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新能源金融「突圍」 「歐美都已海陸空三軍作戰了,我們還在地上跑」

http://www.infzm.com/content/90425

儘管中國節能與新能源的金融化進程剛剛起步,但對於處於「技術等待期」、缺乏多元融資渠道的整個行業來說,這無疑注入了一針強心劑——金融創新意味著流向新能源領域的金融和私人資本得以開閘,等待資金激活的新能源項目得以開工。

12219億的機會

2013年初,在美國投行Pacific Crest Securities(太平洋頂峰證券)工作了5年的劉文平辭去了其美股研究部副總裁的職務,開始創業。他看中的機會是未來幾年中國新能源領域巨大的融資業務需求。

這家剛剛成立的公司名叫瀾晶資本,是國內第一家專門為太陽能相關行業提供融資方案的財務顧問公司。劉文平希望通過設計金融產品、創新擔保方式等方法,打通新能源產業與金融資本之間的通道。

「十二五期間,中國僅在太陽能一個行業完成35GW裝機目標就至少需要3000億元資金,這麼多錢不可能全靠銀行融資,這為其他金融創新提供了巨大空間。」劉文平對南方週末記者說。

過去半年,不僅是個人創業者,越來越多的中國大型金融機構也發現,節能與新能源領域的金融需求在迅速增多。興業銀行可持續金融部門的研究員李承曦對南方週末記者說,自從2012年12月興業銀行決定將合同能源管理(EMC)融資產品由試點「升級」成標準化產品後(即將合同能源管理合同項下的未來收益權質押做成擔保品,從而有效緩解節能項目融資難問題),提出融資需求的客戶已經達到幾十個。

北京國際信託首席風控官幸宇暉同樣發現,近期EMC項目的融資需求迅速增大,而這對信託來說同樣是個「非常大的機會」。感到興奮的還有證券公司,據南方週末記者瞭解,國內多家券商都正在探索節能和新能源資產的證券化,這種將節能或新能源資產做成資產池,再以該資產池所產生的現金流為支撐在金融市場上發行有價證券融資的新型融資方式,將有助於盤活節能和新能源資產,降低融資成本。

4月1日,一份由中央財經大學氣候與能源金融研究中心與氣候組織在京共同發佈的《中國應對氣候變化融資策略》報告指出,到2015年,中國將面臨12219億元的氣候資金缺口,相當於2015年中國GDP總量的1.88%。這意味著政府需要投入更多公共財政,同時也為金融市場和民間資本發展提供了巨大空間。

參與報告撰寫的中央財經大學氣候與能源金融研究中心主任王遙說,目前中國節能與新能源的金融化進程剛剛起步。「除了銀行、風險投資、上市等常用的融資手段外,多家金融機構都在探索金融如何與節能與新能源領域相結合,包括保險、債券、證券化、融資租賃、衍生品等等。」王遙說。

全球在行動

節能與新能源的金融化趨勢不僅出現在中國。

「最近我們的確看到,各國都開始出現新的金融工具,都開始尋找新的案例。」氣候組織大中華區總裁吳昌華說,完善的金融體系和立法保障已使該行業在歐美金融市場上逐步走向主流。

2013年3月19日,美國能源部(DOE)下屬的國家可再生能源實驗室(NREL)宣佈成立「太陽能進入公共資本」工作組(Solar Access to Public Capital,簡稱為SAPC),旨在推動太陽能光伏發電資產的證券化。

此舉很大程度源於2012年12月29位參眾議員對總統奧巴馬的致信,這些參眾議員呼籲聯邦政府應在美國能源戰略中優先考慮房地產投資信託基金(REITs)與業主有限合夥制(MLPs)這兩種金融手段。

上述兩種模式一旦試驗成功,或意味著大量流向新能源領域的金融和私人資本將得以開閘,更多等待資金激活的新能源項目將得以開工。在《紐約時報》一篇名為《如何使可再生能源更具有競爭力》的專欄文章中,斯坦福大學Steyer-Taylor能源政策和金融中心的研究人員進一步測算出,上述兩種金融創新將使新能源的融資成本降低80%。

據南方週末記者瞭解,目前加入到SAPC工作組的新能源企業和金融機構已增加到五十多家,包括花旗銀行、摩根士丹利和瑞士信貸。SAPC希望集合包括中國在內的全球同行力量,推動新能源資產證券化。在中國,2013年3月,上海證券聯合SOLARZOOM光伏太陽能網率先推出了資產證券化的業務,試圖吸引更多中國中小型投資者投資新能源。

過去一個月,兩家商業模式與上述兩種金融創新類似的公司已經在美國與英國成功上市,美國漢農阿姆斯特朗公司(Hannon Armstrong Suainable Infrastructure Capital,簡稱HASI)專注於為節能與新能源產品提供融資;英國Greencoat基金公司則專注於收購投入運營的風電資產,後者成為英國迄今可再生能源領域最大的IPO。

市場化融資大勢所趨

之所以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節能、新能源與金融資本的結合,這與全球綠色浪潮所處的階段有關。

如今,節能與新能源產品的製造業已經相對成熟,甚至風電、太陽能產品還出現了相對過剩。一家從事清潔技術投資的投資人用「技術等待期」來形容眼下的局面。隨著節能與新能源產品的應用不斷深入,人們的注意力開始從技術創新逐步轉移到金融創新。

在中國,金融創新趨勢的漸起跟官方有意改善氣候融資結構的意圖有關。根據《中國應對氣候變化融資策略》報告,近年來,隨著國際氣候資金供應減少,使得國內公共財政資金正發揮主導作用。國際上,國際氣候融資的主要力量則是民間私人資本。據統計,2011年全球氣候融資中私人資金佔2170億美元,是公共資金總量的10倍。

「未來氣候融資的市場化是大勢所趨。」中國清潔發展機制基金管理中心副主任焦小平對南方週末記者說,目前清潔基金積極推動政府市場合作(Public Private Partnership, PPP)模式,促進市場創新融資多樣化,便利社會資金的進入。

與此同時,來自中國金融市場的逐步放開也使這一趨勢得到進一步加強。3月15日,證監會正式發佈了《證券公司資產證券化業務管理規定》,提出「企業應收款、信貸資產、信託受益權、基礎設施收益權等財產權利,商業票據、債券、股票等有價證券,商業物業等不動產財產」等均可作為可證券化的基礎資產。

這意味著證券公司資產證券化業務終於正式開閘。此前,受美國次貸危機的影響,資產證券化被證監會視做謹慎對待的對象。

受此政策鼓勵,多家券商正在研發將能效服務、風電場和太陽能電站等資產的收益權做成證券化產品。此舉不僅將受到缺錢的項目業主的歡迎,從事該業務的券商也能從中賺取利差。由於該業務尚處於起步階段,購買上述金融產品的投資者或將承擔一定風險。

金融機構觀望,成熟還需多「熬」

還是4月,韓國進出口銀行(KEXIM)發行了亞洲第一隻「綠色債券」,5億美元綠色債券一上市,投資者們便趨之若鶩,需求量是供應量的三倍多,達到18億美元。投資者的追捧被媒體評價為「標誌著投資者對中國及其鄰國的污染和氣候項目的興趣日益增長」。所謂「綠色債券」,是一種專為清潔能源等氣候友好項目融資的金融工具。

彭博新能源財經的報告中說:「今年將成為綠色債券創紀錄的一年。對綠色債券的認購超額確實存在,綠色債券都供不應求。」2009年,世界銀行發行了第一期綠色債券,並且至今仍是最大的發行者。發行過綠色債券的還包括歐洲投資銀行、亞洲開發銀行等。

然而,國際上的樂觀卻在中國遭遇了困難。據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金融行業人士透露,此前中國一家大型銀行也試圖發行首批「綠色債券」,最後卻以失敗告終——在污染問題更為突出的中國,投資者似乎對此並不那麼感興趣。

事實上,目前大多數金融機構對能效和新能源領域的各種金融工具研發處於觀望階段。

北京國際信託公司首席風控官幸宇暉接觸綠色項目已有七八年時間,她感觸最深的是金融機構對綠色項目的風險認知存在障礙,「金融界和環境、能源界互相不明白對方在說什麼,有點像是雞同鴨講。」幸宇暉對南方週末記者說,中國現在急需跨行業的環境金融人才。

對金融機構來說,導致其在節能和新能源領域猶豫不決的還有中國新能源政策的不確定性,這是更為根本的障礙。劉文平說,由於可再生能源法沒有得到落實,風電和太陽能電站遭遇的「限電」和補貼拖欠等問題讓電站資產的價值大打折扣,甚至,很多銀行並不認為電站資產「有價值」,這導致證券化後的新能源資產反而成為一種「低收益、高風險」的產品。

「節能與新能源領域的金融化程度,與這兩個系統各自的成熟度密切相關。」劉文平在總結這兩年的經驗時說,有時並非金融機構創新能力不足,而是整個生態系統尚不成熟。儘管最近各種創新的金融工具陸續出現,但其大規模商業化仍需二者都步入成熟階段。

「如果把節能與新能源產品的製造比作海陸軍,金融化比作空軍的話,歐美都已經海陸空三軍作戰了,我們還在地上跑。」一位新能源業內人士如此評價。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5556

華為用兵法管理,治好「大公司病」 跟三軍學領導 標普500大企業正流行

2016-04-25  TCW

從華為到全球企業,向軍隊學習管理,正成新顯學。因為能存活的戰士,比誰都更理解如何隨機應變。

有意思的是,根據哈佛商學院副教授教授葛羅伊斯堡(Boris Groysberg)在《哈佛商業評論》發表的文章所述,軍事經驗其實是企業很重要的資產,然而,陸、海、空三軍兵法各有強項,企業想學之前,最好想好需求,再決定跟誰學。

簡單的說,想要學靈活彈性如華為,就跟陸軍學,而企業若是高度流程導向,經營領域屬於壟斷或是寡占,譬如企業伺服器三到五年才更新一次產品設計,那麼跟空軍學,是個好選擇。

這個邏輯從何而來?「在陸軍,放錯一個螺栓,可能造成卡車故障;在海軍或空軍,放錯一個螺栓,可能損失價值一億美元的機器。」一位曾參與伊拉克戰爭的前陸軍統帥說。在陸軍的訓練裡,實地戰場狀況變數太多,每個軍人都是被通才訓練,強調適應性,如果步兵補給部隊受到攻擊,駕駛兵可以很快變成戰鬥人員。

因此,如果你所處行業高度變動與不確定,最典型的是消費型市場。以智慧型手機產業為例,三個月就能出一款新機,價格不到半年會腰斬,就適合陸軍兵法。陸軍出身的管理者,擅長把願景很清楚傳遞給員工知道,然後彈性授權。

「進行攻擊前, 必須確定所有下 士、上等兵跟一 等兵了解行動命令,若長官受傷,他們都能接手 做……。」葛羅 伊斯堡引述一位海軍陸戰隊出身 的執行長說法。在空軍與海軍裡,就不容許高度授權。其人員雖少,但戰鬥機破壞力強大,系統性損失難以估計,所以其管理思維,極重視嚴密流程與品質管理。這是用於高管制與低變動產業,如水泥業的產品「水泥」,已經上千年歷史,你需要的是謹遵精密文化的海空軍兵法。

大家直覺認為,重視流程的軍事背景執行長,會阻礙創新發生。但是葛羅伊斯堡卻直指,研究標普五百大創新企業發現,結果卻正好相反。創新也需要流程管理,確實讓軍人背景的CEO更有發展空間。

戰場比商場更殘忍、更需要領導力,你需要團隊成員跟你一起賣命,創出生機。

應對互聯網時代,跟軍隊學管理,確實是可參考的出路之一。

撰文者顏瓊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3532

土耳其宣布軍隊整頓措施 三軍改由國防部直接領導

土耳其內閣31日發布法令,宣布一系列軍隊系統改組整頓措施。

法令宣布,土耳其陸海空三軍改由國防部直接領導。此外,內閣副總理以及外交部長、司法部長和內政部長將參加每年舉行的最高軍事委員會會議。

法令還宣布關閉土耳其所有軍事院校,改為成立一所新的國防大學,由國防部直屬。此外,包括居爾哈內軍醫院在內的全國所有軍隊醫院也將由衛生部直接管轄,而不再隸屬於軍隊。

根據法令,1389名軍人因涉嫌未遂政變被開除,其中包括總統埃爾多安的前首席軍事顧問阿里·亞澤哲、武裝部隊總參謀長胡盧西·阿卡爾的前顧問萊凡特·圖爾坎。

總理耶爾德勒姆此前還宣布,以往隸屬於武裝部隊的憲兵和海岸警衛隊將改為由內政部領導;位於首都安卡拉和最大城市伊斯坦布爾的曾被叛亂分子使用過的空軍基地和兵營將被關閉。

土耳其大國民議會21日通過了政府提出的實施為期3個月緊急狀態的議案。根據土相關法律,緊急狀態期間,內閣經總統批準後可有權發布法令。該法令以政府公報形式發布,並提交大國民議會批準。

目前土耳其政府在全國範圍內肅清未遂政變參與者和“居倫運動”支持者的行動仍在進行。土武裝部隊總參謀部27日發表聲明說,149名將領已因支持“居倫運動”被從軍隊開除,另有1684名士兵被從軍隊開除。

7月15日夜土耳其發生未遂政變,造成至少237人死亡、2191人受傷。土政府指責居住在美國的土耳其人費特胡拉·居倫主導了此次未遂政變,並向美方提出引渡要求。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7961

特朗普倘當選三軍或拒聽命

1 : GS(14)@2016-03-01 18:55:11

美國總統同時兼任三軍總司令,不少人都擔心一旦任意妄為的特朗普統率三軍,美國會否在中東、朝鮮甚至亞太區到處挑起軍事爭端,中情局前局長海登(Michael Hayden,圖)就相信,特朗普若真的當上總統,三軍未必聽命於他。競選期間特朗普曾表態支持以水刑盤問恐怖分子,認為「酷刑奏效」,甚至不惜用上「更強力」的盤問方法。他又幾次提到克制恐怖分子方法之一,就是追殺他們的家人,「他們(恐怖分子)不理人死活,但信不信由你,他們肯定關心家人的安危」。但以恐怖分子家人為目標,實有違《日內瓦公約》。海登上周五在HBO一個清談節目上提到特朗普選情,他表示若特朗普勝出大選,「很關心這個總統特朗普的行徑,會否跟競選期間參選人特朗普的言論一致」,指若然特朗普真的下令追殺恐怖分子家人,美軍大抵不會服從,「他們不能聽命於不合法的指令……這是有違國際法的」。主持人戲言海登是否暗示若特朗普上台將有軍事政治,海登澄清並無此意。美國《華盛頓郵報》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0301/1951125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643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