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全球市場大恐慌:事到如今 央行還有什麽轍?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9458

德拉吉,黑田東彥,耶倫,美聯儲,日本央行,歐洲央行,QE

昨日美股驚現拋售,道指盤中跌去460點,標普被抹去全年漲幅。全球市場大恐慌的同時,全球央行也走到了十字路口。

知名金融博客Of Two Minds的博主Charles Hugh-Smith認為,以前還沒有那些看似無所不能的金融界上帝實際上只有那麽少的權力。現在很多文章都提到,美聯儲要終結QE,歐洲和日本兩地區央行的寬松又越來越明顯地有局限。

過去六年,央行購買債券、向金融系統註入流動性的成效越來越小,央行面臨質疑。如今面對股市大跌,央行會怎麽做?Hugh-Smith預計,可能選擇以下三種做法之一:

1、承認央行權力有限。這樣做可以迫使政府解決那些過去六年靠央行大寬松避免的問題。

2、開始大規模購買資產。由於借貸和寬松都失去信譽,央行別無選擇,唯有如此才能支持資產價格,保證健康的經濟體顏面不失。

3、推出新一輪QE,這只會讓本已失去信譽的央行及其政策更加失信。

因此,Hugh-Smith認為,最適合央行的應該第二條路,即要支持市場就大規模買資產。為何央行只有以上三條路可走?Hugh-Smith解釋,央行手中的武器無非三樣:

1、向銀行提供低成本的貸款,希望銀行用這些資金向家庭和企業放貸。這些新增貸款會讓央行增加的流動性註入實體經濟。

2、購買債券,壓低利率,購買住房抵押貸款證券,支持房產市場。

3、向流動性吃緊的關鍵金融機構和銀行無限量提供流動性,成為這些機構的終極救助方。

所以,央行實質上是提供了抵禦金融危機的緩沖。短期貸款到期的時候,貸款方可能耗盡資金,有了央行的短期流動性,他們可以免於倒閉破產。在信貸吃緊的環境下,對違約的恐慌會推升利率,扼殺正常的貸款操作,如果能壓低利率,就有助於緩和信貸緊張。

可是,過去六年,央行已經從短期緩沖的供應者搖身變為政府、經濟和資產市場的救世主。而這就是央行政策限制沒能如預期發揮作用的原因。那些政策原本就是在危機期間充當短期緩沖的,並非用於長期支持政府借款、金融業、股市、債市和房地產市場。

Hugh-Smith指出,那些傳統的分析師都預計,在央行像過去一樣提供緩沖後,全球經濟就會迅速複蘇。可他們錯了,如今既有負債過多、杠桿、風險和缺乏透明度這類金融化的結構性的問題,又有幾乎毫無監管和不當的激勵措施,它們已經給全球經濟造成了嚴重破壞。(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5359

從該做、能做的事到想做的事

2015-03-23  TCW  
 

 

當兵退伍那一年,我找了三個月的工作,始終沒有結果。一直到十一月中,一個在國泰人壽上班的同學告訴我,國泰人壽要招考一批外勤輔導專員,基本上有大學畢業都會錄取,尤其我念的是說得出口的大學更沒問題,問我要不要去試試看。

我想了一天,就下定決心去報考。理由很簡單,我媽媽辛苦供我讀完大學,就是指望我早日就業,有一份工作、有一份薪水,好讓她安心,也貼補家用,這是我當時最「該做」的事。雖然保險業並不是我喜歡的行業,也不是我「想做」的事,可是這份工作卻是當時我唯一找到「能做」的事,因此在「該做」與立即「能做」的考量下,我去當了壽險公司的輔導專員。這是我暫時的棲身之地。

做了半年多的輔導專員,遇到《工商時報》創刊,我就去報考記者,並順利考上,我終於做了「想做」的事。

這是我人生的第一次,從「該做」、「能做」的事開始,慢慢等待機會出現,再邁向我「想做」的事。我的人生中,不斷重複這樣的過程,當「想做」的事還沒出現或尚沒機會成真時,我總是先做「能做」的事、「該做」的事,再等待「想做」的事出現。

人生的每一個時刻,永遠有當時「該做」的事,當我畢業時,「該做」的就是有一份工作、有一份薪水,讓媽媽安心。只要我一天沒工作,我媽媽就會擔心,在我找工作沒著落的那三個月,她雖不說話,但我能充分體會她的憂心,所以當時我最重要的事,就是有一份工作,這是做為「人子」必須盡的責任,為了履行「該做」的事,我幾乎毫不考慮就考了國泰人壽。

當然那份工作也是我當時唯一「能做」的事,那我還有什麼好選擇的?

如果我一味追逐「想做」的事,就要冒著長期失業的風險,因為我想做的事不知何年何月何日會出現,可能是幾個月、半年,也可能是一年;而這漫長的等待,我除了憂心,情緒低落之外,還會消磨掉志氣,讓我喪失信心,那就更難找到工作了。

而在我的工作生涯中,我也常常歷經想做的事時機未到,只能慢慢等待。這時候我「該做」的事,就是做好眼前「能做」的工作,或許眼前「能做」的事效益不大,可能也很無趣,可是我不能為此怠慢,仍要全力以赴,因為這是我現在「該做」及「能做」的事。

「能做」與「該做」的事是學習,也是磨練,更是累積每個人的人生歷練。如果我們因為找不到「想做」的事,而自怨自艾、蹉跎時光,停在原地不做任何事,就只是浪費生命。

我見到許多年輕人找不到「想做」的好工作,就不做任何事,這絕對不是正確的選擇,應先盡「該做」的責任,從「能做」的事開始吧!

何飛鵬部落格:feipengho.pixnet.net/blog何飛鵬粉絲團:www.facebook.com/hofeipeng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848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