在這場海天盛宴般的創業板高潮後,我們不懷疑會在沙灘上找到些金子,但更多的將是住著寄居蟹的空塑料瓶子。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5342

8年A股上市路,這一切來得太晚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0801/144632.html
從通過中國證監會發審委員會的審核到拿到證監會的批文,整整兩年過去了;從2010年准備上市資料到今天辦這個答謝會整整5年過去了;從2007年券商進公司到現在整整8年過去了。我們都清楚,對一個青年來說,8年是多麼的寶貴;對一個快速發展的企業來說,也一樣。遺憾的是,我常常在想,這8年中,如果我們能少走彎路該多好;如果政府的辦事效率再高一點該多好;如果多一些不說慌、不造假的企業該多好!因為如果那樣,證監會的效率也許會高一些,也許三四年前我們就已上市了。

LED顯示屏行業是一個很特別的行業,十年前這個行業的巨頭都不在中國,但今天這個行業的世界中心已經轉移到了中國深圳。在這個行業裡知名度和影響力都不錯的艾比森公司,是並不被許多行外人瞭解的公司,尤其是艾比森所創造的業績。到今天為止中國共有6家上市公司,一家在北京,其它5家都在深圳,艾比森2013年的業績是深圳另外4家公司的總和。也可能是這個緣故,在艾比森上市的過程中,我們遭遇了各種各樣的不公和歧視。有人敲詐勒索,有人坑蒙拐騙,有人趁人之危,有人趁火打劫。有人合理地懷疑,也有人妄加猜測、無中生有、搬是弄非。但無論怎樣,我在這裡可以毫無愧疚地對大家說,我沒有給任何一個媒體給一分錢的保護費,我們歡迎媒體監督,但同時我們對那些不懷好意的人不屑一顧。
 
我本人出生在文化大革命中期的甘肅寧縣的農村,小時候家裡非常窮。父母親都是地地道道的農民,都沒讀過幾天書。聽母親常常說起,我剛出生時她為了掙生產隊的工分,就把我鎖在家裡的窯洞裡,出門時是放在坑上的,回來時卻常常是在地上爬。由於環境的原因,我本人小時候也沒受過良好教育。9歲才上的小學,二十歲之前沒有洗過澡。
 
1996年大學畢業後理應去當一名鄉村教師,但我很不甘心,四處折騰,先是去省城蘭州考公務員,後來經本村一個叔叔的介紹一個人混到了深圳。我來深圳干的第一件大事就是花了近半年的時間學會了說普通話(因為我上學時老師同學都說慶陽方言)。其次就是用了半年的時間,在一家只有十幾個人的小電子廠做苦工,還清了我上大學時所欠別人的3300元的債,包括來深圳時向同學所借的500塊的路費。
 
打了5年工後的2001年,我和我的兩個好兄弟任永紅和鄧江波先生湊了10萬塊錢辦了這個公司。我們在深圳梅林青年學院旁邊的樓上租了20平方米的小屋子,在華強北通寶舊貨市場買了一台舊電話機和傳真機,還有幾個缺胳膊少腿的桌子和椅子,公司就這樣開張了。我記得公司剛開張一個多月,我們慶陽老家的電視台來深圳採訪。對著記者的鏡頭,我信誓旦旦地說,如果有人現在給我投資100萬,我可以像變魔術一樣地讓它變成1000萬,那幾個記者笑了笑,沒說什麼。我知道他們相信我說的很認真,但他們同時也在告訴自己:他只是說說而已。
 
經過了無數次的煎熬、痛苦和折磨,後來我們把公司搬了好幾個地方,從梅林搬到了八卦嶺、從八卦嶺搬到了下沙。遺憾的是我那台舊電腦和舊傳真機在下沙的辦公室裡被盜了。有一天早上,我去公司時發現新裝修的玻璃門上有一個長方形的大洞,開門進去後才發現創業三年置辦的所有家當,十幾台電腦、電話、傳真機等被人搬了個淨光。我猜想小偷一定是開著車子來搬的,否則那麼多一堆東西也夠他們挪一陣子。再後來的一個星期天,從舊貨市場買的舊顯示器發生自燃,引發了一場火災,要不是公司那個可愛的小夥子周俊民奮不顧身一邊報警一邊撲進火海自救,我估計我這個法人代表肯定要去坐牢,因為公司的隔壁就是別人家的大倉庫。
 
2004年秋,我們從那個名叫金地卻沒有給我們帶來好運的地方搬到了龍崗阪田,在這裡一晃就又是十年。毋庸置疑,阪田這塊熱土對艾比森來說,是一塊福地。我們在這裡向下紮根,向上生長。2005年我們第一次把自己的產品賣到了國外。記得當時當我準備要出國門的時候,我卻不知道什兒是護照,什麼是簽證。當我千里迢迢返回甘肅蘭州費盡周折辦到護照的時候,卻仍然不知道出國還需要辦簽證。我買好了機票懷揣著客戶的邀請函就準備要出國門。其實,訂國際機票的事情更有趣,公司幫我訂票的小姑娘告訴我,當時正趕上穆斯林的齋月,去沙特的人特別多,飛機沒有座位了,只有站票。我感到很驚訝,但我卻差點信以為真。
 
我今天在這裡講這些,是想告訴大家,我們並不像有些人所懷疑的公司有多麼深厚的政府背景、也根本沒有什麼國際大靠山,十年前,我們的團隊其實是一幫傻頭傻腦的愣頭青。但也許是無知者無畏吧,恰恰是我們這些人,十年之後的今天,我們把產品賣到了全球110多個國家,我們的出口每年以很高的速度在增長,我們已經有美國公司、德國公司,並且在緊鑼密鼓地籌建我們的香港公司、巴西公司、墨西哥公司、迪拜公司、俄羅斯公司等等。我們在快速地推進我們的國際化步伐。
 
對我們來說,公司在A股上市,是一件極其煎熬的事情。2007年我們著手準備這件事,但08年的金融危機給了我當頭一棒。我們的國際銷售一下子從每月1000多萬跌到了100多萬,存貨滯壓,現金流到了斷裂的邊緣。記得那陣子,我常常感到自己已沒有踩汽車油門的力氣。
 
感謝東方富海的陳瑋先生,在我心裡,他不僅是我們事業上的合作夥伴,更像一位生活上的好老師。在公司上市這件事情上,當我一次次地陷入猶豫和迷茫的時候,是他一次次地請我吃飯,當然請吃飯是虛,給我上課才是實。一直記憶猶新的是我第一次去他辦公室找他投資的情景,那時候我們公司還很小。我用了七八分鐘時間給他講明了我的身世、我的理想、我的價值觀,欣慰的是從那一刻起他就對我深信不疑。
 
感謝光大證券的楊小虎先生和他的團隊。因為他們做了大量有用的工作,因為這些有用的工作公司今天上市了。同時也做了大量的在我看來無用的工作。因為這些無用的工作,我和他吵了許多架,激動時我還給他拍桌子,給他臉色看。但同時我也知道,他也是一個受害者。1+1本來就等於2,但他卻不得不經常去委曲自己、委曲他的團隊、也委曲我來證明1+1為什麼等於2,而不等於3也不等於1。公司的財報本來就是那樣好,本來就是真實的,可是我們卻要一次次地去證明為什麼這麼好,為什麼是真實的!在我看來,也因為這些無用的工作,讓艾比森公司多花了許多錢和時間去證明自己的清白,也讓光大的團隊額外付出了許多的時間和心血。這些無用工作的最直接的後果就是我們直到今天才能舉起這個慶功的酒杯。而這一天距我們原定的目標整整過去了兩年多,同時又碰上了證監會的「窗口指導,限價發行」,我們至少少募集了5個億。當然,再回頭看來,許多事情已經遠遠超出了小虎先生的權力和能力範圍,他也十分無奈。我和楊小虎先生現在也因為共患難而成為了知心朋友。凡事都有上帝的美意,選擇在明天才掛牌上市,這說不定就是最好的選擇。
 
商業有商業的既定規律,商業機會也是稍縱即逝的東西,我真的十分擔心我們這樣的一個資本市場大環境到底要貽誤多少像艾比森這樣的好公司!
 
感謝龍崗區委常委熊小平先生,他沒有喝過我的一杯水,卻在公司上市這件工作上給了我們巨大的支持,他幫我們協調了政府各個部門的許多關係,可謂不遺餘力。
 
感謝大華會計師事務所的方建新先生,他憑他敏銳的職業嗅覺一次次地告訴那些對艾比森的財務報表持懷疑態度的人:這份報表是真實可信的,雖然它和可比公司的數據相比,許多指標好了許多倍。
 
感謝賀存勖律師,他是那樣的踏實,善良而又熱情。我們不只是在工作,我們也成了好朋友。
 
再次感謝大家的光臨,祝大家平安幸福!
 
讓我們舉起手中的酒杯,為了這個難忘的時刻!乾杯!
 
丁彥輝
2014年7月31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7791

“沒想到來得這麽快”虛擬貨幣交易網站GTC關停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06054

漫畫:追捧 (新華社 趙乃育/圖)

虛擬貨幣交易網站GTC關停 玩家土豪夢碎

最近又一家虛擬貨幣交易網站倒閉了,又有多少玩家被坑了?

12月3日,據南方都市報消息,一家取名為GTC的虛擬貨幣類交易網站突然停止訪問,且網站負責人失聯,引起全國成千上萬名網友擔憂。這些網友均高價購買有該網站提供的虛擬貨幣挖掘工具,且持有大批該網站設定的虛擬貨幣,網友們懷疑網站負責人卷款逃跑,相約在當地報警。

根據這些網友在各受害者維權QQ群登記的投資金額,估算這些玩家被卷走的金額至少超過五千萬元。

GTC平臺到底是什麽?據了解,GTC平臺於9月23日開始試行。GTC設定的網絡虛擬貨幣取名為時光幣,其運作原理與比特幣類似,玩家可購買由該網站提供的專用的時光幣挖掘工具,在點擊運算以後,通過一系列複雜算法所生成的特解,采集時光幣。

按照“采礦財富計劃”,GTC平臺有手套、礦鋤、挖掘機、海礦船、空運機、時光霸天虎等挖礦工具,購買工具的價格從50美元到750美元不等,日挖虛擬貨幣GTC數量從5個到50個不等。GTC滿40個即可提現,提現GTC數量為10的整數倍,且需收取3%的手續費。

這種提現機制產生了大量散幣,QQ群、貼吧、論壇都有玩家兜售時光幣,連淘寶商城也有人賣時光幣。按照挖礦平臺設定的規則,這些用現實世界的金錢購買的挖礦工具,一定時間後要麽損壞,要麽需繼續註入金錢升級。

此外,GTC網站上線實行推廣制度。每個玩家都可以獲得邀請碼,新人通過邀請碼進行註冊登記購買工具,推廣的玩家可以獲得5%的“傭金”。推廣制度之下,玩家會把親朋好友拉進來。

在這種看似“不要成本又能賺錢”的誘惑下,網友們瘋狂地加大資金投入,購買工具,在挖掘GTC,出售GTC,期盼著翻身變土豪。

然而,11月29日上午10點,GTC網站進入“系統維護”狀態,網站拒絕任何玩家進入。同時此前網站提供給玩家的“香港時代科技有限公司”網址也已關閉。

“沒想到關停來得這麽快”

2013年以來,比特幣在國際市場的迅速崛起誘發了國內投資者對虛擬貨幣的投資熱情,本次涉案的GTC網站正是在此背景下創建的網絡虛擬貨幣類交易網站。除了GTC外,近年以來國內外已經有不少虛擬交易平臺被爆出倒閉或關閉的消息。

南方周末此前報道,2013年10月26日,香港的比特幣交易平臺GBL關門跑路,受害者達450人,其中,主動登記的受害者約200人,登記損失五百多萬元人民幣。而不願意提供真實姓名、賬號和聯系方式的受害者尚未統計進來,估計卷款應該在1000萬元左右。

在GBL出事之前,一家創辦於2013年6月叫做眾贏數字貨幣交易所的比特幣交易平臺,也在10月2日宣布“暫停運營”,並向客戶退款。

2012年10月,身在英國的全球比特幣股票交易所(GLBSE)突然關閉,其創辦人Nefario在英國《連線》雜誌解釋,選擇關閉原因在於有被指控洗錢、稅收、監督的風險。

2013年9月下旬,全球大型比特幣交易所之一BTC-TC宣布關閉,理由是“虛擬貨幣的監管環境變化”。

人民網消息,2014年2月底,日本東京地方法院受理了“比特幣”大型交易平臺戈克斯山公司(Mt.Gox)的破產保護申請。據報道,Mt.Gox丟失了85萬枚比特幣,按比特幣最新市價計算,損失約465億日元。此外,最多高達28億日元的銀行賬戶客戶資金也有可能被盜。該平臺負債高達65億日元,嚴重資不抵債,已於2月25日停止交易。

事件發生後,日本政府相關部門都對事件表示關註。但由於比特幣不是日本央行認定的流通貨幣,因此不是日本金融廳的監管對象。由於缺乏相關法律依據,也沒有監管機構的介入,案件的調查和投資者的損失如何保護都遇到困難。

其實,針對國內有商家開始接受比特幣購物,以及民眾瘋狂炒作比特幣等現象,2013年12月,央行聯合工信部、銀監會、證監會和保監會等四部委發出發出《關於防範比特幣風險的通知》,要求各金融機構和支付機構不得開展與比特幣相關的業務,並提醒公眾不要參與炒作。

同時,央行在答記者問中指出了比特幣等虛擬幣對社會的巨大危害:各比特幣交易網站的狀況參差不齊,一些網站沒有經過合法註冊,涉嫌非法經營;一些網站安全防範和抗風險能力差,容易發生網站經營者卷款潛逃等事件。

隨後,2014年1月,淘寶又發布《淘寶新增比特幣等虛擬幣等禁售規則公示通知》,新增禁售比特幣、萊特幣等互聯網虛擬貨幣,同時被禁止銷售的還有比特幣等虛擬貨幣的挖礦教程以及比特幣挖礦機等相關軟硬件。

在此背景下,為何虛擬貨幣交易還依舊發展火熱?

《杭州日報》報道,此前的GBL平臺詐騙案中,受害者普遍表示,他們中的大多數使用GBL平臺,是因為平臺里有一個對賭功能,而且是10倍杠桿效應。“就相當於是1000元當做1萬元來用,舉個例子,假如你有1000元,在10倍杠桿的情況下,你買漲的話可以買10000元的比特幣,如果比特幣在你買的基礎上漲了10%,那麽你就賺1000元,如果跌10%,你的1000元就沒了。”

而此次受害的GTC玩家幾乎無一例外都對南方都市報表示,他們預料網站遲早會關停乃至倒閉,“但是,沒想到關停來得這麽快”,一位匿名玩家說。“大家心態都是想進場賺快錢,回本獲利後及時收尾。”

與GTC類似的EAT平臺推廣信息或許解釋了部分答案:你只要有一臺電腦即可,不影響學習,不影響工作,不限地點。只要打開平臺登錄賬號,點擊“開始挖礦”,就可以開始自動挖礦獲得收益。每天穩定收益100-500美元,相當於600-3000人民幣,如果您推廣平臺,您還可以獲得更多的來自平臺的額外獎勵……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2398

債王格羅斯:歐洲央行的QE來得“太小太遲”了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3865

20140202gross

PIMCO創始人、“債券之王”格羅斯表示,德拉吉的QE來得“太少、太遲”了。

英國《金融時報》,格羅斯稱,歐洲央行別無選擇,只有不斷推進量化寬松政策。但他警告現有的QE效果可能有限,因為德拉吉準備的時間太久了。

他表示:“我認為,歐洲的QE不會像美國那樣有效。這次QE的規模有限,而且其所購買的證券的利率已經很低,資金未必會流入到實體經濟。我很好奇它究竟會有多大作用。

格羅斯再次強調了自己一直以來的觀點:美聯儲今年不僅會加息,而且會加兩次。他預計,第一次加息大概會在今年6月或之後,加息幅度為25個基點

他認為:“我們到了3月份大概就能知道。在3月的會議上,美聯儲要麽保留‘耐心’一詞,要麽放棄。這將成為6月是否會加息的信號。”

今年71歲的格羅斯與QE有著曲折的故事。他曾在QE1時押註MBS而大發其財,但2011年卻因誤判美聯儲會結束QE2而表現不佳。2013年,因為伯南克暗示會結束QE3,投資者拋售國債,導致格羅斯損失慘重。

去年9月,格羅斯離開了其一手創建,並管理了43年的PIMCO,加盟Janus。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0394

30、40、50歲 都來得及開始 找對巧方法 不為錢煩惱

2015-05-11  TWM
 
 

 

薪水凍漲年代,民眾對生活充滿高度不安全感,理財成為擺脫困局的出口。

不論你現在幾歲,只要及早展開理財行動,從中找出適合自己的方法,這個巧方法可以簡單持續操作,穩健累積財富,即使薪水不高,你也有機會打造一個不為錢煩惱的美好未來。

製作人‧許秀惠 撰文‧許秀惠 研究員‧陳前康 研究員‧李俊建、kuan 三十一歲、大學研究所畢業的王達鴻是中鋼工程師,目前月薪五萬元、年薪約七十萬元的他,帳戶裡有現值三八○萬元的資產,其中的二二○萬元,他預備作為明年買房子的頭期款,另外的一二○萬元繼續投資他擅長的基金。明年即將與交往多年的女友步入禮堂的他說,「如果不是領到第一份薪水就開始買基金理財,我根本不敢奢望變成有殼階級。」

薪資不漲、經濟低度成長

惟有積極理財 才有機會改變財富現狀事實上,王達鴻的收入已經高於台灣平均水準,如果拿行政院主計總處去年公布的家戶所得調查資料比較,調查顯示與王達鴻一樣、年紀在三十到三十四歲的人,平均年收入僅有四十七.七四萬元;而一般人平均年收入為五十一.六萬元。以王達鴻的收入水準,尚且自認為不靠理財,不可能買房子,更何況平均年收入不到五十萬元的年輕人?

以台灣近十年來薪資成長停滯、貧富差距擴大,導致一般民眾強烈的相對剝奪感,沒有找對方法、積極理財的人,肯定時時刻刻都感受到「窮滋味」。王達鴻就深刻認為,明明處於理當累積財富的盛年,卻面對了一個經濟低度成長、利率持續低檔、薪水成長無望的現況,如果沒有改變的自覺,談什麼成家買房、子女教育金、退休金!

曾被譽為最傳奇的基金經理人,彼得林區(Peter Lynch)在《彼得林區學以致富》(Learn to Earn)的序言開宗明義就點出,美國高中什麼都教,卻忘了教最重要的一堂課:投資。更提醒「從六十五歲開始投資不算太晚。今日六十五歲的人可能還有二十五年的時間,讓他們的錢繼續成長……,有機會讓錢為你工作。」不論你是高中生,還是六十五歲的人,找到一個理財的好方法,「能設法儲蓄的錢愈多,能買到的公司股票就愈多,你未來的生活就可能更富有。」與彼得林區一樣,王達鴻用投資理財來對抗現況,只不過他選的武器是基金。

理財越早開始、威力越大

開始上班就買基金 退休有兩千萬不是夢從領到薪水的第一個月開始,王達鴻就開始定期定額投資海外基金,他說身邊的同學多是領著四十K(四萬元)的月光族,又因為現在的信用卡可以分期零利率,刷卡透支也無所謂。但他卻很有危機意識,「報紙常寫健保快破產、年金會發不出來,感覺政府很不可靠。」更讓他很早就認定提早準備的重要。

剛畢業時,王達鴻的薪水只有三萬五千元,他就開始每個月定期定額一萬元的理財計畫,鎖定風險比較高的標的持續買。三年後,他把第一個定期定額基金結清,獲利一八%出場;接著轉去以單筆投資在有月配息的全球高收益債券基金。如今這筆單筆投資帶來的月配息大約四千元,他用來支付每個月生活費,並且節制自己的生活開銷,控制在五千元以內。這段時間,他則繼續維持單筆投資、定期定額並進的投資模式,「定期定額用來買風險相對較高的標的;獲利出場的部分則單筆再轉到穩健、可提供固定收益的基金。」王達鴻描述自己對未來的規畫,希望到退休時,能擁有一棟價值千萬元、零負債的自住房,累積一千萬元海外基金資產;他想像屆時,只要海外基金每年能提供六%的報酬率,每個月就能有五萬元作為生活費用。

在此之前,他也曾經嘗試投資股票,但是他意識到自己沒有太多時間研究個別公司,而且上班時也很難找到空檔操作,加上「初期資金不多,定期定額像強迫存錢一樣,選對標的的話,累積的效果也很令人滿意。」他認為,透過銀行網路,就可以自行在網上進行交易,績效每天都追蹤得到;他更透過STOCK Q網站,抓出基金線圖分析,作為加碼減碼的依據。

照王達鴻的規畫,他所追求的是總計兩千萬元資產的理財目標,而且認為透過這套雙軌投資法操作基金,一定可以順利達標,在退休時達到財務自由。

再來看二十七歲的黃詩芸,研究所畢業的她,工作才兩年,今年底,她將迎來人生的第一個一百萬元。根據本刊在二○一一年做過的一份調查,七五%的台灣青年,三十五歲前存不到一百萬元,但黃詩芸和王達鴻都順利達標了。

這兩人能超越一般三十五歲青年,最大差別在於做對三件事:早行動、找對方法、持續落實。他們很早就認知到,「理財才有改變現況的機會」,很早就啟動理財計畫。黃詩芸大學第一天就開始記帳,王達鴻上班第一個月領到的薪水就開始買基金,他們都很快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並持續不間斷地落實理財計畫。

理財要適性、彈性、不隨興她,跟風買股 賠光兩家店還罹患憂鬱症現年四十五歲的中信銀個金事業總處理財規劃部副總經理黃培直,則是隨著生命歷程,調整適合自己的理財方法。從小看父親畫K線長大的他,在四十歲以前,以追求財富倍增為目的,熱中投資股票、未上市股票,心心念念都是「如何賺一倍」;然而忙碌多年下來,「賠錢的投資還多一點」。

四十歲以後,因為組織家庭有了小孩,他調整理財的方法與習慣,轉而追求穩健與平衡,想的是「每年要有穩定收益」,追求每年五%到一○%的穩定報酬。如今,他改採「布袋式理財法」,布袋裡平均裝著可配息的基金、債券型基金、指數股票型基金(ETF),唯一的一檔股票則是殖利率三%左右的自家公司股票。

不論黃培直還是王達鴻,他們都了解自己的目標,找到適合的理財方法。

曾在投信公司上班,如今是專業投資人的李挺生,過去的理財涉獵廣泛,從未上市、興櫃、上市公司、可轉債都列入組合,他坦承,隨著年紀大了,開始調降資產組合裡的風險因子,「起碼保留三分之一在可以帶進穩定現金流的標的」。至於為子女開的理財帳戶,則採行最簡單穩健的方法,不斷買進「台灣五十」。他認為只要起步早,子女專心在自我學習投資的過程,也可穩穩享受時間累積的紅利。

不過,「指數基金之父」約翰.柏格(John C. Bogle)老早就提醒,「只要你心裡存有超越大盤的念頭,就不適合投資指數基金。」指數型基金的好處是穩健,但沒有超額暴利,清楚這點的政大校長周行一,很早就把ETF當作資產組合的核心。校務、教學繁忙的他,認為ETF的好處,等同在投資一籃子股票,分散風險的成本低很多,又能免除選股的煩惱,符合他現實生活的需求︰但求穩健。

在台北市古亭市場開設小服飾店的汪媽媽就沒那麼幸運了。早年曾是擁有兩家專賣舶來名品店的老闆,全盛時期許多名噪一時的影星,如林鳳嬌、甄珍都曾是她的客人。當年她賺得多,也熱中股票投資,卻從沒有認真研究,最後在股票市場賠光身價,甚至一度罹患憂鬱症,店面也收起來。回想這段歷程,汪媽媽不免黯然,「我很喜歡賺錢,也曾經很會賺,可是沒找到適合自己的理財方法,辛苦賺來的錢都沒留住。」汪媽媽財富來去一場空,就如同她自己的感嘆,正是因為沒有找到適合個性的理財方法。

事實上,理財方法要適性還不夠,台大財金系教授、基金達人邱顯比就強調,有好方法,不懂彈性運用也是枉然。他推薦的基金投資「四四三三」法則,藉由找出在不同天期(如五年期、三年期、兩年期、一年期、六個月、三個月)位居前段班(前四分之一或前三分之一)的基金,篩選出適合的標的,這套方法被基金界奉為圭臬;但他也特別強調,法則不是死的,當用前四分之一的標準找不到合適標的,就須懂得適時調整為「三三二二」,或在第二階段時用更嚴格的「五五四四」。

除了理財方法要懂得彈性活用,隨著人生四季的改變,理財規畫也不能一成不變,例如隨著年齡漸長、退休前後,就該提高理財穩健度,減少風險高的投資,改採保守、高股利的理財法。

許多人理財容易犯上隨興的毛病,看到某位專家的方法賺到錢,就試一試;接到理專推薦商品的電話,就立刻挪出資金,改變原來的理財規畫。這就好比瞎子騎盲驢,很容易就一腳踩進陷阱,帶來悲慘的後果。

理財需要定力、耐力

不隨數字起舞 用時間累積複利的威力理財要能成功,除了找到好方法,還需要具備兩個心理素質,一是定力,二是耐力。理財,是與數字打交道,交手的過程,如果沒有這兩個心理素質的加持,很容易被變動的數字左右,破壞理財節奏與紀律。

黃培直以過來人的經驗為例,他說,三十出頭時,躬逢台股一萬兩千點的二○○○年,聯電、台積電從五十元漲到兩百元;但當萬點跌破,股價一路跌走,他與周遭的朋友一樣,獲利全部回吐,白忙一場。回頭檢討才認清問題出在面對波動的市場,股價攻堅時抱不住,而明明已經感覺行情不對,卻被身旁耳語動搖,沒有定力堅持看法,結果就是兩頭落空。

股神巴菲特一生信奉價值投資法,他說:「投資就像滾雪球,重要的是找到很溼的雪,以及很長的坡。」然後通過長坡的滾動之後,讓小雪球滾成大雪球。巴菲特的雪球投資法,足以充分驗證他尋找標的能力,也是定力、耐力兼具的典範。學會找到溼的雪(好的投資標的)和很長的坡(長期持有),你也可以像他一樣,把小錢滾成大錢。

像李挺生為子女存ETF,也度過長達十年的無感期,明明知道小雪球要滾成大雪球,需要時間加持才有威力,但是開始執行時,看到其他投資報酬率好像更好的標的,對定力還是很大的考驗。幸好如今通過時間的耐力賽,ETF帳戶裡的數字發威,讓子女們很有感。這便是複利的效果。

對大部分的人而言,只要認知理財的重要,可以靠著一個好方法,達到一輩子生活無虞的目標。只要找對方法,展開行動,持續不動搖,讓時間累積的複利效果,為你錢滾錢,你會發現,想一輩子不為錢所煩惱,其實比你想像的簡單。

想富足一輩子 你該這樣理財 ──人生各階段 的理財目標

25~35歲 青年期

風險承受度 最高

情境

薪資起點不高,但增幅快的時期,消費占比高,儲蓄較少。同時計畫結婚,組織家庭。

理財目標

強迫儲蓄,累積第一桶金意不在獲利,在於累積經驗

為養育子女做準備

36~45歲 壯年期

風險承受度 高

情境

收入增加且生活穩定,也是家庭的主要消費期,此時通常需要較大支出,如購房、購車,養育子女也帶來經濟壓力。

理財目標

買進自用住宅

合理安排家庭支出

開銷增加,注意資金流動性

預留子女教育及生活費用

46~54歲 中年期

風險承受度 中

情境

人生理財的黃金階段,事業及收入皆到達顛峰。孩子逐漸獨立,開銷相對減少。

理財目標

累積財富,擴大投資儲存養老金,為退休打算保障資產,亦不放過高收益機會55歲以上 逐步進入退休期

風險承受度 低

情境

主要開支為醫療費用,此時支出大於收入,是消耗儲備金的主要時期。

理財目標

保守原則,投資每年提供固定收益的標的避免高風險產品,重視保障收益找到最適合你的投資方式 ── 各種理財工具比較工具 特色 優點 缺點 風險

1~10由低至高

銀行定存 手續簡便,安全保本 風險小,有一定利息,變現性高 提前解約,將支付利息損失 1 債券 適合操作金額較大,價格與利率成反比 ● 安全性高

● 變現性高

● 收益穩定 利率風險高,需大額資金,並通曉專業知識 2 保險 對未來風險之保障 有一定收益,保障未來生活 不適合作為投資工具,專業知識了解不易 3 ETF 被動管理,追求與指數一致的報酬,相對共同基金管理成本較低 ● 交易方便

● 高透明度

● 免除選股的困擾

● 抗通膨性佳 ● 仍存在系統性

風險

● 追蹤誤差風險 4

共同基金 由專家操作,由投資人共聚資金,利潤共享 ● 投資方式彈性高

● 可分散風險變現性高

● 適用長、短期投資

● 抗通膨性佳 績效取決於經理人決策,仍有投資風險 5 黃金 需大額資金及專業資訊 具保值、儲蓄、避險功能 獲利不穩 6

房地產 ● 資金門檻高

● 獲利時點

不易掌握 ● 掌握時機,獲利可期● 可賺資本利得,也可賺固定收益 須積壓資金,變現不易,獲利不穩 7 股票 考慮整體經濟對個別公司未來之獲利預期 ● 短期內可獲高報酬率

● 變現性高

● 抗通膨性佳 複雜度高,投資風險高 8 跟會 相於當個人借貸,方便靈活 利息高於定存,無需擔保品 根基於會員間信任基礎,缺乏法律保障,風險高 9 選擇權 具避險、價格預測性質運用高度槓桿 獲利高,所需資金小 風險極高 1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4402

關於格隆,格隆匯:風雨來得早了點,但雨後才有彩虹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2747

關於格隆,格隆匯:風雨來得早了點,但雨後才有彩虹
作者:格隆


最近我們壓下了很多會員花大力氣寫出的高質量公司研究文章,雖然事後的市場表現證明會員挖掘的標的相當前瞻而精準。在此,我們對這些會員表示由衷的歉意,你們的勞動成果被埋沒和浪費了,雖然我們不是故意的。

沒有辦法,因為諸多朋友都在善意提醒我們:你們表現太勁了,會有人看不順眼的。匹夫無罪,懷璧其罪。

事實證明,這些朋友的善意提醒具有相當的預見性:因為格隆匯幾乎以一己之力,旗幟鮮明、精準打響“港A股”戰鬥,推出的“港A股100”大幅跑贏市場,以及諸多會員的深度個股分析文章推出後,相關公司股價表現相對出色,我們感受到了不少的壓力。不少媒體最近增加了對格隆匯的報道,有贊許和鼓勵的,也有誤解和懷疑的,甚至有少量非善意的誤導和直接惡意人身攻擊的。

風雨比我們預計的來得早了點。但,雨後才有彩虹!

我們無法左右別人說什麽,只能在這里重申:格隆、格隆匯到底怎麽回事?格隆匯的初衷到底是什麽,以及廣大會員該如何用好這個平臺。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格隆個人只是一個一入人海、泯然眾人的普通人,格隆匯能有這麽大影響力,不是格隆個人有多大本事,而是格隆匯自上路之初就秉持的這個樸素的初心和理念:
讓最普通的個人享受到最專業的研究服務;
讓每個個體的投資之路不再孤單和艱難;

從一開始我們就明白,一個人的力量始終有限,在語言、遊戲規則都不熟悉的海外市場尤其如此。那些投資港股和海外市場的中國投資者,都是上輩子折翼的天使,只能在浩瀚的海外投資市場中如一葉扁舟,孤獨的旅行。

也正是基於此,我們才以十二分的虔誠和一百分的努力打造了格隆匯這個“開放+共享+共識”的完全免費的眾籌研究社交分享平臺,以互聯網為媒介,通過最流行高效的“眾籌式”研究,打造中國人最專業的海外投研社交平臺。所有的投資線索和成果都來自會員的共享,所有的資料都來自公開渠道,所有的成果也第一時間免費共享給所有會員。

我們堅信:獨行者速,眾行者遠在相對陌生,驚濤駭浪的海外市場,我們只有站在一起,才能成長為一個巨人!

過去20個月,無論港股的行情高漲還是低迷,無論市場是火爆還是清淡,我們一直兢兢業業、風雨無阻站在這里,探討機會,提示風險。一直在!而分布在全球50多個國家,仍在不斷高速增長的會員數量也充分表明了市場和投資者對我們這種努力的認可。

但我們也想在此提醒一下所有會員,該如何充分利用好格隆匯這個交流平臺。近期一些媒體所謂的“港股第一推手”、“金手指”等,這些不是我們要追求的,都只是市場對我們片面的誤讀。正如格隆匯會員skywalker的文章《認清你投資世界里的救世主》所寫到的,格隆匯不是“救世主”。作為一個公開的投研分享交流平臺並不承載作為投資人救世主的角色,格隆匯的價值意義僅僅是為投資者提供一把利刃,一把解剖企業看清市場的好刀,至於這把刀最後的結果是助你在市場里開荒拓地,打拼出精彩的投資收益,還是揮刀不當,悔恨自傷,全在於這握刀的手。但千萬不要因為自己學藝不精,沖動行事而心生怨恨。要明白,任何時候,你都是自己投資賬戶的唯一責任人。而寄希望於依靠市場上的“救世主”賺輕松錢,這個出發點一開始就錯了。

投資者在信息的海洋里搜尋優秀的領路人,好的公眾平臺也在篩選有素質的讀者。分享價值、互助成長的格隆匯精神,需要理性且思想獨立的投資者群體去體現,真金的成色需要時間來沈澱。當每一位格隆匯的受眾由於閱讀格隆匯會員文章而得到的對企業認知深度的增加,反映在自身投資判斷力的提高上,並產生直接因果關系的投資收益,最後鑄造出的發自內心的擁護和口碑,這才是格隆匯的初衷、格隆匯的追求,格隆匯的抱負。

從2013年到現在陪伴大家一起度過的近兩年時光,會員們愈來愈樂於在這里相互分享自己的投資心得,在這里互相學習,一起成長,我們很欣慰。每一篇在格隆匯發表的幹貨文章,都是會員們認真思考、用心去寫、匯集智慧的精華,我們很感激,也很驕傲。

每一件新興事物的誕生總是伴隨著爭論與口水,畢竟打破舊世界的平衡需要創新者付出勇氣,也需要實踐者認知的慢慢統一。作為一個新生事物和模式,隨著日益壯大的會員群體,影響力越來越大,我們深知,一定會遭遇曲解、非議,甚至攻擊。

但格隆匯,我們努力打造的這個優秀的共享平臺,會用一顆包容的心,一顆強大的心去接納任何人的觀點。我們會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讓我們自己越來越出色,越來越強大。

我們目前還是一個很年輕的團隊,打造16億中國人海外投資研究的交流平臺,為中國人投資海外保駕護航,這是一個很大的夢。

但,正如馬雲說過的:“夢想是要有的,萬一實現了呢?”

關註格隆匯吧,用你自己的眼睛和大腦來認識和判斷格隆匯,我們一起攜手去海外闖蕩江湖!

至於那些不懷善意的詆毀與攻擊,我們的態度是:隨他去吧。對他人的惡意攻擊,永遠無法讓你自己強大!

有時候,羨慕嫉妒恨也是一種贊賞。


格隆匯聲明:格隆匯作為免費、開放、共享的海外投資研究交流平臺,並未持有任何關聯公司股票。轉載本文,請務必註明來源“港股那點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7454

牛文文:讓早期創業泡沫來得更猛烈一些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5/1014/152343.shtml

昨晚,貴州衛視播出的《論道》節目中,牛文文攜黑馬們與龍永圖部長就“如何成為真正的黑馬”展開了一場精彩的對話。牛文文說:“中國創業環境不比美國差,生在此時,生在此地,生在此國,如果不去折騰創造一點什麽,會對不起這個時代!”以下為《論道》節目現場實錄。

【黑馬嘉賓】

黑馬會會員、三個爸爸創始人 戴賽鷹

黑馬會副會長、豆果美食創始人 王宇翔

黑馬營五期學員、微車創始人 徐磊

黑馬營三期學員、宇昂科技創始人 王宇

讓中國早期創業的泡沫來的更猛烈些

龍永圖:你覺得當前中國是怎樣的一個創業環境?

牛文文:我現在總感覺,中國是全世界最好一個創業國度,起碼不比美國的創業環境差,因為中國有那麽大的市場,那麽多勤勞的人,那麽多渴望改變生活方式的人。而中國政府現在提供了一個非常好的創業創新環境。我經常跟我們的黑馬說,我說你生在此時、生在此地、生在這個國度、這個時間點,你如果不去折騰創造一點什麽你對不起這個時代。

剛開始做創業服務的時候,國家還沒有開始支持。到2012年之後,我覺得方方面面都得到了政府的支持。中關村是國家創新型示範區,中關村管委會就最早認識到像我們這樣機構的價值,所以給我們發了一個“創新型孵化器”的牌牌,別看這個牌牌,它是一個很大精神激勵,這意味著我們得到了國家的認可。

龍永圖:你怎麽樣評估當前整個中國大眾創新的這樣一個形勢?我覺得這一點對於政府的決策部門應該說是很重要的,這種評估。

牛文文:我是覺得中國還是缺乏創新精神,中國創業市場的泡沫不大。相比我們二級市場、股市,相比我們的房地產,早期創業市場是占比很小的一個市場。每年國家或者社會投在早期創業者上的錢只有幾百億的規模,這個規模跟一個重點工程相比是完全不可匹敵的。有一個地方官員說過,修一公里地鐵的錢就可以支持一千個創業者起步,他還說少了,其實可以支持一萬個創業者。

我認為單從投資的角度來講,早期創業是沒有多少泡沫的,這個泡沫即便有也是好的泡沫,而且不是國家的資本,是專業投資人的資本,是上市公司的資本。我以前說過一個判斷,讓早期創業市場的泡沫來得更猛烈一點,浪費在哪里的錢都不如浪費在最美麗和最年輕的創業事業上。中國30年前就是因為鼓勵普通人去創業才有這個局面,今天中國還需要這個精神。

龍永圖:完全贊成你這個說法,因為我們這個萬眾創業應該說剛剛才開始,有些人就提出來你們也有泡沫了,我覺得這完全是一個杞人憂天的事情。對於大眾創業,即便是出現一點泡沫也是完全正常的,即便是我們付出一些代價也是完全值得的。

創業運動,使中國經濟爆發出新火花

主持人:您所領導的這個黑馬群體是一個創業者的群體,這幫人到底是怎樣一群人?

牛文文:在經濟體里邊可以說他們是一個弱小的,分散的,但是量很大、面很廣的群體。創業黑馬是大家起初看不見、看不懂、看不起,後來又突然追不上的這麽一群人。

龍永圖:我們需要像馬雲一樣的人湧入到中國企業家群體,給中國經濟帶來新的活力。現在這一批年輕人正在創造新的歷史,那麽如何成為一個真正的黑馬,我認為很重要的一個條件,就是要像牛總這樣,為黑馬打造一個能夠闖出來的大眾平臺,真正接近草根的服務平臺。

牛文文:在2008年我開始創辦《創業家》,我那會兒就想如何讓中國經濟有新的火種和火花出來,如何尋找下一批阿里巴巴、下一批聯想,如何讓中國的經濟變成創意經濟,讓小人物也能夠迸發出來。我就說中國社會需要一場再創業運動,需要走出500強時期,因為我們的民營500強、國營500強基本上是制造業、外向型的。

當一個國家長期被外向型大企業領導的時候,到一定階段會導致它的制造業過剩,這就需要發展服務業,發展內需,需要一批我們還沒有看到的年輕人,完全不同於那種500強公司。所以整個黑馬實際上就是提前尋找未來,把註意力、聚光燈從500強的企業身上轉移到今天還完全草根,剛剛出發的那種了不起的小人物身上,讓整個社會能關註到他們,然後讓他們快點成長。

打造創業服務平臺

主持人:黑馬社群是如何幫助創業者的?

牛文文:我們服務黑馬的方式是一步一步摸索過來的,跟著創業者的需求過來的。我最早辦了一本雜誌叫《創業家》,想用記者的眼光來報道黑馬,後來我發現這種方式很慢,周期很長,滿足不了創業者的需求,為何不用黑馬大賽的方式來讓黑馬自己湧現出來呢?

龍永圖:用什麽樣的形式比賽呢?

牛文文:2011年6月30日第一屆黑馬大賽開賽,現場一下來了1000多人,雷軍、周鴻祎、李彥宏、李開複、徐小平等當今的大咖,都不約而同來到了現場,這是我們始料未及的。我記得徐小平老師對我說,你把一個“選馬”的事兒變成了“賽馬”,“黑馬大賽”這個場子就像一個賽馬場!

能不能脫穎而出全看自己,跟你的同行比你的項目是否靠譜,你的創業精神和氣質能不能折服評委,你的項目和你本人值不值得投資。頭兩年的時候我們一共投下去200多億人民幣的資金,就給這些黑馬的優勝者。黑馬大賽現在已經辦了五季,成了中國最大的創業者融資對接平臺。

牛文文:我想這些人被選出來以後就完了嗎?應該幫助他們輔導、培訓,走過最難的一段路。所以我就做了黑馬營,黑馬大賽的優勝者進入黑馬營,由企業家和投資人教他們,如何完善模式、如何運營公司、如何把團隊做大,這一系列演變成了一個創業實戰的商學院。

再到後來眾多創業者畢業了,有更多的人想加入黑馬,可是我們為什麽不能做一個黑馬社群呢,於是又有了黑馬會。到今年年底,黑馬會成立了30個城市分會,是中國創業者社群領跑者。

龍永圖:等於是提供了創業一條龍的服務。

牛文文:最開始也沒想到做這麽多服務,但是這些都暗合了創業者的需求,作為一家創業服務機構,我們每天都感到是被創業者推著走。

用互聯網思維改造傳統行業創業者

主持人:黑馬社群給你最大的收獲?

戴賽鷹:我覺得整個黑馬社群帶給我非常多的東西,首先給了我方法,對創業者來說實戰經驗是更珍貴的。第二它對我們商業模式的打磨。原來我們只知道賣產品掙錢,到了黑馬社群里面,把我從一個賣產品的變成了用App去留用戶,現在我們還做了機器人,這些東西如果我不融入黑馬會,是不可能有的。

戴賽鷹:我既是黑馬營的學員,也參加過黑馬大賽,黑馬會我也非常積極地在做,而且現在黑馬基金還領投了我們。我覺得黑馬營、黑馬會它最重要的價值,是把傳統的企業家和互聯網派整個聯接起來,用互聯網思維去改造中國傳統行業。我們在去年9月做了一個眾籌,一個月我產品眾籌到1120萬,這是中國第一個千萬級的產品眾籌。

牛總發動3000多個黑馬會員來支持我,我們那產品才能第一天就籌了200萬。就在前天,我們還創造了一項中國募集股權眾籌的紀錄:黑馬基金領投300萬,我們兩天總共募到了3194萬,也就是說從平臺上募到2800萬。

創業不要總盯著競爭對手

主持人:從2008年註冊黑馬,您本身也是一個創業者。那到了2015年,現在各種孵化器是雨後春筍般的出現,您自己算不算是做了一個引導?

牛文文:我當初離開《中國企業家》到今天已經七年了。2008年以前,我認為自己是從一個主流的舞臺到了一個非主流的地帶,我回到原點甚至是地下的狀態,找到創業者,服務他們,讓自己跟著他們一起成長,這個過程本身是有落差的。我經歷了很多的考驗,模式上不斷變化,從一個媒體到一個創業服務機構,到中國最大的創業社群。

我認為是創業最難的,是找到用戶,跟住用戶,跟住用戶的需求成長,它難過團隊、難過融資、難過同行的競爭。

今天在服務創業者的道路上,你發現前面永遠是讓你興奮和焦慮的難題和話題。你都顧不上你身邊或者原先還有誰想超過他。創業以後人進入到一個新的境界,就是說不是總盯著對手,因為對手永遠有,同行永遠有,在創業服務這個市場永遠有新的人出來,你不用管他們,你就問問自己到底要為誰服務。

創業圈“天派”與“地派”的結合

龍永圖:黑馬什麽天派、地派,能不能給大家講一下?

牛文文:“天派”就是融資能力大於賺錢能力,有互聯網思維,天馬行空,爆發力很夠,但是穩健性不夠。“地派”的傳統企業我們認為他們腳踏實地,能夠讓企業持久、穩健增長,把百年老店看作最高價值追求的一群人,慢慢做,不融資,但是爆發力不夠。我把黑馬營的兩種人總結為“天派”和“地派”,我們後來開玩笑說,黑馬營就是“天地匯”,匯是匯合的匯。

希望互聯網思維和傳統企業的產業理解能夠融合在一起,同學之間互相取長補短、互相學習。“天派”來學“地派”如何來管理很多人,如何一刀一槍去賺錢、做地推、建分資機構;“地派”向“天派”學習一下互聯網思維、互聯網方法,怎麽做用戶以及怎麽去融資。最後到一期畢業的時候他們彼此之間互相學習很多,融合很好,到現在我們就發現,都分不清楚哪是純粹的“天派”了,哪是純粹的“地派”了。

徐磊:我在黑馬營受到最大的幫助其實是知識共享。你說“天派”也好“地派”也好,每個人的視角都是有限的。而共享這些知識,能在一個大的群體里產生出最大的價值。

龍永圖:你這個“天派”“地派”非常好,互聯網+什麽,大家都在琢磨這個事兒。而且一直在講萬眾創新,最後能不能產生一大批搞實業的企業家,不然大家都是吊在天上,我們中國的整個創新怎麽落地?所以你是“天派”、“地派”的結合,實際上解決了大家對當前萬眾創新的一些質疑,這一點非常有針對性。

版權聲明:本文為i黑馬原創。如需轉載請聯系郵箱[email protected]授權,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4481

誤讀中產階層錯失消費升級 寶潔在中國市場“亡羊補牢”還來得及嗎?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6/02/4752496.html

誤讀中產階層錯失消費升級 寶潔在中國市場“亡羊補牢”還來得及嗎?

一財網 劉瓊 2016-02-22 20:46:00

除了美國業務持續多年增長疲軟,在中國寶潔也未能利用好中國消費者收入不斷提高的機遇。寶潔近段時間在中國也在牙膏等多個領域推出了一系列高端產品,但是亡羊補牢還來得及嗎?

正在瘦身和削減成本的全球最大的消費品公司寶潔,在中國市場也正遭遇困境。寶潔公司在其最新財季業績報告中公布,中國市場的銷售額下滑了高個位數百分點,降幅與上個財季差不多。

3個月前正式接替雷富禮(A.G. Lafley)就任寶潔公司CEO的大衛·泰勒(David Taylor),日前首次公開講話時表示,寶潔目前正面臨許多不容易解決的問題。除了美國業務持續多年增長疲軟,在中國寶潔也未能利用好中國消費者收入不斷提高的機遇。寶潔太把中國當成一個發展中市場,而不是當作全世界眼光最敏銳的市場。

在截至2015年6月30日的2015財年,寶潔旗下所有業務部門的銷售額均出現下滑,銷售額同比下降5%至763億美元(約合4973.69億元人民幣),而凈收益則同比下降了40%至70億美元(約合456.30億元人民幣)。而在最新的第二財季盈利32.1億美元,按年增長35%,但收入減少8.5%至169.2億美元。

值得註意的是,寶潔近段時間在中國也在牙膏等多個領域推出了一系列高端產品,但是亡羊補牢還來得及嗎?

錯失消費升級

去年10月份,寶潔表示,在創新高價位產品方面已落後對手,這導致公司整體收入增長疲弱。

在中國市場上,日本品牌對寶潔旗下幫寶適(Pampers)嬰兒尿布品牌市場份額的侵占。2012年以後,日本最大的消費品公司花王從日本進口銷售的“妙而舒”,價格比普通紙尿褲高很多,卻成了引爆中國市場的導火索。花王集團社長澤田道隆此前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時透露,其官方在中國的妙而舒紙尿褲銷售額(含進口和國產)2013年是2012年的兩倍,2014年也是2013年的兩倍。

此後,美國金佰利、日本尤尼佳等也開始在中國銷售在海外生產的高價位紙尿褲,一舉擴大了份額。隨著中國人的安全意識不斷提升,高價位紙尿褲的年增長率達到了30~40%,份額從2010年的不足10%擴大到了2013年的15%左右。

寶潔錯失的另一個高速增長的高端消費領域是在牙膏市場。一位日化業內人士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寶潔旗下的佳潔士雖然整體市場份額高於中高端定位的雲南白藥牙膏,但是一些地方市場,受到了雲南白藥的步步緊逼。

目前中國高檔牙膏市場,以雲南白藥牙膏市場份額最大,其憑借高端草本路線在牙膏市場取得了不俗的業績,2014年的銷售額在30億元左右。2009年進入中國市場的高檔牙膏品牌舒適達(藥業及保健品巨頭葛蘭素史克GSK旗下),目前在高端牙膏領域業績與LG竹鹽平分秋色,緊隨雲南白藥之後。

實際上,在與中國本土快速消費品牌的對決中,寶潔等曾經優勢的外資品牌,在不少領域正面臨份額下降的尷尬。全球性管理咨詢公司貝恩公司(Bain & Company)去年發布的《2015年中國購物者報告》顯示,該公司研究的中國市場26個快速消費品品類中,本土品牌已經連續三年從國際競爭對手手中爭得市場份額,以7成市場份額占據主導地位,約貢獻了8成以上的市場增量。

日化業內人士、上海悅妝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白雲虎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寶潔在頭發護理領域總體市場份額依然保持優勢,但增速放緩;在護膚與美容領域,寶潔在華遇到歐萊雅、雅詩蘭黛等巨頭的競爭,和中國本土化妝品牌的崛起,其玉蘭油、SK-II組成的美容陣營份額不斷被蠶食,後來針對化妝品店渠道推出的護膚品牌也很快悄無聲息;而寶潔旗下汰漬、碧浪組成的洗滌陣營,更是早已被立白、納愛斯、藍月亮等本土品牌占據優勢市場份額。“重要的原因之一是,中國消費者理念變化,消費結構調整,但寶潔未能及時應對中國近年來的消費升級趨勢,忽略了中國中產階層消費能力提升的需求。”

“過去寶潔太把中國當成一個發展中市場,而不是世界上消費者最為挑剔的市場。”寶潔CFO喬恩·默勒表示。

誤讀中產階層

實際上,過去的2015年是寶潔重大改革之年,這個187歲的品牌已經通過出售、停產及自然淘汰等形式,放棄旗下約100個品牌,希望專註於包括汰漬洗衣液和幫寶適尿布在內的70~80個消費品牌,這些品牌合計為公司帶來90%左右的銷售額,貢獻約95%的利潤。

全球層面,寶潔正在進行品牌重組以集中力量於核心業務,但寶潔意識到,中國市場要做的不僅僅是品牌調整。去年10月,前CEO雷富禮也曾表示,寶潔誤解了中國的中產階級,“我們被困在市場中間了。消費者越來越高端,這意味著我們在往下走。”

不過默勒表示,如今寶潔正在針對中國二胎政策,以及中國消費者偏好更高價產品的趨勢,來尋找新的發展機會。寶潔正在不斷加碼高端消費品市場,迎合消費升級的趨勢,泰勒表示,希望以此來贏得未來幾個季度能看到在中國的業務取得顯著好轉。

它正迎合中國父母樂於在嬰兒身上投資更多資金的消費傾向,推出了一個新系列的幫寶適尿布;最近力推其創新產品液體衛生巾、洗衣凝珠、歐樂B牙膏等。

寶潔在中國推出的碧浪洗衣凝珠,是一款由薄膜包裹的濃縮洗衣液“膠囊”,遇水後薄膜即溶,每顆凝珠售價2.5元,比普通洗衣液高出20%,寶潔希望用這些看起來更有趣的產品吸引年輕消費者。

再如,2016年1月進入中國的市場的歐樂B潔齒護齦家用雙管套裝,該(113克+65克)套裝的銷售價格為159元,是目前中國市場上最貴的牙膏。“因為消費升級,和中國消費者對口腔健康的逐漸重視,口腔護理領域是中國消費品市場中的朝陽產業。”寶潔大中華區口腔護理品類總裁歐陽慶球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相對於其他品類,口腔護理領域也是寶潔中國目前增長最快的領域之一。

寶潔大中華區總裁馬睿思 (Matthew Price)在今年初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時也表示,城鎮化進程的加速發展,具有較高消費實力的中產階級的迅速崛起,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提高和數字技術的不斷發展都為中國快速消費品行業的發展提供了動力。“寶潔將繼續發揮全球化優勢,同時堅定地立足於本土、關註並滿足中國消費者的實際需求;不斷強化高端品牌,通過更優質、更具創新的產品豐富我們的產品組合,為消費者帶來更好的消費體驗。“

這些嘗試還包括,通過海外旗艦店的形式,在中國市場引入更多寶潔旗下高端產品。2015年雙十一期間,寶潔中國的首家海外旗艦店登陸天貓國際,引入該公司來自美國、加拿大、日本、德國、法國、 澳大利亞等6個國家的涵蓋母嬰、美發護發、身體護理、衣物護理等品類的多款在中國大陸市場尚未出售的人氣單品,寶潔大中華區電子商務總裁許敏女士表示:“從去年開始,中國已經成為寶潔全球電商最大的市場,希望用這種方式以讓寶潔的海外優質產品通過跨境電商這種便捷的方式來到中國,更好地滿足中國消費者日益多元化的消費需求。”

不過,白雲虎也認為,除了提供更高端創新的產品,引進國外優質產品來滿足中國消費者需求,寶潔也應該調整對中國的增長期待值,畢竟中國這個寶潔第二大市場,不可能長期高速增長,每個市場都有階段性。特別是中國本土企業的成長,也是必然的趨勢,就像當年日本、韓國本土企業的成長一樣,每個市場都有自己的變化規律。

編輯:彭海斌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6406

幸福來得太突然!新三板擴容又分層,有的民企卻懵了

在蘇州吳江一個鎮上,隱藏著一家不起眼的企業,叫蘇州納地金屬制品股份有限公司(831166,下稱“納地股份”),在國內並不出名,但“戶外家具中的勞斯萊斯”就在這里生產出來,暢銷歐美高端市場。

納地股份的董事長秦儉,因為熱愛戶外運動,曬得皮膚黑黑;因為產品長期出口國外,講得一口流利的英文。秦儉敏於捕捉中國經濟的起伏變化,所以納地股份成為最早一批登陸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即“新三板市場”)的企業之一。

數據顯示,截至今年9月2日,新三板掛牌數已近9000家。而根據東方財富Choice數據,截至今年8月21日,納地股份所在的蘇州已經有373家公司登陸新三板,緊跟北京、上海、深圳,在所有二線城市當中名列第一。

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浪潮之中,新三板作為我國多層次資本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快速發展成為經濟領域一個令人矚目的現象。

作為最早一批登陸新三板的企業,納地股份們這兩年過得如何?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說起掛牌新三板之後的歷程,秦儉有一肚子酸甜苦辣,以及光榮與夢想。

規範化的成本有點沈重

納地股份20多年來一直制造鋁制戶外家具。從為北美戶外家具頂尖品牌代工開始,走向自主研發設計,如今已跨入戶外家具細分市場鑄鋁高檔戶外家具制造商的國內前三。此前該公司所有產品都是面向海外尤其是北美銷售,2014年9月登陸新三板後謀求業績增長,需要打開中國市場,才取了第一個中文商標“蔻蔻”(Coco casual),開始布局國內銷售。

在納地股份,從鋁板到一把成品椅子,大約需要81道工序,僅僅手工打磨這一塊,就有5道工序。其產品造型精美繁複,售價高昂,成為多個國際頂級戶外家具品牌的供應商。在近來制造業的嚴峻形勢之下,納地的產品仍有20%以上的毛利率,也算是對工匠精神的回報。

該公司2015年年報顯示,當年營業收入為6056.98萬元,同比(較上年同期)增長13.19%;凈利潤為441.71萬元,同比增長28.36%。

掛牌新三板之後,秦儉的工作生活有不少變化,在成就獲得認可之余,也有不少苦水。

“最大的感受是責任義務跟權利不對稱,付出很大,但是所得不成正比。”秦儉給本報記者算了一筆“規範化的賬”——掛牌之後,每年多出一筆規範化的費用,包含券商、律所、審計、持續督導費在內,每年約40萬元,“券商現在一直在漲價,原來督導費5萬元,今年開始最低15萬元。”另外,財務、董秘人手增加,財務總監和董秘工資都很高,每年最少增加約30萬元。

這一點,不少新三板上市公司有同樣的感受。

張家港玉成精密機械股份有限公司(830895,下稱“玉成精機”)是一家精密機床、精密機械配件企業,其精密機件加工能力之優良,除了軍工企業之外,業界並不多見。該公司董事長張玉飛告訴本報記者,在張家港這個“小地方”,專業人才很缺。例如董秘,很難招,只能培養,自己培養了一個“入門級的”。盡管他們未必能勝任一個上市公司的工作,但推高成本也是需要操心的問題。

此外,還有隱性規範費用,如所得稅。“上市以後為了吸引資本關註,要充分發掘利潤,增加了百萬級的所得稅很正常。總體估算下來,規範成本要占到銷售額的2%~3%。”秦儉說。

這些加起來,至少百把萬就出去了。

資金成本之外,企業決策速度慢下來了——當然這未嘗不是好事。

“有很多監管,資金劃撥乃至理財,都要通過董事會、要披露。高管任命、對外投資、造車間,等等,都要通過決議。另外上市了就沒有秘密了,你的客戶、供應商是誰,競爭對手都知道了。”秦儉說道。

玉成精機則深感決策效率受制,足以影響戰略。

張玉飛對記者表示,“股轉公司人手估計不夠,好多工作嚴重拖後,我們在收購一個手機遊戲公司,涉及重大資產重組,今年4月22日第二輪遞交材料,正常應該15天批複,但遲遲不給答複,也許是對跨界收購心態猶豫吧。但一直拖下去就全盤打亂了我們的計劃,以及下一步一系列的收購行動。還有年報公告涉及公司轉型,內容會有重大變化。現在都要重來。”

張玉飛還舉了個例子,“我們公司從8月11日起,定向增發的錢1250萬元已到公司的專戶上了,但現在不能動,要到9月底10月初的時候才能用,而我們有銀行貸款1500萬元,中間兩個個月的財務成本啊,無形中損失12.5萬元。”

融資之難

付出很多,但融資能力偏弱,這可能是新三板市場目前最大的短板。

據張玉飛介紹,上新三板後,定增融資方面,第一波融資1250萬元,其實主要來自自己的人脈,“他們未必懂得資本市場,也沒有多少風險意識,只是相信我的能力和人品,所以我背負著親友的信任,等於用我的人品背書。 但這點錢走向資本市場還是遠遠不夠的,目前看,融資渠道不太多。”

而股權質押融資目前尚不可行。“在張家港,所有金融機構都來過了,但這十幾家銀行對新三板的認識還不如我呢,來走個程序完成任務,都說研究研究,但其實沒下文。蘇州銀行好像在推這個業務,但上限才500萬元,除了手續費(一次資產重組至少200萬左右手續費需付給券商等機構),剩不下多少了,所以不大管用。”張玉飛追問道,“這方面能否打開瓶頸?比如幾千萬資金,那麽對企業來說就插上翅膀了。”

秦儉認為,目前新三板融資功能弱,所以許多企業只有付出沒有收獲。

今年6月底,“新三板”正式實施分層管理,設立創新層和基礎層。據他觀察,有做市商進入的,吳江有七八家公司,但不管進沒進創新層,基本都沒什麽交易,都在苦熬。

納地股份登陸較早,“當時三板比較火,我們比較幸運,從機構融到兩輪資金,現在則融資都很困難。不過相信隨著政策完善,春天會到來。”秦儉很樂觀。

新三板市場為創業創新型、高成長型中小企業提供融資。上月底,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與中國新三板研究中心聯合發布《中國新三板發展報告(2016)》。該報告顯示,2015年新三板市場共計發行2565次,融資總額為1216.17億元,據此推算平均每次融資金額不到5000萬元。

“還是值得”

盡管有不少苦水,但新三板的好處也是重大的。

“我本人覺得值。”對於掛牌新三板,秦儉總結說。

首先是規範化消除了許多戰略風險。秦儉表示,登陸新三板要求清除擔保與反擔保,當時為了上市,解除了所有的民間借貸擔保關系。後來,就有一家曾相互擔保了1000多萬元的企業陷入了財務危機。因為上市,納地股份免於被它拖入泥潭。

財務規範化之後,納地股份先後獲得了兩輪機構融資,自有品牌“蔻蔻”因此得以發力。

值得一提的是,上市後便於實施股權激勵,進而凝聚了高管團隊,不但沒人離職,還吸引了人才加入。此外還有品牌價值的增強等。

最具戰略性的則在於有了並購或者被並購的契機,為企業發展開辟了新的可能性。玉成精機正是借助新三板進行了戰略轉型,進軍手機遊戲和泛娛樂產業。

“最大收獲是堅定了信心。原來沒啥遠景和希望,現在有了估值,有了遠景,有了做下去的信心。”秦儉說。

王思聰也曾投資新三板的遊戲企業。

兩年過去,經歷了酸甜苦辣之後,秦儉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總結說:“新三板不適合套現。如果是成長性企業或市場細分市場的隱形冠軍,是非常適合登陸新三板市場的。新三板市場面對的都是機構投資者,都是人精,比你還聰明,通過講故事忽悠錢,不可能。能達到創新層條件的話,值得努力;反之,則意義不大。”

來自中泰證券的一位保薦代表人對此表示認同,應根據不同企業的基本情況,分析上新三板是否有利。“高成長性,本身具有一定規模,想要在資本市場有所作為但又離主板市場要求有距離的企業,適合上新三板,相當於和資本市場有了重要的第一次親密接觸。” 而對那些還在糾結規範成本、董秘工資等因素的初創企業來說,則不太適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467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