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阿仙奴週記:圍繞著你而建造的團隊 人在中環

http://manincentral.blogspot.hk/2013/08/blog-post_26.html
經過開季首場災難式輸俾維拉之後,響大量球迷(包括我)都睇淡之下,歐聯作客土耳其既賽事,居然可以輕勝三比零,個人覺得已經係超額完成了。

我係個膚淺既球迷,只係一場勝仗,我對球隊既悲觀情緒的確係舒緩咗唔少。我雖然係膚淺,但我都唔係傻既。球隊既兵源問題,其實仍然嚴峻。好運一啲既話,球隊未來幾週若果冇再增加傷病既名單,短期之內,憑住隊員從上季尾起已建立出既默契,我估,往後幾場既成績還是會合格的。但球季漫長,球員亦唔係鐵人,增兵既情況假使未來幾日再冇改善,三幾個月後,班球員捱得殘殘地,怕且又會再嚟一段崩潰式既低潮期,然後到季尾十場又要破釜沉舟地去全力爭第四了。

我心底裡面比較樂觀既一面話俾我聽,未來既一個星期,「應該」會有新球員加盟的。這是阿仙奴的老習慣,唔去到轉會窗臨關閉既一刻,都唔簽啲球員返嚟。今年我覺得情況會更加「緊張」,理性推測係,要過埋禮拜二晚,confirm埋歐聯淘汰費倫巴治之後,先至有機會簽到新球員。兼且近幾年阿仙奴既滑落,令阿記實際上已經跌出咗歐洲頂級球會既行列。呢個status多少讓佢地響轉會市場上面變得更加被動。呢一刻,阿仙奴既轉會策略,大概只能依賴其他頂級球會既轉會動作。人地新簽一個球星翻黎,原本陣中果個可能失去必然正選既資格,難聽一點講,阿記就只能食人家「食剩」既球員。好似巴利將要簽皇馬,阿仙奴就即刻打迪馬利亞主意,車路士準備買入韋利安,阿仙奴就去求購馬達。或者咁樣係一個聰明既做法,但呢個被動既轉會策略,副作用必定係會延誤自己既組軍時間。

咁結果我地會見到邊啲新面孔?賓施馬?馬達?米祖?又或者係卡巴耶?呢一刻,對阿仙奴最終會有球員加盟呢個議題之上,我係樂觀既。我認為,worst case (其實響阿仙奴身上,worst case係經常發生的),都必定最少有「一個」球員會加盟的,果個球員,叫做法明尼。

一毫子轉會費都唔駛俾既嘢,不嬲都係阿仙奴杯茶。

*****

星期六晚,阿仙奴三比一作客打贏富咸,為我帶來一個甜睡既晚上。

三球入球當中,其中兩球屬於普多斯基。

前年季尾,普多斯基轉會阿仙奴既傳聞鬧得熱烘烘。阿記既球迷,都熱切期望,由雲佩斯、禾確特再加上普多斯基所組成既進攻組合。最後雲佩斯離隊,球迷既期望落空。唔知大家有冇同感:普多斯基響三十歲唔到之齡,代表德國超過一百次,點計都應該係個有料球員丫。不過睇咗佢踢成年,唔係話佢唔好,但總係好似…總之就冇想像中咁好。

有人話係雲加唔識用佢,事實上,以一個國腳級既球員,卻經常徘徊響正選同後備之間,查實都算係有啲冇面架啦。如果唔係張伯倫長抖,星期六打富咸,怕且正選都仲未輪到佢。

好多人都寫過,普多斯基既問題響邊度。射術好,把握能力強係佢既強項。但走位、off the ball同隊友配會,個人覺得佢就明顯比較弱。普多斯基未轉會阿仙奴之前,係踢德甲既降班隊科隆。相比阿仙奴,科隆既規模自然係細一截。以普多斯基既質素,響科隆呢類細規模既球會裡面,球隊既排陣以至戰術,好自然會圍繞住普多斯基呢位明星球員而設計,一切都以佢為中心。當成個團隊既編排,都圍繞住你而安排既時候,你既缺點,自然亦較難暴露出嚟。但係當你去到大球會,情況忽然由「球隊遷就你」變成「你遷就球隊」既時候,一個球員既「適應能力」即時受到考驗。當然,呢個係我估既遮,冇乜數據作為根據,不過當年普多斯基敗走拜仁,被逼回流科隆,唔知係咪都係同一個原因。

認識好多好聰明,好有talent既年輕人,當大家都認為,呢啲年輕人長大後必然響事業上會有一番作為既時候,呢啲年輕人,卻一個又一個咁響事業上遭遇挫折。未出嚟社會做事既時候,在家庭中得到萬般寵愛,家人、朋友總係圍繞住你團團轉。一踏出商業社會之後,reality check好快就出現,由「人家遷就你」,霎時間轉變成「你遷就人家」,對年輕人既適應能力,自然係極大考驗。商業社會係一個考驗「適應能力」既地方,其實呢一點,我覺得多少跟球員既情況一樣:一個球員如果只能響特定環境同戰術之下,先至能夠有好表現的話,佢既成就,必然亦會有所限制。

最近有傳聞話,阿仙奴打算將普多斯基借俾德甲既史特加。但願只係一則吹水新聞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4440

行業因你而有點不同

與工程好友討論,他指近期屋宇處請顧問公司檢討有關樓宇風力設計的結構指標,檢討成員由多位學者組成,據知將會把新指標提至非常之高,現正把提案諮詢業界。友人年紀輕輕,已經有機會代表公司就提案草擬一些意見。

其實這個檢討決定早已存在問題,因之前先行於條例檢討小組內通過這指標的檢討需要,可是在小組內其實有很多成員也是學者背景,而非一些實務的工程師背景,上屆好似只有一人是一位每天做設計的工程師。

一般工程師多沒有興趣參與這類小組,不參與的話,只能把命運交予別人手上。這有如政治一樣的遊戲,你不關心政治,早晚會被一些庸才管治。

說回這個結構工程指標,到底有何問題呢?我不是結構工程專業,但與好友討論後,發現至少有好幾個問題。

首先,指標提高或收緊之後,以後很多樓宇設計動不動就要做wind tunnel,即做模型作吹風測試。香港其實只有幾個作吹風測試的實驗場地,而檢討標準的學者們本身也在類似的地方工作,到新指標生效時,大量項目也需要作吹風測試,實驗場地將會供不應求,當中更存在利益衝突。

另外,把香港的結構標準提高至全球最高,簡單的做法就是比較世界各地的標準,再把最高的應用,這也是檢討的方法。結果是會大大加重日後建築成本,羊毛出自羊身上,樓價被這提高了,香港不是話難上車嗎?

加上,更嚴厲的標準當然好,安全嘛,前提是把標準大大提高之前,我們是否需要先檢視現今狀況如何呢?近年有什麼關於樓宇風力結構的嚴重事件或意外發生過呢?所指的事件有如電梯安全出問題,的確有需要檢討電梯條例。工廈大火事件,又是有需要檢討消防條例。但樓宇結構標準,多年來根本沒有大問題,一套多年來行之有效的標準,何解需要作如此嚴重的修改呢?

再者,工程師除了計算之外,很多細微部分可能需要經驗。一般情況下,有相當經驗的結構工程師在「夾則」時能在細微地方很快地作出判斷,認為這個可以,那個不可以。若一旦標準出現嚴重修改的話,這些經驗都需要重新累積,大家工作節奏都減慢下來,因為每每都要「入機」計一計,那又是建築成本的一部分。

這個討論很有趣,除了工程知識的交流外,我還看見好友對工程的熱誠,本身工作也幹得頗開心。好友的老闆要求他草擬對這份標準檢討諮詢的意見,其實是一份額外工作量,但顯然他樂在其中。

財務自由之後是否繼續工作,很多時取決於工作上能否找到滿足感。財務自由,全職享受人生當然好,但要完全放棄工作上的滿足感又有點捨不得。畢竟,幹一些項目,甚至一個行業,因為你而有一點點不同,這足以令你感到自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375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