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任總之言 左丁山

2008-10-11  AppleDaily

雷 曼兄弟破產之後,世界金融體系走入一個向下旋轉循環,銀行系統備受衝擊,現在連英國都緊急向英國銀行注資,包括RBS、巴克萊、Lloyds TSB三大,滙豐亦有資格向英國財政部伸手,但滙豐已經話咗唔需要。滙豐嘅一級資本比率有8.8%,高過晒英國大銀行,在世界級大銀行之中,算係數一數 二,當然香港本地銀行嘅資本比率仲高,例如東亞銀行嘅比率超過14%。去年十月,左丁山應邀到一個獅子會午餐會演講,評論次按危機,點知有獅子會獅兄問冧 巴,要左丁山講一隻「避風塘股」,當時毫無準備之下,提議買滙豐,認為滙豐可升可跌,但會跌得少啲。

眨吓眼,一年已過,滙豐從高位回落三成多一啲,但恒指 唔見咗五成幾,其他世界級銀行股跌到四腳朝天,叫做勉強過關。任總裁話外面風大雨大,請香港人唔好自亂陣腳,好啱聽!香港銀行系統比外國穩健,皆因銀行貸 款比較保守,炒賣CDO等字母湯產品比較少,故此撥備亦都少啲,不致影響資本比率。以前有議員政客話本地銀行睇磚頭做事、太過保守,實情係佢哋唔知自己講 乜,亂罵一通而已。又有人高呼任志剛下台,當然係亂噏,純粹民粹主義,任志剛明年退休,有晒程序,係正常人事更替,但在呢個關鍵時刻叫任總下台,純粹係搞 局,有破壞冇建設。

任總喺星期三早上發表談話,加多一兩句,呼籲媒體及政界、政府以持平客觀態度,看待及評論金融危機,此乃經驗老到之言,政客、記者、評 論員之中,好多唔識金融經濟,易陷入民粹主義,寫評論有感性,少理性;有激情,少思考;有建議,冇數據,冇理論;總之睇落牙煙,相信任總係有感而發。外國 有緊急措施,提高銀行存款保障上限,愛爾蘭更保證所有國有銀行存款可得百分百擔保。於是有人話香港點解唔提升存款保障,此問題可以討論,但千祈唔好鬧政府 反應慢,冇準備!孫柏文,李兆富等,勤力啲寫番幾篇解釋吓啦!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79

中環在線: 任總:迷債令我痛心金勞詹:痛在快冇得撈李華華


2009-02-24  AppleDaily





 

雷曼迷債風波拖咗近5個月,調查真相難講幾時水落石出,的確幾打擊香港金融中心嘅形象,立法會財經事務委員會噚日又再開會傾吓。金管局總裁任志剛喺會上慨嘆,銀行業喺各方面都做得好好,銀行體制亦健全,卻因迷債蒙上污點,令佢相當痛心。

有 「潮州怒漢」之稱嘅金融服務界議員詹培忠即時扯火,揶揄任總可能只係因盛傳9月冇得撈而痛心。老詹喺議事堂聲嘶力竭咁話:「金管局喺呢件事絕對絕對犯咗錯 誤,任總到今日為止,只係講過一句對銀行可能出現錯失好痛心,到今日為止佢從來都冇良心對待苦主,佢痛心可能係失去佢個職位!」

老詹認為雷曼迷債問題始於證券業務嘅「一業兩管」制度,但任總卻又視而不見,「你係咪推卸責任,任意妄為?我話過你任一招,你又否認係任七招,o依家又任二波(金融海嘯第二波),喺雷曼點處理?你解釋吓。」

改新花名「任二波」

向 來EQ高嘅任總回應話,多謝老詹一直以嚟嘅「照顧」,話佢改花名有,個人針對亦有。任總強調,迷債早年喺香港受歡迎,主要係息率吸引,類似產品喺其他市場 都搵到。證監會行政總裁韋奕禮就重申,迷債名稱並非苦主嘅重點投訴對象。亡羊補牢未為晚也,任總話,未來會要求銀行提醒客戶投資產品嘅風險變動,到分行存 款同買股票,或者會分開櫃枱處理,點樣落實就要再傾。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陳家強亦話,既然市場要求設立金融申訴專員,港府砌好份建議書會再諮詢,未來亦 可能會加大證監會嘅權力喎。李華華[email protected]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202

政府出手任總王國瓦解

2009-03-26  NextMagazine





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陳家強,上週完成立法會「雷曼迷債」作供,其間被轟後知後覺,人人笑他「傻強」。前車可鑑,三週後出席研訊的金管局總裁任志剛,深恐在九月退休前「衰收尾」,有傳最近頻找泛民議員,希望「高抬貴手」。

然而,此刻最想趕絕任總,非煲呔莫屬。人工比特首還要高的任總,與四代財爺關係欠佳,十六年不僅他特權多多,金管局亦變得「無王管」。港府內部消息稱,雷曼民怨直指金管局,政府乘勢粉碎任總獨立王國,第一招是大減下任總裁年薪至少一百萬。

一向高傲的任志剛,不想在下月十四日的立法會聆訊中,淪為「傻強」第二,有傳最近頻約泛民議員飯局,表面上是釐清金管局在雷曼事件上的角色,實則是言明自己「早」就示警,只是政府財金官員「遲鈍」。飯局對象包括泛民議員甘乃威、劉慧卿及涂謹申。

雖 然三人否認,甘乃威還辯護:「我哋加入呢個調查小組,唔可以接觸證人,點可以食飯呀?」但有「保皇黨」議員說:「佢(任總)想將個責任推落政府身上,我哋 一定幫政府啦,所以搵我哋無用;泛民一直最出力搞雷曼,佢哋抦官都勁啲,任總冧泛民,作供時唔好踩咁盡!聽講最近頻頻食飯。」

減薪一成

這 邊廂任總努力拉攏,力保江山,那邊廂,政府已部署粉碎他辛苦經營十六年的獨立王國。原來曾蔭權不滿任總處理雷曼迷債回購的做法,尤其金管局一直未配合政 府,向銀行施壓交出回購方案,要特首在施政報告記者會時親自向銀行發下最後通牒。故之後放風「每個人都會退休」,暗示任總九月約滿,「冇得留低」。

政府消息稱,金管局總裁掌管一萬四千億外匯儲備,太重要,不能全球招聘,煲呔器重的特首辦主任陳德霖應順利接任,他上任後第一件事要自減人工。

任總○七年年薪一千零卅多萬元,超過英美央行行長,一直受人抨擊,在經濟不景下,下任金管局總裁年薪會大減超過一百萬,約一成。另外,任期定為三至十年,新總裁的國籍要求亦要與主要官員看齊。

曾任金管局副總裁的陳德霖,○七年由年薪千萬的渣打高層,屈就年薪三百五十多萬、但位居權力核心的特首辦主任,今次當金管局一哥,區區減一成人工並不介意。

行內人都笑,「攞命陳(陳德霖花名)本來係任總手下,好幫得手,但任總一直頂住佢,又唔退休,佢嬲起上嚟先辭職。估唔到一個屈尾十又返到去,先前曾蔭權帶佢去北京見阿爺,無異議喎,今次任總呢個位擺明係俾佢食,由三百幾萬(年薪)換番九百萬,賺晒啦!」

重返阿松時代

先 削總裁人工,政府下一步是削金管局權力。曾任政府高官的議員葉劉淑儀,最明白政府高層怎不忿任總,「任總嘅任期簡直離譜,連美國聯邦儲備局局長都有任期, 佢點可以冇?我未見過一個獨立機構的總裁,人工跟得住銀行大班、坐車要跟大官坐AM78,連車牌都係佢揀,因為聯繫匯率七點八,權傾朝野,幾代的財政司都 要睇佢面色,簡直係一個獨立王國。」

AM78屬政府車牌,本刊曾向政府車輛管理處詢問,回覆是金管局屬政府一部分,可使用政府車牌。但其他法定機構如貿發局、機管局及醫管局為何無AM車牌用?發言人則稱那些不是政府機構。金管局明顯享有特權。

特權之外,金管局人數亦由最初成立的三百二十四名,增至高峰時六百廿二人;單是金管局旗下的經濟研究部,共聘有三十五人,港府只十三人,其助理總裁的薪酬,平均月入三十三萬,較政府經濟顧問陳李靄倫的十六萬元,多出一倍。

 

政府希望陳德霖上任後,能把金管局權力帶回前任財爺梁錦松時代。任志剛七一年加入政府時只是一名統計處的統計師,八二年獲任命為首席助理金融司,當年港府宣布港元與美元掛鈎,時任丙級政務官的任,是唯一有份參與制定政策的華人官員,後來他出任外匯基金管理局局長。

由於過渡前後,港府需要一個機構管理龐大外匯儲備來穩定人心。港府於九三年成立金管局,並將外匯基金管理局與銀行業監理處合併而成,由任志剛擔任總裁,年薪約六百萬元。

梁錦松○一年出任財政司司長,出身摩根大通的梁,對貨幣政策熟悉,他一上場,欲削任權,任即建議設立「管治委員會」,議決金管局高層任期、人工等事項;委員是任總友好,如富聯國際的鄭維志、中信泰富的范鴻齡、新鴻基的郭炳江等,叫梁無法直接沾手金管局事務。

梁不是省油的燈,以白紙黑字釐清財政司司長與金管局的權責,界定財政司司長負責制定本港的貨幣政策目標,金管局只負責執行,限制金管局權力。可是,梁不久因偷步買車落台,新任財爺唐英年對財經事務不熟悉,任由金管局再度進入無王管狀態。

北上當官

任 總能當上金融沙皇,除了天時地利,還有官場、商界和中央的深厚人脈。官場上,任志剛最老友要數前財經事務局局長許仕仁,九八金融風暴,曾蔭權、任志剛和許 仕仁組成「鐵三角」,擊退外滙炒家。任、曾二人合作不算融洽,幸中間有共同老友許仕仁協調;但許年初退出政府,沒有防火牆,曾終忍受不住要任退休。

商界方面,任總私交最深要算中信泰富集團主席榮智健,○一年本刊揭發任與妻子葉小慧住在淺水灣道南灣大廈豪宅單位,正是由榮智健九九年以公司股權形式,轉讓給任志剛堂兄任錦光。現時該單位已由任志剛個人名義全資擁有。而葉小慧現於新香港隧道有限公司擔任總經理,隧道公司大股東是榮智健當主席的中信泰富。但隨着去年中信泰富因購衍生金融工具損手百多億元,榮智健形象大跌,很難在商界支持任總。

 

中央方面,任志剛與兩代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戴相龍及周小川一直友好。戴離開央行後擔任天津市長,○七年公布天津為全國港股直通車試點總站,一度叫港股升上三萬二點歷史高位。只是中央認為直通車冒進,把戴調任全國社保基金理事長。

至於常跟任總北京茶聚飯局的周小川,雖仍穩坐央行行長一職,但去年王歧山升任國務院副總理,周頭上多了這個上司,掌控金融事務的力度大不如前,去年十一月在美國出席G20峰會時,中國五名參加財長保爾森晚宴的官員,有王歧山、曾俊華及任志剛,卻未見周小川同行。

但金融海嘯未退,熟悉金融體系運作的任志剛仍得中央器重,任總今次離任,隨時加入中國財金體系,焉知非福。

薪高冠全球

金管局總裁任志剛︰$10,337,000

美國聯儲局主席伯南克︰$1,450,800

英倫銀行行長金恩︰$4,505,122

歐洲央行總裁特里謝︰$3,728,722

任總檔案

1971年︰加入政府為統計師。

1976年︰調任經濟主任。

1982年︰為首席助理金融司,開始參與香港的貨幣與金融事務。

1983年︰協助推行香港的聯繫匯率制度。

1985年︰出任副金融司。

1991年︰獲委任為外匯基金管理局局長。

1993年4月︰金管局成立時擔任總裁。

1998年︰金融風暴初期,任志剛靠「一招」抽高港元拆息,擊退狙擊港元的外國炒家。

同年8月︰與當時財政司長曾蔭權、財經事務局局長許仕仁合作,花千億港元入市買股,擊退大鱷,其後成立盈富基金將港股出售。

2001年︰獲特區政府頒授金紫荊星章。

2007年︰財政司司長曾俊華致函任總,確定任期至09年9月完結,任接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989

任總吐心聲 左丁山


2010-04-11  AD





 

離任金管局總裁 任志剛獲頒2009年傑出領袖獎(工商金融),可說實至名歸。任總裁今年六十三歲,自一九七六年由統計主任調職為經濟主任,八二年就做首席助理金融司,九 一年為外滙基金管理局副局長,九三年四月做第一位香港金融管理局專員,至二○○九年九月離任,前後二十七年在政府處理金融事務,任期之長,經驗之豐富,無 人能及,以一位非政務官出身嘅官員嚟講,可說異數,故此報紙頒呢個獎由佢攞,邊個會反對呀?三月三十日頒獎之日,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向任志剛致送賀 詞:「欣聞任志剛先生榮獲2009年香港工商/金融界別傑出領袖榮譽稱號,謹向任志剛先生致以我個人的衷心祝賀。祝任志剛先生再接再厲,繼續為香港和國家 的發展做出更大貢獻。」

不止此也,仲有人專程自北京來港,在頒獎儀式上照本宣讀,以示隆重,唔怪得任總笑容可掬,在曾特首手上接過獎狀之 後,比陳四萬還要四萬。任四萬跟住講感想,台下一聽,大為感動。任四萬以堅定穩重的語氣,一字一句咁慢慢講:「我考過第一。我贏過三T。但我感到最快慰 嘅,還是在街上碰到市民走埋嚟同我握手,話我做得好,請我繼續做落去!」

嘩,大家感動晒,是晚君悅酒店大堂,坐滿威水工商界人士,大概一定 有人讀書時考過第一(左丁山都試過,就係小學四年班留級之時,上學期考過一次第一,之後未試過咯),但有冇其他人中過三T呢?相信未必,在馬場中三T真係 比考試考第一還要艱難,任總以其天聰睿智,偵破三場馬嘅複雜形勢,中三T咁厲害,直情係左丁山及廣大馬迷偶像,點似得現任金管局總裁陳德霖,只識金融,從 未見在馬場出現呀!

識中三T,證明任總腦袋精明,唔怪得可以打大鱷。但可惜吖,頒獎俾佢嘅曾特首,竟然違反民意,唔畀佢繼續為市民服務喎, 仲話過咗六十歲就可以退休o忝!任總致辭時又講及夏鼎基對佢影響好深,夏鼎基講預算案好有理論基礎,某年預算案讀咗四個半小時,內容翔實,因為有理論,公 共政策先至可以得到認同。聽任總咁講,我哋立即周圍望,如果見到曾司長在座就有意思啦,可惜搵勻唔見人,而曾特首亦唔知幾時閃咗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087

獨家專訪 張忠謀暢談回任總執行長的心路歷程 回任不是暫時接班人不是問題

2010-9-6 TWM




去年六月,台積電在金融風暴衝擊下,第一季營收陷入虧損邊緣,張忠謀決定重回第一線奮鬥。

雖然年事已高,但是張忠謀面對媒體強調,這次他的格局已經不一樣,他不是管理者,而是經營者,還要為台積電再拚命一段時間,短期內仍不準備指定接班人。

撰文‧楊方儒

回任總執行長已逾一年,台積電董事長暨總執行長張忠謀四百天來,為台積電策畫的是築起跨世代的競爭高牆。在他的努力下,台積電的競爭實力每天都與敵人拉開一點距離。他自豪的說,在技術、製造及客戶關係上,台積電已至少拉開十年的距離,讓跟隨者望塵莫及。

前奇異電子總裁威爾許(Jack Welch)曾說,領導人的「bandwidth」(頻寬)必須要非常大;如果是一位narrow bandwidth(頻寬狹窄)的領導人,只有在特定時候才能做好的領導人,但就不是一位「for all season」的領導人。

用這個角度來衡量,張忠謀的頻寬,在台海兩岸確實少有人能及。這是他為人敬重的關鍵。他不只帶領台積電更上層樓,對全球經濟的深度觀察也少有人能及。

二○○七年四月,張忠謀準確預測,油價將很快突破每桶一百美元;他分析經濟走勢的神準,頓時讓社會大眾驚豔。現在不論股市、油市、房市,不論全球、美國、台灣、中國經濟情勢,各界重量級人士見到張忠謀,總是急切地問他對於國際經濟的看法。

張忠謀如何看待世界經濟局勢?他又如何分析中國半導體產業進展?還有台積電與中芯未來的關係?以下即為專訪精華的摘錄:

每年增加一點競爭優勢

記者問(以下簡稱問):您回任總執行長一年多了,完成了什麼樣的新工作?最重視公司哪方面的發展?

張忠謀答(以下簡稱答):我一直擔任台積電董事長,從來沒有離開過台積電。

我回任CEO一年多以來,我的目標是要讓台積電的三個主要競爭優勢,每一年都要更增強一點。

台積電的生產優勢,已經領先業界不只十年了,技術優勢則有九至十年的時間,至於客戶信賴的優勢,也是十幾年了。

我們要把三個優勢轉變成營收與獲利的成長,目標是要讓台積電比整個晶圓代工行業成長得更快,並在加快成長的前提下,維持甚至進而提高獲利率。

事實上,我是一名經營者,而不是一名管理者。現代的公司,經營者不是一個人,而是一群人(經營團隊)。

經營理念方面,我強調策略性的經營模式,重視公司治理,平衡公司主要利害關係人包括股東、員工、客戶、供應商、社會等的利益。

問:投資人關心的接班問題呢?

答:我回任CEO並不是一項暫時性的安排,至於日後接班人的問題,台積電是一家有制度的公司,關於接班自有其機制,也就是將交由董事會決定,這部分不會有問題。

問:目前的競爭者對台積電會產生威脅嗎?

答: 新進的GF(GLOBALFOUNDRIES)的前身AMD過去專攻CPU的研發,一般認為它在CPU上擁有技術優勢。當然CPU做得好,也可以是做晶圓 代工的基礎,但晶圓代工技術與CPU畢竟不同,因此未來GF在晶圓代工領域的表現尚待觀察。何況,我相信在生產能力與客戶信任方面,GF仍差我們一截。

至於三星則是既有的競爭者,它的強項在DRAM與快閃記憶體(Flash Memory)上。在邏輯晶片方面,三星一開始是做自己所需要的晶片,五、六年前開始兼做晶圓代工至今。

台積電完全專注在晶圓代工市場,在晶圓代工的競爭是攸關公司生存的大事,絕對要勝利才行,但對三星來說則非如此。

拿三星與GF相較,或許GF在晶圓代工領域的投入會比三星多一些,但仍不像我們如此投入;GF需要投注大部分的資源來幫AMD做CPU。

台積電的三大競爭優勢

問:大家都好奇,台積電的競爭優勢何在?

答:台積電有三大競爭優勢。首先是技術領先。

其次是卓越製造也就是生產的領先,包括良率、品質、可靠度、交貨準確度、充沛的產能及較短的生產週期等,這些都是我們在生產方面的優勢。

第三是客戶的信任。這是在第一與第二優勢的基礎上,與客戶建立起的長期關係,贏得客戶的信任,這非常重要。

二十多年來,我們不僅沒有失去多少重要客戶,而且不斷贏得許多新客戶。更重要的是,與既有的客戶仍一直密切合作,讓我們成為他們最重要的晶圓代工供應商。

問:台積電在十八吋廠的進展如何?

答:十八吋晶圓的發展對半導體產業來說是個相當大的挑戰,因為需要設備公司大量投資。事實上,從八吋進展到十二吋的投資已經讓許多設備公司滿頭大汗了,更不用說從十二吋到十八吋的投資遠遠超過從八吋到十二吋的規模,由此可見十八吋晶圓的發展將是充滿挑戰。

問:目前對中國投資的進展呢?

答:我認為台灣的政府,應該要對中國的投資更為鬆綁,讓企業能更自由、彈性地進行投資布局。

問:台積電將來持有中芯股權後,會有什麼布局?

答:台積電取得中芯的股權完全是被動接受的,這不過是和解的條件之一而已。

問:您認為半導體製造的重心,會轉移到中國嗎?

答:我幾年前曾經說過,專業晶圓代工是一個技術高度密集,而且技術日新月異、需要大量研發的產業。

台積電因為過去二十一年來不斷增加研發,才做到今日的領先地位。而中國擁有廣大的IC內需市場,當地IC設計業者可以隨時與客戶密切聯繫,掌握產品應用以及市場需求,在此方面創造獨特的優勢,並不需要凡事「自製」。

我想中國應該也不希望美國自製自己的襯衫、鞋子吧?加上中國消費經濟正在快速興起,半導體在消費電子所占的比率也愈來愈大,這正是中國投入IC設計業的好時機。何況,中國的經濟發展絕對比先進國家快速,G7未來五年的經濟成長可能只有三%。

美國經濟正在向左轉

問:您怎麼看歐美經濟?金融危機發生至今有何影響?

答:最大的危機已經過去了,但陰霾仍在!我認為今年第二季滿好的,第三季也不錯。

美國經濟則如我之前所說的,是一個微微向左旋轉的L型,目前正在慢慢往上爬。但在爬坡的過程中,失業、貧富差距、環境汙染、二氧化碳排放、全球資源競爭等,都是尚待解決的大問題。

美國總統歐巴馬這一年多來,完全是採小羅斯福「新政」的方向走,成就也相當可觀,雖然可能不如他自己的預期。

我並不是要評斷他做得好或不好,只是觀察到美國施政的方向已經向左轉了。過去小羅斯福向左,雷根向右,現在歐巴馬又再度向左轉了。

所謂的「左轉」,就是需要一個「有為」的大政府,來照顧社會基層民眾,反倒是中上收入者的稅負會增加很多。至於「右轉」,就是像雷根所建立的「小政府」,無為而有效率,政府無須管太多事情。

目前歐巴馬總統最棘手的一件事就是健保制度,因為要讓更多人受惠,健保經費勢必大幅增加,所以中上及高收入者就要多付稅。

至於失業問題已經困擾美國好多年了。這幾年,就算企業獲利不錯,但仍裁員很多,在失業的情況下,民眾的消費量不及企業利潤的增加,社會貧富差距愈來愈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881

中國航油集團人事調整:奚正平接替朱永任總經理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1/4713544.html

中國航油集團人事調整:奚正平接替朱永任總經理

中國新聞網 2015-11-18 12:21:00

據中國航空油料集團公司官網消息,17日,中國航空油料集團公司召開幹部大會,宣布國資委黨委對集團公司領導班子調整的決定。奚正平任中國航油集團公司董事、總經理、黨委副書記,免去朱永的中國航油集團公司董事、總經理、黨委副書記職務。

奚正平

據中國航空油料集團公司官網消息,17日,中國航空油料集團公司召開幹部大會,宣布國資委黨委對集團公司領導班子調整的決定。奚正平任中國航油集團公司董事、總經理、黨委副書記,免去朱永的中國航油集團公司董事、總經理、黨委副書記職務。

17日,國資委企幹二局局長姜維亮宣讀了任免通知並作重要講話。他指出,中國航油領導班子的調整是國資委黨委根據企業改革發展實際、根據工作需要和中央關於加強幹部交流精神,經認真研究做出的決定。

姜維亮要求中國航油廣大幹部員工要站在企業發展的高度堅決擁護國資委黨委的決定,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國資委黨委的決定上來。

他對中國航油廣大幹部員工提出了四點要求:一是全力以赴,做好穩增長、促改革、謀發展。二是進一步加強領導班子和幹部隊伍建設。三是切實加強企業黨建工作,充分發揮黨委核心作用,確保黨的領導、黨的建設,紮實推進“三嚴三實”專題教育,鞏固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成果。四是嚴格落實兩個責任。黨委書記要切實履行第一責任人的職責,紀委要履行監督責任,各級領導幹部要把自己擺進去,以上率下,不觸底線,不觸紅線,做好巡視工作整改落實。

編輯:顧蓓蓓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0422

童子賢:領導人要訂定目標 推動改變社會的力量 系列報導一〉企業界給下一任總統的建言

2015-12-28  TWM

二○一六總統大選倒數計時,三組候選人正如火如荼全力衝刺; 《今周刊》特別專訪三位各領域代表性人物,提出對下一任總統的建言,分三期登出。 總統女士╱先生,你準備好了嗎?

頭腦、肩膀、胸襟、手腕,在和碩聯合科技董事長童子賢的眼中,總統該有的特質不外乎這四者。談稅制、產業、人才,他的建言擴及立法部門與公民素養,但終歸一句,所有的改變,有賴領導者的登高一呼。以下,是他的訪談重點。

在《美國十二總統傳》中,羅斯福、甘迺迪的評價是「後世奉若神明」,小布希是「為後世所唾罵」。你當總統要想,十年、二十年、三十年後,大家會留給你什麼評價?

為何有人被後世奉若神明,有人被唾罵?甘迺迪當總統三年就被暗殺,生前有很多緋聞,但抹滅不了他的貢獻。例如,他發現美國基礎科技遠遠落後對手,蘇聯(俄 羅斯前身)已發射衛星;美國國家資源夠,那麼多聰明腦袋卻在「默默游」(台語,漫無目的之意),大家不知往哪走;他用極具魄力的雄心壯志,訂定明確的目 標:十年後登陸月球!結果,第八年就上月球了。

這就是領導人所須具備的特質 ── 在一片混沌、失望聲中喚醒民心,替國家社會擘畫出方向。

同樣以甘迺迪為例,在古巴飛彈危機時,他用勇氣與智慧逼退蘇聯的核子導彈,然後說:「這不是美國的勝利,而是世界的勝利。」未讓蘇聯失去面子,也維繫了國際平衡。他也謹慎面對越南,反而是他去世後繼任的詹森,讓美國大舉進入越戰,遭後世唾罵。

對外,台灣要處理兩岸、美日關係,有釣魚台、南沙群島等問題,領導人有很多抉擇須要做。我期待總統要具備頭腦、肩膀、胸襟、手腕:「頭腦」是要有智慧;「肩膀」是能承擔責任;「胸襟」是能包容敵對,小到化解矛盾、大到化解仇恨;最後還要具備「手腕」,才能讓想法運作。

對內,以證所稅為例,領導人擘畫出方向,但執行有問題,引發社會爭論;接著,領導人肩膀不夠,最後部長陣亡,行政院長隔一陣子也下台;再來,領導人又沒有手腕,無法擺平立法院,結果政策化為泡影。

台灣政府與民間社會仍殘存著威權時代揮之不去的陰影,怕政府太威權、怕總統太獨裁;但又動不動就問政府「產業政策在哪裡?」這是錯的。蘋果與Google 崛起,難道是美國經濟部長替他們規畫產業政策?經濟部長與國發會主委換了又換,他們會比聯發科董事長蔡明介或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更懂產業嗎?

美國沒有經濟部,但有商務部,重點不在產業規畫,而是把商務交易的平台、法規與秩序紀律弄得清清楚楚。但台灣被陳舊法規卡住,網路經濟年代崛起,台灣卻動彈不得。

譬如網路家庭董事長詹宏志力推的第三方支付困難重重,然而現在在台灣,中國來的淘寶網如入無人之境,問政府對策,竟回說「邀請它來台設點,就可以管它了。」但人家會這麼傻嗎?

從總統、行政院長、部長到立委,誰有興趣為台灣大翻修陳舊的法規與架構?看起來好像很少。政府職能不彰,立法院也有責任,大家都喜歡有鎂光燈的政治議題,卻很少人願意在基礎的產業、網路、金融甚至電影等法規努力。

但,總統可以做些事,要像甘迺迪當年「登高一呼」,要有耐心跟立法院進行良性的溝通,要盯住部會,主動積極地催促立法院趕快修法;而且,有些陳舊法規,只要行政院修行政命令即可,不須經立法院,部會有沒有認真在推?

談高科技產業:

產業結構需要「再平衡」

由於之前高科技產值很高,故台灣特別重視高科技,但你一生買手機、相機會占很高比重嗎?買這些不會花你一千萬元,但買房子會,台灣的產業應「再平衡」。

你再怎麼努力培養另一個張忠謀或(廣達董事長)林百里,產業榮景也不見得能再重複一次。反過頭來,服裝設計師吳季剛、詹朴可以竄出頭,影視音樂文化帶動韓 國起來,好萊塢總產值加周邊產值是電腦業的兩倍到兩倍半。若問我看法,我會半開玩笑說:「忘了高科技吧!」高科技只是產業的一環,若軟體跟不上,高科技有 什麼用?

大家太強調紅色供應鏈,忘記自己的競爭力。我最近問蔡明介紅色供應鏈的威脅,他說,人家不必靠「紅色」兩字,你要去尊重對手的努力與創造的附加價值。很多 公司實際上跟官方完全沒關係,你每天質疑他是中國政府成立的、要來打你的,也許一部分是實情,但很大一部分應該是,你沒膽跟人家競賽、又沒度量跟人家結 盟。

台灣現在有很多困難,政治人物都在對日、對美、對中國大陸的情結上繞來繞去,我們要提醒自己,不要在曖昧與困難中越走越離譜。

談人才政策:

應提高薪資所得扣除額

知識經濟時代,人才是關鍵。台灣經濟低迷不振,也可簡單歸納為人才不振。台灣人才往外跑,海外人才也流不進來,稅重是關鍵。

台灣稅制太依賴薪資所得稅,又對比較高的薪資所得者課重稅,我主張替這些人提高薪資所得特別扣除額;簡單說,就是要獎勵「沒有資本利得」、以智慧或體力勞動的工作者,讓他們願意留在工作場域,留在台灣。

台灣還有很多對白領專業人才的限制,產業活動似乎不歡迎外面的人進來,也不歡迎中國人士,造成要進行國際金融或商務產業活動時,大家就往香港、上海跑,這是把機會拱手讓給別人。

白領外籍專業勞工限制要鬆綁,包含僑生在內。矽谷的創造力得力於移民,最後榮耀歸於美國,財富歸於加州,這是人家有民族熔爐的胸襟。

台灣對於外籍藍領,不但不該排擠,還要感謝他們的貢獻;政府也應正視在台灣的五十萬外籍藍領,要善待他們,社會才會更進步。有外來的人在這裡貢獻體力與智 慧,台灣也會因為整體的活絡而獲得更多就業機會。就像在一群死氣沉沉的鰻魚裡,放入幾條泥鰍,社會就會更有活力。這部分,總統要有更開闊的胸襟。

談文創:

必須增加社會性資源

文化很重要,但商業機制不是萬能,必須有一個有力量、想法的社會性資源,可能是公領域,也可能是私領域來協助。文化部給的補助往往吃不飽、穿不暖、餓不 死,好處是鼓舞它往外求資源,但社會資源配置不對時,就會萎縮。如果讓電影電視製作消失、所有書店統統倒,台灣只剩很強的科技業,社會一定很無聊。

台灣的好,文化與大自然因素是其中一環,這部分要的錢不多,但需要從立法院到行政院正確的態度來引導。文化牽涉到我們的思考、思想與胸襟,多給一些資源,窮不了台灣,從企業到官方,有緣分就應盡力一下。

新總統上任後,要趕快做的是團結社會、消弭歧見,弭平矛盾與差異。台灣新舊移民有矛盾,幸運的是,沒有宗教與膚色上的撕裂問題,在很多方面的融合,並沒那麼困難。

現在選舉冷,也好,至少社會不會太對立,有利於選後團結;台灣有太多不同意見,既然有準總統資格了,就忍著一點批評,預留一點上任後能夠團結四方的餘地。

撰文 / 郭淑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9224

郝明義:多傾聽年輕世代 不要在海裡丟鉛球 系列報導三〉給下一任總統的建言

2016-01-11  TWM

台灣需要全面體質改造,不是喊喊「拚經濟」、「拚兩岸關係」的口號就可解決,這是著名出版人、前國策顧問郝明義給下一任總統的呼籲。他期許新總統要即刻進行憲政改革,也要和年輕人多對話,才能帶台灣走出新路。

對於新政府,很多人強調要把經濟拚好,還有人主張要開出指標,每半年就追蹤等。

這讓我想起中醫裡有一句話,叫作「邪不進補」。說人在感冒的時候,已經遭到風邪之侵,不能進補,否則只會吃出更大的問題。

面對經濟困境

須一併思考政治、環保問題台灣的經濟不好,我覺得現在就像是在重傷、重病之中。這有兩個原因:第一個理由,今天我們經濟的問題是陳年積病。經濟發展長期把 半導體當成明星產業,一直沒有發展下一棒接力產業。許多產業都只知道打中國盃,忘了有亞洲盃和世界盃要打,該有的產業升級、產業轉型都不做。這些情形,都 可以說是重病。

第二個理由,今天的經濟問題不是獨立存在的,和政治、能源、兩岸等領域問題互相影響,全面糾結。

經濟和能源及環保的關聯性現在很清楚了,接下來要談拚經濟,不能不先把能源、環境算一筆總帳。

環保問題裡,中南部的嚴重課題是空汙, 北部則有核一、核二廠核廢料已經滿坑滿谷的問題 。

所以,經濟發展最密切相關的是能源政策。但我們的能源已經是左手的火力發電製造空汙受不了;右手的核電核廢料處理不了,再生能源在目前也弄不起來,根本進退不得。

在能源、環保等關聯問題還沒一起思考、解決之前,就光是喊拚經濟,馬上要給硬指標,豈不是要一個還在加護病房裡的人進補,要他出了病房就去拚十項全能?

總之,我們的經濟是出了問題,但是我希望新的政府有勇氣面對這是重病的事實。不要只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要進行全面體質改造、生活方式大調整的調養,不要「邪中加大補」地拚經濟。

順道一提,新政府要開發新的能源,應該有新的作法。目前台電開發綠能,有點像是一家一直只會賣豬肉的人,卻硬要他去推廣素食。

開創兩岸新局

搞清優先順序 不過度依賴兩岸關係很重要,但是我看一些工商大老在面談總統候選人時,把兩岸關係放在所有問題前,覺得有些奇怪。我們應該先思考自己如何生存,因而重視兩岸關係在其中的作用;而不是先思考兩岸關係怎麼發展,再配合這種關係來決定我們怎麼生存。

台灣現在有人言必稱兩岸關係是解藥,也就有人言必稱兩岸關係是毒藥。但這兩者都是極端,也都是誤解。

在我們是重病重傷的情況下,兩岸關係是我們需要調理的許多因素之一。

不理性地挑釁,會使得病情惡化;無條件地奉之為救命仙丹,會產生不必要的耽溺。兩岸關係應該放在我們如何調養自己的整體圖像裡思考。

目前台灣面對問題,許多重大的意見差距,都發生在三十五歲這個年齡線不同的兩邊。

三十五歲年齡線以上的世代,彼此年歲雖然不同,但畢竟有一些共同的價值觀傳承,包括政治、經濟、環境、教育、兩岸等。他們成長的世界、觀察問題的角度、思惟、習慣,都有相通的脈絡。

但是三十五歲年齡線以下,大不相同。他們成長的世界首先就不一樣。過去世代面對問題,拖一下、看一下、熬一下、撐一下的那些方法,都不適用了。

更新治國思惟

新舊世代磨合 共同找答案空汙、核廢料都是很好的例子。過去將就著可以撐二、三十年的辦法,現在行不通了。

而社會上過去累積下來,發生的種種分配不公的問題,到他們身上再也拖不下去了。

他們對世代正義、分配正義這些議題,有特別尖銳的感受,有他們自己觀察問題、解決問題的角度和方法。

三十五歲以下年輕人是台灣的未來,這不是說老一代就都要淘汰,而是大家需要磨合,一起思考未來的解答。不過,掌握資源的上一代,還是應該先彎腰,多聆聽年輕人的心聲。

台灣人過去擅長的是陸地思惟,會跑步,然後要求跑更快更遠,練十項全能。所以我們習慣cost down (降低成本)的做生意法則,習慣爆肝工作,習慣能者多勞,多勞到全球性大企業的主管,都可能受不了身兼多職的工作壓力。

現在世界的變化是,我們已經被逼到海裡了,不能再用陸地的思惟和方法來做事了。你在陸地上扔鉛球很厲害,可是你怎麼要求現在已經在海裡的下一代扔鉛球?現在是我們習慣陸地思惟的人,應聽聽海裡的年輕人教我們怎麼游泳才對。

台灣的問題不是光靠一個新總統上台就能解決。我認為二○一六年國會選舉的結果,重要性大於總統選舉。光靠行政單位輪替不夠,最重要的是讓更多的年輕力量進入國會,督促、刺激政府,產生新的改革。

展現改革誠意

憲改釐清總統、內閣制

我最近花了兩個月,訪問許多年輕的立委候選人,他們提出從各方面推動國家改革的可能。如果其中要挑一個最關鍵,也是新政府最該馬上著手的,我認為是憲政改 革。正因為台灣諸多領域的問題相互牽扯、糾纏,所以從憲政改革切入,先在政治領域進行改革,可以有提綱挈領的作用。

到底台灣要走向總統制、內閣制,釐清國家元首的權責,要當成核心議題。配合著這個議題的釐清,國會改革才有意義和頭緒;因為國會有一個功能是監督行政單位,監督對象是總統還是行政院長,兩者是很不同的。

而這一次這麼多年輕世代決心投入政治選舉,許多投入選舉的人,打出憲政改革的旗幟,都是在提醒這件事情的急迫性。新的政府要展示改革誠意,首先應該快速回應年輕世代的這些聲音 。

鼓勵文化深耕

把小確幸變文化外溢動力

台灣這幾年在本土文化深耕上,越來越多人在做深刻的事情;不只是辦活動,而是食衣住行的精緻度都在深入,影響各行各業,尤其是年輕人。

有些人批評今天許多年輕人做的事情是小確幸,沒有對未來的大規畫,我反而覺得許多年輕人的小確幸還不夠。他們應該不只是為了情趣而講究小確幸,還應該把自己相信的生命、生活價值,更深刻地體現在那些「小確幸」上。

如果能做到這一點,很多小確幸就會產生意想不到的文化外溢效應。這種外溢可能是外溢到國內的關聯領域、產業、商品,也可能外溢到世界其他地方。

我建議新政府在這方面也多聽年輕人的聲音,讓他們有度過自己「過渡期」的資源和支援,展現他們的力量。

撰文 / 賴若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1250

丁渝洲:牽動兩岸新局 及早慎選APEC代表 系列報導二〉給下一任總統的建言

2016-01-04  TWM

及早準備APEC代表人選、讓國防與情治真正中立、做好兩岸關係風險管理,這是國安會前祕書長丁渝洲給新總統的三項建言。身為國安與戰略領域大老,他也建議現任總統,選後第二天就把國安情報同時送給新總統。他的理由為何?

總統有人事任免權、政策主導權、資源分配權及三軍統帥權;其所做成的重要決定,大則改變歷史進程,小則影響施政成敗。所謂「兵隨將轉,一將難求」,在在說明領導者的重要性。

總統該有的願景力

讓官員感到「忙得有價值」我認為傑出領袖應具備下列五項條件:首先,是令人尊敬、信賴的人格特質。領導者要具備誠信、正直、勇氣、熱情與堅強的意志力,「誠信」尤其重要。

遺憾的是,台灣正面臨嚴重誠信危機,人民不信任政府、司法,兩大政黨全無互信,在生活中都缺乏安全感,人民怕吃到黑心食物、怕買到仿冒品、怕接到詐騙電話,這些都是對台灣無形的潛在傷害。

新任總統應以身作則、言行一致,以自己的人格風範與意志,建立「言必行、行必果」的廉能政府,才能重新贏回人民信任。

其次,要提出短期目標、長期願景。總統必須讓人民知道,政府要為大家做什麼、帶領大家往何處去。如此,領導才有方向,奮鬥才有動力,施政才有重點,官員才會忙得有價值,才會忙出施政成果。

總統該有的執行力

要讓「不可能變成可能」

第三,要有知人善任的能力。用人是施政成敗的關鍵,也是一門高度的藝術;用對人是政府最珍貴的資產,用錯人是對人民最大的傷害。因此,要避免任用意識形態 強烈、品德不良之人;更應以開闊無私的胸襟,不分黨派族群,為人民尋求有真才實學、有責任心,能協同合作的賢能之士。

讓賢者在位、能者在職,並懂得授權,讓官員能夠受到尊重與信任,如此才能使人人都發揮所長。

第四,要有決策力。總統決定國家大政方針,決策是總統必須承擔的責任,更是一項高難度、高風險、高智慧的課題。

決策時,要以理性客觀的態度,以目標為核心、情報為基礎,透過嚴謹邏輯,經系統性評估,尤其要集思廣益,才能提高決策品質;否則,錯誤的決策比貪汙更可怕。

最後,要有執行力。執行力的最高境界,是把一般人認為不可能的事化為可能。好的執行力要具備解決問題的能力,要有處理危機的智慧,以及與不同意見者溝通的胸襟。

總統該有的責任感

不盡責就無權力正當性

更重要的是,為確保國家利益、爭取大眾福利時,要有能夠承受各方壓力,並不計毀譽的勇氣,堅定去做對的事,才能完成政府訂定的目標。若沒有執行力,一切都是空談。

總統是榮譽也是責任,更是人民的希望。任何領導者只有在善盡責任時,才有使用權力的正當性。大家都知道權力能讓人腐化,權力也是對人性最嚴峻的考驗,領導者要懂得自我反省與克制,才不會迷失自我、濫用權力。

總統領導時最核心的理念,就是要本著服務與利他的精神,造福廣大人民。惟有具備真誠的奉獻精神,才能成為傑出的國家領導人。

總統面對的兩岸考題

維護主權 又不踩到紅線

兩岸最大分歧點是主權,而不是治權;換言之,就是統獨之爭。統獨所牽涉的主客觀因素,既廣泛又複雜,用最簡單的話歸納如下:能否「統」,關鍵在人心,惟有 爭取到人心的「統」,才是真正的「統」;能否「獨」,依賴的是武力,一旦使用武力,沒有贏家,只有傷害的大小。因此兩岸領導人及周邊國家的有識之士,都希 望能和平處理兩岸紛爭,這是各方最大的共識,也是解決問題最恰當的途徑。

兩岸國力、軍力及國際影響力,差距益增,「反台獨」更是中共長期以來最大的共識。

中共國家主席習近平領導地位穩固,其領導風格充滿膽識,果斷與強烈使命感,其對台工作有明確戰略目標,全盤戰略構想,也有周密的計畫,全面推動和平統一。

反觀台灣,內部陷於統獨之爭、族群分裂;在敵強我弱的不利處境下,尤其長期以來我國對兩岸工作,沒有戰略規畫,只有被動回應,以拖待變,絕非長久之計。

新任總統如何確保中華民國主權,同時又避免挑戰中共的一中原則,在這歷史的重要轉折上,是危是安,考驗領導人的智慧。

二○一六年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的代表人選是觀察指標。○一年我擔任國安會祕書長時,時任總統陳水扁希望突破以往由財經背景官員為代表,特別請前副總統李元簇出席上海APEC;由於我們獲得的情報錯誤,誤認中共會同意,最後卻功敗垂成。

若民進黨再次執政,指派何人代表總統出席,對新的兩岸關係將是一項重要指標。新政府應及早準備,做出最好的安排。

我國應比照美、日等先進國家,建立定期向國會提出國家安全戰略報告的制度。不僅可提高政府官員與人民的安全警覺,同時可用以指導各情治單位工作方向與重 點。台灣幅員有限、人口密集、內部分裂,社會安全幾乎不設防,政府內部安全機制形同虛設,國家危機指數偏高;目前卻沒有單位專責研訂國安戰略。

從來沒有僥倖、廉價的國家安全,國安不怕問題多、威脅大;反而是政府忽視安全,低估威脅,錯估形勢,更令人憂心。

總統要做的國安布局

偏向任一黨 都是國家不幸領導者要有危機意識、風險觀念,更要在安定中進行各項改革,在安全中推動兩岸關係,才能使人民安居樂業。

我有一次到某先進國家訪問,在一次小型宴會上,參與的該國情治首長竟一度打起瞌睡;原來當時他同時為兩位總理服務,一位是新當選者、一位是現任,每每忙到午夜。雖然政權轉移,但不論新舊政權,對情治人員充分信任,這才是真正的民主國家。

反之,中南美洲某國家總統,一上任就託我派人協助訓練其新任情治官員,因為他將前朝情治首長全數撤換;但新上任的全都不了解情況,也缺乏專業能力。這種改朝換代就全盤汰換情治官員的作法,是對國家安全最大的傷害。

我也要在此建議政府當局,在一六年一月十六日投票產生新總統後,比照先進國家作法,從第二天開始,即將相關國安情報同時送給新領導人,使總統當選人能隨時 了解、掌握國家維安狀況,避免在長達四個月交接期,發生不必要的意外事件。以上所談的事項,希望能建立制度,維護國家安定與安全。

新當選的總統,對國防情治單位首長的任用,必須格外謹慎,一旦國情單位偏向任何一政黨,都是國家的不幸。

我期盼往後無論哪一政黨執政,總統都能恪遵《憲法》、嚴守分際、尊重制度、信任專業,讓國防與情治兩大維護國家安全的支柱,能保持真正中立,如此我們才能稱得上是民主、現代化國家。

撰文 / 整理•陳柏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1292

兩任總統做不到 他要如何一年就完成? 搶先專訪》年金改革操盤手林萬億:讓所有人承擔 反彈較小

2016-03-28  TWM

年金改革委員會主委是陳建仁,不過在幕後,策畫改革的,是台大社工系教授林萬億。他曾在扁政府底下規畫過年金改革,經過挫敗,十年之後,他有什麼自信「重操舊業」?

《今周刊》問(以下簡稱問):過去每一屆總統都說要年金改革,但最後都失敗。你自己也曾執行過年金改革,學到什麼教訓?

林萬億答(以下簡稱答):我們要看背景和歷史因素。台灣的年金制度太複雜,光是這盤菜怎麼煮出來的,都看不懂,更不知道怎麼改。這裡面沒有壞人,就是因為當初制度設計不良,讓互相攻擊的氛圍一直延續十幾年,是社會滿遺憾的地方。

我在二○○六年時,也執行過一次改革,就是處理軍公教一八趴(退休軍公教人員優惠存款)。當初法案都送到立法院,經歷政黨協商,王金平院長出面主持,他也簽字,以為問題解決了。結果其中一位立委,最後翻盤不接受,又沒了。

我承認,那一次(失敗的原因)很顯然是只改了其中一個片段,就很容易被看出來到底誰損失,會被聚焦放大。如果大家聚焦在單一議題,就更不容易看到整體、更無法全盤思考,社會也不能接受。

經過了這麼多次改革,對於很多問題,有些解方其實已經出來。但整體來講,缺的是民主程序、資訊透明化,缺了更多元參與,缺了能回應台灣當前年金問題,需要的改革幅度。所以在這個條件之下,未來的年金改革必須針對這些問題調整。

問:聽起來,這次改革規模會更大。過去小改革都不成功,這次有什麼不一樣?

答:如果只有一個人,哪怕一根小辣椒,都會把你辣死。但你讓很多辣椒,分給所有人吃,就沒什麼好辣的了。大家都在裡面,都要共同處理問題。所以聚焦特定少數人身上,改革反彈一定大到不行;如果讓所有人共同承擔,反彈聲音反而會小,我賭的是這個。

我們規畫年金改革,看起來好像都沒有端出菜來。因為重點是,端誰的菜?有些人看做菜的是林萬億,就先翻桌了,連討論都不肯。

好吧,大家都先不說你要煮什麼,我們先來談明天多少人要吃、什麼時間吃、有人吃素、怕胖的不要煮太油等,這些最基本的東西。所以我們才需要年金改革委員會,邀請所有人參與,坐下來先把基本條件談好。

過去年金改革,都是由上而下去改,政府制定方案,然後與民間溝通。開了兩、三百場公聽會,其實都是告知,聽到的聲音也沒有反映在政策上。現在我們邀請大家共同參與,經過必要的民主程序,資訊透明,大家就一步一步,共同協商。

問:蔡英文說年金改革一年內做到,不會搞成急就章嗎?

答:你不要忘了,現在都是大家討論過的事情,從二○一二年底就一直討論到現在。你們《今周刊》也提了不少啊。現在我們就是要來檢視,哪些方案可行?大家覺得問題出在哪裡?

過去很多公務員說,政府資料是假的,勞工也說精算不正確。好,我們五二○之後,拿到政府資料,把所有資料公開,給大家看。資料確認,我就上網,你們找專家來,不對告訴我,真的錯就改。

基本上我們的立場是,盡量開放大家討論。有些制度可能明年實施,有些五年後實施,就像退休年齡、提高保費也是循序漸進,但你要告訴大家,這些要提高到什麼程度。

問:這次年金改革的過程,有參考什麼國家嗎?

答:我有模仿一些瑞典經驗。他們九○年代開始改革,那時候我就去過瑞典考察拜訪主要部門。我覺得這是一個很重要的議題,結果沒想到這些事情就正好用得上。

當初他們也成立國家年金改革委員會,不過只要把幾位公(工)會領袖請來,就沒事了。但我們不是,要請很多人來。

有的人會說,為什麼(委員會代表)是他不是我?沒辦法,因為要開會,三十五個人會議室已經很大了;人再少,大家會覺得,又是那幾個人在決定。

大家的國家、大家的未來,如果共同承擔還覺得不滿意,我就不知道有什麼絕招了。

撰文 / 洪依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106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