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寶能系晉升萬科第一大股東 華潤集團自顧不暇?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8/4678337.html

寶能系晉升萬科第一大股東 華潤集團自顧不暇?

一財網 吳斯丹 2015-08-28 00:06:00

寶能系到底是財務投資還是野蠻人入侵?20年前的“君萬之爭”是否還會重新上演?更令人疑惑的是,一直力挺萬科管理層的華潤集團為何無作為?

2個月內3次舉牌,寶能系迅速成為龍頭房企萬科(000002.SZ)的第一大股東,這樣的速度或許是萬科管理層未曾料到的。

8月26日,寶能系旗下公司前海人壽、鉅盛華通知萬科,截至當天,兩家公司增持了萬科5.04%的股份。加上此前的兩次舉牌,寶能系合計持有萬科15.04%,以0.15%的微弱優勢,一舉超越了萬科原第一大股東華潤集團。

前海人壽內部人士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我們對萬科投資是純粹的財務投資。”

萬科則一改此前“歡迎所有投資者”的說法,8月27日對本報記者表示“對萬科股票的操作,由投資者自行判斷和決定”,同時還強調,公司管理團隊將盡全力保護所有投資者的利益,尤其是中小投資者的利益。

這是否意味著萬科將采取相關行動,比如聯合中小股東?寶能系到底是財務投資還是野蠻人入侵?20年前的“君萬之爭”是否還會重新上演?更令人疑惑的是,一直力挺萬科管理層的華潤集團為何無作為?

寶能系“兇猛”

股災是資本大佬最好的獵場。寶能系選擇了萬科這塊“肥肉”。

從7月到8月26日,有兩次股市大跌,寶能系通過旗下公司前海人壽及鉅盛華連續三次舉牌萬科,在萬科的持股從0瞬間增長到15.04%,並成為了萬科的第一大股東。

據本報記者了解,萬科原第一大股東華潤集團在寶能系舉牌期間一直按兵不動,持有萬科股權一直為14.89%。

寶能系增持萬科股票耗費了巨資,按照增持期間每股約14.5元的中間價計算,共耗資約240億元。即便以增持期間的最低價每股12.4元計算,也要耗資206億元。

寶能系是誰?它為何要斥巨資成為萬科的大股東?

在深圳靠物流起步的寶能系已進入地產、酒店、金融、文化等產業,實際控制人為姚氏兄弟——姚振華、姚建輝,通過寶能投資直接和間接控股了一系列公司,包括鉅盛華,而鉅盛華擁有前海人壽20%股權。目前姚振華現任前海人壽董事長,其弟姚建輝任寶能控股董事長。

此次舉牌的主角之一前海人壽成立於2012年,是險資領域的一匹黑馬,依靠“萬能險”在近幾年實現了保費規模的快速擴大。

但由於萬能險的資金成本較高,前海人壽需要尋求升值空間較大的投資標的。這被認為是前海人壽舉牌萬科的首要原因。前海人壽內部人士也向記者表示是“純粹財務投資”。

萬科股價一直被低估,每年分紅高,現金流和財務結構健康,股權卻很分散,這樣的標的是很多機構投資者所覬覦的。

與此同時,鉅盛華通過股票收益互換、融資融券的形式買入萬科8.04%股份,這部分的股票成本超過100億元。尤其是在最近一輪股災中,鉅盛華依然采用這種方式,顯得頗為激進。

有一種觀點認為鉅盛華此舉是為了維持股價穩定,這也是萬科在最新一輪股災中股價較為堅挺的原因之一。8月26日,萬科收盤價為每股13.25元,相比寶能系舉牌中間價每股14.5元僅下跌了不到9%。

一位接近萬科的人士則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股災中使用高杠桿,這樣的做法已經不是純粹的財務投資了。”

從寶能系成為萬科第一大股東這一舉動來看,其有想進一步控制萬科的想法。

股權爭奪戰?

大股東易主,萬科表面上看似乎處之泰然,實則暗流湧動。

萬科方面對《第一財經日報》回複稱,萬科是一家公眾公司,萬科股票屬於公開交易品種,對萬科股票的操作,由投資者自行判斷和決定。

同時,萬科還稱,公司管理團隊將一如既往地為全體股東服務,努力為全體投資者創造更多價值。管理團隊將盡全力保護所有投資者的利益,尤其是中小投資者的利益。

註意,萬科強調了要保護中小投資者的利益,這里應該是不包括寶能系的。這或許意味著萬科接下來可能采取某些措施,比如像20年前“君萬之爭”那樣聯合其他股東抵抗“野蠻人”。

目前,華潤集團、盈安合夥、萬科工會委員會、個人股東劉元是一致行動人,合計持有萬科股權20.8%。

一位不願具名的券商分析師對記者表示:“萬科管理層是行業內的標桿,過去這麽多年給股東帶來了穩定的回報,相信在股權爭奪戰中會有很多股東支持萬科管理層。”

不過,值得註意的是,華潤集團聲稱要支持萬科,卻一直沒有動作。華潤集團8月27日對本報記者表示:“公司對此事暫不回應。”

“華潤集團或許是自顧不暇,宋林出事後,整個集團內沒有人敢做決策。”上述券商分析師表示。

萬科總裁郁亮在8月17日曾對《第一財經日報》在內的媒體表示,華潤15年來作為萬科第一大股東,一直堅持不幹預政策,但每到關鍵時刻都會支持萬科。

郁亮的這種說法似乎在暗示寶能系:你投資萬科股票沒問題,但別幹涉管理層。

在上述券商分析師看來,寶能系或許真有可能成為像華潤集團那樣,做長期的大股東,但給管理層足夠的自由,這樣無論是對萬科還是寶能系來說都是雙贏。否則管理層的動蕩將帶來業績的下滑,寶能系的投資收益也將大打折扣,生命人壽與金地集團鬧翻了就是個教訓。

編輯:胡軍華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8142

《王者榮耀》水土不服 騰訊遊戲量身定做應接不暇

5月初,伴隨著《王者榮耀》更新後出現的卡頓等情況,坊間出現騰訊單遊戲單機型優化項目對手機廠商收費逾千萬元的消息。

騰訊遊戲5月7日晚間通過微博對外回應稱,《王者榮耀》及騰訊遊戲從未與任何手機廠商在技術層面進行付費合作,更不存在“巨額保護費”一說。

騰訊遊戲稱,《王者榮耀》及騰訊遊戲從未與任何手機廠商在技術層面進行付費合作,更不存在“巨額保護費”一說。目前騰訊遊戲所有技術優化方案都是完全開放且免費的,完全不存在封閉化、特殊化的技術合作,手機廠商可以通過正規合作渠道按照協議標準接入。

通過優化搶客戶

記者了解到,手機廠商對超級App進行定制優化並不少見。超級App用戶群體遠超手機廠商,兩款處理器相同或相近的手機,參與優化的運行更為流暢,和軟件公司合作成了手機廠商重要獲客方式。

2017年3月,OPPO就提出聯合騰訊、高通三方來對《王者榮耀》進行定制優化,2017年6月發布的OPPO R11即用了“智能場景優化”和“多核多線程技術”。這兩項技術提升了《王者榮耀》流暢度,很長一段時間內,OPPO R11是安卓陣營中唯一一個連續運行《王者榮耀》2小時還能保持60幀率的手機。

OPPO不是唯一一個對《王者榮耀》進行優化的手機廠商。2017年9月推出的vivoX20擁有全新Game Engine遊戲引擎,可以根據《王者榮耀》遊戲進程來對CPU啟動加速或降頻,以保證更好的遊戲體驗;2017年11月推出的榮耀V10也在發布會上提到支持“多核心,多線程”優化;2018年3月7日,三星在發布會上表示已經和騰訊《王者榮耀》開發團隊展開了深度合作。彼時,很多人稱三星比vivo晚半年失去了市場先機。

2018年4月20日,《王者榮耀》正式服“命運結契”更新。玩家發現,搭載高通660、麒麟960以下CPU的手機,運行《王者榮耀》時出現了卡頓等情況;采用同款CPU的OPPO、vivo其他機型居然不卡,這些手機為廠商和騰訊遊戲的聯合定制機。

有技術人員指出,定制優化機在運行遊戲時開啟了多線程優化後的系統(版本代號O2T),使得中端檔次的soc(高通660)也能有不遜色於旗艦soc(高通835)的遊戲表現;最高檔的優化為開啟vulkan與多線程優化後的系統(版本代號VT),能夠保證旗艦soc(高通835)用更低的功耗發熱,來完成更加穩定的滿幀體驗。

在不少玩家看來,優化對其他手機廠商不公平,遊戲公司不應對相同配置的手機區別對待。尤其是考慮到《王者榮耀》的優化有個Bug,即將手機改為參與優化的機型,就能享受到同樣流暢的優化後效果。

將擴大合作範圍

那麽,如果修改機型就能實現優化後效果,《王者榮耀》和手機廠商優化的技術壁壘體現在哪兒呢?

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硬件工程師對第一財經表示,優化過程中騰訊遊戲要做的工作不是很多,《王者榮耀》效果優化主要在顯示不全、觸屏不靈敏和手機太燙等。優化後的手機進入遊戲模式後可以根據頁面顯示舒適的畫面,防止英雄跑到屏外;觸屏也可以在遊戲時提高掃描頻率,打起遊戲來更順手;適當降頻則保證手機不會太燙。

該硬件工程師同時表示,在顯示和觸屏上,優化不涉及底層技術,如果另外一款機型分辨率和優化機一樣,上層指令也可以通用。

對於為何只對部分手機機型進行優化?騰訊遊戲解釋稱,由於安卓機型硬件條件存在極大差異,從技術安全的角度出發,每項技術優化手段都需和不同的安卓版本進行適配,因此需要嚴謹的技術測試才能保證遊戲安全、平穩運行。若等某項優化措施能適配全部手機機型再進行應用,相關技術測試流程將會十分漫長。因為騰訊遊戲采取“測試一款,開放一款”的優化策略。

騰訊遊戲同時稱,目前騰訊遊戲正在重點與包括OPPO、vivo、華為(含榮耀)和小米在內的主流安卓手機廠商及芯片廠商針對熱門遊戲進行性能優化技術攻關,並計劃在近期技術條件成熟後,將對外開放交互協議和引擎接口,進一步擴大合作範圍,讓與遊戲業務關聯廠商均能共同優化玩家的遊戲體驗。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3725

黑客思維:活於目不暇給的資訊世界

1 : GS(14)@2017-10-09 03:49:48

好奇心人人皆有。自小時候開始,我們每天都在吸收新的事物,才能認識今天的世界。然而在這資訊發達的時代,好奇心卻得到外界的「充分利用」。回想一下你上一次「好奇」有甚麼最新的手機型號,或「好奇」有甚麼更好的流動數據合約,就不難感受到好奇心的作用。每次打開電郵,或者是你最喜歡的App,甚至是圍繞着我們的廣告版,目的都是勾起我們的好奇心。好奇心能夠幫助我們發掘更多新事物,新角度。但如果不注意,很容易會令我們的精神過度負荷。當然,能夠輕易掌握到這麼多資訊並不是一件壞事,但真正「高質素」的資訊,或許不到10%。而對個人有用的,就更少了。如果你想買一本新書,就會發現商店會出現「最新推薦」的字眼。根據這推薦,你會很容易買到心儀的最新出品。然而過程中,你可能已經忘記了自己本來想看哪一類型的書。當大家都注重「最新」的時候,我們就會假定了「最新」就等於「最好」。譬如聽音樂,往往流傳最久,年輕時最喜歡聽的,反而能夠觸動我們心裏的琴弦。不一定要每周去看金曲龍虎榜有甚新作。外面建議的資訊,未必就是最適合我們。尤其是「潮流」所推薦的,最終會令我們迷失了自己。舉個例,蘋果電腦的粉絲,會為了追上公司最新的動態而花上不少時間。但換了好幾代的產品後,我們還記不記得,當初是追求它那動人的推銷手法,使用產品的滿足感,還是買賣的過程?追隨「蘋果電腦」的相關資訊,最終目的是甚麼?相反,能夠善用我們好奇心於適當的地方,反而會有意想不到的優勢。蘋果電腦的始創人喬布斯就因為於大學上了一課書法(Calligraphy)班,令他對字體產生濃厚的興趣,並運用於他的事業上。這由心而發,深層的好奇心,往往能定奪長遠的方向。我們每天的時間有限,很多時對新聞也要選擇性地看。面對每一則資訊時,我們必須問自己幾個問題:這究竟是新資訊,還是一件物品?產品?對方想我看到甚麼?而這訊息對我有甚麼實際用處?如果我的杯子已經載得滿滿,我還能容納更多新事物嗎?在這目不暇給的資訊世界,我們要做一個「心水清」的明眼人。既然各大企業都懂得資訊的重要性,我們個人掌握資訊更要有自己清晰的角度,才能拿到最有用的東西。
Leon Ho
Lifehack創辦人
http://lifehack.org/career/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924/2016245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230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